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

第1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讯)在移动广告市场方面,德国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市场,但增长很快。eMaketer估计德国移动广告市场花费包括banner广告,富媒体,视频和搜索,将增长85%到2.25亿美元。在预期内,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16年,eMarketer估计德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增长6倍至14亿美元。

图为:2010-2016年德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和增长

图为:欧洲各国移动广告市场份额

在西欧市场,英国移动广告的占比仍然最高,但德国移动广告2012年的占比也在17.2%,将有望在2016年增长至20.9%。(编选:)

第2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 F713.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00-2

1 移动互联网消费者的界定

广义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是指通过手机参与营销活动的所有手机用户。狭义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是指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等移动终端进行消费行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分析移动互联网消费,首先需要确定中国的手机用户,当前中国的手机用户接近13亿,可以说移动营销的非常市场巨大;但是,移动营销的重点关注的是智能手机的用户,当前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近11亿人;同时移动营销的主要营销对象是智能手机用户中的移动网络用户,即用智能手机用户上网参与营销活动的人群,这部分现在将近10亿。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就是从移动互联网用户转化而来。如图1所示。

2 移动互联网AISAS营销模式

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目的就是要推广企业或个人的价值,包括产品的顾客价值,企业的品牌以及企业的文化。前提是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转化率。具体流程如图2。

首先移动营销面向智能手机用户进行价值推广,促其实现向移动网络用户及使用移动客户端各种应用程序的用户的转化,进而移动网络用户会转化为企业相关营销内容的关注者,实现Attention;其次,关注者的持续关注,产生兴趣同时采取搜索行为,促其成为企业的营销内容的粉丝,本阶段实现了Intrerst和Search;再者,关注者一旦转化为粉丝,将采取购买行为,实现Action;最后,这些购买者将成为继续传播者,为企业的营销进行免费的口碑传播,实现Share,这些良好的口碑将进一步影响移动互联网用户乃至智能手机的用户,促其实现层层转化最终成为新的消费者。

3 三类消费者市场特征比较

当前,大家一般将传统的市场营销称为营销1.0,网络营销称为营销2.0,移动营销称为营销3.0,结合传统市场营销理论,本文将营销1.0消费者市场、营销2.0消费者市场和营销3.0消费者市场三者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如图3。

从上图可以看出,与传统消费者、互联网消费者相比,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在其消费的非营利性、非专业性、层次性三方面表现的强度更小,说明移动互联网消费者除了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之外,还扮演着经营者,同时由于移动网络的便捷性,使其对于产品更加了解;同时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在消费方面表现出更加强烈的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替代性,由于比价的便利,对于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购买的便利性导致其购买的流动性更大,购买力的流动性更强。将相关特点进行赋值比较,得出如图4结果。

4 移动互联网消费新特点

移动互联网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表现新的特点:

①购买目的,在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的购买目的更加多样化,受影响因素更多元化,除了受到传统营销中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营销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还受到社交网络群体的影响。

②购买者由中间向两极发展。在移动互联网下,购买更加便利,智能手机的使用除了中青年人这些中坚力量外,更向老年、少年乃至幼年的消费群体渗透,其结果消费者也呈这样的发展。

③消费品更加多样。首先,移动互联网下,各种基于消费者应用APP大量出现,同时如微信、微博等社会化平台使得产品的销售更加多样,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呈现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更加个性和多变,客观上刺激了消费品的供应呈现多样化。

④购买方式更加灵活。首先,消费者的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购买。其次,支付方式更加多元化,在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支付方式有信用卡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所以这些便利性更加刺激了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消费。

参 考 文 献

第3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产业链三节点;平台化建设

互联网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成熟于19世纪末,在新世纪之初,互联网产业以纳斯达克为依托,使美国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的稳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新时期移动互联网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引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从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3G牌照,以及无线WIFI技术的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正以大刀阔斧之势迅猛发展,一时间移动互联网成为时代热点话题。

本文将以艾瑞咨询的最新一期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分析报告中的数据为依托,首先进行用户行为分析,再以产业链三大节点(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为三大部分进行分析,最终展望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为产业链中的大小企业提供必要的发展建议。

1.用户行为分析

在中国,由于移动互联网属于新兴产业,对老一代人来说想要一时间马上接受它,有些难度;且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与结构等原因,全民受教育层级参差不齐,这也影响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目前我国智能终端上网用户主要以26~35(刚刚接受完高等教育步入职场这部分人)岁为主,所占比例超过整体的一半,已经达到了50.7%。其次是19~25岁和36~45岁的青壮年用户群,他们所占比例也达到了惊人的42.4%。在这些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人群中,每天不止一次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67%,他们大多是用智能手机上网来消磨空闲时间。其中超过10%以上的使用场景为逛街购物、上厕所或洗澡、外出游玩、上下班途中、上班休息时、等车无聊中及下班后在家里。这些场景作战比重依次为下班后在家42.8%、等车无聊中40.5%、上班休息时37.3%及上下班途中31.7%,此外还有31.7%的用户随时都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

