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语文网上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语文网上教学总结

第1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评价体系 建构原因

引言

当今教育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随着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无论试点学校还是非试点学校都争相加入到这场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效果。教学评价改革的滞后就是其中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有些院校依旧把总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教学指挥棒;评价体系不健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一、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有其重要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实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所造成的教师、学生大半个学期松弛,期末短时间冲刺的不合理现象,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症良方。

1.总结性评价的作用。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一般为期中、期末两次。总结性评价的作用是: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总结性评价进行的次数少,信息反馈的周期长。

2.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及时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二、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指导意义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协作应该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以发展自我控制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薛国凤,200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主要教学模式都强调了三种评价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和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建构主义对于教学评价的要求是对知识建构的过程进行评价,也就是动态的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2.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等多种智能构成的。学生的潜在智能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智能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霍华德・加德纳,1999)。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区分并尊重学生智能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思想,教育者应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而不是单一评价。多元评价包括多元的评价内容和多元的评价形式。

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特点对评价提出的要求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为大学英语教与学营造一个模拟的语言学习与实践环境,其具有交互性、趣味性、实践性、自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胡隆,2001)。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系统、资源库、师生互动交流系统、网络课程、网络作业系统、考试训练系统和教师教学管理系统等。自主学习系统、海量的资源库、互动交流系统、考试训练系统和网络课程都为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学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上网学习时间、网上互动表现、模拟自测情况,可以方便地统计学生的作业情况、考试成绩、自评与互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特别需要形成性评价来对学习的过程进行导向、调节和监督;而网络英语学习平台的开发则为实施可操作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条件。

四、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综上所述,无论是现代教育理论还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本身的特点,都要求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元、平衡、动态的评价体系,这样一个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多数高校在实际操作中所采取的评价仍然是总结性评价所占比重较大。有的教师则提出新的评价体系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其实,教学评价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所占的权重问题应该本着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则而制定。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测试和量化打分是传统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在形成性评价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很难量化的,比如:学习表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评价宜采取定性评价的方法。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互评和网络系统的评价。关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态度和评价的及时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分为可量化的内容和激励性的内容两部分:课堂表现、第二课堂活动表现、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是可以量化的,对学生的口头评价、书面评语等则主要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起的是警醒、建议或激励的作用。对于学生互评,首先教师要制定出评价标准,严格控制,规范操作,避免流于形式,否则会起到助长拉帮结伙、搞人际关系等不良作风的消极作用;网络系统的评价具有客观性、高效性的优点。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操作,事先设定好系统评价的内容和权重。

4.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对智力因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英语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意志品格。以往的教学评价片面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特别是对英语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对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更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意志品格的评价。

5.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可以采取随堂测试、单元测试,计算机辅助的口语测试、听力测试,第二课堂英语竞赛、英语演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采取电子档案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语,教师对学生的阶段性建议等形式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意志品格。对于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评价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纳入量化的范围。总结性评价一般通过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进行,主要注意的问题是考试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核。

6.评价手段智能化。即实施计算机辅助评价。计算机辅助评价(CAA)是科学的评价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就是利用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评价功能模块,设置评价的内容及权重,自动统计每一次评价的结果,自动生成结果,并导出Excel表格。智能化评价系统可以大幅度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减轻教师们的工作量。

7.评价的可操作性。理论上的论述不等于实际的操作。理论上的论述只是为实际操作提供了若干可能性。理论上看起来再合理的评价模式离开了人的操作都只是一纸空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不在于表面看起来形式多么花哨和新颖,而在于它的实际功效。在实际教学中,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模式归根结底要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本着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符合教师的接受能力的原则而定。

结语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新技术条件下的崭新的评价体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更加强劲的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如何充分认识和发挥这一作用,我们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使得该评价体系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Steffe L.P.& Gale,J.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199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3.

第2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在上网浏览查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英语教学网站。我们可以用一种新型的手段去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制作网络课件来促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能。但是当前能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网站太少,如何充分发挥本校的教育资源建立学科网站,构建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学校内网建立了“英语家园”学科网站,利用网络技术给教师、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平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课堂。

1. 英语课文网络课件

如高二英语保护地球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搜集大量配有英语说明的照片、英语视频素材以及配有英语解说的视频材料(影片)。按照课文内容,把这些素材整合成环境污染、动物濒临灭绝、采取措施等版块,然后制作成网络课件,上传到我们的学科网站“英语家园”,供教师与学生上网教学、自主学习和浏览。

(1) Warming Up.指导学生上英语家园,打开本课的网络课件。学生自由观看麦克尔·杰克逊的MTV《地球之歌》,并谈谈从MTV中可以了解到什么,进入本课的主题。

