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曲文学系建构状况与发展思考

戏曲文学系建构状况与发展思考

本文作者:梁燕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在学院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戏文系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的管理和运行、科研和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将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由单一的戏曲编剧扩大为创作、理论、国交三个方向齐头并进。

戏文系自1980年建系以来,长期使用的是戏曲文学这个专业名称,所有的学生在入学后接受的是完全一样的教育。那时的课程实际上是由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两方面的课程组成的。在教学思路上我们遵循的是以创作为主、兼顾理论的原则,强调所有的课程都要为戏曲创作服务。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戏文系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过去的专业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人才需求。这几年戏文系的本科生就业资料显示,本科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编剧工作的已经不象以前那么多了,而从事与理论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却日趋增多,本科毕业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也一直在递增。由此可见,在毕业生的去向问题上事实上形成了两个用人群体:一个是要用从事专业创作的毕业生,一个是要用从事理论方向的毕业生。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我们没有明确地划分出不同的专业方向,致使我们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必须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重新确定专业方向,要花相当的时间来适应岗位。本来我们的目的是要突出创作这个重点,但由于没有实施分类教学反而既没能使我们的优势突出,也未能真正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了强化特色和适应市场的就业需求,我们提出了创作和理论细化的设想。在院领导和校内外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根据现有的师资和长远规划,我们重新设计了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加之今年学院在专业布局上进行了调整,国交专业划拨到我系,使得戏文系呈现了创作、理论、国交三个专业方向齐头并进的局面。

戏文系虽然有了三个专业方向,但我系的戏曲特色并没有改变,我们在培养方案、指导性教学计划、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选用等各个环节都突出了我们的特色。正如周济部长在《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2期)上的一篇题为《谋划发展规划未来》的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最为重要的关键点是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战斗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异峰突起,出奇制胜’,要在‘异’和‘奇’上做文章,要在‘峰’和‘突’上做文章。这就要求学校要发挥优势,特色取胜。怎样才能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因校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当前各校办学思路的致命弱点是缺乏个性,模式趋同,定位不够准确。学校科学准确定位是最为基础的战略思考,既要考虑必要性,符合事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可能性,体现出学校的特色。”这为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谋划未来、发展特色指明了方向。

二、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结构基本合理,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2001年的一段时间里,戏文系仅有7、8位教师,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大量的课程需由外请教师承担。教师学历大多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有一人,所占比例为14%,中专、大专学历的有3人,所占比例为42%;教师的年龄大都在45岁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1人。这种学历偏低、年龄老化、无梯队建设的师资队伍确实需要改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系从2001年到2006年连续补充了9名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学历高(5位博士、4位硕士)、教学效果好,而且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不同专业,优化了我系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知识背景。这些教师现在已经承担了中国戏曲史论、戏曲剧本写作、戏曲编剧概论、现当代戏曲、唱词与念白、话剧写作、影视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写作、古文阅读等课程,即将承担戏曲美学、戏剧基础理论、戏曲批评、戏曲名作分析等课程,改变了外请教师过多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增长带来的压力。这些中青年教师的补充,才使得一些重点课程如中国戏曲史论、戏曲剧本创作的教师梯队建设成为可能,并力争使其成为学院和北京市的精品课程。我系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确保我们的教学质量。

三、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上践行了强化戏曲特色、重点突出专业主干课、夯实文学基本功的总体思路。

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培养优秀人才。在学院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戏文系的课程体系建设经过了三次修订与调整,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课程体系。戏文系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上的总体思路是强化戏曲特色、重点突出专业主干课、夯实文学基本功。在课程安排上强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突出实践型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所必需的完整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课程建设一直是戏文系关注和努力的重点。

