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企业的效率不断被提升。会计作为一个重要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开拓与发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帮助企业更好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剖析大数据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存在的优势,从会计行业为出发点,对大数据时代给会计岗位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行业;信息技术

1大数据技术的概述

大数据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无法使用主流软件完成,对信息的捕捉、管理与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的意义不是去掌握这些庞大的信息,而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意义的、专业化的处理。而会计作为传统行业,其工作的实质就是对各种会计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整理、共享的过程,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刚好可以满足会计信息的需求,为高质量开展各项会计活动提供现代化的技术平台。一方面,传统会计技术手段获取的会计信息数量有限,对会计分析、会计预测的结果有效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使其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做出;另一方面,传统会计工作技术方法,对获取的大量数据,在处理中会出现一些人为的错误,从而导致财务预测出现误差。而大数据技术正好解决人工处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可以做到“完全正确”的收集、整理数据,帮助企业更好、更准确地完成信息处理。

2大数据技术对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

2.1准确预测出信息披露,减少财务造假

传统的会计行业,财务人员在完成账务处理、信息披露等事项时,因为受到企业管理体系、审批制度等多方面人为因素的约束,很多时候容易被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指使,做出不真实、不准确的虚假账表,出现信息披露失真等现象,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和国家财政收入。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信息共享无处不在,企业财务数据等信息都由原来的静态数据转变为动态数据,实时在线、实时共享。随着财务数据的公开,各种财务信息也全部透明化,所有的数据采集、挖掘、处理都是线上实施,各部门协同完成,财务人员具有真正的业务完成独立性,不受其他人为因素的威胁和制约,大大提高披露信息的公允性,减少人为核算对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提升输出的会计信息真实性,减少财务造假行为的产生。

2.2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效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财务人员无休止的数据收集、查找等一系列重复、繁重的基础性工作,大大提升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一直以来,财务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海量的各种数据,并要对其分类进行核算、记录以及编制财务报告,中途任何一点错误都会导致所有工作从头再来,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还可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但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账务处理、成本核算、生成财务报表等工作会在输入基础数据后,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记账规则,自动生成全套的财务数据,并且准确无误,这让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基础性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时间、精力去完成决策性的工作。同时,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应用及普及,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即使会计人员在输入基础数据过程中发生错误或者失误,人工智能技术还会找错并纠错,从源头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错误,降低企业发生不必要损失的概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3进行财务转型,构建共享中心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正在进行转型,管理会计逐渐取代财务会计。“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大数据、云会计、互联网金融等技术的应用,传统财务会计的岗位内容正在逐渐消失或被取代,很多工作由计算机完成,需要手工核算的会计账务处理业务越来越少。一些新兴岗位应运而生,如财务机器人、共享中心等新岗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传统会计时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期末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信息需要财务人员进行筛选并处理,仅靠人工,工作效率低,准确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制约着会计人员。因此,人们开始利用大数据为财务工作服务,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功能对海量的各类会计信息汇总、分析、比较,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人们所使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因为人为错误、舞弊等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伴随大数据时代,财务会计也在向管理会计转型,构建适用管理会计为基础的财务共享中心,也已成为必然趋势。将重复性强、可标准化的账务处理集中到共享中心统一完成,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也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财务预测、分析、决策等管理岗位的工作,为企业管理层重大决策提供服务,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实施和长久发展。

3会计行业的应对措施

3.1健全会计标准规则体系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定,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行业更是如此。国家层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针对大数据时代下会计行业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与时俱进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行业的大环境,使其健康、有序发展。约束人工智能研究者和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人工智能技术被正确使用与发展,从而促进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层面,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对待“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事物。在企业内部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建立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明确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责,打造共同生存、各负其责的微观环境。制定奖罚分明、权责分明、分工分明的会计部门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使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积极性。

3.2建立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

保密性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传统会计模式下,通过轮岗、审核等制度,对财务信息的保密性进行管理,不同岗位互相制约,以期实现信息的保密安全。大数据时代下,所有会计信息都汇集到一个数据系统或平台上,信息安全成为更为突出的问题,为了保证大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必须要设立和完善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制度,做到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设置会计数据在处理、储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火墙,对非法访问加以阻隔,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各类会计信息,可根据级别设置访问权限,防止内部人员造成的信息外泄,避免商业机密的泄露。合理优化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从源头管理上,做好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护,尽量减小风险。同时树立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统一与共享。

3.3加强会计人才的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促使会计行业的革新势在必行。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会计人员不想被淘汰,就要从自身出发,积极转型,发展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其一,会计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水平的同时,更要学习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和共享中心技术。即使中小企业目前没有资金去采购财务机器人等设备,但人工智能取代手工会计是大势所趋,会计人员提前做好准备,以不变应万变,随时等待接受新挑战和新技术,才能不在会计行业中所淘汰。其二,当前会计行业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已经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会计人员除了继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管理学等知识,全面适应大数据时代会计行业新趋势和新环境,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以迎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成为会计行业转型后的管理型会计人员,为自己的事业助力。

3.4更新和完善会计理论框架

第一,在大数据基础环境下,原有的会计处理方式、账务处理等已不再适用,需要从会计基本假设入手,将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体系、账务处理程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方面全部进行升级改造,使其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要求。更新构建的会计理论框架,使其与“大数据会计”高度契合并实时更新。第二,积极推进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推广,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核算人员,全员学习和接受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让各岗位人员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融入工作之中,发挥其先进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促进大数据技术与会计的有机融合,借助现代技术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3.5树立业财融合理念,建设财务共享中心

业财融合理念是近几年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兴的理论基础,它是通过信息技术让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共享财务数据,互相配合、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每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串联,各部门有机融合,共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业财融合理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实现必须借助大数据技术,它是实现业财融合的技术基础。所谓大数据技术下的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外部信息之间的共享,对企业资产的管理进行有效掌控,保证企业可以高效合理、科学地发挥资产的作用。在大数据技术下建设的财务共享中心,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科学地做出财务决策,实现财务数据的最优化,企业管理目标更清晰、更明确,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4结论

大数据时代,新兴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定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进而引起新一轮的工作变革。为此,企业应重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水平,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做好会计人才的管理与转型,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企业长久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涛.大数据下会计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9(10):90-93.

[2]林万香.“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研究[J].智慧商业,2020(4):121-123.

[3]王立立.大数据时代冲击下财会变革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5):96.

[4]石娟.互联网视域下的会计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4):138-139.

作者:刘潇亭 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