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日语系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日语系毕业论文

第1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日语;毕业论文;写作方式

高职教育有着培养学历以及职业两者的特点,需要两者兼顾,教育有关管理部门在对外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大纲当中给予了明确的建议。作为一个三年的学习成果的考察项目,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其学习考察当中是不可忽视的,在学生们心中的重要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假如照搬照抄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能排除个别学生能够写出比较优质的毕业论文,但是对于很多学生以及老师来说则有着很大的困难。虽然有部分学校使用了比较容易完成的形式,但是距离培养计划仍旧存在一部分的距离。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态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态度不端正、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指导教师的建议不重视等,其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也出现上述的问题。该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语言研究的人数不多,他们就业时唯一有利的也只有说明自己日语考试的级别证书,如果招聘企业没有特别说明,学生们也不会主动说自己的毕业论文情况,这种招聘形式反馈到了学校后,学校的一些老师对于毕业论文不重视的情况由此出现。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入手,从培养人才任务出发,寻求一种有着高职文化的毕业论文写作测评的方式。

一、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测评体系改变的原因

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当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学校期间学习日语专业的过程中仅仅注重写作方面的培养,在听、说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了在实际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本专业的知识,出现这种情况和一直延续下来的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和社会当中日语能力考试的考核方法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日语的社会测评方式是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引入,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因为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汉字文化,所以学生一般能够在放弃听力的情况下达到有关考核的标准,这样一来就让一部分人拥有日语二级或者一级证书但是并没有达到证书的颁发要求,在听、说方面还没有达到标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培养全面的日语人才目标,显然这种考试并没有对于学生的全面能力进行测评,因此,需要从高职教育的培养需求入手,探究如何完善教学成果的另一种方法———毕业论文。通常的高职日语专业的学生一般在学习之前为零基础,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日语是一个没有基础的语言学科,但是往往都采用学习英语的模式来学习日语,现在日语也没有改变“聋哑日语”的情况,但是在这三年当中,不仅仅有日语考试,还有毕业论文,今后的实践等考验,所以,就一定要求在学习和实践当中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毕业论文就是两者联系的一个枢纽。

二、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初步实践

其毕业生的日语语言使用能力,在通常情况上来看就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其毕业论文也可以从这几项能力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实施以及规划,毕业论文能够将听力能力以及翻译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能力,使用“听—翻译—写综合”方法,最后使用答辩等手段来完成,这样不仅仅能够对于学生日语学习情况给予综合的评价,也能够让老师反思在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角度来看,高职日语“听—翻译—写综合”的方法可以依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一)“听”

指导老师所提供的题材范围应该比较广,并且主题确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内涵性,比较适用于学生采纳,也不会产生侵害知识产权的现象。在其录音资料所出现的内容中可以确保同学们借助网络平台搜查到相关的参考资料与文献,也可以确保其完全不抄袭。当同学们选择好录音材料之后,应将其录音内容采用相应的方式转换为文字模式。而这一过程也就是“听一译一论”的综合体现,这项能力不但可以有效的评定学生们的听力水平,也可以对其以后的深入化学习形成重要的影响,进而为指导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译”

在日语和汉语中,原本均源自于汉字文化,继而导致学习日语专业的同学们在多种情况下均忽略了对译文表达的不断训练与深化,在一般情况下翻译也仅停滞在“日式中文”中。学生们不断练习“译”,不但能够更深入的提升其自身的学识与素养,也可以有效改善这一课程的学习内容。

(三)“论”

在NHKjournal录音内容中,可以包含多个领域,并且学生们在此能够按照其想法进行选取。当完成听和译两项流程之后,学生们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并且在搜索有关的文献以及资料之后,采用“论”的模式将个人的观点与理论进行阐述,继而表明出学生个人的认知、想法与目的,使其毕业论文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乃至于上升至新的层次,得到升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促使学生们在搜索文献资料以及创新能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经过学习知识均可迈向这一层次,一般均是源自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四)“答辩”

即便是在听—译时期,有很多学生也会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但是,只要正确的应用录音资料,便可以针对某一程度进行评定,继而顺利完成答辩流程。在答辩过程中,通过对其应对能力进行观察,便能够有效判断出其能否应用日语来体现出个人的思维活动。在“听—译—论”综合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听与说之间的关系是呈正比的,均受对方的影响。

