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分银行下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计

学分银行下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计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借鉴学分银行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调研物流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对物流岗位各个流程进行碎片化分解,形成学分认证单元,按照学习逻辑进行组合,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物流管理“四模块、分方向、多层次、可存储”可衔接课程体系,从而实现终身教育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学分银行;课程体系;物流管理;终身教育

引言

近几年来,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改变也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求职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通过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及路径,实现从基础技能型人才到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不断扩宽自己的发展空间。为搭建继续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以实现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互联互通。

1基于学分银行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学分银行”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借鉴传统银行“存储、信贷、兑换”的特点,可以实现学分的认定、积累及转换等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将学习成果存储在“学分银行”之中,在积累到一定数额时,再进行支取兑换。

1.1细化学分认证单元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可以从事物流相关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学分银行的思想指导下,对物流行业进行调研,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及其主要职能,基于工作流程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一系列可量化的认证单元,每个认证单元则涵盖学习成果的学分、知识及技能的培养目标、评价标准等内容[2]。各认证单元依照一定的层级设立,互不交叉;不同认证单元可以相互组合,构成不同的课程。如此以来,只要完成相关认证单元,便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可以进行相应学分的积累。

1.2构建“四模块、分方向、多层级、可存储”的开放课程体系

在学分银行的思想指导下,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方向、多层级设计,从素质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四个方向[3]入手,构建物流管理课程群。“分方向”是指依据现有物流产业的业务类型将物流行业分为仓储、运输、国际货代及供应链四个方向[4],除供应链方向外,每个方向又可以继续划分为客服、营销、质控、操作、方案规划与设计、报销与法律事务、信息系统应用七个不同序列。由于高职课程不涉及供应链方向,故可以形成三个方向的课程模块。在必修课学习之外,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及职业规划进行方向选择,既可以保证专业方面的深入性,又可以拓宽专业知识的宽度。“多层级”是指在进行中高职及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知识、认知及技能逐级递进的逻辑,将各认证单元组建不同模块相应的课程,从而避免中高职及本科课程设计的重复及交叉。“可存储”是指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各种学历和非学历学习成果进行存储,通过与各认证单元比对,进行学分认证,从而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已经掌握的认证单元,则可直接跳过,进行更高层次课程的学习。“开放性”是指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了与不同层级学校、行业及社会上的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衔接,比如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及获奖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各种培训等,均可以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学分认证。

2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2.1组织调研

组建调查组,对物流类企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进行调研,明确物流企业典型工作流程,确定不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了解企业所认可的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细化物流职业能力模块;在调研的基础上,获得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各类学历及非学历的学习成果形式。

2.2学分认定单元设计

根据物流行业高职阶段所对应的各岗位需求的认知、技能及素质要求,将工作过程碎片化,开发不同方向及序列所对应的学分认定单元,形成“认证单元库”,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以仓储入库作业货物接收为例,形成学分认定单元样例,见表1。

2.3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物流课程体系设计

高职阶段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流行业业务操作的大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业务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合理的安排设备和人员来完成整个业务操作流程。同时,能够对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协调和处理,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限制,不可能涵盖物流职业能力模块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本文结合所在院校当地所需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基于学分银行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衔接体系,采用科学方法量化学分认定单元,只要考核通过,便对认证单元的学分进行认可。本文所构建的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见图1。

2.4建立学习档案,实现学分兑换

借鉴学分银行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的校内学习档案。高职扩招之后,高职的招生对象分为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社会考生三大类,根据不同阶层学生生源的实际学习情况,比对课程学分认证单元,对学分进行储存及兑换,拓宽学生成长路径。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除课程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学分的储存与兑换。第一,竞赛类学分认证。职业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参加学分银行认定的部级、省级等各类技能大赛,可根据技能大赛所涉及的考察内容及所获得的成绩,比对学分认证单元进行学分的认定及存储。第二,物流相关实践经历学分认定。对于社会类扩招生源,如果学生具有两年及以上相关物流岗位的从业经历,并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在测定确认技能之后,亦可以对所对应的学分认证单元进行学分确认及储存。第三,职业资格证书学分认证。学生在获得物流职业经理认证、高级物流师、报关员从业资格证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后,可通过比对相关学分认证单元,进行学分的认定与储存。第四,其他模块学分认证。除了物流专业课程之外,对于素质基础模块中的相应学分,学生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证书、竞赛、第二课堂等非学历方式进行学分兑换,转换相应的学分进行储存。

3结束语

基于学分银行的高职物流管理开放性一体化课程衔接体系以基于物流行业工作过程的碎片化认证单元为纽带,既可以有效地保证教学内容与职业内涵密切相关,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可以有效衔接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与交叉。借助学分银行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可以积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学习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形式,而是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差异灵活变动,满足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可以体现“以人为本、多元文化和自主选择”的课程核心价值观,又有助于与各级各类教育类型进行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2]尹析明,李晓岩,阳川.基于“学分银行”的服装专业开放式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探析——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专业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3):244-248.

[3]李晓晖,杨卫丽.完全学分制下高职院校“四平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3):90-92.

[4]贾桂花.基于职业资历架构的物流人才终身学习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20):205-211.

作者:王青 史青涛 单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