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程设计范文

教程设计全文(5篇)

教程设计

第1篇:教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整体设计;立德树人

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其他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大学英语必须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贡献力量。随着全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展开,一些问题也初步显现,主要表现为单一性和随机性。改革主体以教师个体为主,缺乏思政团队建设;改革对象聚焦单一课程,或对某一教学单元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课程思政内容随机性很强,主要取决于主讲教师个人对教学材料的解读、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育人意识和专业素养等。教师主要针对自己主讲的课程,挖掘教材中浅层的思政元素,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思政材料,且教学方式老套单调,缺乏系统考量,尚未形成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纲要》要求全国高校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并根据不同高校、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强化分类指导,有序推进[1]。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基于教材,确定“任务书”,制定“路线图”,确保整体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原则

1.以“立德树人”为总原则

立德树人乃高校立身之本,教育之根。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2]。立德树人可以说是新时代外语教育最顶层的设计,它涵盖了外语教育所有的特性;同时也是检验外语课程思政成效的最终标准。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总原则,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2.以“隐性教育”为教学原则

隐性教育是外语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和实现路径,即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盐溶于水”的方式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认知体系,做到“春风化雨育德入心,润物无声成德于行”。张敬源、王娜教授认为,隐性教育原则要求外语课程思政“设计注重融合性”“目标强调潜隐性”“过程崇尚自然性”“方式凸显暗示性”[3]。也就是说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悄然融入教学内容,思政教育自然贯穿教学过程,思政价值自然呈现教学主题,思政目标自然渗透教学对象,真正做到如盐在水,在学生获取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实现价值塑造的目标。

3.以“两学”为中心原则

以“两学”为中心,即以“学生学习”和“学生发展”为中心。各大高校办学层次不同,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基础、应用能力等各方面的起点和目标不同,即使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情也各有差异,因此,纵然是同一教学素材,也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水平和层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能,因材施教,做到既有统一性,又体现差异性,这样才能避免思政教育和外语教学“两张皮”,避免将课程思政生硬地强加在外语教学内容上,真正将价值塑造内化为课程教学中有机而自然的组成部分。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整体设计

“教学设计旨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有序安排教学诸要素,形成教学方案和过程。”[4]教学设计一般涵盖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维度,而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至关重要。刘正光教授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整体目标应该是“语言能力与人的发展同向同行”[5],即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差异、敬畏法则、追求卓越、担当责任、坚定“四个自信”、服务国家与人民,力求育人和育才的齐头并进和辩证统一,并最终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在立德树人总目标的统领下,围绕教学单元主题,设定思政目标,并以之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练习内容等,使思政内容与语言学习深度融合。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综合教程”)3—4册为例,如表1,根据每单元的单元主题,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短语、句子、语篇、修辞等具体的显性的目标;能力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价值目标则是在深入分析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后提炼出来的思政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为重点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要力求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位一体”有机融合。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不是空口号,需落实在课堂实践之中,而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和决定性的因素。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主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的转变。

1.教学内容设计:“言思”协同,水乳交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包含两个模块:英语语言学习内容和思政内容。语言学习内容聚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思政内容则聚焦价值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把握两点:首先,思政内容必须基于语言素材并与之高度契合,思政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升华,而不是单纯地增加、补充或拔高。其次,思政内容与语言内容必须水乳交融,“言思”协同,而不是你先我后、完全独立的模块。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并非是显性的思政语篇,深入挖掘语言教学素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使二者紧密结合。以“综合教程”3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为文化差异,包含三篇课文,分别讲述中西方在家庭、教育和语言上的文化差异。该单元设计的三个课程思政目标有:第一,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第二,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差异;第三,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除了教材中提到的家庭、教育和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教师可以选取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拔火罐的例子,拓展中西医药文化差异,也可以对比分析西方人追求古铜肤色而东方人追求白皙的皮肤,探讨东西方对于健康肤色的不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文化差异,树立交流互鉴的文明观。最后引导学生学习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李子柒,思考如何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树立文化自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在于找准语言学习内容和思政内容的契合点,这样才能保证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统一,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承载的育人功能。

