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

第1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理事会 综合实训基地 建设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高〔2012〕17号)文件要求,将遴选建设一批综合型实训基地,要求与产业领域优秀企业紧密合作,以服务产业链和相关专业群建设为目标,集教学、培训、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这就要求校企必须紧密、深度合作,要有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障综合实训基地高质量、高标准的顺利完成。

以申报并通过立项的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为例,我们的建设总体思路是:实训基地的建成将为我省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及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为创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及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坚实基础;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将进一步提升与增强学院技术研发和服务社会能力。

为确保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的积极落实及建设成效,必须依托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等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来完成。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 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制度,为服务省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条件

1.1 建立专业群管理体制 成立学校主体、政府支持、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建立专业建设理事会规章制度和职责,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各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下设校企联合教研室,全面负责专业群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如图1)。同时,通过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资源,在产学研结合中,构建“工程型”的多元化双师团队,形成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团队、竞赛指导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创业创新团队。

建立建筑工程专业群各建设项目工作小组,在学院领导和理事会指导下,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按照专业群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1.2 建立专业群教学运行机制 实施建设项目责任制度,形成专业群建设责任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双师团队等相关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

1.2.1 探索校企联合教研室管理运行机制 由校内专业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校企联合教研室,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和科研项目,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校企 “双赢”合作发展机制,实行“双主体、共发展”的合作共建机制。

1.2.2 探索专业群教学运行机制,建立系部、专业教室、教学团队三级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系部负责教学计划下达和教学资源的调配,专业教研室负责教学任务的落实,课程团队负责课程开发和教学任务的实施。

1.2.3 探索专业群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专业群特点,依托“专业工作室”“企业教师工作站”等合作平台,相互融合双方对口部门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平台网络。实施项目管理,开展社会服务,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形成校企互动共赢专业群发展机制。

1.2.4 探索完善“校中厂、厂中校”机制建设 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等四个专业工作室基地作为生产性“校中厂”的平台,采用校企共管的方式,完善运作机制。“厂中校”就是将教学课堂与管理前移到企业中,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学校与企业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1.2.5 建立专业群多元评价和激励制度 建立专业群多元评价和激励制度,实施项目质量管理。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专业群建设方案绩效指标为主要依据,建立奖励制度。明确责权利关系,定期考核,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力促进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2 依托专业群建设理事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体制机制

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共管、共赢的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体制,成立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小组,建立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构,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以保障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的顺利建设;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平台运行机制,即5个专业工作室、6个“厂中校”企业教师站、3个工程研究所的运行机制的建设,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享双方资源,达到双方共赢;通过实训基地信息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建立实训基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以保障综合实训基地的健康运行;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与培训评价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与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各项评价制度,形成良性的奖励激励制度,以达到最高效率。

2.1 建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体制

2.1.1 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共管、共赢的多元管理体制 通过政府、行业协会政策主导,依托建筑工程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群建设,成立各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的多元管理机制,建成资源多元投入的实训基地及其管理体系,实现学院投入主体多元化,制订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激励机制,实现学院投入方式多样化,制订企业资金、设备人员、技术投入的机制,实现学院投入资金多渠道,制订开放、合法的筹资渠道。

2.1.2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以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建设理事会为主的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领导机构;同时成立总负责人、管理办公室、各实训室负责人三级管理的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运行机构。

2.1.3 建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主要章节包括总则、管理体制、项目管理、项目实施、检查评估等。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章节包括总则、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决算管理、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2.2 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平台运行机制

2.2.1 专业工作室合作体制 通过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瑞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米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等合作共建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工作室(扩建)、工作室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工作室(新建)、平面色彩工作室(新建)为载体,以校企共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主体,构建基于盈利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定“专业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发展机制,完善“校中厂”运作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对“校中厂”——专业工作室的使用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2.2.2 “厂中校”企业教师站合作体制 以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武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智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校企共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主体,建设建设校企合作管理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对“厂中校”的使用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2.2.3 工程研究所合作体制 通过与常州市建设局、常州建筑设计研究会、常州装饰材料市场流通协会、常州市市政工程协会、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等共建地下空间研究所、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所为载体,以校企共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主体,共同研究建筑领域新技术应用,制定“研究所”建设与管理办法发展机制,完善“校中厂”运作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对“校中厂”——研究所的使用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2.3 建设实训基地信息管理运行机制

