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德育课堂范文

德育课堂全文(5篇)

德育课堂

第1篇:德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影视教育;中职;德育教育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人们对影视教育的关注让这种新兴教育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当中。由于该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很多学者对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总体上比较少,对相关的从业者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如果需要研究影视教育,那就必须对影视兴起与发展作更多了解,使我们能对影视教育产生更多的认识。首先,学术界对影视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德育教育的需要。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影视教育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熏陶作用。而且,通过多年研究之后,研究者就认为,影视教育对学生个体整体艺术素养与品德熏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启迪学生,开发学生的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界与研究人士、教育部门纷纷加强了宣传,使得这种教育逐渐在职业院校当中推广开来,成为公共必修课之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影视教育工作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而且能熏陶学生思想,吸收更多的艺术、知识精华,完成知识迁移,使他们能够更加理智、客观地去看待世界,能使他们更好地走下去,为社会、国家去做贡献,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因此,是十分具有价值的。

2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职院校开展影视课程,通过观看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尤其是通过观看别具意义的影视作品能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还能正学生三观,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错误及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与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从正面角度去激励他们斗志,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加强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开展影视教育是十分具有意义的,它所能够带来的作用是十分之大的,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3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原因

3.1教师讲课形式单一

由于很多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方法,导致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开展影视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而很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也是兴趣索然,难以激起学生们的听课热情,致使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很多教师在开展影视教育的过程中都只是将知识简单地搬出来,然后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也导致课堂变得十分死气沉沉,令学生很难专心听下去。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很难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导致教学质量很低,甚至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3.2学生被动听课

由于教师不尊重学生学习地位,导致很多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被动地听,根本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无法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交流。例如:对影视题材中的相关人物进行探讨,进行交流。一旦沟通交流受阻,学生就会变得十分被动,很难融入到学习当中,也无法理解影视题材中的相关人物。例如:吴京所饰演冷风出身及为什么要与恐怖分子展开殊死搏斗等。这也是导致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很难得到有效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很难与之相适应。

3.3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管十分专注,在还没上课之前就做好了种种准备,准备好相关的人物、题材、视频、音乐等,但是由于不重视教学实际性,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等,导致当前学生很难投入到学习当中,很难感受到学习意义,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无法吸收这些知识,消化不良。再加上由于学生学习目的性比较差,学生对影视课程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表现不出兴趣。这也是导致影视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4影视作品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挖掘典型事例与人物形象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应照本宣读,不应该只是将知识搬出来,而是应该灵活地转换思路,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通过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来讲。例如:讲一讲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例如:《战狼2》里的冷锋为什么即便身处海外,但是却依旧能够获得他国尊重以及得到保护。然后,教师再重点讲一讲:因为冷锋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支持,才使得冷锋能够得到他国尊重,才会得到保护,才能安然无恙地脱身,逃离战乱。

4.2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本校实际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多从现实角度来施教,引导学生学习,构建学习内容,例如:在上课之前,可适当地准备一些视频素材,如:教师可以视线准备好一些职场素材,如《职来职往》。然后,重点讲解一下为什么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等,以引导学生在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自己学习成绩。

4.3关注现实及了解国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多关注现实,从我国发展与社会经济情况来开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适当地可以引用《建国大业》来讲一讲,讲一些建国期间所发生的感人事迹,讲新中国的成立等。这些都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

4.4立足生活及构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中职教师都是比较重视技能教学的,由此导致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忽视理论教育,导致教师授课过程中很难贴合实际来进行教学。例如: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无法结合学生情况来进行施教。因此,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基础情况来设置问题,或者是从基础知识开始教起。这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才能带来更多帮助,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不会因此感觉到枯燥,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而当学生产生了兴趣之后,便能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开展下去,从而能够真正地提升课堂教育效率,提高中职教师教学水平,满足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5结论

中职学校是社会技能学习与培训基地,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由于很多中职生思想上还比较的稚嫩与不够成熟,而使得很多中职生对自己的现状认知不够清楚不够了解,由此就导致很多中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偏差及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影响。有鉴于此,在中职学校中加强的德育渗透能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启迪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端正自己职业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君慧.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中):36-37.