三、高职日语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

“听—译—论”也是在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实际操作之后方可进行应用的,然而,其所应用的效果却为大家提供出了较多的经验与启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拓展。首先,一定要正确的理解高职教学和普通的本科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高职教学能够切实的尊崇职业化以及实际化的原则,进而培育出符合大众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在最近几年以来,因为大学教育已经面临大众化,所以本科教学针对此也逐渐开始迈向实际化与职业化的模式进行发展,在这种状态的驱使下,高职院校更应当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善教育方案,方可得到有效发展。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难对毕业论文有所意识,所以对其指导教师而言也具备极强的工作强度与难度。此项专业自身如果没有切实的尊崇其相应原则,而学生则将会更加难以对其认真对待与学习。大学毕业生在其完成学业之后仍旧会存在很多学艺不精的现象,由此则可证明在日语专业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然后,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汇报与总结的时候,日语水平测试则会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毕业论文则属于一项严肃的过程,不但可以改正测试中所存在的不良之处,并且也能够体现出测试不能取代的效果。最后,“听—译—论综合”这一流程比较明确,并且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能够凭借自身的感受进行思考,进而引起无限的遐想,极其有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实施。在实现这一流程之后,学生们能够切实的掌握到一种正确的外语学习方式,极其有利于其今后各项能力的开展,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毕业论文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在日语专业中“,听—译—论综合”的论文模式在世界各地中均未对其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然而,实际结果则表明,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假设能够在此专业中将这一学习模式广泛推广及使用,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其本身的不足之处,也可以为教学活动增添活力色彩。

参考文献

[1]符小军.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4:46-48.

[2]王小伟.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9:34-35.

[3]刘文琪.提高商务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61-162.

第2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现实意义 就业难 逐步解决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26-01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迟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比较合适的工作。通过分析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1盲目扩招,随波逐流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吸引日资企业对华的投资。涌现出对大量的日语人才的需求。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 但真正有多少日资企业需要会日语的毕业生呢。其实,看似日资企业很多, 实际每年要录取的岗位并不多。这种盲目开设并扩大日语专业招生就造成了日语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难。日资企业在招聘日语人才的过程中,整体上最需要的是本科日语人才, 适合于高专日语毕业生的岗位并不多。而且对于日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具备流利的日语,还应懂得该行业的专业术语、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

1.2学习时间短,实践能力弱

目前,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现在有的院校为了让自己的毕业生早点抢占有限的就业市场,实际上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零三个月,大多数的学生是从零基础开始学起,在这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算起来用到学习的日语的时间很有限,毕业之际很多学生学到的东西都不精,所以专科的日语专业开设时间短,学生学的不够深,也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3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日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基础知识并达到实际应用,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技能型”、“ 复合型”人才,建立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尤为重要。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虽然不断地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存在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过多开设精读、泛读甚至文学等类型的课程,而很少开设职业性、应用型的课程。以往的日语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部分学生虽然取得了国际日语能力测试N2证书,但在面试和日常交流中往往语无伦次,尤其是见到日本人时更是不知所措,最终无法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改变以往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寻求适合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体系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在教学中逐步要解决的问题。

2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2.1 分析现行高职日语专业教学内容的利与弊,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以“日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能力为宗旨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根据应用型专科日语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同时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毕业生今后的发展需要,科学设计和整合理论课程体系,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较为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必要的日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2打破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宽泛化

日语专业毕业生主要是从事日企翻译,文秘,跟单员,产品销售等工作。但是随着这些岗位的迅速饱和,岗位定位应转向国内市场劳动力需求更大的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放宽至酒店、餐饮、旅游、营销等服务行业。为此,日语专业应与其他与服务行业相关的专业建立起专业群,扩大专业的概念,学生可以选修更多范围更广的课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2.3 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原则

高职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日语专业所对应的就业部门涉及多种行业,长三角地区日资企业和对日经贸企业,主要集中在机电、电子服装和新兴的服务外包产业,以及国际商贸公司。它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位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集中在企业文员、行政管理、电子商务、营销、品质管理、外贸业务员、IT外包等岗位。

2.4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合作,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搭建平台

学校应与企业多进行交流与接触,密切了解本地区日资、合资企业人才类型的需求,进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可以和日本的学校联合办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给学生创造锻炼听说能力和翻译实践的机会。尤其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使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与商务交际能力达到日资企业的要求,同时,切身体会并深入了解日资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管理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日资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5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的力度

学校要舍得花费人力物力去跑就业市场,尽可能多为毕业生找到与日语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就业指导教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方法,加大就业指导与推荐工作的力度,将职业生涯中最新最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要求相衔接, 组织学生到日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职业技能。

3 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解决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此,明确高职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新型日语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日语学习,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对今后在就业道路上有理性上和感性上的双重认识,这样, 就业时就能使自己更加自信,就业情况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探索形成一套适合培养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构建培养日语创新型人才所需的新课程体系,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从而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起新的教学意识,使高职日语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这样也许才是解决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最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日企人才需求与应用型本科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职业时空,2012(8).

[2]王香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J].教育探索,2010(6).

