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证券实务投资范文

证券实务投资全文(5篇)

证券实务投资

第1篇:证券实务投资范文

1前言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升级、经济增速换挡、经济驱动转换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各类资源的需求疲软,以资源矿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萎靡,资源型产业及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大。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矿产资源方面的投资偏好日趋降低,矿产资源行业中各类企业的投融资受到抑制,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经营效益持续下降。更为重要的是,矿产资源开发本身就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较高等经营特征,资金运营压力非常突出,叠加社会投资偏好的转向,矿产资源企业的经营压力非常之大。在此情形下,探索矿产资源证券化成为矿产资源企业化解投融资困境的重要方向。鉴于此,本文以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逻辑剖析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创新趋势,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探索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逻辑

2.1加速矿产资源优势转化

加速矿产资源优势转化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基础性逻辑。长期以来,资源矿产储量丰富的地区往往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区域,资本配置、资本要素严重稀缺,产业发展配套严重不足,矿产资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最终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探索矿产资源证券化,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与工具,将价值较大且难以分割的矿产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投资标的,有效地解决了矿产资源产业的融资问题,从而有效突破了落后地区资本要素不足的现实困境,帮助矿产资源储备丰富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实现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的转化,进而加速推动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

2.2优化矿产资源市场运营

优化矿产资源市场运营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关键性逻辑。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难以提升,运营水平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矿产资源区域产业重复建设现象普遍,矿产资源开局缺乏科学考量,矿产资源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缺失,使得整个矿产资源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偏低,这极大地制约了资源矿产区域国民经济的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矿产资源证券化,宏观层面,通过金融创新,完善矿产资源的市场定价机制,提高矿产资源区域的市场化运营水平,推动行业出现发展;微观层面,通过引入市场资本,进一步倒逼矿产资源企业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运营体系,进而提升矿产资源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2.3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重要逻辑之一。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推动矿产资源的证券化,化解了矿产资源行业的投融资问题,引入市场化机制,最终提升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矿产资源证券化的过程中,为确保金融创新的高效与稳健,矿产资源证券化必然会有效地推动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的明晰,进而有效厘清生态责任、保护责任、环境责任;更为关键的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突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考量,这将推动矿产资源领域生态、经济、环境及社会各方面效益的多维度统一,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创新趋势

由于各矿产资源区域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我国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这构成了我国矿产资源证券化多种多样的运营体系。毫无疑义,随着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与矿产资源企业经营管理的持续迭代,未来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交易结构设计、交易内容形成、交易环节设定都会持续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矿产资源企业的融资需求,最终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1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持续优化,SPV交易结构的应用会快速提升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持续优化,SPV交易结构的应用会快速提升,这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重要趋势。在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交易结构中,矿产资源企业的发起人要推动矿产资源的证券化,就需要向SPV转让矿产资源收益权。SPV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及增级,继而实现SPV委托证券承销人发现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这类交易结构中,产品存续期间,矿产资源收益权与矿产资源企业的其他资产进行了切割,从而既可以有效地保障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矿产资源企业的风险隔离与防范。因此,从目前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实务操作中,这类交易结构安排比较多,优势明显。毫无疑义,在目前的法律法规框架下,SPV模式的优势形成了有效的风险隔离,且能加强对矿产资源收益的日常管理,进而为矿产资源证券化产品的稳定发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因此,笔者认为未来SPV模式会进一步得到应用与发展,并且SPV的创新也会进一步提速。

3.2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风险防控快速强化,证券产品管理中资金池管理趋严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风险防控快速强化,证券化过程中资金池管理会趋严,这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核心创新方向。如前所述,得益于风险防控效率高,SPV模式越来越受到实务界的认可,而在这类交易结构中,现金流是证券化产品还本付息的基础性保障,而现金流来源于资产池,故而进一步强化资金池管理非常关键,这也是确保我国矿产资源证券化稳健、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实务操作中,矿产资源企业与SPV机构是资产池的管理机构。证券产品管理中资金池管理趋严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矿产资源企业对矿产资源的收益所有权(一般指矿业权)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基础,因而必须要求矿产资源企业的矿产资源所有权清晰明确,从而确保证券化的基础非常牢固;第二,矿产资源证券化要求矿产资源企业的矿产销售收入稳定,并且会设定一定的门槛,若签订了长期固定价格的销售合同更好;第三,对矿产资源的购买方的财务情况及资产规模设置相关要求,确保矿产资源收益稳定可持续。

