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戏曲文丑演员表演

戏曲文丑演员表演

【摘要】丑是戏曲表演行当的重要类型之一。按扮演的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可分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衣丑和老丑。袍带丑因身穿蟒袍或官衣而得名。扮演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中的人物。

【关键词】戏曲;文丑;演员表演;特点

一、文丑中的“京丑”和“苏丑”

文丑之中,就念白所用的音调来说,可用“京丑”和“苏丑”作分别,但又不太合适。我们如果说“京丑”的念白是说北方话音的,“苏丑”的念白是说南方话音的,以“苏、京”代表“南、北”语音,就比较切合实际一点。《凤还巢》的朱千岁、《卖马》的王老好、《钓金龟》的张义、《女起解》的崇公道、《问樵闹府》的樵夫、《落马湖》的酒保,都是说“京白”,谓之“京丑”名实相符;但《野猪林》的董超说山东话音,《甘露寺》的乔福说安徽话音、《玉堂春》的沈燕林说山西话音、《法门寺》的刘公道说陕西话音,都不用“京白”,可也是属于“京丑”的,因为没有“鲁丑”“晋丑”这些说法。如此“京丑”的“京”字,就必须有广义的解释了。戏中所有说北方语音的念白除“京白”外,行话叫“怯口”,是一个优秀文丑必须具备的专长之一。又如《金山寺》的小和尚说苏州话音;《打花鼓》的王八说扬州话音;《铁公鸡》的师爷说绍兴话音;《双钉计》的裁缝,有的说广东话音,还有唱广东小调的,其中除小和尚说的是“苏白”,其他角念的都与苏白无关;但在国剧中并无“扬丑”“浙丑”这些说法,因此便把这些南方话音,在术语中都叫“苏白”,把角色也就称为“苏丑”。如此我们对“苏丑”的“苏”字,也要有个广义的看法了。戏中所谓的“苏白”,也是一个优秀文丑必须具备的专长之一。若再笼统地说,丑角在戏中的念白,除“韵白”外,以“京白”“怯口”和“苏白”便可以代表一切,就算对了。此外,所有的地方话白“怯口”和“苏白”,并非纯正的土语,只是在戏中一种仿似的念法,大而化之,好使观听易于体会。所以作者上述只说是某地话音,而不说是某地的方言,其因在此。

二、文丑中的“方巾丑”和“丑旦”