2.3.1 建立实训基地信息管理平台

2.3.2 建设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实训管理机构、实训基地使用网上申报、过程监督、成果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文本及上墙图表。

2.4 建立政、行、企、校多元评价体系 建设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校内教师、学生实训教学评价制度、校外实训指导老师评价制度、企业用人单位调查评价制度。建设技术服务与培训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能力评价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岗位培训、社会专项技能培训评价制度。

建设技术研发与创新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申请、科研课题开发能力评价制度、大学生实践创业与科研创新评价制度。

3 结束语

为建成支持服务能力强、资源共享程度高、示范辐射作用大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之成为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我们将依托并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理事会这一桥梁纽带,积极创新实践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悦.产学研相结合 建设多模式实训基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01).

[2]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01).

第2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才培训;思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aff, cultivate a skilled,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of the expert, scholar staff, is an important task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raining;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D648.1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5月,具有公路、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路路基、钢结构、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轻型房屋钢结构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施工资质;公路养护工程二类甲级施工资质及机场场道、结构吊装、爆破、混凝土构件制作等不同等级的施工专业资质。现有职工2000余名,其中工程技术管理人员1386名,具有正高职高级工程师8名,高级工程师120名,工程师345名;一级建造师98名,二级建造师190名;大专以上学历1500余名。通过企业的改制、承包经营模式的转变,公司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转变成为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技术型密集企业。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培训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培训的核心工作。

一、人才培训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提高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管理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施工承包管理模式也由原来的大包逐步向劳务分包、平方米包干形式转变。承包模式的转变意味着建筑业不再仅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样需要有大批技术精湛、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通过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各项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从而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2.为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企业竞争说穿了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随着市场的开放、信息交流畅通,企业人才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的窘境,人才的流失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通过企业自身培养的后备力量更能认可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3.促进企业内部交流,增强凝聚力,增进团队协作力。建筑业施工环境特殊,大多数员工的工作地点比较分散,这就造成了企业内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仅如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内部很多没有业务交叉的部门及员工之间也是很少沟通。通过培训可以加强企业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往,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团队合作。

二、目前在建筑企业中,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1.培训需求分析过于肤浅。很多企业开展了一定的培训工作,但是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的针对性不强,这恰恰是培训的需求工作没有跟上。现有的培训分析中,往往只是部门负责人凭借自己的管理经验或者主观的个人判断就决定了哪些员工进行哪些培训,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的发挥。

2.培训内容、方式过于单一。建筑企业追求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因此培训内容往往只注重对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培训课程相对枯燥,形式也多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授课无法激发出员工吸收新知识的兴趣,自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培训持续性较差,关键细节没有落到实处。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也注重培训工作的提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第一,培训工作没有计划或者计划不细致、不利于实施。第二,相关责任人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培训工作列入日常管理工作。第三,对于各项培训工作的实施过程,相关责任部门监督、检查、评估工作不够。

4.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缺乏考核评估。在企业现行的培训管理中,很多企业并不会去关心培训的效果如何、培训是否还应该改进等问题。做好培训评估工作对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非常重要。因为培训的效果有的时候很难衡量,哪些培训是有效的,哪些培训是无效的,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改进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法、控制培训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完善建筑企业培训工作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1.深入研究,加强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提高建筑企业培训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简单的仅参考部门负责人的意见,应该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角度收集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培训计划。具体有是企业层的分析、部门层的分析和员工层的分析。

2.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根据企业近、中、远发展目标制定的员工培训方案。为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企业必须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对员工培训的内容、方法、师资、课程、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科学地规划和安排。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2012年培训工作可以总结为“走出去,请进来”六个字,具体表现在:

2.1走出去

1)、在集团内部咨询其他兄弟单位在培训工作方面的方法及经验,吸纳其优点进行总结及归纳,修正自己在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今年的新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入厂教育就是吸收安装公司经验延长到了2周时间,增加了新员工上岗前根据需要取得资格证书的培训,往年都是在这些学生来公司后再通过学习取证,延长了取证时间,不利于工作开展。

