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案例范文

德育案例精选(九篇)

德育案例

第1篇:德育案例范文

德育课基本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加上中职学生中很多是文化课学习的失败者,所以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难管、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中适时引入了案例教学,为学生铺架起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纽带,成效良好。实际授课时,我选用的案例遵循了实效性、方向性原则,选用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积极的案例,以正面引导为主,讴歌公平和正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优越性,从而鼓舞和激励了学生们,增强了他们的制度自信;偶尔引入反面教育,则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以一则案例为例:

高一课本《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学习“法律的作用”时,我介绍了2013年发生在我们城阳当地的一个案例,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某女已婚,某天发现银行账户被封,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因为老公在外借债被人,她也成了被告之一。该女因和老公感情不和,分居已经一年,根本不知道老公借债的缘由。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一人做事一人当,该女和案件无关,债主肯定应该去找男方主张权利。随后,我在电子白板上罗列了相关法律条文供他们查询: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2014年3月,一审法院判决该女对债务有连带清偿义务。看到这里,教室里一片唏嘘。学生们分组讨论后认为该女应该上诉,因为国家法律规定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该女应该立即离婚,摆脱不幸的婚姻,也摆脱莫须有的债务。

而案件进展是:女方于一审判决生效的15天内提起了上诉,并同时提起了离婚诉讼,但二审维持了原判。判决的理由就是女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债主和男方明确约定涉案债务为男方的个人债务,亦无法证明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主知道该约定,所以认定原审判决正确,维持原判。该女后来离婚了,但因为关于债务纠纷的判决已经生效,她依然要清偿债务。

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发言:这样的判决根本就不合理,破坏了宪法33条关于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此条文不管夫妻非举债方是否无辜,反正只要是夫妻存续期间的“债务”,就一棍子打死,严重违背了《民法通则》第四条公平正义的原则。

第2篇:德育案例范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据观察研究发现,由于部分德育教师素质不高,教学缺乏艺术及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等原因,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上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考试成绩较差,等等。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案例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分析、讨论、总结等探究活动解决案例问题。对于中职德育课堂来说,案例教学有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或道理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案例展示出来,缩短了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而且,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案例教学,吸引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思考,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率。

2.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强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互动的交往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自由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才真正处于“学习主体”的位置,不仅德育素养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教学法是启发式、参与式、民主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很高。比如对德育学科的专业理论的娴熟运用,课堂活动组织能力、学生群体心理掌控等等都有较高要求。不管是案例的精选、呈现、分析,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组织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妥善的协调、及时的归纳总结。这一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三、有效实施案例教学

1.精心准备,设计案例。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中等职业德育课本已经有许多优秀案例,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另外,可以精选一些有特色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紧扣教材,把握正确的正面教育的德育方向。其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生搬硬套。再次,案例的选择要有时代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更容易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第三章第二节《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可以选择并设计如下教学案例。

“福喜”,祸兮?

近日,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餐企原料供应商上海福喜公司被曝大量使用过期肉,上海警方目前已介入调查。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将落地肉直接上生产线,各种过期原料随意添加;次品全部混入生产线,来历不明的牛肉饼就此“洗白”;监管形同虚设,冷冻臭肉重新变身“小牛排”。这些都是福喜公司加工车间内的场景,这些产品一直以来都直接供给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7月23日,上海警方刑拘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5名负责人。有法律人士称,福喜过期肉事件影响巨大,福喜可能面临天价罚单,还可能被吊销生产许可证。

由于许多中职学生喜欢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该案例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该案例和该节课内容紧密联系,既符合德育教学需要,又颇具时代感,这就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2.呈现案例,提出问题。

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采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等方式,教师可根据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灵活选择。

在展示案例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给学生讨论准备的时间,包括对资料的准备和思考时间。

(2)教师提出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案例问题。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的教学过程。难度适中,有针对性。

3.交流讨论,分析案例。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探讨。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时学生发表各自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员,记录发言要点、探究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做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与启发。在讨论案例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加以引导、启发,避免学生讨论案例时走弯路,影响课堂讨论效果。

