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楼建筑设计范文

大楼建筑设计全文(5篇)

大楼建筑设计

第1篇:大楼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沈阳建筑大学整体式教学楼;非功能空间;交流空间

1设计导读

沈阳建筑大学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其地势平整,校园大部分用地为水稻田景观,景观视线良好,基地北临浑南大道,南侧与沈抚铁路有一条绿化带相隔,教学区则是以80m见方的口字形平面构成的网格状布局,其中口字形相交的部分则作为交通空间和休息空间,整体建筑相互连接并围合成多个庭院,所有的教室和办公室都被置于这方格网之中,教学楼北部有一条长廊将教学楼与图书馆连在一起,这里既是学生每天必须经过的交通要道,也是供师生进行交流与信息传达的场所。长廊靠近教学区又与其融为一体,教室、办公室被布置在其中,成为学校利用率最高的一个场所,是极具特色的一部分[1]。

2非功能空间概述

2.1概念

非功能空间源于张应鹏老师的《空间的非功能性》一书,非功能空间的概念与功能空间相对应,其中包含了交通空间、辅助空间、灰空间、中庭等没有专门功能性的空间[2]。非功能空间并非没有功能,只不过不是作为空间的主要功能,比方说交通空间就具有交通功能但人们也可以进行交流和休息,非功能空间还能有效提升建筑环境,解决建筑空间相互联系、沟通的功能。

2.2非功能空间的作用

2.2.1优化空间艺术非功能空间具有优化空间的作用,合理的组织布局能够有效缓解空间负荷、优化空间艺术,使得空间更具美感和表现力。

2.2.2丰富空间意义非功能空间可以营造舒适和谐的空间氛围,基于人的心理来赋予非功能空间更多的内容。随着场所、使用人群的不同,同一个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产生出交往交流空间、休闲游憩空间、集聚空间和景观空间等。

2.2.3加强空间联系非功能空间可以加强空间联系,以不同形式的非功能空间解决交通联系,将建筑空间的功能与非功能空间相结合,以功能空间为主体,综合考虑建筑整体布局、建筑空间序列及周边环境景观等要素。比如,建大的长廊将教学楼和图书馆连接在一起,同时沿长廊布置的教室、绘图室,也将教学楼不同使用功能联系起来,提高了使用效率。

3非功能空间设计解读

3.1长廊

建大长廊被人们称为“亚洲第一长廊”,长756m,宽8m(见图1)。长廊集交通空间、学习交流、展览展示、信息共享于一体,作为建大整体式教学楼设计的极具特色的非功能空间,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建大长廊被学生称为校园利用率最高的空间。同时长廊也具有一定的建筑节能功能,这也是地理位置条件所要求的,建大地处东北,长达半年之久的供暖需要对其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长廊二层封闭,在冬天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在夏天打开窗户也会形成舒适的通风,具有很好的节能作用。建大长廊的主要使用功能是作为人行通道,这也是在学子中最受用的功能,利用率非常高,由于走廊很宽,在靠窗位置可布置桌椅,学生们得以在这里进行交流,分享课堂收获。长廊另一个功能是资源共享,其中布置一些网络电视和海报让学生不出校门便能了解社会。同时,长廊还具有展览展示的功能,学校组织的校园活动、学术讲座、学生的设计作品都会在这里展示。在上述长廊的众多功能中最普通却是最具有亮点的便是交通功能,长廊跨越校园景观水系,校园景致尽收眼底,学生们会在此停留观赏校园美景来陶冶情操。长廊作为极具艺术特色的非功能空间,集交流空间、休憩空间、观景处所、资源共享场所于一体,作为教学楼重要的景观和交通节点,长廊不仅提供学生上下课期间的休息,在这里布置的桌椅总会吸引学生前来学习,横跨水面的景观能够陶冶学生们的身心。长廊整体设计风格为透明宽敞的火车车厢式设计,一节一节的车厢寓意学生要不断前行、不忘初心。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修身养性,贵在志存高远、心无旁骛。学生们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始终如一地穿行,长达756m的一字形布局贯穿着建大师生始终如一的纯净学风(见图2、图3)。