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白领阶层用户已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主要用户群体依然呈现年轻化的特点,但以手机为主的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上网也在逐渐的向大龄方向偏移,用户群体结构不断迈向成熟化。这说明高学历及白领阶层的用户群体在移动互联网中活跃度更高,具有更强的用户粘性。男性用户以压倒性的优势多于女性用户,男性使用手机的频率也高于女性,同时在应用运用上男性与女性也有很大差距,男性主要偏向于游戏、社交与新闻,女性主要偏向于购物与社交。不过移动用户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智能用户上网多为利用碎片化时段。

2.电信运营商

2.1 三大运营商移动市场份额

随着时间的推移,联通和电信的受关注度略有提高,而移动则有下落趋势;但总的来看,移动依然是最受欢迎的营运商,基数超过50%。在移动下降的2.6%中,1.4%被联通抢占,余下的1.2花落电信。从此可以看出联通和电信在争夺市场关注度方面正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且短时间内这样的竞争还会继续持续下去,甚至愈演愈烈。

智能移动终端上网主要依赖于3G上网技术,因此3G业务的市场份额最能折射出运营商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联通的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27.6%左右,电信的占有率略有提高,而移动虽有下降之势,但其以42%的市场占有率仍然稳坐市场的绝对霸主宝座。在业务方面三大运营商的竞争都很激烈,人人都居安思危,移动面临电信的挑战,而紧随其后的联通也不示弱,正在伺机超越对手。

2.2 运营模式分析

传统的运营模式是运营商自建平台,以流量为主要盈利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所掌控的流量入口被分散化,市场份额日益遭受终端厂商和传统互联网巨头的渗透与蚕食,受制于传统网络通道在用户差异化需求识别方面的先天性缺陷,电信运营商管道化危机凸显。而化解管道化危机的最好方式是深度嵌入用户信息消费流程,打造端到端透明的信息管道。用户需求的转移和互联网的破坏式创新促使行业驱动力由网络向信息升级,电信行业进入以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为焦点的平台化整合竞争阶段。

3.移动终端

3.1软件系统

2012-2013年,Android系统以70.9%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同时相较于2012年的61.9%,增长了9个百分比,且Android系统还有继续抢占市场的趋势。Ios系统以18.1%的百分比位居第二,相对于2012年,增长了2.1个百分比,也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目前Android和ios两家操作系统已经占据市场91%的份额,更突出的问题是这一市场份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3.2硬件设备

据艾瑞咨询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网民日常最常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4以及其他移动终端。分别占比95.2%、53.1%、10.4%以及1.6%。显然智能手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移动上网设备,相比之下MP4的份额少之又少,可见MP4正在逐渐在退出历史舞台。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智能手机数据。在过去的一年里,排名前五名的不同收入用户使用的手机品牌中,三星手机用户收入在3501-5000元的占比最大;苹果用户收入主要集中在5001-8000元;小米、华为的用户收入和三星一样,主要体现在3501-5000元这个范围上;联想的用户收入则主要停留在2000-3500元。笔者认为,除了苹果的用户收入较高之外,其他品牌手机高收入占比并不低,说明目前手机产品性能一贯较高的三星、苹果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低端价位的国产手机小米、华为、联想的产品性能和性价比不断提高,因此逐步吸引到部分高收入用户的青睐。

4.内容服务提供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用户对其提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变化的是个板块下细分的小市场,而移动互联网依然呈现出以移动购物、在线阅读、定位导航、在线搜索以及即时通讯五大部类为中心的市场需求。本文第四部分将以这五大部类为中心对我国移动互联网中的内容服务展开分析。

4.1在线阅读

2010-2015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市场份额报告指出,移动端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但是增长率却在逐年下降。2013年到2015年之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67%左右,说明市场份额增长趋向于稳定,而市场份额正处于过渡期。

2010-2015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用户规模报告指出,移动端用户规模节节攀升,从2010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呈现飞跃式增长,用户数目直奔4.5亿。然而增长率却是逐年低落,未来几年增长率估计维持在10%左右。移动阅读市场正逐步过渡到饱和状态。

4.2在线搜索

百度搜索以其无以比拟的优势占据搜索引擎市场80%左右的份额,这一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在这一点。然而剩下的20%市场份额确是硝烟迭起,谷歌中国、搜狗、360搜索以及搜搜等打得不可开交,谷歌中国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去年二月份开始360公司推出360搜索之后,其在搜索市场的份额一直都在稳步提升,主要接收的是谷歌中国和搜搜等引擎的市场份额。而搜狗的市场份额则是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其处境也非常令人堪忧,需要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4.3定位导航

