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会计岗位责任制精选(九篇)

会计岗位责任制

第1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广义上的会计电算化是针对所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电算化业务,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企事业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相关培训、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规划及原则系统,以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开发等。狭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等在会计业务工作上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业务操作,提升业务系统管理效果的会计信息系统。本文研究主要针对狭义的会计电算化进行,后文不再进行重复说明。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手工记账中会计核算的低效率,在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人员可以随时对账目进行核对,并且自动生成对账单,大大提升会计对账的效率。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促使企业财务部门级企业管理者在会计系统中利用公式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对企业的综合财务能力形成全面的认识。在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生产计划等方面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能够促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企业生产经营等符合企业自身财务能力,促使企业逐渐实现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优化运用并促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等。本文研究以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责任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A企业的真实案例,分析该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希望可以推进该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优化的前提下,更好的借助会计电算化实现财务工作的优化发展。

二、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现状

(一)A企业介绍A企业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冰箱、冷柜、家用电器及厨房冷冻设备厂家、并设有模具开发、五金加工、塑料生产等配套企业。A企业设备厂秉承一贯“百炼精品,杰出科技”的企业理念,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制冷保鲜技术和生产工艺及检测设备的同时,加大新品研发力度,在制冷技术上独树一帜。

(二)A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职责及业务流程

1.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A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电算主管的岗位与职责:财务主管担任电算化主管,负责系统软件环境的确立和操作人员权限的设定;对日工作及岗位协调进行处理;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运行日记;(2)软件操作的岗位及职责:该岗位主要负责分管业务数据输入、自检核对工作;打印输出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数据备份;(3)审核、记账的岗位及职责:该岗位主要针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操作软件登录机内账簿;(4)电算维护的岗位及职责:主要负责定期检查系统运行并排除故障;定期查杀病毒;负责系统升级调试与人员变动维护故障;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运作指导培训;(5)数据管理的岗位及职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定期检查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6)出纳的岗位及职责:出纳人员根据对应权限,及时确认收付款行政;登录软件进行银行和现金日记账;及时对数据进行备份,输出相关日记账并与生成的银行对账单核对。通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A企业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迅速实现会计的录入、审核、修订及归档分析等,促使会计工作中数据的处理效率得到改善。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能够通过编辑公式等自行检测数据准确性,对于明显存在录入错误或者与历史数据等存在较大出入的数据会及时提醒,进而促使会计数据的处理准确性改善。

2.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A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采取用友软件,在用友软件中企业的账户设置主要利用ADMIN注册系统管理功能下的权限设置,根据公司财务、套账要求,设置各部门及相关人员权限。A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凭证传递流程是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传递基础上,结合电算化业务操作和形成流程进行整合,形成的新的凭证传递流程:(1)企业生产、销售等基础部门在实践活动中出现财务相关活动,形成包括发票、原始出入库单据、购销凭证等在内的原始凭证;(2)基础部门登录电算化系统,在权限范围内,对原始凭证进行初步登记。并将凭证传送给企业财务部门;(3)企业出纳对原始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其在电算化软件中进行登记,并将凭证整理归档;(4)月底由财务主管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作为初始资料保存,有误的,核对原始凭证及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A企业财务活动中涉及到多个资产使用、管理的相关部门,只有在较好的信息与沟通基础上,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好的得到落实。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机制逐渐完善,建立数据中心,则可以形成数字化系统,实现了内部控制中管理层、中间管理部门、票据中心及资产等全面业务及向各部门与一体的信息网络,促使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极大的提升了内部控制监管效率。促使信息流通效率提升,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客户基础和市场基础。

(三)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落实的配套管理制度

1.会计电算化操作与协调管理制度A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与协调管理主要是针对电算化岗位设置与日常工作设置的协调进行。其中,财务部门的内部工作完全按照电算化权责设置进行。基础部门则由部门主管负责对应的凭证和信息传递与对应权限的录入工作。

2.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A企业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应用,确定了如下三个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1)注重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整理硬盘,确保系统运行政策;(2)在获得电算化主管同意后,对硬件进行升级或更新。

3.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A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软件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对电算化数据库进行严格保密,操作人员不得打开数据库直接操作,未经电算化主管同意不得修改相关程序与设置;(2)做好系统备份工作,确保电算化信息安全;(3)定期查杀病毒,读取外来磁盘数据前进行病毒扫描和查杀,电算化工作站不得安装游戏软件;(4)利用装有电算化软件的电脑进行软件下载,必须经过电算化主管审核同意。

