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国防教育征文精选(九篇)

国防教育征文

第1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即将开始。征兵是为部队输送新鲜血液,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生机和活力的基础工程,是关系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我市各级教育部门从讲政治、讲大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高度,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安全保障的高度,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局,高度重视征兵工作,积极主动配合各有关部门“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了每年的征兵工作。2009年冬季征兵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为把好征兵工作文化素质质量关,借此机会,我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提三点要求:

一、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动员

二、强化责任意识,严把文化素质质量关

今年征兵工作,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新兵的文化质量提出了很高要求,各级也将新兵的文化质量作为检验征兵成效的重点。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包括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普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2008年应届毕业生。为从源头上提高新兵文化素质,为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为征集高素质的部队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杜绝文化素质不达标、弄虚作假、持假文凭、假学历的人混入部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配合兵役机关认真落实在县(区)范围内,合格的大专毕业生以上青年未全部批准入伍前,不得批准高中文化青年入伍;合格的农业户口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未全部批准入伍前,不得批准初中生和往届生入伍的规定,谁违反规定追究谁的责任。要抽调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身体健康、有责任心、有良好协作精神的工作人员配合当地征兵办公室的工作,确保征集新兵的文化质量关。《**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真伪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相关部门负责鉴定,各大专院校的毕业证书由市教育局人事、招生等部门负责鉴定,并作出解释。

三、继续完善国防教育体系,为部队储备更多的优质兵源

第2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关键词]“六色”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卢晚秋,杭州师范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教师,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C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3-0149-04

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时,如何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笔者结合多年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载体。开展“六色”教育,即以“红色”为象征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绿色”为象征的和谐教育、以“蓝色”为象征的科技创新教育、以“白色”为象征的反腐倡廉教育、以“橙色”为象征的反对黄赌毒教育、以“黑色”为象征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就是新形势、新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使教育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在大学生中开展“六色”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其一,开展“六色”教育是从中央到地方提出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重视,付诸实行,将“六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其二,开展“六色”教育是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其核心阵地在学校、在课程、在教学,它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而“六色”教育则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大部分。其三,开展“六色”教育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思想特点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其四,开展“六色”教育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化实质上是大学生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而“六色”教育所包含的内容,都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六色”教育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经之途。

一、“红色”激励教育:是以“红色”为象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教育。以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激励教育的重要依据。开展“红色”激励教育,目的是培养和激励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使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薪火相传并不断光大。

“红色”激励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它旨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大学生中开展“红色”激励教育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为支柱,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大学生头脑。开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等。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激励教育资源,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发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三是拓宽载体,将“红色”激励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发挥实践育人优势,开创大学生“红色”激励教育的新局面。可在校园中开展红色系列活动,如寻访老红军,搜集整理红色歌谣、地方人文资源,参观革命旧居旧址,请老红军或专家讲述革命老区的历史与传统,亲耳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接受直观形象的“红色”激励教育。

二、“绿色”和谐教育:是以“绿色"为象征的和谐教育,以推进大学生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自身三个方面的完美与和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指出:“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绿色”和谐教育的重要依据,目的是使大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绿色”和谐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生态环境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生态环境教育,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的教育,满足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就是指运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对青少年进行人际关系的教育和指导,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从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自我修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使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改革、招生规模扩大、就业双向选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

在大学生中开展“绿色”和谐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形成共识,强化组织管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把德育教育与“绿色”和谐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二是强化渗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学校的任何一种教育活动只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教师

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善于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多角度、系统地渗透素质教育。三是拓宽渠道,开展课内外“绿色”和谐教育活动。学校可组织学生听取各类社会、心理与人文讲座,广泛开展“绿色”和谐教育实践活动等。

三、“蓝色”创新教育:是以“蓝色”为象征的科技创新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蓝色”创新教育的重要依据,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技素养,以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

