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计算机it入门教学精选(九篇)

计算机it入门教学

第1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84-02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流的工具。目前,国内众多高校的很多学生学习“大学基础英语”的目的是想顺利通过四、六级国家英语水平考试,获取相应水平证书。因此,学生对“大学基础英语”非常重视。然而,在通过了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后,基于英语课程学习的艰苦性和枯燥性,导致很多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投入的精力大大降低,出现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现象,从而增加了高校中“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以“大学英语”为基础并与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有机融合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还为计算机专业学生从“大学英语”顺利过渡到“研究生英语”起着过渡性的桥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IT公司、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为了给国际市场提供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强技术交流和业务沟通的语言需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如何创新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一、计算机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我国英语高等教育现状而言,大多数高校普遍对“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非常重视,故学生的英语语法和英文阅读能力一般较强,但是相比较之下,学生的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比较薄弱。这是我国当前英语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已开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术词汇学习和计算机专业的英文的阅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双语教学课程并不能替代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因为,“计算机专业英语”应该更精于倾向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技术英语词汇的综合运用以及计算机英语听力水平和英语交流技能的提高。例如:在公司的技术交流和国际会议的学术交流,这里的交流包括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巧。因此如何把双语课程的内容与计算机专业英语、实际IT项目实现更紧密地结合,以达到灵活运用,这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现今中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存在普遍不足。追其原因,这与目前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紧密相关。在这种形式下,计算机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研究是我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亟待研究一个新课题。

二、大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探索与实践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①不断充实和创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的知识为主,课本几乎成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资源。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因此,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中,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即转变计算机专业英语只是一门英语课程的观念。为此,应及时了解国际著名大学中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在吸收国际先进计算机专业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构造当今我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最应学习和了解的先进的英文材料和内容,以加快我国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则专业英语所讲知识应以计算机传统知识与常规知识为主,以当今计算机领域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和知识为辅,扩充学生的最新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与科技创新的兴趣,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英语学科的基础理论性又体现了学科前沿性。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以“教师主讲”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课堂以讲解理论知识为基础,重视并加强把实际IT项目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境下倡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英语对话的能力。③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后作业除了小型的题目外,还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不止是学好课本的知识,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组织学生用英语介绍或研讨各人所做过的IT项目,或将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老师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如何完成这一项目,并要求学生提出完成该项目的设计方案,论述其问题,阐述各自观点,并共同讨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推力,课后学生可以自觉搜集相关的资料,积极锻炼自己的专业口语和用英语进行项目技术交流和演讲的能力。④创建有效的学生成绩与能力的考评方法。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都是采用以笔试为主、作业和考勤为辅的评定方式。这一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考评学生的综合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及在IT项目开发实践的英语交流能力。如对基础英语较好的学生,尤其是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方面较强的学生,在英语笔试考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鉴于这一以“笔试为主、作业和考勤为辅”的评定方法,对于一些英语笔试水平较弱但编程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难以体现出其本身在英语环境下的项目开发过程的交流能力的优势,这将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评估和发展。因而,我们建立综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考评方法。考核方法由“考勤+课上回答问题+课后作业+笔试+英语演讲”等环节组成。考核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实际的IT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不一致,通过课堂上采用英语会话形式让学生来熟悉并表述IT项目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后让学生搜寻英文资料和会话讨论小IT项目,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综合水平有所提高。

2.强化学生的独立自主工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开展IT英语在国际IT企业的模拟训练。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多门课程都实施了双语教学,课后由于学生缺乏实际语言环境锻炼,使得双语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本项目采用了《IT职业英语》课本。该课本以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为线索,模拟了软件开发团队的一系列工作场景。同时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IT英语在国际IT企业的模拟训练,通过IT英语模拟在国际IT公司环境下完成软件项目开发项目的训练,既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又熟悉国际IT项目开发流程,从而使学生熟悉IT公司项目开发的过程,得到技术英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口语、技术报告写作能力等技术的综合训练与实践过程,使得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3.注重全面培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英语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国际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除了考虑学生专业知识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是这些企业考虑是否是一个优秀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公司人力资源考虑的一个项目,培养学生积极乐观、锲而不舍、不言气馁的精神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战略步骤。为了加强我校计算机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项目提出需全面培养,注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TED等国外优秀的英语演讲节目,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国外优秀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的思想、生活、情操、精神,而且对学生的英语听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

三、项目创新之处

本项目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支持和资助下,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了适合我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方案以及加强其实践性教学方法及措施、提高了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探索计算机专业英语人才培养的科学战略,受到了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取得初步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情景,使得学生在多种英语背景的情景下能够应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用英语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和水平。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通过该课程,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进行学生分组讨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从情境中熟悉IT项目的开发流程,使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综合的运用。

通过改革专业英语的考试模式,即由原来单一的笔试,改为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的考试,即“笔试+口试”,其中的口试包括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做过的C++课程设计用英5分钟的答辩,并且需用英文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就业工程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新晨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第3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就业工程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却相反地成为了矛盾的焦点,出现了报考集中就业分散的社会现象。就业压力的增大,说明原有的教学目标体系、课程体系、知识能力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就业面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计算机系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在此,结合教改过程谈谈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一些认识。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及定位