4.会计信息数据录入与修改管理制度A企业的电算化数据的录入与修改,主要是电算化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包括:(1)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处理;(2)对数据档案进行双份保存;(3)信息数据录入与修改依据岗位权限进行,根据各部门及人员账号处理相关工作,不得越权或者代替处理。

三、制约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落实的问题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制度还不健全在目前A企业有限公司实践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电算化运作缺乏严格流畅的机制。虽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视线里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种管理及控制制度。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管理仍是模仿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结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管理混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素质低下A企业有限公司中的会计人员是介于40岁到50岁之间的,他们接触电脑的时间可以说比较晚的,虽然他们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处理业务那是驾轻就熟,但是一遇到计算机基础操作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无能为力了。首先,经常强行关机对计算机系统本身来说损伤比较大;其次,相对于知道如何处理的情况来说是在浪费时间;最后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况,不正确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会导致系统崩溃后需要重新安装系统。会计人员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操作,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存在局限性,这种情况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的是阻力。

(三)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在日常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在使用用友做账的时候,偶然会遇到计算机死机的问题。每个会计人员登帐的内容有所不同,相对的业务量繁简程度不同,每个月的业务量也会有差别,业务量决定其做账的繁简程度。计算机死机现象还是会在会计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运气不好就是当业务量很大,录入数据未保存计算机就突然死机,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来说是比较折腾的事了,相当于前面的工作都是无用功。这是因为,A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仍是模仿手工记账的管理办法,结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混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提升A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执行的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注重构建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范性。首先,从操作开始加强控制。这是基于上文中所述操作人员存在的人为风险而必须进行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其次,提高人员专业性和加强内部审计。实际上这和操作管理师相互配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必须有专业人才进行,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具体要求,保证会计的专业性的同时还需符合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第三,充分考虑网络系统的特殊性进行内部控制。正是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整个经济社会信息得以共享,同时不可避免的网络病毒等对信息的安全也带来很大威胁。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必须考虑这一重要因素,随时关心情况调节不对应控制点以保证网络的整体性和功能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各级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操作能力针对前文分析,A企业有限公司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中,管理者对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财务人员对电算化的操作与维护能力有限,这是A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中必须注重解决的问题。因此,A企业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提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确认识,并提升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范程度。注重提升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确认识,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对于企业综合管理决策的重要性。提升财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确认识,并在企业财务管理等相关活动中更多的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好的发挥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才能够促进企业综合管理的更好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虽然要用电脑来操作,但是规范的操作能更好的让工作继续下去。要先设计好方法,然后按要求输入,在指定的位置完成输入,业务以及相关的制度都必须规范,这样才能使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计算机设备陈旧,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缓慢,增加会计人员处理业务的时间,时间的增加还是其次,最大的问题是计算机由于硬件陈旧,带来操作失误和不便是常有的事了。并且强化实施ERP战略,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A企业应该开展ERP的专门培训,请专业人员依靠多媒体进行讲授,系统全面的将ERP里面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介绍,再分点对模块里面的各个小模块进行详细的阐述,在讲课过程中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才能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2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内控环境 内部聘任

一、案例

在新一轮聘任中,财务科的职员岗位设置没有变化,设二级岗会计一名、三级岗会计一名、三级岗出纳一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段某一直工作在三级会计岗位上,此次聘任仍然填报三级会计岗。在出纳岗任职的方某具有初级职称,此次填报了二级会计岗。在岗位聘任结果未公布前,与方某关系好的财务科长邢某突然调换了二、三级会计岗的岗位职责,原二级会计岗的所有工作让三级岗会计做,三级会计岗的所有工作让二级岗会计做,而工资待遇不变。换句话说就是:干二级岗的事拿三级岗的钱,而干三级岗的事拿二级岗的钱。段某认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样的突然变化不符合岗位聘任工作规程,不公平。段某与邢某交涉,邢某不做详细解释,矛盾激化,段某向校方反映情况,最后,校方支持了段某,财务科所有岗位仍然按原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二、案例分析:内部聘任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新一轮聘任开始时,没有在教职工填报《应聘自荐表》前公示财务科的岗位设置和相对应的岗位职责,以及岗位任职条件。在教职工上交了《应聘自荐表》后,财务科长认为方某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能胜任二级会计岗的工作,但平时关系不错,就单纯调换二、三级会计岗位职责,使能力有限的方某聘上工资高的二级会计岗,实际干三级会计岗的工作。由于财务科长没有按照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与薪酬待遇相匹配的原则进行聘任工作,造成财务科的矛盾,影响了财务科在学院的形象。