“蓝色”创新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学生自觉融入科技创新这个大课堂,从而有力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和学生科研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激发大学生成才的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高校开展“蓝色”创新教育应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一是认真学习,统一思想,强化科技意识,努力做到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自身科技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高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在校园开辟科普园地,进行科普知识宣传,介绍科技动态,并就科技历史、科学家生平、研究方法和科技前沿等专题开设科技讲座,增强大学生关注科技的意识,这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都是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三是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的培育,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大学生投身创造的行动,参与课题研究。对在科研上有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进一步深造或更好就业的机会等。

四、“白色”反腐教育:是以“白色”为象征的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和拒腐防变能力

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别指出,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我们对大学生开展“白色”反腐教育的重要依据,目的是教育大学生要清清白自做人、做事、做学问。

“白色”反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反腐倡廉教育,包括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反腐倡廉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就是要以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有利契机,把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廉政文化创建活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推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在校园的深入开展。

在大学生中开展“白色”反腐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金钱观,引导他们正确做人。二是在廉洁教育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举办一些论文竞赛、讲座、网上论坛、研讨会、廉政戏剧比赛等,播放一些廉政影片,举办廉洁专题图片展,充分利用好课堂、图书馆两种资源,使学生加深对廉政的理性认识。三是在大学校园中营造一种廉洁的氛围,教师树典范,党员作榜样,用良好的班风、教风、校风约束人,做到人人清正廉洁,个个一清二白。

五、“橙色”法制教育:是以“橙色”为象征的、反对黄赌毒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

近几年来,我国多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反对黄赌毒的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要求大学生自尊自爱,自省自律,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橙色”法制教育的重要依据,目的是使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橙色”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法制教育,即通过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自觉抵制“黄赌毒”的侵袭,并与其作坚决的斗争。

对大学生进行“橙色”法制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法制课堂作用,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二是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并积极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或集镇开展法律咨询等,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

六、“黑色”预警教育:是以“黑色”为象征、预防艾滋病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关于艾滋病传播与预防的基本知识,自觉防艾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中指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部署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大、中学校全面、深入地开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目前公布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率还很低,我国在对青少年进行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方面仍显不够。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开展“黑色”预警教育的重要依据,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的认知水平,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尊,规范个人行为,实行安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知识保护自身的健康。

第3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3-003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者之间既有内在的一致性与互补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涉及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而国防教育则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同时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又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战略需要。不仅可以极大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极大

的推动作用。

1 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相对于全民国防教育而言的。它是向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

重要教育活动。它的内容包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思想和观念的教育;关于军事科学、国防科技、国防法规、国防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以轻武器射击、战术、三防、地形学为主的军事技能教育;以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纪律条令等为主的行为养成教育等诸多方面。它的主要教学形式为:集中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征兵入伍宣传和经常性的国防教育等。因此,国防教育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性:一是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即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集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二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即采用集中授课和零散灌输、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施训等多种形式;三是教育环境的特殊性,特别是大一新生入校之际长达半个月(部队院校除外)的集中军训,大都普遍采用了部队模拟式集中训练,为广大新生营造了一个同日常学习生活完全不同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指依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核心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潜在智慧、从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字面意义就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内容涉及广泛,既有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也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等。素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既体现了一个时代特征,同时也揭示出一个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培养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各个要素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仅涉及生理及心理层面,而且还逐步延伸到了社会文化层面。一个人的素质应当是集个体性、群体性、社会性和民族性于一体。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既给予了学生个体各种素质的教育,又紧紧抓住了校园群体素质的同步提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家、民族和社会整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3 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3.1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素质。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始终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不管是集中军训,还是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专题讲座,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始终贯穿于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军事理论、军事技能等国防教育活动中,以直接、感性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扎根,为广大学生树立了榜样;古代国防的兴盛,近代国防的孱弱, 现代国防的振兴,惨痛的教训和强烈的对比,唤起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中日问题,中菲黄岩岛事件等的屡屡发生,更使高校学生认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自然而然地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而不懈努力奋斗。

3.2 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军事理论内容从属于军事学科体系,而军事学科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大学生通过军事学科的学习,一方面可以熟悉和掌握军事思想、军事科技、高技术战争以及国防史等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知识,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本身就是文化素质提高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军事思想、军备实力、军事战略地位等知识的学习,可以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拓宽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此同时,通过军事学科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基础和专业学习。特别是在学习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亲自见识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所产生的作用。这样,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坚定他们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头脑的决心。