[2]李楠.如何在影视节目制作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87-188.

[3]董学恒.社会化媒体语境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24):45-48.

[4]方伟.安徽地方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82-86.

[5]刘静.从《黑豹》解析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文化[J].电影评介,2018(7):46-48.

[6]蒙小英.养成教育理念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4(27):17.

[7]李美玲,裴丽莎.对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10):175.

[8]崔欣伟,魏善春.论学生责任能力培养中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J].教育与职业,2012(3):49-51.

第2篇:德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感恩教育;课堂教育;教育艺术

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常用“感恩图报”一词来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各流派都认为将“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理念育人。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据正统思想的儒家学说则把感恩教育发挥至极致,如“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而当代社会,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知上的缺位

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如何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父母过于疼爱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独生子女者更为甚之。凡事把孩子摆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其他事情都必须以孩子的利益为首。学生在这种长期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的只有物质条件的无限满足,而忽视了感恩意识的形成。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无须感恩戴德,反而会变本加厉地索取,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产生并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没受到过鼓励

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谢的时候,父母往往回答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等类似的话语。在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认为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绩,就是对父母付出的全部回报。长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经就会麻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认为父母对他的爱是应当的,无须回报的,教师再开展相关的教育,其影响力会大打折扣。

3.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父母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一些孩子不知道感恩,根本原因还在于父母。家庭的成长环境时刻传递给孩子无限量的信息,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往往重视学习成绩的评定,忽视了没有客观评价体系的德育教育。“唯成绩论英雄”成为对学生褒贬的决定因素。这种重学习成绩轻道德人伦的教育方法,是“啃老族”滋生的根源,也是和谐社会中最不和谐、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1.要学会理解他人

感恩教育要始终抓住达到学生“内省”这条主线,将感恩教育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部分放大,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从“要我做好”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我要我学好”的高级阶段,促进学生的感恩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经常一起讨论父母和教师的辛苦与劳累、压力与待遇以及最大的人生期望等,让学生感同身受,使学生尊敬父母、老师,主动表达回报父母、老师,使学生心存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缘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帮助与彼此的承诺。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曾经开展过一次活动:让我们来做一回账房先生,这里有一张调查问卷,关于你父母一个月挣多少钱,而你一个月要用多少钱,希望每个学生认真如实地填写让他们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且为自己的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懂得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做家务后向父母索要报酬和奖励。爸爸、妈妈和孩子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参加社会公益植树、打扫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空洞地讲大道理,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让学生懂得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我们要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能获得别人的赞赏,能获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范咏梅.简论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8(23).

[2]黄艳飞.让学生积极地评价自己[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

第3篇:德育课堂范文

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形成怎样的教育行为。确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成就自身教学个性化、特色化,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发展具有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五大趋势,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倡导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凸显学生主体性、民主性、活动性、开放性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己任,积极地引导他们将思维和目光转向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观察社会现象,明辨是非曲直,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主体参与意识和生存竞争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养成和德育素养的提升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熟练把握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就占据了学科教育教学的制高点,掌握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实践的内涵和本质,为深化完善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教改教研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是教学研究的风向标,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关注的焦点和核心把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角色意识和教学风格就会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培养和锤炼,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由于教师个体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文化底蕴、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潜移默化中成就了自己教学上的特色和个性。笔者在教学理念先行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并虚心学习其他教师们教学的个性特点,鼓励自己潜心研究,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总结出自己既新颖独到,又优质高效的典型经验,成就自己的个性风格,展示自己的风采!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既要看到优点与不足,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鞭策鼓励自己,明确改进的方向,积极汲取先进经验,学习积累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堂教学演练

