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

会计专业管理全文(5篇)

会计专业管理

第1篇:会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外合作;教学质量;高职院校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是较早在高职院校开展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省份之一,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在2019年10月9日公布的信息,江苏省高职院校开办的中外合作项目目前共有208个,其中会计专业有18个,目前已停办项目29个,其中包含4个停办的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停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生源萎缩,招生困难。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学质量不能让人满意,急待提高。通过对江苏省多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和提高

师资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双语水平,掌握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为达到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要求教师以下几点:一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和对会计新知识的接受与消化能力;二要有用外语流利授课的能力;三要能尽快掌握混合式教学法。由于经费问题,在大多数会计专业的中外合作项目中,只有一部分专业课程是聘请外籍教师讲授;另一部分专业课和全部基础课由中方教师来完成。外教一般是由外方派遣,中方对外教的教学能力考察不足,也很难对这些外教实施有效的管理、培训与督导。同时外教大多要求集中一周或两周教学,学生没有时间来预习、复习所学知识,外教用外语授课,学生听力、理解力、接受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中方教师中一部分是“海归”人员,语言表达流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大多缺少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也缺少足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缺少需要双语教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经验,无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教授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事实上,最适合承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任务的人员应该是在国外从事过相应的会计实务工作、精通国际会计准则的专家,而这样的人才比较稀缺,薪酬要求高,学校为节约教学成本,也不太愿意高新聘请他们。还有一部分中方教师是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他们基本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中文授课时专业教学能力强,但外语表达能力有限,在讲解全外文原版教材时,无法中外文流利切换,无法将教材内容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无法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国际化环境。在教学模式上,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对教材进行单一的双语混合讲解。但学生普遍外语基础差,学习自觉性较差,让他们记住繁多的英文会计专业术语,并理解其实际含义非常困难,课堂上有时无法互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保障,学习效果较差。

1.2教材针对性不强

教材针对性不强一直是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教材是教学之根本。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更注重实践性,理论上要求“够用就行”。各国的会计专业教材都是根据本国政府或专业协会颁布的会计准则来编写,但各国的会计准则特别是中外会计准则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目前真正适合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基本没有。一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采用中文教材;另一部分专业核心课直接引入国外的原版教材。国外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理论知识较少,主要以教授实践技能为主,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但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专业词汇有限,让他们阅读、理解和领悟这些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确实困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同时因为国外课程体系与我国也存在差异,在授课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上也会因为国情差别而有所不同,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高职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中方学生的考核方式类似,主要包括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期末考核主要采用集体出卷或试题库组卷,通常以闭卷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在总评中占比60%~70%,期末试卷的内容一般来自于所用教材及课堂所授,很多学生平时课堂上不认真学习或者虽认真学习但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有限,考前也不愿意多花时间查阅资料和思考总结,只靠临时突击背答案来争取过关,这种期末集中考核会计理论知识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章节测验、课内实训过程与结果等来打分,但这些考核内容并不体现在成绩单中,有时这种平时考核只是流于形式,基本上学生的期终总评成绩主要还是期末试卷成绩。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学生被动参与,不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1.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多数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学质量评价中,选取的主体主要为校内人员,如校内督导、同行或学生,较为单一,外部人员如用人单位、家长、校外同行、社会中介很少参与,同时监控评价所采用的指标较为粗糙,导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为教学提供充分的参考,因此需要引进多元化、多样化监控评价主体和指标。教学监控评价信息由教务人员或学生汇总反馈到管理层时间较长,管理人员无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无由于缺乏最新教学信息的支撑,导致教学计划难以充分针对最新的教学现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1.5生源质量差

教学质量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基础知识、领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是高收费项目,招生对象全部是专二生源,是所有高考录取里面分数最低的一个层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专业课程涉及国外的行业准则、发展状况和操作技能,这些内容让没有国外生活经历、也很少接触国外文化的学生接受下来较为困难。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认真踏实,但理解领悟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非母语环境下的会计新技能新理论确实有难度。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意愿和自觉性不强,主动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达到培养目标对生源质量的要求。这种差异或匹配的错位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保障其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首先需要制定教师的聘用标准,严格规范聘用程序,坚决杜绝只要是外国人就可以任教的现象,聘用教师要严格审查其资历和条件,经过严格的考评与选拔后方可从教。其次,定期选派教师出国或国内培训。在每学期开学前,应选派一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出国进行集中培训,和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最后要重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培训。国内外教学方法不同,应采取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进行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双语教学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互评,参加公开课以及交流教学经验,同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2.2加快专业核心教材的联合开发

