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小学科学技术范文

小学科学技术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技术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小学科学技术

第1篇:小学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实施;因素分析

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才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科学教师往往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因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因此,如果想要使得小学科学课程有效的教学实施,这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本身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应要具有针对性、逻辑性。另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也要符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于小学科学是一个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在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情况,大部分的科学教师往往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教师兼任任课。由于科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师掌握知识不全面,同时教师本身并未拥有此专业的知识素养,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有效课堂建设只是空谈。科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课本知识内容,而是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大多数的时候是需要依靠实验,才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但由于学校实验场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拥有完善的实验场地[1]。虽然我国的教育正在均衡发展,在农村有些学校将教室改为科学实验室,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率较低,从而导致有些科学概念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掌握和了解,进而影响科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时,为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热胀冷缩,就需要从性质、概念等方面着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但由于教师专业性不足并且实验器材较少,导致科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只是通过课本对内容进行学习,无法完全掌握热胀冷缩的具体变化。由此可见,实验器材和教师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小学科学课程有效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二、学校因素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影响

(一)学校内部因素教师和学生是科学课程的主体,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讲解者和设计者,对有效课堂实施效果的高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只有详细的了解课堂方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才可以与时展保持一致,促使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建设有效课堂。但由于可续教师数量较少,兼任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其他课程,导致并未有时间参加培训活动,从而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在心中并未将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放在同等位置上,普遍存在备课不足,科学实验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发展。

(二)学校外部因素小学课程的有效发展,不仅与课程本身和学校内部因素有着关系,而且还会受到家庭、社会、科技等学校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有诸多时间在家里,因此家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家长掌握的科学知识足够丰富,那么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程度也会有所提升[2]。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深入,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学习方式,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简单而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快,学生科学学习能力也会越强。例如,在学习《运动与摩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运动过程中会存在摩擦力,会对运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在实际课堂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十分不理想,询问学生之后才发现,学生在向父母寻求帮助时,有些父母不知如何更好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理解预习,这样的预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所以,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有效课堂实现的因素之一。

三、培养目标不全面,忽视学生的科学研究

有效科学教学的最佳方法就是根据所希望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工作,这是由于教学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前提的启蒙课程。所以,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也需要以科学素养“三维目标”为依据[3]。我国的科学课程经历诸多阶段,对科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合理。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科学教育“博闻广记”的误区,使得记忆代替理解,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代替自主探究。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有些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观察、探究的机会,而是教师进行直接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更好地建设科学课程有效课堂,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寻找符合实际的有效课堂建设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69.

[2]张洁,文湘君.试论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77-84.

第2篇:小学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实施;因素分析

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才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科学教师往往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因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因此,如果想要使得小学科学课程有效的教学实施,这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程本身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方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应要具有针对性、逻辑性。另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也要符合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于小学科学是一个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在现阶段,小学科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专业教师的情况,大部分的科学教师往往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教师兼任任课。由于科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教师掌握知识不全面,同时教师本身并未拥有此专业的知识素养,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有效课堂建设只是空谈。科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课本知识内容,而是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具有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大多数的时候是需要依靠实验,才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但由于学校实验场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未拥有完善的实验场地[1]。虽然我国的教育正在均衡发展,在农村有些学校将教室改为科学实验室,由于实验设备不完善,实验率较低,从而导致有些科学概念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掌握和了解,进而影响科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时,为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热胀冷缩,就需要从性质、概念等方面着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但由于教师专业性不足并且实验器材较少,导致科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只是通过课本对内容进行学习,无法完全掌握热胀冷缩的具体变化。由此可见,实验器材和教师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小学科学课程有效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二、学校因素对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影响

(一)学校内部因素教师和学生是科学课程的主体,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讲解者和设计者,对有效课堂实施效果的高低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只有详细的了解课堂方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才可以与时展保持一致,促使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建设有效课堂。但由于可续教师数量较少,兼任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其他课程,导致并未有时间参加培训活动,从而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在心中并未将科学课程与其他课程放在同等位置上,普遍存在备课不足,科学实验操作不规范等情况,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发展。

(二)学校外部因素小学课程的有效发展,不仅与课程本身和学校内部因素有着关系,而且还会受到家庭、社会、科技等学校外部因素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有诸多时间在家里,因此家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会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家长掌握的科学知识足够丰富,那么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也比较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程度也会有所提升[2]。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深入,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学习方式,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简单而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快,学生科学学习能力也会越强。例如,在学习《运动与摩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运动过程中会存在摩擦力,会对运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在实际课堂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十分不理想,询问学生之后才发现,学生在向父母寻求帮助时,有些父母不知如何更好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理解预习,这样的预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所以,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有效课堂实现的因素之一。

三、培养目标不全面,忽视学生的科学研究

有效科学教学的最佳方法就是根据所希望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工作,这是由于教学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前提的启蒙课程。所以,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也需要以科学素养“三维目标”为依据[3]。我国的科学课程经历诸多阶段,对科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合理。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科学教育“博闻广记”的误区,使得记忆代替理解,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代替自主探究。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有些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节省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观察、探究的机会,而是教师进行直接讲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如果想要更好地建设科学课程有效课堂,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寻找符合实际的有效课堂建设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9):169.

