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精选(九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第1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长时间以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高职教育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一大主流技术,各种新技术和新内容层出不穷,这就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问题,学生所学的内容跟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和教学的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更新,要求课程的内容务必贴近社会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硬件维护、软件应用、网络配置与维护、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在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实践教学上,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无法在毕业之后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以便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更新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其教学的方式也需要实现现代化。具体说来,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计算机有相当多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予以展现出来,继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再者,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络在线讨论和答疑系统,这样学生有问题或者疑虑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由此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文化知识水平往往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所以,在对高职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其文化技术水平的因素,找到适用于不同的课程教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高职学生的入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在入校前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而有的学生可能接触过电脑并已经相当熟练,在同一个班级教学中,如何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好”,同时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这是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因而务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

即便是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基本上都是直接套用的普通高校的教材,这些教材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再者,有的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当前社会主流技术不相符,教材的内容已经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此类滞后的教材势必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课程的效率,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十分必要,所以,教师需要切实了解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情况,了解掌握哪些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就业,以此作为标准来选择教材的内容。同时,在教材的编写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是要以实际能力做支撑的,编写高职教材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

(五)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师资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都偏向于老年化,这些教师可能对以前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比较熟练,但是对于最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则显得有待全面,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的教育并不能够满足用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学校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及时引进新鲜血液,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帮助计算机教学,从而让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凭借所学到的知识获得就业岗位。

三、结语

第2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

引言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基础,也是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1]。内蒙古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得2020年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也是国家首批部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专业和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品牌专业。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2,3],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我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为契机,针对该专业核心课程“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实验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全面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开创我校国家一流专业-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1教学目标

依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该课程的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目标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程度。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指令集、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C51程序设计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单片微型计算机”实现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

2教学模式改革

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与实验教学“实验室实验台”不同步的教学模式。即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离的,实验教学由专门的实验室老师在实验箱上完成。这样造成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有效配合,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PROTEUSEDA仿真软件,搭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平台,可实现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改革后可开展的实验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

3课程实验教学效果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例程的讲解可以采用PROTEUS绘制硬件电路图,采用KEIL软件编写程序,且KEIL支持汇编语言和C语言,其中,汇编语言有助于学生对单片机硬件工作原理的理解,C语言编写方便,并且是嵌入式系统编程的主流。KEIL开发环境下编写好程序经编译生成HEX文件,然后加载到PROTEUS硬件电路模块中,通过运行输出实验结果,实验效果更加直观,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有效。接下来分析一下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教学实例。本文仅针对定时器实验进行分析。定时器作为单片机基本外设之一,利用定时器很方便产生周期性信号。用定时/计数器T0编程实现从P3.0引脚输出周期为500μs的方波,系统时钟频率为12MHz,具体电路图如图1所示。通过KEIL环境下编译程序,并且生产HEX文件,在PROTEUS下加载生成的HEX文件并运行,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具体如图2所示。通过图2示波器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单片机的输出结果,便于学生们对单片机运行状态的理解。

第3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

1.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都开设了平面设计类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图像设计与创作能力,是一类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平面设计相关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无可替代,它能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精神和合作创新的意识,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表达的能力,而这些职业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普遍看重的。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参与到实际的设计情景之中,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并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相衔接,使学生获得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技巧,积累就业时的宝贵经验,以便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而如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是我们专业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问题。

2.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以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入学的第二至第四学期分别开设了《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平面设计实训》等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实训教学,使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迎合了本地区人才培养需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忽视、实训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完善、审美水平有待提高等。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3.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能力目标,也是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忽略了此点,只教会学生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图形处理技巧,学生提交的作品中设计美观、质量较高的教师会给与较高的评价分数,但这些往往是参考他人作品或复制其它作品获得的,这就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无疑会降低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教学,要重视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起引导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作品设计中的创意、创新思维。对设计相对粗糙,但比较有创意性、有创新性的作品要鼓励和赞赏,给予较高的分数,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意热情和创新兴趣。

