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职能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职能管理论文

第1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1、职业教育能力

教师应该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掌握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选择更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构建适合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制定较好的评价机制。同时,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种失落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社会服务型较强的行业,需要学生能够从基础做起,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结合旅游行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职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旅游专业的特点,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

2、职业教学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围绕旅游管理专业实际,设计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学生不仅要掌握地理历史知识,还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人文知识、心理学知识。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具备全局观念,理清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具备教学的设计组织、课堂的控制以及对学生综合考核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习和实训,提高自己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基础,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适合旅游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级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精心制作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同时根据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比如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驾驭能力。

二、科研能力

教师不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围绕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开展学术研究,努力成就高素质研究型教师。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针对当前旅游业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既能够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能力,又能够针对当前旅游业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同类院校开展合作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开展有针对性教学,。

三、沟通交流协调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和时展步伐,围绕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立足旅游行业特点,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掌握市场的最新发展动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方面的综合素质,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还能够逐步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多参加一些专家交流会,多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尤其是多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

四、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2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理论知识、心智技能及动作技能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教学策略都存在显著差异,三种类型的学习目标也构成了三种典型的学校类型,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理论知识为主,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动作技能为主,高职则以培养心智技能为主。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比较,尽管高职也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其核心学习目标是技术应用、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等心智技能,理论知识是为心智技能服务的,而不是建构理论体系本身。与中职相比,高职也需要学习操作技能,但也不是核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是中职的核心学习目标,而高职的操作技能是为心智技能服务的。同时,高职体系内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心智技能要求又强于工科类专业。由于工科专业的理论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对操作技能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经管类专业属软学科,理论往往只有模糊的指导意义,加上实践对象的非物化性,经管类专业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都不是十分突出,经管类专业的工作往往是解决一些诸如活动方案、分析报告等事务性任务,这些任务的内核恰恰是心智技能,因此,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学习目标是心智技能。

2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心智技能原型的基本性质与结构分析

心智技能是心理对外部事物的内部模拟过程,由于外部具体事物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心理不可能对每个具体事物进行模拟演算。大脑之所以能够处理纷繁复杂的事物,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原型模拟功能。所谓原型,就是相似事物的代表形式,大脑就是用原型表征各种具体事物的,通过原型,实现由外界的具体事物到心理的典型原型,再到抽象的概念的转换。对原型的心理模拟过程就是心智技能,对原型的认知是心智技能学习的关键。不同原型的性质与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由于工科类专业与经管类专业学习对象与目标的不同,心智技能模拟原型的性质与结构也存在显著不同。根据模拟对象的不同,心智技能的原型主要分为事务原型、操作原型、认知原型等几种典型类型。从性质上看,事务原型主要是典型事件的模型,对应的心智技能则是对事件运行的提前模拟过程,包括的要素可以用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概括,主要有时间、地点、参与者、原理、预算、控制、规则、效果等。操作原型是典型操作的模型,对应的是动作技能的心理模拟过程,比如学习做菜,开始操作前在大脑里想象整个做菜的过程。操作原型的要素与事务原型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包括材料、工具、流程、规则等。认知原型是典型理论的模型,对应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模拟过程,比如浮力定律等科学原理,其要素包括符号、公式、条件、原理、前提条件等。高职经管类专业学习目标以事务原型为主,工科类专业以操作原型及认知原型为主,而研究型大学主要以认知原型为主。不同原型的结构存在差异,从本质上讲事务原型是以时间为组织核心的原型,围绕时间流程组织各种原型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叙事原型;操作原型以对象为核心组织要素,称之为描述原型;认知原型则以原因为核心组织要素,称之为解释原型。所以,高职经管类心智技能很多体现为以流程为核心的计划、方案、报告等,这些以叙事为核心的技能就是高职经管类专业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比如某某营销策划方案就是典型的叙事型原型,掌握了某些典型营销策划原型就很容易学会一般的营销策划技能。原型的功能在于实现用“一般”代替“个别”,实现由具体到普遍的迁移。所以,熟练掌握原型是迁移能力培养的关键。

