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地灾防治方法全文(5篇)

地灾防治方法

第1篇: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权因素比较法;危害程度分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深基坑工程也越来越多、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深基坑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主要灾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1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通常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以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深基坑开挖容易引起基坑变形及坑壁坍塌、地下水渗透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等现象,从而造成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依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发育程度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表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加权因素比较法、相关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计算法等[1],评估结论可综合两种以上方法确定。

2崩塌、滑坡灾害的预测评估

2.1基坑崩塌、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

基坑开挖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基坑侧壁的土压力呈指数级增大,当土压力接近于抗滑力或支挡结构的支挡力时,基坑壁会出现明显的侧向位移,当土压力超过抗滑力或支挡力时,基坑壁将产生失稳滑移,岩土质基坑顺向坡段开挖时,沿顺向结构面易产生整体的变形与滑移,其余如渗透破坏(流土、管涌)、基坑突涌等也会造成基坑的变形、失稳。

2.2基坑潜在崩塌、滑坡评估方法

本文推荐采用定量计算法结合加权因素比较法进行评估。2.2.1定量计算建立基坑的工程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基坑各侧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进行计算,评价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状态。基坑坡率根据放坡空间大致拟定,如不具备放坡空间,则应按照直立边坡来考虑。选择计算方法时,应根据基坑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确定:均质土坡通常假设沿坡体内部滑动,滑动面近似于圆弧形;岩土混合质坡除内部滑动以外,还要验算沿土层基岩接触面的折线型滑动;岩质坡应结合结构面分析成果,对沿不利结构面或不利组合面滑动的可能性进行验算。2.2.2加权因素比较法以上定量计算方法未考虑基坑的支护结构,仅按放坡条件进行计算,在城镇地区,用地范围周边通常有道路、建筑等,放坡空间小,不考虑支护时的计算,绝大多数不稳定。实际上按工程常规,深基坑在开挖时都会进行支护,大部分基坑的支护措施是成功的,有少量的基坑即使进行了支护,还是会产生变形、沉降过大甚至崩塌、滑坡事故。基坑支护是否可靠与很多因素有关系,主要有技术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环境风险[3]。在地灾评估阶段,往往基坑仅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和概略的深度,因此对技术风险和施工管理方面的风险无法全面分析,根据基坑工程的经验,基坑深度大、坑壁岩土层差、水头高、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和概率较大,因此基坑边坡的地灾评估可以按照基坑的深度、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加权因素比较,概略评价基坑的风险及潜在的危险性(表2)。对于评价为发育程度强烈的基坑段,说明基坑支护的风险大,在今后的设计、施工中要特别小心和注意。除评价危害程度和危险性评级,评估报告应阐述潜在崩塌、滑坡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情况,分析变形破坏模式和最深一层潜在滑裂面的位置,以供后续设计、施工参考,如此评估成果才具有指导意义。

3基坑开挖引发地面沉降的预测评估

3.1基坑开挖引发地面沉降的原因

龚晓南等人认为[4],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1)抽水、漏水引起的地基土体固结沉降;(2)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或基坑底隆起造成的沉降;(3)基坑开挖引起砂、土流失引起的沉降,如:抽水引起的土、砂损失引起的沉降,砂、土从围护结构中挤出造成的沉降。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基坑底隆起引起的沉降一般较小,沉降量与支护结构型式关系密切,地灾评估阶段还无法合理评价这些沉降。砂、土损失造成的沉降有一部分可归结到崩塌、滑坡灾害范畴,另外一些是由于渗透破坏产生管涌、流土造成的沉降,由于未知条件太多,评估阶段也无法合理进行评价。基坑周边含水层失水引起的固结沉降发生较为普遍,是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主要部分,因此也是地灾评估的主要研究对象。

