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模式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模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新课标的实施力度,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教学。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需求。而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模式

目前,在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主要是以概念性、理论性为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法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如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教学模式创新力度,教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学生和社会的现实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恰当地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教学目标———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空洞化结合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情况分析,整体的教学核心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党的方针、政策等进行教学,主要是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研究教学[1]。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给大学生的印象是“空洞化”,因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高。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空洞化”是指有些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是“大道理”,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与自已学习、生活特别是就业关系不大,不“接地气”,缺乏实质内容,因而觉得没多少意思,不太爱听,更谈不上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空洞化”的现象,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热点性,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有些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置为选修课,高校与教师对此重视不够,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属冷门专业。这主要受我国国情影响,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再加上其就业在过去也一直不太乐观,因此报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比较少,因而思政教师人员从源头上严重不足。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不够重视,很多高校不具备专业的教学队伍,有些直接让行政人员或辅导员承担思政课的教学,或者从校外聘请兼职教师。由于兼职性质,无法确保课程教学的衔接性,当学生刚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时,又会由于课程安排得不紧凑,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失去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欲望[2]。

(三)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较,强调的就是理论性知识,为避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厌倦感,还须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以新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下,加深基础理论学习印象。而结合目前我国各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化,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试教学,缺乏对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教学引导,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学评价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单一化,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只是反映出学生对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但是无法反映出学生的思想、人格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模式

(一)制订完善的教学体系,增强教学实践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制订出科学教学方案,增强教学实践性。一方面,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然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热点的新闻事件,让学生根据新闻内容,用自己所学习与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互动,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使学生们积极地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加深学习印象。

(二)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对新课标的开展与实施,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教师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独立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5]。因此,需要高校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定期对教师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帮助教师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凭借自身丰富的阅历与能力,对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教学,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拓展到实践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学生把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践教学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求证,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学生在求证与应用的过程中,注重探究历史的发展过程,全面提升思想者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率[6]。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析来看,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使其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满足现代化学生的学习要求,使高校教师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人才,逐渐扩大高校师资队伍,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须对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综合能力分配教学。将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对学生完成基础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的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而将综合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划分为一组,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所有学生的思想观念都受到积极的影响[7]。而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基础条件是具备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判断学生的综合素养。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关心,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方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客观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课题将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借鉴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的新情况、新矛盾,找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空洞化”的原因和去“空洞化”的路径和方式、方法,从而使大学生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赵家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54-56.

[2]李玉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学研究[J].法制博览,2019,(33):53-54+57.

[3]鲁艳平.基于微电影制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19,32(06):99-102.

[4]聂沉香.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7-28.

作者:姜超凡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