2.教学方法设计:混合式教学,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如何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思政教育,使二者能够有机结合,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师必须抛弃机械陈旧、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满堂灌”、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课程思政和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只有充分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深入分析学生的学情、深度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方是正解。再者,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和谐意识、包容理解、友善尊重与共享共进,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吻合的,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也是高度契合的。在讲授“综合教程”4第四单元“女性诺奖获得者”时,英语教师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等进行施教。围绕单元主题,布置课前任务,请学生选择一位中国的巾帼英雄进行讲述: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李兰娟院士、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校长、中国古代忠孝节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等等,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伟大的女性形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交际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一方面锻炼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另一方面,众多女性形象所代表的坚韧、奉献、创新、敬业等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入脑入心。课后可给学生布置长效作业,观看《党的女儿》和《讲巾帼英雄故事》,并撰写英文观后感,表述自己对女性力量和性别平等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的涵义。

3.第二课堂设计:创设学习共同体,全方位思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从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等多个维度锁定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6]。因此,大学英语必须将课程思政延伸到课堂之外,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而创设学习共同体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首先,学习共同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他们通过自我约束,管理和调整学习内容与进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支持、协作交流、自由探索,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共同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高效学习。其次,学习共同体倡导对话与沟通、平等与自由的学习过程。生生互动是学习共同体最大的特点,参与共同体学习活动的学生需要不断地表达自我、质疑同学、咨询教师,并进行自我反思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平等交流,彼此尊重,互相促进,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最后,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学习共同体提供的是自主性、协作式和个性化的学习空间,通过发现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责任和担当意识在无形中得以增强。大学英语课后的长效作业均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来组织。例如:“综合教程”4第2单元“中国的变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英文微视频,展现中国在城市、农村、道路、科技、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并通过学习共同体来进行线上的展示和探讨,组织小组点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文化评价能力等。同时,学生也能在学习共同体活动中深刻感受中国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学习共同体是课堂教学的无限延伸,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和塑造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大学英语教师要用好用活学习共同体,使之与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四、结语

第2篇:教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改革;OBE理念

一、引言

OBE理念以学习结果为导向,把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需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结果,努力提升教学效果[1]。“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这门课要求学生能掌握各种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布设原则、结构设计强度验算、设计关键[2]。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良好交通产品质量意识和为交通企业奉献服务的意识,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贡献度。与其相关的先修课程是:数学统计与分析、交通工程学、交通安全学、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与设计,其内容分别为本课程在数学模型中的分析、交通工程基础知识了解、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与控制的认识、交通设施规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了解了常见交通设施的一些设计方法,学会分析交通数据和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道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方法,从而为道路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传统教学在本课程中的不足之处,旨在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传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听取授课教师按部就班所讲授的知识,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一)教学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课教师为主导,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多数不会考虑学生的互动性。学生被动地接收上课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讲授内容多为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规范、相应指标与计算参数,内容枯燥,学生机械性地记忆,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二)课程结构单一

课程教授方式多为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只注重自己原定的教学任务是不是能如实地完成,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

(三)评价标准不全面

学期末进行的考核多为期末的试卷考试,只用一张考卷作为整个学期学生的评测指标,不够全面,往往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基于OBE理念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改革设计

(一)课程教育目标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基于OBE理念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个层面建立“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育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能掌握交通工程设计的范畴、设计的内容、要点以及如何协调交通工程设计与道路主体工程设计的关系[3]。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通产品质量意识,严格把握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能力,掌握交通工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交通工程设计和规划过程的能力。3.素养目标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交流借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素养;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制定计划、自我管理、客观评价、再学习的职业规范。

