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奥尔夫音乐思想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思想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情况,结合近年来声乐专业学生学习特点,明确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包含内容,深层探索如何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以此提升中国高校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作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合理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思维,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从本质上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指学生在学习多种音乐技巧和能力时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诱导者。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身心,而且还能了解和熟练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也作为奥尔夫教学法应用最大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教师必选的理由之一。因此,在听力训练中,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促使他们可以自主融入到打击乐器中,进而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与此同时,这种具备声势感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聆听中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二、节奏训练

中国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法实施节奏教学工作时,不管引用哪种乐器,都要保障自身可以掌握好旋律。在这一背景下,音乐、动作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节奏阅读,而后转变不同的节拍进行朗读,以此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进而了解和记忆多种节拍,并对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在节奏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其中添加动作,以此展现多种类型的声音,并让不同肢体部位发出的声音代表不同节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更快掌握学习的节奏,并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展现出的独特性和人本主义。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优化自身的听力判断能力,以此在实际演奏中展现出更为优秀的节奏掌控力,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

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会涉及到声乐演唱,而其作为全身运动,在唱歌的过程中会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毛细血管、汗毛等,因此在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要在声乐教学中添加一定的形体动作,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所学内容,而且哟租户于在动作感知中,形成相应的情感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上讲,声乐教学就是与身体动作整合的音乐教学形式,尤其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以往教学经验可知,其与古代的“乐”有一定关联。例如,唐朝时期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当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其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之情,而且为了解中国历史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意义角度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相同点,因此在现代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引用和推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调动高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声乐专业教师要在了解以往教学特点,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整合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落实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期保障所用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出应有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不但要从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重融合音乐文化和民族文化,以此展现出具备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课堂。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歌曲演唱的风格也存在差异,像蒙古族、新疆等都极具游牧民族风情,而闽南民歌所传唱的内容,大多是描写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勉励进取,很容易引起聆听者的共鸣。通过引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声乐作品教学工作进行优化,不仅要整合音乐作品和民族文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累积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教师整合引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民族音乐和歌曲进行教学指导。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受奥尔夫教学法的引导会更快理解所学内容,并对各个民族拥有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层认识,以此提升声乐教学效率,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2]。

五、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相比,虽然两者的目标一致,但最终产生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别。了解实践案例可知,前者更为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人文主义精神,确保学生在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表演形式及创造过程等内容的基础上,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这符合新课改提出的高校声乐教学要求,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在各大音乐院校内进行推广,以此提高实践课堂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黎春.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8,20:128-129.

[2]吴娇.浅谈音乐剧教育与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非艺术类大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40.

作者:张娜 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