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学科实际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愉快、轻松、和谐、有序的“五动”的教育教学氛围,打造生态高效的理想课堂。所谓“五动”即“活动设计生动、学生求知主动、师生交流互动、课外探究活动、学生落实行动”。有了这样的氛围,教学就会生动有趣,充满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有效激发出来,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就会快乐顺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是活动看展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确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会将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追求分数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生活能力、质疑能力的智慧“操练场”,成为学生浸润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养的“心语情吧”。为此,教师参与各种各样的校本研究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集体研究,反复演练。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课前说课、现场上课、课后评议、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评选课等活动,互听互评,反复研讨,总结得失,不断修改完善,用细节的最优化确保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教研组内每一个人确定一方面的课堂打磨重点,深入研究,精心打磨,然后汇总全组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推广。自主探索,精益求精。教师自主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修改完善的方法路径,在自我省悟中点亮智慧,在分析比较中汲取别人精华,在针对不足精准演练中不断成长进步,让自己的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更具感染魅力,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品鉴优课,注入鲜活。品鉴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自己境界更高远、理念更先进、特色更鲜明。一方面,研究、欣赏、学习、借鉴专家报告、名师教学特色和个性做法、各级优质课例,也可以反复品自己的课,同伴的课。另一方面,品味课堂,品味过程,品味亮点,品味自己,品味学生,反思不足,改进方法O磨课研课,探究真谛。磨课,是追求课堂创新,实现课堂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通过磨课,让每一位教师提高认识,把此次活动当成成长的必要路径,积极主动参与,在研究中真正理解教学的内涵,理清教学思路。磨课的过程就是研讨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分析、思考、追问中,探求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最优效果。反思追问,助力成长。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应立足三个维度:反思学生的学习,反思自身的教学,反思整体的教学设计。反思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追问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生动有趣,追问教师的点拨指导是否有启发诱导性;反思学生展示观点的全面、新颖性,追问学生对基础层面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程度;从学生在整堂课的表现和课堂效果,追问三维目标的达成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度。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存在的问题,明确完善深化的措施方法,并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探索,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成就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三、先进教法变换

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方法,点燃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采用演讲、讲故事、辩论、情景剧表演、趣味小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等形式进行教44学科教研◎学。将名人、伟人、科学家等的成名故事和幽默、风趣、感人的案例讲给学生们听,增强课堂的趣味度和吸引力。让学生在乐学善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四、区域教研互鉴

依据地域和学科教学水平,合理设置教研片区,通过开展片区教研,实现管理模式共建、教师交流合作、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统筹等,实现学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让教研片区内富有教学特色和个性的优秀教师,发挥骨干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通过理念引导、优课示范、新老帮带和导师助力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在学习、借鉴、实践、反思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使自己的课堂经历思路确定——模式构建——特色打造的过程,慢慢走出自己的课堂教学个性化之路。

五、优质资源借鉴

整合学校资源。学校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对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帮助:通过班会、团会和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热点新闻”观看、“法治天地”欣赏、“身边的榜样”介绍、“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使德育课堂多样化、趣味化、素养化、常态化,最大限度提高德育效果。重视家庭资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的建立,有益于孩子和父母间的交流、沟通,敞开心扉,轻松发言,自由展示。这种原生态的家庭氛围,充满幸福感和亲情味,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非同一般!开发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素养;参加各种普法活动、交通安全图片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通过各种义工组织和志愿者协会,开展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方便他人的活动,使课堂形式多样,提升育人效果。

六、整体思路构建

第4篇:德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有效整合

一、触发“兴奋点”,用微课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是一门生活性、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当学生形成切身感受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破除学生的“生活之隔”“经验之隔”“感性之隔”,让学生与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产生共鸣、共振。运用微课创设情境,能触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倾听、观看,从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学《观潮》一文时,仅仅依靠教材中的静态插图是很难让学生形成切身感受的。为此,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经过剪辑,制作成“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个微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尽管学生没有亲临钱塘江,没有亲眼看到钱塘江涨潮,但微课视频却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替代性体验”,学生同样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观景象。在微视频助推下,学生再去品读课文,就能真切地感悟到钱塘江大潮之“奇”———声音之奇、形态之奇。有了微视频的介入,学生生成了积极的探究兴趣,有学生课后主动借助网络查找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有学生主动地拿起笔,将观看钱塘江大潮微视频的感受和体验写了下来;有学生则将探索触角延伸、拓展到“世界著名大潮”。他们认识到,中国钱塘大潮潮差是8米左右,而南美亚马逊河潮差是11.8米左右,加拿大芬迪湾明纳斯湾潮差高达15米,这样的课外探究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将微课视频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活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情绪,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