3.2庭院

建大庭院由教学楼网格状布局所围合而成,共分割成九个庭院,教学楼与庭院之间景观视线良好。庭院平面设计层次丰富,庭院中铺装各异,并且庭院与长廊连接在一起可以实现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庭院作为建大教学楼非功能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作为教学区的延伸,有着安静和谐的内在要求。庭院内张贴公告、文化活动等作为展览展示的功能,庭院整体风格设计单一也是遵从教学楼整体设计规范简洁的要求。庭院也作为师生间的交流分享成果的公共空间,师生们可以在这里交流分享心得;学生们也可在课余闲暇之时来到这里观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同时庭院也是学校风格的展示空间,庭院作为一种人工构筑物,其设计往往体现当地的风俗和人文气息。北方庭院设计往往比较宽大、豪放,不同于南方的小巧精致,这也是因不同地区文化理念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建大庭院作为建筑设计中的非功能空间,既包含了学习空间功能,又包含了交流分享、休闲娱乐、观景场所的功能,其中蕴含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人文境界(见图4)。

3.3方厅

在建大的教学楼有这样一处学生每天都要经过的场所——方厅,它在教学楼每个方格网交叉的节点上,由于教学楼采用方格网状布局,所以每个方厅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方厅因此作为联系学院、教室、办公室的交通空间。与此同时,方厅也具有聚集人流、提供师生间交流场所的功能,将一些学生的优秀设计作业陈列于此,一个个方厅便成了一个个小的展室,学生们可以在此停留,评价作品。透过方厅的窗户可以看到由教学楼围合而成的庭院,方厅便形成一种观景空间的场所。建大教学楼采用口字形平面布局,用作空间转换和交通的方厅既可以提供交通功能,也能实现休息、评图和景观功能。建大教学楼的方厅在作为一种非功能空间为教学和学习生活提供乐趣(见图5~图7)。

4结语

张应鹏老师主张建筑空间要健康、可爱,不要过于严肃[3]。非功能空间与功能空间设计占据同样的地位,非功能空间广泛存在于各类建筑中。建大的长廊、庭院和方厅作为建大教学楼非功能空间设计的重要节点,其不仅满足了穿行功能,同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空间、景观空间、展示空间;其设计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有一定的育人意义,比如长廊的一字形布局,蕴含了学生要始终如一、坚持梦想的寓意;方正的庭院,旨在告诫学生规范言行、严格律己的寓意。如今的高校教学楼建筑空间往往只考虑功能性,而忽略了非功能空间的设计表达。无论是功能空间或是非功能空间,归根结底是反映人的生活,进而是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4]。在设计时应有意地去营造这些氛围,以引导活跃、积极的活动为出发点,将生活的理解用在建筑空间中表达。功能空间的使用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人们之间的互动,建筑静止,但互动和交往不息[4]。

参考文献:

[1]王任炜.文脉,校园亲和力的源泉——解析沈阳建筑大学浑南新校区设计理念和手法[J].浙江建筑,2009,26(08):24-26,30.

[2]冯四清,朱伟伟.建筑的“非功能”空间设计[J].工程与建设,2011,25(02):170-172.

[3]张群,黄彬,李晓.由基本问题出发——2013新建筑论坛(春季)[J].新建筑,2013(05):50-57.

第2篇:大楼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理念;绿色设计;节能

生态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都具有大致相似的基本含义,它们都认为需要尽量多地减小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尽可能节约建筑资源使用,能够真正做到有效保护环境和有效减少建筑环境污染,为建筑使用者自身提供健康、舒适、实用、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建筑空间,并且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的绿色建筑。它的寿命周期过程为设计、资材制造、建造施工、完工使用、改造、解体废物、再设计。对建筑与环境设计来说,走"绿色设计"之路十分必要,如今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的种种危机,应当改变以追求奢华设计为目的的观念,逐步发展绿色设计理念,同时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既是现代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作为设计师所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心的体现。

