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证券期货投资全文(5篇)

证券期货投资

第1篇: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关键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思考

1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出台背景与实施

我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并非近期提出,其试行可追溯到2012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个人普通投资者占比较大,而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其产品服务,结构愈发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12年12月31日了《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指引》(以下简称“老指引”)。从“老指引”实施近五年的情况看,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推动证券行业规范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2016年12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提出统一规范。为全面深入贯彻实施《办法》,中国证券业协会依照其相关规定,对“老指引”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行业内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从适用主体看,《指引》不仅适用于证券公司,还适用于证券公司子公司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适用客体看,《指引》不仅适用于证券经纪、投资顾问、融资融券、资产管理、柜台交易,还适用于其他相关产品销售及金融服务等。《指引》要求证券经营机构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和具体落实措施。

2对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核心理念的理解

2.1投资者分类及其风险承受能力的考察

对于普通投资者,《指引》规定,其风险承受能力的等级标准分为五级,即:C1、C2、C3、C4、C5。具体分类标准、方法及其变更等证券经营机构应当事先告知投资者。《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由投资者本人或合法授权人填写。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明示、暗示等方式诱导、误导、欺骗投资者,影响其填写结果。证券经营机构通过《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等方案对投资者财务状况、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风险偏好以及年龄、学历、婚姻及家庭情况等信息进行了解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其他方式和途径“透彻了解你的客户”。在其基础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推荐与普通投资者风险等级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其理性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合理配置资产,以减少投资损失,增加投资收益。

2.2产品或服务的相关风险分级的确定

证券经营机构应结合《办法》第十六、十七条规定,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产品或服务分为:R1、R2、R3、R4、R5,即由低至高的产品风险等级。具体划分方法、标准及其变更应当事先告知投资者。证券经营机构向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时,涉及投资组合或资产配置的,应当对整体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等级。须指出的是,《指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复杂性、可理解性、流动性、透明度以及损失程度等因素,形成《产品或服务风险等级名录》,而等级名录只对五级产品的风险特征作了一个概要描述,至于具体哪一类产品或服务放在哪一级,则需要证券经营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

2.3适当性匹配原则的落实

对于证券经营机构而言,坚持适当性匹配原则,就是要求证券经营机构必须在遵守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投资者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前述确认的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与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提出适当性匹配意见。参照C1级投资者匹配R1级的产品或服务,C2级投资者匹配R2、R1级的产品或服务,以此类推;专业投资者可以购买或接受所有风险等级的产品或服务。

3对落实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

3.1如何看待同一个投资者在不同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不一致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指引》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产品风险等级划分,投资者在不同机构获得的评级可能有差别,但不应相差甚远。当然任何时候都不排除个别不规范的机构出现恶意竞争的现象,低者高评或者高者低评都是没有尽到适当性义务的表现。对于这种情况,监管部门一经查实,应严肃处理,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让其付出沉重代价。当然,客户的评级分级是持续动态的过程,必须实时跟进。《办法》要求证券经营机构必须建立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数据库,客户基本信息和影响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信息发生变化,比如收入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等都应当在数据库中及时更新。

3.2如何界定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

根据投资者客观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的相关因素,《指引》将C1级投资者中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风险容忍度、不愿承受任何投资损失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自然人作为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实践中,这类投资者数量是极少的,当证券经营机构遇到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和《指引》要求,结合客户实际情况,加以严格把握。

3.3如何处理投资者与产品或服务适当性不匹配的情况

《指引》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办法》的相关要求,指导证券经营机构如何识别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如何将投资者与产品或服务进行匹配,如何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等。实践中,证券经营机构对投资者只是给出匹配性建议,不能代替投资者决定。如果投资者执意购买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产品或服务,证券经营机构应向投资者做好劝导工作;在劝导无效的情况下,须向其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同时要求其签署《产品或服务风险警示及投资者确认书》,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3.4如何履行适当性义务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第2篇: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关键词:品牌学生;高职院校;培养方案

