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远程教育网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应用远程教育网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施行,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课堂教学既要满足基础教育的一般性要求,也要体现学生塑造历史观的需要。特别是对电大学生来说,学生的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却参差不齐。对远程教育教师来说,既要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还需要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对来说,应用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学科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成熟的历史观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只有构建高效教学模式才能满足相关历史课程远程教育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运用

对学生而言,历史除了枯燥的记忆技巧外,没有其他的学习捷径。长时间以后,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态度会负向发展,认为其仅仅是“高考”的一块敲门砖。最终的结果,历史课会演变为“形而上学”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没有一丝关系。从教育的社会性需求来说,这种结果是非常可怕的,也不符合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主体行为诉求。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完全机械化,而且对于社会行为缺少主观性的正确认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社会生活,也不能正确认知“社会灰色行为”的原因。从这几个层面来说,学生需要的历史课教育应当是与社会与生活相衔接的。

一、提高远程教育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实现教学角色、地位的转变

构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完全照搬某些既往教案,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自身素质来设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这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高效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的关键。在课堂中,学生是最活跃的主体部分,但必须要依靠教师这一“灵魂”来催化。简单来说,教师要清楚自身定位,课堂要阐述什么问题,要实现师生之间怎样的联动,以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切实提高。特别是远程教育方式,教师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并最终反作用于远程教育模式。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远程教育网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课堂讲述的实质内容,进而影响学生所接受信息的准确度。如果教师的水平有限,那么课堂内容肯定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来说,其所接受信息越多,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就越多。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课程设置要求,并结合高中生的特点进行多方位思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因此,远程教育课堂的构建关键是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能力。教学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行为,而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回忆人类过往行为的过程。在学习文科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还要逐步学习人类社会组织架构知识。因此,学生文科知识系统的稳固,离不开教师的知识系统性掌握和构建情况。当然,教师要完成教学活动角色的转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灵魂。相对于“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需要进行主动地学习。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自然就成了引导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帮助或者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要激发了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教师的灵魂作用也就得到了真实体现。

二、远程教育课堂模式要从“生活化”的角度构建学生的历史观

(一)根据课堂需求,以生活诉求切入教学点

在教学中,教学点的课堂切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枯燥无味的照本宣科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也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则能迅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能够有效地与教学点契合。相对来说,学生社会性意识不足。教师讲述生活中的案例,既可以吸引他们认知学习社会的兴趣,也有利于他们接受正确的社会信息。另外,教师也实现了从侧面引导高中生选择正确社会理念的行为。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远程教育教师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基础知识、社会信息与学生多向衔接的传递者。远程教育教师在给学生们传递社会信息的过程中不能漫无边际,而是要根据教学知识点的需求进行设定。例如讲述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师可以说:日本侵华老兵跪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事例,或者日本右翼学者否认“南京大屠杀”遭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抗议。在谈论这些生活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切入课本中的知识,并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延伸。甚至可以假设:如果你生活在抗日战争那个年代,你的职业是什么,面对日本侵略者怎么办等等。在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了课堂中。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胜于一般的课堂知识传授。

(二)课堂中以生活联系历史,以历史归结生活

远程教育课堂中存在的特点是教学时空跳跃比较大,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纸面”衔接度不高。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意味着知识系统比较零散、学生接收信息的角度和层面不同。在没有健全完善知识系统的前提下,能够完全掌握教学知识的重点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更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定一个生活场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可以通过人物对白来表现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走向。例如“靖康之变”后的历史事件,著名词人李清照与秦桧的关系,秦桧与岳飞的关系,朱仙镇对东京汴梁的军事政治价值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活跃气氛是教师比较常用的方式。活跃气氛包含多个层面的内容,只要能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的知识都可以拿来采用。例如火柴为什么叫“洋火”,水泥为什么又叫“洋灰”,这些东西的叫法是怎么产生的等等。为了活跃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其他带“洋”的事物。甚至可以提醒学生们:洋人可不能算数啊。学生们会哄笑一下,但随即进入思考中。对电大教师来说,接下来的重点自然是引出“洋务运动”。在后续的课堂中,教师可以设问:为什么现在叫“洋”字的东西不多见了啊?因为基本都是中国人生产制造的。“国货当自强”“国人当自立”啊。后面这两句即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走向,也为讲述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埋下了伏笔。

(三)预设题目,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对于远程教育课来说,课堂教学必须要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如果知识拘泥于课堂交流,其社会性价值很难体现。因此,课堂时间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物。例如古钱币、历史建筑、人文风情等等。还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和编辑一些学习任务或者历史事件的素材。这些信息和资料收集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们收集信息的情况来设定下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一定层面的联系生活资料准备。通过对生活周围有关事件的记录,学生们不但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体会生活中人文的乐趣。例如姓氏的由来,某某学生是华夏部落传人,东夷部落传人,还是苗蛮部落传人等等。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那是蚩尤的子孙吗?是的,当然是,蚩尤也是“人文三祖之一”。教师可以根据下堂课教学目标需求,预设题目并由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人是社会的产物,必须要融入到社会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远程教育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远程授课的教学方式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未被广泛采用,大多只借用了其中一些有利于教师授课的方式和观点。从远程教育教学的要求来说,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教学目标需求的。这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心理成熟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要注重学生个人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将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感因素融到其中。在远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并尊重个人心理倾向性选择。远程教学的价值不是“全能”的,而要将学生放在所有教学行为中心的位置。即教学行为或者教学进程要根据学生们的心理诉求设定并由其主导和发挥,而教师的作用则是保障学生们学习认知方面的信息需求。当然,教师还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在远程教育教学中,教学活动也发生了主体中心的转变,教师的定位是辅助是“灵魂”;但如果放任学生自由发挥,那远程教学也不会达成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要将课堂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并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心理性诉求。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等因素来激发其内心自豪感。例如隋唐盛世文化的教学活动就可以积极借助这一点。对于一些学困生,可以通过其姓氏名人或者历史上一些同样学困名人的典故来激发他们。例如记忆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曾国藩和“梁上君子”的事例来鼓励他们。曾国藩记忆虽然差但不放弃,最终成为千古名人。“梁上君子”虽然记忆力很好,但却没用在正经地方,最终湮灭于历史中。远程教学的教师在严格培育自身素质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层次及理解接受能力。远程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辅助学生们建立知识系统。这项工作不能由学生自发完成,必须要由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当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的时候,其在学习过程中也就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了,相关的知识点也会逐渐填充到这个系统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远程教学模式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现场沟通程度较低,因而教学的效果相对较差。基于这种现状,远程教育模式就必须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而不是仅从教学知识点的传递出发。因此,教学的中心工作将转变为对其知识系统和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黎.浅谈“同课异构”对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美苏争锋》一课为例[J].知识文库,2019(06)

[2]吴玉忠.关于初中历史主题活动课的实践及反思[J].天津教育,2019(18)

[3]王逸茹.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四年级上册“统计”的教学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2)

作者:杨朝社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延安分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