[2]张洁,文湘君.试论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77-84.

第3篇:小学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知识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中,要求科学这门课程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需要老师们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其实我们知道科学都是在生活中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能接触到科学,由于我们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约束,我们并不能在每次上课的时候去贴近自然,在社会生活中去体验,探索科学。但是科学技术那么发达,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这一科学水平去应用于科学这门课程中。通过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状态,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同学对学习的热情以及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我国虚拟技术的状态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度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中,我们需要运用到多媒体,其中就包括视觉的传达,虚拟技术的表现,声音的传播等科学技术,其中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加直观感受的科学技术中的虚拟技术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同学需要在半模拟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在我国虚拟技术起步较晚但是都集中运用于物理,化学这种物理成像的课程中。但是现在21世纪的电子商务时代中,信息技术运用到人们每个角落,在课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媒介进行教学,从而使学习更加简单更加容易,通过虚拟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学。

2增强学生对于科学的真实感触

其实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们容易开小差也就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认知存在行动性上面表现出问题来,从现实生活中观察来看,我们的小学生的思维仅仅只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在课堂上根本学习不到东西,老师认为学生有认真听讲,其实往往不是,思维早就去想别的东西了,尤其在科学这种理论知识的课堂上,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其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但是如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就不一样了,小孩子的好奇心理,往往会是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注意力牢牢集中。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真实感触。

3信息时代日益发达,与时俱进拓展知识

在现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给同学们生动详细的描述科学文化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保证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学到最新的知识。我们举例来说,在学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下载一下大自然美丽的图片,以及大自然被破坏的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以及切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以及大自然被人们破坏的有多严重,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此门课程,使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老师进行提问,学生们的兴趣大了,在课堂上发言积极,也使老师更加事半功倍了。让其学生自己探索,互相讨论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学到的东西也更加多了,帮助同学们掌握重点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国家要求规定在课堂上要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习惯,学生们在学校不仅要学会基础知识以外还有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半开放教学,不仅仅是科学这一门课程,其它课程也完全可以一样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进行探索,自己动手,提高同学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综上所述,我们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项正确的事情,从老师本身来说可以提高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接纳性,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一味的只单纯的利用信息技术去传达知识,更多的理论指导还是要老师来完成,扬长避短,有效教学。在科学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会使我们获益匪浅。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景.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286-288.

[2]段跃辉.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82.

[3]王玉玺,张妲,钟绍春等.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2):95-100.

第4篇:小学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现状;启示

21世纪最为突出的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不再是独立的某种学科,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家的基础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掘其内在潜能。不论是关乎个人发展还是基于“科教兴国”的指导思想,小学科学教育都是教育发展中重要的基石。

一、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现状

(一)校内科学教育1.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科学教育理念薄弱[1]。在传统的教学中,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将教育的重心放在语、数、英这样的主科上面,缺乏对科学课的重视。特别是唯分数主义的教师或者家长,更是认为科学这一类所谓的“副科”没有学习的必要。虽然当今社会大力倡导科学教育,但是实施起来依旧困难。就目前小学科学课的设置,基本是每周一节,遇到一些考试或者校园活动,往往被占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就变得更少。笔者在几所小学中实习发现,有的小学虽然也设有科学实验室,买入了科学仪器设备,但是科学实验室的门只有在领导检查时才会打开,他们眼中的科学实验只停留在理论中,谈何科学教育?2.师资力量及教师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不足。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奠基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在思想和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然而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大部分是由数学老师或者班主任兼任,这样的教师不仅要专攻本学科的教学,同时还要兼顾科学课程,显然从时间和精力上就对科学教育的投入不够。有的学校具有专门的科学教师,但并非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因此教师所具备的科学素质明显不够“科学”。3.硬件设备的投入和使用程度不高。科学的前身是自然,而对于自然的学习就是要身临其境,去动手发现。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更是要借助仪器设备来完成必要的实验内容。但是一些区域如偏远旗县,各种科学设备短缺,学生的科学探究常常面临许多问题。而对于设备配备齐全的一些地方,教育者往往因为设备昂贵,不舍得让学生使用或是存在诸多担心如安全问题,导致很多实验仪器被闲置。

(二)校外科学教育1.校外科学教育设施中部分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在科教兴国这样的大背景下,地方科技馆、少年宫等科学场所更多地走进大众的生活。这不仅丰富了小学生课外的科学教育生活,还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但是一些科技馆或少年宫内的展区存在展品形式单一的问题,部分科技展品主要还是以模型、展板的形式呈现,动态体验项目较少,并且与校内的科学教育缺少衔接。此外,一些科学场馆的科学教育内容未能及时更新,缺乏科普展览等富有新意的科学教育活动,这无疑减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热情,也使得部分科学教育场所的参观人数减少,科学教育力度不够。2.校外科学教育机构的不足之处。第一,随着一些科学教育机构对学生科学教育关注的提高,青少年科技竞赛类的活动日益增多,但是主要还是以取得成绩和培养少数科学人才为中心,“面向每一个儿童的旨在提升其科学素质的活动内容还比较缺乏”[2]。第二,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存在教育资金不足、缺乏与家长的沟通等问题[2]。许多校外教育机构希望为小学生提供专门的、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但是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导致一些项目难以开展。此外一些校外科学教育机构缺乏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致使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对科学教育产生偏见,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