当前,IT业已成为占据我国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支柱性产业。IT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注入的IT业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IT人才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对IT人才,用人单位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层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层劳动者(如打字、录入、生产线组装等)宜由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外,我们感到,高职应侧重于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人才的培养:

1.设计型人才(如网页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建筑和家装设计、绿化工程设计、动画设计等)。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业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电脑做形象宣传、包装、设计等工作。各类设计型人才作为IT业市场的生力军异军突起,其就业市场范围非常广、缺口比较大。但随着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功能的不断完善与强大,此类型人才由原来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如网页设计人员除掌握专业网页设计软件之外,还应掌握图像处理软件和网站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再能掌握后台技术就成为宝贵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绿化、动画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办公应用型(如文秘、办公文员、行政助理等)。此类人才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识,需要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类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练掌握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此岗位职能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办公管理软件,还要学会融通管理知识并切实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网络型人才。当今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强大而先进的功能之外,主要还归功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变得近在咫尺。网络型人才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计算机就业市场上的中流砥柱。此类人才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开发型人才。作为计算机发展和完善的缔造者,开发型人才在IT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几年当中,我国对软件蓝领和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我们目前主要培养办公型人才、网络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同时兼顾设计型人才,下一步在新专业的开设上,我们打算加大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课程改革思路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为目标,重点突出职业技能。分阶段划分教学模块,按工作岗位确定实际工程项目,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的组织程序,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针对具体岗位.掌握专门技能熟练完成具体工程项目。

依据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我系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内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然后,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课程设置总体分成三个模块。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通过整合,把课程分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职业基础模块”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宽基础,主要学习一些相关职业通用性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进行思想品行、职业道德、外语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此阶段一般不采用项目教学,但也必须把项目教学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第二阶段,“职业技术模块”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不同职业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该模业知识的学习。该模块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我们结合IT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综合,以满足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新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体现出宽和扎实。此阶段可部分采用项目教学,宜以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教学手段。

第4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专业规范;职业伦理守则;计算机伦理教育;社会责任

1差距引出的问题

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需要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才能开始工作,实际上这完全是大学期间的工作。其中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IT人才专业教学人员,确实应该考虑如何改进国内的教学。

曾有报道说,上海某企业新进的员工都要开设团队合作、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训练,才能让新员工到岗实习工作。这些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IT专业教育中缺少人文教育,或者说通识教育。而对照美国耶鲁大学《学生学习指导提纲》的内容,可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1) 受过教育的男女学生必须能用母语口述或笔谈自己的思想。

(2) 学生必须具备外语听、说、读、写“四会”的能力,熟悉该语言的文学。

(3) 受过教育者要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自己的时代,这一观点的树立需要学习其他文明与文化、本国的古代文化和别国的文化(即国内外经典名著)。

(4) 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语言,已成为研究多种人文科学的重要工具。数学技巧广泛地渗透到科学的各个领域,现代男女不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就不能算受过教育的人。

(5) 良好的教育还意味着受教育者懂得什么是科学,科学上已取得的成就与将要取得的成就。学习科学可以了解新的思维模式,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助于人们欣赏到极其复杂的、谐和的自然。

(6) 为了理解社会、人生、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学生至少要学习一门社会科学。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必须懂得与人生活、相处的学问。现代美国人特别应该了解东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西欧与美国的文化、社会制度、政府、经济等情况[1]。

印度IT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正确的人才培养方法。我们需要研究国内外的人才培养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IT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陷入落后于时展的局面。

2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特征

我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2006年版)对计算机人才有非常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规格[2]。结合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我们认为IT应用型人才应有的能力应该分为专业工作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承担能力与国际化合作发展能力等四个层面。下面就详细地讨论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能力。

2.1专业工作能力

专业工作能力表现为能胜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可以细分为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几个方面。职业资格认证是衡量从业者基本职业能力的国际通行办法。目前,IT行业软硬件、网络、嵌入式方向都有职业资格考试,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这些考试,获得职业专门技能任职资格证书。而学校应该帮助、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些基本培训和考试。

核心技能是指在软件或是硬件、网络、计算机应用等方向具有当下应用广泛的技术技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得非常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学生熟悉Java就比熟悉C语言有更多的职业能力。还有一些经典的技术技能,如编程能力、芯片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组网能力等,需要学生有高出一般人的“绝活”。我国高校目前已普遍采用开放实验室、ACM程序设计大赛等来营造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所以,这个目标在大学也不难实现。

行业通用技能包括职业道德素养、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及维持健康身体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从小慢慢养成的,需要从小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人文教育和文化环境中熏陶出来。比起历史上曾有的和目前国外一些国家的人文教育,我国现在的人文教育远远不够。例如我国历史上曾有“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启蒙教育,读经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等)教育,这些对孩童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自然都有很好的作用。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很有特色,学生阅读的书籍包括《诗经》、《圣经》等经典读物,引导、启发学生传承人类文明,很值得国内各高校推广学习。

