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会计合同管理范文

会计合同管理全文(5篇)

会计合同管理

第1篇:会计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合同管理;管理会计;预算管理

一、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合同管理是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合同管理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合同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高校经济法律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保障高校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

二、A高校合同管理现状

A高校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较齐全,涵盖文、理、医、工四大学科领域;多地办学,校区分散。近年来教学科研事业发展迅速,收支预算规模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基于A高校办学特点,合同管理涉及领域广泛,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一)现行制度

2016年《A高校合同管理办法》实施,明确了学校合同管理实行统一授权、分级审批、归口管理、部门会签、执行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查及全过程监督的工作机制。合同管理机构包括合同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合同类型包括合作办学合同;科研技术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建设工程合同;采购合同;修缮合同;赠与合同;委托合同;租赁合同;供用水、电、气、热力合同;其他类合同。要求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业务管理权限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合同事项进行业务审查。(1)涉及人事、人才事项的,由人事、人才部门审查;(2)涉及人才培养、培训事项的,由本科生教育部门、研究生教育部门及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查;(3)涉及科研工作事项的,由科研部门审查;(4)涉及国际合作与交流事项的,由国际事务部门审查;(5)涉及资金事项的,由财务部门审查;(6)涉及资产事项的,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查;(7)涉及修缮事项的,由后勤部门审查。涉及其他事项的,按照职责范围及管理权限由其他相应归口管理部门审查。

(二)合同审核流程

①学院(部门)提交合同及相关资料送审;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将重大合同报校长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对职责范围内合同的审批及合法性审查,并实行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建立合同台账;③学院(部门)负责合同及时全面的履行,办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解除、终止及验收;④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结算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付款;⑤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在合同签订、履行和管理中,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给学校造成损失的负责人、责任人的监督、执纪问责。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合同签订、履行、验收等环节及管理过程中的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实施情况

因发文部门宣传力度不足,很多教职工不知道该文件的及实施,存在学院和科研项目负责人未经学校授权、盖学院公章签订合同的情况。各个学院和项目负责人自行签订合同并已经执行,只有在到财务部门报销或借款时,才得知合同管理制度相关条款的要求。因报账时依据的合同未经过学校授权审批而无法付款,老师们只能重新按照流程履行合同签订审批手续,导致老师们误认为财务部门刁难,报账手续繁琐,激化了矛盾。

三、A高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预算管理缺失

管理层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监管力度差,财务部门与合同执行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严重脱节。财务部门参与合同审核的人员与负责报销审核的人员沟通不足,导致财务报销审核人员不了解合同的签订执行情况,与合同管理脱节。

(二)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有待完善

现有的合同管理办法侧重宏观的指导性意见,各个环节的实施细则不够细化,审批流程复杂,效率低。合同管理机构(合同主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都没有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老师们在合同签订执行时无据可依。合同签订流程复杂,从提交到各个环节审核、批复,流转时间没有限制,例如一份设备租赁合同从申请人提交到签订完成,历经18天、五个部门间的35次OA流转。老师们无法预计合同审核通过需要的时间,严重影响到下一步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

(三)归口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

例如老师签订出版合同时,按照支出的经费性质划分归口管理部门,从院部运行经费支出时由学校法律事务室审核;从科研经费支出时由科研部门审核。如院部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各负担一半出版费时,则易出现两个归口部门相互推诿。同类型的合同,有时归口学校法律事务室审核,有时归口科研部门审核。不仅老师们无所适从,也造成管理部门权限和业务重叠,疲于解释、协调,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归口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合同签订的审核流于形式

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归口管理部门缺乏监管的动力和压力,每天审核合同数量多、类型多,工作量大,合同审核和监管职责流于形式,在签订合同时不严格审核条款,不审核该业务是否有预算,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只负责盖章,导致出现采购验收完成后无法入账的情况。归口管理部门甚至引导经办人拆分合同,化整为零,低于财务要求必须附合同的报销金额就可以不签订合同直接购买,以减少合同签订审核工作量并逃避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学校的权益没有保障,无法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合同执行过程的监管缺失,例如一份委托加工合同签订后,由提交部门负责执行,财务部门按照合同条款付款,归口管理部门对加工进度、产品数量质量验收等方面不再跟踪监管。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的执行进度不跟踪,对执行结果不验收,存在签订虚假合同以套取资金的风险。

