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时代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策略探讨

大数据时代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策略探讨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对高校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体现了极其巨大的优越性,它不仅使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手段及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资产管理的组织机制得到了改善,同时还对高校提供了有时效的数据决策参考,从实际意义上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了发展,促使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进行了有效的充分发挥。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也在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不具备较强的数据思维意识、缺乏技术人才等,这些都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要想彻底做出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就需要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理念、加强建设大数据管理制度,促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大数据时代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促使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数字化、网络信息化、科技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大数据时代也逐渐走入了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当中。高校国有资产的本质是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社会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及创新科技成果等等[1]。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其管理的水平高低和管理效率的好坏都是影响高校育人、科研工作以及创新科技成果的直接因素,是高校人才培养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质量的关键问题。

1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的优势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开始广泛应用大数据作为管理方法,大数据不仅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平台,帮助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同时也将大数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了完美地呈现。所谓大数据时代,是指在对数据进行储存和管理时采用计算机、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终端等手段和方法。在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运用大数据,通过利用各种智能化新型技术平台,如云计算、数据库等,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快速录入信息、分类管理和提高流通效率,摒弃过去传统的以人工完成登记资产工作、储存和流转工作管理模式,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实行多种管理方法和运作手段,使传统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优化和改善。同时,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软件功能和信息化质量都能够得以有效提高。另外,大数据还能对大量的资产管理数据进行充分地开发,提升资产资源的运用能力,围绕资产种类属性以及功能用途为中心,使高校国有资产实现规范化、统一集中和精细化地管理工作。这就从实际意义上减少高校各个部门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精准等资源不能及时共享的情况发生,以及避免信息传递时产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帮助高校拥有高精准、高实效的资产信息,促使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大数据虽然将各种便利带到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上,但是与此同时,也给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其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

2.1缺乏较强的大数据思维意识观念

国际数据公司IDC对当前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研究,国外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对商业智能技术采取了应用,通过分析和整合学校内部的各种教育数据,使学校在管理方面和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得到有效的信息帮助。而纵观我国高校,由于对数据文化的缺乏,很多高校管理层严重缺乏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数据的思维意识,对大数据没有做到足够的认识。因此,虽然我国高校国有资产有着较为海量的数据信息和种类丰富的数据资料,但在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表现上并不理想,甚至还有较为落后的情况出现。这就表明我国高校国有资产数据资源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学体系,难以实现在以往的资产管理中找到规律。甚至有些高校为了政绩、为了口碑而对建设工作盲目地扩大办学进行投资,但又对资产管理的大数据意识不够清晰,对资产聚集产生的负效应选择了忽视,在这种忽视下产生了各种经济账面不符等情况,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

2.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技术人才

在当今社会的任何领域当中,技术和人才是大数据得以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这也是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时运用大数据的必备条件。一般来讲,体现大数据本质价值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收集海量的存储数据;二是在基础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三是以数据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使数据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要想将大数据的本质价值得以实现,需要各种技术手段来彼此扶持,同时还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2]。一般来讲,高校是汇集各地人才并集中进行培养的摇篮,也是发明技术和进行转化的关键场所,从客观角度来看,高校应用大数据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都具备了绝对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的发展历史以及管理组织体系等因素,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却呈现出了负影响,同时,因为缺乏大数据管理人才,导致这种负影响愈演愈烈。

3大数据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策略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要紧跟大数据步伐,从积极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理念、优化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对建设大数据加强管理制度以及对大数据的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等方面,帮助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走出困境,完成改革。

3.1建立国有资产开展大数据管理的思维意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一场关于信息化管理的革命征程,使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重构,让以行政为中心的传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式面临了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因此,生存在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要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不断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在建立大数据思维理念意识时,要站在“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的角度上,这也是大数据自身独特的基本属性[3]。首先,要建立总体性思维,相较于数据库,大数据不仅是规模变得更加巨大,而且还采取了全新的“数据思维”,对数据信息做到及时应对和处理。其次,要建立相关性思维,大数据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库,更注重对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不断地挖掘,对数据间的因果相关性着重分析,从而将事务彼此间的客观性进行有效地呈现,并对一定时间内的发展形式进行预测,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来说,建立这种思维,能很好地对高校国有资产发生变动的背后关系进行挖掘和发现,以此对资产管理的认知做到了解、获取一定的管理规律。针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来说,大数据系统不仅能够对高校的全部国有资产信息进行自动化数据收集,同时还能使高校国有资产的智能化管理质量得到不断发展,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等各种工作提供科技智能化服务。

3.2完善大数据下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平台

目前,我国仍有大部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管理体系,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人负责的组织机制。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改革,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任务和管理条件变得更加繁杂。面对资产信息数据的庞杂,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任务,是把资产数据的存储和利用工作做好,促使其发挥本质价值、提高管理效用,促使大数据能够为高校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因此,高校积极建设和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大数据技术平台,便是让改革任务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高校要以国有资产为基础内容,建立具有基础统一功能的大数据信息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要拥有收集高校各个管理部门的数据信息功能,包括收取每一笔资金的途径以及支配情况、当前资产价值等较为全面的信息,彻底实现对高校全部资产的动向进行实施监管和完成记录,使得每一项资产记录都能做到有据可查,为高校管理层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产数据。其次,是建立高校国有资产信息智能化软件系统,这个系统应该拥有“从时间学科、科学研究成果、交流合作”等不同角度的数据借阅、提取功能,使高校可以全面地对这些活动的资产使用情况有所掌握,充分掌握学校资产在教育质量上的服务状态,为高校资产管理提供预测和数据支持,完成整体的效果反馈。最后,是由当地教育部和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建设的高校国有资产全国统一管理系统,促使高校资产信息软件能与国家资产完成接轨,从真正意义上使高校国有资产数据彻底实现有效管控。

3.3积极培养大数据技术建设人才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广泛使用大数据技术平台,促使高校急需具备大数据建设和资产管理的技术人才,人才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完善大数据管理技术人才的队伍建设工作,高校可以提高管理技术人才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高校还要对应聘人员进行岗前考核,以确保应聘人员能够完全胜任大数据技术岗位工作。同时还可以对本校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促使管理人员对大数据技术平台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促使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管理技术平台的积极作用。另外,培养大量的大数据科技人才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扩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大数据人才的综合技术水平。通过不同方面,促使高校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人员,是一支在管理上具备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强硬技术的大数据管理技术队伍。

4结语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能够不断前进、稳固发展的物质前提,是高校做好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发展和生存都离不开国有资产,这也是我国教育实现迅猛发展的基本工作任务。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改革,是督促资产合理使用的有效手段,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这也是一项需要持续进行的庞大工程。因此,高校管理层要积极转变大数据管理思维理念、加强建设管理技术人才、完善管理技术平台,促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迟玉收,胡永保,管文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变革[J].教育研究,2018,39(8):58-62.

[2]汤志军,卢加元.大数据视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5):14-16.

[3]吴莉,宋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8,138(12):150.

作者:李傲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