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移动通信基本知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本文作者:陆伟艳、黎运宇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技术系
由于高职高专生基础比本科生要差些,按照以上的实验设备与内容来开设现代移动通信实验课,及高职高专的“现代移动通信”的教材开设这一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职高专教材考虑到学生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的特点来编写,所以教材一般只是阐述现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包括:①主要概述了移动通信的概念、发展历程、特点、组成、分类、工作方式、多址方式以及编码与调制技术。②移动信道中的电波传播及干扰,主要讲述天线的基本知识、电波传播特性以及传播的路径损耗预测、移动信道的特征、分集接收技术以及噪声与干扰、组网技术。③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讲述GSM系统的组成、特点、编号计划、传输信道的种类和帧结构、系统的接续和移动性、安全性管理、支持的业务以及GPRS系统。④CDMA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讲述码分多址在CDMA网络中的实现过程、系统的特点、网络结构和提供的服务、IS-95CDMA信道结构、移动性管理、呼叫处理和功率控制。⑤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介绍系统的特点、结构、网络。实现3G的关键技术、三种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没有详细的技术原理内容的介绍,这与实验的理论出现了脱节。
(2)实验课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老师必须先讲解实验原理与及内容,并做一次演示。老师讲解清楚实验原理所须时间超出一半的课时,这样就体现不出以学生动手做实验为主了。学生也没有耐心讲解繁琐的原理,做完实验不会写实验报告,不知道做实验的意义。
(3)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实验课变得多余,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针对以上问题,做出以下的教学改革方案:
(1)本课程理论课教案的编写改革,按本院校本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主要介绍:①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组成、分类、工作方式工作原理、多址方式工作原理、组网技术。②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讲述GSM系统的组成、特点、编号计划、GSM系统的接续和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支持的业务以及GPRS系统。③CDMA移动通信系统,讲述码分多址在CDMA网络中的实现过程、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网络结构和提供的服务。④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介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系统组成结构、网络演进策略、实现3G的关键技术、三种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⑤介绍LTE技术及我国的通信产业。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标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作为运营商的必要工作,势必也不断发展变化。为了培养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人才,本文总结了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除课程更新速度太快之外还有内容覆盖面过广、人才与培养脱节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从20年前大款用来谈生意的大哥大,到10年前城市里开始普及的方便通讯用具,再到现在不论城镇乡村大批中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已经离不开的万能信息平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中国庞大用户群的潜力已经几乎挖掘完毕,而围绕着这些用户,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移动通信标准的更新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和性能成为移动运营商增强竞争力的杀手锏,如何高效且经济地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维护的需求,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急需重视的问题,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炙手可热。“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优化”这门课程的设立,正是为了响应通信领域对具备移动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无线通信网络规划是根据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以及需求,设定相应的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参数,并在满足一定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业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网络的工程成本降到最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业务数据分析、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确保系统高质量地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训移动通信规划与优化工程人员而设立的,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且相当复杂的专业课;并且需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开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流程,使学生们从理论上掌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步骤与目标,在此之外再尽量从工程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与理论去解决实际网络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院从数年前就开始开设此门课程,也与企业进行过一些培养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改进。从学生的成绩、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问题归纳
在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网络规划与优化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存在着普遍性。下面将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为后续教学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1.1课程知识面覆盖内容太广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标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作为运营商的必要工作,势必也不断发展变化。为了培养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人才,本文总结了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除课程更新速度太快之外还有内容覆盖面过广、人才与培养脱节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教学改革
0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从20年前大款用来谈生意的大哥大,到10年前城市里开始普及的方便通讯用具,再到现在不论城镇乡村大批中青年甚至老年人都已经离不开的万能信息平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中国庞大用户群的潜力已经几乎挖掘完毕,而围绕着这些用户,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移动通信标准的更新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建设,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和性能成为移动运营商增强竞争力的杀手锏,如何高效且经济地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维护的需求,已经成为三大运营商急需重视的问题,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作变得更加炙手可热。“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优化”这门课程的设立,正是为了响应通信领域对具备移动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无线通信网络规划是根据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性以及需求,设定相应的工程参数和无线资源参数,并在满足一定信号覆盖、系统容量和业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网络的工程成本降到最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业务数据分析、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无线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确保系统高质量地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无线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训移动通信规划与优化工程人员而设立的,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且相当复杂的专业课;并且需要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首先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开始,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流程,使学生们从理论上掌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步骤与目标,在此之外再尽量从工程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与理论去解决实际网络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院从数年前就开始开设此门课程,也与企业进行过一些培养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改进。从学生的成绩、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问题归纳