一、培养品牌学生的意义

品牌学生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精华载体,培养品牌学生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创造效益。培养的品牌学生对于学校而言,既能反映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的价值,又能让学校及时接收来自社会的信息反馈,及时修正完善培养策略;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校的培养会获得社会的肯定,提升自信心。品牌学生是适应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在培养“工匠精神”的当下,高职学生需要“榜样”,而品牌学生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的范本。

二、品牌学生的选拔

1.对大一新生的选拔。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对证券专业全体学生单独进行基础素质测试,测试考题课参照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的行政能力测试。考察的重点不在于专业能力,而在于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认知的测评。在参与测试的学生中,成绩前20%的学生进入面试。在面试环节,由系主任会同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试,重点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经历及语言表达能力。经过笔试和面试双重选拔后,选取全专业前10%的学生作为品牌学生重点培养对象。2.对大二学生的选拔。学生大二开学后,可以对证券专业品牌学生进行二次选拔。按照大一全年成绩进行排名,专业前30%的学生都可参加二次选拔。笔试环节为专业能力测试,重点考察金融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证券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试后可安排面试。在面试环节,由系主任会同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试,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潜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经过笔试和面试双重选拔后,选取全专业前10%的学生作为品牌学生重点培养对象。

三、品牌学生培养途径

第3篇: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关键词:投资顾问业务;互联网金融;困境;综合金融服务

证券经纪业务经过20多年的粗放高速发展,竞争加剧,利润下滑,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坐享佣金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中国证监会正式《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券商纷纷进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探索,力图转型创新。2013年中国迎来互联网金融浪潮,券商应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业务,用互联网精神服务客户,在综合金融服务的背景下,以“证券投资顾问”为服务中枢,以理财规划为切入口,为证券公司转型勾勒出一条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之路呢?

一、券商传统证券经纪业务面临转型

证券经纪业务在我国券商业务结构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券商乃至整个证券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道收入,即依靠交易所会员资格,为客户证券交易收取佣金。高额的垄断通道利润使券商缺乏经营压力和创新动力,导致服务单一和同质化,未形成各自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使收入跟随市场行情荣枯不定,“靠天吃饭”,不可持续。尤其自2003年浮动佣金制的实施、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以及2015年证券一人一户”制全面解禁,券商垄断地位不再,投资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进一步倒逼证券公司降低佣金,压缩盈利空间。目前普遍的万3、万2的佣金价格战已触及经纪业务的盈亏平衡点,甚至危及基层营业部的生存,单一通道性收入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显示,90%以上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超过了它们业务总收入的50%以上,但2011年以来佣金收入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呈现不断降低趋势,2011年为54.6%,2012年为38.9%,2013年为47.7%,2014年为40.3%,2015年上半年行情火爆,但占比也仅为47.9%。为突破发展瓶颈,券商向综合金融服务方向转型,投资顾问、融资融券、资产管理、直接投资等多项新业务越来越多地被券商所重视。其中真正体现证券经纪人核心竞争价值的投资顾问服务,囊括了股票投资咨询服务、资产配置和组合建议、全面的综合理财规划服务[1]。投顾业务以客户为中心,以优质的专业服务取代单纯销售,旨在通过专业投资建议和理财规划等差异化服务,增加客户忠诚度、信任度和粘性,提高客户签约率和收入贡献率,从而改善盈利模式,培养券商的经营特色和核心竞争力[2]。但是从2010年投资顾问业务开展以来,并未取得重大进展。

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困境和突破方向

事实上,随着个人投资规模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尤其融资融券、期权等衍生品,各类主题基金、指数基金、分级基金等证券投资品种的普及化,金融市场逐渐向立体化发展,个人投资者很难有清晰的操作思路。投资者尤其中等以上规模资产的客户不再满足于通道服务,客户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需求会逐渐增加,投资顾问业务本身有很大的发展空间[3]。但展业环境恶化、人才建设滞后以及收费模式等因素制约了投资顾问业务发展。