3.2多款设计软件的结合和综合运用

平面设计是以平面为载体进行视觉信息传达的方式,随着设计软件的研发和版本更新,单一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设计需求,更需依靠多个设计软件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将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多种平面设计软件的优缺点融入到实践项目中加以介绍,并利用具体任务体现多种软件相结合进行设计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不同软件功能上的互补,以及在图像处理、文字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从而使作品设计更加艺术化、风格化,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新年贺卡的设计任务中,利用Illustrator软件可以很好地完成特效文字的设计和图形的绘制和编辑,但在图片编辑方面效果却不如Photoshop,这时我们可以先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再将处理好的图片导入到Illustrator中进行文字制作和图形的编辑,使得每种元素的处理上都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应加强对这两种设计软件优点和缺点的把握,以便让学生结合各类软件的优点进行发挥,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设计。

3.3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导入课堂教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聘请企业工作人员做专题讲座和交流,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专业课教师和企业设计人员共同进行教材编写、项目开发等。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体验企业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工作氛围。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训基地和设计公司实习,或完成威客网站上的真实项目,不为刻意追求工资和报酬,而是可以学习到专业技能、积累设计经验,了解最新的平面设计趋势和思路,更早进入岗位角色,同时提高职业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校外实训基地应配备打印机、扫描仪、激光打样机、塑封机等专业设备,制作软件也要定期更新升级,这样学生提交的作品可以直接通过印刷输出设备实现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操作能力,此外,本校也利用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模式在校内外承接各类平面设计的实际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服务了本校师生和社会,校企合作取得成效。

第4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4

现展中,想要有效培养中职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制定有效教学方案,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水平提升,以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确保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得到有效完善。

1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中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学校管理人员没有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给以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注重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单一培养,致使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得不到有效完善。

1.2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够完善。由于企业和中职院校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不一样,新课标要求下的中职院校存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的问题,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任何可以衔接的地方,导致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受到极大影响。由于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对校企合作不重视,在实践学习中,不能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练习,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没能得到真正提升,浪费企业和学校的学习资源,给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带来极大影响。

1.3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现代化建设中,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推广力度还不够强,致使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50%以上的学生不清除自己所学专业的重点知识和要求,给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带来很多困难。中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能很好的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高效操作需求,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极大阻碍。

1.4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联系较少。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是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较少,使学生的探索力和创新力提升受到限制,导致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另外,中职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讲解,无法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有效性。

2 加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

2.1 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师资力量,促进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中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明确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进步,给中职生未来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增加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不断提升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注意中职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硬件操作能力、图形处理能力、网页设计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2 加大投入力度,合理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强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快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每个课程群得到合理、科学的设置,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有效性。一般情况下,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应用课程和社会科学课程六个方面,以培养中职生多元化、兴趣化和广泛化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便于中职生以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2.3 注重实践应用,提升教学水平,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注重实践应用的同时,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培养出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型应用人才。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丰富中职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中职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从而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保障。

3 结束语

在中职教育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是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于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和中职院校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社会对高技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现设立课程与人、社会、教育之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淮峰.基于核心技能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杨喜.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

[3]赵雨境.以“三线并重”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3(01):12-14.

[4]覃志奎,蓝雪芬.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大众科技,2012(08):193-194+190.

第5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课程教学;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251-01

一、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当代高职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得到大量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缩点教学时间,而且能够降低学生们的思维难度,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将繁琐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们,从而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准。然而,由于教学新技术引入时间过短,高职教师并没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其很好的融合,造成一些列问题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高职课程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学中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来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如何融入到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而得到很好的应用,对于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高职课程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使得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不佳。一种问题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式的教学,由于老师对于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解不够,把多媒体当成了传统备课的替代品,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们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带来的遍历,很多老师为了图省事直接将板书内容放在教学课件内而省去了课堂板书的过程,致使学生们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缺乏,对教学知识不能深刻认识,最终致使教学质量低下。有的高职教师对于计算机多媒体认识不足,制作课件时简单地将课本内容复制到课件内,使课件成为课本的展示平台,缺乏教学知识的整体连贯性以及知识的推理过程,制作水平低下的教学课件成了课本内容的展示平台,并没有发挥它本来的先天优越性,使得老师在传授知识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很大阻碍。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可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认知不够,最终导致老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理解方向和应用力度出现偏差,使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在提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方面,第一要务是要改变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的辅助而非教学主体,是新的教学方法而非教学内容载体,只有改变以前的理解观念,将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才能真正认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真正将其发挥到最大的应用功效来提升高职课程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对于高职课程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技术将新颖的、引人注目的动画、艺术字等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学生对其的耳目一新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件准备阶段,可以从网络上寻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亦或者是利用教学知识而制作出来的产品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展现给学生面前,并通过对展示内容的讲解,或者是在展示内容内留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从而寻找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认真地完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