目前大多数开展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能完全契合教学的各项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一些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从事教材编写工作,也可以请有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按照我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改编国外教材,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修订,这样既做到了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又能满足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对专业课教材的需求。

2.3改变教学考核方式

教学相长,要提高和保障教学质量需要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单一和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高的现实情况,应采用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方式。由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由期末考试+平时考核改为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征,每结束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测验,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法,课前布置好课堂任务,督促学生预习;课堂提问,进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教师应及时为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课后布置的作业,不但要有会计业务处理、数据核算,还要有各种写作,如撰写各种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实物盘点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期末教师根据学生在本学期交来的各种资料(包括课堂任务、课内实训资料和课后作业)来核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可操作性强,考核项目多样,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进来,改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当然这种考核方式需要教师投入更多时间去备课和批改作业。

2.4完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

2.4.1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监控评价主体单一的现实,应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监控评价体系,来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客观地描述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以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教学质量作出客观判断并及时进行反馈,督促教师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改变和提升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会议,邀请中外各方相关人员对包括教学培养目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生的社会评价等环节进行检查评价。学校应对培养目标、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的社会评价进行监测,重视分析就业状况和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利用各种新型评测工具,收集社会对学校毕业生和教学工作的各种建议,并进行充分梳理总结,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全员参与的教学监控体系是指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依据一定的指标和程序共同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校内人员主要指学校领导、二级院(系)领导、教学督导、教务处全体成员、教学秘书、学生等教学相关人员。校外人员主要指教育主管部门、校外同行、社会中介组织、接收毕业生的单位等。承办会计专业中外合作项目的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和院系领导评价、教研室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多主体参与的反馈和评价体系。

2.4.2建立教学实时监控评价体系

针对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多元主体参与的反馈和评价迟缓的问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定的评估频率,建立完善的教学实时评估体系,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训练、课内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考试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制定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对每门课程的每一节课,教材每一章节、每周、每月、每学期进行动态的评估和跟进,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评估体系,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面各环节的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把以上几方面结合在起来,互相促进,以现实情况为基础进行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外合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二勇.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2).

[2]董险峰,赵雪.中外合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探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3]林金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

第2篇:会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校企合作

实践教育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财经类院校会计学院实习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如何了解学生需求、对接好企业、合理安排实习环节成为一个严峻挑战和现实难题。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郑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学生实习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实习意向,发现实习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优化实习实践环节的组织和管理,以期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1学生感知的实习组织管理现状及问题

为了从学生自身感受出发了解实习实践活动组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安排更有效的实习项目,笔者对郑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包含会计学、会计学(管理会计方向)、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资产评估、审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对学校现有实习教学环节认知、对现有实习满意度以及实习意愿等3个维度,共25道问题[1]。该问卷面向会计学院学生,共收回2114份,其中2017级397人,2018级428人,2019级662人,2020级627人。在收回的2114份问卷中,参加过认知实习的有1200人,占比56.76%;参加过专业实习的有717人,占比33.92%;参加毕业实习的有604人,占比28.57%。

1.1学生对学校实习组织管理的满意度

根据调查结果,认为认知实习达到和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分别占比24.36%和44.32%,除了21.58%的学生没有参加过认知实习外,仅有9.74%的学生认为未达到效果;除了25.73%的同学未参加过专业实习,认为专业实习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比例为22.09%,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的有41.77%,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有10.41%。说明学生对于学校的专业实习和认知实习基本认可,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2基于学生感知的实习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实习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重大,能够增强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89.07%);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打下基础(90.54%);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转变就业观念(83.02%);了解企业运营方式和企业的制度文化(73.1%);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是形式主义,没什么太大用途,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8.99%)。1.2.1学生实习机会不足。在学生如此重视实习的情况之下,对于目前会计专业可以实习的机会来说,并不是很充足。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实习机会一般多的学生有1033人,占比48.86%,认为比较多和非常多的分别有654人和215人,占比30.94%和10.17%。这是由于会计专业性质的特殊引起的,一般企业能够提供给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岗位较少,多为事务所、咨询公司等,能够提供的实习时间和实习岗位有限,这也导致了会计专业学生在实习方面管理难的问题[2]。从表1的调查结果中看出,在调查中希望从事专业相关实习工作的人数超过了实际在本专业领域实习的学生人数。之所以没有能够从事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只好暂时找一个工作替代,其余学生是由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资太低,不愿意选择,或者没有渠道可以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1.2.2实习组织管理不完善。调查显示,对于学校组织的实习,学生普遍认为时间比较短,无法真正深入到企业经营实践的活动(48.91%);部分学生认为想象中的工作和实际工作有很明显的出入,很失望(27.86%),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实习认知有偏差,校内指导教师引导不足所引起;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是形式主义,为了毕业学分(23.23%)。这可能是由于实习的评价体系所引起的,目前的实习评价仅依靠校内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内容打分,而校内指导老师并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实习的过程和成果,实习评价体系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督促、激励学生的作用,评价体系流于形式,使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实习中。在学校的组织形式上,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组织不够严谨,管理也不规范(20.44%),并且在实习期间权益得不到好的保护(14.47%),如实习岗位与约定的不符、加班、拖欠实习工资的情况也有发生。