第3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据川大外国语学院书记段峰介绍,由于该学院是人文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据悉,外国语学院培养的人才大致有4个方向,包括外国语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等。诸如翻译这样的学科,在考评体制上会有稍微的变化,学生可把自己的一些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翻译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写成文字,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升华。

历史文化学院书记孙锦泉也表示,该系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可能更加多元化,诸如旅游专业这些讲究实践和应用的专业将很可能增加一些新的考核方式。

而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原本的毕业设计虽然也比较偏重于实验和调研,但在新规要求下,不少学院也将在考核办法上进一步丰富。数学学院院长彭联刚介绍,该院就将探索在毕业设计之外增加一些竞赛或调研的环节,“如果一个学生能把一些数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也未尝不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生”。

昨日川大新闻系主任张小元教授做客新浪网,对“拟取消毕业论文”一事的台前幕后做了回应。据张介绍,此次本科毕业论文一事反映出,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的问题,不得不改了”。从这点上来说,改革已经触动到了体制的问题,基本目的已经达到。

第4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日语专业;专科毕业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就大学日语教学为例,它至少涉及到日本的地理、历史、文学、政治、经济、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的内容都十分丰富。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层面,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贾玉新,1997)。语言既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沟通和传播的媒介;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水融。可以想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一大堆词汇和语法规则,而对所学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不甚了了,缺乏一种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他是无法真正学好和恰当地运用这一语言的。

就日语专业学习而言,学习日语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日本文化的过程。那么当前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是什么?他们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在日语专业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此,笔者对现就业于山东省潍坊市的日语专业专科毕业生进行了社会调查,旨在对其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现就业于山东省潍坊市的日语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各毕业生均毕业于山东省内各高职高专日语专业。发放调查问卷60份,成功回收47份。在国内学者关于日语学生跨文化交际测试的基础上,本调查问卷围绕学生在文化常识和交际策略等方面展开,并根据问卷情况,在问卷中反应自身能力素养较好、一般和较差的三组中分别进行了标准化访谈,然后将调查内容与访谈记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初步了解了受试者在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对相关能力进行提高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表一 基本情况调查表

汉日跨文化交际

知识掌握程度

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0%

读过少量书籍,具备一定实践经验21.4%

只读过相关书籍,实践经验不足26.3%

没读过相关书籍,只在实践中了解一些31.7%

没读过相关书籍,不够了解20.5%

对真实日本

生活了解程度

有深入了解10.2%

比较了解36.7%

一定了解52.1%

基本不了解1.1%

了解日本文化

的主要方式

专业文化课程12.1%

读书,影视作品,网络资料54.5%

实践经验33.4%

影响汉日跨

文化交际的

主要心理因素

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86.7%

自卑心理及内向心理2.5%

怕犯错10.8%

表二 原因与建议

汉日跨文化

交际存在

问题的原因

无课程设置或课程设置不足61.5%

缺少学习氛围25.6%

个人兴趣不足8.2%

其他4.7%

提高汉日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途径

(最多选两项)

学校设置相关课程80.6%

多于外教或日本人交流62.8%

教师课堂补充相关知识31.6%

个人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90.4%

其他1.2%

日语专业毕业生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主要围绕汉日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程度、对真实日本生活了解程度、了解日本文化的主要方式、影响汉日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表明,多数受试者的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在汉日跨文化交际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没有一人敢于承认自己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0%);既了解基本理论,又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人不足四分之一(21.4%)且其实践经验主要是毕业工作后获取的;在校期间基本没有读过书,没有什么经验者占一半多(31.7%+20.5%)。

结合表二的原因与建议,笔者认为导致日语专业专科毕业生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据受试反映,教学中往往注重语言基本功如听说读写的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阅读,以精读为主,学生主要精力放在单词和语法结构记忆方面,学校教学忽视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忽视了日本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

(2)缺少跨文化交际学习氛围。多数课堂以语言输入为主,缺少明确的文化输入;课本知识记忆多,课外真实环境中的运用少;教学偏重语法词汇,忽视语言交际;

(3)缺少真实的文化环境。学校教学以课堂为主,外教较少或没有外教,更没有在全日语环境中感受语言学习的机会;

(4)应试教育损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关心的是通过考试和顺利毕业,跨文化交际知识往往是选修课,内容简单且过关考试要求不严,理论性说教比较枯燥,损害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四、提高专业学生汉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议

汉日跨文化意识对于日语的教和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真正把握和提高自身的修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常交际中真正正确地使用日语。不了解相关的文化,在真正的语言运用中,轻则会造成误解,重则损害双方的关系,造成合作失败。日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结合日语文化知识,双管齐下,这样才能真正系统地提高学生日语修养,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跨文化交际者。

1.革新教学内容,增加跨化课程和素材

对于日语专业学生,必须开设由专任教师讲授的必修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必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日本社会的风俗、文化习惯,政治历史和行为模式的相关知识。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与本国文化形成对比,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切实激发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热情。

2.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锻炼

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日本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日本文化,客服历史和现实造成的文化偏见,系统地透视两种文化的异同点、独特性和各自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探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努力创造真实的日语交际环境。

3.全方位、多渠道地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其跨文化感受

在通过课本教学对汉日跨文化交际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基础上,多渠道地利用影视、新闻、网络等资源,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各种日语交际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增加其跨文化感受。(作者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语言学院)

