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

摘要: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德育思想来更好地发挥其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作用。本文从了解德育教育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其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一、引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在学习期间形成热爱专业和热爱幼儿的情感,这就需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开展音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以此来实现对德育思想的深层渗透。在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时,老师要尽可能借助生动的音乐来传播德育理念,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意志和行为习惯。

二、德育教育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方面存在教学效率偏低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很难充分发挥音乐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的作用,因此需要老师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就音乐这一课程而言,音乐知识的学习和乐理的掌握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发现美和欣赏的感知力,而且可以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态度。由此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思想与音乐教学的作用相得益彰,因此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进而为幼儿们提供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另一方面,音乐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接触并学习的课程内容之一,音乐技能的可以作为启蒙幼儿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进一步实现对学生专业素养和师德思想的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品质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就德育教育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而言,其可以使学生提高对教育专业的认可程度,同时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师德,进而有助于改善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模式

(一)加强音乐艺术熏陶效应

1.将德育渗透到声乐课程教学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声乐方面内容时会涉及到丰富的歌曲,由于这些歌曲具有体裁广泛和风格多样的特点,因此声乐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提高音乐方面的演唱能力,而且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在开展声乐课程教学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与音乐主题相关的氛围,同时鼓励学生们采用丰富的演唱方法来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们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例如在学习《黄河颂》这一歌曲时,老师可以立足于这一音乐的具体形象和内在情感来组织开展相关音乐活动,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另一方面,在借助合唱这一艺术教育形式开展声乐教学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实现声音的均衡与和谐,这一教育形式可以使学生提高对集体精神的重视程度,进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协作观念和合作意识。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视唱课程教学中

视唱课程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重要形式之一,其可以实现对学生识谱能力和乐理知识方面的培养,在这一课程教学中可以借助大量的儿歌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在视唱课程中需要掌握基本的识谱能力和音乐乐理知识,同时需要学习并积累大量的儿歌,而这些儿歌中多包含明显的德育思想,因此在开展视唱课程教学时可以借助这些儿歌中的优良思想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到小熊家里去》这一儿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立足于儿歌中的故事来学唱这一歌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深度挖掘儿童歌曲中的内在情感和人生道理,进而有助于充分发挥视唱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德育作用。老师在开展视唱课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儿童歌曲中的优秀品质,引导他们在进行学前教育时将儿童歌曲中的互帮互助和团结友爱等思想传导给幼儿们,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优秀品质。

(二)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德育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教育过程,但这并不意味其教育方法和思想不可以改变,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时需要注重其创新性,尽可能采用多样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尽可能摆脱传统的乐理知识教学和演唱技术训练,并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于音乐故事的理解掌握和对演奏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明白音乐教学的目的,进而最大程度发挥音乐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开展器乐教学时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来丰富他们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认知,进而有助于充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这对于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念而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合唱及领唱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些活动中要尽可能改变当前大部分学生缺乏集体精神的状况,以此来使他们学会如何合作和如何包容,这对于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个人修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立足于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机制之上,这需要音乐老师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引导他们注重对音乐内在情感和优秀品质的深度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对于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改善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1.在感触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激发情感

在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时往往涉及内在情感较为丰富的音乐体裁,其中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可以发挥这些音乐歌曲的作用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结合歌词内容来创设教学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深度挖掘歌词的内在情感,这不仅有助于使学生加深对音乐歌曲的理解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进一步触动他们的情感并震撼心灵。例如在讲解时,老师可以借助部分影片资料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以此来使他们更好地带入音乐中的情感,进而有助于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操和情感世界的充分影响。在感触生动音乐形象的过程中激发情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音乐内容和情感的记忆程度,同时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意识,进而有助于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作用。

2.在教学美妙的乐曲声中渗透德育教育

前文提到,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与德育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这就需要音乐老师尽可能将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以此来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和职业修养方面的作用。例如在学唱歌唱祖国及爱国情感这类歌曲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体验不同歌曲对于同一情感的不同表达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可以借助音乐的优美旋律来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情操,在开展音乐教学中可以借助音乐教材中的唯美故事来丰富其内涵,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充分感受音乐旋律之美。例如在欣赏凄美动人的梁祝主题音乐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闭目冥思,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层次感知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音乐对于学生心灵的影响,进而有助于使他们树立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观念。

3.在音乐的体验中塑造健康的人格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离不开表演活动,老师可以借助这一活动来为学生提供更真切的音乐体验机会,进而有助于使他们在与音乐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例如在组织开展音乐活动时可以鼓励学生在音乐的舞台上展现个人才艺,这一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旋律和歌词的内涵,同时可以引导他们借助音乐这一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想法。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编创音乐和集体演奏歌曲,自主编创音乐这一活动可以实现德育教育与娱乐形式的完美结合,而集体演奏歌曲这一形式可以使学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感知组织纪律性和集体精神,这两种活动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进而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的进一步塑造。在聆听学生独奏和群体合奏音乐的过程中要通过冥思来感受音乐的内在精神,这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并加深对音乐美的认知,进而充分发挥其对于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德育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一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可以为学生们带来音乐美的享受,这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和职业修养而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具体的应用方面,老师需要注重德育思想的渗透和音乐艺术的熏陶,这样才能在开展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塑造高尚的情操并培养良好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志远.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77-81.

[2]孙丽康.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J].亚太教育2019(2):14.

作者:李坤鹏单位:北京经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