第二,在聘任工作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聘任内部控制流程,使得财务科长在聘任工作中可以自作主张随意更改岗位职责而不报人事处备案和审核。

第三,学院各部门的职员岗位和工勤岗位普通员工由各部门的中层干部进行聘任。由于财务科长不懂人力资源知识又不认真学习《学院在编人员岗位聘任工作规程》,造成聘任中发生问题又态度强硬简单处理,激化了矛盾,影响了学院聘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对策

第一,认真执行《学院在编人员岗位聘任工作规程》。《学院在编人员岗位聘任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人事处负责将本次聘任的岗位设置和相关聘任政策,向全学院教职工公示,聘任工作时间表和聘任过程的相关要求。”根据此条规定,人事处在聘任的准备阶段应在校园网上公布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教职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应聘自荐表》,各部门负责人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聘任工作。

第二,学院在2013年对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梳理、诊断、整改、完善,制定出适合学院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人事处编制了《内部聘任流程―教职工》等流程,在《内部聘任流程――教职工》有关风险点描述:出现人岗能力不匹配情况。控制点描述:院长审批《学院聘任(聘用)汇总表》,主要关注:是否按学院规程程序办理;竞聘结果是否满足学院工作需要;竞聘结果是否公开公正。但该流程中仍缺少公示聘任政策文件一环;缺少发生应聘纠纷的风险控制点以及相关描述。所以,《内部聘任流程――教职工》流程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完善。

第三,提高中层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学院虽然在每轮聘任前都要召开动员大会,但只是一些聘任工作进度安排和大概政策的讲解,缺少思想方面的教育。思想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时时抓,要教育中层干部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在工作作风上,要深入实际,联系教职工,倾听教职工意见,不,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另外,针对聘任工作,让中层干部不仅学习学院有关聘任的规章制度,还要学习一些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以避免出现财务科长邢某不经过科学分析随意更改岗位职责的现象。

第四,在学院聘任工作中充分发挥纪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学院的审计部门由于人力有限,只开展了对学院所属独立核算单位和教学系教学经费的审计,要根据学院发展的现状,增加人力,多方面地开展审计工作。如:开展人力资源审计,依据《学院在编人员岗位聘任工作规程》和《内部聘任流程――教职工》等流程,检查聘任工作是否按规定公示,教职工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任职条件,所填《应聘自荐表》是否真实等。如发现违纪,及时报学院纪检部门,纪检部门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进一步处理。

参考文献

第3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浅谈 财会 集中 核算 注意 问题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既是源头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之一,又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操作平台,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财会集中核算制的优势,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源头治理腐败服务,财会集中核算制从一开始就必须规范运作。

一、机构设置要规范

财会集中核算制要设立独立的办事机构,直接隶属于各级财政部门,由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机构名称各地要尽量统一规范,其名称一般应由“行政区划名”、“核算对象的单位性质”、“财务会计核算中心”三部分内容构成,如“某某县(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应作为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二、岗位设置要科学

要在各单位设置单位报帐员岗位;在核算中心一般应设置原始凭证审核岗位、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总稽核岗位、主任岗位。其中,单位报帐员岗位负责办理本单位的款项缴存、原始凭证初审、定额备用金领报管和核算、与核算中心的财务报销和原始凭证移交手续;原始凭证审核岗位、出纳岗位负责办理核算中心的前台服务业务,分别办理对各单位的原始凭证审核、资金收付结算业务;会计核算岗位负责办理核算中心的后台核算业务;总稽核岗位负责核算中心的内部稽核工作;主任岗位负责核算中心的全面工作。此外,核算中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计算机管理岗位、工资管理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

三、人员配备要合理

核算中心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责任重大,因而,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综合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很严。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配备要根据以岗定人、精减高效、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原则,配备必要的、高素质的、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一般地,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应从各单位的现职在岗的会计人员中通过公开、公正地统一考试和考察,录用调配。单位报帐员的配备也要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也要进行严格考核,以适应开展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运作程序要规范

核算中心的工作要公开透明,要普遍实行“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服务组织形式,方便各单位办理财会业务;凡有法定开支标准的财务项目,要将法规、制度依据,具体开支标准全部上墙公开;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各种业务的经办程序、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会计档案的保管查阅等都要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明确具体,一目了然。