(2)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讨论案例时,课堂上会有冷眼旁观与积极参与并存的现象,甚至对有争议的问题发生激烈争吵,等等,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掌控课堂的能力,适时控制课堂,从而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3)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用正确的言论思想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4.总结评述,深化案例。

第3篇:德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发掘自身潜能的客观规律,践行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从广义上讲,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的情景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没有标准的答案,也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激励者;教学过程不再是授A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适时的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实践证明,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的规范行为创造条件,有效地推动了新课程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教材用深入浅出、贴近中职生的语言表述,按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顺序展开,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每单元以揭示主题的漫画起始,每课设置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节首案例(“案例故事”)、文中案例(“读读想想”“学以致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拓展训练”、“想想做做”等,其篇幅约占课程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教师若能高屋建瓴地运用案例,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了一些探究。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坚持四大教学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大家知道,现在有部分中职学生自信心缺失,学习动机缺乏,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关注案例中榜样的亲和力,精心发掘案例的激励因素,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2.互动性原则

教学互动可以避免“教”与“学”的割裂和教学惰性,其中“生生互动”会使学生互相启发,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更新教法,成为教学的主导。

3.时代性原则

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时展的前列,与时俱进,及时解读时展中的新课题,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4.实效性原则

坚持“一例一得”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法则。教师要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导行点”,不讲“易会、已懂、太深点”,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要高度重视四个教学环节

1.案例的选择:进行案例教学,没有好的案例是无法进行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进行案例教学要有充足的案例,案例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1)用好教材中的案例。中职德育教材中的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连,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这些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精选生活中的案例。例如,在讲授“中职生同样可以成才”内容时,我收集了本校82级学生卢光胜和86级学生王小波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案例。教师在收集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不仅要具有普遍性,还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引起他们的感悟、思考,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案例的实施

无论是教材中的案例,还是自己收集的案例,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如何选择切入口,如何导入,如何组织,如何终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案例的切入点,要巧妙自然地导入案例,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的渠道,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再到“活用”。例如,在执教《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课时,把教材中的案例故事“执著追求的小陈和脚踏实地的晓健”作为切入点,开展讨论和探究学习,学生的情绪渐渐地高涨起来了。这既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又顺势引入课题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案例的分析

案例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案例分析的实施过程是: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发言展示――学生组长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高。

4.案例的总结

案例的总结是是对案例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后续教学的引申。在这个阶段上,一般情况下我采用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原则来完成。学生通过总结,不仅提高自己的分析归纳的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教师的适时鼓励和点评,也有助于学生的兴趣增长。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几点

1.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注重实效性。引用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鲜感、时代感,切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

3.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4.注重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做到真实具体,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收到预期的效果。

5.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或本地发生的事例,有针对性和地方代表性,使学生有具体的感性认识。

第4篇:德育案例范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行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环节的。在德育课堂中老师怎样实行案例教学?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导读案例,自主质疑

教师在进行讲授案例前会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这对形成关于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原因分析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案有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教师给学生提思考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是可行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点拨,这样学生更容易发现并且整理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对于这个环节我们要加以重视。否则对整个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作者在《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阅读课首的案例“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这一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案例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够很快地了解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

2.分组进行讨论,进行相关的探究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组,通过小组的探讨来加强记忆。因为小组学习相对个人学习有很大的优势,在小组中由于每个成员都有其自身的个性,因而思维会有差异性,这样才能产生问题,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研究与分析。进行分组要遵循这一原则也就是小组成员的多样化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的积极性。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但是在安排讨论的时候要将主题确定好,应该选择具有针对性、开放性以及创造性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因为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才有感而发,才能够做到所谓的畅所欲言,相互之间才会有所启发,进行相互的补充。那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这一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智慧有促进作用。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

3.进行集中讨论,以此达成共识

各个小组可以在小组中选出一人作为小组的代表,代表小组发言,可以说明小组成员对案例的分析结果以及相应的处理意见。学生可以自由地讲述他们对案例的看法与理解,并且可以对此做出分析、判断以及相关的论证,最后说出他们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应该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归纳与总结,使他们达成共识。这也是一个知识升华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