表1所示是美国9所大学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时安排,学习量占全部学习量的20%以上,个别大学甚至超过了50%。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斯坦福大学整个新通识教育的构架分为3大类9个领域:第1大类是文化核心课程(其中分3个领域,第1个领域是新CIV(Culture、Idea、Value),即“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第2个领域是世界文化,第3个领域是美国文化);第2大类是科学核心课程;第3大类是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

每门课程都需要经过学校的专门委员会审定批准,内容则无一例外都是传统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讨论。其中一门古今欧洲指定要讨论的读物为:柏拉图对话两种(Dialogues by Prato)、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圣经》、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等西方传统名著,再加上一本非西方传统名著,但在世界范围颇有影响的《古兰经》。这些都反映出CIV核心课程的特色。

通过这些人文教育,学生能够理解目前人类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环境,找到自己的理想,练就基本的职业素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与人交流、合作相处的能力。

2.2职业发展能力

在信息社会,由于Internet的不断发展,很多新技术不断面世,开拓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而一些职业则逐渐淡出。时代需要终生学习,每个人必须能够不断地学习,规划自己的人生,适应社会的变化,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我们应该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多思考,多用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也喜欢玩计算机,那么数字动漫、电脑装饰设计、广告设计等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又如有些医生对计算机技术很感兴趣,那么可以开拓信息医疗应用领域,如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孤独症、恐惧症等。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如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出现很多空巢老人,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实现居家养老,是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利的好事。又如设计开发老人用手持式全球定位器GPS、呼叫器,老人一旦走失或需要急救,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提高IT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一是基于自己的兴趣;二是开放思想,在不同学科间互动、合作,会创造出新的职业和职业发展空间;三是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生活的理念,开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新应用领域。

第5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近年来,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们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许多成果和宝贵经验,比如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科竞赛培养模式、开放实验项目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应用,推动了高校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应用型IT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主张高校应以激励大学生的创意行为为出发点,营造一个开放的、具有一定覆盖面的IT创意交流大环境,并协助大学生挖掘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最终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IT创新人才目标。

1 目前的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属于热门专业,然而,其毕业生就业却一直处于尴尬局面:一方面,公司企业招不到所需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产生此矛盾的原因在于高校对公司、企业相应岗位计算机人才的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需求不了解,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脱离了实际需求。

目前,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各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近两年就业专业对口率偏低,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不够充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不够深入等,具体表现如下:

(1)计算机专业和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资金投入方面的短板,企业关注利润,而学校关注人才培养,使得这种模式在运行时不可能大面积铺开。企业到最后只关注应用能力强、素质好、能够带来效益的学生,导致学生的受益面不够广泛。

(2)大学生各种竞赛的参与度不够,没有形成较强的关注度和氛围。参与各种竞赛的大学生只是特定群体中部分成绩优秀或有专业特长的人员,许多学生可能有相当好的创意,但却因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支持而没有付诸行动。

(3)毕业设计作为检验大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环节而备受关注,但是毕业设计选题普遍缺乏创新性、综合性和交叉性。原因是教师出的选题数量有限,且每年都有毕业设计辅导任务,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给定的选题鲜有创意。

(4)开放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但其服务对象定位较高,同样存在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据宁波大学徐建东等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近3年参加开放实验室的学生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0%,原因是大多数开放实验室的活动内容仅局限于层次较高的竞赛项目和研究课题,导致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有创意的应用型项目无法使用现有的开放实验室资源。

(5)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活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参与这些项目实践活动的动力大多来自危机感和压力,很少源自自身的兴趣,这就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6)目前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的生产生活相关程度还是不够,并且大多数项目是对现有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模仿,缺乏创新和突破。

2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创意培育模式设计思路

随着云移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发展正逐步从PC端转移到更加便携的移动端。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很容易接触到大量的移动应用,其中不乏创意之作,结合学生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兴趣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爱好,使得五花八门的想法和创意有了灵感源头。学校通过聘请企业资深讲师开设IT前沿技术讲座,让大一的学生存未接触核心专业之前,即了解了目前IT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情况,成为大学生创意创作的动力;通过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创意项目实践活动,并纳入培养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的创意创新活动,使得学生创意行为的实施有了学分保障。在以上主客观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学校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在理论制度层面构建大学生创意培育模式,并搭建IT创意交流平台,通过教学制度建设和创意交流软件平台建设相结合,激励大学生的创意行为,挖掘实用性实践项目,指导并监督大学生的创意项目实施过程,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教学改革项目的覆盖面,推进高校计算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创意培育模式相关制度的建立

制度的完善性和合理性是创意培育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制度建立涵盖的内容有:

(1)建立大学生创意的搜集、预审、分类、评估制度。学校组织教师对学生通过IT创意交流平台提交的大量创意和想法进行预审和分类;建立专家库,对学生创意和想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甄别、挖掘和评估。

(2)建立实践性项目的确立、管理及进度监督制度。经专家评估的创意如果具备实用性和可行性,则确立为实践性项目,并组建项目小组组织实施。项目一旦确立,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确保项目的实施。