2)、积极参加总公司牵头举办的培训,例如一级建造师的考前培训,今年在总公司进行的考前培训我公司有18人参加,2012年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通过人员达到了10人,培训效果优于往年。

3)、集团外部,和西工大、省建筑职工大学、安装技校等学校培训部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他们的培训计划,并根据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将我们的培训需求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根据我们的培训计划组织相关的培训。主要培训对象定位在公司、分公司的各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2.2 请进来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部分项目的现场需求邀请具有相应资格或实践经验的教师来公司或者项目现场组织理论或实践指导。例如今年东航新机库项目网架工程开工前就把安装技校有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张志奇老师请到现场,针对项目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了施工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并对具体施工的工序安排和材料选用做了指导,对项目施工起到了帮助。

2)、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退休前辈回到公司进行各类专项的讲座和交流。近几年大批年轻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上岗,相比前辈多数缺乏实践经验。经过专项的培训和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管理,让创新有了基础。

除了上述的两点,在日常培训工作中还加强了监督检查和培训效果的调查及改进工作。发挥公司对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职能对各级机构该做的培训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调查,向用人部门进行了解和探讨,综合各部门对培训的方式、内容和效果的意见反馈,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总结后以应用于之后的同类培训中,以便持续提高工作水平。

公司、分公司、项目各司其责不断地深入强化培训效果,目的就是所有人都能安全高效的完成各自的工作。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因为需要由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教育外还特别要求每一个新员工到分公司后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指定专人给新员工做指导,当师傅,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新员工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早日成长为合格的人才。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对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各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素质向综合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员工入职之后的持续提高和培训就显得越发重要,对企业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致力于将管理工作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公司内部联合党政、安全、经营、生产和财务等部门进行专项培训,致力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强监督检查和培训效果跟踪,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争取在今年能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加强和总公司及兄弟单位在培训工作上的沟通合作,吸取先进的工作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大专院校的合作,吸收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走科学管理道路。

3.认真总结,客观真实的进行培训评估。企业在培训管理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评估,实际上,做好培训评估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的形式全面收集受训人员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考察培训目标实现程度及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工作绩效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的比较,有效地促使员工达到预定目标,以提高培训质量,并为下一阶段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完善员工培训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全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还可以防止部分员工在接受培训后跳槽离开。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对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培训效果的员工给予各种方式的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可将薪酬与员工知识技能挂钩,定期进行专项管理、专业技能考核,凡通过培训工作绩效明显改善,工作成绩显著提高,达到甚至超出培训目的的员工给予加薪。在精神激励方面,可采用多种方法,如评选学习明星、技术能手、创新能手等并进行表彰。员工培训是企业长期持久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需要企业各方面的配合及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郭玲,浅谈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J].企业技术开发,2010

[2]王灵芝,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培训,2007

第3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一)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建筑业强市”为目标,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增长方式为主线,加大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力度,推进建筑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建筑业企业的对外拓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技进步能力和节能降耗能力,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建筑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水平。

(二)*建筑业“十一五”时期的基本任务。立足“大市场、大基地、大项目”建设,构建合理的行业组织结构框架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拓展海内外市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创新,提升工程质量,提高综合效益;加强建筑行业人才培育和引进,提高行业实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建筑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建筑市场法规体系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培育诚信的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加强建筑行业的政府监管,完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控制重大伤亡事故,降低伤亡事故率。

二、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建筑业产业结构

(一)做大做强骨干建筑业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建筑业企业。对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一定标准,且对地方财政贡献增长15%的市级信用建筑业企业,达标当年给予适当奖励。组织开展*市优秀建筑业企业评比活动,进入前3位的优秀企业由市建设主管部门予以表彰。

(二)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方式。鼓励施工总承包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通过建立工程总承包招投标制度,重点发展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管理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资本、智力密集型跨领域龙头总承包企业。引导传统的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承包方式向总承包方式转变。鼓励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三)加快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加快智能化建筑、园林建筑、钢构建筑、环保建筑等优势建筑领域的发展。重点发展人才、劳务、技术与资金市场,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建筑业生产协作体系。引导缺乏竞争力而又无法做大做强的小企业主动转型为劳务公司。引导、支持中小型建筑业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专、精、特、新等技术和管理特色的专业型建筑业企业。通过建筑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实现体制机制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增强建筑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为基础,支持大型建筑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企业技术中心,按规定给予税费优惠。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支持其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兴办研发机构。支持建筑业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筑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技术开发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符合条件的,可实行加计扣除办法。建筑业企业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有关部门确认,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上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建筑业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可享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杭政〔2006〕5号)及其配套政策,按规定予以支持和扶持。