4.认真进行点评,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

案例教学有很多的环节,然而在最后的环节,也就是评价总结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全方面的总结,教师之所以要进行总结那是因为学生的分析结果都是零散的混乱的,只有经过教师的总结才能将这些零散的结论进行概括,才能帮助学生整理思维,除此之外,对学生在问题的反思上也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可以达到一个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效

案例教学法与中职生的认知规律是相符的,它很好地落实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这一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德育课相对而言理论性很强,一般都会枯燥乏味,再加上单凭教师进行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然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提升,因为学生有一个宽松的教学情境,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适合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德育课在通过案例教学后就很好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学生掌握了课程的主动权,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就得到了改善,因此,这与新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完全相符的。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案例教学法适当地运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当中,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水平,效果显而易见,是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德育课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启发进行引导,掌握好教学的时间。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

第5篇:德育案例范文

一、医学道德教育的新难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医学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难题。

1.医学道德问题的多样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医学道德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仅就人们的医学道德观念领域而言,有传统医学道德观念、有现代医学道德观念,还有后现代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各种观念之间有的是相互重叠、有的是相互补充、有的还相互冲突,此外,人们的新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旧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破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使医学道德领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多样性局面。

2.医学道德内容的复杂性。在现实的医学道德实践中,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多方面的医学道德内容,如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水平、医生的技术能力和医学道德水平、患者及亲属的经济承受能力、对疾病和医学的认知程度、道德状况及心理准备等等。因此,对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并解决都必须涉及到上述种种因素。

3.医学道德选择的两难性。人们面对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感到左右为难,如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对立等等。人们在这些医学道德难题面前面临着多重选择,表现为多种情形:第一是医学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如“尊重”、“不伤害”、“公正”、“自主”等。第二是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如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第三是医学道德规范与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医学道德规范往往是舍弃了具体的道德情景而抽象出的带有共性的理论规定,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而医学道德效果是在当时的具体的道德时间和道德空间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抽象的“先在”的道德规范与具体的“此在”的道德效果之间也可能形成冲突。总之,这些冲突多是“正当性”之间的冲突,面对着多重道德冲突,道德主体如何做出有效的道德选择?

4.医学道德主体的自主性。医学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是双重主体,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都是道德主体,他们都具有越来越强的道德自主性。在医疗实践中,这双重主体之间在价值观、医疗观以及利益观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差异,必须有效的协调和处理好这双重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调动起医患双方的医疗主动性,以共同维护和实现医疗的整体利益。

所有这些医学道德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医学道德事件同时并存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行为选择,而每一种行为选择均有足够的伦理学依据。

所有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面对复杂的道德境域,必须学会进行合理的道德分析、判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决策,从而实现患者利益、生命科学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道德的一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进行道德分析和道德选择及决策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是医学道德教学的根本宗旨,在这方面,医学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在特性及其功能

案例,或叫个案、实例,是指对某一客观情境的真实描述和典型处理。医学道德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典型的医学道德案例的描述、分析、研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医学道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法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二者区别如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以开发智力为主;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述医学道德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论理;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主要回答学生的“是什么”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主要解决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唯一”的、“一元”的,“案例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多视域的、多元的;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是单项的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界入到教学之中。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甚至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它教学方法。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等。因而,“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自我修养法、医学道德实践法等等。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功能。“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教学主体的双向主动性、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可操作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把医学生置于具体的医学道德情境之中并最终优化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功能,即提高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医学生发现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使医学生明确不管是发展医学科学还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技术问题,还必然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医学道德问题。对医疗方案的实施在进行医学技术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医学道德分析,道德分析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医学生要善于从医学道德的角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2)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相关的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每一道德问题都必须从多领域、多层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3)增强了医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道德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不是一元选项而是多元选项,在这多元选择之中许多又是相互冲突的选项,医学生面对某一医学道德问题的多元选项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最后的抉择,这就提高了他们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基本程序

医学道德的案例编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医学道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说明一类医学道德问题;二是逻辑严谨,语言准确,不要使阅读者产生歧义;三是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伦理冲突点可供学生充分研究讨论,但又不能太复杂,不能超出他们的知识背景与分析能力。

对应用医学道德案例讨论的班级人数一般应控制在60人以内,这样便于每个学生都有较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时间,便于把讨论引向深入。