用户经常使用移动地图来查找出行交通路线、路线导航、搜索未知地点,这三项功能的用户占比均过半,这也是移动地图最基本实用的与出行相关的功能,并且这三项功能也是移动地图用户最常用的功能。另外,有45.1%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地图查找周边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信息,40.2%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地图使用实时路况功能。随着用户需求的多元化,移动地图功能也在不断创新。

另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用户选择移动地图品牌时最主要是:地理位置信息丰富准确、提供的路线规划准确和提供精确专业的导航功能。用户对前两项基本满意,而对后者满意度很低。因此,移动地图未来发展应更加注重提高导航功能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4.4即时通讯

在过去的一年里,移动用户最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中手机QQ以45.0%的百分比占据首位,而与其同出一门的微信以40.0%的百分比位居次席。在市场上流行的其他主流应用所占的比例都达不到15%,由此可见用户对于手机QQ和微信的粘性很大,占据了主导市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用户对于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已经从原来的手机QQ的简单文字聊天,逐步地过渡到了微信的语音聊天及视频聊天。特别是扫一扫、摇一摇、朋友圈、分享位置等增值服务的推出,使微信的身价倍涨,吸引了大批忠实的用户粉丝。因此微信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和用户粘性。

4.5移动购物

2013年中国移动网购市场规模达到了1696.3亿元,同比增长168.6%,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据将会超过一万亿元。各大电商所占市场份额方面,淘宝占比76.2%,京东6.0%,腾讯电商1.5%,三家加总份额占比超过80.0%。目前,我国移动购物市场格局比较稳定,传统电商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5.建议与结语

运营商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经脉,但是这并不代表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绝对领导权。运营商正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境地,因此节约成本,寻求新的路径是运营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整合思维是平台化竞争的核心内涵,运营商作为双边市场组织者,依托对供需双方的掌控权实现盈利模式从后向到前向及撮合模式的创新。电子商务、广告营销和商业智能是核心突破口。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碎片化使得传统标准化通信产品的适应性大幅度减弱,产品品类扩充是运营商的当务之急,通过融合和共享手段整合产业链资源将成为实现范围经济的有效途径。

移动终端的普及,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而操作系统方面则更加趋向于android系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手机的销售额将会持续增长,并且应该配备Android操作系统,以适应广大用户的需求,这是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而终端厂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领域,逐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才是王道,是在新时展浪潮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华为推出的华为云计算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基于android的操作系统开发上,要注重于用户使用感受,用户需求愈发个性化,这就要求厂商更加专注于用户行为,创新操作系统界面与使用感受。

经过诸多细分市场已经经过一轮洗牌,弱势参与者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市场加速结构化调整,而移动端的战场已经从手机、平板拓展到客厅、汽车等新生领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等待挖掘。各细分市场的参与者不仅应在自身所在的市场上继续拼搏厮杀,也应及早认认清市场形势,逐步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扩展,满足各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努力打造移动互联网合作平台,逐步实现范围经济。

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与以往研究不同在于,笔者主要从用户行为、移动终端、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四部分对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进行了具体的数据分析,但是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其中还有很多没有涉及到的领域与细分市场,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继续补足。(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泽聘.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2012

[2]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4

[3]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年度监测报告[R]. 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4

第4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移动增值市场收入大幅减少,促使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下降

2010Q2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0.2亿,同比增长7.7%,环比下降10.6%。本季度电信运营商实施更加严格的手机计费治理措施,加强SP终端内置管控力度,由此对移动增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收入形成巨大冲击。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占比最大的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大幅减少的负面影响,致使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下降。

本季度,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占比为66.5%,比上季度下降近8个百分点,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主要细分行业市场规模中仍然保持领先优势。手机游戏和手机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14.7%和10.7%,位居第二和第三,较第一季度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艾瑞预计手机电子商务和手机游戏还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具备重塑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新格局的潜力。

手机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高

2010Q2,中国手机电子商务实物交易规模达到4.3亿元,同比增长321.6%,环比增长41.9%,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高是交易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艾瑞预计2010年下半年手机实物交易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艾瑞分析认为本季度手机电子商务市场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在消费者方面,延续第一季度发展趋势,手机网购人群规模增长和手机购物习惯培养,促进订单量和客单价双双稳步上升;在购物平台方面,随着市场活跃局面形成,越来越多的商家被吸引到手机商务平台中,商家更愿意提供专门适应于手机购物的服务方式,整体手机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市场发展阶段层面,淘宝、当当、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等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继续探索手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后期规模扩张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新兴的手机电子商务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寻求细分市场发展机会,着力积蓄市场力量。

手机搜索市场平稳发展,搜索请求量大幅提升促进业务营收增长

2010Q2中国手机搜索市场规模为5800万,同比增长48.7%,环比增长5.5%。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快速增加带动手机搜索请求量大幅提升,促进业务营收持续增长。手机搜索企业在现有优势资源基础上加大产品线研发力度,深度整合网页产品和手机客户端产品,强化市场渠道合作关系,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积极进行平台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手机广告保持平稳增长,世界杯对手机广告影响有限