二、切入“疑难点”,用微课提升学力

相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微课往往比较单一,它主要是为了突出、突破、解决某个教学难点、疑点、易错点、盲点而设计、研发的,换言之,研发微课往往是为了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疑难杂症”,这就更加凸显了微课的教学功能。因此,有专家将微课的作用、价值概括为“抓重点”“克难点”“释疑点”,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能精确地切入“疑难杂症”,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力。教学《詹天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詹天佑的卓越才能,笔者立足于文本,从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的不同开凿方式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展开教学。但仅仅依靠文本叙述,学生还是不太容易理解。为突破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将两个隧道的不同凿进方法、方式用“图”动态展示出来。由于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詹天佑采用“两边凿进”的方法,而八达岭隧道的长度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所以詹天佑采用了中间、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当学生看完微课中的动态图示后,笔者再让学生做一回“小小工程师”,绘制“开凿隧道”示意图。通过绘制示意图,学生能认识到两边凿进的方法的价值,因为这种方法可大大缩短工期,从而更加深刻地认同詹天佑的智慧。对于“人”字形线路的设计,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微课动画生动再现了火车通过铁路时的轨迹,然后让学生以“铅笔”为道具,现场演示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过程,引导学生边演示边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让语文教学难题迎刃而解。学贵有疑,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要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具体学情,认识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微课,让微课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不断进阶。否则,教师不管青红皂白地胡乱运用微课,就会让学生感觉疲惫,影响微课的运用效果。

三、落实“语用点”,用微课指导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语用能力,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是积极主动地表达和运用,积极语用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语用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学生积极的语文思维和想象。运用微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催生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花的勇气》是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情思捕捉到了震撼人心的画面,“娇小的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激发了作者的生命感悟———“生命的意味是勇气”。教学前,笔者让学生预习,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将这句话用笔画了下来:“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学生认为,这里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了花儿的美。乍一看,学生的理解似乎很到位,因为他们不仅关注了内容,而且关注了写法。但细细想来,学生看似到位的语用其实是一种消极语用,他们只关注到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而没有深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微课呈现出鲜艳的画面,这对学生是一个视觉冲击,他们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嚷起来:“白的”“黄的”“红的”……;“这么多”“这么密”“这么大”“这么亮”……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验到了一种惊异之感,从而也就深刻地感悟到了文中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惊喜、惊奇之情。在对课文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将这句话读得轻快、跳跃起来,在读的过程中,也理解了句子中为什么要用“顿号”。

四、延伸“拓展点”,用微课开阔视野

“微课”的一个优势就是既可运用于课前,也可运用于课中,还可运用于课后。此外,教师还可将微课与微信、微博等联通起来,共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不仅如此,微课还具有可暂停、可重复观看、可逆转观看的特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运用微课强大的整合功能,基于课文内容延伸“拓展点”,从而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如一位教师执教《景阳冈》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武松打虎的动作,如“闪”“劈”“按”“打”等,让学生感受武松武艺的高强,从而初步认识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由于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教师在课堂学习行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回家观看拓展延伸类微课视频———“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景阳冈武松打虎》中的哨棒说开去”,让学生认识古典小说中对细小事物、细微举止以及景物等的细腻描写。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不仅认识到了“哨棒”在打虎中的作用,更认识到了“哨棒”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引起阅读悬念的作用。在《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回,“哨棒”一共出现了十八次,作者不仅反复地强调了“哨棒”,而且还描写了武松不同的拿棒动作,如拴了哨棒、提了哨棒、拿了哨棒、倚了哨棒、抡起哨棒、横拖着哨棒等,这是古典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如此,“哨棒”作为武松的防身武器,能让小说的情节显得跌宕起伏。通过观看微课,学生运用微信、微博进行互动交流,他们认识到,十八次写棒,各有妙用,一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前十三次写棒,都是为了引起读者无意识中对这根棒的关注,让这根棒牵引读者,读者只要看到武松有棒在手,就很放心,但是到最后,当哨棒折成两截,读者就开始由放心转变为瞠目、禁口,并为武松担心,最后,当武松将大虫打死,读者的心又被收了回来。整个小说,从武松的“拿棒在手”,到武松“抡棒打虎”,再到最后“棒折两截”,哨棒从“有用之棒”到“无用之棒”,凸显了武松武艺的高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将教材中需要拓展、补充、延伸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将之放置到班级微信群、博客群中,让学生运用课后、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如此可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拓展学生的语文视界,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微课因其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而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微课整合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对于微课,我们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要开展更有深度的研究,以便让微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绽放的绚丽之花!