第5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定位

更明确地说必须强调以下两点:第一,在掌握理论基础方面,和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有区别。研究性大学主要是为研究生教育作准备。注重理论的学术性,在学习中强调专业方向的纵向发展。和综合研究型大学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方面的要求要降低一些,独立学院的学生应该更侧重与知识的应用性学习,在掌握一定程度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在实践环境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语言能力。第二,在专业应用方面,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在各行业中应用人才,从事的是高技术的应用型工作,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这与我国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不同。相对职业技能教育来说,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较强。在对学生的技能、操作层面的要求大体和高职院校是一致的,不过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专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紧密围绕专业进行,而独立学院更强调在一定的学科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上比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深厚宽广。

日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独立学院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必须制定出既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又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是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应用型市场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来实现。独立学院必须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标准,突显自己的特色。3.1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能力是日语专业学生的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也是日语人才培养中最基本的要求。从目前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听、说能力恰恰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日语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多数都能通过日语能力1级考试,但是,到了工作岗位,别说胜任翻译工作了,由于听不懂、说不出,就连和日本人交流都很困难。在听、说这方面,用人单位表现出最大的不满,也是往届毕业生在工作中最大的障碍和遗憾。具备很好的听力和流利的会话能力是区别日语专业和非专业学生日语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因此,在课程制定中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学的重点,使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突出专业学生的特色。在一、二年级基础阶段,课程设置以拓宽专业基础,强化语言基本功为重点,培养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训练在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尚未掌握听的基本技巧,一般采用放录音或听写的形式,训练学生听的基本技能。到大学二年级,除在听力教室播放录音之外,适当添加多媒体影视课件内容,在逐步掌握听力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会话课一直由外教老师讲,从最基本的发音到简单的日常会话,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标准的发音和地道的日语简单会话。到大三、大四很多日语专业就不再开设听力和会话课,而我们独立学院大三一直开“高级视听说”。此门课在教学要求和目标上要超过专门性技能课的“听力”与“会话”,在日语场景对话中把听力和会话融为一体,突出了听、说方面的综合性。大三上学期主讲内容有日本语能力考试听力模拟练习、通过多媒体教室播放日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以及专题报道。大三下学期主要针对就业学生讲解、播放日本公司的职场对话。第一个目的是提高日语听力会话能力,第二个目的是了解日本的职场文化。播放日本NHK、TBS新闻广播和视频新闻以及多媒体影视课件,通过模仿视频录像中的语音对话,体会在不同环境中要表达同样的内容也会根据人物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日语环境中学习掌握日语的正确表达,培养听、说、译的综合能力。口译课是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它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和联想等方法,讲课内容包括新闻报道、专题采访、职场会话,也可以直接模仿谈判现场、大型的国际会议同声翻译。日语口译课是将听力课、会话课直接打通,创造一个综合的平台将听和说、听和译的训练交替进行。根据就职的需求,增加应用性课程独立学院的日语毕业生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站稳脚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合理设计市场需求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以“日语能力+专业方向”为特征设置课程结构,以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为核心。从目前社会对日语人才需求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日语教师日语教师的用人单位一般是外语培训学校或企业的日语培训部门,主要的对日语初学者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日语教育,日语培训学校的日语教学和大学院校的教学不一样,它是一种集训式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使学员们非常集中有效地掌握一门日语,大部分学员是以参加日语能力等级考试,或者是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所以日语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之外,还要了解和日语相关的各种考试规则、内容和考试技巧。所以,在大学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有必要增设日语教学课程,或者以短期讲座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日语教学的基本方法,把握外语教学的最新动态,了解和日语有关的各种考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日语翻译、助理、文员对于当前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来说,日语翻译、助理、文员仍是就业选择的主流方向。日语翻译能力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笔译,另一方面是口译。四年级开设的口译课为学生的就职多开了一条渠道。这门课以学生的翻译实践为主,进行各种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口头翻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模仿各种会议、谈判、讨论、演讲等实际场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和掌握口译的相关技能和技巧。根据日式企业各种助理秘书、文员的职业要求,除了扎实的日语基本功之外,还应掌握办公室秘书。文员的基本知识,具有和职业相关的基本礼节和素质。所以大学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有日语的基本课和专业课,还要有基本素养课,或者在教师讲课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办公室用语以及电话接听的礼仪等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工作必备的素质。日语销售、管理、技术人才日语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等职位是目前社会急需的热点。这一类职业不但要求日语基本能力,还要必须具有相关销售、管理、技术知识与能力。所以,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在课程设置上还要增加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选修课,学习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知识。有关销售、管理和软件工程师的相关课程,在其他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院校的管理学专业都已开设,为我们独立学院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允许独立学院的学生到其他大学选修。修得一定的学分可以取得第二学位,也可以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学生毕业后的就职提供有利条件。日语IT行业基于日语IT行业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我们学院除了应保留和发扬“精读、会话、听力”等基础课之外,还开设“IT日语”和“科技日语”课程。为了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允许学生到外校、外系选修计算机应用、编程、软件研发和测试等课程,学习实用性强的计算机类选修课程,例如,日语环境办公自动化、动漫设计与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编程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我们独立学院的理工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多数已开设,学院正在逐步开放相应的政策,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第6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历/学位条件:

已获得硕士学位。

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取得硕士学位)。

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须于报名时向我办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可接受传真)。我校不受理海外留学未毕业者的报名材料。

在读研究生于2014年夏季应届毕业者,可凭所在高校研究生院出具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证明报考,否则不能报考。

3、有两位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领域的专家 (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推荐。

4、除导师明确规定以外,不限制考生跨专业报考,但在报考前应征得所报考的导师同意。

二、学习年限:

我校博士研究生均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有工作单位的考生,读博期间可与工作单位保持人事工作关系,但在培养期内必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我校不招收业余制博士生班。定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4年(允许3年毕业),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学习年限之外属于延期阶段,定向博士生不超过6年,非定向博士生不超过5年。

三、学费与奖助学金:

2014年全国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我校的研究生学费标准及奖助学金体系正在制定中,确定后将在研究生院、学生处网站上公布。

四、报名办法:

(一)报考须知:

1、报考前请认真阅读我校招生简章中的报考条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造成报名无效我校概不承担责任:①不符合我校报考条件;②所提供的信息不真实。

2、报考类别包括以下两种类型,请正确选择:

①非定向:录取后没有保持人事关系的正式工作单位,读博期间个人人事档案及户口(户口是否转入自愿)转入我校,毕业后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就业。

②定向:录取后仍与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保持人事工作关系,读博期间个人人事档案及户口不转我校,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工作。

(二)报名流程:

报名日期: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2月20日。

2

1、网上报名并寄送材料: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登录北外研究生院网站 “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http://graduate.bfsu.edu.cn/bszsgl/)上填报信息,并提交以下材料:

(1)《2014年博士生报名登记表》(在报名系统中填报信息后,在系统中生成、打印本表,报考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需由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在表中相应位置签署“同意报考全日制脱产博士研究生”的意见,并签字盖章);

(2)《专家推荐书》(两份,需推荐人亲笔签名,推荐书内容可以打印);

(3)《体格检查表》(按要求在“二甲”以上医院体检完成;或六个月以内的体检报告原件);

(4)外语(第一外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5) 硕士生成绩单复印件;

(6) 所报考研究方向的研究计划书(无固定格式要求);

(7) 、论著的复印件(封面、版权页、目录和正文);

(8)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双面打印;应届生提交论文初稿);

(9) 往届生需另提交: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复印件(评阅/评议书及成绩单两项可从本人人事档案、或研究生毕业院校档案馆复印,之后加盖档案部门或研究生毕业院校研究生院/部/处公章);

(10)凡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取得学历/学位者,须于报名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注:A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补交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及硕士论文答辩决议书或论文评议书复印件(要求加盖毕业学校研究生院或存档部门公章),否则将不能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

B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的考生随报名材料须一同寄/送所在省级教育厅民教处提供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考生资格登记表。

上述材料整理齐全并按顺序装订后(不需封面及目录),于2013年12月20日前寄/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逾期不再受理。全部申请材料一经收到,恕不退还。

现场接收报考材料时间:2013年11月20—12月20日(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30,下午2:00—5:00)(节假日除外),其他时间不予受理。

2、2014年3月1日—14日,考生登录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通过资格审查者,在网报系统上打印《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准考证》。

3、资格审查:

时间:2014年3月14日下午14:00—17:00

地点:北外东院办公楼209会议室

3

资格审查内容:身份及学位学历证明(身份证原件;应届生:学生证原件;往届生:硕士毕业证及学位证书原件;海外留学毕业生须同时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现场缴纳报名考试费三百元;在通过资格审核者的准考证上盖章。

4、联系方式:

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北外东院办公楼303A室)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号北京外国语大学

收件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89

咨询电话:010-88816246 传真:010-88816244

网址:graduate.bfsu.edu.cn/html

五、考试:

1、初试(笔试)时间及地点:2014年3月15日—3月1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区逸夫楼。

2、科目安排:3月15日上午:外国语/第二外语;

3月15日下午:专业科目1;

3月16日上午:专业科目2。

3、复试(面试):3月16日下午。2014年3月初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具体时间、地点安排。个别院系、导师需择期复试者,笔试之后另行通知复试安排。

六、录取:

我校对考生参加笔试和面试后的总成绩综合考量,择优录取,录取名单经学校审批、上报市招办、教育部审核批准。考试成绩及录取结果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研究生招生考试成绩查询”系统上查询。

七、其它:

1、研招办不提供导师联系方式。

2、我校不提供往年博士入学考试试题。对研究方向、参考书目等内容有疑问者,请自行与院系、导师联系。

3、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系方式:

第7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从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管理监控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新型的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市场需求;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0引言

商务日语专业是复合型、应用型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据笔者前期调查发现,目前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匮乏、相关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多以高职高专学生为对象,其内容也多是个案和经验的简单介绍,或是对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如,李义楠对本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进行了阐述;杜鹃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的对策和具体实施步骤;郭立提出通过整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这些研究从微观角度出发,力求解决日语实践教学中的技术问题,但应用领域相对狭窄,对于培养语言实践能力的探索尚处于初始阶段,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利用需求分析理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以对商务日语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通过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调查,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语言习得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研究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1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需求状况

从近几年就业市场整体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的变化,无论在专业需求、人才类型还是能力素质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转变,总体上已由理论型转为实践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也备受欢迎[1]。为了弄清目前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及需求状况,课题组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深度的调查和访谈。配合此次调查的企事业单位有15家,共计60名工作人员,其中单位、部门管理人员共计8人,在职员工共计52人,全部为有效答卷。所涉及的有河南省内许昌、郑州、洛阳共计8家企业,包括河南瑞贝卡公司、东风日产、洛阳网商会等;北京、上海、广州等共计7家企业,包括松下电器机电(深圳)有限公司、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广州拓达电子有限公司等。通过调查得知(见表1):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日语人才技能为“工作踏实、团队合作较强”(占96.7%);其次为“日汉沟通、跨文化能力比较强的复合型”(占93.3%)。与此相对应,在日常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较强的日语基础知识能力”则仅占60%,排在第4位。由此,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复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从回答优秀的日语人才最应具备的能力中“实践能力”“日语、汉语沟通能力”分别占有96.7%、93.3%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在对于“您认为日语教学中最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或能力为”的选择中,“日语语言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表达沟通能力”“不同行业领域知识”分别为96.7%、100%、53.3%;而回答“日语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仅占16.7%。这说明高校教师在日语教学中要注重市场需求及适应社会需要,督促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日语语言,而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通过此次调查,可以明显地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务实,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毕业生。根据对访谈记录的整理,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能够熟练运用日语;熟悉商务流程、掌握商务技能;具备良好的交际沟通技能。由于中日文化的差异性,在日企工作的中国员工往往会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冲突而影响到工作。对双方文化差异尤其是日本文化的理解及有效的沟通能使员工之间达成共识,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商务谈判、贸易洽谈等重要场合,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有时甚至可以决定谈判的成功与否。

2市场需求导向下的商务日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从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提出构建多样化、新型的高校商务日语实践教学体系。

1)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高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日语专业知识、商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及沟通能力等。高校应制订多元的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相对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良好的日语沟通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能够在各类经济贸易部门、涉日企业从事商务贸易活动的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依照教学目标及前期调查中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包含一系列的实践类课程和实习实训项目,突出能力培养,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安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分层推进,逐步提高[2]。首先,围绕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调整理论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按师资力量、学生需求设置课程的模式,如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日语语言知识类的课程改为实践类或理论+实践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实践能力。同时对课程和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筛选和调整,适当增加实践课课时,多渠道、多方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次,建立合理、完善的实习实训项目。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实习实训是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应建立由学期分散实训和大四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实习实训项目。一是根据专业课程安排从大一至大三依次设置口语实训、阅读写作实训、商务能力实训,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和商务综合技能。二是主动加强与企业、公司的联系,建立专业对口实习基地,使学生能顶岗实习,在实践工作环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提高实践技能。再次,积极开辟日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平台,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演讲比赛、作文大赛、语音模仿大赛等,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辅导,参加全省、全国的演讲比赛、日本国情知识竞赛、日语征文比赛等活动;定期邀请日本友人及企业专家与学生交流日本文化、讲解日本企业知识等。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立体、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系。针对商务日语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发达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来改革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的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体系。首先,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资源进行仿真实践,逐步提高学生商务实战技能。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平台模拟商务贸易的流程,进行仿真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逐步提高商务实战技能[3]。其次,发挥产学研合作,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实现校企互动。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联系,为学生顶岗实习牵线搭桥,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最新的技术、生产、管理等,提高实践技能。同时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实现校企互动,互惠互利的双赢。

4)根据社会需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把实践教学的实施落实到制度上。制度是纲,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前提。从制度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仅从时间上保障了实践教学的实施,同时能从思想认识上引起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其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目标、内容、模式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独立的评价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与反馈。整体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包含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两方面内容,具体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对象多元化、评价内容主体多元化,以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结束语

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而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商务日语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特征,必然使得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本研究旨在增强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市场需求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欧阳健,张佩霞.职业导向商务日语专业多元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3):79-81.

[2]蓝媚.基于企业能力要求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81-82.