(2)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 Discussion.学生自主观看图片栏目里有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设置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What kinds of problems are human beings facing? What kinds of pollution can you think of?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上网查找有关这些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同时进行分组自由讨论。最后展示本组查找的结果并适当总结。

(3)Watching & Acting.学生自主观看电影《后天》的片段,并讨论破坏环境对未来人类造成的影响。然后两组同学表演小品并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

(4) Conclusion.老师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并布置学生课后写文章。

(5)Evaluation.学生在英语家园的BBS论坛对本网络课进行评价,交流学习心得。

在这样的新型英语课堂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和制作网页课件),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总结检查)。在这样的新型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做到人人有收获。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 在线英语训练课程

中学生在六年的英语学习中,听力及口语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科学研究早就指出,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个体感受不同。因此,在传统的教室或语音室里,由教师统一放录音、统一核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方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大量听力、口语训练放到网上来进行,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或家里通过自学来达到教学目的。

以《新概念英语》为例。准备工作:把《新概念英语》的视频材料制作成网络课件,放到我们的学科网站“英语家园”上去,并作好链接。实施过程:学生上网,登陆“英语家园”的“英语在线”训练课程,打开相关课的网页,点击音频或视频链接,播放录音或录像,即可自学《新概念英语》的任何一课。

在这样的新型英语课堂上,师生的角色改变了,由在普通教室,一台录音机,教师掌控,学生“坐等听”,变成学生每人一鸡(耳机),一猫(调制解调器,指网络),一鼠(鼠标),亲自动手,在线播放声音、视频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手看”和“动手听”。从教学角度讲,这样的听力课解决了大班听力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听力测试的情况,自主选择重听的内容,自己决定重听的遍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3. 网络英语阅读课程

阅读理解是高考重点,是高三总复习和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要组织学生精读范文,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泛读;要提高学生阅读所必需的概括大意、认定细节、推理判断、领悟隐意等各项能力。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若能借助网络技术,定能更加方便有效。出于这个考虑,我也设计了这样的网络英语阅读课程。搜集在“英语阅读”栏目里的文章都是极具训练价值的经典篇目,或最新的国内外英语文章。在计算机教室里,可以由老师操控,选用典型篇目,进行简短示范性讲解。然后学生自行选择篇目,进行阅读训练或者上网搜索跟文章相关的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训练。网络英语阅读课程最突出的优点是:高考英语阅读教程既是一个动态的、可随时增添修改内容的阅读训练题库,又是一个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自主学习的阅读训练平台。

二、网络课程的优势

网络课程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使用者只要点击相关链接,即可进入有关页面浏览,实现网上收听收看学习,而不需下载整个课件。网络技术不但提供了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新型新课程英语课堂的形成,还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只要我们把英语家园网站挂在外网,教师就可以在“在线课堂”和“英语社区”BBS论坛中互相交流讨论教学经验,也可以为千里的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交互性之外教与学,在网上收发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在线课堂”自学英语和“英语社区”BBS论坛中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3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06―01

全球经济化和社会信息化,使得作为主要国际交际语言的英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这就给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所有的英语技能中,英语写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英语写作不但是人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

作文考试在新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中的第一部分出现,就充分体现出作文的重要性。可我国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不容乐观,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从1997年6月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实行作文最低分制(6分)计算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以来,全国高校参考学生的作文平均分一直徘徊在6.5分左右”。按百分制换算,作文平均分还没有达到及格水平;这种考试成绩差,现实技能更差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现行的“成果写作法”有关。

这一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学生单独写作、教师单独评阅”的单一定向模式。教师以一种练习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某一个题目,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期间很少有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过程。整个写作过程只是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单一直线式进行,教师批改作文基本上也是在单句层次上进行,侧重语法形式,写作为此成了语法课的延伸或变体。它忽略了学生在写作前、写作中及写作后一系列交互、协商,监控等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主动,积极的写作心理,从而缺乏写作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其写作能力之低可想而知。

而网络的发展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更广阔,多样的学习空间和手段,网络教学扩大了学习时空,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并能学用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这就可以满足《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大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英语应用水平。

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CNAWI(Computer&Net―work Aided Writing Instruction)是计算机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具有巨大潜力。计算机网络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强大交互性而成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交际学习语言的有效的教学工具。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真正地倡导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去英语作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单一化、反馈渠道的单项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CNAWI(Computer&Network Aided Writing Instruction)主要包括:

1 建立“学生讨论一提纲定位一说写结合”网络写作新模式

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QQ群、电子论坛、博客、电子投稿的计算机网络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提供双方都感兴趣的写作内容,学生通过以上这几种方式进行自由讨论,确定欲写作文章的题目,提纲,并对如何行文自由发表论点,学生总结后取长补短,能很好的总结自己I在打腹稿的过程中的长与短,汲取其他同学或教师的好的方法与观点,形成各自的文章。