参考文献:

[1]赵龙.阅读教学中引入微课的策略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语文),2018(3).

[2]陈彩凤.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1).

[3]杨先武.运用微课优化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6B).

第5篇:德育课堂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课堂;德育;教学模式

1独立学院德育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1.1独立学院学生的需要

大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是文化和实用的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基本是7-23岁的青年,在走出高中进入大学的同时,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和阅历的积累,对体育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敏锐性、批判性、广阔性和深刻性进一步提升,他们一般并不会认可传统观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而是更愿意和师、同学在体育课堂上共同探讨与合作。除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巧的学习,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形成更广阔的交际圈,独立学院学生更愿意在体育课堂中培养自身的集体观念,即在体育活动中,能够与同学相互关心爱护、团结协作、加强交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其在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也能够体会集体的氛围,弥补自身的情感缺失。

1.2教师教育教学的要求

报告指出: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没有确定性的教学并不能称为是一场真正的教学,新时代体育教学的目的明确,就是需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体育老师在向学生教授基本体育技能和专项的同时,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把学生塑造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合格人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体育课程内容,即做到“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道德价值;此外,“纲要”还明确提出高校体育教师在做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时一定突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纲要”坚持高校体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作为“纲要”的实践者,不得不重视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

1.3体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意义

体育中渗透德育是我国三本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时代三本院校培育复合型人才的基石。体育教学活动的情境性较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实践锻炼中将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体育行为,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积极进取的道德意志和尊重规则的纪律意识等,这些都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品质。通过德育的感染,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升体育能力和道德水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体育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个良好道德品德的人时,必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语言、行为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久而久之,这种教育行为必然会在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这对于教师的道德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三本院校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在运动场上类似于运动员身份和资格作假、服用违禁药品、贿赂裁判、赛场暴力等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1994年我国参加广岛亚运会的游泳队被查出服用违禁药品,使我国游泳从巅峰跌倒谷底,并让我国形象大跌。运动比赛强调公平公正,由此事例我们可以思考,在体育竞赛仅仅注重提升运动能力是不够的,加强对运动员道德教育同样不可忽视。三本院校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可以普及体育竞赛精神,可以使学生养成公平竞争的习惯,为我国培育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2如何在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引入德育

2.1趣味课堂的探索

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体育课是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折扣。然而体育教育与德育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体育老师在德育引入体育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老师在趣味课堂中,需要去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并积极探索趣味课堂,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领学生主动学习道德知识。同时,独立学院师生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与信任。作为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用行动感化学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德育的熏陶,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情感、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促进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关注安全,具有民族体育思想、团队精神、个体责任和积极互助、诚实守信、合理取胜的行为,全面提高独立学院生的德育素养其次,不能忽视了课堂主体---学生。独立学院生可以通过自我锻炼和自我参与,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让大家来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老师,自己主导自己的课程,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德育效果。

2.2新课堂模式的引入

第一,个性化的辅导开展。从独立学院生的个体特点出发,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特点、道德水平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分类指导,从不同的层面来打破原来重技能轻德育的体育教育模式。第二,在体育教育中引入道德教育,不光要是在课堂内容上面创新,其他方式也必须引入。如,独立学院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MOOC教育,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受众群体,使独立学院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互相交流和学习,124以更好地理解道德教育。第三,在新的模式中我们还可以增加实践项目,通过切身的体会,来学习道德教育。比如体育比赛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相关活动<优秀道德宣讲会、德育知识竞赛、道德模范评选等>的开展,在比赛中贯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和传播道德教育。此外就是课余时间的利用,以及学校氛围的打造。例如独立学院学生自主观看道德教育电影,宣传道德标语,以舞台剧的形似上演优秀道德故事等,使学生在主动接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3体育教学结合德育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知识是独立学院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养,是独立学院体育课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只有将体育课堂中的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使独立学院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但是目前独立学院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3.1德育在体育教学中难起作用