3.2地面沉降预测分析

3.2.1预测指标与分级标准。通过上节的分析,地灾评估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坑降水、基坑漏水引起的固结沉降。按照评估规范的划分标准(表3),地面沉降的发育程度可按近5年平均沉降速率或累计沉降量进行评价。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面沉降将发生于基坑施工期间,一般在一年以内,因此应采用累计沉降量评价其发育程度。3.2.2累计沉降量的计算公式。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可采用如下公式估算基坑降水或漏水引起的累计地面沉降:s=φw∑Δσ'ziΔhiEsi(1)式中:s―计算剖面的地层压缩变形量(m);φw—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地区工程经验取值;Δσzi'—降水引起的地面下第i层的平均附加有效应力;Δhi—第i层土的厚度(m);Esi—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kPa)。附加有效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计算点位于初始地下水位以上时,Δσzi'=0。(2)计算点位于降水后水位与初始地下水位之间时,Δσzi'=γwz。(3)计算点位于降水后水位以下时,Δσzi=λiγwsi式中:γw─水的重度(kN/m3);a0─计算点至初始地下水位的垂直距离(m);si─计算点对应的地下水位降深(m);λi─计算系数。一般情况下,在评估过程中会做如下假设:(1)初始水位在钻孔平均水位的基础上,考虑水位变幅后确定;(2)水位从初始水位降落至坑底以下0.5m;(3)降落水位以下压缩层计算深度,原则上计算至低压缩层顶面或隔水层顶面,且一般不超过计算剖面处的降深值,降落水位以下的沉降量,一般要在计算值的基础上适当折减。3.2.3地面沉降危害性分区。地面沉降的范围取地下水降落漏斗的范围,当基坑含水层为潜水时,可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降落漏斗的半径R:R=2■sHk(2)式中:s—地下水位降深;k—土层渗透系数。基坑降水、漏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是面积性灾害,越靠近降水井或基坑壁,水位下降幅度越大,沉降也最严重,反之沉降较为轻微。在基坑各侧选择若干计算剖面,计算各断面处的最终沉降量,连成曲线(图2),按表3的判断标准,找出300mm、800mm的界限点,即可进行危害程度分区(图2)。统计出危害区的危害对象,确定潜在灾害的危险性(表1)。

4结语

本文对基坑开挖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危险性评估方法,作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坑潜在崩塌、滑坡危害程度评估的加权因素比较法,提出了基坑潜在地面沉降危害程度的分区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在现行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所制定的,十分便于评估工作应用,成果也较为客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基坑工程中变形与渗流问题非常复杂,影响因素非常多,如何在前期全面、客观地评估基坑工程潜在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及危险性,是今后需要不断完善和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6年修订版)[S],2016-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S].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3]宋瑞柯.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及控制策略[J].防护工程,2017(9):110-115.

[4]龚晓南,高有潮等.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0.

第2篇: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石油地质;新方法;勘探开发;应用

1石油地质新方法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石油地质新方法对石油工业而言,具有极大的促意义。首先,对石油勘探的新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打破技术垄断和长期进行技术购买的局面,减少对其他国家技术的依赖性。其次,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受国际部分石油供应国家局势动荡的影响,石油的价格起伏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石油资源的购买成本,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提升对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国外石油产品的购买数量,减少了对成本的使用。最后,将新的石油地质勘探方法应用在石油开发中,保证我国的石油能源供应量,有助于保证国内民生和工业生产的稳定性,促进经济实现稳定增长。[1]

2在勘探开发中石油地质新方法的应用

2.1数字模型法

我国在石油地质勘探方法研究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对数字建模技术的研究,以此来帮助石油勘探人员掌握油层情况。随着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在应用中可以在局部地区建立相对精确的低下岩层模型,然后通过对勘察模型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及时发现地下岩石层中存在的风险,减少后期工作中风险问题对石油开采工作的影响,同时还增加了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准确性。而随着人们对石油地质勘探方法使用要求的提升,数字模型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应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和先进高效的数字模拟程序进行勘探,实现数字模型的可视化,提高勘探效果,以此来降低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使用,增强开采工作的安全性,进而增强我国石油市场的经济效益,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2.2测井法

在石油勘探方法中,测井法属于勘测最为精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勘测的精确度。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油勘测手段也在被不断实现优化,勘测的方法也在逐渐迈入到高科技时代,测井法已经由原本的数控测井仪转变为成像测井仪,不仅提高了数据信息传输的效率,而且还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数据传输量,同时利用组合的方式,增大了勘测感知的覆盖面积,提高了数据信息的采样效率和分辨效率,已经成为石油企业发展重要的技术手段。