3.3 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而国防教育则对推进这一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军事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军事武器的科技性与神秘性,孕育了军事思维的创造性特点。而创造性思维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学生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对高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脾益。

3.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所谓身心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一般包括队列、射击、战术和拳术,具有很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功能。军训期间的集中训练,时刻考验着学生的体力和意志,要求学生必须在训练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按条令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达到相应的训练标准。实践证明,军事技能科目的训练确实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大都过分依赖和争强好胜,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制力,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较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恰恰可以很好地纠正和修复学生的上述问题。一方面会不断增强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还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制、自控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教育过程中严格的军事训练还可以使他们磨掉身上的娇骄二气, 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进而增强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决心。

4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作用的有效途径

4.1 建立完善的高校国防教育专门机构

由于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对国防教育的必要性在思想上未形成统一认识,目标不够明确,对有关国防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以及国防教育如何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使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功能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6号)等文件的适时出台,我们应该看到,国防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各高校必须要成立专门的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等机构来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

4.2 将高校征兵工作与国防教育结合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的冬季征兵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在部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因此,普通高校有关部门可以在每年的大学生士官直招,大学生预征入伍以及冬季征兵工作时间,牢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征兵宣传工作与国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征兵工作在国防教育以及思想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做好征集新兵各种政策宣传,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提高爱国主义意识。

4.3 将国防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相结合

学生社团是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社团的参与面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群体组织,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乐于参与进来,这使得社团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国防教育有效途径之一。所以除课堂上的军事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外,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学生成立形式多样国防教育社团,如国旗班、国防教育协会等,来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的展开。同时,“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周边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地域优势,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便长期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践行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资源”与国防教育相结合,以此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3 重点抓好军事师资队伍的培养。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普通高校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军事理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重视选配,通过与驻地军事院校和部队联系等方式,按照笔试、面试、教学能力测试等步骤严把军事教师入口关,确保了军事教师选配的数量和质量;二是重视培养,要结合当前政治形势变化以及军事科技发展的实际,按照“走出去、请进来”思路,组织和安排军事理论课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考察等活动,充实和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师在军事技能和军事科技前沿各方面的知识;三是定期邀请相关军事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部队的先进典型来校作报告,促进军事教师业务不断提高。同时,普通高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集体备课与教学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

总之,在新时期不断加强以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训练为核心的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能肩负起历史重托的社会主义新一代的具体要求。切实做好高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实现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提高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温暖.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N];中国国防报,2002.

第4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军区和全省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市政府和军分区的统一部署,作为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单位,我们要以讲政治的高度全力组织开展好这次征兵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征兵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征兵任务。现就做好全市征兵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为征兵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要求,是建设和巩固现代国防的思想基础,也是做好征兵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县(区)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报国的热情,为征兵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征兵工作的顺利健康开展。

党的xx大报告着眼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的特点,着眼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使命,强调指出必须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这个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我军的兵员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抓好征兵工作,努力为部队输送高素质兵员,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就有了可靠的兵员保证。各县(区)委宣传部和新闻单位要在县(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与兵役机关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知识竞赛、演讲会、文艺演出、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及深入乡(镇)、村、城镇、街道进行广泛宣传,加大对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关心、支持征兵工作的良好氛围,使应征青年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认清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的光荣义务和历史责任,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参军热情,听从祖国召唤,接受人民挑选,积极到部队去锻炼成长,为国防和军队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抓好征兵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征兵任务圆满完成