(3)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一是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提出实用性创意的学生进行奖励,如对递交有价值创意或想法的学生认定学分,或以IT创意大赛的方式表彰提出优秀创意的学生。二是要有相应的制度提高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比如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设置学分,对项目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予以表彰等。三是对于需要使用实验室资源的项目,应当在相应的开放实验室中为其安排固定的工位,并尽可能为项目的进行创造条件,如设立专项基金贴补学生项目所需的耗材费用。

(4)明确教师及专家组成员职责。教师通过IT创意交流平台对学生创意进行预审和分类定义,专家组成员通过平台对预审通过的创意进行评估。创意立项后,项目组的指导教师要以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对待学生,为学生指明探究性学习的方向。

(5)专家组合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比如项目指导工作量的计算、教师 业绩考评等。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我们尽可能地为大多数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中将所学的知识“外化”,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首创精神,引导学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从根本上达到知识快速积累、技能快速掌握和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4 IT创意交流平台的搭建

学生的创意是实践性项目的重要来源,我们通过构建一个软件平台实现对学生提出创意的收集。该平台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全校师生开放,实现全校范围内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扩大创意的来源。如图1所示,平台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创意的搜集和交流,还体现了创意培育模式的理论内涵。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交创意、交流想法、申请实践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创意的预审、分类、项目挖掘以及项目监督管理。专家组成员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创意评估、项目审核、项目结题评估。

5 IT创意实用性挖掘的研究和实施策略

大学生提交的创意和想法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实用价值的创意,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当前的技术水平不能实现的情况等,这就需要广大专业教师和专家组对项目的价值和实用性进行鉴定和深入挖掘。

专业教师可以对创意进行刻面描述的增添,比如该创意所属的专业范畴、创新点、技术难点、实用价值、可行性意见等。创意的刻面描述可以作为创意的分类查询条件。专家库中的专家可以根据创意的刻面描述,对创意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创意即可作为实践项目的来源供学生选择,提出创意的学生拥有优先确立项目的权利。

将创意转换为学生实践项目,主要目标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除此之外,学生实践项目还可以有以下作用:

(1)创新性较强或实用价值较高的项目可以转化为省市级学生科研项目,比如浙江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项目等。

(2)创意可以转化为学科竞赛的课题,作为诸如“挑战杯”“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大学生多媒体大赛”等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的项目源。

(3)创意还可以根据和专业知识的契合程度,转换为毕业设计的课题,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视创意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贴合程度,可以将某些创意转换为校企合作项目,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或者增加生产生活的便利,从而扩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5)创意也包括一些小发明和小制作,具备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发明制作还可以转换为专利产品。

6 积极推进IT创意交流特色文化的建设IT创意交流平台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放飞思绪、展示才华、知识交流提供了土壤,而这片土壤是否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还依赖于高校大环境中IT创意交流文化氛围的形成。因此,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整合学校领导层、职能部门、指导教师、实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验教师和广大大学生的力量,围绕IT创意交流平台,制定激励机制,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大学校园IT创意交流的氛围,积极推进大学校园IT创意交流特色文化建设和发展。

7 结语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创意培育模式,通过激励大学生的创意行为,挖掘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实践项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且,该模式可以和当前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科竞赛以及开放性实验项目机制无缝链接,最终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々业技能的应用型IT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杰.构建校企合作背景下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4-96

[2]牛芗洁.专业学科竞赛与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_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09-110.

[3]刘波,沈岳,曾莹.高校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82-84

第6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国家认证套餐

该类套餐涵盖类别广泛,建议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方向选择。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由工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是不少机关或者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必要条件,属于职称考试,与工资挂钩。该考试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资格,涵盖软件、网络、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等领域。每年考试分5月、11月两次,纯笔试,考试费用在120元左右。

官网: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考试,是目前参与人数最多的IT考试,深受大学生朋友的欢迎,在不少高校中与学位挂钩。考试分为一到四级,涵盖办公、计算机语言、网络、数据库等方面,考试笔试和机试相结合,本刊邀请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专家做过系列专栏连载(见图1)。每年考试分3月、9月两次考试,费用在80元左右。

官网:.cn

除了以上两种国家考试外,还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职业资格考试、工信部的全国信息技术水平考试等。

IT企业认证套餐

由于大型IT企业认证的国际性强、专业性强,因此也深受市场的欢迎。

微软认证:由全球软件业的龙头――美国微软公司主持,考试分三个级别:工程师、技术专家、架构师系列(见图2),涵盖微软的数据库、程序开发以及服务器产品。新一代微软认证IT专家 (MCITP) 、微软认证技术专家 (MCTS),还有最近推出的嵌入式方面的认证等都深受市场欢迎。可以在各地的Prometric考试中心报名,每门考试费用为50美金,约400元。

官网:/china/learning/mcp/default.mspx

网络认证:思科作为网络方面的老大,其认证颇有含金量(见图3),考试理论和实践并重,多数认证学习和考试均为英文,基础不好的同学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官网:)。H3C是网络方面仅次于思科的认证,教材及考试为全中文,课程难度循序渐进(官网:.cn/Training/H3C_Certification)。思科的考试在Pearson VUE考试中心报名考试,思科考试费用最近涨至75美金,而H3C考试优惠价为40美金。