2.3过氧化氢法

过氧化氢属于一种强氧化性,在一般状态下会缓慢分解成为水和氧气,如果加入二氧化锰等物质,或者是使用短波射线照射,会加快其反应的速度。因此,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石油勘探时,通常就会在油藏砂中注入适量的过氧化氢化学催化剂,而被注入到砂中的催化剂,通过进行快速的分解,其中包含的热量和氧气也会被分解出来。然后氧与油藏砂中残留的油物质开始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量。同时在勘探过程中PH值的指数又决定了反应过程中分解的温度,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有效的勘探出油田中含油情况。由此可见,在进行石油勘探工作中使用过氧化氢法,可以利用催化剂本身的分解特征,勘探出油藏砂的含油状况,有助于提升油井的开采效果,促进石油工业的开发与勘探。

2.4余油法

传统的油田开采中,在开采一定时间后,油田的含油量会面临下降的局面,甚至接近枯竭状态。而余油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将近枯竭油田剩余价值挖掘,提高油田的开采量。一般来说,受油田分布地区不同地质情况的影响,油田挖掘使用的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这就提升了油田开采的调整空间,而主要的方法也被称为是“再完井技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分布较为广泛的剩余油井中,对新井开采技术参数进行调整,以人工的手段来控制油田地下的石油流动路径。同时,还应对以往使用的注采网进行改造,将其改造成为封闭式注采网,这样可以增加稠化水的扩散面积。而在结束这些操作流程后,还需对注采网的封闭性进行监测,如果封闭性不合格,或者是难以实现有效的封闭,就应使用钻取加密技术进行开采,以此来提升开采的效率。

2.5三维地震勘探法

三维地震勘探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勘探方法,在使用中可以对油田进行一体化、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勘探。在使用这种方式前,应先根据开采地区的石油勘探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设计,确保在使用中可以有效的发挥数据采集、野外施工组织、数据信息处理、数据分析、属性提取、波长模拟和地质建模等功能,实现对地震勘探数据的顺利获取,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开采设计方案的全面合理设计,避免在开采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开采问题,提高开采的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在发展石油工业时,为了提高石油开采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增加开采的效果,就应使用各种新型的勘探方式,增强石油开采的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将新技术应用在石油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然后使用多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提高石油勘探的效果,促进石油工业安全开采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明.石油地质新方法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8(10):74-75.

第3篇: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东台发绣;艺术价值;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

东台发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发绣与刺绣一样,融书、画、印、绣、裱、刻等诸多工艺于一体。发绣与丝绣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绣以人发为“墨”。发绣具有弹性强、光泽亮、质感好、不褪色、耐腐蚀等特点,蕴藏着人的生命符号赋予的独特魅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东台发绣复兴,从原色墨绣发展到多色发绣(自然发色中有黑、白、黄、棕、绛、赭等),继而衍生出彩色发绣;从单面发绣发展到双面发绣,进而发展为双面异色绣。近几年,东台发绣又创新发展出胎毛绣和微发绣,其题材日渐广泛,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虽然东台发绣经过众多工艺美术设计师孜孜不倦的探求,不断蓬勃发展,但部分作品以摹写为主,原创性不足。笔者发现,东台发绣工艺品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2014年,东台中等专业学校开设发绣班,为东台发绣的传承作出了贡献。通过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传承东台发绣,不仅可以传承地方文化,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东台发绣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的价值分析

东台发绣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东台发绣在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价值,笔者从传承地方文化、增强学生艺术修养、传播中国发文化与发绣艺术三个方面加以阐述。1.传承地方文化东台发绣是需要头、脑、手相互协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东台发绣的“画”和“绣”都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画”而言,东台发绣大多使用国画、素描等绘画的艺术手法。据刺绣家陈伯余①说,因头发比一般丝线更细,其覆盖能力弱,所以发绣的底稿需要完整画出。对于“绣”而言,发绣的针仅有缝衣针大小的一半,针眼较小。创作者运用齐针、切针、接针等数十种针法绣制。多样的发绣技巧能够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东台发绣的技术美。东台发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力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东台发绣巧妙结合了技术与艺术,并通过感情的融入展示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发掘东台发绣艺术蕴含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实现与当地艺术前辈的交流,推动民族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2.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粹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1],在艺术教育中,学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得到纯粹的快乐,其人格随之得到升华。东台发绣将“画”和“绣”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塑造高雅的人格。学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他们在学校的行为不可能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去评价”[2]。教师如果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往往会对其人格的塑造产生影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增强其艺术素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追求技术,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更难以塑造学生高雅的人格。基于此,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东台发绣,能够让学生经常接受发绣独特艺术美的熏陶,使其感知、想象、理解等能力可得到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和艺术素养。3.传播中国发文化与发绣艺术头发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因为高居于顶,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3]古人将爱惜头发视为孝道的体现。因此,在古代,人们往往不轻易剪发。东台发绣正是利用人的天然发色发质,结合刺绣的针法技巧,展现发绣独特的自然之美,被后人称为“墨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东台发绣,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发文化与其精神内涵。