(五)对合同的税务筹划不重视

在全面营改增的形势下,由于缺乏对高校作为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认识,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认真核实对方的资质、信用和履约能力,未能全面考虑税务筹划问题,结算条款普遍语焉不详。如有的采购合同签订后完成验收,到付款时出现供应商不能开具合规发票,用其他公司发票代替的情况;或是有的供应商不接受对公转账,要求支付给个人账户的情况。合同中对付款进度、开具发票的种类和时间条款约定不严谨,对赔偿金和违约金的约定不详,有的条款明显有失公平,如某学院因50名学生要到外地实习,与交运公司签订租车合同,约定提前2个月预付全部车费,没有具体的赔偿金和违约金条款,只写“出现纠纷协商解决”,不能有效保障学校权益。

四、高校合同管理改进建议

(一)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

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及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报销等数据信息对接,实现全校范围内合同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的减少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保证高校合同管理的正确决策。财务报销时自动调取系统中的合同信息,按照合同预算、招标采购结果、执行进度、各管理部门的验收结果等进行结算,提高信息准确率,提高财务结算效率,减轻经办人奔波于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盖章签字请示验收等环节的负担。

(二)完善制度,再造流程

一是学校管理层应重视风险控制,组织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各个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权责范围。二是简化合同管理流程,减少反复流转的环节,以减少经办人因逃避繁琐流程而拆分合同的现象。三是加强执行力,对不作为的部门、管理缺失的环节重点监管整改。

(三)实施合同模板管理,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

组织专业人员制定合同模板,细化财务结算条款,明确付款进度和付款方式、质保金条款;明确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类型、时限、供应商银行账户;发生退货时,约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约定合同标的发生变更时发票的开具与处理等。关注国家税务政策,按照新制度要求及时修订补充合同模板中涉及财务结算问题的条款,如2017年7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通知简并增值税税率结构,取消13%的增值税税率;要求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须填写税号,否则不能税前扣除。

(四)财务会计人员转变观念,工作重点由单纯的报销核算转向管理分析,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将合同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关口前移,与各个归口管理部门配合,例如在采购合同签订环节提前审核供应商的工商税务资质,在合同中明确供应商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法律义务与风险责任。将会计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前移,力求财务管理精细化,为教学、科研业务合同的全面预算、税务筹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春晖,曹越.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6(19):87-91.

[2]靳海虎.浅析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6(7):43-44.

[3]周山.高校合同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4):101-103.

[4]宋洁.论高校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和防范措施[J].文化学刊,2016(10):209-212.

第2篇:会计合同管理范文

通信企业不同于其他传统行业,它不仅容易“烧钱”,而且在高科技行业尤其是IT行业的冲击下,通信企业在线上的活动逐渐增多,甚至超过线下的经营活动,例如近些年发展迅猛的小米公司。这也就使得通信企业在会计成本管理方面需要“大有作为”。笔者从三个方面说明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在通信企业的重要性。

(一)控制成本,量入为出

成本是通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最需要考量的因素,而成本管理便是在成本核算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优化成本方案,减少不必要支出,为通讯企业在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时候,保驾护航,量入为出,避免通讯企业出现严重坏账的情况。在这一点上,老牌通讯企业华为应该说做得比较好,笔者通过对比近十年我国通讯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部分通讯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效益的相关程度,发现随着年份的增加,通讯企业的资金投入增长迅速,但是投入与收益之间,并不是完全呈正比关系。而发展比较好的通讯企业,也不是当年资金投入最多的,反而是资金投入相对平稳的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并拥有良好的口碑,华为企业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为企业的战略布局提供必要的数据

成本管理不仅体现在成本控制这方面,还可以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也就是所谓的成本分析,它的作用并不亚于控制成本,因为它往往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布局提供必要的分析数据。尤其是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获取企业成本管理的数据,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售后服务成本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成本分析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帮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常常用在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之中,那么通信企业的经营活动自然是属于经济活动。所以,笔者认为通信企业在经营过程里,同样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加强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便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式之一,减少会计核算的失误,提高会计管理的水平,使企业从中获益。而最终目的是帮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避免误入歧途、走上歪门邪道。

二、发挥会计成本管理在通信企业中的作用

既然会计成本管理对通信企业具有相当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地发挥这种作用呢?笔者通过整理大量资料,结合具体案例,通过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发挥其在通信企业中的作用。