(二)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作为交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基于OBE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情况,该专业有较多学生从事的是道路与桥梁工程方面的工作。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除了讲授交通工程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外,还补充了道路桥梁工程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提高交通工程中的交通设施设计的基本设计能力,还具有道路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学生除了可以从事城市及区域交通规划、交通工程项目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以及交通监理等工作外,还可以从事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同时,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要基于交通工程专业坚持“发挥人才培养和学科优势,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构建“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注重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将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团结协作及民族团结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基于以上原则,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三)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多种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本课程的重难点问题:安全护栏的作用性能;护栏的设置条件;车道计算界限;车道宽度渐变长度计算;车道中心线设计;主线控制策略;匝道控制的具体方式;收费站类型;收费车道数的确定;服务区停车场容量;停车场交通组织与规划。在学生自学掌握不太好的情况下,教师课堂讲授。上述重点内容授课教师进行课堂讲解,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学习任务及讲课重点上传至微助教、雨课堂、优慕课等学习客户端[4]。教师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基于本课程核心的知识章节和教学重点,制作或分享网上现有的视频课程资源给学生,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学习效果。2.案例讨论与分析的课程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对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的具体设施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与分析,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5]。各讨论案例主要学习的内容如下: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案例交通标志的安装:位置要求:(1)立柱式结构。(2)悬臂式结构。(3)龙门式。(4)附着式。交通标志的构造:(1)材料选用。(2)机械性能分析。(3)标志板、型材尺寸参数。(4)标志牌形成工艺。(5)表面处理。(6)结构固定于基础设定。路面标线的分类:按设置方式分类;按使用功能分类;按标线线型分类。交通标线性能要求:可见性;耐久性。标线材料:常规标画材料;标线涂料特征;标线涂料技术条件。防眩设施设计案例让学生讨论眩光的分类及眩光现象。防眩设施的设置:设置的依据;设置的一般原则防眩设施结构形式;功能要求;防眩设施的类型。防眩设施高度:最小理论设计公式。交通信号灯设计案例交通信号灯的构造;交通信号两相位、三相位、四相位、多相位的配时方案。车辆检测器案例车辆检测器构造及原理基本功能;车辆检测器的构成;常用感应检测器。道路收费站设计案例收费道路发展概况与趋势;收费对象;收费系统的功能;收费系统的组成;收费系统的分类;收费系统的设计内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案例高速公路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区的作用和意义;服务区的主要设施布置;服务区总体布局形式;服务设施布置原则;服务区间距与规模,服务间距,服务区规模确定。要求学生分组认真参与主题讨论,以每个讨论主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各个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知识点,避免了教师一味枯燥乏味地讲授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原则和要点,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效果不好的现象。3.实地考察调研的辅助课程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观高速公路收费站,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理解为偿还道路工程建设贷款、筹集道路运营、养护费用或以道路建设作为商业投资目的,对过往车辆征收通行费的道路,称为收费道路。一般按道路的长度、性质、过往车辆的类型、地区属性等对车辆进行收费,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收费站。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用于收取过往车辆通行费的一切交通设施,称为道路收费设施,包括土建工程和机电工程设施。此外,让学生实地考察收费站的具体形式,深刻理解收费系统的分类依据。可根据不同的收费制式、收费方式、是否停车等对收费系统进行分类。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城市道路防眩设施以及夜间照明设施,使学生真实感受防眩设施与照明的种类及设计要点。为了保障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要在道路上设置防眩设施。防眩设施是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的构造物,它是保证行车时驾驶人员不受对向来车前灯眩光干扰的装置。使用比较普遍的有:防眩板、防眩网、植树等。这三种防眩设施因具有经济、美观、防眩效果好、施工养护容易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道路路灯,掌握行车必要的视觉条件,通过观察不同形式的路灯,学习不同照明灯具的光源对照明效果的差距;学习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掌握照明设计的主要参数。通过实地观测与亲身体会,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学习效果。4.期末成绩综合考核模式依据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大力开展期末考核方法的改革。课程期末成绩综合考核由课堂答题、课堂讨论、课程调研报告、课后习题作业和课程考试等部分组成[6],以课后习题作业为例,主要为学生布置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型、设计型题目、案例以及项目计算,可以按章节加设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开放性的作业题目,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客户端资源完成各种考核性的作业。与此同时,本课程授课教师通过合理制定作业成绩管理程序和各部分成绩所占期末总评成绩的比重,使任课教师对本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加准确的掌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本文基于OBE理念,鉴于交通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和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特点,阐述了传统“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中教学观念陈旧、课程结构单一、评价标准不全面等问题;从课程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三个角度提出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教学改革设计。基于OBE理念的教学改革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门专业课的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成果,可为交通工程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卢建锋.基于OBE理念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9,8(16):116-118.

[2]李峻利.交通工程设施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王艳.“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文汇,2011(7).

[4]叶欣.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施工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6-228.

[5]吴开信,成利刚,肖蒙.基于OBE理念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

第3篇:教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主动性;创意

“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基础”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基础部提出的新目标要求,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构成基础”课程体系一直被众多艺术设计院校所沿用,这种教学变革是从时代意义上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反思与改革;从学校教育视角,它是艺术设计学科主要的必修基础课。它也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而且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它是方法论范畴的以理性为主导的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1]。4。两维的平面结构是对平面构成艺术与设计基础的探讨和研究,构成了艺术和设计的形式及应用问题。为了提高教学二维设计基础课程的质量并为学生提供空间探索及研究的能力,教师应在设计实践中结合二维设计基础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梳理归纳和总结,既而提出一条二维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新思路[2],并以二维设计为主作为教学中心内容并寻求扩大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的愿景。