二、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开设了艺术专业,一些理工科院校也兴办起艺术专业,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然而,一些院校艺术专业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等问题,需要大力打造适合地域发展的独特艺术形式,以独特的地方文化拓展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东台发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东台发绣人才济济,东台发绣在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开展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对口资源和创新的培养方式,这些因素为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奠定了一定基础。1.东台发绣人才济济在调研东台发绣的过程中,笔者除了了解了东台发绣的历史发展和艺术价值,还与发绣传承人交谈,对东台发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东台发绣传承人陈伯余,自2005年以来荣获多个奖项,为东台发绣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陈伯余担任东台中等专业学院的发绣班教师,耐心教导学生,为东台发绣注入新的生命力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还有王琼、陈德中、丁崇政、高永忠等人为东台发绣赢得盛誉。2.东台发绣艺术教学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开展的物质基础东台发绣艺术来源于民间,具有自身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工艺流程。因此,在地方性职业院校开展东台发绣艺术课程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以此保证东台发绣艺术教学的开展顺利。(1)准备充足的教学设备、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准备必备的东台发绣艺术相关教学场地、设备、器材等,具体包括国画颜料、绢布等材料,课程的专用教室,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发绣艺术作品的场所,等等。(2)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学校美术馆、图书馆中的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学生参考书、教师参考书、美术书籍和杂志、幻灯片、光盘等,可供教师备课和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3)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教师应广泛利用学校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的文物资源等开展教学。同时,学校可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4)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学校应该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市、省、国际等各级别的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学成果方面的交流。(5)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教师需要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相关的社会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如文体活动、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3.丰富的对口资源目前,东台市拥有发绣行业相关的专业公司2家、发绣艺术馆2家、发绣产品生产厂家20多家、发绣产品生产点300多家、发绣产品经销处40余处,当地从事发绣工艺设计、配色、勾绷、刺绣、装备等工作的技艺人员有数千人,如此丰富的对口资源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东台发绣艺术教学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开展。4.创新培养方式东台发绣艺术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各科能力的共同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开展创新实践,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21世纪,为了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地方性职业院校在设计课程时,要以塑造学生的人格,使之成为有创造力、有个性的个体为目标。地方性职业院校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引进东台发绣艺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当地理解该艺术中有意义的物象,多想象、多思考、多动手,这是构建多元化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

三、东台发绣艺术在职业艺术教育中传承的发展趋势

1.开阔视野和培养创新思维并重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4]。21世纪是一个创新性的时代,青少年是引领社会进步发展的新生力量,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地方性职业院校要培养既有创新思想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美术的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东台发绣艺术课程的开设可让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创造,让学生利用充分的条件,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李吉林强调,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是情境教育学的要素之一。东台发绣艺术课程同样是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开阔学生视野并重的一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提高意识,创作出更具有意义的艺术作品。2.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因此,地方性职业院校要围绕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加以转变,这有利于培养能够真正融入社会的学生。对于职业艺术教育而言,东台发绣的课程安排应与市场有机联系。如: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的视觉呈现形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这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新方向;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访相关的企业与工坊,让学生把学到的东台发绣艺术知识、技能真正运用于实际,让学生了解发绣艺术带来的效益,加深学生对东台发绣艺术的感情。将理论知识与市场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东台发绣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而且能促进发绣市场的发展。3.东台发绣国际化发展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所在地域的独特特性。因此,东台发绣艺术实现国际化发展是重要的发展趋势。陈伯余提到,在20世纪90年代前,东台发绣外销的比例较大,在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销售所占比例较大。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东台发绣艺术实现国际化发展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基础。

结语

通过对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的发展价值、可行性和发展趋势三方面的分析可知,东台发绣在地方性职业艺术教育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地方性职业院校需要借助课堂教学传承与发展东台发绣,通过将东台发绣融入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并推动东台发绣登上国际舞台,展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陈复兴.简论王国维的美育观[J].晋阳学刊,1983(2):108-109.

