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中西方文化的大学生影响

网络中西方文化的大学生影响

摘要:文化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它呈现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面宽、精华糟粕并存。这些文化不断的涌入到中国社会中,使大学生无法将中西文化良好结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使大学生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能够正确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从文化大浪中寻求方向,不使自己迷失方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中国社会的面前。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西方文化

网络信息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它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超越所有的意识形态、社会阶级差异的限制。这些信息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他们处于思想和行为成型期,对外来事物无法从根本上判断对错。在行为上处于模仿期,生理是成人,行为模仿成人所以形似神不似。西方文化与大学生受到中国文化截然不同,这使大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接受西方文化的方式是囫囵吞枣,从而形成了扭曲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甚至是反社会的价值观。因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如何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中国社会的面前。

一、世界大同而非盲目跟风

应用网络媒体日益增多,西方文化流入中国,其中在大学西方节日流行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大学生普遍只知道如何去享受西方节日而不了解西方的节日由来及西方节日文化。西方节日和它的历史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西方节日盛行对中国传统节日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那么大学生过“洋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古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节日最大卖点是吃为主,过去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盼着过节能吃好、穿好,可现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消费。西方节日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2、青年人有激情,诱惑力,渴望新鲜的事物,渴望刺激的东西,西方节日在校内过别有一番滋味。3、有些西方节日过起来有人情味。像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节日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西方节日对中国的影响有消极也有积极方面,首先积极方面:过西方节日不仅促进西方文化交流,人们参加节日聚会不仅可以增加彼此交流,增进友谊还有了新的体验。其次消极方面:大学生对是非判的能力不够健全,在不了解西方节日文化背景和西方节日历史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接受了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观。养成贪图享乐寻求刺激等的不良生活惯性。大学生经过媒体了解西方过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及宗教信仰,这些恰恰就是西方文化的主要组成,也是西方文化发展的本源。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或表现在语言交流方式中、或隐藏于西方节日文化中、或贯穿于西方娱乐生活中。想要去接收西方文化就要去感受西方文化就要去融入西方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西方文化的精髓和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西方网络交友模式

网络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同时也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爱情观和家庭观。以爱情观为例:西方的爱情观形成和中国爱情观一样都与自身历史发展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和中国的历史中都有表达爱情的可爱和可贵的故事如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被世人所传唱。西方人眼中的爱情是人生中最令人愉悦的事情,如果没有爱情,人生也了然无趣。在西方宗教中天堂被形容成永远的蜜月,会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道德得以提升。也充分的表达了这个意思。这和中国的爱情观也有不谋而合之处,中国人认为一次真心相对的爱情,会使人如同大生大死般脱胎换骨。中国的被誉为万经之祖的周易中如“姤”“咸”两卦说的就是男女爱情,谈婚论嫁之“归妹”、“渐”卦,举案齐眉之“恒”卦,维持家计之“家人”卦;道教萌芽的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写男女爱情。可见中西方文人墨客都十分重视爱情.然而部分人将西方爱情视为肉体的欢愉;中方的爱情视为古板的父母之命这显然不值一驳。

三、虚拟世界中的人性缺失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没有现实社会诸多的法律条纹,没有社会中道德枷锁约束大学生的行为,没有理性客观的去评价人和事。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去做一些违背谁会道德甚至去和法律相抗衡。这是一种扭曲的西方个人为中心的行为。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主要途径是国家的互相访问、社会人士之间的往来、民族或人民的迁徙和融合、学术上的交流、宗教信仰传播、经济与物资的交流等。面对西方文化流入中国,我们不应该惧怕,也不应抵触。因为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网络的盛行使地球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整合在一起成为了地球村。网络成为传载中西文化的平台,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它传播文化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范围广,中西文化在网络平台上不断交流、碰撞、融合。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文化交流与融合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中西文化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合的也是同样自然,接受西方文化理念的大学生在热衷于享受西方节日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惊喜的同时,也快乐沉醉于中国传统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幸福中。“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己拿来。”这使鲁迅先生在1936年6月4日创作的《拿来主义》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拿来主义”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实用在当今这个科技、人文、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同样实用。西方节日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部分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在不了解其由来的时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安排自己过节的方式与活动。这些节日可以给在紧张、乏味、枯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挣扎的大学生带来一丝活力。而像父亲节、母亲节这样的节日不仅有西方浓郁的生活情调又和中国民族的传统思想品德“尊老爱幼”不谋而合。大学生在过这样的节日时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美德也提高了民族素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的今天,提倡的是在享受西方节日带给大学生欢愉与刺激的同时不要忘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使我们养成的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不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迷失自己,要使大学生们保持一个“不忘初心”的态度,只有这样中西文化融合才能走向健康蓬勃的发展大道。中国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不仅彰显中国尊老敬贤的品格,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远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情怀。它是组成中华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信仰。即使是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中西文化广泛融合发展的今天亦是如此。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西风东进的势头更加猛烈,我们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若不与时俱进的发展、发扬、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它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湮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信仰在则民族在、信仰强则民强反之不堪设想。所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媚外、不自封不迷失自我来来促进中西文化融合发展是每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四、网络交往要学会自我保护

首先要知道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网络交往中抛开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与地位,抛开了现实社会道德、法律等束缚,他们再网络上展示出来的有伪装也有本性,有欺骗、伪善也有淳朴与善良。其次明白网络交友这种交友模式的“游戏规则”在整个交友过程中不必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添加进来;不要将自身私密信息提供给对方;可以聊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分享不开心的故事,但不可以因一时的冲动与对方见面。最后在法律尚不健全的网络平台中,通过良好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去判断哪些信息是非法和合法的,哪些观点是积极地和消极的,哪些事件是应该推崇的哪些是应该抵触的。利用合法的信息积极地观点来完善自己的品德与知识,用那些人们推崇的事件去鞭策大学生的人生。大学生提高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初期,也是抑制力的薄弱期。他们很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西方信息的干扰与侵蚀,使自己的意志力消亡,最后迷失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是学生、地位是一个即将正式参与社会工作中的“实习生”。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西方信息和文明上网是当前大学生首要做的事情。首先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课也为主合理的安排上网的时间,并利用网络中的信息优势不断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其次对西方信息要有批判精神,先了解为什么的前因与后果注重过程不要只看结果,从而了解信息的本质,判断信息的优劣,齐其糟泊。最后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妄听妄信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来规范自己不受不良信息的蛊惑。结论西方文化有其优秀的地方,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今西方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但是,这些文化有许多不好的方面,如果大学生不加选择的接受,结果必将是导致中华民族文化的丧失,中国将沦为西方国家精神傀儡。只有选择性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与我们中华文化融合,才能促进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梦涵.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

[2]李儒峰.西方文化渗透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02).

[3]周游.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4]陈桂琴.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4,(08).

作者:梁燕 单位:北华大学师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