一、专题训练:案例+技术

在教学这个基本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训练方法,从案例开始,培养学生对点线面和色彩构成的应用程序设计的工作能力要素,注重教学构成在平面上的常见表现Photoshop中的实现技术。根据案例中的每个主题欣赏—构成要素—用photoshop实现某种形式的方法构成讲解—学生动手——导师教导这样的步骤,使学生增强在实践中理解和使用技术来欣赏作品,并自我完善Photoshop[3]。23二维设计理论。在photoshopcs案例教程中,以photoshop合成图像为例,在课堂中先展示几幅精美的合成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任务案例,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利用图像合成来完成一个主题鲜明、画面美观的作品图层的本质。学生通过学习自主探究性方式,掌握图像的基本操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技术实践的动手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利用学生兴趣来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二、安排功课主题

家庭作业也应安排在课堂教学、理论与应用,即相结合的一致想法。如果要帮助学生巩固良好的内容,可以设计每个训练题目有课后布置和电子手绘作品两个作业。通过强调运用教学目的,合乎逻辑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来组织成美学并探究多种方法。在今天这个时代,新的工具与工艺不断地被发明创造,从整体上,为我们拓展了比以往更为宽阔的思路与创作空间。用电脑进行点与线的构成练习,从审美的要求到对形式法则于与徒手的方式相比较,电脑软件能为我们提供易于复制,又可以反悔的功能,而且能够把图形做的干净工整。例如可以安排一个图底练习的功课主题,要求学生创造一个简单的形态元素,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数字或者字母,在特定的一组方形尺寸中间,合理安置这一元素,并注意图与底发生的变化[4].94。从功课主题完成的角度出发,并要求学生用每个主题有意识的训练表达形式与当前的社会生活、时尚相关的内容或命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安排一定量的类和学生交换角色,学生讲课,老师和其他同学听,这就是互动式教学。这种互动式教学是非常有利于教学生如何快速出现接受不同现象的能力。尤其是对电子作品的表现非常出色,学生的自我表达变得更有意义。教师审核学生长处的应用和使用的性能特征以及运用构成要素的布局和弱点来发表作品这种教学方式,让其他同学可以产生巨大的冲击,刺激他们产生创作欲望的能力。因此,互动式教学活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尊重他们的整体水平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发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我观点,给其他同学予以启发。一个好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满足老师依据教学规定正常的讲课,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思考,关注学生的参与,提高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互动和乐趣。如在教学数字色彩构成,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除了在讲课+黑板的形式下,在讲解课程中的一些内容时,不妨可以采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数字图像与色彩艺术设计采用视听媒体教学方式

在保留以前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同时也采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给人一种视听的效果,让同学对数字色彩的构成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然而,对于今天这个高科技不断飞速进步,信息量铺天盖地的社会中,如果刺激不是不同于一般的,是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的他们也就不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数字图像与色彩艺术设计,不单单要有视觉的冲击,还要有听觉方面的辅助以增强视觉的效果。比如,在课件中增加背景音乐,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或是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甚至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一部分鼓舞人心的数字等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有一个良好的反响。

2、网络技术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老师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网络媒体并巧妙利用移动通信技术[6],安排了一个“任务”时间为20分钟以内给学生,通过他们的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里提问在课堂上,最后用系统的10分钟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效果是同学们会兴致勃勃的用自己的手机在网上搜索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他们学会了总结和得到知识的方法并完成了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培养同学的思考问题与战胜问题,以及心理主动的去合作与探索。教学的效果是极其令人欣慰的,老师也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二维软件的同步演示及示范教学法

在给大家示范关于色彩构成[7].3的作品形成的经过中,电子技术软件是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中占据了无可取代的地位。photoshop、colourmaster是在进行色彩构成创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色彩设计软件。老师可以在教学生的课程中利用这些设备,经过多媒体对这些作品进行同时的示范和演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里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了,方便而且效率高。无纸化作品是数字设计,其创作及表现需要通过上机实训练习来实现。是与其他设计形式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出现的各种不同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纠正,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比如:色彩的纹理创作以及草图的创作,在纸质作品中更加具有良好的视觉作用。能够更好的表达出色彩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学生更能够触及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设计竞赛的适时导入

具体的应用型设计项目是设计竞赛侧重的,适时的在数字色彩构成的后期课程中加入设计竞赛,避免学生在学完色彩构成之后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等茫然性问题,而且可以实现构成和设计的有效衔接。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要在多媒体教室中才能够进行,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其中,共同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但是数字色彩设计也有其缺点,虽然具有很多的配色方法,所以教师在运用数字色彩构成的授课及示范时,要将此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以免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断节的问题。以上四种授课方法相比传统的黑板加板书而言,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反客为主法、户外创作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变动可以在教学中间穿插多种其他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毛溪.平面构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12.(7).