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心智技能原型的典型特征分析

第3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理念管理方式

高等学校的学院办公室在整个学校工作中是按照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管理组织,是院系联系的纽带,起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作用。它对上是接受落实机构,对下是布置、督促机构,对内是管理服务机构,对外是接待、外联机构。在当前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在校人数大幅度增加、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对学院办公室的管理职能进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执行性。学院办公室属于管理层,而不属于领导层,所以它的工作还具有执行性的特点。这一特点要求学院办公室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院系的各项指示和精神。作为学院办公室,不能只是机械、教条地传达,而应该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策的原则性同执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二)协调性。学院办公室既要管教学工作,又要管其他工作,上至院级职能部门、系级领导,下至每位教师,乃至每位学生,均需学院办公室与他们直接打交道,如果说整个学院管理工作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来分管,学院办公室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因此说,学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是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

(三)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管理者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原则,才能实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学院办公室人员必须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做到既耐心,又细致;既热情,又周到。在琐碎、平凡的工作中为教学及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服务教学、管理教学的最佳效果。

(四)时间性。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若干环节相互紧扣的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环都不能松懈,这就决定了学院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学院办公室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五)传导性。从工作性质上讲,教学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范畴,但是宏观管理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实际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准确掌握教学一线的情况,宏观管理才能避免失误,实现既定目标。同时,学院办公室需将各方面信息、建议和群众的呼声真实、准确地反馈给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以便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理念的创新

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不仅仅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更重要是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过程的创新是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核心,既涉及管理者的素质,又涉及办公室人员的能力。从实践看,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包含以下内涵:(1)科学的管理是基础——高校学院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管理机构,承担着协调、服务、督办、信息传递等基本职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全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只有一流的科学管理,才能实现管理创新。(2)必须准确定位——高校学院办公室的定位就是“协调、服务、督办、信息传递等基本职能”的优化;要管理创新,就必须提高学校办公室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办公室的“枢纽”功能。(3)树立全局观念——高校学院办公室是高校的一部分,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学院工作的高效率;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者要总揽全局,把握学院的中心工作,在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同时,必须明确学院当前以及长远的中心工作。(4)规范程序,提高工作运转效率,是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创新的根本出发点。

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1)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走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高校学院办公室应把自己置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高度,改变过去重在“办事”的想法和做法,尽快实现从“交办服务型”向“参谋服务型”的转变,主动帮领导出思路、想办法,协助领导抓大事,真正成为学院领导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智囊团。(2)以知识管理的视野和理念“运营”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指组织个体通过这一过程学习新知识和获得新经验,并将这些新知识、新经验反应出来,进行共享,以用来促进培养、增强个人的知识和机构组织的价值。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提高管理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把信息作为资源从技术、组织、人才三种因素的结合中进行管理,信息是有特定含义的数据,与个人、团体或机构组织有关。首先,高校学院办公室的知识管理不等同于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强调办公室管理人员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为信息,并使信息为学院所制定的管理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院办公室的管理质量和效率。知识管理有助于信息处理能力与办公室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相互结合,进而增强学院办公室管理的应变能力和预见能力。其次,高校学院办公室的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共享知识的机制。知识的增加来源于不断学习,而基于实践的学习尤为重要。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高校办公室管理将使靠权力来组织、实施活动的权力型组织向通过学习来实施活动的知识共享型组织逐步演进。

三、高校学院办公室管理职能的创新

为提升自身工作的科学化程度,为全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高等院校的院办公室应从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出发,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强化工作能力,提高办公室人员素质