(一)审时度势,从整体的层面全面分析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切实提高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通信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不要一昧追求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利润,而是要根据通信行业及其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与分析,具体表现在售前的服务、产品的包装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另外,作为“烧钱”大户的通信企业,还要严格依照成本目标管理与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具体表现在新产品的研发、产品销售、库存管理以及生产技术等。在这里,笔者认为通信企业想做到会计成本的高效核算及管理,便需要在生产经营方式上进行创新,鼓励创新,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深刻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成本的影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抢占先机。

(二)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讲,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管理方式,重视决策成本,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

特别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通信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往往忽视成本管理中心这个重要战略决策。笔者通过对其他行业的调查,对比发现,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它的成本管理中心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由内部向外部的转变,也就是企业不应该仅仅是把目光放在企业内部的“小圈子”,而是应该重视市场需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决策中的失误,才能使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效率

二十一世纪以来,整体的科技水平得到空前地提高,尤其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行业。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科技的发展对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带来的好处。具体表现在多式多样的项目和成本管理软件。而相对的是,我国大部分中小型通信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处在原始的阶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效益得不到保证,还容易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错误。所以,在如何发挥会计成本核算及管理在通信企业的作用时,通信企业要更加重视对相关管理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提高管理效率,使成本管理更具有实用性与易用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严重落后的手工企业会计管理。

三、结束语

第3篇:会计合同管理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交通运输企业逐渐意识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开始主动探索提升会计核算能力与财务管理的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还有着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对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任务与现状

1.1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水平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在确保基础数据真实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内资金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资产价值的保值、增值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严格按照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1.2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工作现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由于交通运输企业职工人数基数大,分设部门繁杂,企业运营的成本逐年上涨,但是通货膨胀使得各项成本越来越高,费用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交通运输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交通运输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应该把握好各种新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政策,从节约支出和增加收入两个角度出发去帮助交通运输企业摆脱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因此,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在提升对这一困境重视程度的基础上,积极面对目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交通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2.1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员工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交通运输企业应该积极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一是开展职工性经济核算工作,这是员工参加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提供工作人员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因此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积极配合职工性经济核算工作,使得企业非财务人员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二是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会计的工作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要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统筹管理企业的全部资金并合理分配,根据交通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做好全面预算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三是将会计工作渗透到日常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交通运输企业各部门的资金支出和收入工作,比如做好日清和月结工作,并做好台账,方便随时查询与核对。

2.2加强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以及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交通运输企业属于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企业,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应该向节约型企业转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费均比较紧张。因此交通运输企业一定要加强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力度,紧紧围绕着交通运输企业的主要业务,将财务人员的思想和行动有效统一起来,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为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改革奠定人才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企业的全面发展。要想实现向节约型企业转型的目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压缩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工作不仅要符合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要求,还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节省支出增收创收,使得交通运输企业能够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一家企业只有拥有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不仅有利于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而且有利于提升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因此交通运输企业应该结合实际运营情况严格按照成本效益、合法性等原则来设计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制度、财产安全保护制度、监督管理制度等。我国审计监督部门要定期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那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交通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

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做好财务基础工作。交通运输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不仅包括框架性的财务管理原则,还应当包括具体的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制定适合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要让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据可依。除此之外,交通运输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与业绩考核制度。所谓的财产清查制度就是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开展财产清查工作,将所有的数据记录下来,方便日后查询,为交通运输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决策奠定数据基础。所谓的业绩考核制度就是所有的财务工作人员都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各个维度进行考核,比如财务核算能力、工作态度等。对于表现优秀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表现不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财务基础工作是各个企业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调动企业所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只有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重视财务基础工作,难以达成相应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企业将财务基础工作内容和要求以指导书的形式下发到交通企业的各个部门,组织各个部门一起学习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各类报销和请款管理办法,要求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财务规章制度走流程,相应发票、单据及其他附件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会计政策的要求,努力做好知行合一,确保所有法定票据都要符合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规定,确保所提供的报销及借款附件资料的真实性,财务稽核和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严格审查其逻辑性的完整性和其是否符合企业财务报销和请款制度的要求,这将有效地提升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最终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2.4提升主要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强财务专业培训工作。为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交通运输企业领导一定要提升对于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聘用财管理人员的标准,聘用那些有专业学历背景以及丰富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除此之外,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应该落实岗位责任制度,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快速找到责任人,进而解决问题。还应该加强会计经济核算工作,结合具体的财务数据,分析目前企业运行的真实情况,为公司下一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近年来,市场更新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项目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只是守着之前的财务核算和管理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任何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性强的人才建设。因此,要想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要培养出一批专业强、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具体的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包括国家新出台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准则,结合之前的准则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新规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制定交通运输企业特殊的会计核算工作策略

