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全文(5篇)

语文阅读教学

第1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是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以一定量的阅读教材或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小学阅读课中,通过生本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课本,在接触中体验课本,完成语文知识的自我构建、及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内容往往就是课本上的知识,单调且课堂氛围沉闷,激不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表现出对老师的不配合,或者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抵触心理。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又容易分心。加上本身词汇量认知有限,在阅读学习中,通常会遇到对字句的意思、语法内容不理解的情况,而教师往往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讲课,有些知识不能及时讲解,这就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懈怠。且通常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对生词、字、语法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却往往没有有效的巩固练习,导致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成果有较大偏差。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策略

第2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语文阅读;思考实践

一、网络学习空间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个交互的平台,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和班里的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小组形式的范围内,而且课堂上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也很少,而网络学习空间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向网络寻求直接的帮助;或者可以邀请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而主动、自由地进行学习。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除课堂实体空间外的新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除了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外,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基于学习数据进行学习分析等。

(一)海量资源

相较于纸质资源,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化资源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破,内容本身的关联性也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组建知识点的网状结构图,这为学生自主搜索、关联学习提供了条件。

(二)跨越时空

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学习终端,学生就能进行学习,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平等、自由地进入课程学习。

(三)交互分析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过:“上传(Uploading)正在成为合作中最具革命性的形式之一。我们比以前更能成为生产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互联网的上传技术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互模式,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都可以在一个话题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每一个交互行为都能被计算机记录,大量的数据累计能帮助我们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诉求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连续3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出新的特征。

(一)阅读内容多样化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学生读书少,甚至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学生如果只是学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其语文素养很难真正提升上去。相较于以往的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注意向课外阅读延伸,但阅读量还是不够。如何为所有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内容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阅读过程个性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替代学生体验过程。但目前局限于班级授课制,学生的课堂阅读呈现出步调一致、求解标准化答案的特征,忽略了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我们应将阅读还给学生,允许他们拥有自主、个性、差异的阅读过程[1]。

(三)阅读输出深度化

目前,学生的阅读目的单一,以记忆为主,缺少深度的阅读输出。受应试教育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只对考纲重点进行训练,忽略了阅读对学生更深层面的影响。阅读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深度阅读需要学生通过文本建构起自身的学习体系,并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量的交互和输出。

三、网络学习空间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思考网络学习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体现在支持直线阅读、比较阅读、寻找阅读,既可纵向探索,亦可横向比较,阅读更自由、更便捷。针对阅读教学诉求,笔者提出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分层阅读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可以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阅读资源,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起点和阅读爱好提供不同类型、主题的阅读资源,等等。

(二)多维阅读互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很难在阅读教学中为每位学生提供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少。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针对一个阅读话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理解自主发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混合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深度

当前,学生接触网络更多的可能是游戏,对于网络的学习并不熟练,因此,教师完全基于网络开展阅读教学有些困难。混合式教学提出将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课堂有效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内容上根据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延伸、相互配合。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以下几点反思。

1.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除了在实体课堂中发挥作用外,在网络空间中要做更多的工作,首先是了解学情和学习内容,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源;其次是设计问题研讨,使学生能将所学输出表达;再次是进行督促与点拨,为学困生和思维需要进一步拔高的学生给予学习支持;最后是学习数据的应用,将网络数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课堂互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生角色转变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成为学习的掌控者,需要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选择资源、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重要的是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有规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目标。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被称为“数字土著”,而我们教师却是“数字移民”,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也应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只看到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盲目地制止学生接触网络,而是应积极探索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扩充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的平台,生生观点的碰撞、教师观点的引导,使更多学生能完成阅读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网络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之一,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自主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阅读。

关键词:语文 自主 阅读教学

课改虽然进行了好多年,可效果并不明显。初中语文教师沿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还是大有人在,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注重分析讲解,轻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表现很被动,缺少积极性。其实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阅读,对文本进行解读,让阅读成为学生发展个性、提高能力的过程。我认为,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作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阅读就成了学生的主动需要,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愉快地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1.读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课文有心得体会,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这个过程让学生解决了疑难,收获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2.读出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知识水平、人生经历是不同的,他们对事物认知也因人而异。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带有个性化色彩,迸发智慧火花,使得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语文味十足。这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做法,值得教师重视与鼓励。