近年来,在县(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县(区)委宣传部和新闻单位及工、青、妇等各有关部门积极与兵役机关密切配合,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征兵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群众重视、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自觉性有了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保持高昂,征兵宣传教育工作从总体看是做得好的,为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应征,报效祖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许多变化,部分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兵役法制观念有待进一步增强。有的基层领导“怕优抚、怕安置”,不愿意承担兵役任务,不主动关心、重视征兵工作;有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怕负担、嫌麻烦,不支持本单位的青年参军;有些适龄青年或他们的家长,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怕当兵吃苦、吃亏,不积极应征,不支持子女参军。对此,各县(区)委宣传部和新闻单位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征兵工作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征兵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要针对新形势下征兵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把征兵宣传教育与搞好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结合,与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加强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征兵政策和拥军优属相结合,把征兵宣传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征兵工作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适龄青年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和重视征兵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执法宣传教育力度,认真搞好依法征兵宣传教育工作

第5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6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征兵时间调整;重要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21-02

2001年9月,修改后的《征兵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这也开创大学生入伍的先河。从高校方面来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他们需要依据省军区、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及所在区人民政府征兵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完成大学生征兵工作。但是高校对于配合国家做好征兵工作这项任务,并没有可完全借鉴的管理模式,更多地还是需要高校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一、征兵时间调整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兵役制度改革配套政策,这是主席着眼形势发展全局对征兵工作改革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建立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兵役制度指明了方向。征兵时间调整至夏秋季,为征集更多优秀青年学生入伍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面对2013、2014年征兵时间的调整,我国高校也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是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等强军目标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以来,主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确立了军队建设新的起点和标准,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拎起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征兵时间从冬季调整至夏秋季,为征集大学生和高素质青年入伍提供了时间窗口,实现了大学生毕业直接从“校门”到“营门”的直接过度。

调整征兵时间一方面为建立先训后补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了高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成为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保障。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兵员素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增强部队战斗力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有望解决长期以来部队存在的战斗力缓升陡降问题,可以为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是提升军队内涵建设――人才软实力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其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提升了对军事人才的刚性需求,理工科院校有能力为国防事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他们的知识专长和技术能力。

这次征兵政策的变化,表面上是调整征兵时间,核心是增加高校征集任务,提高大学生征集比例。原定的冬季征兵与学生毕业时间相差近半年,错过征集高素质青年入伍的最佳时机。如今征兵时间的调整可以将征兵时间与学生毕业时间衔接起来,可以征集更多高素质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参军入伍,同时减轻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此,无论从国家战略需要还是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来看,大学生入伍将成为趋势,大学生士兵的数量将会逐年增加,并逐渐成为征集重点,成为军队内涵建设的关键力量。尤其在加快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背景下,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士兵更容易掌握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促进设备技术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的运用和普及,带动军队人才队伍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对今后打赢信息化战争起着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适应征兵时间调整需要注意的问题

征兵时间由冬季改为夏秋季,有利于征集更多的高素质青年参军入伍,为破解征兵难题赢得重要契机。征兵主体从社会青年到大学生,主战场从社会到学校,必然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不破除惯性思维,工作就会陷于被动。为适应征兵时间调整带来的变化,高校必须围绕征集高素质青年这个核心,改进工作机制,调整工作部署,在新起点上推进征兵工作科学发展。

(一)征兵宣传动员要实现常态化

近年来,全国普遍出现了“当兵冷、征兵难”,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适龄青年数量减少、高校扩招升学率提高、就业机会增多、国防观念弱化等,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征兵宣传发动不到位、有欠账。能否让大学生了解部队基层工作、了解部队招选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是提高应征入伍质量的关键,也关系到应征入伍的成败。所以,征兵宣传发动对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征兵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适龄青年参军应征热情,提高新兵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征兵宣传发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根据高校实际,可将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军事理论教学等渗透到平时的办学工作中,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征兵宣传发动不能五月来六月去,要改变以往突击式宣传发动的传统做法,实现征兵宣传发动的常态化,切实按照二季征兵,全年准备的思路,调整宣传发动思路,将征兵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提前有思想准备。在征兵时间到来阶段,全校可利用一切平面、立体媒介平台(如网络、校刊、横幅、海报等),营造“一人参军,全校光荣”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注意充分利用大的集会场合,如各类军训会演、大的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进行集中宣传发动,同时要把宣传发动贯穿于全年,要结合活动实现重点宣传发动的趣味性,提高宣传发动的效率。抓好国防普及教育工作,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和军营文化的顺利对接。着力宣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武器装备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兵员的迫切需要,使院系增强征兵工作的责任感,激励优秀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叫响“当兵一回,受益终生”等口号。