Sun Java认证:Java语言的火爆提升着该证的价值。Sun Java认证分为三个级别:助理程序员(SCJA)、专业级别的Java程序员(SCJP)以及管理级别的Java开发员(SCJD)等(见图4)。SCJA国内很少进行;SCJP是各种Java认证的基础,也是国内相关培训的标准课程;而SCJD难度高于SCJP,获得SCJD之前要先获得SCJP。Java认证考试费用比较高。

官网: /yce6o2g

第7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 全过程 多维度 IT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IT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中。在地处珠三角地区的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对IT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然而,由于高职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IT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的需要,从而形成IT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因此,反思我们的高职教育,把握IT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索新的IT人才培养模式是很现实的问题.

二、高职IT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专业定位趋同化。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在全国高校遍地开花,但IT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基本相同,培养目标差不多,缺乏办学个性和特色。

(二)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偏死。

我国IT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多年来并无大的变化,过分强调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落实,IT技术日新月异,但教材更新缓慢,企业接收的毕业生要接受1年以上的再教育才能基本胜任工作.

(三)“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影响依然存在。

理论脱离实际,学用脱节,职业岗位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学不能用,学不会用.

(四)IT毕业生结构不合理。

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少,高职毕业生数量大,IT人才结构呈“橄榄型”,不能适应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

三、“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一)“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我院首批开办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引领下,依托电子信息职教联盟,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扎实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构建了“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

“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坚持“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四方由合作到融合,以互惠共赢为基础,从计算机应用技术岗位需求出发,共同制定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负责学生就业,最后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岗位职业标准进行修正,构成螺旋式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基于企业的真实工作过程;“多维度”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专业教学、共同开展教学评价、共同负责学生就业、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环节,通过学生就业率、学生起薪工资、用人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四个指标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二)“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1.构建以“岗位核心与基础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依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岗位核心与基础能力”为导向,结合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阶方式设计课程体系结构。该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移动应用开发、Web前端开发而设计,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全过程”共同探讨合作,对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岗位核心与基础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我系通过构建“课堂与项目一体、平台与课程包递进”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资源动态化,充分适应IT技术的发展要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一般在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群平台课程;第三、四学期,学生可从“Web前端开发课程包”和“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包”两个课程包中选择一个课程包进行学习;第五学期学生可从“UI设计包”和“软件测试包”两个课程包中选择一个课程包进行学习;第六学期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基于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设置的,学生从第一学期的专业认知课到第五学期的校企合作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全过程”有企业、学校参与教学工作。特别是校企合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都是由学校、企业教师“多维度”参与教学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 2016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三年制)课程体系

(二)建立“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研发中心市场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保障“全过程、多维度”IT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我系通过校企协同,构建由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群组成功能完整的实践平台。探索“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研发中心市场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总学时的比例达60%以上。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系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数据库开发应用实训室、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Linux技术应用与开发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软件测试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既是实践教学功能平台,满足平时教学、课程改革的需求,又是高、中端人才培养认证的基地。

2.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建设。

我系校企合作研发中心为学生提供高科技实验设备的教学和实验场所,并提供部分学生实习及就业岗位,学生能参与最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实现从被动适应企业到主动引领企业的转变。

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每年吸纳企业工程师、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全过程、多维度”参与创新实践,通过共同研发和对外社会服务,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教师更了解市场需求,开拓研究思路,使学生和教师的研究更贴近经济发展,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院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有软件技术与测试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等4个校内专业实训室。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系与东莞铭丰集团、珠海永亚软件培训中心、东莞市铭宇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唯特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多维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打造高起点、高素质、名师领衔、专兼结合的省内一流的专业教师队伍。

师资结构与水平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关键。我系从如下四个方面提高师资力量:

一是“走出去”,使校内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中,参与企业研究课题和工程实践中,掌握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教师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有利于为课堂教学提供可靠的工程背景。

二是“请进来”,将在现有专任教师中继续培养4名骨干教师,同时引进具有两年企业或实际开发工作经验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骨干教师参与实践教学过程,聘他们为实践教学教师,“全过程”参与教学工作,并举办工程实践讲座,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三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我系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技术精英、能工巧匠36人进课堂,建立54人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教师设置“常岗优酬”,完善兼职教师补贴、激励、档案管理等制度,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逐步加大兼职教师授课量及扩大授课范围,使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实践课、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

四是努力打造“双师素质”教学团队。我系努力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与企业联系紧密、“多维度”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每年安排专任教师下企业一两人次,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开发、咨询、技术改革和创新等工作;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培训制度,调拨专项经费,强化兼职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具有两年以上企业开发经验的专任教师;让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共同带动“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四)优化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

我系非常重视教材建设。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院专门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学术教学带头人、长期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及企业、相关计算机协会,组织大家共同探讨、研究,推选出与课程衔接紧密并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特征的国内外优秀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规范化,能为构建示范性课程体系服务的自编教材或讲义。目前,团队成员正在编写《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界面美工》、《界面设计技术》、《.NET网站开发》、《Android系统开发》等核心课程校本教材。

