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冶金工业论文范文

冶金工业论文全文(5篇)

冶金工业论文

第1篇:冶金工业论文范文

xxxx钢铁公司地处沿海地区,应根据气候环境及使用功能确定工业建筑物的维修内容、施工方法;并考虑成本控制及工期(影响生产主线、危及人员安全的要按抢修模式组织施工)要求,从工业建筑物的现状入手、必要时进行可靠度鉴定;准确判断该建筑物的地基基础、结构主体、屋面防水等现有状态。建筑饰面维护,可以结合厂容厂貌美化要求进行涂装;屋面工程的维修维护,要从渗漏点分布、屋面板开裂情况及钢筋锈蚀程度、屋面板变形等入手,分析原因,制定屋面维修方案时采用更换防水层、补强结构、封堵裂缝;或是拆除结构层、翻新,或者平改坡完善防水功能。随着产品生产线提升,需要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技术改造,而功能改变的维修是一种对原有建筑物使用性质、结构受力的改变,特别需要慎重。首先对建筑物进行结构鉴定,再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结构验算、设计。

二、房屋维修的系统管理

1.维修工程的特殊性

维修工程的施工对象、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施工机械的使用与新建工程差别很大。特点:施工对象是对已有建筑物;施工方法,维修工程工程量小,原样修复,材料品种、规格甚至颜色都受到原有建筑物限制,要通过现场查看、市场比对采购、安装(修复),效率低、速度慢;施工队伍的选择:首先选具有总承包资质的维保公司进行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质量、迅速反应、成本控制及安全管控,它必须具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保障能力强。根据其特点:允许分包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施工,如专业测量队伍、专业钢结构施工队伍等;施工环境:维修工程大多局限在已有建筑物内,场地小,施工材料运输、机具入场困难,作业时间、作业空间,受生产设备运转限制,效率难以充分发挥,施工场所存在各种危险源,时刻危及着生命安全及职业伤害。施工前要办理各种施工手续,三方挂牌。必须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有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及氧气报警仪和煤气报警仪;加上周围环境影响施工如噪音、灰尘、油污及有害气体,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手套、护目镜、耳塞等。废弃物、渣土大多为有毒有害物质,要定点处理,不可乱弃,避免二次污染。受工作面的限制,施工机械难以施展,只能使用使用一些手头工具,效率低,安全和质量控制难度大,即使使用机械器具,措施费用相当昂贵。

2.根据维修工程特点,进行维修管理策划

根据点检状况,确定维修内容、范围、标准,编制维修工程预算、施工方案及验收办法约定工期,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施工队伍是长协合同单位,有相应资质、业绩和荣誉,一专多能;在合同中约束费率,实行总成本控制。项目安排,受资金投入限制,不一味地强调逢损必修,而是分轻重缓急,以满足生产需要及安全保障为前提,注重结构安全。尽量避免生产和维修同时进行,施工时切断水、电、气源,点检、操作、施工三方挂牌作业,减少因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施工场所要封闭,减少周边环境和施工的相互影响。同时遵守建筑物安全使用“十不准”的要求,不破坏原结构、不破坏防水系统、不损坏沉降观测标志、不乱开孔打洞等。根据现场条件允许,选择小型的施工机械时,需要检查相关证件及办理安全作业手续。动土作业,首先确认地下管线现状,并办理动土作业手续。

