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周计划范文

学习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周计划

第1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摘要】目的 使实习护士在两个周的实习时间熟悉手术室工作,掌握无菌技术。方法 设立教学干事、教学小组,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和评教、评学制度,开展情景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分阶段突出重点。结果 实习护士很快进入临床实习状态,缩短了其上台还需自己琢磨的过程,增强了自信心,全面掌握了手术室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结论 两周教学计划在手术室实习护士的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手术室 实习护士 教学计划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基础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1]。手术室不同于病房,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习护士管理体系,现将我科教学经验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在职护士23人,职称: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12人;学历:本科6人,专科13人,中专4人;工龄2—25(平均6.2)年。从2007年以来,每年接收实习护士120—150人,每轮到我科有6—8人,时间为2个周。

2 管理制度

2.1设立教学干事、教学小组,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 设立教学干事一名,下设教学小组,成员8人(护师及以上),建立指导教师负责制度,由教学干事安排实施“一对一”带教。带教工作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实习护士跟老师上班,便于指导,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利于教学干事及时了解实习护士情况,为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提供便捷。

2.2评教、评学制度 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时机选择在实习护士进科室时、实习中期、实习结束出科室时,采取师生面对面交流,以增进沟通,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针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调整教学内容,出科时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3 教学计划

3.1学生入科教育

3.1.1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护士长与实习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教育学生要热爱护理专业,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分析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

3.1.2了解科室基本情况 由带教老师详细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管理内容。尤其要详细介绍手术室的各种电器、大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1.3仪表着装规范 手术室无菌要求严格,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的鞋和服装,要求学生仪表、着装、行为举止规范化。

3.1.4熟悉手术器械 介绍常用器械(以普外为主)的名称、用法、保养、放置位置及普通手术的器械准备、打包方法。

3.1.5熟悉各种无菌技术及操作 认识各种器械、敷料后,由指导教师亲自讲解示范: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台、器械摆放、持针穿线、取上刀片、传递物品、各种手术的消毒范围以及铺无菌巾,让她们练习穿针引线、套刀片、器械传递的基本技术,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3.2开展情景式教学 学生入科第二天,采用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实习生按角色分为三组:巡回护士组、洗手护士组及手术医生组,模拟手术过程,实习护士演示相关护理操作, 从器械准备、消毒铺巾、术中物品传递进行强化,包括的摆放,对手术仪器的使用等。老师从旁指导。

3.3提高专科技能训练

3.3.1入科第三天,实习护士直接参加手术配合,由带教老师进一步指导。尤其是查对工作,术前准备十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诊断、手术名称、部位、药敏试验、用物准备;术中用药输血三查对;器械敷料三查对[2]。

3.3.2组织知识小讲座 主要讲解:《洗手护士的工作职责》、《巡回护士工作职责》、《手术常规tiwei的摆放原则及注意事项》、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手术配合进行讲解。

3.3.3组织专科查房,术前1日由实习护士探视病人,汇报带教老师。术日由教学干事主持实习护士汇报病情以及术前准备情况,术中物品准备、手术配合要点,以及此手术的解剖,由带教老师补充不足之处。

3.3.4要求实习护士对所做工作的感受和想法与带教老师沟通,及时反馈到教学干事处,以便改进教学计划

4 理论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4.1学生出科前一天,理论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围绕洗手、巡回护士职责、手术患者摆放原则、手术配合注意要点、手术室基本常识为主。

4.2操作技能的考核,主要由带教老师负责,做到放手不放眼,由实习护士单独配合完成一台简单手术。

4.3分析实习护士考核成绩,针对不足之处,在出科最后一天再加以施教,强化弥补。

5 小结

我科形成的这一套两周教学计划,在实习护士的应用中教学良好,实习护士基本上通过了理论知识考核、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技能,圆满完成在我科实习计划。

参 考 文 献

第2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设计;课堂预习;步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20-01

如果把整个学习过程比作一首乐曲,那么预习可以说就是乐曲的前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前奏引人入胜,能使人自然的熏陶于音乐的情境中。预习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听课,提高听课水平;可以弥补知识缺漏等。

一、化学课堂预习的教学设计

1、讲学稿的设计

在设计讲学稿时,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活动设计、反馈练习、知识拓展、课外阅读、作业等纳入其中。既可以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案,又可以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案。讲学稿的设计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要不断地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逐步实行讲学稿的优化。因此,讲学稿的内容也应包括学生意见、教师意见一栏。

2、对学生讲学稿预习情况的检查

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将讲学稿收上来,并逐一进行准确及时的评阅,通过批语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和评价。而后,进行归纳总结,为课堂上的二次预习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3、针对学生情况,进行指导下的二次预习

首先,让学生根据讲学稿批语,进行小组讨论,由每小组进行组内问题解决,不能解决的以提问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预习指导,学生进行二次预习。

4、课后评价及反思

本次课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预习、课堂表现、作业等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讲学稿的进一步优化,预习指导的针对性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预习的组织

1、认真备课,制定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重视对预习的指导,通过教师相互间的讨论,对那些需回顾的相关知识或学生通过预习完全能掌握的课时目标,均应列入预习目标,在预习中解决,从而使学生自学能力提高。

2、认定目标,激发动机

预习目标也是课时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师生在认定目标时,应明确哪些是预习目标,教师作适当的情感激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预习的指导

1、出示提纲,引导思路

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向学生出示预习提纲,并指出预习时应作哪些知识和技能准备,以及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预习提纲的编制,应与教学内容有相关性和层次性,以便于学生在预习时开拓思路,层层深入,逐步提高。

2、独立自学,重点点拨

这是预习程序的关键一步,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自学或小组学习,认真读书,勤于思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做到自学为主,点拨为辅,两者有机结合。

四、培养初三学生预习能力的具体做法

1、合理、科学的“预习文本”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保障

近年来,我校化学学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经过了一番尝试,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发现,设计一份合理、科学的“预习文本”,可使学生的预习有本可依,有章可循。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从不愿预习、不会预习,变得爱预习、会预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把精心设计的“预习文本”称为“讲学稿”,根据陶行知先生“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这一教学思想来设计。

“讲学稿”以预习为切入点,设计时将学习目标、预习提示、预习自评、课堂研讨、实践应用、知识归纳、课堂评价、课后拓展等板块纳入其中。一份讲学稿既可以作为学生使用的学案,又可以作为教师使用的教案。“讲学稿”不仅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融会贯通,还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巧妙地结合。

2、布置适量、适度的预习作业,为学生进行有效预习铺设阶梯

有了预习文本,就不加引导放手让学生自由预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效果不理想。有的学生把课本和“讲学稿”同时打开,看了讲学稿上的要求后直接到课本上去找答案,找一句抄一句,内容写得很多很满,可实际上这部分内容没经过思考,没有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而且长此以往,学生只会依据老师给的文本进行预习,当“无本可依”时,就不会预习了。

(1)针对不同的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预习

很多老师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还没做,学生怎么会预习呢?经过摸索,我们发现,针对不同模块的内容,布置不同预习作业,同样可以让预习进行的很有效。

(2)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初中化学只开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变化。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布置,甚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都要有所区别。

第3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关键词:益气活血药;毛细血管密度;周细胞计数;心肌梗死;大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15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0038-05

Change of Capillary Pericapillary Cell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Effect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HUANG Kun, YANG Dan-dan, GUO Shu-wen, SUN Qing, ZHANG Lu, QI Xin, WAN Ting, ZHENG Cheng-l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capillary pericapillary cells in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 and explore its mechanism of improv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Methods The ra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ligaturing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On the base of ECG evaluation, successfully modele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odel group, group treated with 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Chinese medicine (activating blood and supplementing qi group), group treated with Perindopril (Perindopril group), group treated with Tongxinluo Capsules (Tongxinluo group).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was taken as the control. There were totally 5 groups.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The changes of myocardial capillary density (MCD) and number of pericapillary cells on the 7th, 28th day after medicinal administ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On the 7th and 28th day, the MC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number of capillary pericapillary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P