(一)投资顾问业务的展业空间有限,使投资顾问业务体验率极低,无法形成有效需求长期以来,对客户而言,券商的价值和功能仅为交易通道,客户不了解也不关注其他业务。电子化交易方式的普及性和便利性使客户与券商及实体营业部关系日益疏远,除了占比率极低的中老年客户,客户一般不去营业部,使投资顾问无法了解客户的需求,不能一对一展开个性化服务,客户也无法体验和认知、认可投资顾问服务的价值。与此同时,券商缺乏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业务、用互联网精神服务客户的意识,官网平台建设落后,僵化,体验度差,对大量资金规模中等级以上的线上客户的吸引力和黏性极低,客户投资资讯、咨询方面的需求,更习惯和依赖从、大智慧等互联网金融网站或新浪财经等门户网站获得,造成线上客户的严重流失。实体展业环境恶化和网络展业的滞后,使投资顾问业务无法有效开展。

(二)投资顾问人才建设滞后,专业化水平不够,不能得到顾客认可投资顾问产生于并附属于证券经纪业务,但经纪人群体素质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低,人员诚信品格、忠诚度等都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相对于期货、外汇等投资品种,股票投资的知识门槛较低,一般中小投资者对投资顾问服务本身并没有强烈的需求,而对投资顾问有需求的中高端客户,则对专业能力、职业素养、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高质量的投资顾问供给又非常有限,造成投资顾问市场供求不匹配。

(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收取高佣金的收费模式始终未被市场所认可目前券商投资顾问不是独立业务,是依附于经纪业务的,也没有单独收费。虽然《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合理、自愿的原则,与客户协商并书面约定收取证券投资顾问服务费用的安排,可以按照服务期限、客户资产规模收取服务费用,也可以采用差别佣金等其他方式收取服务费用。但目前券商普遍采用的是后一种方式,即差别佣金方式。例如广发证券将经纪业务进行服务升级和标准化,共分为7档产品,第一类是基础的产品,有特惠A套餐(万2.88)、B(万3.88)、C(万4.88),分别给予相应的初级咨询和研发产品服务;第二类是增值服务产品,有A(万5.88)、B(万7.88)、C(万9.88)等不同套餐,分别提供不同等级的研发报告、投资策略信息等,最高等级的产品才是专享营业部投资理财顾问服务的金管家五星级服务(万20)。由此可见,投顾产品相比其他产品的佣金高太多,在没有较高的体验率的情况下,客户不会觉得物有所值,产品设计曲高和寡,使投资顾问服务的覆盖率极低。以上分析说明投顾市场还不够成熟,投资顾问的能力还需要提升,投资者对投顾的选择也需要磨合,那么,投顾业务究竟如何突破困境?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金融行业,不仅丰富了金融产品,还催生了新的商业逻辑和业态格局,也倒逼了传统金融的变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证券期货服务业、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产品、业务和交易方式。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扩大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券商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借助互联网平台,展示专业的投资水平和先进的投资理念,从而被客户认可和接受,使投资顾问业务从单纯的咨询变成有价值的业务,从而促进经纪业务的转型升级。投资顾问业务的突破口在互联网,投顾市场需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培育。

三、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互联网解决方案

当今,互联网是最好的展业渠道,成本最低、客户来源广泛,专业服务覆盖率高,客户体验好,许多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营销,取得较好的效果[4]。首先是独立投资(理财)机构。目前仅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备案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就有85家,这些机构基本没有营业部实体,更没有通道交易所带来的客户资源,经营场所就是互联网,通过自建专业平台或搭建人气比较旺盛的门户网站和专业金融网站,利用博客、微博、论坛、股吧等工具展示专业水平,得到认可近而获取客户,如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股商投资有限公司等。其次是大量非银行类外汇、黄金平台交易商,广泛地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银行分布广泛的营业网点和拥有的海量帐户资源为其外汇黄金业务带来庞大的目标客户,但银行交易费用高,专业服务不够,不能吸引客户,市场份额并不大。而这些具有天然互联网属性的货币经纪商(多为境外机构)虽然没有实体渠道,但依托环球外汇网等渠道进行互联网营销,免费为登录者提供交易资讯、学习课程、交易培训等服务,普及外汇交易知识,聚集人气,并用极低的点差(交易费用)和多样化产品,吸引潜在客户在不同平台交易商开立模拟帐户或真实账户,从而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还有期货公司也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展业。虽然期货交易和股票交易都是有形市场,客户必须依赖经纪公司的通道,但期货交易较为复杂,其潜在客户不会轻易开户和交易。许多公司借助于互联网平台,通过喊单群、YY财经直播等方式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吸引和引导客户,培育市场,维护既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传统券商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最大的劣势是成本过高,而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券商可以适当借鉴上述金融机构线上展业的经验和做法,借助“互联网+”一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要发挥专业,提升服务。券商要实现上述目的,实现投资顾问业务的突破,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或与知名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同时要开展差异化营销,加强投资顾问人才建设。