[2]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22-123.

[3]叶大兵,叶丽娅.头发与发饰民俗[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21.

第4篇: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对策

1引言

云南省境内地质灾害频发,中央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8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通过近几年中央财政补助和省、州(市)自筹建设资金,云南省境内特大型、大型、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数量较多,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建成并顺利验收,消除了地灾隐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建成后因施工质量缺陷、竣工资料收集等原因导致工程验收滞后。本文就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验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利于工程验收和审计。

2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大部份地灾项目施工区地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防治工程投资小、工期长,设计、监理单位服务费低,投入到项目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验收埋下隐患,详细分析如下。

2.1地灾防治工程造价现状中存在的缺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查使用最多的是水利行业的定额和相关规范。水利定额是根据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编制的,主要使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灾造价编制主要参考的是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主要为渠道、提防、水闸、隧洞、渡槽等工程。地灾防治项目施工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项目涉及锚杆、锚索、抗滑桩、浆砌石、钢筋砼等多种施工工艺、工程量小、单价种类多。套用水利定额不能真实的反应与其匹配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费用,导致地灾防治工程单价费用总体偏低。临时道路、施工用水、用电、临时防护工程等相关基础配套是必须建设的,但是达不到其他行业的规模程度,因此费用没有其他行业高,但是在整个工程费用中的比重要高于别的行业,随之产生的相关措施及管理费用也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的主材价格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政府造价信息部门颁布的材料信息价计算,该信息价是针对工民建和市政工程编制的,工程相对集中在市区,运输方便。地灾项目建筑材料的搬运大部分采用小型机械运输、甚至人工背运、骡马运输,材料二次搬运量大、损耗大;工程二次搬运费用无固定标准,目前根据工程投资进行估算,费用偏低。地灾防治工程采用固定综合单价承包、据实结算,项目不设置价差预备费。部分项目因施工图设计或施工招投标延误导致项目错过黄金施工时段;部分项目从立项至项目施工持续2~4年。在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材价格仍采用项目立项时的材料价,施工阶段遭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不补偿材料价差,增加施工单位项目成本。

2.2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节约成本、野外地质工作粗糙,人为减少勘察工程钻孔数量、深度,部分工程缺少必要的井探工程,导致野外勘察地层分类、描述欠准确,不能真实的反映现场地质情况,从而影响项目可研阶段组建单价和投资预算。勘察设计单位因成本问题无设代常驻工地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和设计变更问题。施工单位施工后揭露的抗滑桩桩孔土体类别、谷坊坝基础持力层较设计出入大。若采用设计变更、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可能导致投资增加,超工程预算需逐级上报审批,可能导致治理资金无法落实、工程验收工作滞后;若不进行优化设计,按图施工将为工程安全建设、运行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工程试运行期间变形量超设计或出现质量事故而无法验收。

2.3地灾防治工程施工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缺乏三通一平等辅助工程建设资金,施工队伍进场后缺乏施工用电(超50kw用电不准并网、需采用自发电)、无施工道路(材料二次搬运费用低),无相对固定的验收标准、规范。地灾防治施工市场监管缺乏、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部分地灾工程施工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工期长,项目利润薄等。施工单位中标后为节约投资,投入现场管理人员不足,部分项目采用以包带管、委托管理等方式进行。投标文件计划投入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职安全员、质检员、技术员五大员不能全部到位,项目仅投入3~5名管理人员、且缺乏现场管理经验,导致项目施工不能按质、按期完工。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复杂,施工过程中动态变化大,项目经理和现场技术负责既要懂地灾施工工艺、施工管理;又要懂工程地质、地灾防治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才能根据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发现和弥补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向监理、设计汇报,优化和调整设计,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地灾防治工程监理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场监理费用占工程投资的2%~3%,部分工程开工至工程终验持续时间2~3年、甚至更久。监理单位投标时计划投入总监和现场监理人员,实际施工时仅有1名现场监理人员、总监基本不驻守工地,部分项目现场监理人员无相关工程监理经验,现场监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另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线路长、施工地点分散,监理单位投入人员少,不能在重要基础工程、隐蔽工程、单元工程施工时进行旁站监督和跟踪检查,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5地灾防治工程建设单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灾项目三通一平工作基本由施工单位负责,大部分地灾项目施工队伍进场后才进行征地,部分项目因无法征地而导致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进场后无法施工而退场,部分项目被迫重新调整设计等重大变更。地灾防治工程由国土局地质环境股组织项目管理,地环股在编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工程管理经验,且不能长期驻守工地。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委托乡镇国土所、乡镇府领导进行监督管理。乡镇领导、国土所人员无工程管理相关经验,现场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监理方、施工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不按规范要求施工等缺乏有效的监管,为工程建设和验收埋下隐患。