2010Q2中国手机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7亿,同比增长241.8%,环比增长10.2%,继续保持增长发展态势。本季度,手机广告营收仍然以行业广告为主,受世界杯影响品牌广告营收占比增加。艾瑞分析认为世界杯营销尽管对互联网广告营收增长发挥关键性作用,但是对拉动手机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手机广告的计价模式和效果评估等制约因素,促使广告主对手机广告认知存在局限性,影响广告主在制定世界杯营销预算计划过程中对手机广告的预算决策。

手机游戏保持增长态势,实现多元化支付至关重要

2010Q2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为5.9亿,同比增长40.5%,环比增长9.3%.面对电信运营商调整业务合作伙伴计费政策对游戏营收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手机游戏市场仍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艾瑞分析认为手机游戏对电信运营商计费通道的高依存度,决定行业短期内仍将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实现多元化的电子支付手段对手机游戏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电信运营商加强计费通道治理力度,冲击移动增值市场营收

第5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从此我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中国电信2004年经营收入1612.12亿元人民币,实现纯利润280.2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为1.86亿户,宽带用户为1384万户。中国移动2004年营业收入为1923.81亿元。纯利润达42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64.3%:从业务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移动2004年用户总数达2.04亿户。中国联通公司2004年营业收入达到793.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2004年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208.1万户,累计用户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5.6%。中国网通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649亿元,纯利润92.48亿元。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名列前茅,中国电信紧随其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收入水平相当,实力较弱。

3.细分通信市场的竞争状况

(1)固定电话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和铁通公司先后获得固定电话经营牌照及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原来独家垄断的固定电话领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目前,就通信网络资源而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南北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入网资源,并且拥有全国范围的长途骨干网资源:铁通公司也拥有全国范围的通信网,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中国联通目前只在几个城市开展了固定电话的运营,规模有限。可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可以开展平等的竞争,虽然两家运营商现有接入网络的覆盖重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不重叠,但两公司在业务层面已经开始相互渗透并展开竞争,如网通的无线桌面移动电话对电信的固定电话发起了有力挑战。

(2)移动通信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后,与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形成了双寡头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新增4197万户、5955万户、6139万户和6269万户。特别是2004年,我国新增移动用户达到6400万户,成为近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和中国网通“大灵通”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特定的区域中,“小灵通”和“大灵通’,对移动手机在功能上(如移动通话、发短信、彩铃等)有较强的替代性,而资费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所以,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由双寡头变成多寡头竞争结构。

4,小结

从上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通信市场结构已经由原来的独家垄断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进。在通信服务领域,包括同定、移动、增值业务等各类主要通信服务都已经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已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各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行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ARPU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运营商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以遏制对方。这种做法,在限制对方的同时,对自己也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非一定会以非合作而告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优于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第二,各运营商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合作会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增进,那么他们在互联互通的博弈上可以建立起稳定的均衡,从而在互联互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

1.通信运营商价格竞争问题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型分析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我们取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博弈的局中人,给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

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实际市场占有比例虚拟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出,(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选择何种策略,降价始终都是其最优选择。这样,双方将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但是从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能够很好地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为优。其中,移动得到7000,联通得到3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两个运营商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要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的企业应当选择合作。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将讨论通信运营商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讲,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可能出现合作解:第一,博弈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从第一次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利益,它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来自对方的报复,最终得不偿失。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各博弈参与者所感知到的风险会减少,并在以后不断的合作中趋于稳定。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背叛者,如在“囚徒博弈”中,两个犯罪嫌疑人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了坦白,他们将会性命不保,而其家人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两个囚徒就有可能达成合作协议。我们用一个假想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局中人合作的条件。

假设A与B是通信运营商中的实力相当的两家,社会的贴现系数为6=1,(1+),是某一时期的市场利率,它们所面临的一次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支付矩阵表明,如果A、B都选择合作,将各得5个单位的收益,都选择不合作各得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不合作者可得6个单位收益,而合作者则只能得到1个单位收益。由划线法可得,(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如果将这一博弈演变成无限重复博弈,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假设企业A首先选择合作,一旦发现企业B在此次选择了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同样会选择不合作,双方都采用触发策略。因此,博弈方可供选择的总策略有两个:一是合作;二是报复。下面分析两个企业选择合作的条件。

(1)合作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A与企业B的总收益分别为Ra.,Rb.,由于双方均选择合作,各得5单位收益,因此长期合作下去,各自的收益现值为:

(2)报复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A与企业B的总收益分别为Ra2,Rb2,企业A先试图选择合作策略,当发现对方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选择不合作进行报复,并将永远报复下去。此时,企业A、B各自的收益总现值为:

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对于任何,都有Ra-R啦,因此,对于企业A来说合作策略收益最高。第二,若可推出,也就是说,当时,合作是企业B的最优策略。这样,当BI/3时,两企业从一开始就会选择(合作,合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会贴现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参与博弈的各通信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并且由于背叛将会招致报复,它们谁也没有积极性脱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是,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关系,要一直持续下去,对双方来讲,这种竞争可以等同于一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既然是无限次重复博弈,从理论上讲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它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从前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通信服务市场上的运营商少而稳定,相互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第三,政府可以限制和干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分析中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于在固话、数据、增值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其他通信运营商。

2.通信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

互联互通是通信业这种具有网络型特征的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或是网络内部的不同节点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网络的价值就要打折扣。互联互通是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是竞争性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来在电信垄断经营时代,互联互通不存在问题。但是,电信拆分后,不同的运营商控制着不同饷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出现了较多问题。目前,互联互通问题表现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或者是对网间通信采用与网内通信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措施。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多重利益,通信运营商常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武器。

从理论上讲,对于拥有独立通信网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只要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实现互联互通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下面用一个假想的博弈模型说明这一思想。

假设通信市场中有两家企业,其中企业A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大体是企业B的两倍。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不能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只是来自网内的客户(2,1);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互联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不仅来自网内用户,还会因网络效应产生整体的提升(6,4);如果企业A选“通”,即为企业B提供接入便利,但企业B选“不通”,不给企业A提供接入便利,则两运营商收入为(5,2);相反,企业A选“不通”,企业B选“通”,两者收入为(4,2)。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到均衡解为(通,通),两个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为(6,4)。毫无疑问,运营商的理性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联通便利,因为这样,两者的收入都会有所提升。

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又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对待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互联互通的便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合作应该是竞争各方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时有发生,运营商之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实际情况会与理论相背离?对此,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得到通信运营商可以实现合作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中国通信运营商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而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中国联通参股的主体最多),但是,其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经营目标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中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与私营企业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暗含的建议是,要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和互联互通的障碍问题,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看来不可避免。

四、结论

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企业持续性存在,每个参与方可以用隐含的报复来威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看重未来利益的企业,便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2.通过对互联互通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互联互通对于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应该表现为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4.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刘红梅.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问竞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l0-l3.

曾剑秋,赵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通信世界,2002,(14):4-4l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I]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996.15一l7.

第6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据了解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9)共五篇,32章,8个附录,同往年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内容方面,本卷《报告》主要对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资源、重点业务和应用、主要细分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综述,政策法规建设、互联网治理、网络资本、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版权保护、网络终端产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地址资源等网络环境与基础资源发展情况,电子商务与政务、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媒体、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广告、博客、网络游戏、网络社区、P2P等主要应用发展情况,新闻财经网站、网络教育、网络出版、网络科普、IT网站、网络招聘、房产、SaaS、财经、旅行等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工具软件的发展状况等,着重对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呈现出的新的特点予以关注和研究,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并特别记载了一些重大事件(如奥运会、金融危机、512大地震)中互联网的影响和作用。

形式方面,本卷《报告》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撰写方式,既有客观、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并特别增加了英文目录及专业词汇附录,是互联网领域具有重要参考和收藏价值的文献,不仅对互联网界人士掌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沿趋势,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统计、投资有直接帮助,而且对相近的通信、信息行业以及传统领域的各行各业应用互联网有重要参考意义。

联系人: 宋鹏 010-82657064 songpeng@imcc.org.cn

传真:010-8265971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中街15号远中悦莱大厦2层

邮 编:100080

目录

第1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综述

1.1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1.2互联网与中国社会大事

1.3中国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情况

1.4中国互联网重点应用发展情况

1.5中国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情况

1.6中国网络资本发展情况

1.7中国网络安全状况

1.8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第2章2008年国际互联网发展综述

2.1国际互联网发展概况

2.2国际互联网发展大事件

2.3国际互联网主要应用发展情况

2.4国际重要网络产品发展情况

2.5国际互联网投资并购情况

2.6国际网络安全发展情况

2.7国际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应用情况

第3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3.1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加强

3.2中国网民规模继续高速增长

3.3中国网络应用不断加深拓宽

3.4中国手机网民增速惊人

3.5中国农村网民涨势喜人

3.6中国青少年上网尚需引导

第4章2008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情况

4.1 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概况

4.2 2008年互联网投资概况

4.3 2008年互联网公司上市事件

4.4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重组情况

4.5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投融资的影响

第5章2008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发展情况

5.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概况

5.2网络侵权盗版问题

5.3网络侵权盗版问题的根源

5.4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及成效

5.5典型案例

北京奥运会网络视频转播保护取得成功

第6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发展情况

6.1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情况发展概述

6.2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7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状况

7.1互联网违法、不良及垃圾信息举报受理情况

7.2治理互联网低俗之风

7.3反垃圾邮件专项工作

7.4反恶意软件专项工作

7.5网络诚信建设发展情况

7.6“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保护

7.7互联网ICP/IP地址/域名备案发展情况

7.8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信誉度评级活动

7.9互联网公益活动

7.10全球互联网治理论坛

第8章2008年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情况

8.1 2008年网络安全状况分析

8.2网络安全事件接收与处理情况

8.3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公告及处理情况

8.4互联网业务流量监测分析

8.5木马与僵尸网络监测分析

8.6被篡改网站监测分析

8.7网络仿冒事件情况分析

8.8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9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设备发展情况