交通运输企业属于特殊企业,在资金构成、收入来源、计算规程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特征。交通运输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特殊性,但是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并没有体现其特殊性。因此必须对那些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原则性规定,制定对应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操作方法,使得交通运输企业能够有据可依,这对推动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起着积极地指导作用。一般来说,交通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确认收入、确认管理费用和建设费用以及核算运营成本。对于为了更好适应交通运输企业的特殊性,具体会计核算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对于那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会计核算问题来说,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比如与专业的会计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等。还要组织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到当地交通部门参加培训,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提升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对于那些属于交通运输企业的问题来说,应该将常见的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规范,同时也要积极探讨一些特殊案例,包括制定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会计核算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企业,应该积极应对目前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提升企业主要领导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强财务专业相关培训工作,还有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以及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借助于交通运输企业特殊的会计核算工作策略,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水平。

引用出处

[1]王豫红.交通运输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交通财会,2018:40-43.

[2]曲玉斌.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策略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1813:143-144.

[3]罗伟.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20.

[4]何凝凝.浅谈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923:206-208.

第4篇:会计合同管理范文

关键词: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合同管理

一、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内容

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从核算基础、核算内容、核算依据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1)核算基础不同。高校由目前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同步实施的双基础。会计体制从单一的预算会计转变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轨制核算体系。(2)核算内容不同。所有资产、负债均要入账,高校应及时确认当期的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或有负债等未入账负债。核算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核算更为复杂,更丰富地体现高校财务状况、运行情况、运行成本及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更全面地反映与预算执行情况相关的信息,提高决策信息的相关性及有用性。(3)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合同完成进度确认收入,反映当期收入的实际情况,并且要对收入和支出进行配比,更准确地反映了单位的运行成本。

二、加强合同管理对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以高校为主体签订的经济合同也越来越多。高校参与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特殊性,合同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签订,合同的类型主要包括材料采购、委托加工、设备采购、基建维修、资产租赁、物业管理、培训办学、科技服务、技术转移等。本次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财务会计体系,完善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体系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增加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增加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高校财务人员对相关经济合同进行专业判断,合理确认当期收入及成本,科学、全面、准确反映高校的资产和负债状况及高校可以调配的资源。合同是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对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的经济利益、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财务管理中合同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与业务脱节

高校合同管理属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由校务会或党委会直接领导的合同管理机构,但工作内容往往局限于合同的登记备案,对合同的履行过程无法进行全过程监督,其中更鲜有财务人员参与。

(二)合同签订主体复杂,监管乏力

高校各二级单位日常对外经济业务相对独立,由于合同管理机构缺位或监督机制缺失,各部门在对外签订合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且互不干涉。如:房屋租赁由总务部门签订,基本建设项目由基建部门签订,设备采购由设备管理部门签订,各类教育培训由各院系签订。合同资料分散在总务处、基建处、设备处等管理部门以及各院系等二级单位,缺乏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对校内合同进行归口管理和动态监控,无法及时了解学校所有合同签订情况和履约进度,合同执行过程中无人对付款进度和完成程度进行确认,导致无法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合理确认收入及相应成本。

(三)信息沟通不畅,电子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为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但由于合同管理机构缺位,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合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不及时。种类繁杂、数量庞大的合同档案分散在各二级单位,同时由于没有配备合同专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电子信息录入和整理归档,合同信息传递不畅,严重影响财务信息质量。

(四)合同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高校对外所签订的合同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涵盖材料采购、设备购置、基建维修、科研合作等方面。合同管理人员要熟悉学校的内部流程和外部信息,具备敏锐的洞察分析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多数高校的合同管理人员大多是办公室人员兼职,没有配备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不具备财务信息甄选能力。

四、加强高校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政府会计制度推进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为支撑。为保障合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集中性,高校应首先组建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校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法律事务办公室、财务部门、审计部门、招投标办公室、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合同管理工作小组,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分类,按照分类吸收相关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组建工作小组,对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终止、归档进行全过程管理。

(二)规范高校合同管理流程,构建动态合同管理体系

高校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及流程规范是合同管理的核心,高校应从制定合同管理办法入手,对合同从审批到归档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全面梳理合同签订及履行流程,建立合同登记台账,定期报送合同履行情况,构建动态合同管理体系,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为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

(三)创建合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为提升高校合同管理效率及效果,应创建合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覆盖高校各二级单位及全部业务范围,对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终止等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以便高校合同管理部门监控合同执行的全过程,促进规范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满足合同业务全过程、精细化的协同管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满足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

高校财务人员长期按照预算会计体系处理业务,政府会计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为高校财务人员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履职能力,更新管理理念、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综上所述,高校合同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从组织体系、制度建设、系统创新、人员素质等方面不断提升。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实现经济业务全过程动态监控,促进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耿杰.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01).