(二)增强学习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Flas或者动态视频等技术手段展示,在学生的脑海内构建教学意境或者数据模型,来降低他们对教学难度的认知度,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独特的技术,将教学意境或者理论知识通过Flas或教学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来获取学习方向,并根据老师提供的框架来完成自己的思考过程,以避免自己的思维偏差而造成理解错误。

(三)增加知识认知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媒体形式于一体,结合互联网络,来完成教学辅助。凭借其独特优势,教师突破了传统以文本和语言形式的限制,将更多的教学知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给学生们,使学生们通过多感官身临其境地接受更多的知识,从而丰富了多媒体内容,增加了教学容量和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认知,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教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四、总结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要改变旧的认知方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等方面入手,使其发挥其特有的辅助功能来完成教学,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真正做到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计算机 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高新尖端技术,已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学习中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也已经成为一种发展方向。作为一项改革创新型的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使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计算机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提高了教育手段,丰富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教学环境,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实现了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的一体化。同时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创造性。

1 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已经相对滞后,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另一种是实践教学。这两种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理论教学是在课堂上传授书本中的知识,实践教学是进行具体计算机操作,重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联系是,理论教学辅助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来源于理论教学。但是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都是相对孤立的,缺乏统一性。一方面理论教学多采用传统多媒体形式,即幻灯片或flash的形式进行授课,虽然在多媒体中加入了相关素材元件,但是缺乏与学生互动,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提升学生上课热情,学生思想就会受到束缚,从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计算机和其他工具一样,重在操作、掌握,计算机教学授课也是如此。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从教课中获得相应步骤,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具体操作流程。因此,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很难被学生有效地吸纳,也就失去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原有价值。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发生脱节。在具体计算机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在计算机实训中,计算机实物成本也需在逐年增加,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多次使用会产生实物的耗损,从而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了教育成本。

2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虚拟现实,英文名为Virtual Reality,简称VR,有时也称三维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仿真。它包含多种技术,其中有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多传感器技术、并行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当前,很多领域如医疗、军事科技、教育、农业、工业技术都已采用其相关技术。它利用计算机软硬件集成技术,给使用者营造一个虚拟真实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利用其输出设备,可以在虚拟真实的三维空间,体会到沉浸的感觉,有真实感,可以进行互动,听到逼真的声效,甚至嗅到气味。总之,在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用户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 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以往计算机教学,传统多媒体占大部分,传统多媒体一般是由文字、图片、声音或视频资料相融合的幻灯片,抑或是直接观看教学录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时间和空间使得在课堂教学时无法使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训操作,从而使教学与实训发生脱节,尤其是在计算机硬件教育过程中,这个矛盾尤为突出。学生也无法展开全面的使用或根本不能进行及时操作。如果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教学与实训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方面,使单一的幻灯片教学变成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实物的认识也由感性变成了理性,这种生动、浸入式计算机授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计算机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计算机教育重在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技能提升为主。在实训教学中,受实训条件、实训环境的限制,往往学生无法反复实训,多次实训,从而无法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果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计算机虚拟实验室,在虚拟实验室不消耗任何材料,无需考虑计算机实物成本的增加,无需考虑实训会产生实物的损耗,也不会增加实践教学成本,还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操作虚拟计算机硬件设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人为的设置多种硬件故障,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反复实训,多次实训,直到结果满意为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计算机虚拟实验室不但可以节约教学成本,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效地解决实训条件与实训要求、实训效果之间的矛盾。

3.3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的一体化教学

传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相互孤立的,缺乏统一性。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组成有机整体。施教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即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合二为一、环环相扣,有效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于人为划分而造成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别。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先进手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为高校计算机教育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兼备,互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可以和直接计算机进行三维式交互,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培养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同时也节约了教育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加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涛.基于虚拟技术的汽车制动仿真系统实现[J].职业,2011(23).