(二)提高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建筑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普及计算机应用和信息联网,实施网上工程业务、成本、预决算、工程投标、材料采购、技术培训管理。推广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要在施工工地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将其作为申报标准化示范工地的条件之一。

(三)健全建筑业人力资源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将建筑业企业人才培养、培训纳入市“131工程”、“356工程”和“815工程”。建筑业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来我市建筑业企业落户,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享受《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四个政策性文件的通知》(市委办〔2005〕2号)的有关政策。建立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建筑业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支持企业设立科技股份,鼓励各类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的倾斜力度。

(四)倡导“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型建筑。提升建筑业产业化程度,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操作环节,提高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预置比例。支持新建房屋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单位面积能耗。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节能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广“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市政工程节能改造。对节能省地型、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在计划立项、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审批。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拓展外埠市场

(一)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地区推介、企业互荐、企业投资、资本运作等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依托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或设立区域性的专门办事机构,与当地相关部门和建筑市场建立区域间的协作关系,通过各种方式推介我市建筑业企业,为企业参与公平竞争、开拓市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

(二)支持建筑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建筑工程。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我国对外援助工程建设,树立品牌,开拓当地建筑市场。用足用好外经权优势,扩大国际工程承包与合作,寻找稳定的协作伙伴。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支持建筑业企业申报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以及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财政贴息。构建开拓外埠市场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寻求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实时、动态、网络化的信息服务。

五、完善工程建设体系,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一)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深化工程建设标准体制改革,加强建筑模数化和产品系列化工作,积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探索建立*市工程建设新标准,全面提高我市工程建设领域标准化水平。鼓励建筑业企业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加快与国际工程建设标准接轨的步伐。定期推广应用、限期使用和强制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强化建筑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深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把工作重点从监督施工现场和建筑产品转移到监督建筑市场主体各方行为,监督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执行,遏制和减少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引导建筑业企业完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机制,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报告系统,提高事故报告和查处的快速反应能力。推行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检测检验工作,深入开展以施工现场安全达标为核心的文明工地创建活动。

(三)建立工程造价形成机制。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理顺费用构成,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配套措施。建立“政府制定规则、业主提供清单、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结算体系。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加大对建筑市场计价行为的引导力度,及时反映社会平均水平的消耗量标准和价格信息,加强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制度的监督检查。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推行企业定额,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建立民工培训和保障机制

(一)加强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和农民工培训教育。鼓励本市建筑劳务企业联系省内外建筑农民工集中输出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当地合作建设劳务基地,为本市建筑业企业提供稳定的劳务来源。加大建设领域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将建筑业技能培训纳入“*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工培训经费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共同承担。鼓励企业开办民工学校,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重点抓好建筑业工种的培训、鉴定与发证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安装、装饰、燃气、市政、园林、环卫、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工种的技能培训、鉴定与发证工作。

(二)建立民工生活生产保障机制。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生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5〕23号)的要求,加强对建设领域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建立防范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分包工程款支付担保、人工工资支付担保等工程担保制度。规范建筑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和工资支付方式,尽快全面实行按月发放工资制度。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约束机制,完善建筑业企业欠薪快速反应处理机制,遏止竣工不结算等拖欠行为。鼓励施工企业进行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改善工地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市域范围内,建筑业企业存入银行的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各区、县(市)不再重复要求,对资信良好的建筑业企业给予减免保证金的待遇。

七、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优化建筑业市场发展环境

(一)健全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完善全市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将其扩展至整个市域范围。依托政府联合征信系统,加强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工商等部门的信息链接,及时采集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建立建筑行业各类企业、从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三大基础数据库,畅通信息汇集和渠道,有效实现市场与现场联动。开展对建筑业企业及相关执业人员的诚信综合等级评定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复审、升级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作为入选“政府工程、重大工程承包商选优名单”及工程招投标的重要参考条件。