该模式强调在写作前“要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摒弃与之无关的,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信息和观点,接着把该顺序构建成部分和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信息和观点,最后编辑文字并写出最终的篇章”,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2 建立“读写结合”网络写作模式。提高写作技巧

利用电子邮件、网络写作中心,教师或者学生都可以提供更丰富、优美、地道的文章或较好的学生例文,供学生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词语、句型和篇章结构等知识,并能总结符合自己思维逻辑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的技巧和技能。读写结合可以对课文或同学的习作进行学习、分析。

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A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练习中,教师可以把文章的第三段发到网络写作中心,学生就一个自然段的写作技巧或方法讨论分析后更加明白此种写作技巧的同时,有同学把文章中相同写作技巧段落随之也发到网络写作中心,同学可以模仿此写作技巧写一段,发到网上供大家批评指点。这样,一个同学的作文就不止得到了教师一个人的批阅,而是所有同学的点子。这种网络写作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到符合同一写作方法的段落,随后在进行同一类型的作文写作时,他们就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吸取他人的长处,再融入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建立“网络写作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四、六级作文得分

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形式多样,学生可以利用任意一种或几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克服了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羞怯的心理,不会产生任何的心理焦虑,提高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提意见,既能从同学那儿获取对自己文章的良好建议,也能从同学和教师的意见、见解中学到不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评阅文章的技能,从而能在四级作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写作方面兴趣的提高,可以直接作用到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更有激情,热情的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和教师的配合更默契。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从而能从总体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第4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网络技术;高职院校

一、引语

近年来,英语在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在招聘人才是往往对求职者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也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鉴于此,许多研究围绕改革现有英语教学模式而展开,而将网络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因此逐步成为人们的研究方向。本为基于笔者在多年英语实践教学经验,试图将网络技术引入英语教学课程,以期揭示网络技术在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对对高职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文献综述

将网络技术应用至英语教学中的经典的研究为1995年由美国的道济(Dodge)和汤姆(Tom) 两位教师提出的WebQuest英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信息应部分或全部由学生个人从网络上获取。从这一角度而言,该教学模式被认为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为该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支配教学内容。许多学者认为该教学模式为一种基于先到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且能够很好地将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和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据我国学者陈炼(2004)的观点,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主要基于以下几种理论:构建主义,人本主义,合作学习和多智力等四种理论。其中构建主义理论所获得的关注最多。该理论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利用过往的个人经历构建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能力。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类。短期的应用往往指一堂2至3个小时的课堂,而长期应用则可以为一周或一个月甚至更长。当WebQuest网络技术被应用至英语教学课堂时,道济教授认为整个教学过程通常包含如下六个方面:介绍、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总结。总之,网络技术在英语课堂上的使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学习者被提供专门设计好的任务和对应的网络资源,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任务,从而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研究过程

1.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英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力。本研究试图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将网络技术应用至英语课堂前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否有所区别?

(2)在将网络技术应用至英语课堂前后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在量方面是否有所区别?

(3)学生是否接受将网络技术英语至英语教学过程中?

(4)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将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能力?

2. 研究模型

本研究基于心理学中的“前后测量”实验模型展开。研究对象为非随机选择的一组学生,且不存在控制组。本研究模型可以被概括为B O A, 其中B、A分别代表测试前后所观察到的结果,而O则代表施加在研究对象上的变量。整个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一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获得研究结果B,然后对同一组研究对象施加研究变量O之后再次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研究结果A。最后对研究结果B和A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获得变脸O对于实验效果的影响。

3.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高职院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旅游管理专业2011级的53名学生。所有学生被分为10组,每组约5-6人。实验的第一阶段为2012年9月-2013年6月。首先在2012年9月-2013年1月,针对实验对象实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方法;然后在2013年2月-2013年6月,实施WebQuest 教学方法。实验对象被要求分别在2012年12月和2013年6月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笔者然后对两次四级考试的成绩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来分析WebQuest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

4. Webquest 教学模式的设计

当采用WebQuest教学模式时,每一个教学单元被分为6个模块:介绍、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总结。

1)介绍。在本模块,学生被告知Webquest教学模式的含义、程序和要求,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各类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如搜索网上资源、编辑文本、使用社交媒体(如QQ,微博、微信等)进行网上沟通等。

2) 任务。在本模块,教师将按组分配给学生各类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任务。

3) 过程和资源。在过程和资源模块,每一组学生将对他们所完成的任务对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使用PPT展示,角色扮演、对话或歌曲等。关键点在于教师应确保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实际任务中。这些任务可以是查找资料、制作ppt或演讲等。