2大学生对实习教学组织管理的需求意愿

2.1对实习时间组织的意愿

在认知实习意愿时间的调查上,有35.57%的学生选择学校周内课余时间及周末,不影响实习的效果;27.44%的同学选择放在大二寒暑假期间,20.01%的同学选择在大三寒暑假期间;仅有16.98%的同学选择在大一寒暑假期间,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初就希望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基本工作、面向的业务范围等,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实习意愿时间的调查上,有36.61%的学生选择在大三寒暑假期间,在大三阶段学生已经完成部分会计专业课的学习,对于专业的认知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此时进行专业实习能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的理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29%的学生希望可以利用课余和周末的时间进行专业实习;有26.11%的同学选择在大二寒暑假期间进行实习。

2.2对实习地点组织的意愿

在对偏好的实习地点的调查中,有48.63%的学生认为有合适的实习岗位均可,不考虑城市和省份;有39.07%的学生希望实习地点在家庭所在地市,可以就近解决食宿的问题;有12.3%的学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城市,可以利用在校学习期间的课余时间进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

2.3对实习形式的意愿

如表2所示,在对实习形式的选择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分散或集中、形式对于专业实习和认知实习均可,但也有接近1/4的学生更倾向于集中形式的专业实习和认知实习。在对实习方式的倾向调查中,实习训练营最受学生欢迎。实习训练营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实践,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调查还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对于学生的专业培养一样重要。由此可见,到企事业单位上岗实习,仍是绝大部分学生的意愿。另外,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问卷调查这种实习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认可[3]。

2.4对于实习指导方面的意愿

在对是否需要学校专业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更倾向于学校指导老师和单位指导老师共同指导(55.53%),部分同学需要在发生特殊情况下能与学校指导老师联系即可(28.67%),只有剩下的少部分同学认为不需要学校指导老师,仅校外指导老师,或者有无校内指导教师均可。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校内指导老师依然认可。2.5对行业选择方面的意愿如表3所示,在对实习行业这个问题的调查中,商业服务(咨询,财会,公关,认证,外包)和金融业是学生的首选,说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对口的行业认可度较高。倾向于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行业实习的学生占比为35.86%,仅次于商业服务与金融业,成为第三类受学生偏好的实习行业,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位列第四,占比为26.06%,高于传统的制造业及房地产建筑业。说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方面已经不单纯局限在本专业所处的行业,更倾向于符合青年人自身特点的行业。

3优化实习组织管理的措施

3.1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习机会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寻找优质、具有一定规模且专业对口的大中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资源;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计划,积极与企业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计划,保障学生的实习机会。同时,在选择企业的时候,除了优先选择与会计专业对口的商业服务或金融业外,还应兼顾文娱体育、IT、互联网等行业,保证学生实习机会的多样化。

3.2完善实习制度,规范实习流程

(1)以目标导向,建立健全实习制度体系。实习制度体系包括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制度,以明确实习单位的培养目标、职责和流程等。学校主动和企业沟通,共同制定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方案,从计划到组织,再到过程的监管、激励及成果的考核评价,使得双方达成共识。(2)建立有效的校内外双导师制度,以达到合力指导培养的目的。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作用突出,而忽视了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学习时间较多,校外指导教师更容易参与学生的指导,做出评价。因此,需要建立以企业导师为主、院校导师为辅的共同施教模式,完善双方密切交流机制,确定校内外导师指导交流时间、内容、方式等,使校内外导师管理规范化、程序化。针对学生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实习方案。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应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设置多种方案供学生选择。集中实习可以提供实习训练营的方式,学生完成项目式任务,同时提供指导教师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分散实习可以在不同学期设置灵活实习和固定实习两种形式。灵活实习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习,让学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获得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认可,即可获得实习学分。毕业实习应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对于考研的学生可组织其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调研,了解专业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做积累;对于已经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可安排到一些大企业进行参观和实践,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做铺垫;对于自主实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对于有个人资源进行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单位完成实习。