[2]周慧赢.高校美术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3]刘邵宏布乃峰海震.PHOTOSHOP实训教程.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6

[4]郑美京.二维设计基础.东方出版社.2011.2

[5]姜浩.数字媒体技术与互动影视应[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6]刘硕.梁世磊.高校美术二维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北方文学,2012,(7).

第4篇:教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双元制;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1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倾向于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上,对会计实务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会计电算化方向”渐渐成为中职学校的一个热门专业,也更加适应了会计专业人才市场的变化。传统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完成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经法规、会计电算化等。为适应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证需求,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上均侧重三门考证课,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围绕着这个资格证而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纸上谈兵,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即便是上机实训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等也多是为应付考证需要而分章节或挑重点的学习,没有构建一整套账目和操作流程等。学生到毕业时还是懵懵懂懂,不知道企业里的每个会计岗位需要做什么(WHAT),具体如何操作(HOW),为何如此操作(WHY),以及岗位之间如何分工与合作等。

2“双元制”理论的借鉴

“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其来源于德国。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以企业培训为主,但同时又在企业和职业学校进行培训,以达到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融合的目的。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就是学徒工。双元制的优势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才,不仅是完成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而是可以完成职业领域的所有的任务。这也区别于某一工作岗位的岗位培训,它希望学生能掌握一种职业能力,为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德国“双元制”理论带给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岗位任务重新认识,首先,我们认识到岗位任务的培训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可欠缺的,这也为我们研究岗位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它是某领域的职业能力,不局限在一个岗位,从这个角度理解“双元制”,它应该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对某一工作能力要求的变化,而及时给予调整。基于“双元制”理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不仅要关注专业能力培养,而且更要关注关键能力培养;不仅要关注直接对口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而且要关注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此,我们把会计电算化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在收银、仓管、出纳、会计以及在储蓄、营销、文员等岗位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3基于岗位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建设

基于“双元制”理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更关注于关键能力培养,从岗位能力出发,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四合一”综合实训室、教学软件的引入及综合性实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维。3.1以岗位能力引领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内容,选定收银、仓管、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储蓄、营销、文员等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与工作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如基于学生已学的《会计基础》、《出纳》、《点钞》、《翻打传票》等专业课程,结合最新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和《企业沙盘模拟实战》等,选定出纳、会计员、会计主管等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主要职责,更能让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如何整合并指导其实际工作流程,使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工作岗位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以便在岗位工作中主动查阅、获取课程知识,体会主动学习带来的乐趣。3.2职业情景引导“四合一”综合实训室建设岗位任务及能力要求不仅仅为课程内容整合提供了新的思维,也引导实训室的建设,根据会计职业情景特征,规划“四合一”实训室,分为企业财务室、税务、工商、银行四个区域,设置企业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税务员、工商职员等,结合企业ERP模拟沙盘,仿真企业财务的环境,通过创设职业场景,使学生在实训室体验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3.3引入会计电算化、报税等教学软件《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安排资格证“初级会计电算化”的考证内容(如用友T3)的学习外,可安排一定的课时指导学生学习、辅导学生自学其他主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如金蝶、速达、管家婆等。尤其是对于我们中职学生,他们未来的就业单位多是市场上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这些企业规模不大或者资金比较缺乏,更多的可能选用如管家婆或速达等财务软件。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有多种财务软件的操作,在企业实习就业时能更有自信,也为企业节省了岗前培训的时间。又如在《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广州福思特公司的电子报税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电子报税的流程开发设计。广州福思特公司电子报税仿真教学系统集合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的电子报税过程,系统一共分为企业端、国家税务局端、地方税务局端、国税网上报税、地税网上报税、增值税开票系统六大模块。学生通过电子报税教学系统的模拟实习,即可实现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子报税的系统设置、票据的录入与审核、申报表的生成与审核以及纳税申报等电子报税的操作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跟实际是基本吻合的。3.4加强综合性实训演练在学生实习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综合性实训,要求学生对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企业各部门的运作以及会计部门各岗位的分工与合作。学校可安排两门课程:《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和《企业沙盘模拟实战》。《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可采用课堂手工训练形式或引入一些公司开发的模拟系统,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实际会计工作流程等,逐步实现从学生到财会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企业沙盘模拟实战》分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不管是何种形式,它的目的都是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认知企业,明确财务在一个企业的地位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系,通过企业沙盘模拟实战教学,由学生自由组建多个模拟企业(生产制造型企业),同时,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也可以在其中体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规律,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当然,学生的就业去向不仅是较大规模的生产制造型企业,更多的其实还是中小型企业,所以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围绕《企业会计准则》,还要根据学生的就业特点围绕《小企业会计准则》开展。