3.3矿产资源证券化的管理运营不断完善

,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专业性将提高矿产资源证券化的管理运营不断完善,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专业性将提高,这是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主要创新方向。从本质上来说,矿产资源证券化是一种金融产品设计层面的创新,有效地保障了矿产资源企业的融资性需求。因此,未来矿产资源证券化的管理与运营也必须符合金融产品创新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矿产资源证券的管理运营会日趋完善,矿产资源证券化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取决于矿产资源证券化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例如选择产品发行的时间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通常来说,在美元指数下降或者宏观经济发展增速趋缓的时期发行矿产资源证券化更具有优势,因为会提升矿产资源现金流的稳定性。

4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矿产资源证券化是矿产资源地区或企业借助金融创新工具实现自身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转化的重要方式与有效举措,其高效逆转了矿产资源行业及企业所面临的资本要素不足、管理要素欠缺、技术要素滞后的被动处境。得益于市场的需求与政府对金融创新的鼓励及支持,目前我国对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多种多样,各种模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譬如,部分矿产资源企业直接发行股票或者债券,部分企业可能采取将矿产权抵押,部分矿产资源企业将矿产权资产证券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各类型矿产资源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效发展,但可以预见的是,以矿产资源企业未来现金流为核心向投资人发行债券的模式会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矿产资源行业的发展日趋规范,金融市场创新要求的逐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目标的日益明晰,未来我国矿产资源证券化将呈现交易结构持续优化、风险防控快速强化、管理运营不断完善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就是SPV交易结构的应用会快速提升、证券化过程中资金池管理会趋严、矿产资源证券化的专业性将提高,从而使矿产资源证券化不仅仅可以高效地满足企业的投融资需求,还可以快速推动矿产资源企业的科学化运营,进而有力地促进矿产资源行业的高效、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勇.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2]殷阿娜,邓思远.中国煤炭资源型企业发展路径与融资方式创新:资源性资产证券化[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18,41(1):76-83.

[3]邓章.经济责任审计框架下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9(1):46-51.

[4]赵勇.矿业企业矿业权资产证券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6,18(1):118-125.

[5]李国祥,张伟,王亚君.中国矿产资源资本化进程评价及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8):978-982.

[6]谢晓燕,姜净.基于AHP法的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证券化风险研究[J].北方经济,2018(6):73-76.

[7]高会丽,胡燕京.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1.

[8]王艳龙.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资本化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第2篇:证券实务投资范文

[关键词]模拟投资竞赛;问题;对策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市场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也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1],其对实践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讲述该门课程时,只有紧密结合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证券投资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实现以实践推进教学、以能力培养推动专业学习的目的,同时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第二课堂建设,让学生在金融模拟投资实践中体验金融的魅力和金融交易的乐趣,感悟证券交易过程中的巨大风险,磨炼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操作能力,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策划、主办,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了“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首届证券模拟投资大赛”。大赛将专业学习和兴趣较好地融合,搭建了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达到了让学生在模拟中锻炼,在锻炼中积累,在积累中总结,在总结中收获的竞赛效果。

