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协同工作管理范文

协同工作管理全文(5篇)

协同工作管理

第1篇:协同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办公室;沟通协调;对策

办公室对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公室工作应按科学发展观相关要求,创新思维,努力探索,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笔者将分别从办公室管理工作职能、行政管理工作中办公室沟通协作对策研究这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办公室管理工作的职能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在行政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办公室人员应对办公室的地位加以重视,使其更好适应时展趋势,促进办公室管理水平的提升。办公室作为联系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桥梁,确保事业单位每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创建良好的“窗口”形象,确保办公室各项工作的一一落实。办公室管理工作具有多项职能,包括:综合职能、协调职能、参谋职能、服务职能以及督查职能,笔者将对其一一阐述。

(一)综合职能。综合职能作为办公室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实现内外沟通、协调各方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单位管理系统的心脏。一般来说,单位许多决策由办公室来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应及时向办公室反馈。(二)协调职能。除综合职能外,协调职能也是其中之一,该职能贯穿于单位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办公室应协调好单位各部门间的关系,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办公室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作用,可使单位各部门工作步调一致,确保单位工作目标的有效统一,为自身发展创造更优质的环境。(三)参谋职能。办公室作为领导的助手与参谋,平常与单位领导接触较多,能第一时间获取上级精神,了解单位领导工作思路,同时还参与到单位决策过程中,从而赋予了其参谋的职能。基于此,办公室人员应依据领导意图,把握上级决策,广泛收集信息,听取基层意见,实施改革创新,更好地辅助领导决策。(四)服务职能。众所周知,办公室在单位行政管理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责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服务,在办公室管理中,应围绕中心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对人民群众的诉求加以了解,尽自己的能力来解决各项问题。(五)督查职能。所谓督查,实际上是指对单位或单位领导推行的决策落实情况加以了解,督查职能的落实是促进单位各项工作实施的主要动力,如相关决策无法有效执行,便会对整体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办公室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工作方法和新思想不断出现,办公室管理的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办公室管理体制不完善,尤其在事业单位综合性监督管理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不足,缺少对重大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方法;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部分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较为淡薄;相关办公室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行政管理工作中办公室沟通协作对策研究

综上,笔者对办公室管理工作职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促进办公室沟通协作,还应采取多种管理对策,如:对管理制度加强健全、进一步发挥各项职能,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一)对管理制度加强健全。在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为促进办公室的沟通协作,首先应对管理制度加以健全,使各项工作有据可循,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原本规则制度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加以规范,以防凭经验办事现象的发生。单位领导应从办文、办公、办事等方面来制定严格的执行程序,对操作方法加以明确。此外应对工作关系进行梳理,确保各项工作分工的明确性,为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应将激励机制应用其中,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将定性与定量方式结合在一起,强化考核的比重。(二)进一步发挥各项职能。办公室作为贯彻领导决策、反馈员工意见的主要机构,应提高自身服务意识,以发展为大局,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计划性,通过办文、办会、办事等环节把握好程序关。最后,办公室应树立勇于创造、勇于进取的精神,依据新形势要求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作为领导的“参谋”,办公室应将工作重点放到主动参谋上,对当前形势认真研究,对管理业务认真钻研,对重要的民意、各种突发事件准确反馈,办公室应善于发现新信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领导提供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参考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办公室管理现状及职能展开了研究,就目前来看,办公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便会对其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单位领导应对管理制度加以健全,加强员工考核力度,促进办公室自身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刘丽敏.探析行政管理工作中办公室的沟通协调作用[J].科技风,2015(20):6-7.

[2]王红艳.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J].中小事业单位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57-58.