第7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改革

一、教学实践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以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为例,教学内容包括局域网基础知识、局域网的通信协议、局域网的IP地址、双绞线制作与测试、网络服务器的安装,家庭局域网的组建等等内容。书本也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图片,每个章节也有上上机实践的项目。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还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以及组建家庭网络,宿舍网络,企业网络,网吧网络及无线网络等操作技能。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涉及的基础知识多,范围广,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系统性实验少,这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多少帮助。所以在组织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并不是对教材内容直接照搬,而是进行筛选,高度整合并减少验证性实验,并作必要的补充。经过筛选和补充后,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课程实验教学我们假设以一个家庭局域网的构建。整个实验要求学生利用4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1台路由器与防火墙、2台交换机、若干耗材,完成局域网的组建,并建立和网站。

按照课程教学进度把整个实验分步实施,按照每周都是实训课来展开。实验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作双绞线并组建对等网:要求学生掌握直通和交叉网线的制作方法,熟悉常用组网工具与设备。

(二)TCP/IP网络协议配置:使学生掌握静态IP地址的A、B、C三类地址配置方法、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和配置方法。

(三)Windows2003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安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服务器的配置,例如安装Windows 服务器活动目录,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添加用户与用户组等。

(四)Internet连接共享:通过实验使得学生掌握Internet接入方式、Internet 共享设置SyGate共享服务器。

(五)无线网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在实训室中搭建无线网络,设置对等局域网,设置接入点局域网,设置无线漫游局域网,实现无线局域网的Internet连接。

(六)家庭网络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验使掌握双机双网卡组建家庭网,三机双网卡组建家庭网,组建Windows XP对等网。

(七)宿舍网络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宿舍网络配置和管理方法,实现资源共享。

(八)企业网的组建与应用:通过组建小型企业网络,让学生掌握给企业网分配私有与公用空间的方法,设置企业资源共享应用以及企业网的软件分发

(九)网吧的组建与应用: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掌握网吧的组建方案及网吧的维护等。

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强化理论研究和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这门课程实验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少,容易造成了学生机械地重复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或者模仿教师的演示操作,影响了学生网络设计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把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清楚,以理论教学深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双绞线的制作的时候,要补充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问题:

在双绞线以太网中,其连接导线只需要两对线:一对线用于发送,另一对线用于接收。但现在的标准是使用RJ-45连接器。这种连接器有8根针脚,一共可连接4对线。对于10BASE-T以太网只使用两对线。这样在RJ-45连接器中就空出来4根针脚。到对100BASE-T4快速以太网,则要用到4对线,即8根针脚都要用到。

线序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例如,从上面的连接标准来看,1和2是一对线,而3和6又是一对线。但如果我们将以上规定的线序弄乱,例如,将1和3用作发送的一对线,而将2和4用作接收的一对线,那么这些连接导线的抗干扰能力就要下降,误码率就可能增大,这样就不能保证以太网的正常工作。

三、本文小结

理论教学和实践实验教学统一的过程,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离不开实验的验证。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中,开展有计划的实验教学活动,再结合理论讲授,能使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从而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蒋丽.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5

[2]袁宗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1

第8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70

1引言

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促使学科分类细分化,在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因为人才的类型非常的,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千差万别。普遍来说,按照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把人才分成两种,即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前者侧重于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后者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为社会创造价值,更加注重实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在就职领域还是学科领域,它都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有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相关学科的教育,同时,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丰富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因此,需要从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中寻求突破,为社会注入优质计算机人才。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借助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运用和交付方法,经常涉及借助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讲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最后也是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它并非三年制高职高专的扩展,也不是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压缩。相较于普通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强调其技能性和应用性。相较于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有更好的可塑性。学生在学习阶段可以提前学习到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相关技能,学校教育与生产、管理等实际部门紧密联系,旨在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际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有一定的特色,学生的即时性和专业性较强,实践能力好,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2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