1共生设计与共享设计——以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大楼为例

1.1建筑基本信息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为“深圳市建科院”)是中国当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最新实践探索。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高度57.9米;地上12层;地下2层。整栋大楼所包括的绿色设计有微风启动风力发电系统、屋面遮阳系统、节能幕墙技术(断热幕墙铝型材)、室内热舒适性能(全自动控制系统)节能灯具灯盘电子镇流器应用、感光智能化控制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布置)、绿色环保装修材料、光伏发电遮阳反光板、节水卫生器具(无水小便器、节水马桶、感情开关)、外墙XPS保温隔热系统、太阳能地砖、新型外墙板、地检测CO2浓度新风浓度控制系统、地自行车停车位、淋浴间、太阳能电动车(鼓励清洁能源交通方式)、地下室雨水水箱与水环空调系统相结合设计、综合措施减少热岛效应、工字形平面,争取最大化自然采光通风效果、首层架空开放式多功能展厅、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设计、园艺设计采用本地植物物种、移动式外墙遮阳百叶、地下空间光纤光导管采光技术、地下室自然通风和采光、喷泉景观水用于水环热泵空调冷却水、地面雨水回收回渗技术、人工湿地及中水系统、座位送新风系统及高温大温差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应用于科研办公空间)、建筑本体蓄冷,冷辐射吊顶空调(应用于办公部分)、滴灌渗漏节水浇灌技术、光伏发电幕墙系统、屋面XPS保温隔热系统、屋顶绿化及雨水回收系统、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太阳能高温集热板(用于空调新风溶液除湿)。

1.2平衡为核心的设计

平衡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指在满足需求、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之间取得结果的平衡。在设计绿色建筑时,应该改变传统的设计思想,考虑在最开始设计构思时就将相关的节能、绿色概念和设计技术等引入进去,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情况来分析所设计的建筑的功能需求,以当地环境、经济社会等为考虑因素,将其融入设计之中。

2探析:建筑中的绿色设计方法

2.1位置的气候条件与选址

建科院大楼地理位置在北半球亚热带海滨城市——深圳市,东经114°3′12.85″E,北纬222°34′44.76″N。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以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地域划分上看,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其气候特征为夏天炎热,冬天温暖潮湿,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湿度大,常年刮东南风。深圳年平均气温为22.5℃,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0.2℃。年日照时数为193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达到47%,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最佳朝向为南向。选址对建筑物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建筑的实现条件和自然和谐之间的关联。建科院大楼的选址原地址为被废弃的混凝土搅拌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废弃土地的有效资源利用,没有对现有绿地农田进行破坏占用,在交通方面来看,其周围有建设中的地铁线,为大楼鼓励采用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创造有利条件。交通条件研究之外,还对周边进行噪声采集、土壤氡含量检测、地质勘探、风速和温度的测试等。通过这些科学的基础数据分析,为建科院大楼的绿色设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2.2布局:功能决定的建筑

在建筑与功能的关系中,理想的建筑在其从内到外的方方面面都充分对其所承载的功能进行表达。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建筑所需要的功能,而这些功能需要则对建筑的形式、布局、理念带来指导作用。绿色建筑即是绿色生活的表达。建科院所倡导的绿色办公生活方式,决定了建科院大楼将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建筑,首先是普通办公大楼常见的各种功能,如办公室、会议厅、楼梯间,电梯室、卫生厅,机电设备间,停车场等等。作为一个建筑科研和设计单位,还需要具备科研、探测、实验、设计和学术报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在倡导“绿色生活”的思想下,建科院楼内还整合了饮食、健身、娱乐、居住和花园等多个功能,甚至还包括了儿童乐园和生态菜区。最后,建科院建筑将开放的理念介绍到设计中,希望通过建筑的设计对更多人宣扬绿色生活的理念,因此,它需要具有许多不同的展厅功能,而整个建筑物则是一座大型的展馆。作为一座承载复杂功能的建筑,科院大厦以“汉堡包”的立体划分为灵感,使许多功能得以有效地组织和合理地发挥。由于使用地的限制,设计采取三维立体分区法,将不同的功能以立体方式叠加,根据不同功能的使用、空间结构的需要和相互之间的流线关系,以竖向空间体块对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了分类设置。通过各功能在整体的协调下,选择最适当的位置。如将人员众多的场所优先设置在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大楼的楼层功能分区如下负二层,停车与人防结合;半地下层,设置为存在干扰的实验室,与上部建筑隔离,分区明确;入口层,大堂、接待、展示,为公共空间,以方便使用为主;二到四层,无干扰实验室;五至六层,会议室和休闲区,中间层视野开阔,环境优美,便于人们休闲放松;七至十层,办公区,高楼层,视野好通风采光条件良好。十二层,职工餐厅兼多功能厅,高层,视野好,使用餐时间成为工作之余的休闲放松交流时间;十三层,专家公寓与小型会所,顶层为与办公区分离的纯生活空间;屋顶设置为花园和实验室,为休闲空间,多种实验数据收集点。建筑的内部功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平面布置得到体现,去掉东侧部分,形成“凹字型”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形状是根据深圳的气候条件,为了实现自然采光、通风效果,通过使用计算机的自然通风模拟、自然采光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各种不同的平面布置,“凹形”字形的平面能提供更多与室外直接接触的墙面,为自然通风和采光创造良好的条件。凹形字形设计朝东南方向,以此来迎接深圳常年风向即东南方,在此基础上,两个空间稍微分开,加强了室内构造穿堂的效果。