Key words:supplement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herbs;myocardial capillary density;number of pericapillary cells;myocardial infarction;rats

研究显示,心肌梗死患者虽然经过搭桥或支架置入术后使梗死相关冠脉再通,或经冠脉造影证实已达TMI3级血流的梗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42)

通讯作者:郭书文,E-mail:

死相关血管,有超过25%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并未恢复[1]。因此,减少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持心肌微血管的完整性、改善缺血心肌血供状态、恢复心肌细胞功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前期的系列研究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能明显促进大鼠缺血心肌微血管生成而改善心肌缺血,并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相关蛋白及细胞因子有显著调节作用[2-4]。本研究采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模型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变化,以及益气活血中药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益气活血中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清洁级,8周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许可证号:SCXK(京)2012-0001。

1.2 药物

益气活血药由黄芪、人参、当归、川芎、三七粉等组成。根据前期研究结果[5-6]选择益气活血药(2∶1)的剂量组合[5-6]。依口服剂工艺制备,按处方比例称取中药材,加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5 h,共5 h,水煎液过滤,浓缩,加乙醇调含醇量至50%,过滤,回收乙醇,过滤,调整浓度为相当原药材2 g/mL,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提供。

对照药物选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723-120116;培哚普利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P2009971052951。

1.3 试剂与仪器

BA3414 兔抗鼠CD34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BM0002小鼠抗α-SMA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提供。RSP1002型小动物呼吸机(Kent Scientific Corporation)。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方法[7]。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0 mg/kg)麻醉后,背位固定,行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在左侧第3、4肋间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打开胸腔,用开胸器推开胸腺扩大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心脏,用带线缝合针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于左心耳下约2 mm处,无张力的状态下将左前降支连同少量的心肌组织一起结扎,然后迅速将心脏复位,关闭胸腔。全部手术过程在30 min内完成,严格无菌操作。术后连续3 d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以结扎部位以下心肌变灰白、搏动减弱、心电图肢体导联出现ST段弓背向上明显抬高为造模成功的标志。假手术组手术过程相同,仅绕过左冠状动脉,打松结。

2.2 分组与给药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培哚普利组、通心络组。

各组于造模的第1日开始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通心络组每日给予通心络胶囊30 mg/kg体质量,培哚普利组每日给予培哚普利片0.72 mg/kg体质量,益气活血组每日给予益气活血中药21 g/kg体质量[5-6]。各干预药物均溶于无菌蒸馏水中,在保证药物剂量的前提下,调整浓度使每只动物给药容积均为10 mL/(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以相同容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28 d。

2.3 标本采集

称取大鼠体质量,用1%戊巴比妥钠麻醉,剪开腹腔,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出血清待测。然后剪断肋骨和胸肌,暴露胸腔取出心脏,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污,剔除血管、脂肪等非心肌组织,从左心室最大横径处切开,将切好的下半部分心脏放入预先准备的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备用,进行常规组织学方法处理,制作石蜡切片。据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成活数量分别观察第7、28日2个时间点指标的变化情况。

2.4 心肌病理形态学观察

将心肌组织用不同浓度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腊,二甲苯透明,HE常规染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光学显微镜观察。

2.5 心肌毛细血管密度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3%过氧化氢室温孵育8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2 min),电炉加热沸腾后断电,间隔7 min,反复2次,冷却后PBS(pH 7.2~7.6)洗涤2次,滴加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液,室温20 min,甩去多余液体,滴加CD34一抗(浓度为1∶100),4 ℃过夜,第2日早晨滴加生物素山羊抗小鼠IgG,室温20 min,PBS洗3次(每次2 min),滴加SABC,室温20 min,PBS洗4次(每次5 min),DAB显色,取1 mL蒸馏水,A、B、C试剂各加1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显色,镜下控制时间,蒸馏水冲洗,苏木素轻度复染,1~2 s即可,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2.6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周细胞

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m,每只鼠各取3张切片),脱蜡,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喷气后计时2 min,自然冷却,水洗。4 ℃下于1∶300 α-SMA单克隆抗体孵育24 h,每张切片滴加50 ?L EnVisionTM试剂,室温下孵育30 min。滴加新鲜配制的显色剂(DAB),苏木素复染。显微镜下观察,胞浆显棕黄色者为阳性细胞。按下法计数:先在100×视野下随机选择血管密度高的5个区和血管密度低的5个区作为计数部位,后在400×视野下计数微血管旁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的周细胞数,每只大鼠计数20个视野,最后以平均每个视野(400×)的周细胞数表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亦为α-SMA阳性表达,根据血管壁厚度及结构可与周细胞相区别,此类阳性细胞不在计数范围内。

2.7 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ET-1、NO的变化,具体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操作。根据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成活数量分别观察第7、28日2个时间点指标的变化情况。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数描述;多个样本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多组间差异性统计采用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用Games-Howell分析,双侧检验。P

4 结果

4.1 模型建立情况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致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肢导Ⅱ导联心电图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缺血心肌很快变苍白色。共手术100只,造模成功81只,死亡19只,其中手术中死亡8只,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后24 h内死亡3只,给予药物治疗后死亡3只,注射麻药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后死亡5只,死亡原因为呼吸停止、室颤和大出血,造模成功率81.0%。第7日观察大鼠42只,第28日观察大鼠39只。

4.2 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观察

第7日:假手术组大鼠心外膜未见纤维素渗出及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梗死区炎症反应明显,有泡沫状组织细胞聚集,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坏死的心肌组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梗死区边缘有充血、出血及炎细胞带,心外膜有炎性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培哚普利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通心络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较培哚普利组病变范围小。益气活血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较培哚普利组及通心络组病变范围较小。见图1。

第28日:假手术组大鼠心外膜未见纤维素渗出及未见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区由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及致密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呈束状或平行排列,胶原纤维束之间有极少残存的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地图状瘢痕组织形成;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培哚普利组大鼠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梗死区有岛状或细带状的心肌组织。通心络组大鼠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梗死区有岛状或细带状的心肌组织,但较培哚普利组病变范围大。益气活血组大鼠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但病变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小,且梗死区有岛状或细带状的心肌组织,但较培哚普利组病变范围大。见图2。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益气活血组 培哚普利组 通心络组

图1 第7日HE染色大鼠心肌病理形态(×50)

假手术组 模型组

益气活血组 培哚普利组 通心络组

图2 第28日HE染色大鼠心肌病理形态(×100)

4.3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T-1含量明显升高,NO水平下降(P

表1 各组大鼠血清ET-1、NO水平比较(―x±s,pg/mL)

组别 术后第7日 术后第28日

只数 ET1 NO 只数 ET1 NO

假手术组 10 5.37±1.06 31.12±2.57 9 6.38±1.73 30.38±4.00

模型组 7 13.67±1.68## 19.41±3.24## 7 14.60±2.38## 16.23±3.05##

益气活血组 9 8.06±1.21** 41.71±4.43** 8 8.97±1.07** 40.11±5.51**

培哚普利组 8 10.65±1.12** 33.02±2.68** 8 7.30±1.37** 45.26±6.60**

通心络组 8 9.87±0.73** 37.76±3.34** 7 9.57±1.57** 35.06±5.20**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4.4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密度的影响

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平均毛细血管密度(MCD)。第7日: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心肌梗死边缘区MCD明显降低(P