讨论之前把案例、与案例配套的相关材料以及需要学生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等一并发给学生,使学生事先有所准备,使他们能够在上课时积极界入到讨论之中,增强讨论的实效性。

第6篇:德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德育课堂 案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36-02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及教学目的、要求,使用具体的案例,通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和教师讲解案例展开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浅谈德育课堂教学中案例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考虑以下特征:

(一)教育性。德育课是一门培育学生做人的课,它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以及就业后继续学习、创业、创新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导向作用,最终帮助学生修正和完善其个人的性格。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有教育意义的、积极向上的案例贯穿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

(二)针对性。德育教学要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的目的,就必须围绕教学任务和目标,针对要传授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启迪学生,纠正学生片面或错误的认识,且案例的叙述要明确,要呈现出问题的困境,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切不可设计那些只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脱离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想实际的环节。

(三)生活性。案例的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要贴近生活,要贴近社会实践,内容要有具体的细节,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这样学生才有了进行思考和比较的丰富的信息材料意愿,容易发现具体问题所在,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与反应。

(四)时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强大动力。古老、经典的案例,以及教材上的案例,容易满足教学的需要。但这些案例难免使好奇心重的中职学生产生倦怠心理,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为了引起学生对案例的兴趣与参与,案例的选择要尽量新奇、有趣、时代感强,或者紧跟形势。发生不久的影响较大的事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切中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开启学生的思维,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特别是在课堂导入案例时,这是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容的关键之一。

二、课堂教学中案例的具体应用

在教学过程,处处都存在使用案例的时机,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处:

(一)利用案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入新课教学之前先举案例,以精彩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过渡到新课教学。如在学习《学会和谐交往》时,笔者就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摘自《中国教育报》的案例:一位医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原单位,由于以前与单位同事的关系不好,被医院以人事改革的缘由拒绝接收。最后该博士在网上找工作并被美国的一家医院录用。讲完案例后让学生讨论,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树挪死,人挪活,找工作不要在一棵树立上吊死”,“用人单位应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到工作”,等等。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后,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进新课的教学中。当然,通过案例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教师也可以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巧用典型案例,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巧用一些典型案例,从案例分析入手,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案例进行表述,则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贯通,将重点难点内容突破。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讲《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视频案例——上海农民用拖拉机碾掉百万斤滞销卷心菜》,同时,结合本土案例——2009年南宁的香蕉滞销,引发学生思考:卷心菜为什么销售不出而被农民用拖拉机碾掉?农民的香蕉为什么烂在地头无人收购?一年当中鸡蛋价格大概什么时候是最贵的?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生动的事实案例面前就会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并寻求问题答案。

(三)练习使用案例,巩固知识、能力。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在讲解完重点难点内容后,教师可根据需要设计综合性的案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学会合理消费”时,教师用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时的对话的案例,根据老太太的话:“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所(下转第41页)(上接第36页)反映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学生各代表一位老太太的消费观,然后两组学生互相质疑,在争论与质疑中逐步认识到了传统的消费观与现代的消费观的利与弊,不仅巩固强化了所学的知识,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通过这样有力的对比,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经过思考的知识、活的知识,更容易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同时,他们慢慢地也能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三、案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举例要适当,必须紧扣教学任务和目标,针对要传授的知识点来进行,切忌脱离教学内容。二是案例推出后,教师要给充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能要求学生马上就给出答案。三是教师要善于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四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于教材及自己的观点,允许百花齐放,形成一种共同讨论、共同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五是案例经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后,教师应及时作出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以肯定为主,然后对不足的内容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从案例中你学到了什么?对你今后的学习有哪些启示和帮助?帮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两个基本的转变:一是由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二是由重知识的传递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一定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分析案例,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辩述与讨论技能。而德育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舞台,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能充分发挥技校学生的潜能,是一种比较适合技校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向阳.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5)

[2]耿亚彬.“案例式复习法”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3)

