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移动网络论文范文

移动网络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移动网络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移动网络论文

Moodle移动网络论文

1移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模式

移动网络教学系统是指由于学习者学习空间位置、时间不固定性和自主学习需求增加而构建的一种由移动学习终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平台所组成的支持远程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辅助系统。通过借鉴国外移动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的实践经验,国内移动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模式从技术角度看,有以下几种方式。

1.1基于信息服务的移动教学系统

使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短信网关、短信息群发器、第三方的短信群发服务是目前开发短信息移动学习系统常用的3种技术。教学者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短信互动平台,可以向学习者发送教学过程中的通知安排、课程学纲、课后习题、测验等信息,使学习者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教学信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该技术模式的系统实现简单,快捷方便,但仅限于简单的文字信息的传输,交互程度不够,比较适合中小学单一的培训课程的学习,不能够适应相对复杂的学习环境。

1.2基于C/S结构的移动教学系统

基于C/S结构的移动教学系统是在手机终端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学习者通过在移动设备上运行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端进行信息交互。此种技术模式下,系统交互性好,功能强大。但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多样化,操作系统复杂化,常见的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Symbian、WindowsPhone、Black⁃Berry等,其内容呈现适应技术开发比较困难,系统建设复杂。

1.3基于B/S结构的移动教学系统

点击查看全文

NFV移动网络论文

1移动业务对网络能力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刻画出欣欣向荣的移动通信产业生态图景。移动互联网已经颠覆了传统移动通信业务模式和用户使用体验方式,并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交互方式进一步升级,为用户提供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3D)视频等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业务体验。物联网扩展了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从人与人通信延伸到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使移动通信技术渗透至更加广阔的行业和领域。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环境监测等将会推动物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数以千亿的设备将接入网络,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为移动通信带来无限生机。在现有基于专用硬件的网络系统架构和组网模式下,网络体系架构僵硬、功能平面划分不合理、网络升级维护复杂,基于这一体系继续演进来应对未来业务需求挑战是非常困难的。随着IT界网络虚拟化技术思想的逐渐发展与成熟,电信网络也在尝试引入这两种技术,酝酿对网元形态、组网方式和网络架构的全面变革。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则是电信网引入虚拟化技术的整体方案。

2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简介

2.1NFV基本概念

软件功能虚拟化(NFV)改变网元功能形态,将原本封闭设备中的网络功能释放出来,统一承载在虚拟化平台之上,意在打破电信设备“黑盒子”模式。移动网络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按需部署(卸载)虚拟化的网络资源,即插即用,提高网络灵活度和可扩展性,符合移动网络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场景差异性需求。另一方面,采用工业标准化的服务器、存储和交换设备替代专用硬件设备,大大降低了组网运维成本。因此,低成本和灵活性是NFV的两大核心优势。

2.2NFV标准化进展情况

2012年10月,由AT&T、德国电信、英国电信、中国移动等13个国际主流运营商牵头,联合多家网络运营商、电信设备供应商和IT设备供应商共同推动在ETSI成立网络功能虚拟化工作组(ISG),旨在推动NFV技术框架研究和产业化发展。NFV工作组在2013年聚焦于Highlevel文档的设计,已第一批规范,包括NFVUseCases、Require-ments、ArchitecturalFramework和Terminology的V1版本,以及PoCCal(lProofofConcept)。NFV于2014年上半年了第二个版本的白皮书,主要总结NFVISG一年来各个工作组的进展、对场景、需求、架构等内容进行了更新,明确提出NFVISG对于标准化和开源社区的态度。2014年下半年将UseCases、Requirements、ArchitecturalFramework和Terminology的V2版本,以及标准化Gap分析等新版标准文档。概念验证(POC)是NFV在2014年的另一项重点工作,通过CallforProposal和Evaluation等几个环节向产业界征集NFV产品原型和验证试验延时,以推动NFV产业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高校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一、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机遇

新技术、新载体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提供了机遇移动阅读的出现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行为,移动阅读中所用的技术与阅读载体的产生,推动高校图书馆在阅读器服务、手机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高校图书馆所含专业信息资源丰富,且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其开放度大大提升,而移动阅读中所含的专业资源相对较少,且不免费,因此,高校图书馆若与移动设备无缝连接,则可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最大化开发与共享。电子阅读器作为新兴阅读载体、移动阅读终端已受到图书馆关注。读者可借助一张具有图书外借功能的读者卡便可借用电子阅读器,而其中包括电子图书、音频图片、数字化期刊等各种资源,读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随意选择,且一些阅读器中例如汉王电纸书具有个性化阅读内容,例如学习材料、专业材料、课间笔记等,这就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支持。受手机智能化、手机使用普及化、无线网络发展的影响,借助手机、微博等阅读已风靡,这不但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且为图书馆争取到更多读者,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借助手机短信定制服务、OPAC服务查看借阅通知、了解新书通报、检索文献、查询读者信息等。这一形式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支持,也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向迈进。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实现网络借阅、查询等服务,将专业资源、学术资源集成电子图书、视屏、新闻等形式,有力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

二、移动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面临的问题

其一,信息源的多样化、网络阅读的便捷性击着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网络时代下,图书馆不再是唯一获得信息资源的地方,移动网络设备则成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提供者,而这一趋势,冲击了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尤其对高校而言,其读者群主要为大学生,而大学生思想开放、喜于接受新事物,移动阅读的出现,正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就造成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依赖降低,降低了读者的黏合度,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考虑转型,以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增强图书馆与读者间的黏合度。其二,移动阅读市场所提供的阅读服务冲击着高校移动阅读服务定向。移动阅读已成为时代潮流,其市场环境复杂。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阅读资源的提供者,在网络环境下,其服务对象不但面向学校内部,且面向社会,而移动网络环境下,阅读群体的相对减少,使其不得不考虑读者分户、定位读者、个性化服务读者等问题。其三,“浅阅读现象”趋势迫使高校图书馆深化阅读。从移动阅读的内容与结构看,娱乐化信息多、人文化信息少,普广性信息多、专业知识性信息少,碎片信息多、系统知识少,而这一现象的存在,致使“浅阅读现象”产生,而“浅阅读现象”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判断能力、求解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且不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品格人才的地方,要转变此现象,必须做好由“浅”入“深”的导读工作。