表2 各组大鼠心肌MCD比较(―x±s)

组别 n 第7日 第28日

假手术组 20 612.79±33.35 611.11±25.67

模型组 20 533.67±20.27## 493.27±19.38##

益气活血组 20 1178.50±33.27** 1051.30±30.12**

培哚普利组 20 1010.10±33.27** 1099.30±33.98**

通心络组 20 1094.30±33.12** 974.75±35.41**

4.5 益气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影响

第7日: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周细胞计数明显增加,益气活血中药组、培哚普利组、通心络组与模型组比较,梗死边缘区的周细胞计数减少(P

表3 各组大鼠心肌周细胞计数比较(―x±s,个)

组别 n 第7日 第28日

假手术组 20 0.8±0.84 1.2±0.84

模型组 20 8.2±1.30## 14.0±1.58##

益气活血组 20 4.2±0.84* 4.4±1.14**

培哚普利组 20 5.8±0.84** 3.6±1.14**

通心络组 20 4.4±0.55** 5.8±1.30**

注:与益气活血组比较,P

P

5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存在“气虚血瘀”的中医病理[8]。实验的中药组方中,生晒参、黄芪大补元气、广益五脏,针对气虚的主要病机;三七、川芎、当归为臣,活血通络、止血消瘀。诸药相合,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实,诸药合用,标本兼治,相得益彰,共奏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

冠脉微血管结构完整性与功能正常,是确保心肌收缩力储备和局部功能恢复的先决条件,是心肌存活的必备条件,当发生微小动脉和阻力血管的功能及结构变化时,冠脉血流速率和血流储备的变化可引起心肌缺血。低灌注梗死区和正常心肌之间的慢复流区域毛细血管内皮肿胀、突出甚至脱落,受周边的坏死组织压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完整性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周细胞功能失调。血管壁在结构上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细胞组成,它们分别构成血管的内外壁。周细胞又叫壁细胞,可以分化为巨噬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循环的灌流量和通透性[9-10]。

有研究显示,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中周细胞数量在4 h后明显增多,12 h后开始下降,48 h后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推测周细胞作为心肌中的间质细胞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主要效应细胞[11]。本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益气活血中药后,毛细血管周细胞的计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实验结果显示,益气活血组较模型组心肌梗死边缘区域MCD明显增加,可见周细胞对毛细血管生长起到调控的作用。研究发现新生血管的生长和维持主要由周细胞的募集和分化所推动[12-13]。周细胞募集并伴随发生基底膜重塑[14-15]。可见,周细胞的募集对血管新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益气活血中药可提升内皮分泌NO水平,并相应降低ET-1水平。NO和ET-1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对作用相反的血管活性分子,NO的含量与生物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内皮功能的状态。与益气活血组模型组比较,ET-1下降,NO升高,说明益气活血中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总之,益气活血中药可以通过降低心肌梗死大鼠毛细血管周细胞计数,维持血管的相对完整性,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血流,减少梗死面积,并促进血管新生,调节NO/ET-1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局部心肌血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Skyschally A, Leineweber K, Gres P, et al. Cornary micro enbolization[J]. Basic Res Cardiol,2006,101(5):373-382.

[2] 黄培培,郭书文,杨蟠储,等.心肌缺血大鼠血清TNF-α、IL-6变化及益气活血药对其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9):614-617.

[3] 张九峰.益气活血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分子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4] 周剑宇.益气活血药防治大鼠心力衰竭心脏重塑的调节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5] 郭书文,崔巍,王硕仁,等.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时相特征及益气活血药对其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1004-1007.

[6] 郭书文,王国华.益气活血药配合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9):12-13.

[7] 刘开宇,田海,孙露,等.标准化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6):531-534.

[8] 易慧智,吴伟康,侯灿.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展[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8):509-511.

[9] Kurz H, Fehr J, Nitschke R, Burkhardt H. Pericytes in the mature chorioallantoicmembrane capillary plexus contain desmin and 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relevance for non-sprouting angiogenesis[J]. Hist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2008,130(5):1027-1040.

[10] Oishi K, Kamiyashiki T, Ito Y. Isometric contraction of microvascular pericytes from mouse brain parenchyma[J]. Microvascular research,2007,73(1):20-28.

[11] 李永梅,任立群,王心蕊.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中周细胞数量的变化[J].心脏杂志,2009,21(2),211-214.

[12] Paquet-Fifield S, Schluter H, Li A, et al. A role for pericytes as micro environmental regulators of human skin tissue regeneration[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2009, 119(9):2795-2806.

[13] Lin SL, Kisseleva T, Brenner DA, et al. Pericytes and perivascular fibroblast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collagen producing cells in obstructive fibrosis of the kidne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2008,173(6):1617-1627.

[14] Greenberg JI, Shields DJ, Barillas SG, et al. A role for VEGF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pericyte function and vessel maturation[J]. Nature,2008,456(7223):809-813.

第4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 成因 荆州市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26-02

1 研究区概况

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中西部,地形以岗坡平原、低平原、低洼平原由西向东分布,总体西北高,东南低。该市境内水系发达(长江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湖泊众多(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其中有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及第三大湖长湖)。其中,荆州市城区面积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5万(2011年),南依长江,北临庙湖、海子湖、长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城区地下水埋深0.5-10米,含水岩层可划分为浅层孔隙潜水含水岩组、上部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和下部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岩组,含水岩层岩性以粉土、粉质粘土和粘土、粉质粘土为主,长江沿线以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为主,局部地段有薄层砂砾石层,河湖混合区多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淤泥质粉质粘土与淤泥质粘土互层。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凸现。从城区出发重点分析地下水成分及其成因,有利于全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为该市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打下理论研究基础。

2 采样与检测分析

2.1 采样

采样按照“兼顾自然状态与人为影响”的原则,有选择性地从城区12处民用井和3处常年观测井共采集样品68组,采集地点如图1。

2.2 指标

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分析选取了pH、硬度、总溶解固体(TDS)、氨氮、K+、Na+、Ca2+、Mg2+、CO32-、HCO3-、SO42-、Cl-、Fe、Mn等14项指标进行分析。

2.3 检测分析方法及结果分析

区内平均硬度为360.87mg/L,介于150-450mg/L的硬水占73.2%,高于450mg/L的高硬水占8.8%。受大气降水补给、长江径流补给和湖泊水地下径流补给的多重影响,地下水含水岩土中的Ca2+、Mg2+被大量交换进入地下水中,使地下水偏硬并有增高趋势。

由于Ca2+含量较高,加之区属弱酸性土壤环境,地下水中F-在地下水中难以富集,含量极少,故在后续水样检测中排除了F-的分析。

4 成因分析

4.1 离子来源

4.2 补排条件的影响

4.3 污染来源

荆州市城区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易利用也易污染。城区人口集中于长江沿线,大量生活污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地下水,使得氨氮含量超标,污染点呈密集型分布。北部农业区农作物被使用了大量的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积累或转入地下水引起水体污染。

5 结论

(1)荆州城区地下水属弱酸-弱碱性水,TDS普遍小于1g/L,水质属于淡水。地下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造成的氨氮含量超标。

(2)水化学类型为单一的HCO3-Ca型和HCO3-Ca·Mg型。其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受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影响,阳离子中Ca2+、阴离子中HCO3-占主导地位。

(3)地下水系统脆弱,污染程度不容乐观,亟待治理。

参考文献:

[1] 罗永平.江汉平原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湖北农机化,2010(2):45-46.

[2] 任增平,闫俊萍.内蒙古达拉特旗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中国煤田地质,1999,11(3):31-34.