(2)网络课程建设。

我系实施“精品共享”工程,以“6+1”教学资源库为依托,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按照省级专业资源库建设要求,通过职教联盟校企合作,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立如《程序设计基础》、《.NET框架系统开发》、《Web技术应用》等八门网络课程。

(3)实践“微课教学”,充实教学资源库建设。

我系依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的“6+1”教学资源库,在此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实践“微课教学”,搭建微课教学资源库,丰富专业教学课程资源库的内容,建立以《.NET网站开发》课程资源、《.NET网站开发》实训项目资源等为代表的10门教学资源库,为学校、企业、政府提供大量教学资源支持。

(五)创新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上,我系转变传统单一考试模式。注重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把职业资格认证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就业率、学生起薪工资、用人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四个指标构建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全过程、多维度”IT培养模式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服务东莞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教育部一流优秀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要求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发展与壮大过程中仍需继续加强。我们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完整、互相衔接并且在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及其他环节上层次清晰的课程体系,继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第8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IT综合技能实践;IT项目实践;虚拟公司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14-02

1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在高等工程教育整体教学计划中约占到30%以上的学时,教学质量直接对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一般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能力层次,安排到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来组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学科划分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另一种是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训练三大模块。这些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都有两个共同的缺点:

1) 实践内容和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内容基本没有联系;

2) 实践环境和流程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和流程不符合;大部分接受实习的单位只是让来实习的学生走马观花式参观,并在参观前说明诸多注意事项,完全不可能切入实际工作。

IT类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目前各高校对这些大干快上的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造就了大量“高不成低不就”的没有特点的IT专业毕业生,形成了IT人才的“橄榄型结构”。很多地区,这两年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较低。例如,北京市2007年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为49%,创下了该专业就业率的新低。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电子公司总经理宋志德指出,中国IT人才培养面临三大问题:人才供应数量不足、质量堪忧;国际化软件人才缺乏;“橄榄型”人才结构不合理,缺“高精尖”人才和“软件蓝领”。造成这种就业率越来越低而又人才紧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联系不够紧密。企业通常缺乏人才培养机制,而学校对企业需求缺乏理性了解,缺乏灵活的应变机制,所以,改善对IT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更切实可行的办法。

目前,各高校对IT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大都分成概念实习 (课程实验) ,技能实习 (短学期的综合课程实践) 和毕业实习。我们针对IT类专业的特点和IT企业的需求,把IT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分成三个层次:IT综合技能实践、IT项目实践和虚拟公司实践。

2IT综合技能实践

这里所说的IT综合技能和传统技能的主要区别是IT综合技能直接面向IT企业的职业角色 (Job role) 。大学根据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和定向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体系,IT综合技能也直接面向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角色。而传统的技能是指与某一门学科相联系的能力,如基本运算能力、计算机操作与使用能力、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使用能力等。我们没有按照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定位,是基于如下三点:

1) IT技能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综合性的。例如,一个软件工程师在编写软件时必须必须了解开发环境,知道怎样调试程序;一个网络工程师在维护网络安全和平衡流量时,要知道所在网络的架构、最新的病毒和网络软件信息 (如最占流量的P2P软件) ;电子商务工程师在设计商务网站时更是要综合IT和商务技能;一个做动漫设计或者三维动画的工程师不仅要熟练使用工具软件,而且还要了解相关文化知识背景;做嵌入式系统的工程师不仅要知道写程序,还要了解相关的各种硬件系统;一个顾问咨询师不仅要懂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而且也要了解相关的行业背景知识和技术等等;所以IT技能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技能。

2) IT专业的强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某一门课程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概念和实践反馈。目前很多大学已经实现了电化教学,许多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学生的单一IT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或课后复习中容易同步得到验证和加深。

3) IT技能只有通过综合运用才能真正掌握。学生在综合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反馈信息,能调整学习的方向,触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我们通过细分IT企业职业角色,得出职业角色类别,并按照角色类别来确定技能需求,再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目前已经实施的岗位技能训练有: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应用设计师、数据库管理员、Web应用开发工程师、平面设计师、动漫设计师、嵌入式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嵌入式系统测试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电子商务师、电子商务开发工程师、顾问咨询师、软件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和技术总监等。

3IT项目实践

IT项目实践是一个超越IT技能实践的层次。我们在IT技能之上构建该层次的实践,基于如下三点:

1) 在一个IT项目的生命周期中,项目组成员不仅要综合运用IT技能,更要运用各种超越技术的能力来完成项目的任务,例如,探索需求的能力、沟通能力、风险预见和评估与防范能力、软件估计与团队绩效评估能力等等。我们在IT技能之上构建了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层次,以期学生通过在IT项目周期中的亲身体验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国际上成立专门的组织(如著名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来研究和促进项目管理学科的发展,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IT行业的特点非常适合以项目的形式运作,然而相对于其他领域的项目来说,复杂性和风险更高,所以IT项目管理更复杂。1994年,Standish Group对IT行业的8400个项目 (总投资250亿美元) 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近34%的IT项目宣告彻底失败,在中国这种情况更严重,因此加强项目管理的观念和学习势在必行。在校大学生通过实践获得项目管理的理念,对于我国IT产业的未来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 项目的思想也就是系统工程的管理思想,目前大部分IT专业学生的唯技术论 (看问题集中于问题的技术层面、习惯于将所有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 和个人英雄主义等思维方式很泛滥,建立一个系统工程思维习惯非常必要。学生团队面对一个项目而不是一个大作业时,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范围,可行性分析,资源、组织计划,风险预测等工作,而不是关注技术难点在哪里或者先试试几天做出来。这是一种通过实践来倡导系统工程思想的尝试。