(二)征兵宣传动员要实现全面覆盖

2013年之前由于冬季征兵征集时间和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相隔太长,导致部分大学生兵源流失。为了更好地解决因时间原因造成部分大学生兵源流失的现象,国务院、中央军委研究决定从2013年起将全国征兵时间从冬季调整至夏秋季,高校征集时间可适当提前,对适龄大学生宣传动员实现全面覆盖。从高校工作实际来看,征兵时间调整后,夏秋季是征兵工作开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任务集中期,各项客观干扰因素存在,同时,征兵宣传发动、体检政审、心理测试、新兵运输、复查复审等工作相继展开,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根据调整后的征兵时间安排,征集动员工作主要集中在7、8月份,而这段时间很多毕业生已经离校,在校学生也因暑期放假而分散在各地,与以往相比,政策宣讲、组织动员等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任务也更加艰巨。高校要认真研究大学生征集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并主动作为、前瞻思考,根据学校特点有效调整预征工作时间和初检初审工作时间。协调当地人武部争取在学生离校前完成体检政审,并建立跟踪管理、定期汇报等制度,确保实时掌握预定兵员动态。同时,高校要密切关注和掌握网上报名情况,建立征集工作进展情况动态监控制度,随时为晚报名和网上报名而未办手续的学生及时协调完成征兵相关环节工作,避免因暑期放假而漏掉兵员。

三、高校适应征兵时间调整的对策

以我校近四年征兵工作为例:2011年至2014年共有133人经上级征兵部门批准光荣参军入伍。其中2011年23人(16名在校大学生、7名应届毕业生);2012年34人(24名在校大学生、10名应届毕业生);2013年30人(22名在校大学生、7名应届毕业生、1名往届毕业生);2014年46人(29名在校大学生、15名应届毕业生、2名往届毕业生)。不难看出,我校毕业生对于从军入伍的人生选择正在朝着越来越多的趋势发展。分析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依赖,给了高校毕业生更好的发展平台,此外,工作待遇和职级对有本科以上学位的毕业生也有足够的倾斜,使得毕业生从军入伍的热情高涨起来。

可以说,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征兵工作办公室,并认真做好征兵的组织及发动工作,科学部署,抓好落实。2014年我校报名人数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90人。十以后,我校积极适应征兵时间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了以下经验做法:

(一)以国防教育常态化为基础,培养大学生参军梦

征兵改革以来,学校响应以征集高学历兵员为主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常态化,引导广大学生增强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鼓励他们积极参军入伍,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力量,让高校学子们的梦想在军营里实现。学校还抓住新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有利时机,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观念、国防意识的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形成了关心国防建设、关心国家安危的良好传统。

我校还抓住大学生对军营生活探求心理,多次组织参观军营。通过参观活动加大对征兵工作的宣传和动员,让学生认识到当兵光荣,在参观的过程中完全按照一名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虚心向部队教官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们身上当代军队的优良品质和作风。让学生知道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作风都来自于火热的军营,来自于铁一样纪律的部队,让每一名在校大学生都能实现走进军营的报国梦。同时还邀请入伍的同学和退伍复学的同学现身说法,给在校大学生做专题报告,极大地感染在校大学生,激起他们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认真做好征兵引导工作

首先,我校下发了《2014年夏秋季大学生征兵工作方案》,并专门召开征兵宣传动员会,传达文件精神,就征集范围、征兵政策、工作计划等各项具体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会上还要求各院系成立院系征兵办,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征兵工作,指导各年级辅导员开展三个一活动(一堂集中宣传课、一次党团活动、一条征兵宣传短信),切实将征兵宣传工作深入到院系、班级、宿舍,实现征兵宣传全员覆盖。