第7篇:德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一案多变;案例教学法;德育课

案例在德育课教学中必不可少。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接受知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案多变是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层层演变,将传授的知识连贯起来,给学生形成完整的体系,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案多变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教师精心选择案例。一个案例选择的好坏 ,要经过学生课堂讨论的检验。一个好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烈的辩论,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择案例,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只有精心选择合理构思案例,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2.案例要吸引学生注意。案例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很多时候,教学用的案例是经过设计或者只是假定的,以便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设计的案例一定要和真实的情况相接近,或者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环境相类似。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案例可以是虚拟的,但至少看起来它是真实的。案例要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案例要短且注意变化。案例不易长,最好每次只有一两段。一案到底,从复习到讲授新课都采用一个案例,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案例本身要有变化,使学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堂的45分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形成共识。案例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做简要总结,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再做一次强调,使学生加强记忆,重点掌握。

4.要处理好热点案例和课堂教学所用案例的关系。热点案例的关注度高,但在上课时采用要慎重,因为这些案例既然热,社会对它可能有争议,没有形成共识,每个人的观点都可能言之有理,把这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合适的。而且,这些案例可能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超出书本范围。

笔者在讲授《劳动合同》这部分知识时,采用了一案多变的方法,介绍了我校毕业生王某由一名在LG化学实习的学生成长为公司杰出人才的例子,向学生传授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的解除和劳动争议的解决等知识,王某的故事既真实也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本节课中,我考虑到所教班级的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将来就业方向主要是在新港开发区的电子企业,就选择了L G化学做介绍,我校有许多毕业生在这家企业工作,学生不陌生。具体做法如下:

导入新课部分,我首先介绍了LG化学和王某的大概情况,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研习新课部分,我讲授劳动合同的内容时,用了“王某与LG化学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一个月”的情境,提问学生劳动合同应该还有哪些内容,介绍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我在讲授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关知识时,首先举了王某试用期的表现,“因为同事请假,线长让王某一人临时干两人的活,王某不愿意,与线长吵起来,提出不干了。”提问一,王某如果提出不干是否可以?王某的做法可以是什么?提问二,LG化学是否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可以,请给出理由。我介绍了试用期解除合同的规定,给学生讲了LG化学这类韩资企业的特点和它所倡导的AEC精神,要求学生加强适应,转化观念。并以线长接受了王某的赔礼道歉结束这场风波,为王某后面的发展做了铺垫。接着列举了王某在合同期间的三种情况。情况一:王某的工作质量一直不能让人很满意。提问一,LG化学可以怎么做?提问二,王某应该怎么做?情况一强调了职工的义务,要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否则单位可以在员工培训或转岗之后还是不合格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情况二:王某很快适应了工作,特别对革新教育中40公里行军这种“魔鬼式训练”都能坚持下来。在生日那天,他获得了公司的礼品。提问:王某如果想一直在LG化学干,怎样才能实现?情况二介绍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果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LG化学的好处分别在哪,得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给学生介绍了LG化学“为顾客创造价值,尊重人格的经营”的企业文化,并让学生讨论以下两种情况LG化学应怎样做才既合法又合乎企业文化:1.王某很在意这份工作,3月患了流行性感冒,发烧38度,王某带病工作,结果转成肺炎住进了医院。2.王某在正常操作时,因同事操作不当,造成王某右手受伤,治疗后对右手的功能有一定影响。这两种情况涉及到医疗期和工伤时劳动合同解除的规定,强调了企业的责任。情况三:由于王某表现出色,成果突出,被LG化学列入核心人才(HPI)培养计划。他先在公司得到集中培训,后被派往韩国总部进行短期学习,回国后被提拔,随后有一家电子信息材料公司想把王某挖过去,提问一,为了防止杰出人才的流失,LG化学可以采用何种办法?提问二,王某如果与公司协商不成,一走了之,公司可以怎样做?情况三介绍了劳动合同的可选择性条款,引入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第8篇:德育案例范文

1.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概念。所谓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此外,设计的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感悟或者启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的是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还原疑难情景,创设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况。[1]