五、要确保资金安全

核算中心统一开设银行帐户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又要便利各单位存取款项,便利核算中心加强管理。核算中心内部要按照《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报和纳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规定,结合核算中心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到实处,确保各项资金的存取有条不紊,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确保各项资金的安全完整。

六、会计核算要合规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并未改变各单位的会计主体资格,因此,核算中心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分单位建帐,分单位核算,分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单位装订会计档案。

七、实行会计电算化

核算中心承担着一定地区各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管理等会计业务,工作量大,事务繁重,因此,从一开始运作就必须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确保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为各单位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核算中心要根据会计业务量的大小,结合未来会计业务量的发展变化趋势,选择配备相适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财务管理软件,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加强对实物监管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核算中心只集中管理各单位的货币资金和会计记录,不直接管理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而各单位只直接管理单位的实物资产,不管理实物资产的相关会计记录,造成各单位实物资产的会计记录与实物管理相对脱节,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对分离,容易发生帐实不符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把会计记录与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单位各项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帐实相符,核算中心除利用总帐帐户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价值总量的控制和监管外,还必须对各单位的各项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建立明细帐,对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详细具体地记录,实施严密监控,并将明细帐的记录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减不定期地与各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核对,发现帐实不符时,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原始记录制度、卡片记录制度和实物管理负责人制度,使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有凭有据,使各项实物资产都有明确的实物负责人,都有人负具体保管、维护之责。各单位绝不能因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而放松或放弃对本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核算中心也不能只管理各单位的货币资金利会计记录,放弃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的监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九、要明确会计责任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核算中心对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也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会计法规定的会计责任主体并未变更,各单位的负责人仍然要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过需要划清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会计责任界限。核算中心主要是对各单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报销手续的完整性负审核责任,对本中心会计人员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承担责任,各单位则应对本单位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全部责任。核算中心的会计责任与各单位的会计责任不能相互减轻、代替或免除。

第4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财会集中核算制;会计委派制;体制改革;事业单位

财会集中核算制是指在保持各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的银行帐户、会计和出纳,由各级财政部门成立财务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各单位的资金结算、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业务,融会计服务、会计监督于一体的一种会计委派形式。我国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治理官场上的,还为国家财库支付制度的实行以及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供操作,也为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财会集中核算制充分发挥其优势,保证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并有利于从根本上治理。

一、机构设置要规范

在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制的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必须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办事机构,该机构只属于各级政府部门的范畴之内,只能够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所管理。另外,对于该办事机构的名称必须具有规范性,通常情况下,该名称的组成必须是当地行政区划名称、单位性质以及财会核算中心。例如某县(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一般来说,核算中心都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二、岗位设置要科学

要在各单位设置单位报帐员岗位;在核算中心一般应设置原始凭证审核岗位、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总稽核岗位、主任岗位。其中,单位报帐员岗位负责办理本单位的款项缴存、原始凭证初审、定额备用金领报管和核算、与核算中心的财务报销和原始凭证移交手续;原始凭证审核岗位、出纳岗位负责办理核算中心的前台服务业务,分别办理对各单位的原始凭证审核、资金收付结算业务;会计核算岗位负责办理核算中心的后台核算业务;总稽核岗位负责核算中心的内部稽核工作;主任岗位负责核算中心的全面工作。此外,核算中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计算机管理岗位、工资管理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

三、合理配备核算人员

由于财会核算工作量较大,而很多单位对财务核算这个岗位的人员配置却不够合理,人数相对工作量而言较少,使得核算人员工作压力很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为此,必须要合理的配备核算人员,且要使每个核算人员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配备核算人员时,要以岗定人,公开招募。并对每个从业人员都要求持证上岗,进行必要的考核,在确定其符合岗位要求后方能安置在核算岗位中。

四、运作程序要规范

财务核算工作必须要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所有的核算活动都要保证有据可查。运作程序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照章进行。所有的核算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形式公开,接受全体单位的监督检查。另外,核算人员必须要遵守岗位职责,切实做好每个核算环节中的工作,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无误。

五、确保资金安全

所有核算中心都要有一个统一的银行账户以便于管理,这个账户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且要满足单位方便存取的要求。对该账户的管理要不断加强,做好各种预防措施来保证资金的安全。如建立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核算中心的银行账户的收支存取都在有效的控制下完成,从而保证资金安全。

六、会计核算要合规

在财会核算中心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当地行政部门所制定的会计制度来实行,从而保证它的有效实施。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要通过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等各种会计方法来分单位建帐,分单位核算,分单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分单位装订会计档案。

