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考分析

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评审会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到“核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编写了《安全文化》,首次对安全文化进行定义,提出了安全文化的要素,引起了全世界对安全文化的关注,标志着安全文化正式诞生。我国随即对安全文化进行了引进、研究和推广,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将安全文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2008年,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AQ/T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为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工作指南。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文化是事故预防的一种“软”力量,是实现零事故目标、超越传统安全管理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另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石油化工行业的开放,石油化工企业面临更大的内外部竞争压力,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安全管理绩效,成为企业对外展示的品牌,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杜邦事故主因结构理论表明,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96%,物的不安全状态占4%,但两者均是由于人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的。同样,对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员违章作业造成的,说明我们的员工安全意识不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安全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的规划研究

面对安全环保形势内外部巨大压力,石油化工企业对安全愈加重视,安全投入也逐年增加,但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大、小事故呈现突发、频发态势,企业领导在安全管理上也是战战兢兢。但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部分领导要么将安全文化看成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短期内难见成效,认为没那么重要。要么将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活动等同起来,并且认为安全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走走过场就行了,仍简单地停留在张贴宣传画、悬挂标语等形式上。管理者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部门的事情,导致安全管理的专业深度不够,管理流于形式。作业人员认为公司安全理念过于空泛,距离自己很遥远,员工没有意愿也没有渠道参与安全管理。由于企业领导者、管理者、作业人员对安全文化的错误认识,造成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没有或很少进行专门总结与研究,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始终在起步阶段停滞不前。

制度规程可执行力不强,管理措施不落实

随着国家、监管部门及上级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加,相关的文件和要求也随之增多,企业为了迎检需要,不断增加规章制度的厚度,制度制定者大都考虑的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要求,并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造成同一件事情在多项制度中重复出现,甚至相互矛盾,可执行性差;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过于详细,而更新不及时;岗位员工不参与编写安全操作规程,规程编写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技术人员的个人能力。这就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较为突出,对事故责任追究处罚力度很大,但在组织员工吸取教训方面流于形式,没有把事故作为一种资源,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

部分员工因麻痹心理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主要体现为违章作业,在作业中不能有效辨识风险,或是明知危险仍抱有侥幸心理,不采取防控措施;部分管理者存在着责任心不强,违背科学倒排工期,平时将安全的重要性挂在嘴边,实际操作时抢工期、违章指挥,使安全为工期、经济效益让路。在员工培训上,培训缺少计划,过于随意,为了完成学时而培训,全然不顾培训的内容是否对培训对象有用,大水漫灌式培训,造成员工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掌握不深不透,不能将安全与本岗位业务活动进行融合,而是把安全与业务活动互相割裂起来,导致员工风险识别水平低,防范事故能力差。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典型做法

企业领导要认识到安全文化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是较高层次的安全工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要意识到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企业领导层应对本单位的安全文化进行评估,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系统规划。

强化领导作用和员工参与

各级领导应践行有感领导,通过公开承诺、制定并执行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定期进行安全授课,深入基层开展安全检查,在各种场合强调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带头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起到示范表率作用,从而影响并带动员工主动遵章守纪,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与员工的沟通渠道,使员工的建议和意见能迅速传达到管理层,并被积极回应;企业在编制制度和规程时,应征求员工意见,充分考虑可执行性,对制度和规程的落实情况予以追踪,及时修改不合理的地方,使管理层和作业层能够共同参与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以培训提升能力,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企业应根据行业特点、作业内容、员工素质等,编制针对不同层级的人员的培训需求矩阵,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内容、学时以及应该达到的效果。依据培训需求矩阵,编制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并将培训效果、学历、工作经历等与岗位相结合,进行员工的能力评价,确保岗位与能力能匹配。针对员工出现的违章行为,不能简单粗暴的予以严惩,应进行原因分析,更多采用再培训的方式予以纠正,使员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员工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

以安全活动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可以将家庭、亲情观念引入到安全文化建设中,采用张贴员工全家福,书写安全寄语,开展家属座谈会等方式,让员工充分体会到“安全不仅仅是企业和个人的事情,还关乎家庭的幸福”,认识到自身的安全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安全行为当作对家庭的责任。企业可以利用宣传栏、建立安全文化墙、在设备、管线等位置悬挂安全标识,实现安全目视化,也可以以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为传播载体,向员工宣传安全文化,选树安全工作典型,支持先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的导向,让员工时刻处在安全文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接受安全文化、践行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对安全生产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培训、一系列安全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将强制性的制度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逐步实现企业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作者:梁晓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