第2篇:协同工作管理范文

在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中,其协同工作,就是将分散的单个群体,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共同的协调和协作,使其共同完成一项任务,进而消除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障碍,提高人们的信息交流工作效率,改善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有诸多的优点,为了更好的认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我们针对与其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1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有诸多的优势,除了此之外,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系统自身还具有一定的特点,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性。在对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将协同工作的成员确定,以及各个成员的使用权限。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系统工作时,其中的一个成员,可以同时参与多个群体工作,但是该群体之外的成员,无法参与到该群体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的群体可以是人、组织等等,其群体性明确。

(2)动态性。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其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一个成员等都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性,协同工作过程,则根据成员、设备的变化、需求的变动而变化,进行相关因素的随时调整,不断的适应协同工作的变化需求。

(3)交互性。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呈现出交互的作用和关系,其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群体,不支持单独的一个成员使用群体,群体成员的交互,必须是由该群体的成员工作参与[1]。

(4)异时性。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其会给出同步方式以及异步方式。其中同步方式则是所有的成员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同时在场,实现实时交互,异步方式允许参与交互的成员,可以不同时在场,其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异时地交互。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的这两种方式,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其中异步方式,相对于同步方式而言,更加的灵活、效果,且有较强的适应性。除了以上的这些特点之外,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还具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异地性,也就是说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的成员,是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其只需要通过局域网等网络,就可以实现相互的互动。

2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系统结构分析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通过群体成员时间的共同协作完成相关的任务、活动等,在协作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是共享的对象,对群体中成员进行的协作操作,称之为协作活动[2]。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协作工作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采用的体系结构主要为:

2.1集中式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的结构体系中有集中式,其主主要是对要处理的对象进行集中服务,集中处理,系统中所有对象的状态,都是由集中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的。集中式结构,其主要是一个或者是多个集中式服务器,以及服务器进行相互的体系结构,对其相关的信息、活动、动作进行集中处理。

2.2复制式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工作的过程中,除了集中式结构体系之外,还有复制式结构体系,与集中式结构体系不同的是,复制式结构体系会将集中式结构体系中服务器的功能下放给各个客户站点,使得服务器可以维护其某种对象。复制式结构体系使得系统中各个站点都可以接受到其他站点传递的信息、事件等。

2.3混合式

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结构体系,除了以上的两种类型之外,还有混合式。混合式的结构体系,就是将集中式和复制式结构体系结合,结合两种结构体系的优势,参与到计算机协同工作中,完成相关的操作,针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借助于集中式的服务器进行调整和处理等[3]。混合式结构体系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降低服务器的工作负载,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等。

3总结

第3篇:协同工作管理范文

所谓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人们创造出一种协同工作环境,在这一工作环境下,人们可以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某个新产品或者是开发某个新项目,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本文对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进行概述,并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支持 协同工作软件技术 研究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脚步不断加快,开展任何工作时都讲求效率,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应运而生,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协同的工作环境,为工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合作提供支持,对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概述

首先,该软件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之增加或者减少参与者,软件整个结构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产品研发过程或者是项目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以动态化的方式进行,设备的使用、任务的调整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次,该软件具有交互性的特征,就是说系统并不支持一个人使用群件,群体内所有成员必须进行交互;第三是具有异时性的特征,群内成员进行交互操作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步方式,另一种是异步方式,同步方式很好理解,就是进行交互的成员同时在场,实时沟通,而异步操作则不要求进行交互的成员同时在场,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即可,因此这种方式的灵活性较高,尤其是协调国际群体时表现出独特优势[1]。

3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软件技术研究

3.1技术层次划分

将协同软件按技术层次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群组通信,通信方式由原来的一点到一点向着多点到多点的方向转变,就是可以将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中的数据同时传输到协同环境中的所有计算机中,这种方式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实现群组内信息共享;其次是分布式对象技术,计算机集合体是构成该系统的基础,这些计算机共享网络资源,同时计算机与计算机使用者相互协作,为实现某个目标共同工作。分布式对象技术能够同时面对多层客户端,在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的中间产生了中间层,在这种软件体系中,客户端可以从系统中分离出来,系统的扩展性大大提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伸缩,能够实现对整个工作过程的集中控制。系统可以为所有对象提供服务,各个对象之间也可以相互提供、享受服务,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象都有两个身份,一个身份是用户,另一个身份是服务者,与原有的体系结构相比,这种结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所有对象之间能够实现透明访问,提升信息的利用率[2]。第三是面向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协同软件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公文管理层面,还包括对工作人员、财务以及业务流程等多方面的管理,这就要求协同软件能够与企业的管理系统有效融合起来,形成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该结构属于一种组件模型,它能够实现各个服务之间的无缝对接,使用统一的方式进行交互,SOA就与该组件的思想一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其中的程序,建立属于自己的软件应用功能,满足协同软件管理的需要。