3.3完善岗前培训内容,降低学生心理预期

组织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讲座,落实讲座的用途。除了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岗前培训外,可以请实习单位的负责人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实习内容,建立学生对于实习岗位客观正确的认识,减少心理落差现象。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邀请往届学生及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从业者与学生一起参加座谈会,鼓励学生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交流。

3.4加强实习过程的监管,保证实习的有效收获

在实习的过程中要保证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沟通,实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于实习前较长的毕业实习,还应适当安排实习中期检查,设置一定的中期检查指标,了解学生实践状态,让实习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工作更加有效。

3.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实习评价的客观性

第一,完善实习过程考评。要加强对实习过程的跟踪监管,除了实习日志与实习总结,还要结合中期汇报及检查,同时,调整实习日志的撰写频率。第二,对于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增加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实习评价表。表中涉及的内容应包含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工作态度、实习考勤状况等各方面的评价[3]。第三,增加对校内导师指导实习工作评价。保证校内导师对学生实习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指导,不让指导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李瑞芬,田金玉,刘驰.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分散实习管理的调查与分析——以Z高校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0(03):65-70.

[2]章振东.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创新探讨[J].财会研究,2019(11):72-75.

第3篇:会计专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策

引言: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对管理会计专业人员的需求很大。目前,我国会计人才主要以学历教育、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等模式进行的。高校是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输出方,因此需要积极从社会环境的发展的需要出发,服务社会发展,把教育活动与实践需要联系起来,满足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和专业水平。然而从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来看不容乐观,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亟待得到解决,要求高校会计专业能够立即着手实施教学改革工作,加大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帮助学生快速就业,承担起高校的社会职责,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般来说,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质和能力:第一,掌握先进的、丰富的会计学和管理学理论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满足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第三,对我国财务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详,能够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第四,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动企业的改革进程。除此之外,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能够始终以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准绳,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维护企业的利益,不做任何危害企业利益的事情,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给企业创造利益,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

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对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过于执着

很多高校把对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具有明显的局限。首先,会计作为一个职业所能从事的工作范围太广了,导致学生毕业后所要面对工作环境必是多元化、开放性的。其次,仅仅拥有会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成为了衡量个人的社会贡献的大小的决定因素,而学校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决定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形成和高低程度。总的来说,中国的会计教育目前依旧侧重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各种实践能力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2、学科结构单一

现如今企业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是高校却没有适时地调整学科结构,只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却没有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于学生的就业极为不利。再加上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通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会计岗位要求相距甚远,无法获得企业的青睐,在就业时面临的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3、教学思想陈旧

部分高校的教学思想过于陈旧落后,一味的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较少,不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这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学习的心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都十分低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在就业时将会处处碰壁,使得高校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流于形式,实践人才的输出成为了一大难题。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1、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了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和培养方向,在对管理会计人才教育中必须“面向全球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有必要培养能够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变化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在知识应用或操作能力方面,还是在心理和精神方面。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从全球角度对培养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并将更加关注从全球角度重新诠释培养会计人才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积极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便成为会计教育积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任务,而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关注会计人才流动的国际趋势,特别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能力和未来作为专业的创新能力。