4基于岗位能力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与策略

基于“双元制”理论的动态特征,随着社会对某一工作能力要求的变化,应及时给予调整,所以在教学中,应从社会需求的变化中调整教学目标、开发校本教材、开展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等,使学生形成“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工作氛围,这为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石。4.1适应市场需求,明确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中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要求,已不只局限于其会计实务能力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能力。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培养学生对某一软件的操作能力,也要教授学生对该软件系统管理和日常维护,以此来满足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后,能自主学习其他财务软件。4.2开发校本教材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普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这些教材内容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是相分离的,它并不能满足会计实务及岗位能力的发展需求,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会计电算化业务操作能力差。针对上述提及的传统教材存在的不足,我们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发校本教材,自编会计电算化教程等方式促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的需求有效接轨。以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开发校本教材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的差异需求,适当补充有出纳管理系统、往来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提出的关于信息系统维护以及运行会计电算化软件常见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要求,补充有关知识点与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等。在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教材时,结合手工会计教学中采用的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分别编写有高、中、低级三档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教程,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会计实务渗透,有效解决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缺少仿真实践的现实问题,达到岗位能力的要求。4.3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以作业本或练习册的形式做题巩固,业务处理也主要是根据业务的简单文字描述写出分录。这样,即便是高分通过学校考试甚至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毕业生,他们刚到企业时也经常是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凭证和账簿都不会填写和登记,使得企业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印象大打折扣。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并将企业各会计岗位所需用到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也要掌握手工会计的处理,为就业上岗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岗位任务法、逆向思维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先讲演后练习”、“先练习后讲演”等具体教学方式;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教学活动。4.4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职业教育主要是围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促使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符合当前市场所需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标准要求,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都推行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以便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老师、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知识技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作为教师本身,应该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加强自己的工作实际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跟企业发展实际,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5结束语

“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工作氛围,这是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现实的思考,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带给我们更多职业教育创新思维的火花,展望未来的职业教育,即微课堂、网络教育、互动游戏课堂、视频教学等,带给学生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让老师在不断实践中积累教学、教育资源。未来的会计电算化课堂带给我们教育者更多的空间,因为在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共享的氛围中,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角,作为配角的我们更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资源的积累上。当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时,往往发现我们已经将快乐带给了学生。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最关心的还是就业问题,在课堂,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在谈论就业岗位及工作任务时,学生眼中总会闪现出渴求的目光,正是这种渴望的眼神,带给我们教育者真正的力量。其实,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带给了老师智慧,他们才是智者。让我们把眼光放低,立足课堂,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把眼光放远,关注社会、企业。总之,基于“双元制”理论下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让我们共同成长、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谢伟文.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11,(5).

[2]施黎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新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5).

[3]宋洪安.ERP沙盘模拟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1).

[4]李静,冷春梅.会计岗位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第5篇:教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教学方法

1绪论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领域逐渐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之进入人们视野中的一个词“Python”也在流行。Python语言由荷兰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学会的GuidovanRossum于1990年初设计的,它是一种解释型脚本语言,应用极为广泛[1]。201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首次将Python语言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的教学语言[2]。2018年3月起,教育部将Python语言列入全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中,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也加入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3]。同时,从2021年2月份的TIOBE语言排榜中可以看出,Python语言仅次于C语言和Java语言排在第三的位置,表示Python语言最近这几年的发展也是非常可观的。近几年,在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中职及高等院校将Python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纳入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中。也有一些院校将Python程序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校内开展教学。Python语言有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Python语言本身的优势,以及它优越的性能。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有很强扩展性的解释型语言[4],Python语言简单易学,同时它是免费开源的,它的每一个模块和库都是开源的,并且代码都可以在网上找到[5]。它有很强的可移植性,Python程序编写完成后,无须修改就可以在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中执行,另外,它也有非常丰富的第三方库,如用于数据分析的NumPy、pandas和matplotlib库等。除了Python语言本身特点的优势外,它还有众多的应用领域。比如用于图形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web程序开发、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等。