[3] 邓宏兵,张毅,李俊杰.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湖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56-59.

[4] 王亚平,王岚,许春雪,等.长江水系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的化学成因[J].地质通报,2010,20(2):446-456.

第5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 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EH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极为相关的复杂疾病[1~3],当EH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并存时,单纯的血压控制只能使不到60%的患者获益,而危险因素的干预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因此,积极探讨EH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更有效的控制EH,减轻其危害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共识。有学者研究发现,炎症可能在E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2007年2月~12月实验检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蛋白水平及单个核细胞MCP1 mRNA的表达,探讨外周血MCP1的变化与EH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5]制定的标准,选取心血管科住院和门诊新诊断或未经正规降压治疗的EH患者62例,同时选取血压正常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血栓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感染、严重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排除近期有手术或外伤史等影响MCP1的因素。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捷瑞),Trizol试剂(美国Invitrogen),焦炭酸二乙酯(瑞兴),逆转录试剂盒(Promega),PCR试剂盒(Promega),100 bp DNA Ladder Marker、D2000 DNA Marker(天根生化),人MCP1 ELISA 试剂盒(美国R&D公司);ULT13863三洋-80 ℃低温冰箱(日本),5745台式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f centrifuge 5810R 高速离心机,Amersham核酸蛋白分析仪,PCR仪(PE geneAmp PCR System 2400)(Perkin Elmer),DNA成像分析仪(Gel Doc EQ,BioRad),酶标仪(ELx800,BioTek公司)。MCP1引物设计由上海生工合成,上游引物5' AGGAAGATCTCAGTGCAGAGG 3',下游引物5' – AGTCTTCGGAGTTTGGGTTTG 3';βaction:上游引物5'AGCGAGCATCCCCCAAAGTT 3',下游引物5'GGGCACGAAGGCTCATCATT 3'。

1.2.2 标本采集 受检者空腹12 h,于次日清晨6∶00~7∶00采集肘正中静脉血8 ml,其中4 ml置普通生化管中,室温静置2 h,自然凝固后予离心10 min,1 000 r/min收集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另4 ml置于EDTA抗凝试管中摇匀后即刻置40 ℃冰箱冷存,于6 h内提取RNA用。

1.2.3 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测定 用保存待测的血清,依照MCP1 ELISA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操作。用酶标仪检测450 nm波长下各孔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标本中MCP1的浓度。

1.2.4 人血单个核细胞中RNA提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后,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提取总RNA;按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步骤合成cDNA,并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用1.5% 琼脂糖凝胶跑电泳,溴乙锭显色。测定各条带灰度值,以βactin为内参,用MCP1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定量MCP1。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EH组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1 EH组及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注:TC示总胆固醇,TG示甘油三酯,FBG示空腹血糖,LDL示低密度脂蛋白,HDL示高密度脂蛋白,WBC示白细胞。

2.2 MCP1水平及MCP1 mRNA表达

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EH组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及单个核细胞MCP1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表2 外周血MCP1水平及单个核细胞MCP1mRNA表达注:(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传统观念认为,EH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表现为心搏出量和(或)外周阻力增加,治疗目标也仅限于用药物控制血压。随着对EH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在EH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血管炎症是一个主要的、共同的病理特征,提示EH与炎症关系密切[6]。

MCP1为碱性蛋白,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可由炎症介质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泌。MCP1在体内及体外均有强大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聚集、附壁、游走的功能,是炎症的始动因子及标志[7]。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升高,认为EH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8]。本研究显示,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提示MCP1可能参与了EH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积极探索控制炎症的方法可能是高血压乃至冠心病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

EH患者外周血MCP1升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来源于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上调表达MCP1 mRNA有关,但外周血MCP1蛋白的升高是否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 mRNA表达上调有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纯EH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 mRNA表达显著增高,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CP1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升高的一个因素,但是否与内皮细胞等其它因素有关,需进一步实验证实。由于MCP1蛋白可能进一步激活CCR2趋化因子受体,介导趋化活性,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发生移行,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9],使其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加速血管重构,使血管壁顺应性下降,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针对炎症的治疗,或许对控制血压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Lillie EO,Daniel T,Connor O.Early phenotypic changes in hypertension: a Role for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heredity[J].Hypertension,2006(3): 331 - 333.

[2]Bergvall N,Iliadou A,Jodansson S,et al.Genetic and shar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o not conf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rth weight and hypertension:a study among Swedish twins[J].Circulation, 2007(115):2931-2938.

[3]Schillaci,M. Pirro,G. Vaudo, M,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Aortic Stiffness in Untreat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5(6): 1078 - 1082.

[4]Sesso H, Buring J, Rifai N, Blake G,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J]. JAMA, 2003(290):2945-2951.

[5]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2.

[6]Li JJ, Fang CH, Hui RT.Is hypertension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Med Hypotheses, 2005(64):236-240.

[7]De Lemos JA,Morrow DA,Sabatine M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Circulation, 2003(107):690-695.

第6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关键词]原因不明反复流产;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a)-0087-03

Molecular Genetics Laboratory,Liaoning Provi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amily Planning,Shenyang 11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s sub-types and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amily Planning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The 50 patients with URSA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voluntary abor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number of T lymphocytes sub-types and NK cell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CD4+ and ratio of CD4+/CD8+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 patients (P0.05).The level of NK cell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unexplained recurrent patients(P

[Key words]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T lymphocytes sub-types;NK cells;Flow cytometry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了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1]。其主要原因有染色体异常、感染、内分泌失调和凝血异常,而排除这些因素后,其中有40%~80%的患者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2]。正常妊娠需要母体建立起一个对胎儿局部免疫耐受的环境,如果免疫微环境失调则会导致流产的发生[3]。URSA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已经成为困扰育龄妇女和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免疫因素在维持正常妊娠起着关键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在妊娠免疫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比较URSA患者与健康早孕妇女外周血中T淋巴胞亚群和NK细胞比率,探讨URSA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同时为URSA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流产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院附属医院门诊诊断为URSA患者50例,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并且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30例。观察组50例URSA患者平均年龄(30.12±6.73)岁,平均孕龄(8.01±3.13)周,平均月经周期(28.32±3.22)d,平均体重指数(23.27±3.15)kg/m2。对照组30例早孕妇女中,平均年龄(29.42±5.58)岁,平均孕龄(8.32±3.45)周,平均月经周期(29.01±4.73)d,平均体重指数(23.24±3.14)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月经周期和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组织收集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URSA诊断标准:有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病史,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②内分泌功能正常;③母儿血型不和,抗心磷抗体、抗核抗体均为阴性;④丈夫男科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合并生殖道感染、畸形。对照组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流产史;②合并内分泌、染色体和自身免疫抗体异常;③合并生殖道感染、畸形。

1.2方法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1.2号管均加入女方全血50 μl,然后于1号管中加入10 μl FITC-CD3/PE-CD8/PerCP-CD45/APC-CD4混合单克隆荧光抗体(BD公司;批号:340503),2号管加入10 μl FITC-CD3/PE-CD16+ CD56/PerCP-CD45/APC-CD19混合单克隆荧光抗体(BD公司;批号:340503),振荡混匀,室温避光20 min;加入红细胞裂解液(BD公司;批号:5154719)1 ml,震荡混匀,室温避光10 min;磷酸盐缓冲液洗1次,500 μl悬液上样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率的比较

URSA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NK细胞百分率的比较

URS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百分率为(18.09±2.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6±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半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主要是母体免疫耐受来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一但母体与胎儿的免疫平衡被破坏,会造成病理性流产的发生[4-5]。各种免疫的失衡均可导致URSA:封闭抗体的缺乏、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CD4+/CD8+失衡、Th1/Th2失衡、CD56+CD16+/CD56+CD16-NK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表达异常[6-8]。