3.过程控制,确保质量

第2篇:冶金工业论文范文

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的单元组合式控制仪表是根据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环节的不同功能和使用要求,分成能独立实现某种功能的八大单元,各单元之间用统一的标准信号联系,应用灵活、通用性强,可以构成多种复杂的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便于仪表的生产、维护及备品库存等。我国生产的电动(DDZ)、气动(QDZ)单元组合仪表经历了Ⅰ型(1958年研制,1964年投产)、Ⅱ型(1965年研制,1970年统一规范)、Ⅲ型(1975年前后研制)三个发展阶段,DDZ-Ⅲ型采用了国际通用的4-20mA信号制,以集成电路作为放大元件,并具备了安全防爆功能。20世纪70年代又推出了组装式控制装置,它可根据用户要求,以成套装置形式提供给用户,使自控系统的施工、安装以及调试工作量大大减小,维护、检修等工作得到简化。1975年,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DCS)。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和生产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的集散控制系统,将控制仪表及装置推向高级阶段,同时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单回路可编程调节器,并进一步发展成智能式单元组合仪表,如DDZ-S型系列仪表。进入90年代,北京和利时、浙大中控、上海新华等相继推出自己的DCS系统。目前国产DCS系统已到达成熟期,由于国产DCS的价格低,能满足基本技术要求,且因开发较晚,某些技术较国外产品先进,其应用业绩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已经走出了国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现代仪器仪表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现场总线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控制系统的结构,将具有数字通信能力的现场智能仪表连接成工厂底层网络系统,并同上一层监控级、管理级通过网络连接构成全分布式的新型控制网络。FCS具有网络化,全分散性,系统开放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现场总线仪表的互换性、互操作性和功能自治性等特点,其性能和功能均比传统控制系统优越。FCS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与传统DCS相结合,构成技术更先进的混合型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FCS的发展推动了采用模拟数字混合技术的DDZ-S型系列仪表和智能仪表的发展,智能仪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先进传感器与电子技术,具有检测、控制、显示、报警、存储、诊断、通信等功能,其精度、稳定性与可靠性均比模拟式仪表优越,可以传输模拟、数字混合信号或全数字信号,可以通过现场总线通信网络与上位计算机连接,能满足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按信号形式控制仪表装置可分为模拟式、模拟数字混合式、全数字式三大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数字通信一直延伸到现场,传统的4~20mA直流模拟信号制将逐步被双向数字通信的现场总线所取代,目前生产中多采用模拟数字混合式仪表和全数字式仪表,随着DCS和FCS发展,无线仪表和短程无线网络开始应用于工业现场,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

2冶金工业控制仪表的应用

目前,冶金工业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模拟式控制仪表,取而代之是模拟数字混合式的智能控制仪表,其传输信号是4~20mADC和HART或(Foundationfieldbus、Profibus)等,近年全数字式的现场总线控制仪表也得到了应用。要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必须由变送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三种核心仪表,再附加某些辅助仪表构成过程控制系统。下面根据对十几家企业的调查,主要介绍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仪表的应用情况。

2.1变送器类控制仪表

冶金工业应用变送器检测的物理参数主要是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四大热工参数。一般来说,压力类变送器可以实现压力、差压、液位、流量等参数的检测。目前,冶金企业采用的压力类变送器多数是横河川仪、威尔泰、西仪、北京远东、德国E+H、Honey-well、ROSEMOUNT、YOKOGAWA等仪表生产厂家生产的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这类仪表一般输出4~20mADC模拟信号,同时采用HART协议以数字信号输出现场仪表信息,可以通过支持HART协议的手持终端或现场通信器与变速器进行数字通信,实现远程设定零点和量程等组态操作。有些仪表除了支持HART协议,还支持其他通信协议,如横河川仪的EJA系列差压变送器还支持BRAIN协议、FF和PROFIBUS协议,可以通过BRAIN手操器或CENTUMCS/μXL或HART275手操器相互通讯,通过它们进行设定和监控等;Honeywell的ST3000/900系列全智能在线式压力变送器还支持FF、DE协议,可与霍尼韦尔的ExperionPKSTM集散控制系统和智能现场通讯器(SFC)实现双向数字通讯,消除了模拟信号传输误差,方便了变送器的调试、校验和故障诊断。鉴于生产过程对流量精确测量的要求,有些企业选用多参数流量变送器,在测量流量的同时实现对流量的压力和温度补偿,如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使用的加拿大SAILSORS的智能压力变送器是V10F多参数质量流量变送器,传输信号是4~20mADC和HART,采用实时全参数动态数字补偿技术(实现温度补偿功能)和满量程静压补偿技术,实现更高精度和宽量程比。企业使用的温度变送器主要是一体化温度变送器、普通温度变送器和变送器模块。重庆迪洋的DAD系列变送器、深圳万讯的温度变送器都属于普通温度变送器。SBWR/Z系列一体化的热电偶/热电阻温度变送器,它是DDZ-S系列仪表中的现场安装式温度变送单元,它采用二线制传送方式,输出与被测温度成线性的4-20mA电流信号。变送器可以安装于热电偶、热电阻的接线盒内形成一体化结构,也可单独安装于仪表盘内作转换单元。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的MCR-SL-PT100-UI,是可组态的3端隔离温度测量变送器,适用于根据IEC60751,采用2,3和4线连接技术连接Pt100热电阻,可输出4种模拟电压和模拟电流信号。西仪集团等仪表生产厂家生产了多种类型的智能温度变送器,具有HART协议和FF通信功能,便于连接现场通信装置和组成DCS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2控制器类控制仪表