(1)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信息的上传下达,而这与文字的应用是息息相关的,将领导的决策向上反映或向下传达,通常需要将它们转化成有形的公文。因此,掌握好文字表达这门基本功,对办公室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办公室人员应有意识地通过丰富自身的写作知识,积极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勤学苦练,进一步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2)综合协调能力。协调是办公室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协调能力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化解矛盾,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做好协调工作,首先必须坚持立足全局、平等公正的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把握分析问题,以整体利益为重,同时尽量全面周到,照顾好多方的利益。其次,要换位思考,站在被协调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真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服人,这样才能有效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再次,在协调过程中,要不拘泥于既有的工作方式,根据不同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协调方法,以达到协调的目的。

(3)高效工作的能力。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只有在工作中形成高效优质的作风,才能较好地统筹和完成手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熟知工作的内容、流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样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次,要学会有效管理时间,工作有侧重点、有计划;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对于可预见的工作,提前做好安排等。

(4)管理创新能力。创新是时展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的今天,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办公室工作中一味地遵循旧有的工作思想和方法,往往会使工作原地踏步,甚至落后。因此,时刻在办公室工作中保持创新意识,并强化办公室人员的管理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办公室人员应抱着积极学习的态度,广泛涉猎计算机、管理、外语、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同时,不断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其次,学院应积极制定措施或创造条件,鼓励办公室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文化和业务素质。如根据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为办公室人员安排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职责及考核评价机制等。

(二)促进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指办公室的管理有一套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办公室的办事流程、行为准则等,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办公室工作高校运行的基本要求。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建立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将办公室各项工作纳入管理规范之中,如会议制度、公文处理制度、接待制度、印章管理制度、保密安全制度等。其次,建立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是在明确各个办公室职责权限的基础上,细分每个岗位的权责,使每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身上。这样,可以避免因职责不清而出现的推诿、撞车等现象。同时,因为术业有专攻,办公室人员可以更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最后,要建立一套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的考核机制,对各个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查,对于很好完成岗位任务的,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反之,要给予处分或提出警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办公室人员的积极性,选拔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积极探索,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创新

实现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办公手段的建设。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地被运用到办公室的工作中来,成为办公室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及时购置和更新办公硬件设备,同时,结合办公室办文、办会、档案管理的需要,开发和提升有关软件系统,如目前有些高校正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很值得学习和推荐。另一方面,管理创新能力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加以应用。要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琢磨,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足的地方,积极加以改进。遇到新问题,不要急于回避,而应积极应对,寻求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金英,.对强化高校院(系)办公室科学管理职能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8).

[2]徐兰,.浅议高校办公室的职能强化与管理创新[J].孝感学院学报,2006,(2).

第4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职能

1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

风险管理指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控制和处理的主动作为。它要求人们研究风险发生和变化规律,估算风险对社会经济生活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并选择有效的手段、用最小的成本代价,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所谓风险管理审计是指组织内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管理信息系统、各业务循环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审核活动,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而提高过程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它的总目标是:以风险管理为标准,审核被审计部门在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于损失发生之前能作出最有效安排,使损失发生后所需要的资源与保持有效经营必要的资源能达到适度平衡,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是对风险管理、控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预警,它既是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又是风险管理的倡导者,它通过风险管理为组织创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首要使命,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务丑闻的频发致使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法案”)。SOX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美国商业对全球的深刻影响,SOX法案事实上已影响到全球的内部审计人员。SOX法案特别强调了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公司治理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使得内部审计在参与到企业价值增值活动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机。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原有“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指南,这也必将促进内部审计由以内部控制评估为基础向以风险管理评估为基础转变。

内部审计的职能从最初的监督职能,经历了以消极防弊为主、以积极兴利为主以及为组织增加价值三个阶段,发展到今天已经是集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管理咨询职能于一身。准确的职能定位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前提。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在其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由此可见,现代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两项基本职能基础上的:一是内部审计要识别企业所面对的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关联交易、合资以及合伙风险,企业重组、包括合并和购置风险,新业务、产品和系统的风险,适应汇率变化或现金流量变化的能力、信息系统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等。二是内部审计要评价管理部门为减少风险而设置的控制是否适当、有效,最终目的是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所以,以上定义通过强调内部审计范围包括独立性和咨询活动,突出了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的关键问题。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重心由事后评价控制转向事前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其中,风险管理又是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焦点与核心问题。