(一)证券公司加强自身互联网平台建设,实行业务全面互联网化,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专业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以往券商展业只注重实体营业部这种现场渠道,而长期忽视互联网渠道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营业部等现场渠道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且投入巨大,甚至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或累赘。由于自身网络平台建设严重滞后,营销不力,不仅无法吸引潜在客户,甚至线上客户的基本维护都做不到。相比银行业,券商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严重滞后,未来业务全面互联网化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向客户提供交易、理财、投融资等一站式的金融综合服务,使网上网下有效结合,提升证券业在非现场渠道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依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网上(手机)开户、投资信息推送、个性化IT交易软件服务以及各种线上促销活动,可以吸引自主交易型客户并进一步挖掘客户的理财需求,寻找财富管理的潜在客户群体,延展投资顾问服务半径,为证券行业探索出一条新形态的营销模式。

(二)积极和其他互联网机构进行跨界合作,借助第三方平台的渠道、影响力、客户和大数据资源展开服务互联网金融的法则是得账户者得天下,国内互联网巨头BAT就是凭借巨大的客户流量迅速渗透进入金融领域。同样道理,券商经营多年的通道业务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要牢牢抓住,大力进行自身的互联网平台建设,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借助它们的客户资源进行展业,而许多互联网企业也有意愿通过与券商合作,促进金融机构投资咨询业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尽快切入互联网金融业务,实现互惠共赢。新浪作为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长期精心打造财经专业频道,集财经资讯、市场交易信息、投资分析工具等多种平台于一身,功能强大,体验卓越,积累了大量的忠实客户。近年来依托自身的品牌和资源优势,积极与券商合作,以投资咨询业务为切入点,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大潮。从2012年起新浪已连续与新时代证券联合主办投顾大赛、互联网券商理财师精英赛,选手来自全国券商登记备案的专业投资顾问,通过大赛能够很好地展现券商投资顾问能力,提升券商品牌形象。同时创建新浪理财师平台,这是带有媒体属性的互联网金融咨询平台,打破投资顾问业务的空间、时间及行业限制,为投资顾问的推广、营销、收费盈利、客户服务等各类需求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理财师平台只接受有从业资格的专业投资顾问入住,投资顾问的信息充分披露,并把服务内容留存,积累其长期信用记录,从而重塑投资咨询业务的正统,扫除黑嘴、黑庄的阴霾,凸显专业性。理财师平台提高了投资者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大大提升了投资顾问的展业空间,实现投资顾问服务的升级,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三)深入挖掘客户需求,通过分层差别营销,错位竞争,实现精细化财富管理市场竞争的加剧必然使券商的发展分化,为更好地赢得市场,必须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经营。券商可结合业务特长、人力资源、目标市场特点自主选择市场定位。其中有券商专注于服务中等资产规模以下、对交易成本高度敏感的个人客户,提供低收费的在线交易服务;有的券商致力于为追求最大增值的中高端投资者,通过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咨询、投资管理等服务,信息技术使这种个性化服务成本大大降低;而专业实力雄厚的券商则专门为千万级资产的高端客户提供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等服务,可通过线上便捷卓越服务与线下高水平专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未来线上的比例会逐渐加大。2015年8月,兴业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中国私人银行2015年全面发展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将达到人民币110万亿元,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01万户,拥有约41%的私人财富。这意味着集“投资理财专业性”和“金融服务综合化”的财富管理专家型的券商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长效培训,提升投资顾问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人才是金融业的宝贵资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顾问团队的建设,完善的长效培训机制能有效提升投资顾问的职业素养。针对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级别的投资顾问,可进行差异化的引导与培育,量身定制培训课程,鼓励投资顾问发挥自身特长,在擅长的业务领域内提升其专业素质,探索差异化的服务模式。投资顾问可根据其自身的专业能力、服务倾向性来决定其价值定位和服务类型,其中财富管理服务贯穿客户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更容易获得客户的青睐进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因此也是多数投资顾问定位的职业趋势。但是,国内投资顾问在金融知识结构与专业服务经验上与国外成熟的投资顾问存在不小差距,需要更多的时间磨合与实践积累。现阶段,投资顾问可以从投资管理入手,逐步切入理财规划服务,待时机成熟后再升级为财富管理服务。结语财富管理是我国未来金融服务的主流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快速融合以及跨界竞争的不断加剧,证券行业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将面临新的挑战,证券行业将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券商应积极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业务,用互联网精神服务客户,在综合金融服务的背景下,以“证券投资顾问”为服务中枢,以理财规划为切入口,为证券公司转型勾勒出一条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之路。当然,投资顾问业务如何融入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向投资者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涂艳艳.证券经纪业务转型背景下投资顾问业务的开展〔J〕.企业导报,2014,(17).