三、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发展战略

1.构建移动阅读空间

开发特色资源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适应了移动阅读发展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抓住现代网络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为读者阅读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支持。在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同时,注重学校内部资源、尤其是精品资源的开发,建立专业化、学术性资源模块,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知识信息集聚地的优势,并根据读者个性需求、学习需求、专业岗位要求设置不同的体验、阅读空间,如设置学术论坛、学生作业、操作实验等模块,设置视频汇集、图片集合、论文等空间,以便于服务于读者阅读与知识获取。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展开移动阅读体验,在体验区设置电子书、Kindle等移动阅读设备,提升大学生对移动阅读的体验力,并以此深化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渠道的认识。

点击查看全文

固定网移动网络论文

1固定网的历史与现状

电话自19世纪下半叶诞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电话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也已经百年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人们交流的时段不再局限于工作和生产时间,交流的内容也更加广泛,交流的地点也具有更强的私密性,因而产生了对安装家庭私人电话的大量需求。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固定电话,在人类社会通信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是人们最为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甚至可以说曾经一度是人们通信的主要载体。即使在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固定电话仍然在人们的通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固定网面临的挑战

固定电话与移动通信设备相比,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首先,从其性能方面讲,是辐射低,通话质量好,语音清晰,且不用充电。其次,从其附带功能上讲,安装ADSL宽带必须有固定电话捆绑。第三,从使用费用上讲,在拨打的长途电话区号前,加拨一些数字,通话费用最经济实惠。第四,容易识别电话使用者的位置及身份。然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固定电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移动电话使用者数量的迅速增加,其在通信设备使用者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就世界范围而言,法国成为第一个移动电话从数量超过固定电话数量的国家;就中国而言,深圳成为第一个移动电话拥有量超过固定电话拥有量的城市。在近十多年的博弈中,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共同推进了通信市场的发展,通讯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移动电话不仅在新增的通信市场份额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抢占了固定电话原有的部分市场份额。根据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09年到2013年的5年时间中,电信用户从106094万户增长到149610万户,平均每年增长870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从74721万户增长到122911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600多万户,而固定电话用户则从31373万户减少到26699万户,平均每年减少900多万户。可见固定电话称雄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

3固定电话生存空间

固定电话称雄天下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它还有没有生存空间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之所以认为固定电话人有生存空间,源于如下因素:首先,固定电话用户数量虽然自2007年开始负增长,但下滑趋缓。据有关资料显示,固定电话下滑最快的2008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2464万)和2009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2712万),每年减少的固定电话用户都在2000万户以上,下降比例都在2%以上,以后逐渐趋缓,而到2012年,固定电话用户下降数量为696万户,下降比例为0.6%,下滑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其次,从固定电话用户性质方面来看,不同的用户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增有减。2012年住宅电话减少了951万户,公用电话减少了121万户,而政企电话则增加了377万户。第三,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加。中国网民数量增长虽有起伏,且从2009年增长幅度开始趋缓,但仍处于增长过程中。即使2012年新增网民是近几年最少的,也有5090万人之众。当然,其中不乏移动电话用户成为新的网民。但随着4G时代的到来,不少手机用户止步于移动通信高昂的费用,转而更多的使用固定网。伴随着宽带提速、光纤入户等举措的实施,与固定电话捆绑的互联网新用户则与日俱增。固定电话用户下滑趋势的放缓,政企类固定电话用户的增加,以及固定网络用户的增长,都为固定网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尤其是政企类固定电话用户和固定网络用户的增长,更值得引起通信企业的关注。

4政企类用户应成为固定网发展的重点

点击查看全文

电信投诉处理移动网络论文

1移动网络投诉处理体系构建

本文通过丰富省客户服务中心的预处理职能、成立省客户支撑中心提高派单准确率、增强省网优中心服务支撑与管理等举措,构建了移动网络投诉处理管理体系(以下简称“投诉管理体系”),创新性地将投诉处理过程按照时间节点划分为受理、处理、评估这3个阶段,分段建立管控模型,避免各环节的相互干扰,提高处理效率,便于管理和考核。本体系全程通过电子流IT系统工单流转,极大提高了投诉处理效率。在用户投诉预处理过程中,使用预处理IT支撑系统开展一级预处理,预处理不成功再转派至省客户支撑中心开展预处理,若两级预处理失败,则下派至市分公司现场处理,将处理结果纳入网优平台再管控,实现闭环。投诉管理体系在以上3个阶段进行了规范化、流程化建设,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本文相关概念定义如下:

(1)省层面投诉预处理:指省客户服务中心和省客户支撑中心人员仅凭借自有知识、系统支撑等手段,根据用户描述可判断原因,在受理时即可解决用户投诉的过程,如用户资费、使用操作、终端、业务平台权限等非网络质量问题。

(2)省层面预处理成功率:省层面预处理成功率=省客户服务中心和省客户支撑中心预处理成功投诉数/投诉工单总数*100%。

(3)省层面派单准确率:省层面派单准确率=网络质量类投诉工单/市分公司接收工单总数*100%。

1.1受理阶段,开展省层面投诉预处理

(1)搭建投诉预处理平台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