目前,多数企业主要使用DCS和PLC实施控制,常用的控制器有SIEMENS的S7-300、400系列PLC,AB公司的PLC,Honeywell的PKS、TCS型DCS,YOKOGAWA的DCS,浙大中控的SUPCON,和利时的DCS等。有些企业还使用国产的智能调节器及普通的显示调节仪等,如,中冶京诚(营口)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使用上海岛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PID调节器、江阴众和电力仪表有限公司的智能温度调节仪,天津市中环温度仪表有限公司的XMTW4000系列智能显示调节仪,百特XMB52U6P智能温度调节仪等。

2.3执行器类控制仪表

各企业使用的执行器比较繁杂,某炼铁厂目前使用的DKJ型电动执行器约占44%,奥托克的IKM系列执行器(德国技术)约占18%,其他国内不同厂家如鞍山热工仪表调节阀有限公司、鞍山拜尔自控有限公司、大连新科执行器厂等生产的不同型号的执行器占38%。目前,电动执行器的生产厂家较多,产品的质量标准良莠不齐,特别是存在仿冒产品,企业在选用执行器时,往往选择有规模、有资质、知名度高的企业产品。有些企业最近设计选用的执行器主要有英国Rotork、德国四门子公司SIPOS、重庆川仪等厂家的电动执行机构和气动执行机构。当用户对阀门控制精度要求高,或者工作环境复杂、以及需要实现远程控制,一般都选择智能型阀门电动执行器。

2.4辅助控制仪表

要构成过程控制系统,除了变送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核心仪表外,还需要配置显示记录仪表和其他辅助控制仪表,辅助控制仪表主要有电源箱、配电器、隔离器、操作器、安全栅、阀门定位器等。目前,企业使用的各类辅助仪表主要是国产的DDZ-Ⅲ/S型仪表,有些企业选用了智能操作器和HART安全栅,如包钢集团使用国产DFP配电器约占47%,现场评价很好。有些企业选用国外的安全栅和阀门定位器,如本钢炼铁使用P+F公司Z787H齐纳安全栅和SIMMENS的6DR50系列电气阀门定位器,包钢集团使用日本koso的EPA/EPB系列电气阀门定位器和SIMMENS的Ps2、6DR50系列电气阀门定位器,现场评价很好。

3结语

第3篇:冶金工业论文范文

以往仅只满足污水处理要求的处理系统,通常总的处理环节为:分离-沉淀-排污,然而现如今除了最基本的污水处理需要外,对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更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对治污排污量予以精确严格的监测与计量,对于输入的原水、沉淀池用水、调节池用水等利用量、循环回用量均需严格计算与检测。这也是我们此篇文章所要介绍之方案所拥有的特色系统功用,详见下文。

2工艺流程

2.1基本工艺流程

基本工艺流程中分项工艺总体难度适中,实现无困难,衔接得体,目的清晰,便于管理。

2.2各环节加强化学处理,高效分离

冶金污水通过收集沟道进入预先设置的集水池,随后进入沉淀池,由提升泵提升至浅层气浮系统(后文将详加解述)。废水经提升泵提升后,投加混凝剂PAC,通过充分混合搅拌使得PAC混凝剂药剂与冶金污水充分混合,之后流至机械搅拌反应池,利用机械搅拌加速其化学反应,污水中的悬浮物逐渐形成絮体。随之连接特别设置的旋流反应器,加强在PAC混凝剂作用下的化学反应。然后在旋流反应器后仍旧连接相同的管道混合器,其内投加絮凝剂PAM,使得投加PAC后形成的絮体絮凝反应后增大。絮凝好的污水混合物随之进入浅层气浮,利用加压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经减压释放形成的微小气泡与废水中的悬浮物絮体互相接触,水中悬浮絮体自然粘附在微小气泡上,随气泡的上升一起浮到水面,形成与下层水体有明显分层界限的浮渣,最后除去表层浮渣,从而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而经过浅层气浮处理后的清水则由重力原因流到地下清水池储存起来,由回用水泵抽取提升后送至冶金生产车间继续循环使用,且回用率相当可观。浅层气浮浮渣和污泥最终排放至污泥池,经过压滤机固化处理后外运并进行深挖填埋,保证不影响周边环境与生态。反应池、浅层气浮中的放空废水以及板框压滤机的滤液排到污水池之后通过污水泵的提升,回到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循环处理。