〔2〕刘小娟.如何理解投资顾问业务是经纪业务转型的合适切入点〔J〕.时代金融,2012,(2)下旬.

〔3〕甘民,曾实.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现状〔J〕.中国证券,2013,(2).

第4篇: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在公司层面上,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常情况下的信息披露,如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等定期的会计信息披露;另一类是非定期的或者非正常的重大事项信息披露,不论哪一类信息披露都与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我国,从会计上讲,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是过度的利润操纵和财务造假行为,比如许多公司利用关联方关系输送利润或者设立空壳公司虚构利润,这些做法都极大的扭曲了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交易和事项的真实性,这就无法保证企业定期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使得投资者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这些被隐瞒和造假的会计信息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承担巨大的经济风险。而对于一些企业非定期和非经常性的可能导致企业存在潜在重大风险的重大事项,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要及时地对外披露,但是处于个人利益,往往一些重大的突然事项信息掌握在少数知情人手中,使得他们利用这些消息进行内幕交易,信息不能及时公平地披露给公众,极大损害其他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近年来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中国证监会对于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披露有关司法体系建立,从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执法工作情况来看,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存在一些新变化、新特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与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多种违法违规相互交织的情况,危害极大。一些上市公司,一些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挪用公司资金,董事、高管背信损害公司利益,同时公司又不对外披露担保、关联交易等重大信息,存在着明显的主观恶意性质。甚至一些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财务造假,多次被立案查处,仍然铤而走险编造重大交易事实粉饰业绩,表现出了对法律法规的极大漠视。如2014年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接受立案调查的博元投资,虚构重大交易,将经过严重财务造假的财务报告进行披露,给不知情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扰乱了市场秩序。

二、对策

对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建议和对策主要从涉及的当事人的角度来考虑,分为投资者、公司和监管部门三个方面。

(一)加强投资者教育,培养高素养的理智的投资者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在我国,就连这些个人投资者本人都不免称自己为“散户”。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使用者是政府而不是投资者。由于会计信息的专业性对投资者的知识素养要求较高,许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否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没有意义,也就形成不了统一战线来促使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监管的严肃。针对这一问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都有专门的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保护专栏,给投资者提供证券期货知识学习的机会,提示投资者防范风险,并对一些重大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等案例警示。除了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人投资者不同的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方面偏向于长期投资,不追求短期效益,它们挖掘、使用会计信息的效率更高,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更高。美国和欧洲的证券市场作为一个发达市场,机构投资者占了很大比重,我国对于机构投资者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有序。