近年来研究发现,URSA的患者多是免疫状态相对异常,其中T淋巴细胞、NK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胎儿对于母体而言,属于同种异体移植物,其抗原不是存在于母体中枢免疫器官内,妊娠免疫耐受本质主要是外周免疫耐受。根据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子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两个亚群,即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可辅助B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产生抗体,CD8+T淋巴细胞抑制这一过程使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不至于过强,两者比例的平衡是维持生理功能正常和免疫反应正常应答的基础。URSA与母体的免疫状态有很大的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表现为免疫系统呈现免疫过度表达的状态。本研究发现,URSA患者外周中CD4+和CD4+/CD8+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的妇女,这与以往的研究相符[9-10]。CD4+T淋巴细胞为辅T淋巴细胞,其比率升高,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加强,导致妊娠不能继续[11]。正常早孕的妇女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非怀孕的健康妇女,说明CD4+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降低,是正常妊娠维持的一个必要条件。正常妊娠早期,CD4+/CD8+的比值降低,有利于胚胎免于遭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CD4+/CD8+的比值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当二者比例失调,则会引起免疫紊乱,造成流产的发生。在URSA患者外周中CD4+/CD8+的比值升高,提示早期流产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细胞免疫功能过度,导致妊娠不能继续。当URSA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CD4+/CD8+的比值下降,利于妊娠的维持[12]。

NK细胞存在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类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不需要预先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能产生细胞毒效应。NK细胞在妊娠的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胚胎植入和妊娠早期,子宫蜕膜细胞中NK细胞的比例占70%以上,主要对胎儿滋养层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作用,提供主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子宫蜕膜中的NK细胞与胚胎滋养细胞直接接触,当其细胞活性过度表达会对胚胎的发育有害,从而引起胚胎损伤乃至流产的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CD56+CD16+T细胞等NK细胞与URSA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3-14],外周血高水平的NK细胞预示着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妊娠可能发生生化妊娠或自然流产[15]。本研究发现URSA患者相比较正常早孕妇女的外周血中NK细胞比率明显升高,提示NK细胞参与了URSA的形成。NK细胞可能发挥作用的机制是NK细胞的杀伤功能启动,释放穿孔素及丝氨酸酯酶,导致胚胎的损伤,引发流产。另外URSA患者外周中NK细胞的增多,改变了细胞因子表达,打破了母胎界面Th1/Th2的平衡,也可以引发流产[16]。

综上所述,CD4+、CD4+/CD8+以及NK细胞比率在URSA患者外周血中升高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免疫因素是URSA流产的重要原因,笔者以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为研究URSA疾病的切入点,取得一定的结果,对临床URSA的诊疗具有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华坤,刘庆芝,谢建生,等.封闭抗体缺失与不同类型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分析[J].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0):787-789.

[2]丛林,刘长明,朱立新,等.原因不明复发性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前后亚群的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5):378-380.

[3]Chen JL,Yang JM,Huang YZ,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ymphocyte active immunotherapy in 380 patients with unex?鄄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Int Immunopharmacol,2016,40:347-350.

[4]吴梦茹,朱h洁,丁剑冰,等.不明原因自发流产与免疫细胞失衡的关系[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31(8):1144-1147.

[5]张艳霞,高天畅,李梅清,等.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蜕膜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5,44(16):2164-2166.

[6]李晓荣,魏丽娜,王海燕,等.主动免疫治疗对URSA患者CD细胞封闭效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9):2102-2104.

[7]周仕华.复发性流产患者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指标的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7):686-688.

[8]顾艳,张慧琴.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复发性流产[J].生殖与避孕,2014,34(7):551-554.

[9]谭秀梅.反复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研究[J].医学检验,2011,18(20):83.

[10]胡道琴,梁宝珠,陈敏,等.复发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6):76.

[11]张菱,宫美轩,张亚杰,等.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24-326.

[12]华月琴,陈瑞华,吴志南,等.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9):2697-2698.

[13]Hosseini S,Zarneni AH,Asgarian-Omran H,et parative analysis of NK cell subsets in menstrual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fertile subjects[J].J Reprod Immunol,2014,103:9-17.

[14]司斯.不明原因头⑿粤鞑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特征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6):634-636.

[15]Holmes MA,Li P,Peterdorf EW,et al.Structural studies of allelic diversity of the MHC class I homolog MIC-B,a stress-inducible ligand for the activating immunoreceptor NKG2D[J].Immunol,2002,169(3):1395-1400.

第7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早期不同时间注射红花注射液后,对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红花治疗组、出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又再分成出血前24h、出血后0、6、12、24h治疗组。各组均于脑出血后第72h处死,取脑,连续切片做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用药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肿周围细胞凋亡数目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cl-2/Bax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出血对照组相比较,各药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Bcl-2/Bax蛋白比值增高、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红花注射液组在脑出血前24h和脑出血后0h给药治疗的Bcl-2/Bax蛋白比值低于脑出血后6、12、24h治疗组、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数高于脑出血后6、12、24h治疗组;在大鼠脑出血后6h、12h、24h注射红花注射液,出血灶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Bcl-2/ Bax比值逐渐降低,出血后6h给药治疗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低于出血后24h治疗组。结论 在不同时间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大鼠,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中术后6h给药组治疗效果最好,其可能通过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血肿周围的细胞凋亡。

【关键词】 脑出血;细胞凋亡;红花注射液;大鼠

The effect of Safflor injection on cell apoptosis around the hematoma in the early time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afflor injection on apoptotic cell and protein about apoptotic cell in the early time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in rats.Methods 96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remedial group with ICH and the contrast group including ICH contrast group with ICH and normal contrast group without ICH. Then each group of rats were pided into five groups which were 24 hours remedial group before ICH of rats,0,6,12 and 24 hours remedial group after ICH of rats. All rats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killed on the 72nd hour following ICH.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performed in rat brain by using antibody caspase-3 or antibody bcl-2,bax. TUNE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poptosis around the hematoma.Results Compared with ICH model group,Safflor injec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neurological system damage symptoms,heighten the ratio of bcl-2/bax,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caspase-3 positive cell and the number of TUNEL positive cell around hematoma in ICH rats. The number of caspase-3 positive cell of Safflor group treated before ICH 24 hours ahead,after ICH 0 hour were more than that of Safflor group treated after ICH 6,12,24 hours. The bcl-2/bax of Safflor group treated before ICH 24 hours ahead,after ICH 0 hour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Safflor group treated after ICH 6,12 or 24 hours. Whe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injected Safflor after ICH 6,12,24 hours,The number of caspase-3 positive cell around hematoma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bcl-2/bax positive cell was gradually degraded and the number of TUNEL positive cell of Safflor group treated after ICH 6 hours were less than that of Safflor group treated after ICH 24 hours. Conclusions When Safflor injection is used earlier to cure ICH,it can decrease the rate of cell apoptosis and capase-3 protein expression,heighten the ratio of bcl-2/bax around the hematoma,especially in the Safflor group treated after ICH 6 hours.