2、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管理会计专业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庞杂,要求教师应用复合型教学模式,吸收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学科知识,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让管理与会计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可以采用主、辅修课程体系,即学生在学习主要科目的同时学习辅修课程,并将学分作为分数,并在完成所需学分后获得辅修证书。或者教师可以实施选课制度,让学生通过全校选修课设置课程和专业选课模块,结合自己的兴趣更好地通过选课制度的实施去实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3、更新教育观念,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教师作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真正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教师应积极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大力开展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致力于给学生带来新奇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以此为依据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那么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必然会更具实效。在教学内容方面,科学的设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得到融合渗透,将学生的内在潜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还要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对管理会计职责予以明确,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也会更有目的性。在教学方法方面,要采用案例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边学边做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保持对会计知识学习的新鲜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习惯,鼓励积极与他人沟通与合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依托,要想实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单单传授学生管理会计学科的知识,更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增加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必不可少,使之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必要且紧迫的工作,需要高校能够提高重视程度,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相关各方不能“闭门造车”,,从教学观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积极实施教学革新,我们不仅要学习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自己所用,还需要以开放的策略和国际化的视角,积极拓展管理会计国际交流的平台和载体,广泛参与管理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和宣传,不仅能促进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更能积极增强中国在世界管理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确保管理会计教学得以顺利高效的开展,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给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郑明月.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析[J].企业家报,2015(04)

第4篇:会计专业管理范文

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样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1.1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的信息工具比较多,如计算机、互联网等,这些工具与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相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作业中的失误,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因此,身处信息时代的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要灵活掌握计算机和信息软件等操作技术,并能在工作实践中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在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多方面了解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知识,遇到突发问题能及时处理,减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人员的信息素养还体现为能快捷地搜集并整合信息资源,深入挖掘信息数据,为工作提供便利。

1.2具备国际思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在内的对外活动越来越频繁,加上互联网的覆盖,推动了我国国际化的进程,也推动了经济一体化的建设。面对新形势,会计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局限于国内经济发展研究的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国际经济交流中,除了要了解国内会计行业的准则,还需要全面认识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将思维放到世界的高度和平台,更好地推动企业与国际社会接轨。因此,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国际思维,才能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1.3具有互联网思维

会计工作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后,人工作业量在不断减少,但这并不代表工作越来越简单,相反,会计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服务体系也越来越丰富,不同企业需求的会计层次和服务也不同。同时,会计人员面对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这是不同于传统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的变革,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开放、服务、快捷的发展眼光去对待会计工作,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状态,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现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慕课、微课等得到了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引进,会计专业课程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和共享。同时,在线教育和同步课堂等不断出现,很多学校也开始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专业立体分层教学模式,设置会计专业精英班,制定精准的个性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人才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新的发展时期,会计专业的教学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和市场脱节

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存在脱离市场的情况。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会计岗位涉及企业发展和运营多方面,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最终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标准。

2.2教学管理中缺乏互联网和创新思维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是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思维,新时期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能汲取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掌握互联网技术、在工作中能随机应变及时应对各种问题。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青年教师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兴趣,愿意在会计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但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教师还是倾向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也缺乏创新,最终影响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2.3会计教学缺乏创新

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实验教学是会计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当前会计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忽视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课也多是传统的单项会计实验,忽视了会计案例实验教学和电算化实验教学。此外,对实验资料的分析较为理想化,很多会计实验的操作性不强,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实验,缺乏真实感,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思路分析

多年来,为了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很多新方法和新手段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和分层教学等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会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要有科学清晰的思路,重视思路的创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专业精英班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路进行了分析:

3.1以市场为导向,明确会计专业化方向

市场调研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活动需要参考和研究的依据,尤其在当前,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活动有很大的联系。一方面,要有会计专业人才细化的意识。无论是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状态,这为会计人才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给专业会计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时机,财会类专业也成为热门的专业,专业需求占比较高;另一方面,现阶段的会计专业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很少愿意承担人才的培养工作,而新的发展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养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管理创新工作中,首先要有市场化的意识和思维。

3.2构建适应市场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在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影响下,要认识企业、社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各自发挥的作用,根据会计专业岗位的职能要求和标准,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如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职业道德等教学模块,形成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社会和政府的带动下,形成工学结合、证书导向和模块教学的办学思路,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订切实可行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3.3创新会计专业教学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管理思路创新上,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调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建设包括整体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论过程、教学实践等在内的会计教学体系,以就业岗位为目标,追求贴近岗位的课程模式,并根据行业变化对课程进行调整或者重组。其次是教学手段的创新。信息技术的革新发展为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先进手段,可以积极应用情景化教学模式,在完善硬件设备设施的基础上,提升实训实验课程的质量,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中,除了基本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职业道德、诚信意识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

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精英班教学管理创新具体路径探讨

在创新思维思路的指导下,要切实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人才的综合水平,需要结合高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提升专业人才的质量。