9.1服务器产品

9.2交换机产品

9.3网络安全产品

9.4路由器产品

9.5计算机产品

9.6手机产品

9.7机顶盒

第10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0.1概况

10.2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发展情况

10.3宽带接入发展情况

10.4互联网络带宽发展情况

第11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11.1 IP地址

11.2域名

11.3网站

11.4网页

11.5互联网地址资源产品

第12章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与服务发展情况

12.1 IDC市场发展情况

12.2 IDC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12.3基础服务发展情况

12.4增值服务和应用服务发展情况

12.5 IDC服务发展趋势

第13章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13.1发展环境

13.2 B2B商务

13.3网络购物

13.4网络支付发展情况

13.5移动电子商务

第14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14.1发展概况

14.2电子政务主要发展特点

14.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第15章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情况

15.1搜索引擎用户现状

15.2搜索引擎市场发展情况

15.3搜索引擎营销

15.4垂直搜索发展情况

15.5移动搜索发展情况

第16章2008年中国即时通信服务发展情况

16.1发展概述

16.2用户分析

16.3市场竞争分析

16.4产品分析

16.5移动即时通信发展情况

16.6企业即时通信

第17章2008年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情况

17.1概述

17.2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规模和传播体系

17.3网络新闻媒体的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

17.4网络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17.5依法管理网络新闻媒体

17.6网络媒体研究不断加强

第18章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发展情况

18.1 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发展概况

18.2各类视频网站发展特点

18.3网络视频市场分析

18.4视频网站商业模式

18.5发展趋势

18.6 P2P流媒体对网络视频发展的影响

第19章2008年中国网络音乐发展情况

19.1发展概况

19.2网络音乐主要分类

19.3市场分析

19.4音乐网站发展情况

第20章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情况

20.1发展概况

20.2产业链制约关系

20.3网络游戏市场分析

20.4网络游戏盈利模式

20.5网络游戏用户分析

20.6网络游戏发展存在市场风险

20.7网络游戏发展管理现状

第21章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情况

21.1互联网展示广告市场规模和发展状况

21.2互联网广告的发展特点

21.3 2009年市场展望

第22章2008年中国博客发展情况

22.1博客市场概况

22.2博客用户分析

22.3运营模式

22.4发展趋势

22.5博客与社会重大事件

第23章2008年中国SNS发展情况

23.1中国SNS网站发展概况与特点

23.2 SNS网站

23.3用户分析

23.4市场分析

23.5盈利模式

23.6典型案例

第24章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24.1发展概况

24.2市场分析

24.3用户分析

24.4移动信息传播

24.5商业模式

24.6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

24.7无线城市发展情况

第25章2008年中国SaaS发展情况

25.1 SaaS发展概况

25.2 SaaS主要软件服务发展情况

25.3 SaaS市场分析

25.4 SaaS发展特点

25.5 SaaS产业链分析

25.6 SaaS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26章2008年中国财经网站发展情况

26.1发展概况

26.2各类网络财经服务发展情况

26.3网络财经服务市场分析

26.4财经网站盈利模式分析

26.5金融危机对财经网站的影响

26.6网络财经服务重大事件

26.7存在问题及分析

第27章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服务发展情况

27.1政府政策

27.2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分析

27.3网络教育用户分析

27.4网络教育企业分析

27.5网络教育软件发展情况

27.6各类网络教育服务发展情况

27.7制约因素及分析

第28章2008年中国网络招聘发展情况

28.1网络招聘网站发展概况

28.2市场分析

28.3用户分析

28.4商业模式

28.5典型案例

第29章2008年中国网络出版发展情况

29.1发展概况

29.2各类网络出版服务发展情况

29.3网络出版管理建设情况

29.4存在问题

第30章2008年其他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1房产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2 2008年中国IT产品网站发展情况

30.3旅行服务发展情况

30.4母婴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5网络科普服务发展情况

30.6互联网个性化服务发展情况

第31章2008年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1.1发展概况

31.2农业网站发展情况

31.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情况

31.4网上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1.5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31.6典型案例

第6章互联网与2008北京奥运会

32.1互联网的渠道价值不断提升

32.2网民高度关注奥运

32.3互联网全面参与奥运

32.4奥运带动互联网价值提升

附录1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附录2 2008年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

附录3 2008年中国电信业统计公报

附录4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数据表

附录5 2008年香港特区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第7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产品;设计

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概况

随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成为时代潮流。在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底,互联网普及率增速明显,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5.57亿,占中国网民的85.8%。

1.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基于移动端的互联网行业格局已经形成,BAT等行业巨头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他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创造商业模式和产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2“.互联网+”成为热门

