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管理对策浅析

网络经济下财务会计管理对策浅析

摘要: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特性,不能狭隘地将之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之完全对立的纯粹“虚拟”经济,而是应该将之视为一种基于传统经济但以计算机网络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基于此种特征,分析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加大对财务信息的审查控制力度、建立健全应对网络风险的安全管理体系、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网络;审查控制力度

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此种“形态”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迅速兴起产业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包含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内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几乎完全颠覆了社会生活和市场经营及竞争机制,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作为现代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一、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分析

事实上,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背后潜藏的主导因素有且只有“知识”,企业的经营过程依靠的知识,生产产品、营销、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无一不是知识的具象化呈现。因此,现代社会首先被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传统经济时代的因素,由于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多种数码技术的出现,使知识传播及“变现”的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此,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必然呈现“爆炸性”的发展效果。当知识结合网络之后,具体的运行过程便呈现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综合而言,此两种趋势的出现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当人们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提升之后,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便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时代,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和贡献效率达到了空前水平。对知识网络经济时代进行深入研究和认识后不难发现,无论用何种称谓定义当前的经济时代,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是基础。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线上”经营环节,任何违背历史发展进程的行为都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但归根结底,知识网络经济时代也是科学发展的产物,所谓“科学”,自被人类发现开始便具备“双刃剑”的属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即福祸相依。因此,企业若要在网络经济时代得到良好发展,财务会计管理等工作必须建立在对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拥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二、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常见问题简析

(一)财务会计管理经常面临信息失窃风险

网络经济依托于“大智移云”,即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及云存储等信息技术。如前文所述,企业运用上述技术固然能够大幅度提高信息传播的速率,提高企业运转效率,缩减时间,但信息失窃的风险也大大地提高。与传统时代相比,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普遍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于电脑、计算机、手机等智能设备中,一旦设备损毁或是企业内网被攻破,信息丢失或被盗取便轻而易举。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尽可能地降低数据信息失窃的风险。

(二)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

速度缓慢很多企业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即为引入基于计算机的智能管理系统,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对应的电子信息数据后,将之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对待即可。此种看法严重“低估”了网络经济时代的复杂性。受此种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速度缓慢,已经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具体而言: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的存储过程十分便捷,只需要将有关数据录入word文档或excel表格以及智能管理平台即可。但能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切事物,无论具备“虚拟”属性还是真实物品,均需要相应的空间。比如在传统时代,财务会计信息被“写”或“打印”在纸张上,作为文件存放在文件夹或保险箱等装置中,方便保管及后续查阅。在网络经济时代,电子文档或表格中显示的各项数据或文字信息均占据一定的“字节空间”,以虚拟化的方式储存在存储器中(如硬盘、U盘等)。纸质文档的保管过程需要防止纸张受潮、字迹模糊、被火烧毁等;电子文档则必须注重存储设备的性能是否损坏或是硬件存储设备是否被人整体盗取。尽管在管理思路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实施过程却天差地别。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全便意味着企业时刻面临巨大的财务管理风险。