2.3材料设备:绿色的办公空间

根据统计表明,人们有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空间中度过的,国外研究表明,室内污染比室外污染严重,因此,室内的空气质量会直接影响空间使用者的健康情况。建科院大楼在室内设计中,基于创造健康绿色办公空间的理念设计,节材是其中的重要一步,进行土建装修一体化的设计,摒弃掉无意义的装饰元素,保留原有建筑构件本身材质和色彩,如水泥地面、墙面;在需要局部装饰的位置,使用环保可循环再生材料,如环保地毯、环保家具等。大楼结合室内空气龄模拟分析,针对性地设置建筑外窗、以此改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在办公空间设置换风及低速送风设施,确保各个空间部分的空气新鲜度。室内房间装修,采用绿色环保涂料和绿色胶粘剂,使用不含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复合木质板材。办公空间中打印机、复印机等具有粉尘污染和射线影响的设备,放置在室外平台的下风向,避免对室内办公人员的健康损害。大楼首层的架空绿化,在满足绿化的基础上,具有一项更为重要的功能——污水处理系统,即“人工湿地”的中水处理系统,利用植物绿化带,通过生态方式将建筑每天排放的污水分解,将污物转化成可共植物所吸收的养料,利用自然分解作用来对大厦的污物进行分解。制造氧气。经处理过的污水,达到水质标准后,送回各楼层卫生间冲厕,实现了建筑环保、无污水排放的“零污水排放”和环保循环的功能。大堂地板采用日本进口的M-wood2木塑材料。这种原料木材源自建筑废弃材、工厂加工废料等,对使用了几十年的石膏板、木材、彩色合成板等进行微粒化处理,混合后将其制成较为稳定的成型产品。将几百微米大小的木材与热塑性树脂进行混合、提炼,再进行加热成型,因为产品木材比重是51%~55%,所以具有木质材料的柔和特性,M-wood2木塑材料为为可再粉碎多次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多功能报告厅的整体设计,最大不同程度地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明和室外通风,设计方案采用了非常规的墙体构造,将位于报告厅两边的室内外墙分别设计为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内外墙,根据实际使用内部环境需要和室内外气循环条件的不同特征,选择可以关闭或同时打开的外墙。打开后光线和风景就会被引进建筑的内部厅室,观众大厅完全无需人工照明,也不需要设备的通风。中轴转动墙体,也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任意角度,使演说者的声音更平均地反射到观众席上,减少了对电声喇叭的依赖性。报告厅和远程会议室气流组织采用置换通风的形式,报告厅采用台椅下设置的送风口,远程会议室采用地面送风口,室外新风经回风处理直接送到人的呼吸区,使室内人云可以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

3结语

建科院大楼是一次优秀的绿色建筑实践,现阶段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仍然处在探索与发展之中,既要通过独特的途径解决当今建筑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又要考虑建筑的整体设计和自然关系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发展绿色建筑理念,在实践中创造绿色建筑设计,是今后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樊洁阳.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原则与策略探索[J].居舍,2019(33):89.

