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循环农业推广现状思考

循环农业推广现状思考

1成功经验

1.1加快了秸秆转化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1.1.1研究完善了多种综合利用技术手段,提高了秸秆利用率重点研究完善秸秆还田、青贮、固化、生物反应堆、养殖等技术手段,培植秸秆转化利用市场主力军,秸秆转化利用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93%以上,重点禁烧区内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96%以上。其中通过青贮、固化、制沼、秸秆生物反应堆、食用菌生产等方式转化利用秸秆达90余万亩,占转化利用总量的68%。玉米秸秆持续还田,全市地力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全市土壤有机质达到17.1g/kg,较1980年的12.5g/kg提高了4.6g/kg,为农业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1.1.2探索出一条充满活力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运作模式按照“抓转化、促巩固、提水平”的思路,淄博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据统计,2013年淄博市对秸秆转化利用企业奖补资金达到600万元,扶持壮大青贮、固化等转化利用企业,配置了大批秸秆转化利用主力军。截止到目前,全市共上报秸秆转化利用企业108家,新增玉米秸秆转化利用企业21家。其中玉米秸秆转化利用量在5000亩以上企业达67家,转化利用秸秆总量57.5万亩。在秸秆转化利用企业带动下,秸秆附加值不断提升,仅此一项实现每亩增收200余元。目前淄博秸秆转化利用已经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企业运作市场拉动方向的转变。

1.2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建立畜沼果(菜)示范基地3200亩,推广应用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节肥、节水、节药等技术300余万亩,节水30%、节肥10%、节药5%左右,其中小麦宽幅精播技术今年收获面积达95.3万亩,占适宜推广面积的61.9%,技术覆盖率居全省首位;推广色板、“色板+信息素”等绿色控害技术达16万亩,每亩实现增收节支200余元;在桓台蔬菜大棚示范推广新型静电喷雾器,每亩节药20%~40%。在高新区、沂源县组织示范推广生物处理蔬菜尾菜、地下埋砖、沼渣沼液微滴灌系统等循环农业技术,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化肥用量减少3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效果显著;在全市井灌区示范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目前,除高青引黄灌区外,全市大田作物大部分已将地上明渠改为“地下暗渠+小地龙灌溉”;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多采取小地龙灌溉。在沂源县示范推广加厚地膜使用及回收处理技术,目前建成废旧地膜集中回收点3处、加工点1处,推广厚度0.008mm以上地膜14万亩。在张店、淄川、高青示范推广生物技术处理农业废弃物,通过养殖黄粉虫,年处理尾菜9000余吨,实现了“废弃物-饲料-黄粉虫(虫沙)-养鸡(肥料)-农业生产”多级循环。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21个,6个示范村被列入部级示范村,4个村被列入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沂源洋三峪成功入选五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实现“十二连快”,达到13987元,增长13%。

1.3创新研究推广了多项循环农业技术

1.3.1利用黄粉虫等生物处理蔬菜尾菜技术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将蔬菜尾菜经过处理加工转化为昆虫饲料,按照“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养殖技术规程、统一回收产品、统一产品标牌销售,实行产业化黄粉虫养殖。日处理尾菜等5t,转化为昆虫饲料的约2.2t,可养殖500kg昆虫,年处理农业废弃物26000t,生产可腐食性昆虫饲料10920t。同时带动黄粉虫养殖户368家,按每养殖1kg黄粉虫纯收益3元计算,可实现直接社会效益936万元,户均增收2.5万元,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蔬菜尾菜难以解决的难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1.3.2地下埋砖技术在沂源县中庄镇苹果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基地试验推广了地下埋砖技术,该方法在果园行间土壤内挖长方形沟穴,埋设红砖4层,高度60cm,“品”字形排列,透孔墙。砖与砖之间留有缝隙,便于肥水进入砖墙内被砖块吸附形成“肥水库”。砖墙及沟穴内浇沼液沼渣,最上面覆土5cm左右踏实。该方法优点是:比漫灌节水30%以上,提高了土壤对水分吸收和释放的缓冲能力,雨季可以吸蓄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减轻涝害发生,旱季又能释放水分供果树根系吸收,同时能够均匀的提供果树有效肥源,全年为根系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据测产,处理区苹果单产增产幅度10.2%,优质果率提高8.9个百分点。

1.3.3沼液沼渣微滴灌系统技术在临淄区翠竹循环农业示范园、高新区朱庄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园区试验推广了微滴管技术。主要做法:将发酵好的沼液沼渣经过该系统粗过滤、细过滤等4级过滤处理后能通过120目细度,经系统加压,处理好的沼液沼渣与灌溉水混合后通过pvc管道输送至果蔬基地。这一系统不仅提高了灌溉施肥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促进了果蔬品质的优化升级。扣除沼液的运输费用,一个大棚节省的肥料费、农药费和人工费每年可达3000余元,加上口感好了,销量增加了,每个大棚年可增加销售收益2万余元。