3.2协同方式分析

计算支持的系统软件中的重点技术就是协同方式,我们可以根据群组成员之间的协作程度将协同方式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角色协同,这种协同方式主要涉及到两个技术要点,其一是要为所有协作成员之间建立协作场景,每个成员都可以与场景进行信息交换,各个写作成员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我们将其称之为群体感知技术;其次是要对所有成员的协作行为进行控制,除了加入和退出行为以外,还要消解冲突,我们将其称之为协作控制技术,上下文技术的兴起就为这两项技术提供了支持,将所有感知到的信息建模并分析,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感知环境。其次是信息协同,开展协同共组时,人们需要传递并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格式各异,因此就需要系统能够共享不同数据源的信息,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比较常用的就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要使用统一的语言标准,同时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因此技术性程序也完全可以应用,由于该技术的基础是文字,因此即使是非技术性人员也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内含。最后是流程协同,就是强调业务流程的协同性,整个过程要依赖计算机系统,系统会自动记录流程中的每个任务,并根据任务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做出自动协调,主要是应用工作流技术,目前该项技术仍旧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一方面,工作流技术将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将更广泛的发挥自身的协调功用;另一方面,工作流技术将不断改善自身缺陷,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为人们解决现实问题[3]。最后是计算协同,数据计算也是协同工作软件中的重要技术,它能够帮助人们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计算,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为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对于网络计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其本质是将网络中的虚拟化资源联系起来,从而加快程序的应用速度,分布式计算是计算协同的核心,所有用户可以将整个网络结构当做一个巨型计算机,享受计算协同服务,该技术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利用网络中的闲置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快处理速度。

4结语

协同软件为人们开展协同工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该技术将网络环境作为基础,可以建设出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促进工作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人们可以向协同环境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分享在协同环境中,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瀚,周雄辉,张永清.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注塑模协同设计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12(14)01:128~130,2.

[2]吴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技术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13(15)09:104.

第4篇:协同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BIM;土木工程;知识体系

近年来,BIM技术引发热烈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较大成果,也存在一定不足,文章整理土木工程学习这一技术的理论体系,以此使得BIM技术的知识框架更为清晰,一方面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活动开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学生能够从中发现知识体系的漏洞并能够深入研究,更好的应用该技术,并能够有所完善。

1BIM技术的背景及概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CAD技术开始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之中,但是随着信息的复杂化和信息交流的一体化趋势的发展,CAD技术的弊端逐渐显现,建立在几何图形交流上的数据交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于是BIM技术便应运而生。BIM技术就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来为工程各项流程提供数据支持的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于CAD技术而言,BIM的统一化知识库能够容纳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数据更加全面,能够实现统一的数据交流,贯穿于工程规划到实施完成的所有过程。并且,BIM知识库中的数据具备即时性和连续性,即数据快速更新的同时能够实现前后数据的连接,数据具有参考价值且具有一致性。数据库中资料以IFC格式为基础,为不同阶段的工作人员创设了一定的协作标准,使得交流更加便捷,而信息的修改以及综整合等都能更加快捷而且便利地实现。

2BIM技术的理论知识体系

2.1BIM信息数据模型

数据信息模型的学习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IFC格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空间架构,其次是学习STEP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之后,能够以STEP的语言规范来讲解IFC使用的语言,对二者的表达格式进行比较,并解析IFC的空间层次,总结其表达规则及符号意义。总而言之,数据信息模型中,主要是IFC格式的学习,以STEP的语言来学习IFC的语言,而后是空间层次,最后总结表达规则及符号意义,IFC的学习分为这三大板块。IFC是BIM技术的基础数据格式,数据交流体系中最为基础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式,如果不能掌握,则土木工程专业便无法融会贯通地使用BIM技术,可以说,IFC是BIM的语言。