第3篇:大楼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形式美;形式美规律;建筑;建筑形式美规律;绿色建筑设计;屋顶花园

1和谐、统一、特色与个性的形式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著名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建筑五要素包括: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横向长窗、底层架空、屋顶花园,其中屋顶花园设计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实践运用到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来,屋顶花园不仅实现了绿色建筑中节地、节能措施,还创造性的实现美化建筑提高人类居住条件的可能性,让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类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特色与个性的形式美感。目前发达国家通常根据栽培养护的要求将屋顶绿化分类三种普遍类型:粗放式屋顶绿化,半精细式屋顶绿化,精细式屋顶绿化。粗放式屋顶绿化,又称开敞型屋顶绿化,是屋顶绿化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特点是以景天类植物为主的地被型绿化,一般构造的厚度为5~15(20)cm,低养护,免灌溉,重量为60~200kg/m2。半精细式屋顶绿化,是介于粗放式和精细式屋顶绿化之间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利用耐旱草坪、地被和低矮的灌木或可匍匐的藤蔓类植物进行屋顶覆盖绿化。一般构造的厚度为15~25cm,需要适时养护,及时灌溉,重量为120~250kg/m2。精细式屋顶绿化,指的是植物绿化与人工造景、亭台楼阁、溪流水榭等的完美组合。特点是以植物造景为主,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植物配植方式,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一般构造的厚度为15~150cm,经常养护,经常灌溉,重量为150~1000kg/m2。[1]现代美国建筑将高楼耸立的城市楼群称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人们迫切需要在城市生活中寻找绿色,那么绿色从钢筋混凝土森林中而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上层决策者和设计师们此时意识到建筑这个时候除了满足人们在一定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之外,还应该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人文设计要求。应运而生的是芝加哥绿色革命—市政大厅的屋顶花园和各式追随的绿色屋顶,芝加哥市政大厅的绿色屋顶的最初动机是用自然美丽的方法来降低夏天的热温,也就是减少城市热岛现象。城市高楼大厦普通屋顶是一直在吸收热能提高城市温度的砾石和灰色屋顶,我们都知道当气温为30℃的时候砾石和灰色屋顶在高温下可能会变成40~50℃,而绿色植物在30℃的高温下却是低于30℃的。所以种植绿植的绿色屋顶不仅可以让屋顶的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热量降温,还可以过滤雨水储存雨水给房屋降温,还能缓解城市空气质量,创造城市局部微气候环境,为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质量起着良好平衡作用。当时绿色屋顶还推行到芝加哥的一些私营企业的屋顶,这在当时被称为“绿色创可贴”。这些“绿色创可贴”不仅装点了钢筋混凝土森林,成为城市清新、蓬勃的生命力,也让人们体验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气息,极具有亲和感,属于当时社会文化的体现。体现了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类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特色与个性的形式美感。芝加哥的绿色建筑设计在当时是自上而下的一个系统建筑。芝加哥的精神—千禧公园的建造说明了这一切,由小型飞机关闭到千禧公园的建造,当时的市长为绿色建筑的推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千禧公园建成后不仅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良好的空气质量,还间接带动了周围房地产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色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创造了人们向往已久的绿色和谐家园。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迁移,每年有数以万千计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未来数年间,中国将为超过四亿人以上提供新住宅,如果以美国作为参考,就好比在7年内重新建造全美国的住宅,如果建筑物都是用砖来建筑,那么将消耗掉174个行政区内的所有土地和煤矿,这意味着新建的城市既没有能源也没有食物。假如未来中国消耗的建筑能源占了40%,如果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提高意识,如果我们现在不爱护环境,那么空气质量会下降,水质会恶化。将会对后代子孙带来极大危害,甚至是整个人类可能都面临灾难,因为世界是一体的,这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丽和谐、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现代人们的生活物质精神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而现代中国绿色屋顶花园则是方兴未艾,在炎热的天气里,我们会看到一些楼顶有自建的屋顶花园,花园的绿植会把水蒸发回去,实现房屋降温解燥,而且可以成为一个小的储水器,屋顶花园的土层可以有效存储所有的雨水。实现更加智慧的建楼,更加绿色的建楼。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楼房的时候将绿色屋顶花园考虑进去,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还有效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实现怡人的城市微气候环境。屋顶花园不仅实现了绿色建筑中节地、节能措施,还创造性地实现美化建筑提高人类居住条件的可能性,让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类之间形成了和谐、统一、特色与个性的形式美感。