2.6解决办法

鉴于当前使用的水利定额编制地灾防治工程造价存在较多的问题,建议尽快根据地灾防治工程的特点制定地灾防治工程的概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计价等的编制规则,明确地灾防治工程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和费用构成,确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地灾防治工程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办法进行统一。业主方参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开招标工作,通过高质量的公开招标,引入技术力量强、服务质量高、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措施,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强化源头把控,高标准做好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过程中及时参与验槽、验桩,解决施工地质问题,根据地质情况优化工程设计。监理单位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投入投标文件承诺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按图纸施工,认真落实好“三检制”,确保原材料、中间产品在施工过程中100%合格,确保只有质量合格的工序才能向下一道工序流转。业主单位应严格要求监理单位履职尽责,认真落实好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见证取样、例行检查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业主单位抓紧引进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对实体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决不允许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实施精细有力的监督检查和追究惩戒。由国土局相关股室、邀请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专家团队组建质量安全稽查队伍,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无死角”的飞检。州市国土局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考核机制,督促县国土局履行好现场监督管理职责,对参建单位实行量化评分管理。对工作不扎实、履责不到位、量化评分较低的参建单位,依法采取约谈、追究违约损失、提请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等分级处罚措施;对发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事件、量化评分极低的,依法采取解除合同关系并追究相应损失、禁止参加地州类似工程招投标、提请建设主管部门行政处罚、追究相关负责人法律责任。

3竣工验收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3.1参建单位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等规程的通知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对工程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收集整理和提供的资料做了纲领性的规定,近年完成的竣工资料,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笔者参与地灾施工验收项目较多,发现竣工资料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分析如下:监理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重要隐蔽工程、基础工程监理旁站、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记录资料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抽检资料缺乏;无中间产品、原材料用量统计、抽检比例和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实施方案粗糙,不能反映现场监理情况,野外照片册记录资料混乱无序、无备注说明。施工单位竣工资料中存在的问题:①、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表格使用混乱,有工民建版本、水利版本等多种记录表格。表格实用性差,不能反映现场施工工艺、工序,三检制人员签字手续不全;②、原材料、中间产品使用总数量和检测数量不符合强制标准、无代表性;检测资料无统计分析和评价;③、竣工图沿用原设计图纸、包括设计说明,不能反映现场施工效果。竣工图凡涉及结构形式、工艺、平面布置等重大改变,需重新绘制竣工图,并在说明栏内注明变更依据。施工单位责任人签字、监理单位盖竣工图审核方章。④、竣工结算书中缺乏工程量计量依据。隐蔽工程无工程量四方签证单、影像证明资料;设计变更部位无现场计量四方签证单。导致审计结果与工程结算价款出入较大,施工难以接受审计结果。

3.2对地灾防治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的建议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验收表格、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重庆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试行)》(2006年1月)、云国土资[2015]58号文附件3、附件4进行收集和整理。建议项目开工初期,施工单位结合项目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工程投资对工程项目结构进行划分,并将项目划分方案及其相关说明;各施工工序(工艺)验收表格,单元工程检验与评定表格报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审定。监理审定后报建设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根据批准的单元工程划分情况编制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大纲。现场施工过程中实施严格细致的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从施工工序开始,依次做好检验批次、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另外,施工现场应做好隐蔽工程量计量四方签证,设计变更工程现场工程量签证,地表工程现场量取计量签证。竣工结算书上工程量计量有据可查,审计时可进行抽检复测。