2.2协同工作技术

协同工作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其概念、目标以及现今的发展情况,具体而言,首先学习协同技术的三个模式,初级、中级和高级,结合图标进行学习,其次,介绍协同技术的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狭义协同和广义协同,前者指企业自身的协同工作,后者还包括企业外的协同工作,都需要做一定了解及区分,类型的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是各类协同技术的概念、相同点以及区别都需要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协同工作技术中的重点对象,或者是重点章节是协同工作技术在BIM技术中的应用,即BIM技术如何应用协同工作技术,实现协同工作,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应用的方法,支持的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与现实对接性强,需要大量图示的理解,同时,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

2.3数据信息集成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BIM技术时,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其背景及内涵,也相当于BIM的理论概述,其次是具体的技术应用,即数据模型、协同工作及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技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发展过程、集成方法以及模式。具体学习而言,首先对于数据信息集成是什么以及其在BIM技术中所起的作用展开,然后学习其发展过程,对于其具体的模式以及应用方法和利弊衡量进行了解掌握,通过过程集成以及组织集成模式的细致分析系统学习信息集成模式的运行,联系BIM技术的发展过程,详述其信息累计过程。信息集成是BIM技术能够创建统一数据库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容纳大量数据并进行有效整合的关键,也是BIM技术能够突破CID技术弊病的重要原因。

3土木工程中BIM的实践知识体系

从实践知识体系而言,可以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效果、建筑成本控制等多方面进行实例研究,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接轨。BIM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与实践出发,将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使得土木工程的学生对于该技术有了全方位细致而深入的了解。建筑结构作用可以以水立方工程或者墨尔本的Eureka作为讲解案例,BIM技术在这两座建筑的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可以以AR公司为例,同时,以此为例还能够对于BIM技术的节能、成本控制等进行分析,经典的应用案例在现今的世界各地已经不少,其中既有效果突出的地方,也不乏缺陷漏洞,土木工程学生对该技术的学习不能止步于了解已有的知识更是要从实际中的不足出发进行探讨,力求完善这一技术,这也是笔者将实践纳入知识体系中的原因。

4总结

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BIM教学活动有所帮助,促进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更为系统化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崔建华,夏珊,丁克伟,陈东,刘运林.将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J].安徽建筑,2015(03):45-46.

第5篇:协同工作管理范文

关键词:合同管理系统;协同商务平台;信息化

随着集采公司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近几年来,公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服务为主导,先后实施了ERP、合同管理系统等关键业务系统,将企业的管理融入应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集采公司的管理和管控能力。本文结合集采公司合同管理工作的特点及部门业务的需求,初步建立了基于合同管理系统的协同商务平台,主要包含发货协同、到货验收协同、结算开票协同、付款协同、合同附件协同、物流跟踪等合同协同商务基础功能,主要对采购合同的货物履行过程进行透明化管控,加快签约双方文件协同速度,全程跟踪物流信息,有效提高合同双方商务协同工作效率和合同履约管理能力,为双方合同管理人员的协同工作提供合规、便捷、高效的业务平台。

1构建合同协同商务平台的必要性

集采公司的合同种类多样,多为物资、服务、施工总包类的合同,合同数量多,付款方式及验收要求各不相同,参与的合同主题多,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集采公司与需求单位及供应商的数据与信息交互缺乏有效的交互和共享,导致集采公司的合同管理不能有效地衔接、时效性查、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度控制困难。由于合同数量多,参与部门与人员多,合同的进度控制仅靠合同管理系统无法满足集采公司合同管理的需求,相关人员想全面了解合同的执行进度存在一定的困难。(2)缺少动态响应机制。缺少对合同履行、发货验收、开票结算等关键节点的有效控制,无法有效帮助集采公司掌控开票情况,不能及时回款及发票核销。