七、要明确会计责任

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后,核算中心对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也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会计法规定的会计责任主体并未变更,各单位的负责人仍然要对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过需要划清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会计责任界限。核算中心主要是对各单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准确性、报销手续的完整性负审核责任,对本中心会计人员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承担责任,各单位则应对本单位原始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全部责任。核算中心的会计责任与各单位的会计责任不能相互减轻、代替或免除。

九、结束语

根据上述,我们了解到财会集中核算制在我国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国家与政府不能够及时而又有效的采取措施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对国家的治理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要想使财会集中核算制在实行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就需要设立一个单独的办事机构、合理安排岗位、保证资金流通的安全性、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使财会集中核算制在实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瑞华:(导师:郭金凤)内蒙古气象部门财务集中核算管理问题探讨;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7-04.

[2]翟 华:企业财会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职能探析;财政监督;2009-03.

[3]李志忠: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加强基层财务管理[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3(03).

第5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

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一般可划分如下: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各单位应鼓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兼任软件操作岗位的工作。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报表进行确认;此岗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的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此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此岗在大中型企业中应由专职人员担任。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此岗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大型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采用大型、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可设立此岗位,由主管会计兼任。

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参照上述对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交叉设置,各岗位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设立电算化会计岗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岗位进行适当合并。

(二)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点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

(2)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

(3)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

(4)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三)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要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备份。

(3)对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修改、对通用会计软件进行升级和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换等工作,要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在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4)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5)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等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3)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

第6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原则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

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基础部门,会计核算工作提供的财务信息为后续的财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会计核算工作的岗位设置是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设置的关键和基础。会计核算岗位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且繁杂,会计核算人员应当尽职尽责的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及时登记会计账簿等。会计核算工作的最终成果是财务信息资料,会计核算成果不仅仅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

(二)财务预算工作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

目前,财务预算已经成为企业财务部门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科学的财务预算有助于激励员工积极开展业务工作,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通过企业财务部门预算的实施,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地发现现有业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发展计划做出合适的调整。因此,财务预算岗位是财务部门岗位设置必须考虑的组成部分,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预算工作人员的职责内容,保证财务预算岗位发挥应有的预算效果。

(三)资金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

资金管理岗位是财务部门的重要部门,资金管理不仅仅是对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管控,更涉及资金管理中的整个过程,包括筹集资金的来源、资金预算编制,资金使用状况的考核。有效的资金管理有助于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企业运营的充足的资金使用,从而为企业的资金及时使用做好坚实基础。因此,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必须考虑资金管理的相关内容,从而确保资金管理的岗位职责足够明确清晰,保障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审计监督工作的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

企业财务部门中的内部审计监督模块负责财务工作的过程监督与审核。有些企业的审计监督职能归属于财务部门,但是有些审计监督职能是由独立的审计部门掌控。因此,在设置审计监督工作的职能时,要确保审计监督职能的独立性,进而保证审计职能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客观性和主动性的时刻监督,进而弥补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

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对策

(一)准确定位内部岗位与职责

企业要准确定位内部岗位与职责,保证财务岗位设置合理,职责划分正确。财务岗位的设置不仅要满足职责划分合理和定位准确以外,还应该满足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遵守财务工作的内在规律。财务岗位的设置应当包括合理的设置原则以及岗位工作内容要求。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度具有整体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至少应当包含职责分工、部门协调以及考核与奖惩机制。不同的财务岗位所拥有的权限应当详细阐述,明确责任以便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会计预算工作的相关职责内容,会计预算人员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外部环境、资金状况以及对市场的预期做出合理时段内的财务预算,对于执行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向上级反馈,及时查找预算偏离实际的原因,对于相关岗位应当落实责任,确保预算质量。

(二)重视内部岗位之间的相互协调

企业构建财务岗位设置制度时一定要重视岗位之间的协调,财务岗位责任制度的制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要求,避免财务违法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的发生。财务部门的内部岗位设置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科学的确定岗位的职责,使得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划分既不能逃避责任,也不能超出权限扩大操作权力。企业财务部门的内部岗位的设置要严格按照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制度,根据企业人员的数量,按照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等岗位设置方式实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财务岗位职责要明确财务部门、具体岗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其内容既要有财务部门的职责范围,还要有岗位分工后的主要职责、具体要求。财务工作协调是财务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工作协调的范围和负责人,明确工作协调的内容和要求。