在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网络规划与优化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存在着普遍性。下面将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为后续教学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1.1课程知识面覆盖内容太广
摘要:电子技术是高职通信类专业必修基础领域课程,其教学改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开设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通信类专业对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的需求;重构了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思路,设计了课程项目载体、项目子任务及其任务引导内容;分析了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建议了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关键词:通信;课程;电子技术;项目载体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开启了通信大发展的时代,使社会对高职通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电子技术课是高职通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领域课程,是完成好通信技能培养的奠基石。开展电子技术课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技术课开设的现状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高职通信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应用职业能力,包括熟悉元器件与性能、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熟悉电工电子一般应用、熟练使用常见仪器仪表;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专业领域课的学习奠定电工电子基本理论知识。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囿于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方式和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电子技术课普遍采用了“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的分设方式。仍然遵循着课程、实验、实习分离开设,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验,另一学期再实习;一位老师讲授理论,另一位再指导实验实习。在教学内容上,电路分析、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的理论知识体系严谨慎密,但实验基本以实验箱验证测试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较少,学生常常是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很难将实验上升到知识;实习则用1~2周,完成某单一电路安装为主。在教学考评上,一般以单独的理论笔试、实验验证操作、实习操作等终结性考核为主,辅以平时出勤与纪律的考核。与本科相比,高职学生底子相对薄、基础相对弱,对单纯的知识讲授感到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倦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科化的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和授受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精英教育时期,以及在学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职进一步放宽入学门槛,高职学生普遍趋于行为导向能力和感知能力较强,对策略性体验型知识易于掌握。因此,电路与电子技术课就亟需改革传统学科化的课程组织模式和授受式的教学模式。
二、通信类专业的电子技术知识与技能需求
通过对高职通信类专业面向的主要从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分析提炼岗位工作典型任务,湹清通信类专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分析核心职业能力所在的专业领域课程,建立通信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对电路与电子知识技能的主要需求关系。
一、无线通信课程特点
无线通信课程的任务是使学员掌握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无线通信系统特点,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加强学生系统综合运用通信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无线通信是目前民用和军事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无线信道、带通传输、扩频通信、无线通信组网等。无线课程的讲授遵循学员的认知规律,体现在教学上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法和认知过程的学习。课程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课程讲授中与实际系统结合紧密,加深学生对无线通信原理的理解。课程建设着眼学员未来长远发展,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课程紧密跟踪无线通信发展趋势,紧贴军事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课程本着学员是课程的主体的基本思想,积极鼓励学员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思考,结合身边的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无线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构建完善的无线通信系列课程体系
以往在无线通信系列课程设置的考虑中,往往局限于一门课,缺乏系统,课程之间衔接不好,缺乏整体设计。面对飞速发展的无线通信现状,不断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无线通信系列课程体系必须加以改革与完善才能满足要求,无线通信作为这一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才有准确的定位。近年来,面向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在学校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下,课程组集合本专业的专家教授经过反复研究,结合十年来的经验总结与不断改革,对无线通信系列课程进行了整合,去芜存菁,形成了“纵向成体系,横向成系统”的无线通信课程体系。其中纵向包含本科、硕士、博士、高科技培训班四个培养层次,不同培养层次间教学内容彼此衔接,辅助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形成纵向知识体系;同一培养层次间考虑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求同存异,形成横向知识系统。这一无线通信系列课程体系的建立理顺了无线通信纵向体系的教学内容。本科生无线通信课程以基础内容为主,硕士生课程是本科生课程内容的延伸,博士生课程以专题为主,涉及当前无线通信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教学内容在各层次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注重主要内容的把握,规范了教学内容。无线通信属于这一体系中的本科课程,既是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
2.2课程教学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于无线通信课程特点,课程教学中十分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在课程建设中提倡内容与能力并重,课堂授课与课程实验并重的原则。一是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讲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相关概念并掌握技能。例如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的讲授中,讨论室内小型无线网络的建立问题;在地面反射模型的讲授中,讨论岸边基站与海面船只的通信问题;在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的混合模型中,讨论无线通信系统的链路设计问题,并引申到军用野外无线通信系统设计问题,接收机灵敏度等问题;在小尺度衰落类型中,加入课堂仿真系列实验,结合平时我们使用手机中的传输问题加以讲解;在无线通信中的典型数字调制中,列举并对比目前典型的军用民用无线通信的调制方式;在直接序列扩频中,讨论CDMA系统的传输问题;在跳频扩频中,讨论美军与我军的军用电台实例;在无线通信中的组网技术中,诸如多址接入,多信道共用,阻塞率,区域覆盖,频率复用,小区制中的干扰,扩大系统容量等问题,均与移动蜂窝网中的实际系统相结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节采用了多种教学形式来进行。首先是案例教学,以实际系统为例来支撑知识点的讲解,例如频率复用等无线组网问题结合GSM网络来讲授教学效果就非常好,很容易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例题的形式,例如给定相关参数条件下设计一室内无线局域网,讨论诸如覆盖区域,接收机功率要求,布局等相关的问题。还有是提出实际问题,例如在高速移动的过程中,手机通话会突然出现“无声”或信号中断,会是什么原因呢?这一问题的解答就涉及了无线信道传输,无线组网等多个知识点。最后是计算机仿真在课堂上的演示,例如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在虚拟仪器上验证小尺度衰落的特性。二是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无线通信课程注重实验课程的设置,实验课程是与课堂教授同步进行的,成绩计入课程考核成绩,占15%。近年来投入资金进行了无线通信课程实验的建设。购买了LTE-YD-02B型移动通信综合实验系统,在本科开设MSK/GMSK调制解调,CDMA扩频通信系统,GSM无线网络实验模拟手机的功能等实验。在这些与实际系统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深化了学员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