目前,在IT行业越来越重视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等工作,我们结合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也顺应了专业和业界的发展需求。

经过探索和调整,我们采用了如下的实现方式:

1) 在学生团队中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同时指定相关老师为该项目的指导老师。

2) 指导老师从项目的启动、计划编制、执行到控制和收尾,进行全流程的监控;同时在专门的IT项目管理服务器上安装项目管理工具,建立项目的管理数据库。

3) 对项目的监控范围包括:项目范围、时间、成本、人力资源、沟通、风险、质量、采购以及集成等全部项目管理要素。

4) 项目来源为学校内外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校企合作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等。

5) 指导老师决定项目性质和大小是否合适学生实践。

4虚拟公司实践

IT虚拟公司的实践是在IT综合技能和IT项目实践的基础上,为未毕业的学生营造IT企业的环境,它是IT专业实践教学的最高层次。组建虚拟公司层次的实践基于如下考虑:

1) 改变目前的校企合作效果很不理想。

2) 学生在虚拟公司中综合运用在校学习的课程知识以及课外、社会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或者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

实现形式主要是:在IT专业中组成学生团队,学生团队以IT公司的形式成立,学生在虚拟公司中轮流担任CEO (首席执行官)、CTO (首席技术官)、CFO(首席财务官)和普通员工,遴选出的CxO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IT公司的运行模式,通过研发、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分工,模拟公司运营。以虚拟公司为单位承接实际的开发和科研项目。从虚拟公司的注册、成立、员工的招聘和考核、项目的招标和管理,全部按照真实公司的要求进行。

这样,学生没有毕业就已经对IT专业的就业岗位技能、技能在实际项目中的定位以及就业岗位的运行环境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

5大学生创业中心

为了贯彻以上三个实践教学层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提出了大学生创业中心(SOVO ―― Students Office & Venture Office)的模型,通过营造企业环境,采用“虚拟公司”(Virtual Company,V-Company) 的模式,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申请进驻SOVO的学生按照虚拟公司的形式组织,虚拟公司按照IT企业的营运管理、开发流程、项目管理规程运行。虚拟公司承接学院信息化或SOVO与外界合作的真实项目,以项目运作来带动虚拟公司的运营,以项目经理负责制来带动虚拟公司的管理。让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师组成指导委员会来负责虚拟公司的管理、技术等指导工作。SOVO根据各公司制订的规章制度进行考评,根据绩效发给学生员工一定的实习补贴与奖金。

SOVO实现了IT专业三个实践教学层次的完美结合,是大学通向社会的桥梁。通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和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起帆等.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 高教探索,2005,(4).

第9篇:计算机it入门教学范文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2. 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3. 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4. 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6. 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1、按照学院党组织的统一部署政治学习,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做好考勤、组织讨论、认真记录。政治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今年学院正常教学、整体搬迁、基本建设并行。我们能够坚决执行学院领导的指示,与兄弟科室加强配合,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做到志相同,心相连,力相聚,情相融,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3、根据学校的要求和系内的实际情况,工作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怎样推动工作进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座谈,以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处事,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到人尽其用,物尽其用。严格执行学校工作制度和考勤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完善教学过程,强化师德教育,提倡奉献精神。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激发内在动力,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系科全体教师形成共识,坚决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严守职业道德,按照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责任书上要求执行。

二、强化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开展

1、以贯标文件规范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按照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规定和要求,按时做好质量记录、教学资料的整理管理工作。完成“质量管理内审”工作。每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计划实施评估过程,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各项工作及时上通下达,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每天对本部门教学区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教师避免出现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现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工作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

3、认真组织考前集训和模考、统考工作,及时进行数据分析,针对考试结果及时组织相关教师召开考试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机房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度,发现计算机故障及时维修。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规模机房计算机整合,我们系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动手维修设备,保证了计算机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锻炼了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

5、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建设“平安校园”,安全检查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责任到人。全年计算机机房实习安全无事故,教师学生上机无安全事故。

6、规范库房管理,对采购、入库登记、领料、维修服务、报销签字修订了书面规章制度,并多次在会上强调执行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强调采购人员要廉洁自律。做到经常讲,反复讲,采购人员要对组织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

三、注重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教学

1、信息工程系继去年与苏州工业园区裕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铭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鉴定了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信息工程系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五项信息楼建设项目,与苏州市科达教育网络有限公司进行了多项校企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教师参与了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实习,科达公司根据学生实习课题安排张峰工程师进行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指导,保证了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