(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管机制

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岗位设置与职责划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必须有正确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依据。有些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则导致内部控制度的实施无法可依。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内部控制的构建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有效性、整体性以及成本等因素,集思广益听取各个员工的意见,努力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除了内部控制制度以外,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同样重要,内部监管机制构建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在企业可以构建审计部门或者是会计监督小组,同时也可以动员内部员工时刻监督经济业务往来。企业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监管制度环境中,财务部门的内部岗位才能按照规则发挥职能效果,进而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

(四)提升财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财务部门内部岗位工作离不开合格的财务人员。为了保证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职责能够顺利履行,加强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财务部门人员不仅仅是会计核算人员,财务部门人员还包含其他会计预算、管理会计、资金管理人员。因此,总体上,财务部门人员应当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对财务部门人员要求更高。首先,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是具备核算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财务部门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同时也应当了解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另外财务部门人员也应该知道组织的战略目标以及市场定位并及时关注组织的经营状况。财务部门人员只有具备综合性的技能,才能更有利于实行财务部门工作,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因此,企业不断提高财务部门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的财经政策以及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时交流学习经验和培训心得,监督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岗位管理制度,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财务部门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宣传道德楷模事迹,形成榜样力量,从而不断地提升财务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保障岗位设置的存在意义。

企业财务部门的指标

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

流动比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 / 流动负债合计

企业设置的标准值 2

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速动比率

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流动负债

标准值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分析提示:低于1 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

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

(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

猜你喜欢:

1.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

2.财务管理部岗位职责

3.财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第7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关键词:单位;内部;会计管理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特点及要求而制定的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会计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各项制度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内容包括:按照《会计法》和《规范》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本单位的会计机构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单位领导人应当对会计工作全面负责,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其他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2.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规定。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时,应主要明确会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置、岗位职责和标准、岗位轮换计划、岗位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对一个单位会计工作进行具体分工而设置的各个职能岗位。由于各个单位所属行业的性质、自身的规模、业务内容和数量以及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不同,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时,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3.会计账务的处理程序制度

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是对会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流程和基本方法的规定。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本单位的会计科目及明细科目的设置和使用范围;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的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审核要求、传递程序、保管要求等;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结账、更正错误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确定本单位内部会计指标体系考核要求。

4.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环节。对原始凭证要从凭证是否真实、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认真核实,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审核与监督,这是有关会计人员的责任。

5.内部牵制制度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主是为了加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核对,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内部牵制制度是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该项制度时,应当与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结合起来考虑。其主要内容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的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等。

6.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指确定财务收支审批范围、审批人员、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其责任的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也就是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其他有关机构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超过规定限额应当报批的程序。第二,确定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包括经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等应当履行的手续及承担责任等。第三,明确对财务收支中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和领导人的处理

7.财产清查制度

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是保证会计核算正常进行和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期限和程序、方法、要求;财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程序,对财产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等。

8.稽核制度

稽核人员要对有关的会计账、证进行复核;对各项收支计划及财务收支进行复核;对各项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的合法及合理性进行复核;对于大型开支要进行全过程。

二、从职业道德方面约束会计行为

第8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高校岗位聘任制度改革与发展特点

(一)高校岗位聘任制改革的目的和特点

岗位聘任制改革的目的,一方面在用人制度上体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从单纯的任命制行政管理向聘用制的合同管理过渡,实现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的转变;另一方面在分配制度上建立收入水平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确保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在岗位聘任制下,岗位的设置与高校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与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教职工受聘岗位直接与薪酬挂钩,包含了学术权力、社会认可等多重含义,不仅对应物质激励的实现,而且更代表现实的精神鼓励和潜在的发展机会,具有聘任关系平等化和契约化、聘任过程社会化和公开化、聘任结果竞争化和择优化等特点。

(二)政策框架下高校岗位聘任制改革研究与实践特点

鉴于岗位聘任工作的实践特性,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实施岗位聘任制的研究成果均以工作综述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岗位聘任制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岗位设置研究,以及基于岗位聘任的绩效工资设计三个方面。尽管各高校针对岗位聘任工作中的实施情况、基本做法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但尚未上升到规律的归纳总结阶段。如何将一般规律与实际校情结合,科学论证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聘任管理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此外,由于高校管理水平和人员队伍的差异,在设计和实施岗位聘任制时往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一是完全意义上的岗位聘任制,即取消教师职务评审,直接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岗位体系,实行岗位分级聘任,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完全对应―所谓“强关联”模式;其二是通过校内岗位聘任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实行“岗位聘任”和“身份聘用”相结合的双轨制,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不完全对应,即所谓“弱关联”模式。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仍然实行双轨制并行的岗位聘任制。