2.1实践性教学课程比较少

纵观目前国内高校教学,除了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比较完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其他高校学校的课程体系都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一些办学历史比较短的民办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少。计算机是一个技术类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学校为了减少教学成本,或者因为其他客观原因,计算机的实践性课程偏少,一些学校甚至将实践课程当成理论课程上,也有部分学校的实践课程无非是带学生参观一些建筑工地等。这样的课程体系,难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难以培养计算机学生的创新能力。云计算的诞生,让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与共享成为可能。学校再也无须购买大量昂贵的硬件设备,不用再担心硬件设备的过早更新,也不用担心软件是否最新版本,能够满足教学与教研的需要。这些在原本让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十分困惑与苦恼的问题,都不再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服务商去解决。使用云计算,终端设备得到了最小化,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个人计算机,甚至是实验室,都可以存储在“云端”上,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取出,而学校只需要提供给学生和教师最简单的携带浏览器的终端设备和网络就可以了。

2.2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反映力不从心,难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建筑人才,归根到底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目前高校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生,他们基本都是工科院校毕业,半路出家做教师的,因此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学生沟通方面是比较薄弱。一些教师的采用传统呆板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着书本念,或者采用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反复灌输计算机理论,最终高校院校计算机的学生开始反感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步对本专业失去兴趣。

2.3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建筑行业非常迅速的今天,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院校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纵观现在的高校院校,计算机的学生除了日常上课参加学校团学活动,就没有其他活动,尤其是关于本专业的活动几乎没有,因此很多学生无法进一步提升自己,难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型思维。

3云计算在高校计算机课程应用的重要性

3.1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如今,在中国,不管是高校,大、中专院校还是中小学,都普遍存在教育资源建设失衡的情况,一些著名的大学、重点中小学有着优良、先进的设备,而一些其他的大学则存在着设备老化、无法供应教学需求的现象。此外,教育资源更新成本高,更新速度慢,共享度低下也是当前我国各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这既使得部分资源建设重复浪费,更使得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异越来越明显。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以及高度共享,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3.2有助于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第一,任何一个学校图书馆拥有的用于日常管理、数字资源检索下载等服务的服务器都会有一定的上限承载量。一旦有大数量的用户同时访问电子图书馆时将会出现某些用户得不到相应的情况。在传统的做法,想要满足大数额的用户可以同时访问电子图书馆并得到相应,就得花费大量的资金升级服务器。而在云计算形势下,学校仅仅需要支付少量的租用费用,就能够享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台服务器提供的具有非常好的容错性、超强的计算能力和几乎无限带宽的服务,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高并发性,用户的请求能够快速做出反??。

第二,数据在存储与传播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有安全隐忧。在当今的学校图书馆中,任何的电子图书馆资源都基本在支付图书馆服务的服务器上,万一服务器受到攻击或其他因素而引起某些数据甚至全部数据遗失的话,损失将是极其严重的。而在云计算环境下,“云端”里的服务器不是几百上千台,而是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台。就算因为意外而导致其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的服务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拷贝原来服务器上的数据,这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安全性。再次,在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交给云计算服务商来提供,不用图书?^的技术人员来执行,这能够大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最终,在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各学校图书馆之间能够运用云计算构建共同的信息共享平台与空间,众多的图书馆就可以分享由大量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基础设施。通过云计算,用户不仅可以获得原来自己学校图书馆里面的资源,还可以实时地获取参与到信息共享平台与空间的其他图书馆的资源。

