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演进

远程教育中学习者主体地位的演进

摘要: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确立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的核心,也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远程教育过程中,由于时空的相对分离,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要保障教育质量,提高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就更要将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确立作为教与学的依据。该研究基于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的远程教育现状,应用教育学原理,从现代学生观的视角剖析了教育主体的本质属性。指出远程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师生平等沟通与合作,积极创设情境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价值,并重视教育活动中的“双主体”,以期能改善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重塑远程教育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远程教育;开放教育;主体地位;主体性教育

1学生主体地位的语义维度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普遍认为: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包括人的能力方面、情感方面、意志方面,而其根本特征是从人本体方面呈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的主体。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先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含义。何谓本质?《现代汉言词典》对于本质是这样补充解释的:“事物的本质就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据此而言,“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就是要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这个事实现象的情境开始,让学习成为每一位学生的探索,不能从过去教师的讲变成现在学生的讲当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把个别学生的主体当成课堂中处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全部。教育学原理普遍认为教育的主体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可塑性是指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依赖性是指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为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向师性是指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另一方面,学生同时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具有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所谓自觉性,也称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独立性,也称自主性,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而创造性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知道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全面、多维度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要认识到他们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能用苛刻的尺度衡量学生;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为他们都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2学生主体地位的演进

2.1传统教育思想对学生主体性的压制

以德国杰出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坚持“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思想,倡导与维护教育者的权威,强调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控制,使得教育难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教育方法机械生硬,极大限制了教师的自主创造性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2进步教育思想对学生主体性的转变

以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以儿童为中心,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口号,强调“做中学”的基本原则,坚持“儿童中心论”,认为教师职责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而不是利用权威指挥学生,应当在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将自己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交由学生自由处置。进一步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3人本教育思想对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自20世纪70年代,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口号,并重新认识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对传统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确立。二是培养充分发展并且学会学习的人。三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育原则,四是构建了情感型的新型师生关系。各个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实质是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博弈过程,并逐步体现了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认同与支持,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得学习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

3远程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策略

为响应时代需求和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深刻变革,远程教育引领一次次深刻的教育领域变革,并逐步经历了从函授教育过渡到广播电视教育,并大力扩张现代远程教育的三个历史阶段。而“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被党中央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这实际上也是从更高的层面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人作为发展的核心,这种思潮,就本质而言,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远程教育领域实践者的探索也在逐步深入,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再到“师生双主体”,以及目前主流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其核心就是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不断演进。与此同时,随着远程教育领域关注度的提升,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不同办学主体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步加剧,并逐步体现了市场化的运作趋势,带着市场运作者独特的眼光,将竞争焦点扎根于“服务”,将学习者视为教育活动中的“客户”,远程教育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然而在中国,由于沿袭了几千年来的教师权威以及教师所采取的不正确的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精英教育倾向,使得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存在严重的教育霸权和教育主体地位倒置的现象,这不仅仅从本质上否定了教学的本质意义,还剥夺了学生作为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本应该具有的主体地位、主体权利以及主体意识。远程教育领域学习者主体地位的重塑其实质是对这种传统的师本位思想的挑战,需要教育实践工作者秉承平等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认识到所有参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都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任何时候,发现孩子都比设计孩子更重要。例如,近来炙手可热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教育模式,现已成为中国课程改革的先锋,众多专家、学者如朝圣般纷纷前往杜郎口中学取经学习,并将其教学模式向全国推广。“杜郎口模式”的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质疑解难、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生动地证明了主体性是“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灵魂。在这种模式下,教育的主体地位尤为突出,他们的教育核心理念就是要培养孩子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一条充分训练的宠物。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蕴含着多方面的意义,所以它的建构也需要逐层加以考虑,一方面要以主体教育理论为基础,另一方面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殊性和大众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教育主体性价值,包括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平等与沟通合作,积极创设情境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价值,重视教育活动中的“双主体”。

