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影响研究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进行分析,并发放量表进行调查,调查患者无法落实自我护理行为的所占比例,同时进行总结,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法落实自我护理行为的单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法落实自我护理行为81例,占67.50%,所占比例相当高,与可以落实自我护理行为的患者相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患者年龄超过65周岁、患者文化程度偏低、患者存在负面情绪、患者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月、患者住院次数少于2次、患者合并症状超过2个、患者心功能等级超过3级、缺乏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缺失单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能够得出:患者年龄超过65周岁、患者文化程度偏低、患者合并症状超过2个、患者心功能等级超过3级是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相对较差,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患者自身,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这种病情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最近这几年因为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临床上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也在大大提高[1-3]。本文针对于此主要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患者诊断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本文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相关临床资料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标准。12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2岁,最小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65.8±7.4)岁。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本文所选择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均未超过80周岁,且超过18周岁;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均不足45%;所有研究对象入组1个月之内没有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患者临床诊断心力衰竭,而且患者的NYHA心功能等级均为2~4级;所有研究对象可以在书面或口头方式之下,独立完成相关问卷调查;所以研究对象能够经过调查员解释沟通完成相关的配合。

1.2.2排除标准: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排除单纯严重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3个月内存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相关病症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或存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存在其他系统严重病变的患者;本文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排除治疗过程当中,对相关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的患者;排除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存在认知障碍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4]。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并发放问卷调查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情绪表现、经济收入、基础病症、心脏病程度、医保类型、居住地、住院次数、患者合并症状、患者心功能等级、社会支持等,调查患者无法落实自我护理行为的所占比例,同时进行总结,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法落实自我护理行为的单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

1.2.2自我护理行为培养方法:对于本文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自我护理行为的培养,具体如下:①病情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起伏变化较大,会随着患者情绪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因此应该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同时保证患者并取得温度适宜,确保病房环境安静整洁。为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主治医师的相关状况,了解患者的体质量变化,并保证心电监护能落实到位[5]。②药物和护理:输液的速度决定了患者回心血量的大小,同时也是患者内心压力改变的决定性因素。短期过多的血容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快速利尿和心血管扩张剂的同时使用,能够使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出现较大的变化,会引发低血压状况出现。快速房颤当中为患者使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减缓,并出现相关的传导阻滞,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紊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房颤、频发性室性早搏,所以在护理过程当中,对于这些问题应该予以重视,出现问题需及时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处理[6]。③综合护理:患者入院以后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评价患者的钠潴留和水潴留情况,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需要强化对患者水肿的消退的干预工作,必要的时候为患者选择半卧位,减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如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好转或者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则可以适当的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运动时间延长。卧床休息的患者进行压疮的防护,防止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在饮食上应该注意患者关于钠和水的摄入的护理,针对不同心功能的患者配合不同的干预方法[7]。④自我护理教育教学:进行自我护理教育教学是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的护理新的指导工作,首先需要构建护理小组,必须包括一名医师、一名主管护师、一名床位护士。床位护士负责进行护理的教育教学,通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作为工具为患者提供指导[8]。保证医师患者一致是患者战胜病情的关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期所要忍受的痛苦较多,患者存在床边情况,无法平卧,一般还存在纳差和频发心绞痛,同时患者还要承受多种治疗带来的不适感。急性期的教育工作,主要要求患者积极的配合医师治疗,告知各种监护设备的必要性,使患者能够识别心绞痛发作的症状,了解血压的重要性和每日体质量尿量的变化情况,患者需要了解输液的速度,不能随意调整的原因,并明白选择半卧位和下床活动的相关标准[9]。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稳定期自我行为护理的教育,关键是使患者明确提高运动耐受量的相关方法和步骤,指导患者明确长时间应用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提升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指导患者防止心绞痛发作的相关方法,是患者在饮食上坚持低盐饮食,饮食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日需对患者体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以便于减少患者住院的次数。同时对患者进行延续性自我行为护理指导,患者在出院以后应将相关的自我护理行为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强化对患者的随访工作,了解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当中的相关指标和表现等,并随时的提供相关的帮助[10]。

1.3观察指标:

调查本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落实情况,分析对自我护理行为落实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总结独立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对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检验选择P<0.05进行表示,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选择采用LogsticRegression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注: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SPSS25.0。

2结果

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法落实自我护理行为81例,占67.50%,所占比例相当高,与可以落实自我护理行为的患者相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经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患者年龄超过65周岁、患者文化程度偏低、患者存在负面情绪、患者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月、患者住院次数少于2次、患者合并症状超过2个、患者心功能等级超过3级、缺乏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缺失单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能够得出:患者年龄超过65周岁、患者文化程度偏低、患者合并症状超过2个、患者心功能等级超过3级是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缺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无法落实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症,在我国也是三大慢性病之一。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这种病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行为的落实,它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临床在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这些情况的干预指导,为患者进行针对性引导,使患者在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逐渐的完善自我知识的构建,明确进行自我护理行为对病情的影响,进而有效提升自我护理行为的依从性,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相对较差,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患者自身,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能力,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21.

[2]张焘.循证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4):633-636.

[3]王淑娟,郎倩,李艳玲,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8,34(12):1682-1685.

[4]刘芝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0):95.

[5]郎倩.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系统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8.

[6]史云霞,张杨,田竟.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路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3):1-5.

[7]肖璐,陈燕华,刘建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7):1131-1134.

[8]倪晓苏,徐红,王立春.行为转变理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2):17-20.

[9]何欣欣,谢雪锋,黎仁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24):2559-2561.

[10]陈娟.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6.

作者:卢亚萱 单位: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急诊科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