“方巾丑”以演文人中的败类居多,如《审头刺汤》的汤勤,忘恩负义,背主求荣,坏到要把恩人杀头,还想霸占恩人爱妾的地步。如《乌龙院》的张文远,诱奸师妾,败坏伦常,坏到迷惑师娘纵欲乱性,同谋告师害师,据师娘为己有的程度。还有《群英会》盗书的蒋干,虽说各为其主,不能算是巨奸,然而周瑜是他同窗旧雨,说其降似还可,盗其书便有卖友求荣的行径,是个损人利己的小人,不够光明磊落。像上举的这三位,戏里面给他们的造型,是不肯让其素脸,不愿用生角担任(生角多饰好人),给他们抹个“豆腐块”的脸,由丑角来饰演;而且穿“朝方”靴子,念文绉绉独具一格的“韵白”,躬身一摆三摇的台步,揖让进退有礼的身段,虽然也是丑,言语动作又跟一般丑角不同,于是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方巾丑”。方巾丑并非都戴“方巾”,只是以“方巾”二字代表士林中人而已。这种角色最难演,必须富有书卷气,在神情、举止、谈吐上才能恰如其分。若胸无点墨,仅凭口传心授,纵苦练十年二十年,到了台上还是似是而非。我们可以觉出来,读书人还有许多没有书卷气的呢!斗大的字认不得一升的人,凭什么会有书卷气呀?早年伶人失学,环境使然,所以演“方巾丑”能惬人意的,实在不多;有之,那个角一定是苦读上进私下喝过墨水的,否则就是前辈子书读多了,今生下世就还带着残留的书卷气而来,那当然要用“奇迹”两字来形容。总而言之,“方巾丑”给观众印象,外表是神采飞扬,动止飘逸,礼貌合度,谈吐文雅,却隐含一派杀机,虚情假意,笑里藏刀,话中有刺,要使人深感这位书生在无耻,因而恨他、笑他、瞧不起他,才算形容得到家,这种角色很难演。“丑旦”又名“彩旦”,就是戏中部分女性,动作滑稽,装扮特别,要插科打诨,调剂剧情的,所以由丑饰演,故名之曰“丑旦”。本来戏中女性,是由旦角担任的,生角、净角绝不扮演戏中女性,丑角则兼饰戏中男女两性,是丑独有的特色。“丑旦”名词是把两类角色名称融而为一,也算很别致的。至于“丑旦”不同于一般的“丑”,又不同于“旦”的主要地方,是在扮相上扮装叫“上彩”,所以又叫“彩旦”。不过有人又单把丑扮的老太婆叫“丑婆子”,把丑扮的中、少年女性叫作“彩旦”,这样使“丑婆”和“彩旦”并立,等于“丑旦”里面又分“丑婆”和“彩旦”“两类,似乎与丑角分类的原义不合。丑角分类尽量使其简单明了,凡由丑扮演戏中女性的就叫“丑旦”,别名又叫“彩旦”,不管是扮演老太婆或少女,所以丑角分类并无“丑婆”之名。因为“旦”就是指戏中女性而言,“婆”也是女性,也就是“旦”,那么“丑旦”一词就已包括所有,又何必再加上“丑婆”一类,叠床架屋,反而使人糊涂了呢!再说“丑婆”就是“彩旦”,是二而一的;如使其并立,就成了一而二,岂不多事乎?如果为了说着方便,“丑婆”之称倒还可以引用;居然有人也把她正式列为“丑旦”的一类,跟“彩旦”分了家,使“丑旦”又加了一支,给“彩旦”缩小了范围,则大可不必了。“彩旦”扮演的人物,像《探亲家》的乡下妈妈、《拾玉镯》的刘媒婆、《普球山》的窦氏等,如果不需要招笑,本来由老旦扮演即可。又如《凤还巢》的程雪雁、《穆柯寨》的穆花、《能仁寺》的赛西施等,如果不需要逗哏,本来由花旦扮演即可。既须由丑来扮,想见这些人物的声色,必和普通老旦、花旦不同。主要是能说流利的京白,一口的俏皮话,还要有怪嘴脸,邪身段。年老的要举动粗俗,像个或蛮、或蠢、或狠、或辣的老太婆,总是欠点正派,也似乎上不了大台面;年轻的要阴阳怪气,卖俏撒娇,媚得邪行,艳得闹心,不是色情狂的小姐,就是妖妇,不是傻不啦叽的丫头,就是淘气磨人的使女。不管是老的少的吧,总得叫人看着有趣,哈哈大笑。必要时还真得唱几句,打两手,耍个棒锤,打个“飞腿”,来个“屁股座子”;光这样不成,在表演之中,还得要抓哏找乐子。只要场上有“她”(彩旦),能把满园子的空气给搅浑了,方为高手。

三、结语

以上这只是较大的分类,实则“丑行”的剧中人物也绝非上述所能包括。比如说,还有些以丑角扮的僧、道,如《思凡下山》的本无、《青石山》的王老道。又有一些当时叫作“时装”而现在看来是“清装”的丑角,如《请医》的刘高手、《红门寺》的张康侯等。虽然不一定要各成一类,也都有其独特风格,甚至有些人(如《连升店》的店家)是很难把他套在某一框框之内的。自然,事实上也无须如此。“丑行”之所以复杂,还不仅是人物性格的多样化;而是在于通过“丑行”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接触面,更为广阔。丑角,也不仅仅是讽刺,暴露的中心对象;他们,还往往成为世态剧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陆建强.丑生:灵活风趣自然——我对丑角的几点认识[J].南国红豆,2006(04).

[2]王向明.现代戏中丑角表演艺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戏剧,2004(S1).

作者:杜京宁 单位:安徽省徽京剧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