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护理操作中应用解剖学的应用

临床护理操作中应用解剖学的应用

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在广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和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特点,在阐述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应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护理操作技术。随着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与之相关的解剖学问题会不断提出。如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和高浓度液体、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带来的痛苦。但要求护士要掌握相关的护理解剖学知识,因此,解剖学教学对于临床护理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1解剖学在基础护理中的应用

解剖学在基础护理中的应用包括与各种卧位、体位有关的解剖学,采取正确的卧位、体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了解临床压疮相关的重要骨点解剖位置,可使护士深刻地掌握压疮的病因与预防要点。

2解剖学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2.1儿科心肺复苏术

在儿科经常使用心肺复苏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的解剖知识,要求护士能准确定位心腔投影体表标志,如胸骨角、肋弓、剑突,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2.2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术

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颞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正逆方向都能穿刺,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刺。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脉是滑车上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滑车上静脉起于颅冠状缝静脉网的小静脉,沿额部表面近中线处垂直下降,与对侧同名静脉并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续于内眦静脉。该静脉粗短而较直,不易滑动,暴露清晰。颞浅静脉起始于颅的顶部和侧面的静脉网,位于颞部皮下,在颞筋膜的表面,颧弓根的稍上方,外耳门前方,常在动脉的前方。细长浅直,不滑动,易暴露,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耳后静脉位于耳廓后方,向前与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吻合,与乳突导血管相连,较为固定,显露清楚。

3解剖学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是常见病,其临床表现有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脐周静脉曲张、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引起继发性痔,甚至可发生呕血、便血等。门静脉高压症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呢?这与门静脉系的解剖特点息息相关:①门静脉内无静脉瓣,当压力增高时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逆流,引起血液淤滞而出现充血性脾肿大;②与腔静脉系之间有4个交通支吻合,门静脉压增高时,交通支大量开放,并扩张、扭曲形成静脉曲张,特别是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最显著,易发生破裂引起急性大出血。这样护士就很容易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要想了解阑尾炎的发病及治疗原理,首先需要知道阑尾的解剖结构特点:①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一个蚯蚓状盲管;②阑尾管腔狭小,黏膜和黏膜下层中含有较丰富的淋巴组织,容易增生;③阑尾系膜呈三角形,短于阑尾本身,使阑尾容易发生蜷曲;④阑尾管腔细长,开口狭窄,且蠕动功能差,常使阑尾管腔很容易被粪石或其他异物阻塞,引起机械性阑尾梗阻。正是因为这些解剖结构特点决定了阑尾不同于腹腔内其他脏器而易发生感染。由于胚胎发育时,中肠旋转不良或反方向旋转,致使阑尾位置发生异常而出现异位阑尾炎。由于阑尾静脉最终回流入门静脉,进入肝内。所以,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随静脉血进入门静脉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阑尾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其传入的脊髓神经节段在第10、11胸节,故急性阑尾炎发病初期,常表现为该脊神经所分布的脐周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教学中把阑尾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发展过程、转归、治疗原则与阑尾的解剖结构特点结合起来讲授,学生对阑尾炎的特征就能一目了然,从而容易理解和记忆,对阑尾炎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4解剖学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

尿失禁是很多已婚妇女存在的问题,尿失禁的发生主要与盆底结构解剖有关。女性骨盆底由3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并承载和支持盆腔内的器官。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肌肉组成,包括会阴前横肌、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上述肌肉群汇合于阴道出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会阴中心腱。中层为尿生殖膈,覆盖在耻骨及两坐骨结节间形成的骨盆出口前部的三角平面上,包括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内层为盆隔,由提肛肌、盆筋膜组成,其内贯穿尿道、阴道和直肠。当尿道闭合的支持机制因发生某些缺陷性改变时,尿道和膀胱颈将发生解剖上的过度活动。许多失去盆底支持的妇女,在腹压增加时无法闭合尿道,从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经过对盆底解剖结构的了解,护士更能理解和掌握对尿失禁妇女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作者:周兰 黄诚 单位: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