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秃发的中医研究现状

探讨秃发的中医研究现状

摘要:雄激素性秃发是临床常见的毛发疾病,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简要其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内外治法、经验法及中医特色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雄秃;发蛀脱发;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疗法

0引言

雄激素性脱发AGA[1]:又称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属于中医“发蛀脱发”、“蛀发癣”“虫蛀脱发”的范畴,发生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后进行性毛囊微小化的脱发疾病,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变细,男女均可发生,临床上除表现为发量逐渐减少外,常伴有头发油腻、头屑增多、头皮瘙痒、毛囊炎、痤疮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AGA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参与的、依赖雄激素作用,受微量元素影响的特征性秃发。目前按照AGA指南[2]一线用药仍为非那雄胺片、米诺地尔町,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具有一定副作用;而毛发种植术一方面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外观上有失自然,目前西医在治疗雄秃上并不理想,而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古代医家以及近现代中医各家对雄秃认识及治疗文献,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1中医对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病机认识

关于脱发之病名,《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很长一段时间中医古籍中只是笼统记载脱发,对脱发的类型并未详述,直到清代王洪旭的《外科正宗全生集》首次提到了“发蛀脱发”才对雄激素性脱发有了分类。

传统医学认为“发为肾之候”,“肾藏精,色黑其华在发”,《内经》云:血气盛则肾气强……故发黒;血气虚则肾气弱,……故发白而脱落"。精血同源,头发的生长离不开肾精的滋养,《诸病源候论毛发病》云: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脱落"若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则精血亏虚,发失濡养,发枯而落。认为病机是“虚所致”是气血虚,肝肾虚不能濡养发根,致发枯脱落;张子和“年少发白早落,或头起白屑者,血热太过也。世俗只知发者血之余,以为血衰,不知血热发反不茂,火多血少,木反不荣,火至于顶,炎上之甚也。”首次提出血热发不荣的理论,丰富了对脱发的认识;而清《冯氏锦囊秘录》载:“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作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验证血热脱发病因。清《血证论·瘀血》“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淤阻脉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古代医家对脱发认识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发根而致发枯脱落,到血热不荣发,淤阻脉络,新发难生,经历了一个由“虚”到“实”的认识过程。

现代医家对雄秃病因病机也多从“虚”“实”或“虚实夹杂”等认识入手,何养宁[3]认为痰瘀是导致雄激素性秃发的原因。本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多数因饮食、熬夜等生活不规律,损伤脾胃,致脾失运化而生痰,痰阻滞经络日久,经络失于调畅而成瘀,淤阻塞毛窍而脱发,认为脱发病机是虚实夹杂,所谓“虚”指肝肾亏虚、气血亏虚,脾气虚;所谓“实”指湿、热、瘀、湿。姬程、魏跃钢等[4]认为肾虚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机,贯穿于的发病始终,肾虚是本,湿热为标,提示治疗上需标本兼治及分清主次。另外指出瘀血阻络存在于AGA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要全程兼顾活血化瘀通络。刘维、陈达灿[5]、朱松毅[6]等均认为此病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归于肾阴不足,精血不足,不能濡养,发失濡养而脱发。张横柳[7]教授认为脱发乃营血亏虚生风,风邪上扰所致毛发脱落。综上所述,中医认为本病是脏腑气血强弱盛衰的外在表现,病位在皮毛,本在脏腑功能障碍。

2中医对雄激素性脱发的辨证论治

近代医家除了对以上病因病机继承外,还有所发展,但大多数学者根据病因病机将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湿热内蕴、血虚(热)风燥、肝肾亏虚。

2.1湿热内蕴

由于生活饮食不规律无节制,嗜食肥甘厚味,精神压力较大等,造成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津液内停,郁而化湿,湿热内生,痰湿上熏于巅顶,阻塞毛窍,日久毛发失养而脱落。方用平胃散、祛湿健发汤、枇杷清肺饮、龙胆泻肝汤。傅丽珍等[8]选用自制1号合剂(茵陈蒿、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等药制成)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效果显著。王玉春[9]认为病机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肝、脾、故以疏风健脾祛湿立法自拟方剂治疗脂溢性脱发100例,总有效率为88%。

2.2血虚(热)风燥

头发的生长过程中,离不开精血的濡养,但精血的正常运行转化依赖气机调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任何一方衰弱都将影响血液的疏布,则致血虚不能荣养巅顶,故脱发,若加之素体血热,复感风邪,郁阻毛窍,脉络不通影响毛发生长,因此血热风燥也为雄激素性脱发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苣胜子汤、桑麻丸、养血祛风汤等。张横柳认为病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营血亏虚生风、风邪上扰所致。用桂枝汤祛风佐以侧柏叶、葛根、蔓荆子、川芎和当归,以调营卫益气和血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