一、模拟投资竞赛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

模拟投资竞赛以沪深A股市场交易为基本数据,通过国泰安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平台,把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互动协作的方式去交流、沟通,参与证券模拟实践投资活动,实现思维的碰撞,感悟证券投资知识。在竞赛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不再只是被动地听、机械地记,而是参与到模拟竞赛活动中,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其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仿真虚拟交易系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模拟投资大赛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性环节,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模拟投资竞赛成为可能。在竞赛活动中,让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下载国泰安公司的模拟交易系统,按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相应的模拟投资账号,学生以投资者的身份,亲身体验和现实证券市场一样的证券交易流程,感受和真实市场完全一致的数据和行情信息。高度仿真的模拟市场能够强化学生的真实参与感和投入感。在模拟投资竞赛过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投资收益,学生用理论教学获得的知识,关注国家宏观经济信息对证券市场影响的信息,关注行业发展环境和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情况,开始多渠道收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和企业信息,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策略。这种“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2]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竞争合作的氛围中学习与交流。这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加速了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模拟投资竞赛促进实践技能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问题,专业技能实训是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训练,学生会觉得乏味,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结合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证券模拟投资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的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成为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可以通过管理账户跟踪学生的投资交易过程,及时了解学生的操盘情况和风险控制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指导与修正。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个同学在国泰安开设的竞赛端输入已经开设好的竞赛账号,每人有10万元(也可以根据A股、港股、股指期货和其他交易品种,设定为50万、100万不等,具体资金的多少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的虚拟投资资金可供投资,每个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虚拟资金进行模拟股票委托买卖。在模拟投资大赛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每个阶段的需要开展了入市前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模拟投资分析、模拟投资操作、专题讲座、股市沙龙、比赛成绩评定等活动,活动结束后以每位参赛选手的总资产、总收益率和投资策略报告和风险控制报告进行优胜等级评定,并颁发丰厚的奖品和荣誉证书作为奖励,建立金融人才库档案,联合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向当地金融部门优先推荐实习。

(三)模拟投资竞赛有利于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模拟证券投资竞赛摒弃了传统的以黑板演示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可以自由学习的创新思维空间。在竞赛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喜欢的行业和股票,确定购买的股票种类、数量、买卖时间和投资策略等,并在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了解宏观经济发展动态,运用所学知识,把握市场变化的主导因素。竞赛结束后,我们对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3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问卷28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显示,有84%的学生在参加模拟投资活动中能积极地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频率比参加比赛之前要频繁得多。这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友谊,而且改变了过去课余时间各自玩手机、互相不理睬的状况;学生开始对某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争得脸红脖子粗。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主动学习一些投资的专业知识,积累了一些热点话题,甚至有些议题变成了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不再为专业论文写什么、怎么写发愁。这起到了让学生既了解社会、丰富课余生活,又开拓视野的实践目的。在问卷调查中,有学生这样评价竞赛活动:“投资大赛培养了我们积极学习的态度。我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对专业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大赛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同学关系更为融洽。”从竞赛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们的认知实现了升华。学生们在体验中完成了从知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转化,在操盘后的总结交流中完成了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四)模拟投资竞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加模拟证券投资竞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种技术分析手段、技术分析工具相互验证、综合研判最终形成投资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在竞赛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互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教师隐形知识的传授;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甚至手把手的实践,学生们能学习到一些平时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时,学习实践活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喜欢动手并逐渐提高动手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师生交流、沟通,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证券投资专业水平的过程。

二、模拟投资竞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模拟投资竞赛与实际投资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模拟投资竞赛以虚拟资本交易为主,不涉及实际经济利益的变化,盈亏变化对个人没有影响。因此,有些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参加模拟投资竞赛,对投资成本和风险控制等重要因素的分析研究不够,经常满仓操作,全仓进出,对风险的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以试错的态度不断换股,快进快出,每天都在进行买卖,寻求较好的投资收益,对中长期投资、价值理念投资没有更深的体会,在实战技巧及投资规范的培养和锻炼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的学生过分谨慎或认为投资时机不成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没有参与一笔交易,初始资金是10万元,到最后也是10万元,浪费一次非常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二)模拟投资与真实投资存在心理差距