3.3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如今的科研、实验对环境、设备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费用较高,部分著名的大学可能还能负载得起。但是大部分的高校由于资源资金方面的限制,难以承担起这些费用,这就导致一些实验项目难以进行。当前,IBM已经和全球6所大学在云计算项目上开展合作,这些大学借助于IBM的“蓝云”方案推进科研项目的实施。九州大学通过实践课帮助学生理解可通过数千台计算机立即运行计算密集型任务的云计算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程序以及云基础设施;卡塔尔云计算计划在搜索、数据挖掘、科学建模与模拟、计算生物学以及金融建模与预测等方面展开研究;东非“健康联盟”云计算项目通过虚拟计算实验室来拓展可供学生远程访问的教学资源。

4加强云技术在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措施

4.1构建个人网络学习环境

互联网年代下,网络已经上班与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Web 20形势下,在线学习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学习方式,在这种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加强对网络学习氛围的营造显得很重要。在云时代,广大老百姓能够借助云服务加强学习,收获更多的学习资料与信息。自主地选取适合自身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互联网时代存在许多的Web 20工具。如:借助iGoogle学习者能够加强对个人学习网络空间的设计及优化,Diigo创建老百姓的个性标签,Sakai管理网络课程等,这类Web 20工具也是云服务在现代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云时代,大家就能够比较轻松、自在地营造具有个性化的网络学习氛围。

4.2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第9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

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社会各个领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以更好适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优秀成果。教育事业作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必定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节奏,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端人才。在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其先导性和进步性在教育工作中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是现代化进步在教育事业上的体现,是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典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将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育和科技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促成科技进步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发展引领科技进步的良性循环。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职工教学手段多元化,为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先进的基础工具。现代教育技术适应社会需求,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社会人才。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加适应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模式,摆脱以往计算机教学中设施落后、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计划滞后等问题,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最佳教育和学习手段。

1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统筹规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

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资源,优化教学结构,丰富计算机教学资源,增加教学过程的多元化,改善教学理念,更加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提高教与学的互动性。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转变学习观念,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学习气氛,这些势必将迎来教学工作的新面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全部作用。学习者本身才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只有学习者主动去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将之转化为某种能力,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以致用。

2 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2.1 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多元化

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多元化成为可能。教师在备课时,利用网络资源充分搜索、挖掘教学素材,经过构思和设计,制作出精美鲜活的PPT课件。在教学课件中,教师可以加入音频、视频、图片等元素,使得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引发学生兴趣。这样一来,保证教师授课目标的实现。而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师生的课堂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计算机多媒体资源集各种元素于一体,增加课堂趣味性,为学生创造特定学习情境,更大限度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力。

2.2 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破了传统教学“教师一桶水,学生一杯水”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学习主体、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这就给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全部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所以,教师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同时,始终考虑到学生的意志,例如学生的接受能力、现有水平,学习特点等,将教学资源和学生个性优化融合,最大限度提高两者的统一性,而不是盲目使用,不分主次往课堂上搬,真正将现代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运用到学生学习中,在学生身上得到展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秀成果,利用多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教学内容,简单、直观的将生涩、复杂的难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启迪思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规律,转变学生消极态度,解决了教学工作中的难题。

作为教学工作中心的学生自身,可以根据老师在课件中的标注,了解课堂重点,分清主次,不再是板书、笔记“通吃”,缓解知识量大,无法短时间全部吸收的状况。学习压力减少,学习时间增加,梯次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重点。

2.3 建构知识体系,丰富课堂文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资源极大丰富,大量信息冲击着学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更多选择性和不确定性,这样一来,建构牢固的知识体系,丰富课堂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老师和学生,面对着“老师怎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建构知识体系的关键。为此,就要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发挥多媒体优势,改善教学手段等。

3 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不能简单传授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来取代传统的粉笔和黑斑,将课堂讲解和练习结合起来,划分课堂内容,有步骤、分层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例如,在讲解图像的轴对称性质时,利用FLASH制作一只能飞舞的蝴蝶,这样一下子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是平时不爱听课的同学也会感兴趣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根据蝴蝶翅膀重合的现象初步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再逐步展现其他规则图形,利用动画功能,完善其定义。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并在老师的启发下,主动思考,找到对称点和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和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发现总结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和规律。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课程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革教学模式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许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0(02).

[2]方辉.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