(二)完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强化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规范招投标秩序。建立投诉、仲裁机制,依靠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及时发现、查处围标、串标行为,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加强对招投标监管的网络化建设,实现*地区数据互通。推广和利用商务标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定期编制市场平均综合消耗量指标和综合单价,为企业参与市场活动提供服务。以工程竣工备案制度为载体,提高工程质量事后监管效果,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实行闭合式管理。

(三)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代建单位负责工程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健全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采取工程总承包或工程项目管理等方式组织项目建设。运用监管信息系统,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全程监管,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

(四)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建筑业法规体系,促使监管模式从传统的“行业管理”向“市场监管”转变。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实行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持证上岗等制度和市场行为、质量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对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建筑业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建立和完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逐步推广投标担保、工程支付担保和履约担保制度,推行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行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其他工程咨询机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用经济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第4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 工程 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及人们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也随之发展以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但是我们看新闻看报纸或通过网络新闻都会看到全国各地接二连三发生多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安全和利益始终是相互挂勾的统一体。安全是利益的前提,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企业的利益、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市场竞争的曰益激烈的今天,各企业在重视利益的时候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向安全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1 建筑安全的特点

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由建筑产品性质的特点所决定。因为建筑产品不合格造成的安全隐患较大,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建筑产品具有明显的特点是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笨重不易移动、涉及建筑安全技术等特点:如包括高处作业、电气、起重、运输、机械加工和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多专业的安全技术。此外还有以下特点:

(1)生产的流动性。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容易造成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和物体打击等事故;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2)产品的形式多样。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标准化也就没有通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3)施工技术复杂。建筑施工的季节性和人员的流动性,决定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季节工、临时工和劳务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另外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和高处作业多。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易发生伤亡事故。

(5)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建筑业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工程施工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结合我国现阶段建筑业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安全管理的工作还是需要继续深入的开展,以期保证工程的安全高效的建设,尽量地减少安全事故,实现企业的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势力,促进建筑业的腾飞。

2 管理的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提高效益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保证达到工程的安全要求的同时也要保证施工队伍的高效率,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与安全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在实现项目目标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做好工程的安全工作,实现工程的安全开展,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按照新的系统工程观念、理论和方法来展开,保证整个工程科学性、安全性、高效性的进行。严格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业内安全管理规范标准和企业安全管理条例等,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设计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力争安全管理工作高于标准要求之上的同时,协调好施工工作方面的高效开展。

3 管理的对策

建筑业是事故多发行业。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因为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四个阶段的任务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到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率、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安全决策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效果检查阶段、汇总总结阶段,具体的实施流程为:计划,实施一检查一处理。

计划即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按照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参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相关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及企业总体实力等因素,制定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

实施即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必须严格明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力争达到或高于制订的安全工作指标,并作出分析和汇总,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

检查即建筑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对安全隐患大的部位、安全工作难于开展的薄弱环节采取重点部位重点检查监督的措施,力争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最终,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应及时按照工程实际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对比和评估,

处理是这四个阶段中关键的环节即对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检查评估后,企业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召集与安全工作开展有关的各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总结工作中不足的方面记录下来作为下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首要注意重点,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总结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加强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处理能力,

4 搞好安全管理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内容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前的教育培训,同时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进行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确保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还应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工作实施到位的班组或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促进安全工作的良好进行和施工高效率的双赢,积极组织建筑和工程监理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积极开展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和新工人及工人转岗工作培训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同时可开展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相关的知识竞赛或者主题活动,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风气真正实现开展安全工作的目的。

第5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筑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所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核心。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作为建筑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控制、激励、调整人的能力并将其整合到组织中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可以说人力资源开发包含2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另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建筑业人力资源可以定义为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所有人员所蕴含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具体包括3个部分: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超过劳动年龄没有退休或已经退休但仍在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劳动能力。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可以把建筑业人力资源划分为2大类:(1)现实人力资源。处在劳动年龄的依法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人员,即现在在职的从业人员。(2)潜在人力资源。将来拟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的人员,主要包括正在各级各类建筑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想报考建筑类学校,将来有志并能从事建筑业工作的人员,以及将来想进入建筑业工作的其他人员,主要指从事建筑业工作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住宅、生产性建筑、公共建筑、道路、铁路、桥梁、水利、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增大,从1978年的3.8%逐渐增长到2004年的7.0%(见表1)。