二、科学教育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学校教育者应转变观念,广泛招纳及培养适应科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小学教育如同孕育国家未来的摇篮,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校应积极招募从事科学教育专业的人才。许多高校毕业生虽然专门学习科学教育,但是囿于科学等相关课程不受重视的现实,往往舍弃本专业而从事其他行业,这就造成很多具备专业科学素养的教师越来越少,因此学校对科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十分重要。此外,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培训中重视教师科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形成具有高度和深度的科学观念,多开展名师之间的交流学习,相互切磋,不断学习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

(二)教育工作者要加大科学教育的实施,为学生奠定科学基础在小学教育阶段中,6—9岁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发展的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特别是6—7岁的学生,他们处于儿童科学实验和收集的敏感期,此时正是儿童开发潜能、培养科学兴趣的关键阶段,因此科学教育对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在具备硬件设施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或兴趣小组,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浅显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为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加强师生与家长的沟通,共同进步学校内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而丰富的校外科学资源,能够使课堂内容延伸到生活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环境。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外科学教育的开发,加大科普力度,为学生提高科学素质创造优质的社会环境。同时校内的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与校外机构的合作,注重课堂内外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此外,校内教师与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让家长也参与到科学教育中,从而改变固有观念,共同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促进科学教育的改善与提高。

(四)科学教育与时俱进,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如今STEAM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科学教育的走向也将朝着STEAM教育理念发展。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五大学科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显然STEAM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知识技术复合型人才,这与我国强调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不谋而合。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关键阶段,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的基础,还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而做准备。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充分理解和吸收STEAM教育的科学理念,加强科学教育的学科渗透,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同时随着STEAM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更专业的科学素养,特别是科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具备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此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并加以创新,增进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加强不同学段内容的衔接。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3],在课堂中结合人文教育引入最新的科学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科学探索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结束语

如今国际科学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都结合本国特点和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在我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下,科学教育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处在关键地位。因此小学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由于笔者学术能力还有待提高,以上所提及的相关现状和启示尚有不足,还望有更多的教育学者、专家深入研究,为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出谋划策,共同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晓.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中国儿童中心.儿童校外科学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第5篇:小学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实践思考

前言

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科学教育是整合了纪律,活动,环境等教育内容的有机整体,它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技术,还涉及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有关,因此科学教育带有较强的实践性。

一、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坚持,许多教师还没有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例如,许多小学科学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很少带领学生实践操作。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精神

科学教育追究的是探索和创新,但目前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学生总是被动地学习,无论老师讲什么,学生都认为是正确的,进而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了。

(三)教学活动单一

科学探究更注重教学过程,大部分学生遵循教师的节奏,学生探索的真实教学活动不仅受到实验设备的限制,而且还受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和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课程做到以真正的学生为主。

二、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的途径

(一)合理使用科学教材

科学教科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但是,目前的科学教科书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教科书可以合理地整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本地的科技企业,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神奇性。可以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树立对科学的热爱和崇尚科学的意识。在教授“环保”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考察当地的环境保护,如稻草和麦秆的处理。由于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科学实践氛围

要全面创造良好的科学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将科学家的肖像挂在实验室,电脑室,画廊,走廊等地方,贴上名人名言,让学生处在学习尊重科学和人才的氛围中。其次在课堂上设立书角,开辟海报专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增强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在此,要围绕植树节,爱牙日,国际减灾日,国际地球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推广科技知识,创造浓厚的科技氛围。

(三)建设校园微型生态园

城市里的孩子对动植物知识了解得越来越少,甚至不知道小麦,大米和玉米等最基本的作物。他们不了解普通的家禽动物。对于很多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是陌生的。为了使科学教育更直观有效,学校可以自主建设生态园区。如以课堂为单元,开放种植园,根据自己的植物的实际情况,结合科学书上的教材内容,让学生直观了解植物生长周期,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设立水产养殖园区,让学生负责养殖,督促他们定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举办科技节,以比赛促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开展科技竞赛,可以满足学生的竞争欲望,同时使学校更加重视科技教育。学生参与的热情越高,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越深入,越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科技节活动,让可以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科普教育的喜悦。很多有创意的小发明科技比赛,创造了充分发挥学生兴趣和才干的比赛,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五)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习科学就是要改变生活,科学教育要体现学习的原则。这就提醒科技教育者要把注意力放在科学教育活动的地理特征上,使学生在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之间建立联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大自然的活动,包括测绘当地稀有植物,制作植物标本,制作叶贴,种植花草等系列活动;开展环境教育主体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河流污染情况,麦秸焚烧情况,让学生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实践中时时渗透着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门涵盖各方面的交叉学科。在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中学习科学,让科学实践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