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实验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医学实验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摘要】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探讨建立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医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极大地促进医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医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形成性;教学质量

医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在培养广大医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实践技能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有重大意义。目前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不断地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正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实验教学水平。本研究根据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要求,紧密结合医学实验教学特点,初步探讨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建立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教学效果。

1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脱节,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医院诊疗模式快速发展的需要,很多实验内容已经与实践工作严重脱节,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无法实现有效连接[1]。传统医学实验模式为,课堂上教师进行讲解包括示教,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后写实验报告及作业,最后期末考试评分。这种单一乏味的授课模式致使广大学生对医学实验课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关乎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广大从事医学教育的人员应该提高重视,积极研究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

2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相关背景

多年来,医学教学的考评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类评价方法只是对最终的教学效果给予一次性的评价,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更无法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帮助[2]。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米歇尔•斯克里芬提出,其是指对整个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及以后的教学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3]。将形成性评价融入于医学实验教学中,强调评价整个医学实验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一纸实验报告,要注重对学生实验教学的指导,教和学同时进行。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反馈,并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增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3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建立

3.1设计形成性评价体系建立及实施的具体方案

其内容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评价、课堂测试、技能比赛、实验报告和实践应用共6项内容。以上内容分别占评价体系一定比例,合计100分。

3.1.1课前预习(占总成绩15%)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课前预习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实验课,很多同学不重视。课前根本没有预习,这样影响整个实验教学进程。教师可采取课前用微信等形式公布相关预习的内容,既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又包括本次实验课内容。课前上交预习笔记,抽查课堂提问,进行评分。

3.1.2课堂评价(占总成绩20%)包括课堂出勤率、迟到早退、是否能积极参与整个实验、实际操作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是否遵守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等。

3.1.3课堂测试(占总成绩15%)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有授课教师提出1~2个问题,主要是和本次实验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测试,老师及时将成绩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正确答案和老师的指导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如果发现共性问题,可随时进行指导和答疑(如利用微信群)。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

3.1.4技能比赛(占总成绩20%)根据授课内容与教学进度的不同,安排1~2次实验技能比赛,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课前在微信群里提前组织,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课程准备。通过PBL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CBL案例式教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课堂上采取TBL分组教学方式进行技能比赛。最后将学生团队精神(如准备资料等)、实际操作表现、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等都纳入比赛的评价范围之内。

3.1.5实验报告(占总成绩20%)实验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完成时间,书写格式,报告内容,实验结果分析等。

3.1.6实践应用(占总成绩10%)医学实验课绝大部分是为将来临床工作做准备的,医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将来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基于此,我们在一个学期实验课结束后,安排学生去医院相关科室见习,再根据在医院实地学习,联系本学期实验课,总结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实习体会进行评分。

3.2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工作

建立微信平台,微信公共号或微信群,有利于课堂外的师生交流,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形成性评价体系有效运行。

3.3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应用

PBL、CBL、TBL等多元教学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问题剖析能够让教师及时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案例分析及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也极大地丰富了实验教学的模式。此外,网络技术平台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形成“反馈—分析整改—实施—再反馈”良性循环

及时对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科学合理地系统分析,形成新的改进方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反馈—分析整改—实施—再反馈”闭环管理。通过学生和老师互动调查问卷的信息,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能使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让学生充分建立自信,敢于创新,提升团队精神,教师授课更加轻松自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讨论

将PBL、CBL、TBL多元化教学模式融合到形成性评价体系之中,开启了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发展和探索。主要有两方面的创新:一是理念创新。形成性评价打破传统“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实际操作-实验报告书写-期末评分”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二是方法创新。将PBL、CBL、TBL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到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使得教学改革的实施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最大的特点和核心内容是动态的、实时监测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等进行各种细化评价,还适合于评价其思想道德、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4]。形成性评价更关注教学结果的反馈时效及作用效果,这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学习和认知情况,二是教师教学效果和指导能力。学生既能实时监测自身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又有助于提升自信心,建立正确的学习模式;同时也反馈信息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改进方式方法,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5]。综上所述,通过在医学实验教育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并不断地论证改进再实施、优化完善再反馈,改变传统的以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作为惟一依据的评价方式,强调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极大地促进医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子龙,朱英,汪国翔,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8,7(15):80-82.

[2]王凯,王申涛,隋鹏诺.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医学本科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40(5):316-317.

[3]彭效祥,张霞,孟祥英,等.形成性评价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3):41-42.

[4]刘冰,随萍,张帆,等.形成性评价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9,38(9):1155-1157.

[5]苏菲菲,宋蕊,石苗茜,等.大数据支持的医学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范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4):14-16.

作者:李冰 卢慧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