表1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年 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重/%

3.8

4.3

4.6

4.6

6.5

6.6

6.6

6.7

7.0

7.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3)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

但是,在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工程质量低劣、市场缺乏规范、生产方式粗放、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除了有体制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业人员素质太低。大量的农民拥入城市从事建筑工程中最基层的技术工作,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得建筑工程质量不高,甚至建筑安全和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发生,“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论文开题报告。因此,迅速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已成燃眉之急,而研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办法和对策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战略认识

对建筑业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施工队伍技术工人大量流失,大量使用农民工,建筑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长期缺乏有力的对策和根本性措施,对教育培训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这种“见物不见人”的“行业现象”,是一种行业发展的误区,不从提高人的素质的视角来研究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将很难以现代化的姿态去肩负21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2.2 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远未建立

依法治教、依规兴教的观念在行业主管部门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缺乏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在行业发展的许多法规、条例中,没有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没有培训和教育标准的要求。因此,建设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建设教育的发展,缺乏法规的推动,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2.2.3 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尚待建立

教育培训尚未形成体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针对潜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针对现实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体系不相匹配,重视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忽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普通建筑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与毕业生规模呈倒金字塔型结构,不适应建筑业用人结构要求。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缺乏必要与合理的衔接沟通,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类型从业者对教育的多种需求。现行的学制系统尚未形成面向社会自动调节的机制,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结构还未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职业岗位上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变化自动调整。

2.2.4 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经营者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不够。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费用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一点五,而培训开发经费的来源只能由培训开发机构自行解决。造成了培训开发的成本部分转嫁于受培训的员工或其企业,形成一定的负面效应。致使培训开发的范围、内容、深度受到制约,培训开发效果不能达到期望的高度。

2.2.5 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中,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方式,初步做到了打破级别界限,建立岗位管理新模式;打破身份界限。建立企业员工新概念;打破分配界限,建立易岗易薪新方式。尽快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但部分企业在此方面的工作有些滞后,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重学历资历、轻能力水平的现象。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有效发挥。

3. 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旨在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不论是已知或未知的人力资源,其主要通过培训、职业生涯开发及组织开发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主要有培训、教育、就业与使用、学习、规划、配置等。

3.1 建筑企业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增长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员工能胜任目前所承担的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与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建筑业人力结构应是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管理层和以技艺密集型为基础的操作层双层主体结构。因此,建筑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分为管理人员培训、工人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建筑企业领导及主管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要按照“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的原则,长期坚持、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做到思想、计划、组织、措施全部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使企业的职工培训制度化、正规化。

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三大素质四大能力,三大素质包括以下素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是建筑业人力资源的第一素质,是核心素质;专业知识、技术、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第二素质;文化素养、人文知识和环境意识构成第三素质。四大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专业能力是指由于从业人员是从事建筑业专业(或职业)工作的,因此必须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从业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包括协作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能够采纳不同意见的宽容能力等。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每一个员工(包括工人)都必须有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才能算作一个符合21世纪需要的合格的建筑业人才。

3.2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的优化,即配置的各种资源必须必须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二是总量投入的优化,即在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总量按需投入。因此,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从结构和总量两个方面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具体包括项目经理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劳务人员的优化配置。

项目经理部人员在项目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分为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项目经理是完成施工任务的最高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责、权、利的主体,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由公司总经理来聘任,以使其成为公司法人代表在工程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

劳动力的配置应根据承包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需要数量进行。项目经理部根据计划与劳务合同,接收到劳务分包企业派遣的施工人员后,应根据工程的需要,或保持原建制不变,或重新进行组合,组合的形式有3种,即专业班组、混合班组或大包队。

另外,还要建设项目管理高效团队,加强对项目管理高效团队的激励。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将项目成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创造出一种开放、自信、团结、协作的气氛,使项目成员有统一感,强烈希望为实现项目目标做出贡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体,项目团队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最终实施效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团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项目团队进行有效的激励意义重大。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考虑到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有必要将满足激励和目标激励引入工程项目的团队管理中。

3.3 建筑企业员工学习教育

持续学习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构造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习能力,构建终身化学习体系将是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唯一办法。