2.3浅层气浮回流原理,缩短分离时间

本项目解决方案采用QF型高效浅层的气浮装置。该气浮装置针对以往之一般气浮池在进出水等方面的劣势,特别将其原水进口和净化水的出口设计为移动式,其目的在于缩短原水气泡整个上浮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意即在原水向气浮池流动的同时,池中布水管向着原水流出的相反方向而移动,使得进入池中的原水相对于水池基本处于相对静止之状态,水中的气泡因此而沿着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向上浮向水面,上浮速度接近原水中固态物质的上浮速度(4~10cm/min),因此原水中的悬浮物能够以接近于T=3min的上浮速度很快的浮到水面上,而浮渣层下的净化水仍停留在下层的原处,当净化水抽提管移到此处时,净化水就能被抽送水泵抽取而排到水池外。在这里,为求达到使得水泡垂直上浮的效果,最突出的问题便是需要使进、出水口能够同步移动,我们在此项目解决方案中,将该机设计为圆形,进、出口管均安放在一定的装置上,使它围绕着转轴中心旋转,这种旋转移动的布水方式巧妙的解决了我们的核心问题。由于原水中的悬浮物从水中浮到表面的速度快,可以达到三分钟净化原水达标的效果。净化时间缩短,在整个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与效率上自然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QF型高效气浮主机系统详述气浮物理固液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适用于气浮处理的设备也有多种,但其核心都是通过产生微生气泡,使絮凝颗粒附气上升分离。微细气泡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电解、分散空气和溶解空气再释放等方式。QY-QF型高效气浮设备引进日本新技术,运用高效溶气泵将水、气混合加压溶解形成溶气水,再减压释放,微细气泡析出与悬浮颗粒高效吸附而上浮,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气浮系统集进水、絮凝、分离、集水、出水于一体,与传统气浮设备类似,设有稳流室、溶气释放室,使处理性能更稳定,不但效果更优越,而且对于传统设备改造尤为适宜。尤为其中的QF型高效气浮主机系统有代表性,它集凝聚、气浮、清渣、沉淀、除泥为一体,整体呈圆柱形,结构紧凑,池深较浅。气浮装置的主体由池体、旋转布水机构、溶气释放机构、转架机构、集水机构,撇渣机构六部分而组成,进、出水口与排渣口全部集中在池体中央部分,布、集水机构、清渣机构都与框架紧密连接在一起,围绕池体中心转动。

新型浅池气浮装置系圆形气浮池,最大的工艺结构特点是中心进水旋转布水,掺入混凝剂发生絮凝后的原水与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相互接触混合之后,在稳流,整流装置的作用下,水流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此环境条件下完成固液的分离反应与传统气浮装置比较,从根本上改变进、出水方式,消除了固液在水流动态情况下进行的不利因素,使水的停留时间仅保持在4-6分钟以内(由旋转速度调整),也随之将气浮池的有效水深降低到仅400-500mm之间,较之传统气浮装置池子的深度降低了3-5倍以上。这里凝絮好的原水是指在原水中加入絮凝药剂PAC或PAM(PAC为400-1000mg/I,PAM为PAC的1/5左右),经10-15分钟的有效地絮凝反应,形成的原水。具体药量及絮凝时间,絮凝效果须由实验测定。提供成套设备总成及控制系统,通过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结合,以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由于旋转布水器和稳流整流装置发挥作用,使得池内产生了无数个互不干扰的分离反应区,各分离反应区也随着循环周期(可调整的旋转速度)所产生的时间差相继出现或结束。分离反应结束之后在池内自上而下形成了浮渣层、清水层以及泥沙沉积层,其分别配备了同步与之转动的池底清泥装置,在这里,除了泥沙将被按时定时的从池底排出泥槽以外,净化水、浮渣再次循环进入分割的中心筒之内,从池底连续排出池体最终流入储存池,以上述过程为完整的工作循环,设备如此周而复始的连续工作。总体功能特点①.溶气泵边水和气同步吸收,在泵内进行加压混合、气液溶解率高、细微气泡大小平均小于等于30um;②.溶气的水溶解率高达80-99%,较传统气浮效率高3倍;③.自动控制可行性高,易操作、易维护、噪音污染低;④.溶气泵可取代循环泵、空压机、溶气罐、射流器及释放头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第4篇:冶金工业论文范文