在课程体系中我们重点突显了鲜明的戏曲特色。我们戏曲类的课程有中国戏曲史论、现当代戏曲、戏曲舞台形态、戏曲编剧概论、戏曲表导演体验、中国戏曲舞台艺术基础、戏曲剧本写作、唱词与念白、京剧史、戏曲批评史论、戏曲美学、戏曲评论、戏曲批评写作等课程。而最终的教学成果就是学生的毕业作品:创作方向的毕业生由创作课老师负责并在其具体指导下完成一部有一定质量的戏曲剧本(包括传统剧目的整理与改编、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理论方向的毕业生由理论课老师负责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戏曲论文(包括戏曲史、戏曲美学和戏曲批评方向)。这些课程不仅课时比例大,师资队伍也比较过硬,从而保证了教学效果。在课程体系中戏文系还设置了大量的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如基础写作、话剧写作、影视写作、戏曲剧本写作、唱词与念白、实用写作、戏曲舞台形态、戏曲表导演体验、中国戏曲舞台艺术基础、戏曲批评写作等。这些课程都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最后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西方戏剧、中国话剧、戏剧基础理论等文学基础课,为学生的剧本创作和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严格教学运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在培养目标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确定后,我系首先确定了每一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组织系内外教学经验丰富、长期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编写教学大纲,经教研室主任与系主任认真审核方能执行。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任课教师在假期里制定教学进度表,并在上课之前,要先写出至少三分之一的教案后才能登台。在日常的教学运行中,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学生实习管理、教师工作管理、学生工作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我们还明确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系主任是教学运行的总负责人,教学副主任负责日常教学工作的督导,系秘书负责每天的教学检查。这样就做到了责任到人,职权分明,也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人事上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

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为此,戏文系健全和完善了一整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既有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又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机制,确保了我系的教学质量。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系形成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学生信息员共同参与的网状监控结构,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建立常规性的教学检查制度:坚持开展开学、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学期初教学检查以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情况为主;学期中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由系主任根据工作计划负责、布置;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由系主任组织,成立考风、考纪巡视小组,及时检查及时处理。

2、建立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不定期随堂听课有助于及时了解全系教学工作的情况,有助于突出教学工作在全院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为制定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提供实际依据。

3、准备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是学校教学过程的实际参与者,他们有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完善的,在监控体系中增加学生信息员队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便于系领导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意见,便于加强学生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4、建立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制度:建立教学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院相关的规定已经颁布,应该认真执行。对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参与年终评优的资格。

5、进一步完善考试制度:考试是课堂“教”与“学”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加强对考试的改革与管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促进教学工作,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风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对考风考纪的监控与管理,对违纪行为当天发现当天处理;严格阅卷环节,所有课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阅卷并上报成绩。每门课考试结束要求各任课教师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并按要求做出“成绩分析报告”,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认真总结。

6、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毕业论文、创作是我系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水平的重要方式,抓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将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大科学眼界,增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我们从选题的规范,指导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成文后的修改、定稿都做了严格的规范与要求,以确保质量。我系准备每年进行应届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创作的评优表彰工作。

7、加强毕业生质量与就业分析:通过该环节的管理,可以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以及社会对我系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系里责成专人每学年都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个案追踪等多种方式,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测,并提出我系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上述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我系的教学质量。

五、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科研和创作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戏文系的教师都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前提下,我们也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研和创作,并尽力为老师争取科研项目,在时间和物质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立项的在研项目5项。戏文系的教师不仅出版了两部学术专著,上演了《悲惨世界》、《越王勾践》两出大戏,并且还集体合作出版了《戏曲剧作法教程》、《中国戏曲史教程》、《戏海飞鸿》、《戏墨集》等成果,体现了戏文系教师的科研和创作方面的成就。关于未来工作的几点思考:经过近五年的规范建设,戏文系的工作已经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今后所要做的就是在学院的总体规划下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一是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力求戏曲剧本写作、唱词与念白、中国戏曲史论这三门主干课程精品化,在两至三年的时间里,要进一步完善这些课程的教师梯队,充实教学内容,编写、出版相应的教材,加快相关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同时推动选修课的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

二是狠抓教材建设,诸如《戏曲剧本创作》、《唱词与念白》、《元明清戏曲文学》、《戏曲名作分析》、《戏曲批评》、《戏曲美学教程》等一批特色教材一定要先抓起来。

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搞好校内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五系的联合创作,争取使较为优秀的学生剧作能够立在舞台上。加大理论和国交方向的学生观摩、调研、文献阅读与应用、戏曲文化交流活动。

四是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加强与相关专业的学校的互派与进修,在横向的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教材的交流完善上多下功夫。

五是要加强国交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国交专业是新转入我系的,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是当务之急。,这个专业应该适应戏曲学院和戏文系的特点,要突出戏曲的特色,要交流的是戏曲文化。我们应在学院总体建设规划下,从其课程设置的内涵上下功夫,注入戏曲养分,进而办出我们的特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