终身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把终身教育放在建筑业里来考虑,就是建筑职业生涯教育。建筑继续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了继续其职业发展所进行的业务培训活动,旨在使其本身的知识和技能持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加深,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为了实施好继续教育,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条件,就地、就近、就便办学。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以及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经过资质认定后都可成为建设继续教育的基地,使建筑业从业人员都能随时随地接受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第6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施工人员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工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后,经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等的全方位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是通过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等指标控制最终实现质量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管理工作人员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第三,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去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环节,绝大多数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劳务队使用它们的自有机械和自供材料来完成的。

3 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分析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3.1 技术质量方面。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3.2 管理方面。由于施工建设是一项工期长,任务重的工作,所以经常出现分包的情况。分包商为追逐经济利益,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承包单位又对质量管理及监控没有落实到位。同时,不同的分包单位其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层的能力等都有差异性,所以管理工作的基本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重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4.1 进度控制。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周计划,用周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

4.2 成本控制。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

4.3 质量控制。要对施工完毕的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审核,并严格按照国家的基本质量标准进行判定,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施工不能投入使用。其次,还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建材的质量。严格管理建材的采购程序,不仅在购买时进行质量检验,进入施工现场之前也需要接受严格的质量管理。建筑材料是建筑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控制好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平。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4.4 安全控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安全施工是目前建筑施工一个重点要求,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是保证施工建设人员基本人身利益的一项手段。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项目的建设活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降低施工建设的经济效益。为此,需要对建筑施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控制。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

5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方法

5.1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5.2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总结,定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5.3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基本能力,还要对建筑施工的环节和其他的工作有所了解,以便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管理计划。同时,建筑施工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的施工技术培训和能力考核,才能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进而提高管理的基本水平。6 结语

建筑工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而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筑企业要提高对管理的思想认识,规范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完善管理队伍的建设。国家和政府要增强对建筑行业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水澄.建筑施工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5).

第7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以及数量的不断扩大,国内的建筑行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却成为了影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注重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对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一、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人身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到损失,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搞好安全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 ;安全生产技术只有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总之,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建筑工程事故频

发,不但影响建筑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还会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失,严重的会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进度。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数是来自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并没有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而且,相对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常常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意识以及安全生产意识。并且,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很多建筑工人都没有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权利进行维护。施工队伍中,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没有接受过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建筑工程管理方也未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

(二) 缺乏健全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要想真正地确保安全管理顺利进行,就必须事先建立起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体制。但是,目前为止,国内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相应的激励机制也是很不健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另外,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很多承包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对施工的安全管理缺乏有效关注,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是被其认为“可有可无”,很多防护措施以及防护培训工作都不到位。以至于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三)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没做到位,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察也存在问题。目前,政府部门间的责权脱节、职能交叉等现象严重,政府各部门间的配合协调还不够顺畅。在实际监督管理过程中,行政干预的现象时有发生。安全监督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在执法过程中,有时会执法不严,没能做到严格依法监督,这都会影响到监督管理工作效果。

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一) 注重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增强其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制度,并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果相关部门都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相信我国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将会得到很大提升。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建筑工人安全培训的监管力度,针对性地引导建筑企业,使其加大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管理,制定并实施强制性的安全培训教育规定,真正把安全技能培训纳入建筑从业人员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接受培训后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

(二) 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完善安全机制,建立安全责任制,它是实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实行项目经理和各专业管理人员的负责制,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责任安全管理体系,与项目各级人

员都要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并落实项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与奖罚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完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分清管理层次,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项目安全管理布局。依法落实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实施并落实行业监管指导与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 及时检查并更新安全设施是目前预防建筑安全事故的

重要措施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大安全管理投入,及时更新安全设施,从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施工前还要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防范和控制。因此,要适当增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

四、结论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务必要认真对待,切实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本文结合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即主要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的职能,来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实施。在施工时,严格依照国家的有关技术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地完成建设工程施工的目的,使质量与进度、经济与技术、生产与技术达到辩证的、统一的效果。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利用先进的、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施工方法,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原则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对于一个管理者,要成功地领导和经营其企业,需采用一种系统的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世界各国质量管理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现代质量管理各种模式的核心理念。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指: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二、各阶段对质量的影响