在中国工业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经济是基础,工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则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工业生产技术条件逐渐成为近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竞争的基础。这里不得不提到洋务运动。众所周知,来自西方的新文化、新思想与扎根于中国人心中的保守观念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矛盾冲突,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和理解同时期西方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复杂变化,它的进步思想暗示人们,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的近代化发展,需要当权者重新设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其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要求相适应。中国近代工业结构是一个大的系统,工业成果多样而具有广泛性,如,以“汉阳造”步枪为代表的军事工业;以“盛锡福”帽子为代表的轻工业;以轮渡为代表的船舶工业;等等。它不是一件特指的工业产品,而是在整个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产品与工业设计结构的总和。近代工业组织、工业生产模式、传统手工业和从西方引进的先进技术等因素都对近代工业设计产生了影响;同时,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也对中国近代工业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社会近代化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规律性,在接受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人们不假思索地用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习俗,它虽然可以对社会的新陈代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却也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传统风俗习惯和人们固有的民族情感为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近代生产力水平奠定了近代工业设计的基础,近代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促进工业生产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了经济收益,这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近代工业形成及发展的历程中,工业生产和制造所用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自然环境(如矿产资源、水、能源等),这是影响近代工业设计的自然因素。技术条件的更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机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使得大部分自然环境被转化为技术环境。社会生产力水平一方面受到技术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技术的依赖,而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劳动者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事实证明,技术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一过程必须通过“人”这一主体才能实现,即劳动者。在近代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新机器和新技术对工人的知识结构有着专门的特殊要求,机械化的生产系统主要依靠的是工人的智慧头脑而非灵巧的双手,因此,工人不是站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线旁边的被机械化了的劳动力,而应该是具有进步思想意识的人,他们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手工技艺,而且需要具备熟练操作机器和管理生产线的能力,并且需要具备较全面的工业技术素养。这就要求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从本质上看,人们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是为了重组工业结构,以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努力使工业近代化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工业设计质的变化也就取决于人们对待技术的态度是否具有进步性。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可以得知,近代工业体系是一个由各种元素(人、物、社会组织等)组合而成的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元素独立存在,对于人类的思想意识而言,这些元素在本质上是多样化、连续性的,通过人类的思想意识而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设计行为的出现等于将它们从原来各自单独的空间中拿出来并将它们按规律重新排列整合,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如果这些元素并非同时存在,就会造成某些空间元素的缺失。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好的设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这好比钟表的运转,在表盘之上,时针、秒针、分针的空间位置是特定的,它们各自的作用也不同,需要同时出现在表盘这个固定空间中,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影响钟表的正常运转。因此,时间在中国近代工业设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充当了一种媒介,通过它我们才能够到达历史空间的最深处。借助时间这个因素,可以将中国近代历史空间中看似混乱的元素进行更新与分组,并将人们对近代工业发展状况和设计现象的认知放入这个空间,在现实与历史时空交错的复杂结构中建立论证并得出结论。诚然,中国近代工业历史已经过去,许多对研究有帮助的证明性实物也都消失或被人们遗忘,但只要能在空间位置上保持历史与现实的先后关系,至少将它们之间的距离缩短,就能在现实环境中重新挖掘近代工业设计种种有趣的现象。