2主从与重点、重复和再现、平衡的形式美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随着地球人口的膨胀,地球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人类如何才能与地球和谐共处呢?我们必须从主观思想上和行动上来改变,当今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都居住在城市中,而且向城市转移的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拥挤的环境,巨大的污染,这一切都表示着生态灾难,怎样将灰暗的城市变成绿色城市?绿色建筑意味着循环使用、重复利用,如果建筑能够将刮风、下雨等环境因素利用,如果城市建筑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那么我们的未来建筑应该是一个崭新的绿色建筑世界。例如著名建筑师杨经文就是从仿生学入手做建筑,他将我们所建造的一切都相当于是假体,而这个有机主体就是地球生物圈,二者成功地结合就是地球的最终成功,是绿色未来的动力。他的代表作“新加坡图书馆”的建造了一个不仅利于人类,也利于植物的建筑,在这里建筑作为主要关系而绿植作为一个从属关系,大楼内新兴建筑材料反复运用重复再现,采光和通风的平衡,将主从与重点、重复与再现、平衡的形式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真正的顺应气候的绿色设计。建筑地点限制和采光平衡随着科技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使得建筑设计就能达到更好的平衡。通过完美的设计和外观,运用重复和再现形式美将高科技材料运用到绿色建筑设计之中,比如说新加坡图书馆设计,运用了重复出现的自动遮阳和自动采光的先进技术,这样不仅减少了室内强光,又降低了能源消耗。大楼的重复和再现遮光架的安装其实是把光线折射进楼房的一种方法,以此来减少人工光源的消耗,遮光架的安装意味着一天里大约有50分钟会有阳光直射到大楼里需要阳光的地方,其实在这50分钟里还会有自动百叶窗放下来让用户感受到非常舒适的日光。在这里白天不需要点灯完全依赖于自然光,这样不仅节省了电费还节省了能源的消耗,还能很好地实现了采光的平衡。诸如此类的人文的、绿色的、可持续的设计在整个大楼里的运用不仅降低了能源消耗还降低了整个建筑的造价成本。另外,整个大楼的中庭是没有空调设计的,它完全靠中间的通风杆将风通到楼顶的房间,楼顶的房间是一个一半打孔的有百叶窗的空间,所以热空气不会在顶部聚集,而是散出去达到通风效果。这种方式是通过增加建筑的表面积达到加强通风和保持凉爽的功能,同时还减少了使用空调降低了能耗,因此这样的建筑物是真正的热带建筑,不仅能够顺应热带气候,也能让走进大楼的人感受热带风情,实现了通风的平衡。在这个建筑群里有14个绿色花园,只有两个是在地面上的,其余的存在于楼房的各个地方,这14个花园以建筑为主体成为一个整合的绿色建筑空间,因此这真的是一种绿色环境,让人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其次这里是真正对外开放的社会空间,进进出出能感受到空间、感受到气候、感受到绿色。这是人和自然融合的第一步,接下来是系统化的整合,然后享受绿色世界的丰收,连墙壁都可以种植植物,尽可能多地将有机组合带入建筑环境,改善我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从而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作为一个绿色建筑师,融合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如果把建筑行业的一切融合到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之中,就不会有什么环境问题。未来的绿色建筑设计,如何将这些系统和材料和自然生态完美融合,我们还在讨论、思考、实验。不管是通过物理接触还是气候变化,整个世界都是息息相关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4]

3结束语

在遵循形式美的基础上,绿色建筑有着自己的设计特点。在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达到后,人们更加追求建筑的美观性,形式美在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中也就越来越重要。形式美在绿色建筑上的运用是人类适应、接受大自然的积极体现,并且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我们的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人性化的、生态的、环保的建筑。具有形式美的绿色建筑就在我们身边,并真正为所需要的人建造健康的舒适的宜居环境,使之在建筑的天空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郝永池,谷志华.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姚美康.建筑设计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仲毅.谈建筑与科技发展[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3(9):20-23.