2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现状及原因

2.1职能转变中风险管理审计现状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还没有实行,风险管理审计的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及成果还比较少,风险管理审计的发展还存在着若干问题。

(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有待改善。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及安达信危机发生后,美国审计行业才注重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刚起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相当缺乏,不能很好的规范保障风险管理审计的开展,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束手束脚,不利于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2)企业组织机构及各项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决策层次上,而不能像西方一些企业将风险管理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企业的组织架构还不完善,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当风险发生时,各职能部门间互相推卸都在想方设法逃避风险的责任。

(3)企业领导班子还没有意识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层他们大多认为只要把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管理好,就可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并没有意识到内审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重大意义。但是内审机构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更能促进风险管理的进行,更系统全面的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更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以达到降低风险损失。

(4)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足阻碍内部审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一项新的内容,一个新的领域。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刚刚起步,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更缺乏相关的审计工作经验,这就是内审人员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最大弱点和挑战,在现阶段,就要求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工作经验,开拓风险管理审计的新工作局面。

(5)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人才严重匮乏。

目前,由于企业缺乏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导致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再延伸的风险管理审计人才更加严重匮乏。由于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知识结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能力差等,将严重影响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和质量控制。

2.2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进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原因

风险管理审计之所以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全新的审计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1)受托责任多极化的需要。

利特尔顿教授在他的《会计理论结构》中说“审计职能就在于研究、审计和评价受托人对委托人所赋予之受托的履行情况;审计应对受托责任报告加以测试;应审核包括现金要素在内的许多要素的综合受托责任;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公司资产的受托责任,向来就是重要的审计问题”。历史地看,受托责任从最初的仅仅要求报告已取得和处理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保管责任演进到含义颇宽的管理业绩概念,充分显示了受托责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随着受托责任的要求越来越多,企业风险的大小自然成为委托人所关注的重要信息,相应的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要进行拓展和延伸,风险管理审计则是必不可少的。

(2)市场经济环境下强化企业管理控制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尽可能多地占有市场份额,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不断地改善管理工作,而管理控制的一种方法就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因此,减少企业面临的风险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风险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

3内部审计职能转变中进行风险管理审计需采取对策

3.1转变传统观念,重视风险管理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范围大幅扩大,风险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并且影响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要求企业管理层要彻底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审计人员也要转变观念,尽快实现从传统的账账基础审计、绩效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突出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

3.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内审人员要想成为风险管理专家,不仅懂得财务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具有扎实专业技能,还要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素质,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企业应该花大力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为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奠定基础,主要做法:一是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二是选拔优秀审计人才出国学习现代风险管理审计技术。

3.3创新工作能力,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具有影响、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要能够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任何难事都会迎刃而解。中国及世界企业界当中,目前由于风险管理审计刚刚起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善,工作也还是探索摸索当中,还没有什么经验及范本供大家遵循和参照,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创新工作能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开拓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新局面。

3.4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做到经常化

由于风险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幻想一次、两次风险管理审计就能解决根本问题是荒谬的、不现实的,因此风险管理审计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审查评估。经常性地开展风险管理审计,不断的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审计的质量,最终能够把握风险管理的精髓,把自己变成风险管理的权威性专家,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孙素清.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初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5):25-29.