3.1沟通合作式教育

我们的主体性教育应立足于在最基本的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的基础上,创造学习者主体性的学习氛围,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不是教育的主体、不是一个具有话语权威的独裁者、不是学习者的驯化者、而是一个与学习者具有平等的人格主权和平等的学术思想的伙伴,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教育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例如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学业成就表现方面名列国际前茅,受到教育界的瞩目。他们的学校不分年级,没有固定的课表,老师只给予方向性的指导,但是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罗素高中,学校会尊重每位学生,不以成绩的优劣评价学生,每次考试都不对成绩进行排名,不对他们进行相互比较,老师更多得像是教练,而不是学生的管理者,他们不会为学生设定目标,而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来达到个人期望的目标,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充分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使得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机构,而是梦想的阶梯。

3.2发挥学习者主体价值

对于参与远程教育的主体本身而言,学习者的参与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者的学习只有通过主体参与的实践才能完成,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努力提高学习者主体的能动性,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权利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据调查,绝大多数远程学习者都有一种想参与的潜能,所以无论在网络课堂或是面授课堂中,教师都要积极创设情境,给学习者更多的参与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加大学习者在课堂上自学和提问的比例,提倡学习者自主学习,再针对不明白的知识点重点讲解。使教育突破一种固定的框架,让学习者跳跃式地掌握知识。学界认为“创造是人类的本质,人类在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身;在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中,不断跃迁更新”。所以我们在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该发展学习者的创造精神。以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分部为例,远程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专业学科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技能,逐步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而其中以基于网络的在线学习为主,因此,在线课堂、互动讨论区就是学习者的主阵地。通过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他们掌握知识,身心得到发展。因此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利用实时BBS、非实时BBS,开展在线互动讨论,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创造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经常鼓励远程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做到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人。现代教育论指出,今后的教育再也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自主性的教育。在今后的社会里善于与人交往和合作,不但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学习者作为中心,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想法、个性的观点,到整个小组讨论中去完善学习,并在多方交流中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技能,取长补短,达到真正互相学习的目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远程教育时空相对分离所带来的缺憾。当然,在发展学习者主体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松对学习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还要注意培养提高远程学习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习者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让远程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地、全面地发展。正如杜郎口中学提倡“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学理念,坚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导地位,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革。此外,杜郎口中学实行“三、三、六”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以35+10的形式,即在45min的课堂中,以教师引导10min学生展示35min的形式来规划、展示课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体现了杜郎口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3重视远程教育活动中的“双主体”

人类文明推进到21世纪,社会在客观上强烈呼唤人的主体性。主体参与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和发展学习者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主体人”的发展,不是作为“手段”的发展。教育活动是实践活动,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的双边活动过程。简而言之,就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知识是媒体,学习者是客体;而在学习者的“学”中,学习者是主体,教师是媒体,知识是客体。所以,必须明确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发展学习者个体的主体性,使学习者逐步地由自由人转变为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身是发展和转变的主体,承认并尊重学习者这个“主体人”,是发展远程教育,实现终身教育,让学习者全面、主动地得到发展的首要前提。学习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发展是通过自我构建而实现,如果只把他们当作纯粹的客体来教育,就不是在发展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而是在发展流水线式的“机器人”。所以,我们的教育理应回归主体本身,才能迎合远程教育的发展,实现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

4结语

“5G”时代加速了远程教育领域的发展与变革,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支持服务水平是其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识引领行动,远程教育者应牢固树立平等的思想,通过相应的沟通合作机制完善教与学的活动,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进而重塑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当然,远程教育中学生主体价值的彰显永远在路上,也需要随着教育进程调整相应的策略,不断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道俊,郭文安.主体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唐文.XX开放大学教学管理改革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4]陈玉成,孙鹤娟.“三主体”教育:内涵、性质与价值[J].教育研究,2012,33(10):64-68.

作者:唐文 赵晖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