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一般都很长,每一个阶段对工程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整个使用阶段主要是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每个阶段应该满足整个施工要求。工程项目勘察是重要的工作,是选择建设场地和为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勘察可以合理的进行工程设计,是提供施工方案重要依据,工程的设计质量决定整个建筑建设的质量,设计的空间形式,各种结构类型、材料,直接影响着工程主体结构。设计反映了整个国家科技和文化水平,所以要体现严密性、合理性。因此,设计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成败。工程施工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对现场进行测量,把建筑图能够在施工场地实现。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把关,在施工期间内能够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每个环节质量,确保验收合格。

四、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流程颇多的系统性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范围比较广,在工序上就显得更为繁琐。需要考虑多种综合影响因素,比如狂风暴雨、下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条件时,一旦稍有差池,就会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以及施工进度造成直接影响。

(二)内在因素的影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内在因素有很多,比如建筑材料、结构的设计、机械设备、施工技术要求、人员管理等。具体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随意施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不过关;没有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导致施工技术落后;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等,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和考虑,有效地加强施工管理措施,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一)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单位要严格遵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须建立质量保障责任制,要求施工单位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即使在交工后如果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相关负责人无论在职与否都必须担负起应付的责任。鼓励用户对建筑工程提出建议,使施工队伍能够总结、归纳经验教训,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施工队伍还可以开展QC小组负责解决质量问题,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质量。

(二)加强验收工作的频率。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该进行自检、专职质检员检、交接检,并且经过监理人员的检验,每个检验批、分项工程都须处在严格的监控中。对于隐蔽工程项目,施工单位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不存在质量隐患。质检人员要做到随时跟踪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对于工程质量不达标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坚决予以否认,绝不可以姑息。末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惩罚,后果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要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以项目施工合同为依据,合理优化项目施工工序,结合项目自身情况,编写施工组织计划,并转化为横道图或网络图的形式,有效控制项目分项工程。其次,合理编写施工组织计划,做好施工工艺方面的技术准备工作,对技术要求较高的施工工艺,要合理配备技术人员,详细掌握施工工艺。并做好施工工艺培训、施工规范及技术交底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整体提升施工水平,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做好提前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工程按期完工。还应有效形成质量检查机制,根据不同工艺,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有效保证项目工程质量。

(四)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为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政治素养高的建设队伍是十分必要的。施工单位须培训每一位参加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人员,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有开拓进取、敢于实践的勇气,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能够很快的吸收新鲜的事物,提升团队的综合指数。管理人员也不应该局限在验收、监管等狭窄的空间中,应该全面的参与到整个管理体系中去。

(五)施工材料的质量管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部署、调配等方面工作,并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明确项目所需的施工材料、品牌、规格等,进行详细测算,确定材料采购数量。材料选购中要进行多方询价及质量对比,合理控制材料价格,要合理控制材料数量,应制定严格的材料发放流程,以材料出库单为凭证领取施工材料,对已发放的材料要进行追踪,不免出现材料丢失及浪费的情况,严格控制型材下料环节,有效控制项目成本。还应做好材料的清验工作,进行登记造册,库管员要及时整理盘点材料库存,并进行分类堆放,针对易燃材料及防潮材料要进行合理区分,有效保护。

(六)加强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施工管理者需要具备高度质量管理意识,才能负起质量管理责任。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运用各种手段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意识,掌握正确管理方法,这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秀芳.议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技术2015-12

第9篇:建筑工程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施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上没有或只是简单介绍,比如大篇幅的讲经纬仪的构造、检验与校正及钢尺的精密量距等内容,而对全站仪、测距仪、铅锤仪等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却很少提及,学会将来的岗位上根本涉及不到的内容,却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增加路桥、管道、钢结构等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对一些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和精简,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并在教学中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是高职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加强实训环节,课堂讲授和课间实训穿行,能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改革,使测量课程中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之比超过1:1。采取由校内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还要多收集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实训内容和实际工程建设脱节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仪器数量有限,分组多,部分学生对实训不认真,实训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要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实训变成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各实训项目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流程能充分了解。

四、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操作、记录方法以及成果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举办测量的技能比赛,参加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5]汤庆霞.《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