第5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1、英语基础能力不足

相较于本科英语专业学生,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基本功明显欠缺。甚至相较于本科其他专业的学生,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能力有时也会存在着差距。这先天的劣势,在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学习时已经存在,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无法弥补这一点。

2、商务知识广而不精

商务知识方面存在着广而不精的问题。具体来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行业领域相对较为集中,大多数从事外贸进出口、货代、英语教育等领域,而这些专业需要的商务知识基本上分为了:进出口贸易、国际货代、商务礼仪、秘书、商务谈判等。用人单位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就是,毕业生多少懂一些这些行业的知识,但在具体工作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毕业生对商务知识的了解相当宽泛肤浅不够深入。说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范围涵盖足够,但是在具体的细节深入度不够。有行业专家建议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具体行业的选修课程或者是行业讲座,由行业专家或者我们的优秀毕业生来讲授,增加学生的行业、商务知识的认知感。

3、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应有别于本科同类专业的一大优势应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本身在入校时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基础能力方面就弱于本科院校。如若实践能力再不强,如何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竞争呢?但实际调研结果却显示,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有很多毕业生并未展现出很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表示招收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很大原因是看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像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那样眼高手低,实践能力较弱。

二、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应着手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和突破。

1、加强实训课程开发

高职高专学生无论哪个专业同本科院校学生作对比,都存在着一大先天不足,即入学成绩不高,基础知识较差。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这一先天不足短时间之内无法得到修正。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什么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答案显而易见,即:实践能力。在上述曾经提到,相关用人单位对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产生过疑问,这就说明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仍然有待加强。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着手开发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实训课程开发,我们国家领导人主席也多次提及加强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要促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加强相关实训课程的开发。实训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做到切合目前市场的需求,不要广而大,要准而精,切实满足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使他们加强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除此之外,部分实训课程在开发时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使我们的课程切实满足商务市场的各个环节和需求,也可以邀请一些行业专家或者优秀毕业生参与到我们实训课程的开发和实际应用中来,为企业和毕业生架起直通桥梁。

2、切实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

由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方面与本科同类专业的学生有着先天的劣势,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岗位后,随着工作时间、经验的累积,基础知识的不足将逐渐减弱,而不断更新行业知识、学习新信息的能力将为我们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后续职业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要不断深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专业课程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以及综合人文素质可持续能力,这将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发挥作用。

三、结语

第6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参见葛家澍《会计确认、计量与收入确认》2002年《会计论坛》第1辑)

关于报告内容,的确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的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册会计师)和CFA(财务分析师)是两种执业证书一样。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们重点分析了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强调其差异化,这是为了教学的便利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接收的逻辑递进关系的一种安排。但是在实践中可不能这样泾渭分明。在实践中我们最应该分析和讨论的是其整合问题。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的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另外,财会价值管理和专业整合也充分体现在公司最高财会主管即财务总监职能的定和变化。我们十分欣赏美国托马斯。沃尔瑟等所著的《再造财务总裁》一书的基本观点。本书从CFO总裁办公室架构的实验中,总结出来再造财务总裁五个深入发展CFO角色的步骤:商业伙伴、战略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本书提出了财务总裁办公室“房式”。企业经营已经向财会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一体化整合式和完善专业管理功能。财会管理要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

第7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职能;核算;管理与监督

从会计产生以来,理论上对会计职能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所谓监督就是监督经济活动按照有关法规和计划进行,要求会计人员担负有行使一定行政监督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对于谋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来说,管理当局是企业目标的实施者。这就决定了管理当局希望企业会计站在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立场,寄希望于会计和管理当局立场一致,产生出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协同效应。另外,因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交易趋向于复杂化,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会对管理效率和最终的经济利益分配,带来明显的经济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会计活动都能服从于企业的利益需要。由于会计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处于一种雇佣契约关系,加之人们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在一个机构中处于一种相对从属地位,就会计的职能定位形成以下观点:一、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其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为有关方面提供管理信息;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独立性而流于形式,不具有实际意义。