2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大多在理论课教室上课,实验课在机房上课,这种上课模式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因为在编程语言类课堂上,学生只在听而得不到实践,偶尔老师会在讲台上对程序进行演示、分析。以本校为例,学生也只是在看着老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加之上课之前所有的程序都在课前准备好的,一般都不会造成运行错误等问题。即使哪一部分代码出错,造成运行失败,老师一般会做出更改,以让学生看到正确的程序。对学生而言,学生看到的只是Python语言程序和程序的运行结果,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这种学习方式是可以肯定的,但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而言,这种授课方式可能一时间接受度还比较低。加之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有些同学入门比较困难。在此之前做过一次调查问卷,共发下问卷108份,收回问卷94份。当问及关于学生学习动力弱的原因时,有62.77%的同学认为思路少,无从下手;22.34%的同学认为难度较大,同时另外分别有7.45%的同学不感兴趣和屡试屡错,没有成就感,如图1所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数都依赖于上课所用教材,对于课后理论内容的学习素材,经过问卷调查显示,有54.26%的同学选择网络资源,课后还用理论教材学习的同学占40.43%,另外分别有2%的同学没有课后学习素材或购买、借用辅导资料,此外还有1.06%的同学选择其他,如图2所示,通过这个选项,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近有一半的同学课后还是依赖于课本内容的学习,缺乏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此外,调查问卷还显示,当问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属于哪一种时,有47.87%的同学态度属于一般,分别有14.89%和6.38%的同学属于不太积极和无学习意愿,另外有25.53%的同学比较积极,仅有5.32%的同学选择十分积极,如图3所示。相比较而言,学习对于课程内容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因素。

2.2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验课的教学大多是在专业实验室完成,教学模式多为以学生练习为主,指导教师讲解为辅的方式,可以概括成“思考—操作—(老师)讲解”这种方式,以本校为例,普遍的现象是实验课在上课之前把每节实验课所讲的部分,实验指导书发给大家,学生在看到实验指导书后,对本节实验课要操作的实验内容进行思考,以找解决的方式方法,完成实验内容,然后实验课指导教师把实验内容做一个完整的讲解,同学们在听完指导老师讲解之后完成本节课的实验内容。然而,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而言,和正常课堂教学模式几乎没有差别,还会有些问题模糊,不清楚如何做,还会像往常一样,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有些甚至直接把老师讲过的代码直接复制粘贴到实验报告当中,达不到实验课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和2.1中提到的调查问卷相同,当问及学生在上机实验时(多选),希望上机指导教师应用做些什么时,有61.7%的学生希望老师对每道题详细讲解,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完成项目,有47.87%选择只讲每道题的思路和难点,主要让学生自己自我实践,有48.94%选择把题目思路形成文字发给大家,学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实验,老师解惑答疑;有35.11%的同学选择对题目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验,最好是老师讲解点评。如图4所示。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希望老师能对每道题做详细讲解。