工业4.0就是传统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原有产品的研发生产方式。电子商务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转型升级的阶段,B2B、C2C、O2O、F2C等跨境电商各种模式不断发展和涌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互联网银行都是近年来特别热门的词汇。

3.互联网产品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随着互联网由PC端向移动端的迁移,一个互联网企业需要有一个在移动端的好产品,好的产品其一要能打动用户,其二要能持续改进运营。

二、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产品发展现状

互联网教育行业从PC到移动再到智慧互联,已是可预见的未来。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以较快的速度成长。2015~2017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在线教育会是互联网教育行业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原来的互联网教育主要集中在PC端,但是现在依靠大数据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端。教育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产品的变革使得互联网教育更加智能。BAT巨头跻身互联网教育行业,“腾讯课堂”、“百度教育”、“淘宝同学”等教育产品层出不穷。“网易云课堂”“,中国MOOC大学”等产品的出现,都说明互联网教育拐点到来,新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正在深刻地影响教育产品的设计,未来互联网教育市场前景广阔。互联网教育产品可以按资源运作方式分为内容服务型和工具型。内容服务型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对自己想要了解的课程进行在线学习,典型代表有沪江网校和学而思网校等。工具型指主要通过答题、智能出卷、闯关做题等方式促进用户学习,多以APP为主,典型代表有猿题库、百词斩等。

三、互联网行业教育产品设计

1.互联网行业教育产品生命周期

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有鲜明的特点。第一,周期比较短;第二,循环迭代。这个循环就是需求调研。UI、原型设计规划,测试,产品开发上线、市场运营推广,持续获取市场和用户需求,更新迭代产品。

2.互联网行业教育产品设计步骤

第8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然而,在百度无线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峰的眼里,这些看似诱人的数据并不代表着移动搜索市场已成熟,虽然百度近两年的搜索量都以200%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但在中国,移动搜索与移动互联网的整体发展情况一样,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只是移植了PC搜索的外表和功用,并没有将“移动”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掘出来,仿佛是PC衍生下的移动版本,离那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移动搜索引擎时代,“可能还要等待3-5年的时间”。Google表示,从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Google全球移动搜索量增长了2.3倍,在过去的2年里,Google全球移动搜索量增长了5倍。但在Google的大型广告主中,仍有79%的客户没有针对移动网络为他们的网站做优化。对于智能手机用户而言,这就好比是用彩色电视在看黑白的影片。

当然,解读这些数据的深层含义,这块令人垂涎的市场蛋糕大得让人无法想像,而这也是解释当下我们所看到移动搜索引擎市场呈现“一派迷人景象”的真正原因。无论是传统的互联网搜索巨头、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的手机搜索企业,都在近年里加大了对国内无线搜索市场的开拓,搜索引擎的战火早已从有线互联网烧到了移动互联网。

移动搜索在中国

早在2007年1月,Google就宣布与中国移动结盟,联手推出移动搜索服务,随后,中文搜索“霸主”百度加快了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战略合作步伐,并纷纷与诺基亚、三星、联想、联发科等知名手机和芯片厂商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在手机内植入百度搜索的业务,来与Google争夺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的份额。此外,雅虎、新浪的iASK和搜狐的搜狗也纷纷布局移动搜索,腾讯SOSO于去年底了自有的搜索产品,并且已经开发出Android和Symbian两个版本的移动搜索产品;2010年,搜狗与阿里巴巴牵手,主攻电子商务搜索;中国移动与新华社合建搜索引擎新媒体国际传播公司,可谓优势互补。2011年3月,专注于搜索、广告、媒体和移动领域的Yahoo!研究院也在北京成立。

传统网络巨头布局移动搜索没能阻挡进入这一市场的淘金客,2004年,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无线搜索业务网站――易查成立,2005年,宜搜科技成立。2009年7月,继谷歌中国对外其在手机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战略目标――“让手机超越PC”之后,3G门户也推出搜索产品――YY搜索。2010年,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更是宣布与手机搜索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易查搜索和宜搜搜索的生活服务内容提供商机。

PC搜索VS移动搜索

国内移动搜索市场可划分为两大阵营,从手机互联网上转型过来的企业和从传统互联网市场移植过来的巨头。3G门户首席运营官张曼晕向《广告主》介绍,前者的代表有YY搜索、易查、宜搜,它们诞生于手机互联网,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有更深的了解,主要提供本地信息的搜索,但是因为资源有限,与后者又存在着内容、网页合作关系;后者的典型则是谷歌、百度、腾讯SOSO、网易有道等,主要提供网页搜索服务,但目前主要停留在互联网产品的延伸层面。

