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读者服务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读者服务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摘要:文章介绍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评价标准,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提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1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1.1信息素养的提出和发展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素养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信息素养是一种使人能够更有效地选择、查找及评估传统或网上资源的技巧。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职责。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率先提出的,并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的内容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1]。

1.2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1984年,我国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以期培养大学生的情报意识,提高他们的检索技能。2002年,高校将文献检索课程改成信息素养教育,但是整个大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由于信息素养教育没有与素质教育衔接起来,导致许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利用检索工具。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果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较低、信息意识薄弱,他们将无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将无法很好地完成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组织和信息存储等工作。

1.3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信息素养教育是为启发人的信息意识、丰富人的信息知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道德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教育和培训活动。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促使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具备利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实现自我价值、规避未来发展风险的基础。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信息知识、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方法、遵守信息道德,进而具备信息搜集与筛选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观[2]。

1.4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对个人和组织进行综合信息能力的考察过程。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信息素养的评价依据,有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准确地判断个人或组织的信息素养程度与水平。1998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订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况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该标准包括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我国于2008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了“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该体系分为7个标准维度、19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为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和评价提供了重要指标和依据[3]。

2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因素

2.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进行理解、感受和评价。信息意识包括信息经济与价值意识、信息获取与传播意识、信息保密与安全意识、信息污染与守法意识、信息动态变化意识等内容[4]。信息意识是影响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通常有五种表现: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对待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2.2信息需求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对信息的不满足和必要感,用户及相应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中最活跃的主动因素,也是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决定因素。信息需求包括当前用户的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潜在用户的需求。人们的信息搜集活动是受信息需求驱使的,可以说意识越明确,行动目标越清楚,则信息活动的动机就越稳定、持久、强烈,努力程度也就越高[5]。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具有现代环境下读者信息需求的共性,即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网罗度的全面性、信息内容的新颖性和信息获取方式的便捷性[6]。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不同,不同地域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也不同,如海南三亚的大学生有黎苗文化需求和海南旅游文化需求。有学者认为,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略有差异,可以分为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大学生信息需求的个体因素主要有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等,社会因素主要有宗教信仰、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和检索工具等,自然因素主要有所处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

3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进而达到提升他们信息素养的目的。

3.1先入为主式的信息引导培养

具体体现在:①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中心,应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应加强纸质与数字资源建设,做好学科导航服务;完善其网站建设,开设信息素养专栏,提供不同形式的讲座推介及讲座内容,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查找服务;做好每周畅销图书的推介与宣传;按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向他们推送一些数据库、古籍及特藏文献。②作为信息引路人的角色,图书馆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应积极地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培训活动,如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馆藏分布情况、如何利用检索工具等,并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视频,放在馆网及各学院网上,方便学生学习。③图书馆应做好移动图书馆APP的开发利用。大学生只要在手机上下载移动图书馆APP,就可以登录校园卡账号,查阅馆藏目录,了解图书的借阅历史及借阅状态,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海量的电子资源。图书馆还应做好微信公众号推送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各种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2基于需求的信息检索能力培养

具体体现在:①学校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普及信息管理与检索知识。图书馆可以为信息需求较强的大学生开设一些辅导课,如:具有较高检索要求的课题资料查找、教师科研项目的外文资料查询、毕业生的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等。图书馆还可以配合各学院举办就业指导培训,通过微信公众号向毕业学生推送就业信息。②图书馆应加强馆际合作与交流。合作能极大地推动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与公共图书馆合作,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形式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活动,按照各馆需求,制订切合实际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

3.3嵌入式培养

具体体现在:①利用MOOC资源。大数据的应用开启了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教育将无处不在。传播知识和养成技能的教育正在经历的是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的时代[7]。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由于MOOC的课程是免费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MOOC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将MOOC的免费课程嵌入信息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及学习能力。另外,MOOC的交互性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它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也为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供了便利。②建设特色资源库。图书馆主要为学校教师和大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研究资源,因此,其应根据地域文化和学校专业设置,建设有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库,如海南的高校图书馆应在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筹建旅游资源数据库。③通过信息素养认证考试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图书馆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如馆藏资源的分布、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计算机检索功能使用等,通过设定学分的方式,考核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4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充当大学生信息引路人的角色,积极完善自身形象,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把握他们的信息需求,配合学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姚建东.信息素养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8-9.

[2]任国升.信息素养行为素养[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3-4.

[3]陈小芹.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法及应用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8-129.

作者:王雨 单位:三亚学院图书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