3解决方案

3.1理论课教学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理论课教学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解决。(1)课前。首先课前把要讲授的内容大纲在课前给同学们整理好发下去,让大家自主看一下上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在内容上有个整体的概念。这样在学习起来会更加有侧重点,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前也可以把不清楚的问题先记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把大家提交上来的问题起探讨学习,同时布置相关的练习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2)课中。课中讲解的时候,采用内容类似比较的方式进行讲解,如在讲解Python中关于序列数据类型中的元组和列表部分内容时,首先在介绍完元组的定义及特点之后可以再列举列表的定义及特点,并分别举例子进行说明比较。然后再介绍元组和列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以江红等编著的教材《Python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教程》第二版[6]第五章序列数据类型为基础,讲解元组和列表。首先,把本节课要讲的章节大纲提前发给大家,让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来预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在上课时,首先,给出两个例子,(1,2,3)和[1,2,3],让同学们回答一下两者的区别,分别从表面和具体的内容上做出解释。然后给出书面上元组的定义,它是一组有序序列,包含零个或多个对象引用[6]。它是不可变的对象,它的基本形式为x1,[x2,…,xn]或者(x1,[x2,…,xn]),其中x1,x2,…,xn为任意对象。接着,介绍列表的定义,它是一组有序序列的数据结构,同时列表是可变的,可以删除、修改、添加、查看列表中的元素,它的基本形式为[x1,[,x2,…,xn]]。对比上面两个例子可知,其中(1,2,3)所表示的是元组,而[1,2,3]表示的是列表。由于它们分别是不可变对象和可变对象,因此对它们分别进行添加修改或删除操作,来进行验证。再探讨元组和列表的共性,都可以进行索引访问、切片等操作,并用实例进行演示。然后对列表的特性作细致的讲解,如列表解析表达式及列表包含的方法,列表解析表达式需将基础的语法结构,实践操作做讲解,再举例说明列表解析表达式的用法,最后给同学们出一个练习题以巩固加强所学内容即可。列表包含的方法如append()方法、extend()方法、clear()方法、remove()方法、pop()方法、insert()方法等,再分别对append()和extend()及pop()、remove()做比较而得出各方法的用法,如pop()方法和remove()方法都是列表中用于移除元素的方法,pop()中如果含有索引下标数字,它的作用是用于删除并返回该元素所处在位置的下标,如果pop()中省略索引下标,默认是删除最后一个对象,而remove(x)方法则是移除列表中第一次出现的x,若对象不存在,则会导致出错ValueError。同时,以append()和extend()方法做对比举例,如表1所示。最后再对元组列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如表2所示:(3)课后。课后除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外,分小组让同学们完成相应的程序小游戏,如数字猜猜猜游戏、计算器小游戏、五子棋、人物拼图等游戏让同学们练习以增强同学们的实战操作能力。把教材中出现的常见错误示例报错整理成结构合理的文档发给同学们,以便同学们学习。给同学们找一些好的学习资源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如中国大学MOOC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平台、慕课平台等,网上免费的学习资源还是相对来说也比较充足的,基本上都能找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此外,笔者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视频资源和学习资料,以供同学们学习。(4)课外。课外在学习的基础上,要通过一定的实际操作演练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以体现学习知识的价值。另外,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比赛,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一系列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及专业技能。

3.2实验课教学解决方案

实验课上机也是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理论课上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讲解的实践,有个理论指导,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课在教学中不仅仅是教同学们解题的思路和让同学们上交实验报告册,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针对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预(复)习—思考—操作—(教师)讲解思路—再思考—再听讲—反思”的解决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预(复)习就是在实验课前把要讲的实验指导书提前发给同学们让他们知道本节实验课要做哪些内容,以及做到对某些知识的巩固;思考也就是说在知道做某一部分实验内容之后思考一下,这部分实验内容和书上的哪些知识点相关联,以及如何运用教材上的知识解决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下一步操作是经过思考之后把想法转变成实际的一种做法,当对实验内容有个想法之后,便会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在进行代码编写、查看教材中的内容没有得不到解时,换一种思路,试试能否行得通;然后是教师讲解解题思路,针对每节课的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的实验思路做讲解,此时不编写实验代码,只提供解题思路。如果在上一步有疑惑的同学就会按照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当听过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后,学生再做进一步的思考;然后学生再思考、考虑老师的解题思路和自己做的时候解题思路的差异,对比差异,了解不足,以完善实验内容;接着是再听讲,在这一步,老师对实验内容做细致的讲解,对每一个实验内容都做精讲,同时把实验代码的实现思路也给同学们讲解清楚,当同学们有疑问时,可以随时进行提问,并给同学们认真解答所遇到的疑惑;最后就是反思,也就是同学们对未做出来实验内容、老师讲解后做出来的以及老师未讲就做出实验内容的反思,问题已经解决的同学可以反思一下有没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同学考虑为什么当时没有这么想,或者按照老师的思路去想未做出实验内容的原因,之后完成实验报告。笔者使用这种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经试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4结语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学校能够学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程序设计语言的魅力,并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因此,本文所探究的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在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过程中都有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为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范海燕.信息技术在Python教学应用中的思考———以Python环境搭建为例[J].湖北农机化,2020(01):93.

[2]嵩天,彭远红,宋文婷.理解和运用计算生态推动Python语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7(08):6.

[3]许洪云,陈朝焰.新工科背景下Python教学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1(02):96-98.

[4]王亚萍.《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的几点思考[J].智库时代,2020(10):146-147.

[5]曹洁,张王卫,等.Python程序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相关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