第4篇:大楼建筑设计范文

关键词:公共建筑;艺术中心;旅游发展

一、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现状分析

近年来,艺术文化中心融入于中心城市发展,体现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特色。创建艺术文化中心,提升城市知名度。艺术中心是各地区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文化艺术综合设施,需要具有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建筑面积广大等特点。一般由演艺中心、影视中心、商业中心及文化馆等组成。如著名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位于金鸡湖畔文化水廊景区,占地面积138000㎡,建筑面积近150000㎡,由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所设计。中心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设计和古典元素,结合江苏江南园林氛围,获中国建国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艺术中心是江苏省及苏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要的旅游景点,于2007年10月正式投用。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厦门市体育路95号,包括以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组成的主体建筑以及东西两广场、电影城、演艺中心、会议报告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它是厦门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最大文化设施项目。厦门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130000㎡,其中,地上面积113900㎡,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和共享会议报告中心,地下建筑面积约13900㎡,约2300㎡的餐饮中心。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兴中道73号,是中山市人民政府“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该工程于2003年8月3日奠基,于200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54727㎡,总建筑面积47368㎡,由演艺大楼和培训大楼两大部分组成,总投资5亿多元。其中,演艺大楼建筑面积23879.87㎡,设有大剧院、多功能小剧场、展览厅、影视演示厅、排练厅、演员化妆室、餐厅和办公区;培训大楼建筑面积19551.53㎡,设有文化和艺术商廊、电影城、美食广场、公共艺术展厅、培训区等,其中戏剧、舞蹈、音乐、器乐、儿童艺术等各艺术门类培训教室38间,包括排练厅、音乐教室、综合艺术厅等。文化艺术中心还设有一个露天文化广场,舞台上配置了一个40㎡的LED大屏幕。广场设置了两个大型喷泉和800多套灯具。停车场可容纳近400台车辆同时停放。其中心建筑设计独特,环境优美,是中山市目前的地标性建筑,是当地人民精神文化富足的完美体现。也是中山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总体来说,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城市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是城市精神的体现,是一个特色城市必不可少的建筑[1]。

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设计内容

(一)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理念。显而易见,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具展示、收集、传播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公益性、开放式场所。近百年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加[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中心事业正处在一个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时期。对于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是对当代建筑师的一个考验。因为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文化艺术中心,最为主要的就是,能够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是什么文化,展现给参观者是什么艺术。因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对历史文化的渴望,以及艺术的欣赏,都是人们所需求的。所以对于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首先要了解相关文化,感受文化气息,在艺术中吸收灵感。其次,我们还可以融入大自然元素,这样对我们的设计会产生非常可观的效果。对于光的利用,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设计构思,光元素的添加,利用光的反射、折射产生的不同效果,可以让参观者有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二)文化艺术中心的功能介绍。文化艺术中心功能区域主要包括展览区和办公区,也可以完全对外开放和非对外开放。比如说,展区是完全对外开放,而办公区域则是文化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办公区域。除了展览区域,艺术中心还可以设置报告厅、会议室、影像厅、剧场、多媒体教室、休闲娱乐场所等等,给人们提供会议报告,教育传播,谈话聊天的场所。如今的文化艺术中心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三)文化艺术中心的平面布局。文化艺术中心的平面布局需要根据功能需求对有限的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组合安排,使功能分区明确,室内外交通畅通,对藏品等贵重物品的保存与贮藏也是应该做一些考虑的。建筑设计的平面布局决定了建筑物的形状,对于建筑平面形状的处理,也要遵循“合理”二字,不可以出现不能正常使用的建筑空间,以及浪费空间面积。(四)绿色建筑。现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节能手段。随着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建筑未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绿色建筑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与应用,越来越重要。绿色建筑已然成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总结