4)评估。对每一个小组的评估通过小组自我评估、小组交叉评估和教师评估等三个方式完成。上述三种方式在最终评估成绩中的比重分别为20%,40%和40%。总共有10个评估指标,例如话题的选择、团队合作、演说的号外、资源的丰富性、创造性等。每一个指标分数为10分,总分为100分。

5) 结论。在结论阶段,教师讲为每一组学生的表现提供详细的反馈信息。教师还应对本章节开展的活动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组学生回顾所学习过的关键知识点。

第5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作者:杨婕 单位:广东商学院

以上谈到的语用教学模式基本都局限在课堂上,使用的也大多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些模式有几点不足:第一,教师主要通过口头描述设置需要的语境,最直观的方式也不过是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情景,这样设置出的语境是静态的,离现实生活太远,不利于社交语用能力的培养;第二,语言输入主要以文本、图表或录音形式展示给学生,形式单一,与具体语境脱离,不利于学生发现不同语言形式在使用上的差别;第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能够提供的输入量少;第四,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充分讨论,分组讨论的模式也不利于学生集思广益;第五,课堂上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容易出现少数活跃学生垄断课堂的情况,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得到练习;第六,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师不能因材施教;第七,教师无法控制学生在课堂外做作业、做练习的情况。另外,这些教学计划大多是单一的显性或隐性教学,无法集二者之长。要弥补上述不足,就要寻找一个延展的、交互的、开放的、包容的、多样化的新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语用教学宛如适施的土壤,为语用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结合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第一,多媒体技术能集合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利用二维、三维等技术手段构建动态的内涵丰富的语言环境,为语用教学塑造逼真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用特征的理解。第二,多媒体技术能提供大量形象、丰富、直观、与语境结合紧密的语言输入,有利于学生发现语言形式和语境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语言形式间的差异。第三,多媒体技术提供多模态的语言输入,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促进语用知识的内化。第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延伸课堂教学,以网络为平台各种教学资源供学生使用,增大输入量,还可以使用网络来跟踪学生作业完成和课外练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错误。第五,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网络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因材施教,网络技术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唱主角,避免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力倾向少数积极学生的弊端。第六,网络可以为学生课外讨论提供平台,促进生生交流,大大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的缺点;还可以消除课堂上的空间距离,使所有学生一起讨论,充分交换意见;更可消除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轻松地讨论、回答问题。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模式(以下简称“整合模式”)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语用学认为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包括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相应地,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兼顾表达和理解,既要让学生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综合考虑社会文化因素,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又要让学生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懂得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学会恰当的语用推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大学英语语用教学模式。整合模式下的语用学习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自学面授结合、理论实践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为学生设置不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互相交流、协作学习等方式完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给予反馈,(1)热身活动。此活动一般在课前进行,目的是使学生对目标语用特征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此活动一般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适宜在课外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教师建立邮件组,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任务发到每位学生的邮箱,学生将完成任务的结果通过邮件发还给教师;或者由教师建立QQ群,通过群空间呈现任务,学生利用QQ软件传送结果给教师;教师还可以建立中心博客,在上面呈现任务,学生建立各自的博客,学生以回复的方式在教师博客上将完成结果发还给教师,同时,将结果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作为自己的网上学习记录。(2)学生讨论。这一步旨在通过协作学习加深学生对语用特征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课时情况安排在课堂内或课堂外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在课堂内,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挑选热身活动中学生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和相应的语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些是符合表达习惯的,哪些在相应的语境中是得体的,并予以评分,陈述相应的理由,最后以组为单位向全班报告结果。或者在课堂外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讨论,教师创建QQ群,在群空间上挑选出的结果及相应的语境信息,评分标准,以及协作学习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利用QQ群进行讨论,学生也可在群中创建讨论组,教师加入每个讨论组进行观察和引导;学生还可以在教师创建的博客上通过回复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还可以在自己和同学的博客上发表意见,以这样的方式交流思想比课堂分组讨论更充分,在思想的撞击中容易闪现灵感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发现语用规则。最后,每位学生都要形成一个结论,以各种形式提交给教师。目前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为了给教师总结和学生实践留出时间,我们建议这一步骤在课外网络平台上完成。(3)课堂总结。这一步主要是教师进行总结和提供反馈,提供元语用信息输入,旨在利用显性教学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解释语用规则,使学生加深理解,促进语用知识的内化。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以PPT等课件的形式将结果归类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就这些结果发表意见。之后,教师提供反馈,主要是纠正性反馈,指出这些结果和学生意见中的不当甚至错误之处。不恰当的反馈可能会导致语言石化,因此,教师的反馈必须明确清晰,具有知识性,根据需要有重心、有选择、有系统地进行。(4)课堂实践活动。这一步骤是目的语目标语用特征的计划和产出阶段。如何把输入转为恰当的输出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教师可通过任务型教学组织课堂,根据目标语用特征选择相关的活动话题和类型,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讲故事、故事接龙、连锁训练、影片配音等。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与活动内容相关的模拟语境,模拟语境要动态化、成套化,集合声音、影像、文字说明,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切换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应及时提供给学生纠正性反馈,如要求确认、要求澄清、重铸、元语言提示以及纠正错误等。