三、充分诵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第4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第5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1.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1激发学生合理的想象,不断深化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让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阅读材料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结合丰富、多种的教学手段,以学生能够理解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既有利于拓展学生合理的想象空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合理想象力及发散思维。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能深化阅读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合理的想象力是必需的,只有有了想象力,才能在阅读诸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时,充分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境及情感,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教学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的变化。

1.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赋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具体教学中,教师如果赋予更多的主动权,学生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阅读独有的魅力,从而达到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教学目的。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明白教学是教师及学生的双向的活动,传统教学方式下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并摒弃,同时要贯彻并落实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意义地将创新精神体现到实践中。笔者坚信,教师如果在未来的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3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阅读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情境可谓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可能离开情境教学而存在,由此可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探究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关系更密切,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样的梦想?”当学生各抒己见的时候,课堂氛围也就被调动起来。其次,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文章,比如《再别康桥》,通过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最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结语

阅读,更多时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不仅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还能让人的心胸更开朗。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全过程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要积极地为学生探索各种可行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刘佼 单位: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培养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自主、自由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阅读教学的过程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意的作者,而非人云亦云的听众。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阅读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而非教师在阅读中搞“一言堂”,或者重讲读轻阅读,将阅读课变成教师讲授的舞台。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就要让学生用自己熟悉和掌握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理解和阅读,读出一些创建性的东西来。在进行《背影》一文时,对于背影的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想象,父亲的背影应该是什么样的,有着怎样的动作爬上月台,穿着怎样的衣服。学生通过这些想象,各抒己见,就可以深刻理解父子相别时的情景。

(二)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精髓,而作为初中生来讲他们的阅历不够丰富,有时候不能正确的得出文章的主旨内容,所以教师要对这一过程进行引导和沟通。对于一些阅读中出现的精彩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和摘抄,让学生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甚至可以进行背诵,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一些素材。如在学习《海燕》时,“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学生对这句话非常感兴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找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和反复,通过多种修辞的运用写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表达了海燕对暴风雨终将过去的坚定决心,也是作者通过海燕表达了革命必将取得胜利这一信念。

二、优化阅读文本的选择

(一)立足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学文本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来恰当的选择阅读文本,而非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刀切、一锅端的共同学习。同时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尤其是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要想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教师首先就要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借助于课堂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文本,让学生和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

(二)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读与写是相互结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将其孤立起来。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读写教学要相互结合。如在进行完冰心《荷叶母亲》时,在阅读完这篇借荷写母亲的散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写自己对母亲的爱,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还可以进行扩展,生活中有很多的给我们提供荫蔽的人们,那些挡在我们头顶上的“荷叶”,我们都应该感恩。这样学生会更好的掌握了读写技巧,提高了语文水平。

作者:丛晶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技巧和相关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创设一定的环境,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老师可以先在课前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很难让人看懂。父亲,是那个天天为生计奔波,为我们操劳的人。大家想到父亲时,会想到父亲的什么,而让我们难以忘怀?”,学生听了之后都会很积极的发言。然后老师再以“在朱自清的心里,父亲的背影让他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要来走进朱自清的《背影》,看看父亲的背影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自然地导入新课。这样不仅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之前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在讲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备课时所做的工作—有关朱自清的生平介绍和《背影》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对于全文的感情基调有大致的认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中作者寄予的深厚情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时,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父亲的背影有关的图片,并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中描写父亲迈着蹒跚的步伐,跨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句子,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父亲蹒跚的身影,冰冷的铁道和新鲜甘甜的橘子,体会作者隐藏在朴实文字背后的深厚情感。通过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课堂主体的作用,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字创设的情境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容易在心灵上和情感上引发共鸣,从而更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发展。比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时,由于说明文的文字较为枯燥无味且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将抽象的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的同时又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在学习诗歌散文时,如《归园田居》,老师可以借助配乐朗诵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断句技巧,并且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美丽意境,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注重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子啊课堂上也要注重传授相关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故乡》这篇课文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氛围,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结语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采取措施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不断努力和创新,从而找到有效方法,促进教学发展。