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无论是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或是后来在地中海兴起的复式记账,还是发展到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归溯为人类记述经济活动的需要,“客观反映经济活动”是会计产生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过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点不容置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的延伸,理所当然就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一点人们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予以认可。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任何一个经营者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经济,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现代化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筹集、投放、运用、收回和分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来完成,处于这一个核心的位置,如何发挥其在一个管理组织中的工作效能,确保微观经济信息与宏观经济信息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满足相关利益团体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促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使企业能够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实现这些目标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要强化核算职能,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提供管理需要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指标的构建、信息的分类与报告等方面,要充分满足考核投资者对经营者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资本保值和增值情况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广泛的利益团体对企业了解的需要。2.会计要强化管理职能,从企业经营看,随着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各种市场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的调节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业绩等无疑要受到这些机制的调节和约束。对于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耗费。为适应这一要求,会计除及时提供完整、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发挥其对经营的预测、决策职能。进而言之,会计应在做好核算的同时,参与市场调研,广泛搜集环境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变化趋势等进行合理预测,提出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如价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现值指数法、概率分析法等),对各备选方案的经济性、周期性进行分析论证,编制决策会计报告,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服务。

3.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即自我约束和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过程的会计监督;外部会计监督,着重对单位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会计监督,包括行政监督即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以及个人检举制度的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监督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确立,其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和信息真实;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并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第8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管理会计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资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管理,以及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等。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成本与费用的计算、预算的制定与执行、部门业绩的考核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提供服务,与财务会计侧重对外部相关单位、人员提供财务信息不同,属“对内报告会计”。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记录价值”的职能定位上有所不同,重在“创造价值”,主要是对企业以往的经营管理情况、现状发展以及未来的规划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3.管理会计采用的方法、程序等,有较大的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与财务会计固定的程序、方法有所不同。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会计职能定位,主要在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通过利用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有效数据,进行相关的决策、控制、评价。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战略指导,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评价等方面。

(一)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指导

管理会计通过分析企业的销售情况、成本及利润情况、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变动等情况,提供相关的经营管理决策及实现决策的方案等。管理会计也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及规划,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与决策指导,推动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不断深入展开,既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由能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

(二)为企业管理控制提供战略指导

管理会计工作可为企业管理控制提供一定的战略指导,并提高企业战略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帮助企业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是利各种管理手段,来对企业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一定的规划,并对实施的过程施加影响,使之朝着预定的管理目标发展的过程。管理会计的规划以及控制职能,都可以通过企业预算系统的设置来实现。

(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考核评价

管理会计的评价职能,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的具体责任进行落实与验证等,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的过程。管理会计能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有效评价,使企业的經营管理能够在整体水平上有更高的实效性。如企业常使用责任会计制度、平衡计分卡等方式,进行多方面的考核与评价。

三、新常态下企业如何强化管理会计职能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各企业也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管理经营模式。在此形势下,企业要不断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与技术,转变传统管理会计的职能,开拓会计创新职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如何强化管理会计的职能,为企业规划、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一)创新管理会计方法与技术

企业要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与发展目标,利用管理会计丰富的方法与技术,为企业的发展经营做好预测分析,提供全面、可靠的决策依据。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就需要全面分析各部门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使用较为先进的方法,如企业变动成本分析、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保证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预测依据。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对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等有所了解,将财务知识与管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成为现代化企业急需的综合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助力。

(二)加强预算管理

无论哪个行业的企业,要想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要理清企业内部决策者与管理经营活动执行者之间的职能定位、权责划分,该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了使管理会计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加强预算管理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分析核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切实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规划与控制职能。

(三)完善企业评价体系建设

管理会计要向切实的发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分析、评价职能,需要需要企业转变以往传统的考核评价观念,创新对财务业绩的评价方式,可以尝试采取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经营活动中的业绩评价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分析与评价职能,保障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企业的短期经营与长期发展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形成一种新的业绩评价理念,真正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第9篇:职能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的”财务目标与“企业财务的”目标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是主体归属不同。“企业的”财务目标主体归属于“企业”;“企业财务的”目标,主体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第二是职能不同,即实现其目标各自发挥的职能作用不同。“企业的”财务目标,其实现是通过企业决策当局对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等)综合性、适时性、动态性的指挥、协调及运作的阶段性结果;而“企业财务的”目标实现则是企业内财务这一职跳部门通过筹资、投资等财务理财职能作用发挥(即主要是物力资源的综合性价值管理)所要达到的财务部门的自身的理财目标。第三是目标层次不同。企业目标有多种,如市场占有率目标、产品质量目标、品牌目标、扩张目标等等。“企业的”财务目标只是企业的众多目标之一,是用财务指标所表现的综合性最强的企业目标;而“企业财务的”目标则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服务的,为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基础和保证的财务子系统目标。第四是责任人不同。“企业的”财务目标的责任人是企业最高管理当局,而“企业财务的”目标的责任人是财务管理部门。