三、网络经济时代提高财务会计管理质量的有效对策梳理

(一)加大对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的审查控制力度

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若要提高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应该将首要工作放在加大对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的审查控制力度方面,确保万无一失。首先,在财会信息数据管理方面,企业务必要做到全过程监管。具体而言,企业内网及所有办公设备中出现的数据从何而来,是企业员工通过外接设备(如手机、U盘等)直接拷贝,还是相关人员手动输入,亦或是通过外网直接下载(包含通过聊天软件如QQ、微信等转存),必须能够追溯源头。此外,相应的数据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存储及处理,处理前后的数据文档是否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记,在需要查找源头文件时能否迅速找出并与修改过后的文件数据进行对比等,均是决定企业财会信息管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其次,在数据处理以及存储系统选择方面,相应的流程是否完备、对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是否都有负责人员的直接参与和审核。比如,企业市场部门将某一个项目的财政预算编制报告提交给相应的部门后,负责管理审核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以及其他具备相应权力的管理人员是否能够按照要求,对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且确认无误后方才责成财务部门录入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一一执行。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必须“先录入后审核”时,经手操作人员应该予以备注,确保后续审核时能够清晰“再现”当时的场景,避免财务数据信息管理混乱。最后,严格把控数据输出环节。与前文所述的数据源头可追溯机制相同,既然有“接入”,则必定有“输出”。同样,企业中哪些人才有权使用外接的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进而实现财务会计管理数据的“转移”,企业现行的内部通信软件是否安全可行等,据需重点审核。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做法尽管显得不够“人性化”,但却足以保证安全,在另一个层面维护了企业财会以及其他信息的安全。比如某些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重要信息由上下级直接对接,绝大多数人员无需连接外网。而为了办公方便,很多第三方软件应用服务商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内网专用办公软件。不仅如此,如电脑主机箱的USB接口均不可用,从源头上杜绝了办公电脑和内部局域网接触外部的可能,从而达到保护财会信息安全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应对网络攻击的财务

会计信息保障机制尽管上述方式已经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企业财会信息失窃,但现代企业的运行完全无法脱离互联网。事实上,网络运营商不止宽带互联网一家,无线网络通信商基于4G、5G技术已经大幅度提高了用户数量,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依然较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应对网络攻击的财会信息保障机制。首先,企业的财会信息基本存放在财务部门、总经理室等少数电脑中。因此,不同于一般的电脑,此类专用电脑的软硬件支持必须达到相应的级别。如硬盘、中央处理器必须具备高性能和高质量,决不能使用廉价产品。而日常处理财务信息时,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必须使用正版,盗版软件中往往存在大量第三方程序甚至是木马病毒,极大地增加了信息泄露或网络被攻击的风险。因此,只有保障核心办公电脑的软硬件支持水平,才能使安全保障工作具备较高的“起点”。其次,在企业内部实行“财务会计信息权限管理制度”。具体而言,根据员工的部门和相应的级别,授予其不同的权限。比如某市场部项目部的副主管,其“级别”高于普通员工,当智能管理系统验证通过其身份信息后,能够接触到普通员工无法查阅的某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如果访问企业智能管理系统的IP无法提供证明自己身份的信息(如密码、指纹、视频“看脸”验证等)时,则系统不仅需要拒绝访问器,还应记录该IP地址(尽管有很大可能是虚假的),并提醒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注意。

(三)不断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管理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

在网络时代,企业财会信息管理整体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每一名员工,只有不断提升包含财会部门在内的所有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相关信息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问题处理能力,企业才能真正避免陷入风险。事实上,“隔行如隔山”并非依据戏言,很多人们认为应该是“常识”的内容却往往成为轻易攻破内部堡垒的关键因素。比如,到了2021年,诸如“杀毒防护软件没有任何用,反而会导致电脑运行卡顿”、“某某杀毒软件经常自动运行后台程序,从网站中下载病毒并主动灭杀,进而彰显该软件的优越性”等谣言仍有大量人员深信不疑。特别是在企业的网络部门,如果因故导致办公电脑无法顺利运行时,相关人员必须及时通知网络安全及后勤保障部门,不可擅自做主卸载杀毒防护软件,避免办公电脑受到入侵。不仅如此,财务部门的人员还应提高自身的问题处理能力,对办公电脑出现的问题有着明确的判断,综合之下,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保障能力。

四、结语

无论在任何时代,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诸多风险,所谓“科学技术即为双刃剑”清晰无误地阐述了这一道理。如网络经济时代,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线上”业务经营模式虽然使“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无孔不入的网络入侵也时刻考验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管理能力。综合而言,企业必须从思想层面予以重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保证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玄黄.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管理对策[J].中国商论,2021(05):157-159.

[2]杨华新.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0(26):40-41.

[3]姜秀嵘.网络经济时代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9(21):138-139.

作者:陆凌瀚 方俊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