“然而,移动搜索绝不是PC搜索的翻版,甚至全然不同。Pc互联网本身是扁平的,而移动互联网则反之,看起来同是搜索,落实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态体系和用户习惯。”岳国峰向《广告主》介绍,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维度分析。第一,从用户的需求上说,传统互联网的用户已习惯了搜索时产生大量的信息,搜索结果多多益善,然而在移动搜索中,用户更希望检索到的信息更为精准、更有价值,而且多是依据情境需要而展开的随意性的搜索;第二,从产品的形态上来说,移动搜索应该更为注重呈现结果,搜索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搜索行为和背景因素分析,从而赋予用户个性化的搜索体验,而不是单纯地依据信息量的多少,表现形态的丰富来决定搜索体验及质量的高低。

在这个基础上,移动搜索的营销价值也就有了新的表征。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搜索能更为清晰地描绘用户画像,而依据他们所使用的手机品牌、长期的搜索行为也可以大致得出其消费能力和身份等;其次,移动搜索能更为精准识别用户的即时性需求,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搜索的时间等情境来分析其真正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

问题依旧

阻碍移动搜索发展的屏障依旧存在,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制约多,资费高昂。岳国峰告诉《广告主》记者,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网民通过DSL或者光缆上网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运营商的存在,但手机上网产生的增值服务费、通道费、流量费等却时刻提醒着电信运营商的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用户尝试移动搜索。

二是搜索内容不够精准。与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搜索讲求的是精准、个性、简明扼要。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源里,分析提取用户最希望看到的、实时实用的信息,成为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的一大挑战。“百度提出的‘框计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把搜索‘从线索变为结果’的过程。”这意味着,当下,搜索引擎的功用不再只是“制造需求”,引导用户浏览,而是快速“满足需求”。

三是盈利模式的模糊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仍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快速发展的最大难题,目前发展较好的游戏、广告、电子商务,但也只是复制了传统互联网的经验,”岳同锋表示,以搜索广告为代表的精准广告将会是移动互联网取得营销价值的一个可突破方向,但移动广告市场普及仍需一两年时间。

移动搜索商业模式创新点

尽管移动搜索可以延续Web网络搜索的盈利模式,即竞价排名和广告,但如果只是简单复制第二代搜索的模式,就有可能导致市场恶性竞争。这已是许多手机搜索企业的共识,通过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

第9篇:移动互联网市场分析范文

一、竞品分析

二、产品定位

三、推广方案

四、推广预算

五、推广目标

六、团队架构

七、绩效考核

八、团队管理

一、竞品分析

1.选择竞品,做好定位(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如何获取竞品?

A、百度搜索类似产品关键词,假设你的产品是一款三国主题的卡牌游戏,你可以输入主要关键词“三国”,一般排在自然排名前面,百度竞价推广前面的产品都是竞品。

B、各大移动应用市场上用关键词查找,如36091应用市场,应用宝,豌豆荚等。

C、行业网站上查找最新信息.。

D、咨询类网站如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

还有其他的方法,如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同行交流等渠道获取竞争对手信息,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竞品分析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2.竞品分析,得出结论(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比较全面的竞品分析要从用户,市场趋势,功能设计,运营推广策略等方面来展开。这里我们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维度: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3、目标用户;

4、市场数据;

5、核心功能;

6、交互设计;

7、产品优缺点;

8、运营及推广策略;

9、总结&行动点。

对于移动互联网部门市场推广总监来讲,可以只关心市场部分,功能及设计这块可以忽略,如从1,2,3,4,7,8这几部分对竞品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市场数据及运营推广策略。

这里拿一款移动旅游APP来说,运营数据可从下载量、用户数、留存率、转化率、活跃用户数、活跃时长等来进行竞品分析。运营及推广策略可从竞品的渠道管理来分析,如应用市场投放,移动论坛,市场活动,软文投放,社交化媒体表现等。

3.根据结论,得出建议

通过对上述竞品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个比较有市场商业价值的结论。

二、产品定位

将产品定位单独一个篇幅来讨论可见其重要性.清晰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定位是运营推广的基石。目标用户群分析的越透彻,越清晰,对于后期产品推广起关键性助推作用。

1、产品定位:

一句话清晰描述你的产品,用什么样的产品满足用户或者用户市场。

如:陌陌: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

QQ空间:一个异步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是QQ即时通讯工具的补充。

91运营网:分享互联网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干货

2、产品核心目标:

产品目标往往表现为解决目标用户市场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分析的越透彻,产品核心目标越准确。如:

360安全卫士解决用户使用电脑的安全问题。

微信为用户提供流畅语音沟通的移动应用。

3、目标用户定位:

一般按照年龄段,收入,学历,地区几个维度来定位目标用户群体。

4、目标用户特征:

常用用户特征: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收入,职业,居住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

用户技能:熟练电脑办公,外语能力强

与产品相关特征:a电子商务类:购物习惯,年度消费预算等

b交友类:是否单身,择偶标准

c游戏类:是否喜欢3D游戏,是否有同类型游戏经验

5、用户角色卡片:

根据目标用户群体围绕目标用户特征建立用户角色卡片。

6、用户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