同时,“企业的”财务目标和“企业财务的”目标又是紧密相联的,财务的理财目标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是受企业目标支配的,但它又反过来制约或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不仅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企业其他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管理职能与财务的理财目标

长期以来理论界用“企业的”财务目标代替企业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即“财务理财目标”),造成财务管理本身的目标虚设、财务管理职能方向模糊,在很长时间内忽略乃至放弃了对“财务理财目标”的研究。由于“理财目标”这一重大的财务基本理论问题被忽略,导致如何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来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实现财务部门自身的理财目标的理财观念、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等也被理论界和实践所忽略,使得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和企业的财务理财实践受到重大影响。

财务职能的概括表述为“以资金为中心,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全面价值管理”,或简述为“筹资、投资、收益分配”。而财务理财目标可以表述为改善财务状况,扩大理财效益。

财务管理职能和财务理财目标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财务理财目标为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方向和动力;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是财务理财目标实现的途径和保证。财务理财目标又进一步对财务的理财职能提出要求。

(一)财务理财的第一大目标——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必须做到具有充分的支付能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合理的资金结构,才能保障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财务部门通过筹资、投资、资产管理等理财职能的发挥,达到改善企业财务状况的目标,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

1、只有具备充分的支付、偿债能力,企业才能源源不断地购进生产、经营用物资、支付税费、员工薪金等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维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而企业的支付、偿债能力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和财务理财活动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个矛盾运动过程中财务理财所要解决的首先是如何通过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尽可能地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充裕,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研究、评价其支付能力状况(如长短期支付能力、长短期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资产变现力、现金流量等),分析其产生根源、找出并实施其改善途径,并在财务职能的范围内采取措施以使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得以加强和改善。

2、财务理财还要能使企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企业稳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要研究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筹资渠道、财务风险、财务结构、资本结构及企业资产结构等,要从企业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比重、借入资本与资本的比重、企业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中找到规律、把握规律从而使企业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

3、财务理财还要能使企业各项资金有一个合理的分布,使企业资金周转能顺畅地进行。因而要研究企业各项资产变现速度,比较企业的总资产结构、流动资产结构的变动,各项资产的功能作用特点、最佳的资金投放量、最有效的管理方法等。

因此财务部门理财的首要目标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即增强企业支付能力的充裕性,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资金投放的合理性。而改善本身正是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的动态过程。如何改善则涉及到财务理财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方法体系和基本技能体系的指导和综合运用。

(二)财务理财的第二大目标——扩大理财效益

财务部门通过财务理财职能作用的发挥要达到扩大理财效益的目标。理财效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通过财务状况的改善,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捕捉住每一个获利机会所创造的理财效益;二是直接通过理财活动本身技能的发挥所创造的理财效益——即通过筹资、投资、资产管理等理财直接行为的改进来扩大的理财效益。

如在筹资决策中,通过融资组合中资本结构、资本成本、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所得税等因素的综合权衡来扩大资本收益率。在投资决策中,通过流动资产各项目投资的收入与成本动态权衡原理办货币资产、债权资产、存货资产的最佳投资额测定原理、方法、技能),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时间价值运用、风险价值的比较、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现金流量的计算;长期证券投资中证券估价原理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式和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来减少风险、增加收益。还要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收益规划,从财务角度研究存量资产转变为流量资产运动的条件、规模、速度及加速度、成本、效益、弹性、经营杠杆等的相互作用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影响等,从而采取特定的财务措施来扩大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