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兴趣教学法的职业道德及法律教学应用

兴趣教学法的职业道德及法律教学应用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中职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中职教育所开设的课程来看,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法律修养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鉴于目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提出如何应用兴趣教学法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应用

所谓兴趣教学法,即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去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探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接受知识的渗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充分表达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许多学生对道德教育课程兴趣索然,究其原因就在于学习氛围的沉闷古板,导致学生兴趣不足,进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这一现象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尤为明显,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则应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基于此,对兴趣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

一、结合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程教学中,利用名人轶事、名言警句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塑造,更能以这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例如,古代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通过故事内容的讲述,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个人的形象在社会交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个人礼仪以及如何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便能够主动参与对知识的学习,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良好运用,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参与性。教师还可设置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比如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辩论赛等方式,在每小节内容教学完成后,教师便可组织针对性的活动,以竞争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进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学习中。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会有所禁锢,导致其不敢轻易尝试,习惯于等待教师公布答案,而这一模式完全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思维与创造性。在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号召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保护资源环境”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在正式授课前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对不同小组制定不同的调查任务,如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类目,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收集,进而在组内、组际之间进行分享,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实现了知识内容的深化认知。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核心就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各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外,还应积极与社会生活中的课外实践活动相联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在讲解“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让学生去学校周边各类性质的企业去展开调查,重点了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从中去发现哪些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是合同中存在侵害员工利益的条约,进而对自身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劳动合同签订有更为清醒的认识。由此可见,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十分熟悉的社会现实,以他们亲历的经验去进行理论讲述,能够使课程知识点更加通俗易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的实效性。综上所述,任何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都需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极为重视,鉴于其对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重要影响,教师则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苏茂旺.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36):69-70.

[2]冯力.提高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5(6):17-18.

作者:杜丽君 单位:山西省古交市职业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