2.3肝肾不足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肝藏血,发为血之余,精血同源,头发的生长离不开肝肾精血的濡养,肝肾不足,不能化生精血,不能濡养毛根,毛根空虚,导致头发脱落。常伴有腰背酸痛,头晕耳鸣,遗精滑泄,舌红少津苔薄,脉沉细数等。采用滋补肾阴、养血疏肝生发之品,方选二至丸、七宝美髯丹加减服用,同时佐以疏肝养血之品贯穿始终。方用七宝美髯丹、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夏烽[10]认为本病由肝肾不足、湿热内阻上蒸于头,而致脉络瘀阻,用自拟滋肾养血生发汤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各家经验治疗

艾儒棣[11]将雄秃治疗分为“三部曲”第一步是“除湿清热祛脂”,选用楂曲平胃散加味,第二步“养血活血、改善发根营养”的治疗,巩固前阶段治疗效果,继续用楂曲平散,加入养血活血之四物汤,为毛发提供营养。待毳毛长出,则进入第三步“养血滋肾长发”的治疗,这阶段以养血滋肾为主,方用四物汤或当归饮子加减,重用制首乌(30g)以养血补肝肾、生发乌发。赵炳南将其分为湿热与血燥论治,认为其多因饮食不节,使脾胃受损,脾失运化,痰湿内生,湿邪内生,从而引起头皮油腻脱落,所以认为脾虚湿盛为本病的发病根源,故选用祛湿健发汤。另外因血虚风燥,发失濡养,而成血燥型,治以养血补阴,乌须生发,方用苣胜子方。禤国维[12]教授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随时处于变化之中,治疗本病时应立足整体,平调肾中阴阳,解湿热毒邪,标本兼顾,并根据病情的发展,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内外合治,综合治疗,治疗运用“平调阴阳”“解毒法”学术思想,采用滋阴补肾、清热祛湿的治法,方药用以二至丸加味的禤氏生发汤(女贞子30g,旱莲草20g,桑椹20g,松针15g,蒲公英20g,薄树芝15g,丹参(后下)20g,桑叶15g,土茯苓15g,侧柏叶15g,布渣叶15g,甘草5g。)

3.1中医外治法

雄秃除了内治法,外治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且具有“简、效、廉”等优势,是皮肤科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外洗、湿敷、外擦及熏蒸,酊剂,软膏,油剂等。魏子孝教授[13]常用透骨草60g,桑叶30g,侧柏叶20g;来治疗本病,如头脂分泌旺盛,则可加用皂荚20g,苦参15g,煎汤外洗,以减少油脂分泌,促进毛囊恢复。谷朝霞等[14]证实首乌、川芎、甘草、侧柏叶等中剂量中药水提取液对体外培养人的头皮毛囊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吕海鹏等[15]采用椒莲酊剂治疗脂溢性脱发取得良好效果。目前中医外治法主要局限于单味或者多味中药的浸泡液,多用于局限于疗效观察,较少见于深入的机制研究。

3.2中医特色疗法

本病的治疗除了内外治法外,还包括一些中医特色治疗,主要有针灸、耳豆压穴、埋线、梅花针、火针等。针灸可以改善机体阴阳失衡状态,疏经通络,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力,局部取穴可以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情况,穴位多取督脉、膀胱经、脱发区及生发穴(风池、风府连线中点)等。梅花针具有疏通经络气血,协调人体功能等特点,配合毫针可更好地促进局部气血循行,常选百会穴、安眠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双侧生发穴,脱发部较适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不畅的患者。埋线疗法具有健脾益气,疏经通络,调和阴阳气血等作用。耳针多取神门、交感、心、脾、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等。火针以局部治疗为主,起到活血通络,刺激局部气血运行的作用。高建英等[16]用埋线配合艾灸及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42例。方法:采取在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并温灸盒艾灸少腹部及脱发局部放血的治疗方法,结果:控制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李晓燕等[17]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4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雄秃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寻找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中医在治疗雄秃上,较西医而言,存在更大的潜力与优势,而且疗效颇为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中医人的不断挖掘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张建中.《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6,33(04):406-408+3.

[3]何养宁.论痰瘀在早秃发中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J].陕西中医,1998,(02):66-67.

[4]姬程.雄激素性秃发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2016

[5]刘维.陈达灿教授论治脂溢性脱发经验撷萃[J].中医药学刊,2004,22(01):10-11.

[6]吴国强,沈创鹏,李东海,等.调营卫益气和血法治疗脂溢性脱发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11):63-64.

[7]徐光耀,李萍,杨新伟.朱松毅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0):1865-1867.

[8]葛正义,傅丽珍.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19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05):378-379.

作者:张瞧 周光 丁甜甜 王丹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