【Key word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poptosis; Safflor injection;rat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迄今为止对脑出血的治疗虽较以往有很大进步,但脑出血仍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近年来,部分作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治疗的时机上,特别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患者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SD大鼠雌雄不限(126只),体重230~280g,由宁夏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宁〉20050001)。

1.1.2 主要试剂 红花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070304),Ⅶ型胶原酶(sigma公司),TUNEL 检测试剂盒(Roche公司),Caspase-3多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Bcl-2、Bax单克隆抗体(Sata Cruz公司),DAB染色试剂盒(北京中衫生物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 将大鼠(雌雄对半)随机分成红花治疗组、出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又再分成出血前24h、出血后0、6、12、24h治疗组,各红花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红花注射液1次,剂量为1.5ml/(kg·d),正常对照组和出血对照组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每日进行神经功能评分1次,各组大鼠均于脑出血后第72h处死。

1.2.2 脑出血大鼠模型制作 根据脑立体定位图谱于大鼠前囟后0.2mm,中线右侧旁开3.0mm钻孔,暴露硬脑膜。微量进样器吸取0.5u/μlⅦ型胶原酶和6.25u/μl肝素的混合液0.26μl,以硬脑膜平面为零点,缓慢进针,深度为5.0mm,缓慢注入药物,注射完毕后留针10 min,缓慢退出微量进样器,清洁伤口,缝合头皮,术后保温。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石蜡切片,采用SP法,DAB显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于 200 倍光镜下在血肿周围按顺时针方向在2、4、6、8、10、12六个时钟点中选择5个不重复视野区,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平均值。

1.2.4 细胞凋亡的检测 取与免疫组化染色相邻切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DAB显色。于 200 倍光镜下在血肿周围按顺时针方向在2、4、6、8、10、12六个时钟点中选择5个不重复视野区,计数TUNEL反应阳性细胞数,计算平均值。

1.2.5 统计学处理 结果用x±s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准均为α=0.05。

2 结果

2.1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麻醉苏醒后,模型组动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根据Berderson评分标准对术后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各组评分情况见表1。表1 脑出血后各时相点神经功能评分注:notes:P

2.2 免疫组化 Caspase-3蛋白表达以细胞浆或细胞核中呈棕黄色着色的颗粒为阳性细胞,Bcl-2和Bax 蛋白表达均以细胞浆呈棕黄色着色为阳性细胞,以神经元细胞表达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血肿周围脑组织。正常对照组也可见到较少的Caspase-3蛋白、Bcl-2 蛋白和Bax 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但Bcl-2/Bax的比值始终接近1。

2.3 TUNEL染色 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选取差异显著的两个时间点进一步做TUNEL染色,TUNEL 阳性细胞以细胞膜周边染色质堆积染色呈棕黄色或细胞核着色呈棕黄色评判为TUNEL 阳性细胞。在血肿周边的外围,以神经元为主,少部分是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ICH各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表达情况见表2、表3。表2 各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给药时血肿周围Caspase-3、Bcl-2、Bax阳性细胞记数注:VS ICH group,P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在我国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的40%~50%,是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脑出血后30天内病死率接近50%,许多存活者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在治疗上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手术清除血肿外,治疗手段较少,无其他特效的方法[1],且相当部分脑出血患者虽早期行血肿清除,但预后仍然不佳。千百年来中医中药在脑卒中的治疗得以广泛的应用,部分作者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期脑出血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治疗的时机上特别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患者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文献表明,细胞凋亡是脑出血后细胞死亡主要途径之一 [2]。各种动物实验表明, 脑出血后4~6h细胞凋亡即开始出现,凋亡高峰在脑出血后48~72h[3]。另外,有研究表明:脑细胞缺血后先出现促凋亡基因表达,后出现神经元群体的凋亡,这就为治疗提供了时间窗,从理论上推测如果能在发病早期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抑制凋亡基因的表达,就能有效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损伤。

目前认为,哺乳动物的细胞凋亡至少由两条通路构成,即死亡受体通路和线粒体通路,这两条凋亡途径不是孤立的,后期的共同途径是Caspases的激活,其中caspase-3是哺乳动物细胞凋亡中的关键酶,在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网络中居核心地位[4]。线粒体在多种凋亡途径中起到了核心作用[5],在线粒体通路调节细胞凋亡中,Bcl-2基因家族是目前较为公认与之密切相关的基因。Bcl-2和Bax是Bcl-2基因家族中已被发现的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的两种基因,是一对在功能上相互对立的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均有表达。Bcl-2和Bax是两类典型的抑凋亡和促凋亡蛋白, Bcl-2与bax结合成异二聚体是Bcl-2发挥抗凋亡活性所必需的[6], Bcl-2/Bax异二聚体,可通过阻断细胞色素C的释放,抑制下游Caspase-3的激活,从而抑制凋亡的发生,即细胞内Bcl-2与Bax比例决定受凋亡信号刺激细胞的最终命运,Bcl-2/Bax值增加,细胞凋亡减少;反之,则诱发细胞凋亡机制的启动[7]。

脑出血后脑内血肿,中医认为离经之血即为淤血,治法也应活血化瘀。祖国医学认为血瘀是中风的本质,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的根本大法,但在治疗时机上存在较大争议。有作者认为活血化瘀不论在早期先驱症状、发作期,还是恢复期均可应用。特别提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控制出血不是采取止血方法,而是应用活血止血、化瘀止血、理气止血等法。

红花作为一种应用普遍的强活血药,临床广泛应用于脑中风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红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8];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发血小板聚集、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升高;抑制诱发的人中性粒细胞聚集、粘附[9,10],提高大鼠的纤溶性[11];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线粒体肿胀、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拮抗氧自由基[12]。

众多的医家使用活血化瘀药多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3天或3天以后)。况时祥[13]认为活血化瘀药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主要作用还在于改善由出血而引发的血液循环障碍,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而并非消除血肿或减轻脑水肿,反对一味寻求促进血肿清除的峻猛之药,并指出脑出血在使用活血化瘀保持谨慎态度,防止再出血,认为发病后6~24h内应为应用活血化瘀类药的最佳时机。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性ICH后不同时间点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均有效果。(2)6h治疗组和12h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组。从行为学表现来看,从术后6h开始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轻于出血对照组,但各治疗组组间比较无差异。从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来看,各治疗组均能减少脑出血后的出血灶周围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Bax的比值,与出血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大鼠脑出血后6、12、24h注射红花注射液,出血灶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Bcl-2/ Bax比值逐渐降低,与TUNEL染色结果相一致,提示红花注射液在大鼠脑出血6h以后尽早用药效果比较理想,与文献[14]报道一致。推测其可能与通过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血肿周围凋亡细胞的表达有关。另外在本实验中,在大鼠脑出血后0h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有1例血肿周边见可到新鲜出血灶,说明出血6h以内应慎用活血化瘀药物来治疗脑出血。但在脑出血后康复治疗阶段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红花注射液早期治疗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可明显减少血肿周围的细胞凋亡率,脑出血6h以内应慎用活血化瘀药物来治疗脑出血,脑出血6h以后尽早用药效果较理想。

【参考文献】

1 Heckmann JG,Erbguth FJ,Hilz MJ,et al. Cerebrovascular circulation from a clinical view. Historical review,physiology,pathophysiology,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aspects . Mde Klin (Munich),2001,96 (10): 583-592.

2 Kohji Matsushita,Wei Meng,Xiao ring Wong,et al. Evidence for apoptosi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 striatum .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0,20(2);396-404.

3 Nakashima K,Yamashita K,Uesuge S,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file of apoptotic cell death in transient intracerebral mass lesion of the rat . Neurotrauma,1999,16;143- 151.

4 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02-208.

5 Green DR, Kroemer G.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itochondrial cell death . Science,2004,305( 5684): 626-629.

6 Zhu Y,Prehn J,Culmsee C,et al. The β2- adrenoceptor agonist clenbuterol modulates bcl-2,bcl-x1 and bax protein expression following 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 Neurosci.1999,90(4) :1255-1263.

7 Pepper C,Hoy T,Bentley DP. Bcl-2/Bax ratio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in vitro apoptosis and clincal resistance . Br J Cancer,1997,76(7):935-938.