二、基于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设计规律

当中国工业还在封建体制中痛苦挣扎的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为西方新世界的建立打开了大门,它使西方人意识到只有生产技术上的革新才能引领社会从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工业时代,工业设计在当时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营销方式和商业竞争手段。19世纪下半叶,新兴工业生产力迅速向西方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渗透,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既具备现代机械化生产特点,又带有传统装饰风格的工业产品设计,说明近代西方工业设计已经成型,是在以产品结构自身的逻辑为设计前提下,对机械化生产方式和人们审美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实际需求所做出的双重适应。进入20世纪后,中国近代工业已具备了设计形态的雏形,但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设计和生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裂,以纯手工制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衰落,新的科学技术与机器设备的应用成为设计活动的指导。为了适应产品的复杂构成,设计师必须通过对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考虑来实现其对设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设计能够通过对工艺、技术层的创造性整合来实现技术系统的管理操作,在传达企业生产目标信息的同时,完成工业生产计划,反映出设计本身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可见,近代工业设计的形成必须依靠设计与内外因的相互适应来实现,从这个角度看,受近代历史因素影响,中国近代工业设计既具备一般意义上设计的演进特点,又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造物设计的具体形态,它反映了近代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设计思想观念和设计行为模式,其来源是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技术和生产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模仿行为是其中非常关键的过程,明确了近代设计以模仿为主,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到了民国中后期,作为工业产品的创造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时间的作用下表现出一种不稳定性,在中国近代工业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对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从而使得这段时期工业与设计的关系难以明确。这是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结构中所隐藏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规律。我们今天以设计的视角来看待中国近代工业,其中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评判,强调的是设计的合理性。依据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延续性;行为上具有目的性和有序性;对后世具有意义上的关联性。

三、中国近代工业体现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

中国近代工业设计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它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特定的前进目标,这些目标是根据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可能性确定的。中国近代工业的继续进步要求从根本上破除传统工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当近代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时,设计的进步性就体现出来了。由此出发,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到达目标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设计作为辅助工业近代化转型的工具是符合工业结构合理性的。在为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而服务的设计行为中,技术也服从于人类主观创造性功能的发挥而得以与已经确立的工业发展方向联系在一起。从设计的角度看,近代工业生产不是对应某一件孤立的产品来说的,它关注的是整个反复制造产品的系统。英国工业革命给世界设计界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更便捷、更快速,而设计的重点则由追求精细的手工艺转向略显粗俗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这种设计是源于某种生存本能,带有某种政治意图,注重简化设计程序而放弃精致完美的手工艺。在战争年代,完美与精致不可兼得,创新与大工业生产狭路相逢。尽管如此,这种新型设计却有着清晰、诚实的理念,也有助于民主精神的传播,它潜力巨大,将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会,象征着工业设计进入一个新的纪元。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使其在工业近代化转型的初期阶段尚未看清楚“科学”的本质而陷入盲目模仿的怪圈,模仿型设计成为主流。随着留学生队伍的扩大和近代实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大批有识之士领导近代工业的生产与发展,使中国近代工业呈现出无比辉煌的景象。虽然战争对工业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对技术的模仿中融入了中国人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考量,并保持了一种科学的态度,而正是由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近代中国的工业生产得以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以改善,新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意识,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使传统的造物形式得以革新。

四、结语

第5篇:冶金工业论文范文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企业习惯,供电企业增强问题解决的可控性和预见性,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问题处理工作,可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1.在各项业务活动中贯穿资金管理。

供电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常注重资金的核算,忽视了其他资金管理环节,针对这种问题,供电企业应积极发挥资金管理功能,降低业务活动的风险性,增强业务活动的规范性,在资金核算实践中,供电企业应认真贯彻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内容,保证各项核算行为具有合法性,此外,还应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有效的资金,实现资金核算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让管理人员能及时从资金管理信息中截取实用的信息。

2.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让其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与各项业务的相关性,认识到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坚决避免“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现象,此外,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中贯穿资金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管理系统的完整性,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为其核心内容,此外,预算管理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在资金管理工作中,应先提出企业预算的总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各种计划,在协调各部门关系的基础之上编制预算,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监督考核。

4.提高风险规避能力。

财务分析是反映财务指标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剖析和评价,可了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财务情况、利弊得失以及发展趋势,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供电企业的理财目标,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获利能力的保障措施之一,为国民经济提供电能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才是其理财目标,因此,供电企业应减少企业的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现金流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加强财务运营监督,提高资本利用率,加强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评估能力、预警能力,避免债务风险,供电企业还应调整内部结构,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财务人员的权力和责任,除此之外,还应发挥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提高核算质量。

5.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

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由财务人员的素质决定,除进行传统的现金流管理外,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应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类企业接轨,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让其学习并研究资本运作范畴,了解相关的业务操作和业务知识。

6.财务管理信息化。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供电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技术可实现智能统计与对比,并自动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总结、分析,为资金管理工作者提供信息,为日后的管理提供经验依据。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