1.2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设计者要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复思考,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学案例标题、背景以及问题设计。教学案例的标题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选取此案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来做代表,或者可以纵观整个事件,提炼出事件主题来拟题。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案例真实发生时的背景情况,包括当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介绍事件的缘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点、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重点在于说明此案例发生是否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在设计问题方面,案例应当具体鲜明的呈现出问题的缘起、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问题应当阐明主题,并且要在德育课程教育中“以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全面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2.2教学案例过程以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学习内容,突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难情景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展现出德育措施具体的实施结果,根据教师与学生不同的体会与反应进一步总结分析。[2]切不可想当然的解决问题,德育课程除了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与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动脑思考程度的一个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反馈,从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被解决;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所需;学生是不是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2.1德育课程授课对象分析。德育课程面对的学生涉及专业广泛,学生表现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因为对于德育课程认识不足,所以较为缺乏信心,更有甚者认为技工学校旨在学习技能,而忽视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另外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德育课程教学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于物质享受追求较高,相对来说做事情吃苦能力较弱,缺乏恒心与毅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弱,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知故犯。

2.2德育课教学内容分折。技工学校的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入学时间等情况,大致分为三部分: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第一册德育教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为主的第二册德育教材以及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为主的第三册德育教材。大致来讲这些教材的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整体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都有着完善的作用。[3]

3.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示范

3.1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案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案例对教师提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就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从而设计出与教学案例实际相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者,分析讲授整个案例内容。通过教师自主的准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授这个案例,可以使得学生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最根本在于集体主义原则”的理念,从而对职业道德规范理解更加透彻。

3.2互动交流式教学案例。“生本”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要灵活的利用这种交互交流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小结

德育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教师应当明确德育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基本情况以及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的反复思考,设计出最佳的案例,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产生对德育课程的积极兴趣,并提高其整体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孙锦媛 单位: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第9篇:德育案例范文

摘要:小学生德育教育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能够填补我国小学教育的空缺,丰富传统德育教育的内涵,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未来之材。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案例入手,对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小学生的鉴别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偏差。在学校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应从小学生的心理入手,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发掘出小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渴望,为小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将从案例中学习和成长,分析小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一、将学生放在教学主置上

王某是学校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平常成绩较差,并且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加班,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在教学中,王某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这类学生划分到“坏学生”的范畴中, 对其不闻不问,使得学生更不愿意来到学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将学生放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和沟通,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用阳光、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战。因此,教师与王某进行了深刻的谈话,并用很多鼓励性的语言,使王某渐渐打开心扉,与教师讲述了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教师对王某心理中的担忧和焦虑进行了疏导,并与王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多多关注王某的心理变化。慢慢的,王某在教师的关怀下渐渐抛开了阴影,拥有了更多的好朋友,与家长的关系也更好了,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与同学互帮互助,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成为班级中的数学课代表。

二、提高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对于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敏感,教师的态度和话语将对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位教师,教学水平较好,是团队中非常优秀的教师,但是却非常不注重自己的口头用语,经常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不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例如,在他的课堂上曾经有一名女同学由于肚子疼旷课,这名女生的性格比较内向,面对男性教师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旷课的原因,在教师询问她的时候闪烁其词、支支吾吾,最终这名教师由于生气不由得讲了很多脏话,使女学生心理上非常的害怕,以为教师在骂她,最终回家以后生了一场大病。这位教师本身没有太大的恶意,只是在态度上和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就使一名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自己的德育意识,认识到自己行为对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影响,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首先,应提高文化素养,不仅让自己在学科专业上有较强的素养,也能够具备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应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对自己行为的监督,坚决不说脏话,注重自己的x表和卫生,在品行方面给予小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应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在教学空闲时间多多学习额外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热爱学习的教师形象,为学生做好带头表率作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课内,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教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多让学生参观些革命烈士纪念馆,沐浴在革命烈士的教育之下,体会新生活的来之不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的活动深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例如,在每年的元旦、清明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等我都会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通过板报、手抄报、写感受、表演自编的节目或开辩论会、走出校门体会外界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变化等等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生活、内心充满对生活的一种向往。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风,南天涯,冉旭.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证研究[J]. 运动,2016,(18):58-59+135.

[2]闫闯,郑航. 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15,(10):72-78.

[3]毛云飞,李宇. “立体交叉”:联通和优化儿童德育与心育流程――楚州实验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创新研究[J]. 学子(理论版),2015,(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