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一流学科建设困境与应对策略探析

一流学科建设困境与应对策略探析

摘要:加快一流学科建设是西藏高校向一流大学冲刺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需要迫切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西藏高校面临着学科专业竞争力不强、一流学科数量少、特色学科优势不明显、学科建设领军人才缺乏等困境,采取特色发展战略是西藏高校破解困境、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的最佳选择。准确把握西藏特色的内涵、正确处理好“通行标准”与西藏特色、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之间、一流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一流学科建设中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抓好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好特色学科、开展学科绩效评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较好的出路。

关键词:西藏高校;一流学科;困境;出路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大学发展的基石,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载体。当前,关于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较多,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创始人、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通过对上千篇有关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论文的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研究集中在借鉴性的研究和我国大学的整体情况研究,未深入到各个学校或各个学科[1]。为此,该研究以西藏高校为研究对象,对西藏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面临的困境以及出路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西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现状及困境

周海涛、胡万山认为中西部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基础能力建设滞后、改革发展内生能力不足、教育投入精准度较低、政策支持模式有待优化与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2]。西藏高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问题。另外,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专业竞争力不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2019年,在12个学科门类中,西藏高校现有11个,缺少哲学门类。在11个学科门类中,4★学科只有文学一个,没有5★+、5★、5★-学科。5★和4★专业数量偏少,主要集中在3★、2★和1★上[3]。这反映出西藏高校学科门类不齐全,在学科门类竞争力方面还比较弱,专业建设与发展仍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整体实力还不强。(2)一流学科数量少。目前,在一流学科方面,西藏高校中一流学科数量太少,只有西藏大学生态学这一个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其他学校一流学科数目前仍为零,没有进入ESI学科排行的学科。由于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等特殊原因,西藏高校的规模都不大、实力也不强,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与内地高校存在较大的差距的现状。(3)特色学科优势不明显。西藏高校(西藏民族大学除外)由于地处高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一些学科也具有相应的特色,如藏语言文学、藏医、藏文信息技术处理、建筑工程、生态学、民族学等,但是这些学科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上与一流学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特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动力不足,尚未把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4)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建设缺乏领军人才。西藏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够,不能有效支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比例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缺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等问题,且呈现出高水平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引进困难的窘境。

2战略选择与实施

对于处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西藏高校而言,特色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点,也是西藏高校的优势所在,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西藏高校的最佳选择。

2.1准确把握西藏特色的内涵

(1)坚持党的领导。在办学过程中,西藏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西藏实际办教育,始终坚持大学姓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和“四个服务”,牢牢把握西藏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把培养政治可靠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头等大事,始终如一。(2)要体现西藏优秀文化传统特征。鲜明的文化基因、与时俱进的文化,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力和世界影响力是西藏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基础上的又一重大优势,西藏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充分体现西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思想渗透的能力,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3)要体现西藏发展战略需求。西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应以国家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主动服务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主动聚焦国家对西藏“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战略定位,突出西藏特点、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双一流”建设、对口支援等大好机遇,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西藏“两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4)体现地区特色。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教育事业起步晚、人才匮乏、交通不便。西藏高校长期以来一直以“跟跑者”的姿态出现,目前竞争力排名落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转变,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如何探索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点、西藏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实现由“跟跑”变“并跑”直至“领跑”,实现“弯道超车”仍然是摆在西藏高校面前的一个难题。

2.2科学处理好4个关系

(1)处理好“通行标准”与西藏特色的关系。关于世界一流学科的评价目前主要有基本科学指标(ESI)、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和武汉大学版、上海交通大学版等几种通行标准。周光礼认为,学科评价的标准有学术性维度和实践性维度两个维度,从学术逻辑来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是客观的,是国际可比的;从社会需求逻辑来看,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是主观的,是有地方特色的[4]。因此,西藏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通行标准”与西藏特色的有效结合,在准确把握特色内涵的基础上,立足西藏区情、校情,彰显自身特色,打好特色牌、走好特色路。(2)处理好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当代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给予的基本经验,都是精准选择学科突破口,做法上普遍以个性化的学科建设理念指导大学学科建设,以学科发展促进大学的发展。西藏高校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应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突破点,重塑大学学科建设理念,首先建成若干一流学科,在此基础上争取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3)处理好一流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翟亚军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有机地统一于一体[5]。当前,西藏高校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攀比性倾向,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发展目标,一些高校会将资源向一流学科、特色优势学科倾斜,必将发生对有限资源的争夺战,而其他一些学科的生存与发展必将受到影响。为避免产生学科之间差距过大,教育公平局面被打破,教育资源的分布向不平衡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正确处理一流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也是摆在西藏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4)处理好一流学科建设中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水平决定大学的高度,培养一流人才才是一所大学的最终目的,创建一流学科,决不能仅仅是显性指标上的赶超,不能脱离育人这一根本。有研究表明,教育教学和科研质量是一流学科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核心与发展瓶颈[6],不能顾此失彼。在一流学科建设中,大量资金投入一流学科,更多的会流向科研,而教学则容易被忽视和冷落,进而影响人才培养水平。西藏高校在提高其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要统筹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并提供更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服务。

2.3抓好4项重点工作

(1)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西藏高校要注重提升学科与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优先设置和建设与该区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相关、新兴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学科整合集群和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前沿交叉学科,推动新型交叉学科形成。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对学校现有专业进行优化,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长线专业,形成与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基础性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合理的发展新格局。(2)建好特色学科。特色学科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建一流学科需要在特色学科上发力,要不断开拓创新,培育学科优势和特色,并在发展的同时衍生出新的拳头品牌和特色优势,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冲刺一流学科。要积极构建综合性学科体系,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群,用一流的整体环境加快培育一流学科,用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建设。要积极实施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大力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以国家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做强特色学科。(3)开展学科绩效评价。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明确指出,“以绩效为杠杆”对学科实施“动态管理”。开展学科绩效评价,对西藏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藏高校可以从聚焦机制建设,如绩效考核常态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激励机制、优胜劣汰建设机制等;聚焦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如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对口支援等大好机遇等;聚焦国际国内前沿,如提高绩效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部活力等;聚焦西藏特点,如服务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现实需要等方面向一流学科发力。(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能力和素质的强弱,对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藏高校要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为学校各类人才搭建发展平台。要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骨干人才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及传帮带作用,推动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将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规划、重大项目、基地建设相结合,带动孕育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和学术带头人。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其领头羊作用,带动形成一大批教学、科研和创新团队,产出一流成果,带动一流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楼雯.985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研究———基于“武大版”世界大学评价结果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2):115-116.

[2]周海涛,胡万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西部高校发展的机遇、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管理,2019(6):20-22.

[3]邱均平.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周光礼.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N].光明日报,2016-02-16(13).

[5]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新解———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42.

[6]郑浩.世界一流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ARWU和THEWUE(2012-2015年)中工科排名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9):47.

作者:孔令先 单位:西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