[2]李卫华,周作阳.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7(07).

第5篇:会计合同管理范文

一、合同订立环节

内部环境是单位实施内控活动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和单位文化等要素。依托内部环境开展合同订立环节管理,就是将内部环境组成要素融入合同订立管理,为合同全程管理谋篇布局,为合同顺利有序履行创造前提条件。

(一)落实合同项目经费

合同经办部门应事先提出合同项目立项报告,供单位领导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年度部门预算编报决策参考。立项报告应包括立项申报依据、内容概要、经费预算、预期效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立项报告按单位“三重一大”的相关规定经单位党组会(或办公会)研究同意后,按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文件政策相关要求,精编细编项目经费预算,通过部门预算“两上两下”,落实合同项目预算经费,这是合同订立的前提条件。

(二)完善合同商谈机制

合同项目预算经费落实后,符合招标或政府采购条件的项目,应先按规定实施招标或政府采购,然后依据相关结果与中标单位商谈后订立合同。无须实施招标或政府采购的项目,则主要通过商谈方式签订合同。由此可见完善合同商谈机制的重要性。一是商谈前有充分调查。单位对合同相对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及合同履行能力等基本情况有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知己知彼,避免情况不明带来的被动。二是商谈中有专业人员。单位应组织熟悉合同业务的人员与合同相对人进行协商、谈判;对于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规关系复杂的合同,应当组织法规、技术、财务、内审等专业人员参与谈判,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提升合同的技术含量。三是商谈后有详尽记录。谈判过程中的重要商谈事项、参与谈判人员的主要意见等,应当予以真实记录确认并妥善保管,为单位领导最后决策提供参考。

(三)文本拟定科学规范

合同文本的拟定,也要体现出一个单位自身的文化氛围,如规范管理、遵章守纪、科学严谨等。一是起草程序规范。合同文本一般由合同承办部门起草,财务、内审和法规部门参与审核。重大合同或法规关系复杂的特殊合同应当由法规部门参与起草。国家或行业有合同示范文本的,可以优先选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二是文本内容明确。合同内容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将会影响到项目预算和项目合同的顺利履行。如合同的权利义务约定规范明确,则有利于预防合同的潜在风险;合同的权责条款公正公平,则有利于保护单位合法权益等。三是条款表述准确。合同文本条款的准确表述对合同管理至关重要。以“数量与质量”这一合同必然条款为例,国家有强制性标准规定的,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履行。有其他质量标准的,应尽可能约定其适用的标准。合同双方也可以约定质量检验的方法、质量责任的期限和条件、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条件与期限等,这也是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四)实施合同事前审查

单位内审部门实施合同签订事前审查,是对合同订立环节各项工作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主要包括:一是审查合同相对人资质的真实性。就是对合同相对人的经营范畴、资产信用、履约能力调查材料及合同谈判协商材料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查。二是审查合同相关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对合同文本所附前期谈判过程中的业务资料、往来函电、会谈纪要及与合同签订前有关的记录、传真、录音、录像等资料的合规性等进行审查。三是审查合同履行变数的应对性。合同履行有一个周期,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相关风险防控条款必须清晰明了。通过内部审计,有利于提早发现合同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提出整改意见,为合同的合法签订和顺利履行提供有力的保证。

(五)明确合同管理职责

一是按授权签订项目合同。合同承办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与合同相对人签署合同。合同经编号、会签、审批及单位法定代表人或由其授权签约人签署后, 在办理合同专用章使用登记手续后,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或单位公章)。二是按要求处置合同资料。合同签订后一定时期内,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向单位财务、内审、法规等相关部门提供合同复印件。同时将合同编号、名称、标的、类别、金额、履行期限、招标议标及谈判情况、审查情况、签订日期、签订地点、履行和终结情况等合同相关信息,上传到单位内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或登记合同管理专用台账,并及时进行合同管理信息更新。三是按职责跟踪合同管理。合同经办部门跟踪做好应归档合同文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合同管理信息上传和更新等项工作;财务部门做好合同款项结算及合同信息沟通等工作;法规部门做好合同变更与解除及履行环节相关事项的法律服务;内审部门做好内审监督工作。