4结束语

地灾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者主要抓好施工投资、进度、质量的控制;安全、信息、合同的管理,全方位组织和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控制的管理方法,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和控制,发现实际值偏离目标值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好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的问题,让工程质量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第三方检测。现场技术负责、资料员应根据资料收集大纲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资料,向监理方、业主方交流资料收集和整理中的问题,让工程资料充分反映现场的施工情况、符合相关规范和验收要求,让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经得起验收委员会、专家组的检查验收,符合工程竣工资料归档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宝和,邹嘉兴.水利定额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6).

第5篇:地灾防治方法范文

“查、探、疏、排、防、躲、管”七字方针内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地面采用瞬变电磁探测技术,查明小窑老空积水范围(七字方针中的“查”)。瞬变电磁勘探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领域。该技术对其勘测范围内的水体等低阻地质异常体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当采空区充水时,在电性上出现低阻反映,因此,该方法对探测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效果明显。地面采用瞬变电磁仪器,圈定井下小窑老空积水范围,物探结果及时填绘到采掘平面图上,小窑老空积水范围在图纸上呈现出来,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各采掘头面的防治水设计。

2.掘进头面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分辨电法超前探测技术,查明掘进前方水文地质情况,对存在低阻异常区域,采用钻探技术(七字方针中的“探”)。(1)高分辨电法的特点。YD32(A)高分辨电法仪以煤层或岩体为介质,根据岩石电阻率成像探测识别巷道顶、底板隔水层厚度、断裂破碎带、含水和导水构造等地质构造。高分辨电法仪物探距离可达100m,结合矿井实际情况,每次物探有效距离取60m,保证30m超前距前提下,可掘进30m,生产过程中如此循环,如物探结果存在低阻异常,经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后,可进行钻探。(2)井下超前钻探。钻探是井下探放水最直接、最可靠和最终必须实施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探放水工作量是煤矿生产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渴望解决的难题。而井下物探仪器的运用,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3.疏放老空积水(七字方针中的“疏”)。通过物探和钻探,对探测到存在老空积水的区域要进行疏放,解除老空水对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疏水时前期工作为。(1)完善老空积水区附近掘进工作面的排水系统。根据预测的积水量,单孔最大放水量,工程进度情况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配备相应排水能力设施及设备,排水系统完善后,再由地测部门牵头,对排水系统进行排查及联合验收,对排水系统的排水量实地测定并达到设计要求。(2)设计放水钻孔。放水钻孔布置原则方案最优,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4.完善排水系统,避免淹井事故(七字方针中的“排”)。排水系统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排水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矿井的生产安全,依据规程的要求,矿井在正式生产前,首先必须完善其排水系统,保证其排水能力。

5.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七字方针中的“防”)。为最大限度地解放小煤矿采空区附近的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采率,对于已放完水或已探明没有水体的小窑采空区或老巷道要揭露和通过,以尽可能多圈定储量。然而小煤矿的采掘活动是没有规律的,其采空区和巷道布置比较混乱,为保证能安全揭露小煤矿老空并能顺利通过小煤矿老空,防止揭露和通过老空时发生残余积水突然溃出、有害气体及大面积冒顶、片帮等次生灾害,要制定揭老空和过老空安全技术措施,揭、过小窑老空区后,还要制定小窑老空区综合管理安全技术措施,防止后来不确定变化因素导致小窑老空区产生二次灾害。张村矿小煤矿老空区综合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如下。(1)通过综合技术手段(物探、长探、短探)进一步查明水害及气体危害,可采取打密闭预留观测孔或加强巷道周围的支护后喷浆密闭等相应的技术措施,并设专人对小煤矿老空范围区域看管,巡查,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收集该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重点分析并及时发放水情、水害分析预报用于指导生产工作。(2)施工单位井下带班人员一定要加强该工作面的水文情况观测,发现水情异常及时上报矿调度室及有关领导和业务科室,确定排除水情隐患后方可继续进行回采施工。(3)地测队人员要经常了解周边小煤矿生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小煤矿停止生产,要加强各工作面特别是透老空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观测,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