多媒体是把双刃剑,它能提供大量丰富的英语语言资源,但繁杂的信息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网络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和语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各高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并对英语教师以及后备师资进行语用培训。

第6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66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看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英语教学的工具,更是构建学生学习环境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具体来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整合英语课程资源的特点,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建构互动环境,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

信息技术在建构互动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构建的环境,集成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容量大,形式多,为学生表达英语提供了新鲜的素材和氛围。如在“一起作业网”的平台上,学生可以在富有时代气息感的游戏中认词、识句、读篇,这些游戏让他们感到既新奇又刺激,很容易就被引入生活化、趣味化的知识海洋中,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能够听到学生的声音,发现每个声音的优势,多肯定,少批评,让学生享受得到表扬的快乐,从而对语言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编听力材料,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环境,人机互动频繁,师生互动有效,教师既可以获得孩子的青睐,又能够弥补听说作业检查困难的遗憾。

二、收集媒体资源,美化学生的阅读空间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这一途径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学生通过处理信息又能促进他们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The seasons(Part A)”的教学,谈谈多媒体资源对充实学生阅读的帮助。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Kunming(昆明)、Tibet()、New York(纽约)、Sydney(悉尼)等四座城市四季的气候特征,引导他们用“金山词霸”自学生词。其次,在学生“有备而读”的情况下,动画呈现语篇,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再按四季把课文分段,精读每段,归纳总结出:可以从时间、气候、活动、动植物变化等方面描写季节。由于“纽约”距离我们比较远,教师播放了一组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四季。最后,让学生在Kunming、Tibet、Sydney等三座城市中,选择一座城市,写写它的四季,要求在Word文档中编辑,利用“拼写和语法”工具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再用E-mail发送到班级邮箱。学生可以在课后登录邮信箱阅读同学的作品,并为各自心中的No.1打,教者根据的数量,择优录取,将作品发表于班级主页。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其实,信息技术不单单担当着教学工具的角色,它更是一种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工具。

三、善用网络平台,拓宽语言运用的渠道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运用音像和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运用语言的渠道。”在设计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At a snack bar(Part B&C)”教学时,笔者设置了“Prepare for the party”的情境。首先,通过高山和迈克在Snack bar的相遇,复习旧词老句;接着,呈现并教学新的语言结构How much…… / It’s / They’re……让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Net-stage)中交流讨论与这一结构有关的语法运用,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归纳总结,同时将总结在班级论坛中;然后,在班级主页中,虚拟一个购物环境,让学生领取随机发放的“红包”,再四人一组“go shopping”,要求他们根据购物清单,反复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调整需要的购物品,直到全组的“红包”合起来买得起为止;最后,利用校园网把买到的物品图片及费用清单提交到“教师机”。教师汇总之后,把物品图片及数量传送到每台“学生机”,并在班级主页中再制作一个“Welcome to the party”的界面,让学生用物品图片自由布置页面,同时,运用“How much…… / They’re……”的结构汇报“Prepare for the party”的总花销。

显然易见,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可以拓宽语言渠道,让学生从个体封闭的学习中走出来,开创“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新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服务,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就能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 参 考 文 献 ]

[1] 皮连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6月)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中流行的网络语言为具体研究对象,根据两种网络语言不同的语言特征、语法逻辑及构词方法等方面来进行科学详细的探讨分析,最终对英汉两种网络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差别进行总结归纳,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该书从学术教育研究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将英汉网络语言研究与我国当前语言教育相结合,立足于加强学生记忆效果的角度,向读者详细阐述了英汉网络词汇在人脑中的提取过程,对我国双语教育的教学实践及中英语言文化的继承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信息化迅速发展环境下双语教育起到了启迪和促进作用。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独辟蹊径,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网络语言的异同,观点鲜明、内容详实、知识点全面,对于英汉语言学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英汉语言教学实践中的一部典型教材。作者在书中强调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将当前英汉语言体系与时展潮流相结合,既遵循词汇学的研究规律和研究程序,又在此基础上对英汉网络语言的各自特点进行综合对比。可以说,该书最大的意义就是对我国当前的语言教育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这种将传统词汇学与网络流行词汇相结合的论述模式,大大提高了英汉语言教育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首先,作者的行文思路与读者的思考逻辑紧密相连,从对各种细节的完善中来尽量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例如在绪论中对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基本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种从微观入手的写作逻辑既使学习者对英汉网络语言的比较差异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也为教师在网络语言比较研究的教学实践中提供了便利,解决了很多概念公知上的疑惑和麻烦。

