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分析

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证券投资与实践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门任选课,笔者对目前高职学院开设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按照培养学生目标的不同分为专业必修课和校任选课,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非常强调理论和实战的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独立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投资如同战场,瞬息万变,能否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投资中灵活运用,这对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深入思考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把课讲好,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笔者曾面向全校开过证券投资任选课,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选修热情高、知识能力有限

学生对于选修证券投资课程较高,由于开设该门课程老师不多,导致中签率较低,有选不上该课程的同学甚至直接打电话请求老师把他名字加上。面向全校公开选修,选课同学背景各不相同,理工科的学生占据大多数,少量文科生如管理、外语类学生也出现在上课名单。调查中发现学生选修理由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是受家庭成员投资股票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希望通过该课程能掌握一些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学生热情很高,但对于股票交易的基本概念、交易规则比较模糊。由于本门课程主要介绍沪深股市A股的投资策略,教师在上课时对于中国股市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会进行详细讲述,但很多学生却知之甚少,有同学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涨跌一定要依靠庄家的操作,个别同学甚至大胆地跑来告诉老师,他觉得只要掌握一只股票大部分的流通筹码,做好几家知名媒体的工作就可以配合操作,完全忽略了影响股票涨跌的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因素。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基础单薄,这给教师在完整梳理和讲授该门课程知识点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教材需要与时俱进、理论和实践脱节较大

证券投资的教材五花八门,很多教材几乎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甚至是原版照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应用这些理论显得水土不服,单纯用这些纯理论解释A股现象,学生就很很困惑,从技术指标分析很多股票明明已发出严重超买信号,为什么股价还能一直飙升。证券市场日新月异,很多交易制度和改革举措一年之内会发生很多变化,国内的教材还在停留在几年前的版本,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用来教学明显不合适。笔者在上课时参考了比较权威的《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统编教材-证券投资分析》,最新的版本也只是2012版,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脱离太远,这期间新股发行的方案、定价和上市交易规则均已发生几次大的变化,2015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刚刚结束标志着2016年新股的申购方法又有新的变化。

3.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学生缺乏实操的锻炼

作为选修课,学生不可能使用学校的金融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实操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目前仍然只能停留在课堂讲授上,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学生不能亲身参与到市场的实际交易中,对于很多的东西就不能深刻体会。即便模拟交易,脱离了实盘,模拟买入或卖出的股票不会对实盘有任何影响也与实战相差甚远,而且所有这些模拟交易都简单地把投资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忽略了交易背后的人性弱点的放大。模拟交易中面对虚拟交易产生的盈利和亏损,学生都能坦然处之,但在真实的交易环境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是很难做到心境如水。

二、证券投资课程任选课的一点探讨

针对以目前证券投资课程教学的实际现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教材方面选用除了指定的教材外,教师应大量准备补充资料,保持讲义的新颖性,除了传统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应及时结合市场热点将其展开,避免讲授内容的空洞,如结合最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可以追朔到沪深股市最早通过认购抽签发行到市值配售二级市场打新一系列交易规则的演变,新股首日上市价格涨跌的幅度管控及中间存在的套利机会;通过分析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学生可以了解作为衍生工具之一的股指期货对指数的牵引作用,如何利用期指和现货交易的时间差通过观察期指的表现来预判大盘的走向;通过分析近期安邦保险和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万科股票,向学生讲解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野蛮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由此波及到的二级市场股价表现;诸如此类热点事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要加强。传统的讲授会按照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技术指标分析等脉络讲授,作为一门任选课,短短32学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知识点应该一带而过或让学生自己去看书。以笔者的观点,分析A股市场应重点讲述国家宏观政策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之日起,无形之手与资本市场的干预博弈就从没有停止,从1994年的中国证监会救市政策到1996年的12道金牌击穿泡沫;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到2015年6月-8月A股从疯牛到疯熊三周的惊心动魄股灾演绎,监管层面撒出的十几道金牌救市;从2013年提出的自贸区建设到“一带一路”的大手笔,每一项政策的推出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势影响都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学习证券投资的初学者,一定要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在投资中做到有效规避风险。证券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风险教育应该放在第一课来进行教育,2014年笔者在第一课时曾以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南海骗局”等例子来警示投资者,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牛市景象迸发又何其相似,利用场外配资加杠杆的投资者大多血本无归。这些鲜活的风险教育例子应该在第一堂课就先告诉学生,让初学者明白资本市场双刃剑的杀伤威力。

3.考核方式的改进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采用何种科学评价手段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又能有效评估他的投资能力方式,值得授课教师深思。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三方面评价标准:

(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必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一定要熟记,如股票除权除息的股价计算,沪深股票开盘和收盘价格的竞价规则、基金A与B的区别等等,这些知识的考核可以通过闭卷考试来测试,在考核中占到百分之五十的权重。

(2)“A股市场第二年投资策略的展望报告”作为期中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该作业评估学生对于实际投资综合能力的把握,可以考察学生能否具有较好地投资前瞻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报告在考核中占到百分之三十的权重。

(3)实盘或模拟盘交易结果,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本市场衡量的更多是人性的博弈,实盘和模拟交易在最终考核中应该占有较为重要的分量。一般的同学可以通过期初老师分配的模拟账号进行模拟操作,期末进行打分评估。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申请实盘测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交易的真实性。测试结果应该在考核体系中占到二十的权重。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改进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更应自觉提高自身实际投资能力,以便更好服务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德权,对中国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2]孔立平,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3]孙晓宇,证券投资实训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刘骅,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优化方法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4).

[5]黄德权,对中国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作者:刘宝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