北京工业大学岗位聘任制改革及进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于2000年开展基于事业单位聘任合同制改革的合同签订工作,尝试建立以合同制管理为核心的人员管理模式。2003年,学校在合同制管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岗位聘任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人事管理从合同制管理向岗位与合同结合管理的转变。2006年的工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工作岗位与薪酬之间的联系。2008年开展了分级聘用工作,在原有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类岗位,同时配合2006年工资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岗位与薪酬之间的联动关系。2011年,学校首次开展全员岗位聘任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聘任制改革体系。

(一)学校岗位聘任制的改革目标和特点

本次岗位聘任是在2006年工资改革和2008年岗位分级聘用工作基础上配合校内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进行的一次全员岗位聘任,学校力求打破传统的身份管理,推行竞争上岗,签订聘任合同,并逐步规范按岗考核、按岗定酬,以贡献定绩效的收入分配模式,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与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相关联的动态激励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制度保障。

1.改革目标

2011年是学校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阶段。此次岗位聘任工作是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指引,充分协调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学校人才队伍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此次全员岗位聘任工作是以机构调整、编制核定、岗位设置与聘任、绩效评价与人员考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规范机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优化学校人员结构,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以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为重点的聘任制改革工作。

2.总体思路和改革特点

本次岗位聘任按照学校“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体现了“强高端、稳增长、调结构、促质量”的特点,结合规划提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实施计划”“京华人才支持计划”“日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各项奖励办法,严格把握“重点学科优先保证、基础学科保持规模、交叉学科适度增长”的原则,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体现校院两级管理制度。学校层面负责责任岗位的设置与聘任,二级机构负责重点岗位和一般岗位的设置与聘任,学校对于二级机构的工作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在加大二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自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聘任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效率。二是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本次岗位聘任作为学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前期职能工作调整、干部竞聘上岗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调研、征求意见和方案论证。人事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征求高层次人才、工会、教代会、派、教职工代表意见,开展方案论证。三是科学论证、合理设岗。在教师岗位设置中,根据学科差异设置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两大类岗位;根据工作职能差异,在责任岗位(教授岗位)中设置学科(基地)建设型岗位和专业(公共基础课)建设型岗位,在重点岗位(副教授岗位)中设置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教学为主型岗位和科研为主型岗位。四是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选拔重用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为了鼓励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教学科研领军作用,学校对两院院士、部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直接认定并聘任相应等级岗位。为了鼓励工作业绩突出,勇于承担重要岗位职责的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在教师责任岗位的最低级别设置见习教授岗位,在教师重点岗位的最低级别设置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重点岗位。同时,对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学校设立“京华人才培养计划”和“日新人才支持计划”重点培养。

(二)学校岗位聘任制的改革效果

本次岗位聘任工作中,学校紧密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各二级机构、学科发展的具体目标,针对各级各类岗位在未来一个聘期内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梳理,力求建立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核心,以学科定位为指引,以岗位职责为导向,以个人业绩为基础的岗位聘任体系。通过本次岗位聘任,学校初步建立了以岗位聘任、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内部激励机制。

本次岗位聘任工作结束后,55.2%的教职工受聘教师岗位,19.4%的教职工受聘其他专业技术岗位,18%的教职工受聘管理岗位,7.4%的教职工受聘工勤技能岗位。在教师责任岗位中,受聘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的比例分别为87.0%、13.0%;受聘学科(基地)建设型和专业(公共基础课)建设型的比例分别为86.6%、13.4%。在教师重点岗位中,受聘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和科研为主型的比例分别为70.5%、19.7%和9.8%。学校有8名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聘见习教授岗位,5名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聘见习副教授岗位。有两名教授低聘到副教授岗位,6名副教授低聘到教师一般岗位。教师岗位26人聘任至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占教师岗位总量的2%;管理岗位跨部门交流69人,交流比例占总人数16.1%。学校力求实现岗变薪变、能上能下和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三)改革过程中需完善的工作

学校岗位聘任工作是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适时开展的,由于尚属首次大规模全员聘岗,即使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意见征求和论证,但工作中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学校人员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在岗位聘任制改革过程中,人员信息既是方案制订的重要依据,也是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此次全员岗位聘任中,针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成果、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信息开展了广泛、全面的审核与筛查工作,所用人时数占整体聘任工作的15%~20%,直接影响到聘任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进程。因此,建立一整套以人员信息为核心的信息采集、利用和维护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是做好聘任工作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亟待建立科学完善的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是各企事业单位永恒的话题,岗位设置与聘任是在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基础上能够产生高绩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岗位设置是否与学校发展相适应,是否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聘任的条件是否符合岗位需求,绩效考核指标是否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关系到聘任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有效实施岗位聘任制改革的建议