第8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本科四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大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等课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大学生知识融合、实践应用、解决工程问题和自主发挥的一个主要时段,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缩小融合社会差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1传统毕业设计评分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评分模式是学生通过毕业答辩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综合分给定成绩。这种做法的最大缺陷是对于学生毕业设计过程没有一个合理的、相对量化的、客观真实的评价,特别缺少过程评价。因此,建立一种新的、更加全面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而新建立的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不足。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冶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建的本科专业,冶金工程本科专业的师资大多是由冶金机械专业和从其他院校新招募来的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和钢铁冶金专业的青年教师。这对于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如何进行融合,如何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如何有效开展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我们专业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2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校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内学者已经发表的一些文献资料[1,2],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评价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需要构建一个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积分体系,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定的分值,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累积后获得的综合成绩。

2.1评分标准

无论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交叉指导教师和毕业答辩教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评分子项的含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是客观评价的基本保障,为此编制了评分标准细则,详细规定各细目的权重系数、具体考查要点和评分标准。这样评价教师有了统一的标准,使不同答辩小组的同学获得的成绩差异性较小。

2.2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和学生平时见面交流最多,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功底、日常工作基本态度、出勤率、图形实际表达能力、外语翻译的知识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毕业设计日志、完成任务的基本态度和质量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加以评价。相对文献[1]的评价标准降低了整个成绩的占比。

2.3交叉指导老师评价

交叉指导老师设立的原因是:师资大多是由冶金机械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及钢铁冶金专业的青年教师。这对于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冶金工程方面的毕业设计不够全面。采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交叉指导,会更好地发挥他们专业特长的优势,对毕业设计会有良好的全面的指导作用。如甲乙两个设计小组,一个由冶金机械专业的教师指导,另一个由钢铁冶金专业的教师指导,两组搭配,交叉指导。因此,交叉指导老师评价内容和指导老师评价内容相类似。

2.4评阅教师评价

评阅教师看到的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最终结果,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写出评语。主要对照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来看其完成情况、计算说明书分析论证的正确性、计算机及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无独立见解和工程背景、说明书中图表公式的规范性、图面质量和图形表达能力、毕业设计日志书写的认真程度等进行评价。

2.5答辩教师评价

答辩教师在毕业设计答辩时,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说明书的基本介绍、就其语言表达能力、说明书图表公式的规范性、图面质量和正确性、在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有无独立见解和工程实用价值、以及综合训练(理论结合实际、文献资料收集与应用、计算机绘图技术、计算机商业软件使用情况(三维建模、数值模拟、曲线回归等)、手工绘图水平、成本核算等)情况等加以评价。基于上述看法,分别设计出了各评价教师对不同子项的评价成绩占比。关于指导教师和交叉指导教师的打分内容应该更加具体。评阅教师打分点为:毕业设计整体完成情况,计算的正确性,独立完成情况,计算机能力和翻译能力,文字语言表述能力及其排版的规范性等内容。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为:能用计算机进行绘制二维图或三维图、实验数据曲线回归、建模等操作;使用计算机对设计说明书进行文档录入、表格绘制和排版打印等能力。综上所述,考虑评价教师的侧重和所处角色,成绩评价教师所占权重比例为:指导教师占比25%、交叉指导教师25%、评阅教师占比20%,答辩教师占比30%,这四部分成绩为学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

3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2015年~2018年期间在冶金工程专业2011级~2014级九个班的应用实践,建立了毕业设计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尽管冶金工程专业和其他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略有不同,不仅有工艺计算,而且也有大量的工程图纸的绘制,但毕业设计评价的标准大体相当。2)本次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体系中增加了交叉指导教师评价内容,不仅可以发挥不同专业教师的特长,而且增加了成绩评价的多样性和公平性。3)在指导教师、交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价子项里增加了毕业设计日志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做毕业设计日志可以锻炼他们整体规划能力、记事表述能力、方案设计正确记录能力、草图绘制能力、督促定期完成阶段性任务的能力、以及说明书里无法体现的过程记录。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虽然涉及原料工艺、炼铁工艺、炼钢工艺以及对应的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将其按照上述细目分类进行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公平。

参考文献:

[1]叶爱芳,龙红明,李家新,王平,樊友奇.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11,16(3):57-59.

第9篇:日语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 人才需求 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 日语课程设置

作为温州地区唯一的温州医科大学(原温州医学院)的日语本科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模式主要是学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其他院校的经验实施的。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新需求,探索建立应用型、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必要对人才需求和课程设置等开展研究,重新审视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使之更完善、合理。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为了了解温州医科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生对本校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模式等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情况、所学知识和工作的胜任度、满意度等,本研究对2011届、2012届毕业生和相关的用人单位实施问卷调查,共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57份,向用人单位发放120份。收回有效学生问卷调查表61份,用人单位调查表45份。总体上来看,因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经常发生变化,联系起来有困难,所以回收率不太高。同时,本研究对在温州的毕业生进行个别深入的访谈,旨在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对自我的评价、工作中的困惑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调查内容分为就业状况、知识和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三个大方面。结果如下:

(1)毕业生就业岗位

日语专业毕业生目前从事的工作涉及翻译、市场销售、外贸、管理、教育培训、金融、IT相关、信息服务等行业,其中从事口译、笔译相关工作的比例最大,占49%,其次是市场销售和外贸业务占28%,管理岗位占7%,金融银行等相关的占7%,与IT相关和采编的等占4%,教师占3%,其他公务员性质的工作等占2%。

(2)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

对自己就业之初感到最缺乏的知识和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占80%的是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其次是日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而对于自己最自信的方面,认为自己人际关系好的比例最高,达到52%,其次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团队合作能力强。

毕业生认为公司重视的能力首先是日语综合能力,其次是日语口译和听说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同时认为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首先应该是经贸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其次是日语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等。而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按多少依次是使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工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基本上被认为是日语口译能力,其次是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日文电脑操作能力。

(3)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方面

毕业生对学校日语专业的设置整体反映良好,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的占73%,17%的人认为一般,10%的人认为不太合理。

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来看,认为开设得比较实用的课程依次为:日语(视)听说和日语会话、日语口译、基础日语、日语翻译、日本文化研究、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本概况、高级日语。认为开设得不太实用的课程依次为:日刊选读和日语语言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日语阅读、日本文学作品选读、毕业论文、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日语写作、日本概况。另外,毕业生认为还应增设的课程的必要度依次为:商务(外贸)日语、同声传译、旅游日语及科技日语。还应强化的能力重要度依次为:口译能力、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电脑操作能力、阅读能力。

毕业生们对学校的教学意见和建议,首先是加强实践锻炼,其次是加强听说训练和增开经贸等方向的课程,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应改进教学方式。

2.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总体评价为良的占56%,总体评价为优的占44%。

对我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最认可的是日语综合能力,其次是口译能力和听说能力,最满意的方面首先是工作态度,其次是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再次是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认为我校学生能力欠缺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工作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是团队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认为我校学生还应培养的能力依次是日语口译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听说能力、计算机能力和社交能力。

对我校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排在前三位的是创造更多学习日语的实践机会、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和强化口译能力,其次是增加外贸、经济类的课程、提高听说能力、优化师资提高教师水平。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对自己评价方面,主要反映为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不足、日语听说能力不够和计算机技术缺乏等,而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工作态度和日语综合能力给予肯定的同时,感到学生缺乏的能力和应该培养的能力是实践能力和口译能力,这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基本一致。在课程的重要度方面,学生把听力、会话(口语)、口译三门主课被列为前三甲,分别达到100%、100%、90%,充分显示学生自身也重视听说力和口译能力的培养。认可较差的是日刊选读、日语语言学研究及日本文学等课程,被认为对工作没有帮助,所以不被看好。在增开课程的必要性方面,外贸日语、同声传译以90%、80%的高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课程,显示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迫切;旅游日语和科技日语也被一些学生所要求。对学院日语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看法一致,都认为还应该创造学习日语的实践机会,加强实践锻炼。

综上所述,我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工作态度较好,日语综合能力较强,但是实践能力不够强,日语口译和听说能力还不能使学生和用人单位非常满意。虽然日语专业从成立之初就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译跟上”的教学理念,夯实日语基础,强化日语听说能力,提高口译、笔译能力,但主要还是在以教室、校园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下进行的,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完成,因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和温州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无关系,来温州的日本人,包括留学生很少,与日本进行贸易的公司、企业并不多,很难有真实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而听说译的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的、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提高的。其次,专业课程的设置由于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限制,经济、贸易、商务、旅游等方向的日语课程近几年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三、改进措施和改革目标

从以上结果和分析可以看出,我校日语专业要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日语人才还有许多路要走,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合理化。首先强化日语基础知识包括基础日语、日本文化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加大日语听力、会话、口译方面的课程,缩减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课程,增加更多的经贸等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其次,利用学校的资源,鼓励学生辅修与就业方向有关的法律、管理、金融、信息等相关课程,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提高今后就业时的竞争力和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另外,在内容上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展如小组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教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课堂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评价体系等。另外,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把教学转移到课堂外的实践活动中,把日语学习应用到实践中。

3.加强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建设。聘请日语且有其他专长的优秀教师开设日语专业选修课,为学生提供多方向、高水平的日语学习环境。同时,引进有外贸、商务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师资水平,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结构合理、知识背景丰富的师资力量。

4.进一步巩固与拓展合作办学模式。在巩固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充分利用日本的大学教育资源,充实国际化办学的合作项目,除了采用(2+2)、(2.5+1+0.5)模式之外,积极拓展(3+1)、(4+2)、(1+2+1)等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程玲.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高教版),2009(10).

[2]卢学梅.从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谈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J].新余高专学报,2006(6).

[3]梁红梅.绍兴市日语人才现状及需求走向调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