在模拟投资竞赛过程中,学生常常表现出非真实感、无风险性安全感、新鲜感和沉浸感,和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紧张感、严肃感和真实感等[3]差距较大。模拟投资竞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表现为急功近利,总想以小搏大、更快获利,总想每天都能买到能涨停的股票,因此喜欢看竞赛排行榜的排名情况,谁是第一名,获利多少。对为什么获利、风险如何控制等深层次的话题学生关注不够,至于如何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实践提高操作技巧这样的本质问题考虑得很少。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出发,关注并引导学生克服不健康的投资心理,让学生进入投资者的角色而不是进入虚拟投资环境,缩小学生在模拟投资和真实投资中的心理差距,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负责、严谨和认真的态度对待以模拟投资竞赛为媒介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

(三)实践模拟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模拟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2002年-2005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的模拟实践教学采取的办法是到证券公司实地感受资本市场。第二阶段的时间为2006年-2010年,借用学校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对2007级以后各年级采用乾隆软件、银河软件进行模拟教学。201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经济学院建有金融模拟实验室,引进国泰安模拟软件,实践模拟教学拓展到证券投资的情景模拟。但是由于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国内缺乏相应的实践实训方面的教材,教师只能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模拟操作时随意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三、优化模拟投资竞赛促进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证券模拟投资竞赛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导师和分析师。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证券市场,推荐相应的财经网站让学生主动去浏览、学习证券知识,引导学生下载相关的证券分析软件,进入比赛界面,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和分析软件的各种分析工具,并且能从多方面体验基本的市场术语、实时行情、热点问题,引导他们站在市场的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理论来验证市场,形成综合研判的分析思维,而不是用理论去套市场。因此,教师讲课不仅要把基本知识体系讲清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设计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养成会听课的习惯,而且要善于不断地思考和主动实验,特别是在模拟投资竞赛活动中,学生们要了解真实的证券市场,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结合教材内容和模拟投资竞赛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立体式地查找各种类型的资料,完成独立的投资分析报告和风控报告。这种训练将是系统和有效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实践教学最关键的部分。

(二)建设专业型、专家型和导师型的教师团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居民财富逐步增加,但是理财知识和技能缺乏,并没有与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的增速相匹配。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工具日渐丰富,这从客观上要求人们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证券投资学教师不仅需要精通证券投资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适时更新知识和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型、专家型和导师型的教师团队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多次的模拟投资大赛实践,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教师实践。担任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教师,要自己开设相关的证券账户,经常关注市场行情,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形成较强的市场感觉和一定的操盘能力。否则,教师自己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活动,凭空讲述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二是“走出去”。通过教学观摩到金融实践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交流学习,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教师还可以到证券公司等实务单位进行实践学习,短时间内实现理论与实务的对接。三是“引进来”。从全国聘请专家学者讲学,弥补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聘请证券公司的业内高手开设讲座,或者到证券公司实地学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三)探索和创新“实训———竞赛”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对青海海东市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金融部门的实地调查发现,民族地区的经济金融部门对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青海省10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显示,懂知识、善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受欢迎。此外,青海藏区居民的金融证券知识还比较缺乏,急需了解金融理财知识。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生比较多,他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很少。所以,要让学生尽快了解金融知识,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操作技能,为顺利就业创造条件。实践中我们调整了现有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实验室,借助国泰安交易行情软件平台进行模拟投资竞赛,在举办多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的基础上,2015年11月我们准备推出“青海民族大学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使模拟投资比赛从学院层面推广到学校层面,以后逐步推广到青海省高校,不断探索“实训———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秧儿.《证券投资分析》教学模式的探索[J].天津电大学报,2006(1).

[2]徐静.模拟教学法的内涵阐释[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2).