其次,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系列问题也着实能够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到目前为止仍然如此薄弱,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英汉网络语言的学术研究定位不清、成果研究量多质少。书中将这几方面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①学术研究急功近利;②词汇学理论的不成熟;③概念界定的模糊。这三方面原因确实是当前我国英汉网络语言学术研究的弊端所在。这三方面的问题不仅切中现实要害,而且也对学术界研究的不正之风展开了激烈批判,是对当前我国英汉语言教育研究的深刻认识与反思。当然,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认知思考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当前英汉网络语言的研究问题有一个深入了解,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该书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就在于对英汉网络语言的构词法和构词规律进行了总结,主要从语义类、语法类、语音类三大类入手,对英语与汉语网络语言词汇的使用规律进行了对比总结,使学习者进一步重新体验并认识了英汉网络语言的特色与差异。

第8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一、语文教学设计要广泛搜集网络精华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各种信息喷薄而出,个人教学网站积聚了诸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方面非常丰富。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让“互联网”成为教学设计的有力帮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方案,以及科学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他人介绍的经验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寻找能够与自身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学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一些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博客,都是可以汲取教学经验的平台。每一次的浏览都要有所收获,建立专门文件夹将其中的精华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够积淀大量的教学设计经验,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随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

二、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汲取专刊精髓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提高自身语文教学设计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养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主动订阅各种教学研究刊物和重点针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杂志。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研究专业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刊物,既要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也要研究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以及其中的教学实录,增强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掌握能力,善于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精髓。笔者坚持定期阅读教学刊物,对其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摘录,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营造教学氛围、如何科学高效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进行吸收借鉴,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环节,显著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科学程度,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备课成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会有更多创新,教学研究工作更是如此。各学校都将集体备课当成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融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之中,事前做好精心准备,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要认真聆听他人的表达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很有新意并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要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之后,语文教师要认真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将集体研究的一些内容有机穿插到自身的教学设计之中。集体备课会针对某一方面的细节以及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丰硕的,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借鉴。

四、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听课评课意见

开展语文课教学设计,应当是一个前后连贯、环环紧扣的过程,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如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更好地检验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经常邀请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听课,并在教学结束之后交流反馈意见,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进行评价,着重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任务落实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和分析。执教者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针对评课提出的改进方向和优化内容,进行有效的整改,在下一节课及下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中拾遗补缺。初中语文教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主动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改进,才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设计不断提升。

五、语文教学设计要善于总结积累提炼

第9篇:语文网上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商务沟通》;任务驱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1)06―0066―0004

在市场竞争中,大力推销企业产品、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有力的商务联系网络、取得商务谈判的成功等都有赖于商界人士卓越的沟通技能。有效的商务沟通是现代商务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管理水平的需求日益强烈。一个公司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具备很强的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其成员具备高超的商务沟通技能。因此,许多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商务沟通技能的培训,商务沟通课程也列为经贸类高校必修课程。与此相应,商务英语作为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的应用性学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技能格外重视。国内大约540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不少院校甚至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是商务英语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示精神,以商务英语专业研究生《商务沟通》英语课程的建设为例,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建设《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设计思路、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以求教于同行专家。

1、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系统而又灵活的方法论和融合了诸多具体研究方法的一种新研究范式,设计研究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它面向真实情景下的教学,是“基于设计的研究或设计实验或发展研究。该研究范围是基于实用主义认识论,其目的就是解决实际的、现实的问题,同时建构影响未来实践决策的设计原则”(刘春燕,2010:5)。该研究方法论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旨在以研究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并从教学实践中寻求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路径。其与以往教学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除了“比较强烈和明显的理论追求”外,更在于它对“技术手段”的重视和运用,即“在基于设计的研究中,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网络的支持是开始一个研究过程的前提条件,技术的应用和设计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中”(刘春燕,2010:5)。

采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是设计研究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其对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观念和理论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董剑桥,2001)。随着计算机网络进入外语课程,外语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的整合,使其真正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陈坚林,2010)。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的能力。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播和应用”(Zorkoczy,1985),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陈俊珂,2006:51)。因为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其性能和应用价值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近年来专家学者密切关注和探讨的问题。陈俊珂(2006:52)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等有机结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共同完成课程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以及学生的认知工具被整合到课程之中。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充当演示工具、交流工具、个别化学习与辅导工具、提供与创造教学资源环境的工具以及测评工具。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协作学习工具以及探究学习工具(陈俊珂,2006;何克抗,2005;胡加圣等,2010)。

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以自主、探究、协作的方式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何培芬,2007)。

上文提及,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而设计研究也强调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并研究可行的教育模式。在此思路指导下,本研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设计建设《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程。