8 刘发,魏苑,杨新中,等. 红花黄色素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 药学学报,1992,27(10):785-787.

9 陈文梅,金鸣,吴伟,等. 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 :741-744.

10 王玉芹,杨树东,李家实,等. 红花黄色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3(4):21-23.

11 王振义,李家增,陀长耿,等.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 第2版.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479-485.

12 田京伟,傅风华,蒋王林,等. 羟基红花黄色素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药学学报,2004,39(10) :774-777.

13 况时祥. 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探要. 中医药学刊,2004,22(8):1513-1514.

第8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摘要】 目的对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2(Annexins B2)进行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Annexins B2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重组后的蛋白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重组质粒DNA测序均显示重组体构建成功,并得到高纯度的蛋白,且该重组蛋白可被亚洲带绦虫、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Annexins B2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膜联蛋白B2;基因克隆;免疫反应性

ABSTRACT: ObjectiveTo clone and express the gene named as Annexins B2 of Taenia saginata asitica so as to analyze the immunogenicity of its recombinant protein.MethodsBy online analysis of the gene at bioinfomatics websites to identify the gene from the Taenia saginata asiatica full-length cDNA plasmid library, the gene was 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28a(+) and then transformed to E.coli BL21 with IPTG induction. Thereafter, the gene product was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purified by Ni-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n addition, the immunoreactivity of the purified recombinant proteins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As demonstrated by PCR,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and DNA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highly expressed.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tested with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could react with Taenia asiatica and Taeniarhynchus saginatus infected patient serum.ConclusionThe Annexins B2 of Taenia saginata asitica has been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and the purified protein has been confirmed with immunogenicity.

KEY WORDS: Taenia saginata asiatica; Annexins B2; gene cloning; immunoreactivity

鉴于亚洲带绦虫与猪带绦虫及牛带绦虫在起源、分类学地位存在的差异[1-2],本课题组率先构建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并对该虫进行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工作[3]。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从文库中筛选到了一个膜联蛋白B2(Annexins B2)的同源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原核表达产物进行免疫学方面的初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血清、载体与菌株3种人体带绦虫患者血清取自粪检阳性的带绦虫患者。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及大肠埃希菌BL-21/DE3由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惠赠。

1.1.2主要试剂和工具酶Ex Taq酶(含dNTP),BamHⅠ,XhoⅠ,T4 DNA连接酶 (大连宝生物工程公司);异丙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美国Promega公司);质粒纯化试剂盒(广州东盛科技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猪IgG二抗、兔抗人二抗、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氯化钙、氯化钠等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2方法

1.2.1Annexins B2基因的识别及扩增将获得的亚洲带绦虫Annexins B2基因进行BLASTX分析。并根据已获得的该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开放阅读框,利用软件设计引物(引物由上海联合基因公司合成),分别带上BamHⅠ和XhoⅠ的酶切位点进行PCR反应。

1.2.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PCR产物和pET-28a(+)载体分别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回收、连接后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对阳性克隆依次进行质粒的提取、双酶切和PCR鉴定,并进行重组质粒DNA测序鉴定(测序由英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

1.2.3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蛋白诱导表达,考马斯亮兰蛋白染色液染色观察蛋白表达情况。确定蛋白表达后,进行大量的诱导表达,并判断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再将样品加入预先处理好的Ni-IDA His.Bind树脂亲和层析纯化柱中,最后再用PBS 24h透析以去掉过柱时留下的咪唑。

1.2.4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用3种人体带绦虫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兔抗人IgG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

2结果

2.1Annexins B2基因的识别和序列分析该基因全长922bp,编码区为224~686bp。其最大ORF为其完整编码区。

2.2原核重组质粒的鉴定将重组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产物行0.8g/L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在500bp左右有一清晰条带,与目的基因大小基本相符。此外,重组质粒的测序报告表明插入序列与理论序列一致,证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图1)。

2.2蛋白表达及纯化结果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DE3中,超声裂解后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显示在大约25ku处出现高效表达条带(图2),与目的蛋白基本相符。测得纯化产物的蛋白浓度为0.526g/L。

2.3Western blotting鉴定纯化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用感染亚洲带绦虫、猪带绦虫、感染牛带绦虫的患者血清以及亚洲带绦虫感染猪的血清与纯化蛋白反应的结果均显示出较清晰的条带,而阴性对照血清在相应位置未识别出该蛋白条带(图3),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图1重组质粒的PCR和双酶切鉴定

Fig.1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T-28a(+)-Ta Annexins B2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igestion with restriction enzymesM1:DNA标准(DL2000);1:PCR产物;2:pET-28a(+)质粒双酶切;3:pET-28a(+)-Annexins B2重组质粒双酶切;M2:DNA标准(DL 15000)。图2100g/L SDS-PAGE分析pET-28a(+)-Ta Annexins B2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产物及其纯化产物Fig.2 100g/L SDS-PAGE analysis of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roduct and purified product

M:蛋白Marker;1:pET-28a(+)IPTG未诱导;2:pET-28a(+)IPTG诱导;3:pET-28a(+)-Annexins B2 IPTG未诱导;4:pET-28a(+)-Annexins B2 IPTG诱导;5:pET-28a(+)-Annexins B2上清;6:pET-28a(+)-Annexins B2沉淀;7:pET-28a(+)-Annexins B2纯化蛋白。

3讨论

带绦虫病的流行在我国西部一直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由带绦虫病造成的健康和畜牧业经济损失上百亿,严重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目前,亚洲带绦虫病的防治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诊断和疫苗候选抗原、药物靶标、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图3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 鉴定Fig.3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of the recombinantsM:蛋白Marker;1:纯化蛋白与亚洲带绦虫患者血清的反应结果;2:纯化蛋白与牛带绦虫患者血清的反应结果;3:纯化蛋白与猪带患者血清的反应结果;4:纯化蛋白与亚洲带绦虫感染猪血清的反应结果;5:纯化蛋白与正常人血清的反应结果。

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已经构建好的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出了一个膜联蛋白(Annexins B2)的同源基因,并且预测出该基因位于胞浆,无跨膜区,二级结构基本上是以α螺旋为主。这些都符合膜联蛋白家族的共同特征[4]。根据膜联蛋白家族分布广泛,表达丰富且稳定的特性,可以推测其在绦虫的生理活动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膜联蛋白是一个广泛存在的蛋白家族,在所有真核基因组中广泛表达。具有内部重复单位和“G-X-G-T-(38residues)-D/E”基序[5],即Ca2+结合区域的特征,用以结合带有负电的脂质。虽然它为钙结合蛋白,但是在结构上却没有EF手,而且在和Ca2+结合后,还可以与磷脂再次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例如,细胞的胞吞胞吐,离子通道的形成,调节磷脂酶A2的活性及细胞内外Ca2+浓度、抗炎症反应等。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膜联蛋白家族各成员在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关系,且在研究过程中发现,annexins没有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是一个典型的细胞内蛋白。但是,却有学者发现它可以与细胞外基质发生作用。例如,抗炎[6]、抗凝[7]、抑制肿瘤[8]等。最新的研究报道,当将其作为疫苗的候选因子时,可以消除一些寄生于哺乳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此外,学者们认为膜联蛋白是维持细胞膜表面结构和信号转导功能的重要蛋白。并可能具有激活纤维蛋白酶原的功能,有助于破坏宿主的结缔组织,使虫体抗原更加容易进入宿主机体,诱发免疫应答。因此,对该基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它的生物学功能及开辟预防治疗寄生虫病的新途径[9-10]。