对于共享空间的塑造是当今文化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承担一定城市职能,并具备城市空间属性的特殊的建筑公共空间,是当代文化建筑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具体表现,其设计手法往往会对建筑形式起到决定性作用,一些新的空间塑造手法的运用对当代文化建筑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道设计规划设计导则[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第5篇:大楼建筑设计范文

1工程介绍

本工程为江苏某化纤集团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3178m2,占地面积为5467.70m2。该办公楼为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为9层,建筑高度45.8m,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占地面积为2767.56m2,建筑面积为2767.56m2,其中人防面积为1450.26m2(战时6级人防常规物资库),一层占地面积为5467.70m2,二层建筑面积为3455.60m2,三层建筑面积为1712.53m2,标准层平面图建筑面积为1712.53m2。建筑平面像一个面向道路张开的双手,拥抱四面八方的来宾与访客。办公大楼位于用地北端的办公区,由城市道路引入主入口,进入厂区的景观大道,西侧就是办公楼,被周围的假山绿植包围,停车场地与绿化相结合,交通方便,景观优美,结合厂区入口、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员工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置身其中有归属感、生活感、亲切感,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企业形象。

2建筑设计理念

集团办公大楼不仅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又是管理工作人员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场地,因而设计师本着以“以人为本,尊重企业文化”为宗旨,以“节约土地,合理布局”为原则,充分结合厂方设想和建筑本身功能要求,来完成设计。办公大楼的立面设计立足于简洁、大气的出发点,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立面造型做到稳重而不失活泼,采用对称的立面造型手法,力求达到庄严典雅的艺术效果,同时与周围建筑在颜色、风格协调一致。

3功能配置及空间处理

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3178.47m2,占地面积为5467.70m2,综合科研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属于二类高层,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车库为Ⅱ类车库,人防等级为6级物资库,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建筑物共10层,地下一层,地上9层。地下一层其中人防面积为2827.20m2(战时6级人防常规物资库),主要布置有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风机房、管理用房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建筑物内设置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同时设置一个汽车出入口和一个人员专用出入口,以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该建筑物一层主要布置有展览区、安全监控室、演示大厅、贵宾休息室、休息等候区、库房、办公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共设置了五部电梯和四部楼梯,以满足使用需求和消防疏散要求。其中,演示大厅单独设置主入口以及入口柱廊,以达到建筑造型和门廊灰空间过渡的目的;建筑物主入口设置在南向,大厅两侧对称布置室内绿化,与二层共享空间形成主题特色空间。二层主要布置有办公室、大小会议室、空调机房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三层主要布置有办公室、新风机房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整个平面通过两个正方形以倾斜45°角叠加在中间的正方形辅助空间内而形成。标准层主要布置有办公室、资料复印、新风机房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根据建筑总体布局把交通核放在建筑中部,功能用房在左、右两翼,采用交通面积相对集中的布置方式,为办公空间的布置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同时交通和辅助设施的集中布置,方便人员的使用,为维修和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交通顺畅简单,建筑的示意在人的行进和位置变换中通过空间、表皮和光线的变换而体现出来,而非一个僵化生硬的静态存在。

4现代厂区办公楼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1)趋于形式的多元化。随着工业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厂区办公建筑的功能要求也在不断更新。面对使用主体的不确定性,办公空间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就成为设计的主导因素,在满足通常的办公形式要求的同时,又须兼顾特定个体的办公需求,于是对于办公空间的动态把握就成为今后设计的要点。

(2)趋于结构人性化。由于现代厂区办公建筑使用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使衡量新时代厂区办公建筑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采用生产效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办公建筑是否合理。厂区办公建筑作为“信息的集散、加工与再创造的场所”,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办公空间应以能否激发员工潜在灵感、发挥其最大价值为出发点。于是,优良的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诉求成为高质量办公建筑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协调及空间内部声、光、热、温、湿等方面的调控,竭力为办公人员营造一个舒适、健康、高效的人性化办公空间。

5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