“任务驱动式”(Task-based)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尤其是二语习得领域的先进教学理论(Ellis,2003;Robinson,2011)近几年开始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受到广泛重视(Lee,2002;Rosa&Leow 2004)。受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认为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相似、最好在自然语言环境中进行,其间学习者通过真实语料的大量输入、输出与反复实践逐渐习得语言知识。此外,受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任务驱动教学法认为: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依赖教师的传授或灌输,而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自然、(模拟)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与互动,完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交际任务,习得隐含于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建构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最终完成意义建构。在此观点指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到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也从传统的知识传输者成为了任务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一般说来,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前(Pre-task Phase即任务设置准备阶段),任务中(During-task Phase即任务实施阶段)和任务后(Post―task Phase即任务总结评估阶段)。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采用信息技术都可以对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起到辅助提升作用。下文我们将对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商务沟通》英语教学的实践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任务驱动式”《商务沟

通》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基于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商务沟通》英语教学实践的各个教学环节,我们都贯彻了任务教学法的主体思路,并着意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促使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在自主或协作的学习环境里,在探究性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活动。

2.1学习任务的设立

作为任务教学的开端,此阶段主要完成任务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即明确学习目标、准备学习材料、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依据前期调研,确立以提高学生的商务沟通基础理论知识、商务英语演说技能、求职面试技巧、团队合作技巧、会议组织参与技巧、商务谈判技巧以及商务礼仪实践作为《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我校针对书面商务英语沟通技能设有专门课程,本门课程侧重于提高学生在商务语境中的英语口语交际技能,课程设置的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

上课前,教师在以教材内容为主线的基础之上,通过网络等多种信息资源,搜集丰富的相关资料,并以超文本、多媒体技术制成网络教学课件,上传至校园课程网站,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下载阅读,希望以此帮助学生激活或夯实拓展有关知识与经验,为其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为促进学生有效完成各项任务,学生在开学之初就被分成4~5人的小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成一系列商务沟通英语实践任务,并将各项大任务划分为一系列较小的任务,力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逐一完成各项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除课堂讲解外,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教师编制了详细的任务手册于校园课程网站,引导学生按照任务描述和提示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活动。下文主要以商务沟通实践环节中的商务演说技能训练和团队合作商务沟通实践为例,阐述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商务英语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方法。有关这两个教学环节的任务设立情况请参看表1及表2。

与此类似,在商务实践的环节,我们也以信息技术为媒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例如,为提高学生的求职面试技巧,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从网络及途径搜索各种类型用人单位的面试方式、常见问题、应对技巧等信息,另一方面指导学生依据查询到的相关信息组织不同性质的虚拟公司,并参照求职面试中经常提问的问题和面试形式,在课堂组织英语模拟面试。在商务谈判环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网络平台上提供的商务谈判理论和有关技巧指南;其后通过网络上传模拟商务谈判案例,组织学生依托该案例在课外做好准备;而后在课堂内组织模拟商务谈判,并对谈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在商务礼仪环节,学生则依据教材和网络知识指导,在课堂上模拟演练商务餐饮礼仪、办公室交际礼仪等等。

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更清晰牢固的认识,课程还制定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的任务评估标准和评分机制,上传至课程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使用(见表3)。

2.2学习任务的实施

在完成《商务沟通》课程的各级任务时,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生提升知识构建、实现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并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支持,以此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其间,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拥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查询教材或网络资料,借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补充和修正,加深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解。

因课程任务比较具有挑战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是促使其圆满完成任务的前提和保障。上文提及,教师在学期之初就将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模拟商务活动,要求学生与真正的商家合作交流完成一项商务运作。为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创新意识,调动各种有关知识和技能,集思广益,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模拟商务活动。例如,有的小组开网店或自创“公司”销售商品,有的帮助周边商家策划并举办促销活动,有的为商家提供商务英语培训l服务,有的通过为商家做广告拉来赞助组织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等等。在组织任何一项活动时,各小组都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学期内反复组织召开会议,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各层面的商务活动(详见表2),而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彼此衔接、贯穿学期始末,并且与本课程涉及的各个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学生们通过课堂外的“半实战”演练,实现了对课本知识更切身的领悟和感受。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内外充当了学生商务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以及评估者。除在课堂上为学生的模拟商务活动提供咨询和辅导外,教师还通过课程网络论坛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电子邮件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且要求各小组定期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各阶段的进展情况,以此监督学生的工作进度、检查其任务完成的阶段性成果。

