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研究

摘要: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增长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急、传播范围广,已成为信息的几大特点。高校学生这个群体,在利用数据方面占据很大的比重,研究分析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养;大数据

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信息应用的主导者,是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信息素养是国家信息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信息应用发展水平以及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要素分析

(一)大数据及其特点

大数据也称为巨量资料。指所涉及的信息量大并且不能通过现有的软件及时地获取、收集、处理,并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大数据的特点有四个层面: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大数据为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动力,极大提升了网络应用水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变。虽然其发展还处于不断摸索与尝试的阶段,但可以确定的是,大数据从多方位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特指图书馆管理领域的用户技能教育,重点培养和提升用户使用图书馆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信息素养在大数据的环境中也可称之为数据素养。信息素养通常被定义为发现、查找、确认、评价信息。大数据可以认为是一种具体形式的信息,是可以直接处理的数字对象。而信息素养的内容更加广泛,所以数据素养可以当作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

(三)信息素养的要素组成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信息应用能力逐渐成为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之一,信息素养也随之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如何提升自身信息应用能力,将成为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信息素养的具体含义包括信息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三个层面,以上三个层面构成了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

二、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一)信息知识意识现状

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充分的信息意识。在多年的学生工作过程中,通过与学生接触我发现,很多大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去过图书馆,主动通过书刊获取知识的意愿不强烈,对专业知识信息敏感度低,缺乏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不善于发现、捕捉、利用信息,更谈不上有目的地搜寻。然而,学生对娱乐信息是主动探索型的,娱乐新闻、聊天、打游戏,是学生们上网的主要内容。

(二)信息能力现状

信息能力是个体获取、理解与使用信息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目前阶段,部分大学生信息能力不够,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获取能力方面,一部分大学生针对一些信息检索的词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很多时候无法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或者检索方式不是很清楚,也不会主动向图书馆的老师或者身边的同学询问检索的方法,但是大多数同学会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二是信息利用能力方面,部分大学生不能将信息检索课上所检索的信息合理运用在自己的信息总结中,或进行信息的组织整理。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将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学习、论文和专业的实践中。

(三)信息伦理道德现状

信息伦理道德是指在信息的开发、传播、检索、获取、管理和利用过程中,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指导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作为目前网络服务的使用主体,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检索、传播最为频繁。但若不能很好地甄别网络信息,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与误导,从而对其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恶劣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一是信息犯罪。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信息犯罪这种新型犯罪形式呈现出急速蔓延的势头,对互联网世界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各类病毒工具对网络用户的攻击,导致用户经济利益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恶劣后果。据有关统计数据,目前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信息犯罪的主体,并且呈现逐年升高的发展态势。一些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充当黑客,网上盗号,这都是信息伦理缺失的表现。二是信息侵权。在网络世界中,非常容易发生以侵犯他人隐私权为主的信息侵权问题。由于网络世界的高速发展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加之大学生对自身信息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导致个人资料等隐私信息泄露,进而引发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四)信息创新性现状

创新意识不足和创新思维缺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一直以来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的情况,究其根本,是在于缺乏创新思维。个体“思维”的形成,受先天遗传、后天知识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三方面的影响,遗传决定了因人而异的大脑神经系统,知识决定个体对外界事物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生活环境最终造就个体内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结果。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对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将逐渐成为信息时代对个人能力与潜力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科学培养与有效提升,是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实践能力

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其信息素养的培养效果。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对信息素养的科学认知,并培养学生获取优质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创造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能够检验知识内容,进一步提升其对信息素养的认知水平与重视程度。在信息能力的培养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条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使用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信息鉴别思维能力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信息规模高速扩大与信息短缺并存的矛盾。在面对海量的信息内容时,会影响个体的信息鉴别与分析效率,导致所需信息难以及时有效并且准确定位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信息检索与鉴别方法,全面提升其信息分析能力。具体来说,要侧重以下环节:一是识别信息来源,确保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二是科学鉴别评估,选择与自身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内容;三是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性,避免过时信息的影响,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三)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修养

面对网络的虚拟性,学生自身应该提高自律能力。面对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有自己的判断力,提升道德意识。所以,在信息伦理教育中要尽可能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潜能,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开发大学生对自我管理的主动性。面对网络不同的信息来源与信息主体,善与恶,美与丑,精华与糟粕交错在一起,需要良好的道德修养,进行判断与识别、抵制不良影响。因此,提高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权利、尊重网络意识,培养大学生将自身的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四)创设广泛的信息素养的社会环境

一是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信息文化环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生活的环境趋向复杂,在网络世界中更是充斥了海量信息。大学生的学习教育直接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更多体现出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让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是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深入到其认知理念与价值观念中,构建科学、健康的信息发展氛围。做好社会环境的净化与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外部环境水平,为其创造一个更加优越、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高校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图书馆是大学生教育的资料与信息中心,是教育的重要“后台”力量。图书馆的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将加快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建设、构建信息资料数据库作为首要任务,充分满足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庄善洁.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李娅.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其评价标准研究进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02).

[3]赵丽华.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情报,2011,(03).

[4]郭泰敏.大学生信息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及其构成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2012,(02).

[5]王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D].同济大学,2013.

作者:黄玥 李洪杨 单位:黑龙江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