二、合同变更与解除环节

少数签订后的合同仍存在一定的变数,合同变更甚至解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合同变更与解除环节管理的关键点在于实施积极有效的风险评估,即通过规范合同变更解除手续、查找变更解除前后风险、实施变更解除风险评估等措施,规范合同变更与解除行为,保证变更后合同的顺利履行,防范部门预算执行风险。

(一)规范合同变更解除手续

合同变更与解除是指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对签订后或履行中的合同相关内容进行的一次调整。只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有显失公平、条款有误或对方有欺诈行为等情形下,或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不可抗拒等客观因素发生,已经或可能导致合同双方利益受损,经双方协商一致,按照相关约定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

(二)查找变更解除潜在风险

合同管理风险直接影响到单位内控秩序。合同风险主要风险表现为:一是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单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二是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单位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三是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单位利益、信誉和形象。实施合同变更解除时,就是要围绕以上风险点查找因变更或解除合同而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

(三)实施变更解除风险评估

单位借鉴以往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结合对合同变更解除相关情况的实时判断,运用基于专业知识、模型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风险评估方法,对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环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合同执行产生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最后得出合同管理风险预防、措施及成效的评估结果,预防合同变更解除后可能产生的新风险。

三、合同履行环节

合同履行是实施合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合同履行环节开展控制活动,就是通过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控制、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控制等手段,保证合同有效有序履行,实现合同管理目标,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绩效。

(一)健全合同综合控制机制

单位要建立适合本单位内控体系的合同管理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办法,统筹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控制、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控制等各类内控方式方法,并有的放矢地将它们融入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细化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求合同管理取得实效。

(二)建立合同纠纷调处机制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的,首先采取协商、调解方式解决。单位承办部门及时收集证据材料,提出处置方案报单位领导同意后实施,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合同纠纷协商一致的,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合同纠纷经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依据合同约定提请仲裁或诉讼解决。

(三)完善异常情况管理机制

对合同履行中的变更与解除等异常情况实施重点监管,按照相关规定,对单位内控制度进行实时审查、成因分析和善后处理。将内控过程中发现的合同管理缺陷、潜在风险等方面情况,列为合同履行重点监控对象,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整改方案,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采取应对措施,落实相关整改,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四、合同结算环节

合同结算环节是合同信息与沟通的重要枢纽。财务部门通过结算环节的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和共享等路径,加强信息在合同管理各个环节的沟通,促进合同有序有效履行,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作用发挥提供信息与沟通支撑。

(一)提前介入合同内容管理

在合同订立环节,财务部门应重点关注:合同标的是否符合单位的切身利益;合同对方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合同对方资信的可靠性,筹集充裕资金的能力,取得的担保是否真实可靠等。合同条款所涉数据是否严密准确,包括数量、价款、金额等标的准确。相关条款是否符合合同法规、价格政策、采购政策、财税法规等。

(二)注重合同管理信息沟通

在合同结算环节,财务部门是直观反映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资料的重要部门,是合同管理必不可少的重点环节。加强合同的管理,财务部门应借助信息技术和会计核算系统,将合同相关内容通过会计核算转化为会计内控管理信息,促进合同管理流程设计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合同履行和会计事项的实时同步控制,提高合同管理的时效性、透明性。

(三)实现合同管理财务共享

在合同履行环节,财务部门要与合同承办部门保持经常有效的沟通,主动参与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积极将合同管理融入财务管理,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机制,为单位合同管理各方提供公开、透明、持续的财务共享服务,以会同合同管理各相关方面,实现对合同的共同管理,实现对合同管理的目标。

五、合同评价环节

在合同评价环节实施内部监督,就是通过对合同内控设计、合同履行情况和合同管理绩效等方面的评价,评价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发现潜在风险和内控盲区,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绩效。

(一)开展合同内控设计评价

开展合同内控设计评价就是结合内控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五要素在合同管理五个重要环节的实际应用,评价单位合同内控设计的成效、缺陷与尚待完善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改完善,既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也为合同管理模式设计和预算管理提升,提供经验和借鉴。

(二)开展合同履行情况评价

合同履行过程中或结束后,及时对合同签订情况、实际履行、存在问题、弥补措施、目标实现等方面进行跟踪评价,检验合同履行过程是否有序有效、规范合理,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完善措施,用于改进以后合同履行环节的管理,不断提升合同履行效率与预算管理水平。

(三)开展合同管理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