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其提升任务完成效果。例如,在任务初始阶段,他们通过网络查询了大量相关资料积累有关知识,随后通过见面会议以及网络会议逐渐确立了各自商务活动的定位。在组织会议时,他们在教师及教材指导下,通过电子邮件预先拟定了每次会议的纲要,借以提高会议效能;会议后,他们又按教师要求,将会议记录、总结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交到课程网站,与教师以及小组互相交流。在任务实施中期,很多小组会利用网络进行商务调查和咨询,例如通过网络查询商业伙伴的信息、调查商务活动的可行性,或者发放调查问卷考察消费者意愿,而且大多小组会借助网络(比如校园网)进行活动宣传组织工作。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提示小组成员用摄像机、照相机等电子设备记录了活动的精彩瞬间。在任务实施后期,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制作了精彩纷呈的FLAsH课件、PPT课件以及相关音视频材料,并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了总结汇报。

在任务实施的整体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项项具体任务“在实践中学习”。学生们走出课堂,在模拟商务实践中演练商务沟通技能,并在课堂内以英语为媒介训练了在正式场合总结汇报的商务演说技巧。

2.3学习任务的评价

对学习任务的总结和评价是对任务教学的归纳和升华。在《商务沟通》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总结评价,借以提升他们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技能。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商务演说技能环节,教师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网络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商务演说技巧之后,每次课会安排几名学生进行模拟商务演说。演说者必须遵循商务演说规范、参照教师和教材介绍的演说技巧进行实践演练。其后,“观众”(即学生)需要依据相关理论,对演讲者演说的优缺点进行定性、定量书面评价上交给教师(评价量表和评分机制见表3)。

进行归纳汇总,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给演讲者。这样做,一来听众可以通过对别人演说水平的客观评价反复领悟正确的商务演讲技能,二来能够给演讲者提供“安全的平台”(因为评价者是同学而非工作伙伴),借助别人的眼光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据此对自身商务演说技能进行反思和修正。

对于任务,教师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其在本门课程学习期间所做的作业、调查问卷、网上主题讨论、多媒体课件、Flas、音视频材料等学习成果整理成电子作品集发表于课程网络平台。这样做一方面方便教师对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发展状态和成果进行动态监督、指导与评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彼此借鉴、互评、竞争与交流。

最后,教师在学期末不但会把评分与评价通过网络分别公布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对自身商务沟通技能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评价,希望学生能够在更清晰地总结自我的前提下,在未来商务沟通实践中懂得怎样扬长避短。

3、教学效果

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后,为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考察,我们以2009届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对他们在参与该课之后商务沟通技能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使用同一问卷,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请参与该项调查的35名学生对自己上该课之前和之后的商务沟通技能进行了自我评价。本文以学生商务口语演说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例,总结学生对有关技能指标在学期前后状态的自我评价(见表4及表5)。为避免学生不表明立场,调查问卷特设四级量表。其中,1代表水平很低,2代表水平较低,3代表水平良好,4代表水平高。均值最小为l,最大为4。相关数据的统计结果总结如下。

由表4可见,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商务演说技能的各项指标在均值上都有所提高。学生们的自评结果表明,除“掌控演说节奏”和“有效使用音频、视频等辅助工具”的能力在学期前后没有呈现出显著提高外,其余各项,包括学生对自己演说能力的总体评价都有显著提高。通过教师的课堂观察,学生们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商务演讲能力的确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由表5可见,反映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四项指标在均值上均有所提高。除了“与团队成员精诚合作”一项在学期前后虽有所提升但变化不显著外,“积极热情地参与团队活动”、“在团队活动中展现领导力”、“出现问题时能控制局面”等三项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模拟商务团队活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问卷其他部分也反映出相似的发展趋势,即学生的会议组织能力、求职面试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以及商务礼仪实践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在此不一一赘述。

4、结语

《商务沟通》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商务英语交际技能为目标的实践类课程,其教学内容、形式以及结果都应考虑市场需求和学习者需求,努力提高学生采用商务英语进行实际商务沟通的能力。为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效益最大化,我们采用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该课程的任务模式中,输入内容主要来自模拟商务环境,商务知识和交际技能是教学的内容,英语是实施活动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媒介,而信息技术是教师与学习者执行教学活动和商务活动的主要交流平台。在该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任务的设计者、管理者,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顾问;而学习者则处于中心地位,是商务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者,并与教师一同担任任务的评估者。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对课本上有关商务沟通技能的理论介绍有了切身的感悟和体验,因而相关商务英语沟通技能得到比较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在真正意义上辅助教师教学,成为有效的演示工具、交流工具、辅导工具和测评工具,并且有效协助学生实现了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信息加工及知识建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解决和完成任务,不但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本身加深了认知和理解,同时还强化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多维信息素养。绝大部分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后,能够主动在网上查找资源、熟练运用网络论坛开展讨论,综合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课件辅助商务英语演说、设计广告宣传画、组织设计商务报告,等等。总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其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提升了《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汉文化经典外译:理论与实践》(项目批准号:llYJA74010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