2合同协同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的构建

主要采用模块化设计来实现各项功能,包括移动工作台、合同信息管理、发货/到货/验收协同、结算/开票/付款协同、系统管理及第三方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功能模块:(1)系统管理。用户的基本操作,包括用户的系统登录,身份验证、密码修改重置、权限控制等。其中平台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可实现用户管理、界面定制等功能,确定权限域并对不同的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以保证平台与数据的安全性、增强平台的灵活性,供应商可登录协同平台对本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确认后提交审核,待系统管理员审核通过后,系统会通过短信通知用户处理接口信息等功能。(2)移动工作台。工作台主要展示待处理的工作事项,是一个待办业务汇总页面,包括我发起的任务、待处理的任务,已处理的任务及消息查询等。(3)合同信息管理。合同信息管理主要是包括合同信息查询、合同文件协同及合同文件物流跟踪。合同信息查询:包括合同主信息、明细信息、附件、时间轴四个页签,合同主信息包括合同基本信息、签约信息、累计收支情况三部分;合同明细信息包括合同明细主信息以及明细详情;附件为合同对应的附件;时间轴展示为合同全生命周期过程以及相关过程中业务处理单据。合同文本协同:为供应商提供文件传输的通道,供应商的合同承办人在找到相应合同信息后,可在系统允许附件上传的前提下,选择对应的附件类型并上传相关文件,该环节便于合同传输规范化,提高文件协同效果。合同文件物流跟踪:在合同文件协同环节合同承办人可人为判断是否有对应的纸质文件,如有则可填写纸质文件相应的物流信息,待对方收到以后可以进行确认文件收到,继而完成合同文件协同的流程。(4)发货/到货/验收协同发货协同:包括可发货的合同明细页面、发货信息录入页面;发货是交易后合同履约的首要环节,供应商可针对需要发货的合同新建发货单。到货/验收协同:包括可到货/验收的发货单列表页面、到货信息录入页面/验收信息录入页面;到货/验收协同是指供应商确认发货后,集采公司或者需求单位对发货单的明细信息生成到货验收单的协作流程。(5)结算/开票/付款协同结算/开票协同:包括可结算的验收单列表页面、结算/开票信息录入页面;结算/开票协同通过供应商发起结算申请,由集采公司进行结算确认,并发送短信提醒对方开票,开票完成后维护发票信息,并确认的协作流程。付款协同:包括付款信息录入页面;付款协同是发票协同的闭口环节,是针对合同履行不同节点下的对应款项,进行付款申请的协作流程,付款申请是付款的前提。供应商通过合同信息搜索定位到相应的合同信息,可发起合同付款的申请,待提交以后协同平台会同步推送数据至合同管理系统,集采公司相关人员登录合同管理系统后可在相应的付款申请单上进行更新,进行集采公司的内部付款审批流程。(6)第三方平台。通过第三方短信平台及物流平台实现相应业务环节的短信提醒功能,及相关物流信息追踪功能。

3合同协同商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合同管理系统协同平台,是合同管理系统的功能延伸平台。实现了合同履行协同商务全过程管理(签订、发货、到货验收、结算开票、付款),物流在线跟踪、协同业务短信提醒、合同文件协同交互管理等,实时合同履行过程的动态化、协同化和网络化管理,提高合同管理效率,防空合同风险,确保合同工的顺利与及时的全面履行。(1)合同数据更加精确。通过与外部供应商的协同操作,为供应商提供精确的发货数据,精确的送货地址信息,精确的合同编号及采购凭证对应信息,减少人为匹配过程,做到信息关键信息高度共享。(2)履行信息及时提醒。提供订单的催办功能,以及货物的物流信息在线实时跟踪功能。到货、验收历史记录跟踪查询,合同货物履行数据信息化、透明化。(3)提高工作效率。合同签订以及履行过程中的附件往来,可在协同平台上进行文件的交互,缩短邮寄时间,提高签订效率。

4结语

本文的研究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结合集采公司合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基于合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实现了对合同履行各环节的动态与协同管理,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合同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集采公司这样合同量大的单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集中化在线管理,促进人、财、物等要素合理组织与充分利用,使合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合同管理效率与水平。并且完善了与需求单位及供应商的协同配合,信息交互,使合同付款、验收、结算等关键环节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保障合同全面履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