(一)科学设岗,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高校岗位设置与聘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随着学校发展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高、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调整而灵活设置,因此岗位设置与聘任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留出足够空间。同时岗位设置与聘任也是学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通过岗位设置,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结构,鼓励岗位数量及等级向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倾斜,鼓励不同岗位人员之间合理流动,从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此外,按照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职责任务科学设岗是高校岗位管理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实际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教师、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等各类人才的发展实际,建立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历史贡献及未来发展潜力为重要参考的岗位设置依据,确定各级各类岗位的数量和结构比例,既保证岗位设置的科学、合理,又覆盖学校的各项职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二)明确聘期目标和职责,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岗位聘任与职称评审的区别在于职称评审更加侧重教师的历史贡献和成果,其调控环节侧重“前控”,而岗位聘任既考虑教师的历史贡献和成果,也明确了聘任后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其调控环节侧重过程管理和全程控制。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机制,以及合理可行的任期职责是确保岗位聘任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岗位聘任中上岗条件的设置一方面要能够综合反映教师的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要体现条件的柔性,避免因条件刚性而造成“责任教授无责任”或者“有了责任无法实现”的局面。

(三)鼓励团队建设,构建人才梯队

岗位聘任在一定程度上会因侧重教师个体评价与聘任,从而给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造成一定压力,岗位职责的细化也会造成教师重视“授业”而忽视“传道”,高校文化中的“传、帮、带”将受到制约。因此,岗位聘任不仅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要鼓励人才进团队,鼓励高层次人才带团队,鼓励年龄偏大的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多作贡献。从而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人才梯队,将教师个人成长进步、团队的建设发展与高校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

(四)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加强宏观指导和调控

岗位聘任制改革中,学校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和管理模式转变,集中力量进行制度设计和程序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征求学院领导班子和学科带头人的建议,给予学院充分的自,其中自不仅仅局限在岗位聘任与管理方面,也包括学院在选人、用人,以及绩效分配等方面的权利。

(五)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模式

考核一方面要全面评价教师在聘期内取得的成果和对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要考察教师在聘期内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做好问题的总结和诊断、考核结果的反馈和激励。在考核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薪酬激励模式提高教师从事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要给予二级机构适当的自主分配权利,打破统一的薪酬管理体系,鼓励优劳优酬、优绩优酬,避免薪酬制度中的不公平。

第9篇:会计岗位责任制范文

为了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做好超前预防、加强检查监督,遏制违规违纪行为和各类案件发生,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上级行内控管理工作要求和市联社有关规定,结合我县信用社实际,决定从二0__年元月一日起,对全县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实行轮岗和强制休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重要岗位人员的范围

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是指信用联社会计主管、微机管理员、机关会计员、重要凭证管理员、金库管理员、经警保卫人员、票据交换员和基层经营单位的主任、信贷员、主管会计、出纳员、微机操作员、联行结算员。

二、有关规定

1、凡是在同一单位连续从事主任、会计工作满五年的,必须调离原单位;连续从事其他工作满三年(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五年)的人员,都要进行轮岗。

2、对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由联社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决定,有计划的安排休假,并安排好顶岗人员和交接工作,特殊情况可实行强制性休假。

3、休假人员的安排:①联社机关重要岗位人员休假,由联社理事长安排,在科室之间调剂顶岗;

②信用社主任休假,由联社主要领导安排,并明确临时负责人;

③信用社职工休假,由联社安排,在内部之间调剂顶岗;

④信用分社人员休假,由信用社主任调剂安排,要明确双人临柜。

4、岗位轮换及休假必须坚持先移交后离岗,先审计后上岗的原则。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及休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全部移交手续;对强制休假的人员,休假时间视实际情况需要确定,强制休假期间个人待遇不变。

5、对轮岗和强制休假期间,审计监察部门要及时按有关规定对其经办的工作进行全面审计,审计时间控制在七天以内。审计结束后,对审计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作出审计结论。经审计检查确有问题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涉及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代班人员在顶岗期间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负责审计人员报告。

三、管理责任

1、对不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安排轮岗未轮岗,造成员工有抵触情绪不服从安排,并有严重违规违纪或发生案件的,将撤销主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