4.1积极打造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对会计专业精英班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来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要确保教学效果,就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性强、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会计专业精英班的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外,最好还要有在企业或是校外工作的经验,能积极顺应时代的变化,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对会计专业的要求,并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会计专业精英班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是面对当前海量的信息资料,仍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要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理念,重视学生能力的突破,为学生专业技能和未来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做好指引。

4.2制订高职院校会计精英人才方案

首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会计人才的模式,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整合校内外资源,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等方面,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或参观,多方位了解会计岗位的标准和需求。其次是积极搭建学校家庭联合教育的平台,整合家长资源,重视高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积极采纳家长在人才建设培养方面的建议,营造出企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人才教育模式。再次,要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了解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对人才培养的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和不同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最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4.3做好会计专业教学分层管理

首先是在教师的安排上,对于不同层次的班级,学校要安排不同的教师教学和管理。其次,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因学而定,因材施教,精英班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加大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经济等相关配套课程的学习,在满足学生当前阶段学习和考证需要的同时,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再次是课外管理的分层。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管理来讲,要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知识或者会计专业技能比赛,增设会计专业的选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知识和技能竞赛提升学习质量,增强专业技术水平。最后是考核评定方式的分层。会计专业的学习因教学内容等不同,因此考核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于精英班会计学生的考核,在考试的内容和难度上,都要适当高于初级班学生,除了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之外,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是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

4.4创新会计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管理

会计实验教学是会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措施探讨中,首先,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真实性的实验资料,对实验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训练,重视训练学生的写、算、做等基本能力。教师在进行讲解和示范后,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学以致用。再次,要重视计算机等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仿真教学,不断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等方式,让精英班会计学生能快速、规范地掌握会计各项业务操作技能,提升技能训练的效果。

4.5开设CMA精英班项目,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很多企业都积极重视对会计岗位的研究,国家也加大了对会计管理教育的投入,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通道。当前,很多高校积极开展与会计实训平台的合作,共同开展CMA精英班项目,推动我国人才的国际化建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会计精英班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之后,参加CMA两门证书的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精英班结业证书。学校要重视与实训平台的合作,及时捕捉把握国际国内会计行业的动态,学校和实训平台积极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方案,并就具体的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材建设等体系建设展开深入研究。

5结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多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高职院校是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会计专业教学和管理的革新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因此,要重视会计专业精英班学生的教学管理创新工作。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高校会计专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发展理念,重视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高校会计专业精英班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贾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分析[J].财会学习,2019(8):226.

[2]范明.高职院校会计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2):56-59.

[3]陈花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22,224.

[4]孙昳昊,季守信,郭妍,等.“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4):187-188.

第5篇:会计专业管理范文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区别

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虽然属于同一学科,但是两者毕竟是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因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两者在实践教学上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岗位背景不同。我国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叫教学手段,我国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界定是有区别的,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岗位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和发生中的预测、决策、分析等,而会计岗位则是更多的是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核算与分析。因此,在岗位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作为我国专业人才输出地之一的高等院校,对财务管理专业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前和发生中的预测、决策、分析等进行实践教学,而对会计专业则从事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的核算与分析等进行实践教学。(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不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融资、投资、财务分析、资金运营管理能力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目标进行的,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围绕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进行的。(三)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根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侧重点的不同更为突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财务成果分配等内容;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则更侧重于投资与筹资、往来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等的核算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四)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专业,为了能更好的突出两个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将来不同的就业岗位,因此,两个专业在实践课程设置也各有不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更侧重于资金筹集活动、投资活动、资本运营和管理活动等,如《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资产评估实训》、《财务分析实训》、《风险投资与管理模拟实训》等;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则更多侧重于会计核算与监督活动,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税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是两个不同专业,但是两者都属于财经大类。因而,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某些课程设置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除了具备财务分析、资金运营管理能力以外,还能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培养除了具备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以外,还能熟练运用财会软件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有不同,但是两个专业的就业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比如,财务管理专业要能从事会计核算,同样会计专业也要能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因此,两个专业开设有相同的实践教学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管理综合模拟实训》、《纳税筹划实训》等。(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单一性技术人才培养,转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都是财经类专业,虽有差异,但是高校在进行人才具体培养时,为了突出复合型,让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现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不分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总结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对人才培养的侧重点虽不同,但是又都属于财务岗位,目的是为了符合当今社会的竞争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书灵.财务管财务管理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2]阳征保,毛玲.基于课程体系分析的高职财会专业教育问题思考——以HS职院会计专业商业会计,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