(二)建立完善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信息的源头就是企业层面,要规范会计信息披露,杜绝违法违规,企业层面上就要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检查。通常一个合法经营的企业都有其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还会有内部的审计部门,它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执行以及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独立评价。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被束之高阁而被管理层凌驾,所以加强公司治理和政府监管,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有效实施,保障工作和控制的有效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成为工作重点。

(三)完善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从严治理

第5篇:证券期货投资范文

关键词: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现值

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其使用寿命内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但是,企业的运营环境有着众多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资产的盈利能力常常是处于波动状态,资产减值问题不容小觑。就资产减值会计来说,会计计量是整个工作的重心,在资产发生减值之后,就面临着资产计量的难题。目前我国是使用可收回金额概念,但是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研究,致力于为解决这些难题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对策。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目前国外被广大认同的有两种观点,一是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主的观点,二是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为主的观点。FASB主张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减值计量的计量属性,FASB认为若企业决定将减值资产留下继续使用就好像是将资金投资于该资产,因此,减值后的资产最好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IASB提出了可收回金额的观点,IASB认为当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将其留下来继续使用,二是将其出售,考虑到这两个选择的需求,需要估计两个数值,其一是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其二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是采用可收回金额概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参照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采用了可收回金额的观点,若是资产将来可能会创造的价值小于当前时点的销售净价,这个时候企业就会选择出售该资产;否则,企业会选择留下资产,这意味着在此刻,资产的账面价值体现的是该资产在未来可能创造的经济利益。

二、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问题分析

尽管新准则的使得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但是采用可收回金额这一复合计量属性还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带有主观因素

资产减值计量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从业者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所拥有的会计职业能力做出职业判断,这一工作性质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二)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不合理性

公允价值的应用就其本身来说是一种技术,要有与其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才行。而且,在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过程中,会产生商誉,而商誉本身存在很多的缺陷。此外,公允价值计量的进行需要进行人为估计,这也让不法分子有机会操纵利润。

(三)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

我国对公允价值和现值理论的研究程度还较浅,而且很少实际应用到,财务人员对其还比较生疏,综合素质还达不到要求。

(四)信息和价格市场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的环境下,我国的价格市场和信息市场仍然不够透明公开、有所欠缺,很难获得公司各种资产的合理的公允价值和市场价格。

(五)现值计量存在困难

大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长期现金流量预算的意识,企业员工对现值的测算几乎没有经验,导致现值计量十分困难。此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算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精确的折现率也难以获得。

三、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完善对策

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体现资产的减值情况,确保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在实务中可以更顺利地施行。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完善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避免利润操纵

1.完善并推广可收回金额理论和实践对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可收回金额理论;充分推广可收回金额理论,广泛运用到实务中。2.健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内控制度(1)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制定分级授权制度进行恰当的职责分工,由各部门共同完成测算;在减值准备的审批工作中,对董事会、经理层和股东大会进行分级授权。(2)内外审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审制度,必要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实施专项审计;重视外部审计,对企业资产减值全过程实施管制,对减值准备的计量进行核查。(3)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制度的作用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以此来减弱利润和企业考核之间的关系。

(二)完善公允价值的运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价格信息系统以及具有实质意义的市场报价系统,使资产的评估值最逼近市场价值;积极贯彻落实新资产评估准则,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向国际会计准则看齐。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政府主管部门和职能机构等尽快完善准则和规章制度;企业为员工制定充足的职业培训;财务人员主动学习前沿的会计理论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四)完善现值计量的运用

将财务预测和预算编制纳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同时,加快发展国内的证券和资本市场,结合实际,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确定折现率。此外,将现值计量过程透明化以起到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琴.资产减值会计计量改进研究.财会月刊(上),2014,(03):3

[2]冯静静,王尧臻.对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86.

[3]马新华.关于新准则中资产减值问题的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0,(02):60.

[4]王芳.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时代金融,2015,(10):191.

[5]陈梅.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引发的问题及治理.中国证券期货,2011,(11):101.

[6]杨景芝,吴聪.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确定方法的理论探讨.商业会计,2013,(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