1.4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通过示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大秸秆禁烧监管力度,双杆齐下,全市大气环境进一步改善,据环保部门统计,近两年淄博9月、10月两个月的大气良好天数明显增加,特别是10月份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较常年增加2天;大宗农作物集中收获期间,全市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雾霾天气,城乡居民普遍反应良好。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沼气循环农业,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农田用上了清洁肥料,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能源化、清洁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已成为循环农业发展的重心。目前,全市大中型沼气工程32处,全市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10.11万个,占适宜农户的3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户达到了“一池三改”标准,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86个、“千池镇”20个,“百池村”150个。年可利用人畜粪便30%以上、作物秸秆10万亩以上,提供优质有机肥40多万吨、沼气4000多万m3,节约标煤3.1万t,减少CO2排放7.1万t,为农民节支8000多万元。被农民喻为“填不满的垃圾坑,用不完的煤气罐,使不完的有机肥厂”。

1.5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渠道得以拓展

通过与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合作,进一步拓宽了传统依靠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人员开展农技推广的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玉米秸秆食用菌养殖上,通过与七河花菇、大地杏鲍菇、池埠香菇、庆华金针菇等一大批新兴企业加强合作,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部分企业成为了转化利用玉米秸秆的新生力量,同时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渠道得到了拓宽,获取基层农技信息的来源得以发展壮大。目前,联系比较密切的有沼气服务网点317处,区域服务占19个;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70余家。

2主要的做法

为确保循环农业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效果,我们立足淄博农业发展实际,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突出抓好以秸秆为主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模式、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推广等循环农业示范建设。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2.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

2.1.1鼓励扶持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全市新购80马力以上拖拉机2140部,配套机具2600多台(套),相当于全市原保有量的3倍,为大面积推行秸秆深耕还田、实现秸秆循环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2.1.2鼓励扶持农民多形式转化利用秸秆一般每深耕还田一亩补贴30元,每青贮一立方补贴25元,每建一个秸秆反应堆大棚补贴1000元,每沤制一亩地的秸秆有机肥补贴40元以上。另外,各区县还根据自身财力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政策。如临淄区有些乡镇,农民每深耕还田一亩补贴达60元以上,有的甚至全额补贴,农民不用花一分钱。

2.1.3鼓励扶持农民兴建沼气池农民每兴建一个户用沼气池,一般补贴1000元,有的区县高达1600多元。2.1.4其他鼓励扶持政策各区县对农民秸秆养藕、秸秆食用菌、秸秆固化等都制定了补贴标准,及时兑现,为循环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2.2突出典型带动

2.2.1开展循环农业示范园区评选组织制定了《淄博市循环农业示范园建设标准》,强化园区建设的扶持指导力度。开展示范园区评选活动,从全市示范园区总数达到110家中评选出了31家市级示范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示范园区的典型带动,促进循环农业示范建设。

2.2.2开展技术集成推广围绕农作物生产,将多项先进适用技术集中“打包”,规范成操作规程,使各项技术协同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建立基地,以点带面,带动推广。在临淄区皇城镇冬暖式大棚集成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肥水一体化、反光幕增温、有机肥快速腐熟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控害等技术,并形成规范性操作规程,指导生产,实现增产15%以上,增效20%的效果。目前,已在蔬菜、果品、小麦、中药材等建立21个农业技术集成投入示范区,总面积达10万多亩。

2.2.3培育典型技术模式目前,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技术模式有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模式、秸秆CO2养藕模式、“四位一体”模式、“畜-沼-菜”和“畜-沼-果”模式、生态清洁养殖循环模式、种养加产业循环模式、资源废弃物养虫养家禽等循环农业模式、球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11年以《山东政务信息》特刊形式在全省进行了宣传推广;《大众日报》(2011年5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4月14日)等媒体分别深度报道了淄博市循环农业建设,被称为是全国“循环农业的领跑者”;2013年10月,参加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工作会(北京),循环农业技术集成推广模式被农业部再次肯定“领跑全国”,为淄博农业在全省、全国争得一席之地,为山东农业在全国创出了亮点。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循环农业技术储备不足发展循环农业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虽然我们创新推广了多种技术模式,从目前来看,只是勉强应付现阶段的发展,要想向高层次推进,技术储备明显不足。

3.2循环链条单一目前循环农业模式特别是适合当地的循环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部分循环农业产业链偏短单一,秸秆机械还田在综合利用中所占的比例偏高,多元化开发利用模式规模偏小,而当前对循环农业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薄弱,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需要加强。

3.3扶持力度偏小,缺少资金,覆盖面小目前循环农业项目的覆盖面仍然偏小,循环农业发展中无论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人才的培训、技术的开发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生产者多为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户,发展循环农业仅靠农户和农业部门显然力不从心。政府对循环农业资金投入只是杯水车薪,社会多元投入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为巩固淄博循环农业成果,推进淄博循环农业往更深发展,个人认为应该进一步健全循环农业发展长效机制,积极做好政策引导,形成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循环农业发展方式。

4.1继续抓好秸秆综合转化利用在巩固提高玉米秸秆利用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果树果枝等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秸秆转化利用率。

4.2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模式继续建设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园区,以节地、节肥、节药、节水、节种为重点,加大推广病虫专业化防治、地下管网灌溉、小麦宽幅精播等节约型技术力度。

4.3以沼气建设为纽带,进一步抓好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加大循环农业技术投入,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大棚四位一体技术模式,提升农产品质量。

4.4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频道、《淄博农业》等载体,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和强化循环农业理念,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作者:韩洪锋 刘琴 薛建萍 孟琳 王丽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