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难以起到作用,这个一直是一个困扰独立学院师生的问题。通常表现来说就是学生不重视,老师不在意,学校涂于表面,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平时在道德理论知识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过少,绝大部分同学不会进行理论课课前预习以及体育道德知识的学习,认为其没有作用;听课的学生占少数,体育道德理论课学生出勤率偏低,课堂上的表现令人担忧,课堂认真听讲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对道德理论的学习不以为然;独立学院体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其专心学好体育专项就可以,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道德教育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现象的产生与独立学院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部分教师“重实践,重技能,轻道德,轻理论”的错误教学观念;体育教师认为道德理论知识简单易懂、容易理解,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性;老师课堂常规管理不严,部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教学方法不够科学,过于传统,没有将体育与德育结合的趣味体现出来;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照本宣科,使学生对体育课上的道德学习失去兴趣,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等等。总而言之,部分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课堂设计性不强。就独立学院而言,部分高校认为学生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本就不高,而体育课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加上所有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思想教育课,所以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学校对于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考察力度不严,没有形成完备的、合理的体育课堂道德评价制度,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中,学生道德素养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或者为零;部分独立学院德育理念构建与现实脱节,在体育课堂中倡导的德育理念不科学,太过于理想化,如体育活动中完美道德等,与学生实际情况、体育活动实际性质相违背。

3.2对独立学院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与建设不足

我国对于开展独立学院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组织机构不健全、研究队伍不稳定、研究成员较少、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广度等,多数研究的问题和对策没有紧密结合体育实践中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现存的部分研究还出现搬照抄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的道德建设,与独立学院学生、体育课堂实际脱节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学校在发展体育课堂中的道德教育时,缺乏能够借鉴的实用的具体依据和相关对策。

4规范和促进体育教育和德育并行

4.1加强社会环境的改造

国家要加强对独立学院的体育道德建设,首先可以从立法层面出发,制定完备的“独立学院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相关法律,让独立学院在体育课堂中发展德育能有法可依。其次,要用国家强制手段保证独立学院切实推行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加强对独立学院落实相应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再次,国家应当重视开展“本高校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教学研究,制定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激励制度。最后,国家需要制定独立学院学生体育德育的评价体系,使独立学院有章可循。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的发展,公民了解社会事件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大众媒体需要利用其与生俱来的特点、优势做独立学院与社会、国家的“传话筒”,让独立学院师生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对体育教学中德育发表意见和看法;同时,大众媒体也要切实的监督独立学院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落实情况,使舆论发挥好积极作用。提高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是促进其体育德育并行的有力措施。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语言、仪表、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俗语有言:“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说一万遍不如真正做出样子,让学生都能够信服。所以,独立学院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优化自身的行为、素养、气质,以在体育课堂中的良好师风师德感召学生,做学生德育的风向标。同时,独立学院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认真学习教师守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做负责任的人民教师。最后,独立学院学生自己要从思想上端正态度,德育本就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而且,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使独立学院学生立身做人,更能够促进其日后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学生从就自身业方面考虑,提升道德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4.2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所谓新模式的探索,首先要求独立学院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教学,让师生学会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去教学、学习。注重关联性学习,如体育教学+道德教育=良好的体育课堂,在互联网模式下复合学习知识。学习国外优秀体育课堂的相关经验,独立学院要做到辨别、区分国外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机械化的照搬照抄。独立学院还需要搜集好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将其与其它课堂进行对比,找到一条适合体育课堂发展德育的路径。

5结语

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值得提倡和推崇。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引入道德教育的方式,充分体现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落脚点,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独立学院在体育教学中引入道德教育,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体育教育空缺,弥补教育发展的短板,为其他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提供借鉴。实践证明,道德教育和体育教育是分不开的。同时,独立学院在将德育和体育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也需要提高对独立学院体育课堂渗透德育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国家重视、社会需要,学校培育,学生自学的体育加德育的战略发展模式,培育一批批优质大学生和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精神文明,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冯小春.如何将体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6).

[2]董俊,刘雪冰.高校体育教学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