第3篇:证券实务投资范文

关键词:高职;证券市场基础;课程设计

《证券市场基础》是金融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将来到各大证券公司从事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投资公司从事客户经理、投资顾问,商业银行从事理财经理提供知识、能力及素质支撑。而通过我们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学生以下三方面素质:(1)扎实的证券专业知识和技能;(2)客户开发能力和服务意识;(3)一定的投资分析能力。同时证券公司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作为入职必备证书。结合以上几点,我们对本门课程进行了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教学单元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的要求。课程的设计理念及思路为三线并行,双训同步:即在14周以前的专业能力学习阶段,我们分别从从业资格线、职业技能线、技能大赛线三线展开学习。从业资格线即结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开展理论学习;职业技能线即针对证券市场各子市场开展基础实践学习;技能大赛线即将证券模拟交易大赛贯穿于整个专业技能学习阶段。而在14周,我们将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和模拟考试对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证定。根据证券法规定,只有通过职业资格认定的人员才可从事证券工作。因此,在15.16周的技能拓展阶段,通过职业资格认定的同学将被允许进入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徒制贴岗实训,而未通过的同学将只能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实训的业务主要涉及证券开户业务、产品推介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我们制定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各证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股票等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流程。第二,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能够独立完成股票等证券的交易;能进行简单的证券交易分析;能为客户介绍各证券产品;能为客户提供证券经纪业务的相关服务。第三,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品质;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框架

根据岗位需要等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我们以证券市场子市场运作组织课程内容。在内容的选取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证券客户经理等岗位对求职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对考生知识和素质的要求、“证券模拟竞赛”对参赛者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生活中投资理财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等多方面,以证券市场子市场运作组织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化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品市场及技能拓展五大模块,并结合课程性质、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对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在学时分配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各专业中本课程面向的目标岗位。比如,证券与期货专业的目标岗位为证券公司客户经理,股票市场是其最重要的子市场,也是工作生活中最常涉及的子市场,因此所需学时为16学时。而在这16个学时中,我们将用10学时用于学习股票市场的理论知识,用6学时对股票市场开展股票发行、交易等情景模拟实训,同时将模拟炒股大赛贯穿于整个股票市场的学习中。而针对于投资与理财专业,则应侧重于对各证券的理解并能正确解读各证券的优缺点、区别与联系。

四、课程的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质量考核体系,即通过专业能力考(80%)和技能拓展考(20%)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在专业能力考中,又包括对前述三线的考核,即从业考、职业技能考、技能大赛考。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最为重要,因此,从业考占比50%。在模拟炒股大赛中,会涉及一些证券交易的基本知识的运用,同时需要学生自学一些投资技巧,因此技能大赛考占比10%。在实训拓展考中,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占比20%。

五、课程实施条件

课程的实施需要得到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教材与教辅、教学资源等的支持。第一,课程的教学团队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其中,校内专职老师应具备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和教学经验,且通过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证券公司,分别负责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如何进行证券交易及证券产品等的介绍。第二,教学教室应该为多媒体教室,同时需具备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第三,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了适合高职类学生的教材,并自编了校本教材,同时收集大量的视频库、新闻库、习题库、案例集等教学资源。第四,大量的网络资源也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最新素材。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建立内外部结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系部评价和毕业生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宇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394.

第4篇:证券实务投资范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金融人才;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证券业发展迅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证券投资学在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主要内容包括证券发行和交易、证券定价、基本面分析和股票技术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已有学者对该课程提出过一些深刻的见解,比如,梁朝晖[1]将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分为理论性和应用性两类,并提出了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卢雯君[2]提出了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陈亚男[3]认为应更多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关注社会实践等。尽管上述学者在不同背景下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共识。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改革建议。

一、学习证券投资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悄悄发生变化,单一的储蓄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投资进行保值增值的重要性。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知识对培养金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也大有裨益。众所周知,证券市场与国家的经济有着密切联系,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融资渠道。然而,最近几年我国股市经历了较大的波动,许多投资者在股市中并没有获得预期收益,亏损较大。要想在证券市场上长久生存下来,必须灵活掌握投资技巧。理论知识固不可少,但单纯的理论知识并不是获胜的法宝,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逐步探索投资规律,才能从容应对股市风险。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证券投资学教学工作,各位学者看法各有不同,各个高校培养计划也有所差别。总体来看,证券投资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开设证券投资学的基本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投资,然而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却变成了让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不同。教师在授课时通常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相关的投资理论、基本原理及概念,而对具体的证券投资实践。比如,如何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讲解较少,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直接通过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形象生动。同时,授课老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真正精通证券投资实务的教师少之又少。授课时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模拟轻实盘的状况非常普遍。这就导致学生仅能获得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能力明显不足,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证券投资学主流教材的某些内容过于陈旧,明显落后于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该课程教学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关投资工具、研判市场趋势、识别和把握交易机会、控制交易风险等。然而,目前大部分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多数教材照搬国外已有理论,对市场变化的时效性把握不够,内容更新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变化,特别缺乏关注中国特殊国情下的证券市场特性的教材。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必须动态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条件落后