作者:施文知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干汊河镇中心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的阅读内容,如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天真烂漫的童话、活泼开朗的儿歌等等,以满足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需要,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阅读、爱上阅读。可以先让小学生阅读精彩的故事内容,然后用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把故事复述给其他小朋友听,从而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复述的小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表扬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被激发的兴致就会促进小学生更爱阅读。例如,在让学生学习阅读《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依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提前下载并准备一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图画和视频等课件。首先展示相关的图画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猜想阅读内容中的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让学生们自己想象和议论并发表自己的想法,来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之迫切地想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发生的精彩故事。其次,合理使用课文中精美形象的插图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不同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存在差异,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去理解课文内容,若涉及到运用抽象思维去理解和学习时,还需要老师以直观形象来引导,辅助学生们的学习。当前教育教学中已经重视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根据小学生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来学习的特点,在教学课本内容时恰如其分地用好插图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秋天》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们留意并观察课本上有关秋天的美丽插图,并按照图片描述出有关秋天的重要特征。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用一种颜色来代表秋天,你会选哪种颜色?为什么?同时重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与想象阅读课文,达到学习知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教师范读与学生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

语文教师的范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对文章的特有理解、个性的朗读技巧和特定的课文情景的重现,都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欲望。多媒体课件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声音效果和动画效果,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朗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的阅读更加轻松,更加愉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综合选择运用适宜方法,让学生把精力投入阅读课文中,从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运用“四读”法,让学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领悟课文。通过“一读”,了解读通要求,找出相关的句子,练习必要的朗读技巧。如“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等,通过阅读,找出阅读难点并克服朗读难点,读通课文。接下来的“二读”时,让学生阅读并理解“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读后互相讨论得出结论:课文描写老奶奶剪纸熟能生巧,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体现了姥姥的手艺精湛。而姥姥的生肖属牛,我的生肖属兔,通过剪出来的牛和兔,来烘托姥姥与我的深厚感情。由于对课文中心思想有了深入的理解,在“三读”环节时,学生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课文,进一步进入“读熟”的学习环节。最后通过通读全文,在新层次上理解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我对姥姥的依依不舍,每每想起剪纸,就会产生对姥姥的无比怀念之情。通过两节课的有效学习,通过一小时的阅读以及20多分钟的相互学习、讨论和交流,完美地结束了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正确和丰富的感受可以通过语感培养出来,而且语感也是学生积累和掌握文字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那么好的语感也就无法培养,更难于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能力,也就无从学好语文。因此,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要落实积累这一关键环节,就要养成学生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让他们主动与同学进行阅读的感想与领悟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拓展阅读面和阅读渠道。同时,让学生学会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语段和格言之类语言材料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去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笔者写作时的感受。比如我们在为学生教授《九寨沟》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找有关九寨沟方面的背景音乐和图片,让学生伴着这些音乐和图片去朗读,或者可以让游览过九寨沟的学生讲讲游览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九寨沟产生喜爱和向往。通过运用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给学生做伴读材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加理解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更能将书中所描写的美景具体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在情感上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也达到了扩展和丰富其自身语言能力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语句语调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对于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进行模拟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投身于故事情节中去体验文中主人翁的感受,使朗读趋于更加真实,更加有感情,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到文中主人翁的情怀,有效地传递正能量。总之,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围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来展开日常的教学工作,摒弃传统的大量讲解式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不能与学生争夺阅读时间,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阅读,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我们所要做的是更多地去给学生的阅读做好指导,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增加了词汇量,形成了自己的语感,就能很好地体会文中的优美语句,甚至还能不断地创造更多美好的语言,这样,学生的文字功底也就自然会加深,其自身的语言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