目前,Annexins B2已经在猪囊尾蚴的研究被发现并命名,但是具体的生理功能还不清楚,且在亚洲带绦虫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因此,本研究将亚洲带绦虫成虫annexins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电泳进行鉴定。SDS-PAGE结果表明,该蛋白在全菌和沉淀中都有表达,上清中有微量的表达,说明annexins主要表达在包涵体中。因此,进一步溶解包涵体[11],经变性处理并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了大量较纯的重组蛋白。此外,还尝试性的用上清过柱纯化并用蔗糖进行蛋白浓缩,也得到部分有活性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就是以抗体-抗原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可用于不同抗原的比较和定量。其检测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重组蛋白与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及亚洲带绦虫有较强的交叉反应且在绦虫中的诊断特异性不高,推测其不能作为免疫诊断抗原的合适候选分子。但是,其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由此可推测它是一个具有开发潜力的基因。总之,本项研究填补了该蛋白在亚洲带绦虫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诊断尤其是疫苗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包怀恩. 我国亚洲带绦虫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J\]. 热带医学杂志, 2002, 2(3):215-219.

\[2\]张朝云,杨明,张科,等. 云贵州三地牛带绦虫核糖体tRNA-ITS1序列分析 \[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6, 31(4):291-295.

\[3\]黄江,胡旭初,包怀恩,等. 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的构建及EST测序 \[J\]. 热带医学杂志, 2007, 7(2):116-118.

\[4\]MOSS SE, MORGAN RO. The annexins \[J\]. Genome Biol, 2004, 5:219-221.

\[5\]CHOI SH, KWON SR, LEE EH,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an annexin from a fish gill fluke microcotyle sebastis (Platyhelminthes: Monogenea) \[J\]. Mol & Bioche Parasitol, 2009,163(1):48-53.

\[6\]高奋堂,曹云山,徐义先,等. 氟伐他汀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联蛋白A1表达水平的影响 \[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6, 22(4):209-211.

\[7\]王义会,闫强,王平,等. 膜联蛋白B2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J\]. 动物医学进展, 2007, 28(3):31-33.

\[8\]朱逢佳,曾苏,曹江. 膜联蛋白-1与肿瘤\[J\].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8, 30(5):581-585.

\[9\]ZHANG Y, WANG KH, GUO YJ, et al. Annexin B1 from Taenia solium metacestodes is a newly characterized member of the annexin family \[J\]. Biol Chem, 2007, 388(6):601-610.

第9篇:学习周计划范文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外周血;关节滑液;肿瘤坏死因子-α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TNF-αin the synovial fluid ( SF ) and peripheral blood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 and analyze its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ynovial inflammation. Methods:SF and peripheral sera were collected from 90 patients with AS and 40 healthy control.. TNF-αwas detected using a sandwich ELISA method. Correlation between TNF-αand WBC, ESR, CRP was also analyzed subsequently. Results:The concentrations of TNF-α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F and peripheral sera in AS patients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 p 0.05). Conclusion:TNF-α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SF and sera of AS patients. TNF-α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ynovial inflammation.

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Peripheral blood;Synovial fluid;TNF-α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慢性进展性风湿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其病变最终结局是脊柱周围韧带和椎间盘骨化,形成竹节椎,中轴关节(尤其是骶髂关节)出现纤维化及骨性强直,导致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外周关节炎多见于下肢关节,多为非对称性。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是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护士差错(n=71)包括标签错误、操作差错、血液保存错误,是由于违反了输血护理常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和输血的原则,对血液和血液成分的有关知识了解太少;血库工作人员的差错主要为配血报告单填写错误,1例交叉配血错误在取血复核时发现,这些错误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违反技术操作规程造成的;检验科血型鉴定13例差错中13例都在血库进行血型复查时发现。

血站的6例差错:包括4例笔误和2例血型错误(后经调查是将血袋标签误填误贴),是由于违反技术操作规程造成的。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多数输血差错发生都是由于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各类原则。而随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制定,说明我国的临床输血已纳入法制化轨道;而且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即将开始实施,因此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完善临床输血规程,强化质量控制,避免或减少输血差错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根本上增强输血安全性,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针对所发生的差错,我们提出如下措施:①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②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包括输血突细胞和滑膜组织内成纤维母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关节滑膜组织炎症损伤过程[1] 。本文通过检测AS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水平,旨在探讨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90例AS来自本院2004年8月~2007年8月免疫风湿科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修订的纽约标准[2] 。其中男7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0±11)岁。其中HLA-B27阳性80例。40例健康对照来自本院体检健康者,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7)岁,无AS既往史和家族史,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表现。患者均接受临床生化和其它影像学检查,包括血常规、ESR、C反应蛋白(CRP) 、HLA-B27、骶髂关节X线、CT检查确诊。

1.2检测方法

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4ml,离心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用。另外,有50名患者接受膝关节外上方为穿刺点,使用无菌注射器,收集关节滑液2 ml,离心保存在0℃冰箱内,用来检测TNF-α。

1.3TNF-α测定

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免疫试验(ELISA)测定TNF-α含量。采用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 统计软件行t检验和x2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 = 0. 05。

2结果

2.1AS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测定AS患者外周血中TNF-α水平比健康对照显著升高( p < 0.01) 。另外,发现AS患者关节滑液中TNF-α 水平比外周血中也明显升高( p < 0.001) 。见表1。

①与健康对照比较p < 0.01;②与患者外周血比较p

2.2TNF-α水平与WBC、ESR和CRP之间以及和HLA-B27相关分析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 AS患者的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水平与外周血中WBC (9.2±4.4×109/L ) 、ESR ( 62.4±16.2 mm/1h 后) 和CRP(26.8±6.4mg/L)之间均无相关关系( P > 0. 05) 。AS患者的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水平与HLA-B27阳性之间无相关关系( P > 0. 05) 。

3 讨论

我们的研究发现AS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TNF-α浓度比健康对照显著升高,且发现TNF-α水平与患者外周血中的WBC、ESR、CRP及HLA-B27阳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我们的结果提示TNF-α对AS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转归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它可作为判断AS患者病情发展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

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关节病理包括附着点炎和滑膜炎两种类型[3]。关节囊、韧带、肌腱的附着点炎是AS的主要病理特点。病理过程以关节囊、韧带、肌腱的骨附着点为中心的慢性炎症,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白细胞。滑膜炎在AS中并不少见,典型表现为滑膜细胞肥大和滑膜增生,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研究表明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在AS中表达增强[4]。TNF-α被认为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恶病质,而现在它被认为是拥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生物学介质。它对机体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可直接参与许多病原体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应答。TNF可诱导趋化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免疫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从而促使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引起局部炎症反应。TNF-α也可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诱导炎症因子(促炎症细胞因子、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在AS病变时, TNF-α可协同一些趋化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向关节滑膜组织内浸润,引起炎症应答。已有报道[5-8],针对TNF-α靶向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控制AS的病情发展。通过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TNF-α在AS患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免疫病理作用,它可能直接参与了关节滑膜组织炎症损伤,促使关节炎症病变。

参考文献

[1]高俊,丁真奇.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J ]. 医学综述, 2006,12 (5) : 289~ 291.

[2] Van der Linden S,Valkenburg H A, Cats A.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p 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New York criteria[ J ]. Arthritis Rheum,1984, 27 (4) : 361~368.

[3] 曾庆余.强直性脊柱炎//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6~173.

[4] 杨再兴,梁艳,朱烨,等.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2):92~94.

[5] 顾光,陈海英,王俊祥,等.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J ].河北医药,2007,29(11):1224.

[6] 王莉莎,黄烽.生物制剂在炎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15):1149~1153.

[7] 林金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85~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