证券投资相关技能的学习需要大量实践,因此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支持。然而,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学生使用最新软件的机会相对较少,软硬件设施亟待更新,这给实践教学带来了技术层面上的困难,而这种现象在非重点大学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搞好实践教学必须要有科学的体系和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由多方面组成,主要包括校内金融实验室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验教学;邀请校外实践专家来校内作讲座,合作编纂教材;创新筹资渠道,提高教改保障能力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实验课时,强化基地建设

当前不少高校已经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将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实战模拟操作。但据笔者了解,受办学条件限制,大部分高校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教学课时偏少。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在校内,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最新的金融软件模拟开户,根据实时行情模拟交易。授课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虚拟的初始资金,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易,一段时间后按照虚拟投资收益对学生进行考核。将学生模拟交易的成绩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排名靠前的学生将获得更高的总评成绩。模拟交易在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校外,高校应当发挥其自身影响力,与所在地的券商、私募等单位达成实习协议,有计划地将学生输送到相关单位实习,实习时间可安排在寒暑假或者学生毕业实习之际。与实验室模拟操作不同,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了解相关公司的具体运作过程,熟悉掌握相关部门的业务要点,从而加深对证券行业的全方位认识。同时,应当派遣校内教师驻点指导,既便于管理学生,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

(二)重视校外力量引入,拓展学生视野

要想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单位还应当重视校外专家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校外专家在实践经验方面更具优势,可以为学生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校外专家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专家讲座是校外引智的重要形式,也是传播知识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专家学者可以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带进高校;业界精英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证券市场热点问题,展望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丰富多彩的讲座可以满足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证券行业,也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另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设实践课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关注业界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证券投资学的诸多理论方法是对过去历史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同步更新。要想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高度关注业界动态,将理论教学与金融实践结合起来。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必须充分重视教材建设。尽管目前证券投资学教材众多,但是既有理论深度又能贴近真实证券市场的教材极为匮乏。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优化当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首先,可以考虑校内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合作编纂教材。校内学者在金融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并且积累了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掌握了教育规律。而业界资深人士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对中国国情下的证券市场有深刻的把握,熟悉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高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向可提供重要建议。校内校外人员取长补短,合作编写教材非常有利于质量的提升。其次,应根据市场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针对目前市场发展现状,亟待补充或深化的教学内容包括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个股期权、FOF、新三板市场等内容。另外,近两年来推出的一些金融改革举措也应当反映在教材中,比如沪港通、北向通、沪港基金互认、股指熔断、注册制改革等。教师也可以安排金融热点专题讨论,让学生们在课前搜集资料准备讲稿,课上分组讨论,以弥补现有教材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四)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教学改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论教改设想如何完备,最终都需要资金保障。包括新教材的编纂修订和出版、实验室硬件及软件更新、聘请校外导师、实习基地建设等。笔者建议除了政府常规拨款以外,还需要转变思路,从如下几个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为教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争取额外资金投入。笔者所在单位的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1995年,2008年入选部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点,获得了重点资助。2015年金融类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一期A类建设项目,争取到省财政经费900余万元,为教改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目前政府正在全面推动“双一流”建设,各培养单位应认此为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改善教学条件。其次,争取业界及社会各界赞助。比如,争取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或设备赞助。同时,高校也可以为这些金融机构冠名授牌,优先输送金融人才,形成良性互动。另外,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院校不乏优秀校友,有些已成长为业界精英,早有反馈母校之愿,校友资源也应获得重视。以上所述的证券投资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教学改革的期望,均是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反思得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首先,要向学生解释证券投资学课程在培养体系和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其在证券市场具体业务中的某些应用,让学生理解认同该课程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其次,反思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落后金融实践的内容必须及时改进、更新。最后,通过三个方面介绍了对当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看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了证券投资常识,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朝晖.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61-262.