2、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前瞻性课程“交换与路由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据库技术、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影视后期制作技术”。邀请士奥动画企业来校为教师学生举办了“动画专业市场分析及课程介绍”专题讲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做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在“计算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指导下,邀请了五位企业教学咨询官来校对计算机教学工作献计献策,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生产流程、质量要求、安全要求等内容介绍给计算机专业教师,使之贯穿在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4、我系专业班级开设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帮助学生懂得了“马斯洛理论”、“霍兰德人格”和“萨帕职业阶段”等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考虑。按照“宽基础、多技能、能力为本、敬业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得到了专业班级学生的欢迎。

5、我系完成了四个百人新机房建设,完成了录音渲染演播室和动画专业拷贝室的建设,完成了二维动画实训室建设,完成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建设有锐捷网络实训室一期工程和三个百人机房工程项目。正在筹划具有国际领先的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和三维动画实训项目。

四、开展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制作教学课件,编写教学教案,编著修改校本教材。今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包括12子课题。完成专业论文12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过程化评估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网建设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素质构建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法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设备配置前瞻性研究》、《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研究》。

2、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课堂教学氛围好,教师准备充分。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习一体化,全部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公开课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在教学上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计算机专业教师到苏州电子信息技工学校、苏州轻工业技工学校、机械部苏州技校、苏州高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学校进行专业课听课评讲活动。积极参加江苏省高新技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和苏州市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活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4、信息工程系全年开展了“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竞赛”、“网页设计技能竞赛”、“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 “动漫设计竞赛”、 “计算机网络组建技能竞赛”和“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竞赛”活动,并选拔优秀教师学生参加了苏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五、提供教学服务,凝心建校聚力办学

1、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数字化校园管理,本年度新校区建设中能够配合基建办公室完成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广播网络和校园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配合工作,完成学院led显示屏和学院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

2、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信息技术公共实训,本年度能够配合培训处,举办了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举办了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举办了苏州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举办了苏州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举办了苏州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举办了江苏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

3、今年上半年每周六、周日开放网络电子阅览室,为公共实训基地首批学员查阅参考资料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4、配合学生工作处完成全院07级5年制高职班和09级大班的成人高考网上报名工作。

5、信息工程系的另一个职能是全院电脑办公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在人员少任务多的情况下,许多计算机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抽时间对学院办公室、学工处、招就处、项目研发处、公共教学系等多个部门的电脑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工作,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兄弟部门的赞扬。

六、接受经验教训,找出差距引发思考

1、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本市职教范围内影响不大,尤其是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在全市不是最好,距学校领导寄希望的“计算机专业做大做强”还有很大差距。搬迁到新校区后计算机专业硬件上有了很大提升,我们要“以规模求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提高我校计算机专业在全市乃至全省技师学院范围内的竞争力,提高技能竞赛名次和竞赛技能水平。

2、硬件资源配置不足,信息楼面积限制了专业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机房满负荷运行仍有部分省统考班级无法上机练习,目前5401机房的电脑设备陈旧,电脑故障反复出现影响上课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在下学期更新升级。

3、近两年增加动画专业、服务外包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计算机专业教师要争做学习型团队,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我们不断在修改教学计划,设置新课程,选编新教材新讲义,可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计划、教材、参考资料的制定编写还跟不上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老师对自身要求不高,责任心不强。

七、个人主要承担工作

1. 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类:第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管理,专业课程考工合格率达99%;第二全院高职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管理,参加计算机全省统考合格率99%。担任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配合培训处负责清华同方公司技术人员的高级工培训的管理工作、退伍军人高新技术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残疾人计算机技能竞赛培训的管理工作、光大银行外汇政策业务网络考试的管理工作、医疗保险计算机操作培训的管理工作、省物流师职业资格网络统考和网络统考前的上网实训的管理工作。

2. 承担09科技班《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工作152课时、承担07大2班和08大10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工作90课时、承担08大5班、08大15班、08大16班、09大4班、09大5班、09大6班共6个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36课时。全年完成教学课时278课时。

3. 担任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完成合著论文《公共实训基础it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研究》8000字,独著论文《公共实训基地it高技能人才培养精品课程开发研究》5000字。

4. 安全有效地组织安排老校10个计算机机房的搬迁和库房办公室的搬迁工作,搬迁后经整合维修,没有影响正常计算机专业教学秩序。

5. 配合学院领导对新校信息楼各个机房和实训室的策划布局工作。四层楼分布“信息技术专业、服务外包技术专业、动画技术专业和网络技术专业”。动画拷贝实训室、二维动画实训室和录音渲染演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8个计算机标准局域网机房和4个计算机百人局域网大机房项目的计划招标工程验收,现已完成投入使用。完成锐捷网络实训室和综合布线实训室项目的摸底计划招标工作,现正在施工建设中。三维动画实训室、三维动作捕捉实训室和三百人园形大机房筹建方案正在进行中。

6. 参加国家劳动部组织的《网络编辑师二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培训》,通过考试获得了网络编辑师技师职业资格。

7. 编写了数据库应用软件《技师学院招生录入系统》,2010年技师学院招生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