[2]卢雯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考试周刊,2014(1):11-12.

第5篇:证券实务投资范文

关键词:高校;证券投资学;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校人才培养难度。要圆满完成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向实践操作教学倾斜,切实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下面从几个方面对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价值及特点

1.“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价值

“证券投资学”是高校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关于证券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利用证券投资课程知识独立进行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巩固证券实务理论知识,全面了解股票操作系统背后的原理,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金融专业学生证券行情分析及操作能力。

2.“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

(1)教学内容采取模块化编排结构。“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分为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反思三个部分,并在每一部分提出详细的教学要求。比如课前教师章节内容,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在课中开始教学前的几分钟通过测试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课中教学则要求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营造课堂互动氛围;课后反思要求利用思维导图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整个“证券投资学”课程编排方面,每项教学内容都是一个既单独存在、又相互关联的模块,在注重单个证券系统关键技术教学的同时,还注重各证券系统的共性。(2)教学方法注重实验实训操作。教学“证券投资学”课程时,教师应针对每个不同的知识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包含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实验实训教学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各院校应根据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来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操作平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校外现场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考核评价偏向过程与测试相结合。检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情况时,考核评价偏向传统试题化,但与期末考试成绩占学生绝大部分评分比例不同,该课程考核标准还比较注重过程考核。这种包含学生平时课堂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实验实训操作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的全方位评价体系,更科学合理。

二、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从教材方面来看,存在教材专业度和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看,存在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问题;从教学方面来看,存在实操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

1.教材专业度和匹配度不高

现阶段,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材相对匮乏,大部分院校采用的教材仍然是翻译版的国外教材。虽然国外的“证券投资学”理论相对前沿,但毕竟与我国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适性。这种生搬硬套的教材难以满足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要求。教材的专业度和匹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的基础较差

“证券投资学”是高校金融专业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部分学生基础较弱的困境。这些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阻碍了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即便教师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期待提高教学质量,但就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理想。

3.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脱节

调查发现,“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较明显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脱节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很少有实践工作经验,不能有效地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硬件设施缺乏。虽能意识到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但因为资金不足,部分高校并未建设专门的金融证券实验实训室。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导致学生接受了较多的理论知识,没有多少机会参与实践操作。

三、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证券投资学”是高校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现代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教师要依托现代金融理论,从各个方面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从教材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面对现阶段“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困境,高校要打破生搬硬套国外教材的局面,从证券投资理论实践出发,正视我国证券投资独有的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证券理论的不同,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加大现有教材中实践内容的比例,不仅要选择一些成功交易案例用于展示教学,还要选择一些失败交易案例用于反思,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了解证券投资知识。高校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度调整,才能让教师依据科学合理的教材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从课程设置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很多高校将“证券投资学”作为一个专业单独设立,但在课程设置上不够系统与细致。想基于现代金融理论开展“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高校可以考虑将现资学专业课程分为“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基金”“金融市场学”“投资银行学”等,并开展公司理财、证券法律法规等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甚至鼓励一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选修课程。

3.从教学内容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对传统教学内容章节式的体系进行重构,提高实践教学比例。比如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场景模拟和典型案例,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实训机会。高校应承担购买模拟软件的责任,让学生尝试进行模拟证券交易,充分利用课后的休息时间,根据股票市场真实行情在模拟软件中进行虚拟交易,提高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4.从教学方法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教师要一改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用心体会证券从业人员的真实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心。总而言之,高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教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全面改革,这对高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高校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想要将这一改革进行到底,高校教师还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基础较差的困难,鼓励学生调整心态,积极探索,争取成为我国证券金融行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辉.现代金融理论演化对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金融教育研究,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