其次,2014年的大学生征兵工作在宣传动员手段上更加丰富,贴近学生的实际。除了利用条幅、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开展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传统的宣传模式外,还在校园内通过新媒体微信、微博、QQ群加大征兵宣传动员工作力度,积极引导更多优秀学生携笔从戎,投身绿色军营,到部队建功立业。同时,学校还邀请道外区人武部领导为我校学生做了一场征兵报告会暨政策咨询会,详尽地介绍了征兵报名程序、入伍义务兵退役后经济补助的标准等相关政策,还为现场学生悉心解答了有关征兵的问题。学校今年首次设立大学生征兵报名咨询站,专人负责接待大学生报名登记,及时解答征兵工作相关问题。咨询电话开通两个月以来,共接待电话咨询200余人次。咨询站与各院系积极沟通,对9 101名适龄青年参军意愿进行了统计,摸清了基本情况,建立了征兵档案;对在网上报名而未在咨询站报名的学生一一进行电话排查,争取不漏掉一个兵员。

参军入伍对每个青年人来说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对于已经通过高考进入高校学习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暂停学业,投入艰苦的军营生活更是一个需要认真权衡、深思熟虑的决定。在参加完体检、政审、心理测试每一个环节后,无论应征地选择从学校入伍还是从家入伍都会有选择放弃的在校大学生,因此,从在校大学生中征集新兵,不是一项简单的行政工作,而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同学们在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爱国精神。

(三)以服务意识为驱动,做好学籍管理及学费补偿代偿等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学籍保留及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代偿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关于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尽可能为参军学生提供一切便利,解决学生参军后的后顾之忧。强化服务意识,将退伍复学的学生纳入视线,跟踪关注,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我校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按时间节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征兵后续工作。加强对各院系征兵工作的指导,主动与道外区人武部、民强派出所等部门协调,严格工作程序,严格纪律,严把政审关,严格按照征兵要求做好服务工作。经过前期大量工作,我校有90名同学报名,学校积极为有意应征入伍的学生协调目测、初检、上站体检、政审、心理测试、部队考察等工作,经过五个多月的努力,46名同学通过了各个环节的考察,经上级征兵部门批准,光荣参军入伍。我校按时将征兵相关材料上报省教育厅、区人武部,无差错材料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定兵阶段,我校积极与道外区人武部和接兵单位有关人员沟通协作,热情接待接兵人员,参加了道外区新兵运输和服装发放工作会议,针对此次会议,布置了相关的措施,确保新兵顺利领取服装和安全送兵。

四、结语

征兵改革不仅体现在时间方面的调整,而且体现在大学生征集比例的提高,高校成为征兵巩固国防的主要阵地,要注重新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有利时机,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国防观念、国防意识的教育工作,坚决有序地推进征兵工作改革,以吸引成千上万的高素质青年献身军营,报效祖国为目标,积极奋斗;要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全过程,高校征兵工作一直是以实现有志青年学生参军入伍的梦想和缓解当前大学生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为目的,往往在育人方面缺少必要的引导。不可回避学生为了经济补助参军、高校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指标的功利色彩,在大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跟进,出现部分学生临时选择放弃,甚至是思想退兵,为高校征兵工作带了不必要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务必要重视应征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引导,克服困难,鼓励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要与入伍学生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渠道,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让大学生全身心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7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现状

1.“征兵难、参军冷”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人的价值观和择业取向日渐功利化。相比有些行业,部队和军人的待遇比较低。同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适龄青年受不了部队的训练之苦和铁的纪律约束,且很多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这也导致出现征兵难现象。

由于上述原因,尽管各高校武装部和地方人武部等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高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普遍不高。从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除少数高校外,很多高校都完成不了所规定的指标,有的高校甚至一直保持零的记录。“征兵难、参军冷”的现象依然困扰着各高校武装部。

2.当前高校征兵工作体制不能适应时展需要

(1)思想认识不足。很多高校在思想上对征兵工作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征兵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全面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很多高校武装部机构设置不完善,人员配置不足,多为兼职;很多武装部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有待提高,对征兵流程和政策不能了如指掌,工作态度不积极。同时,征兵工作经费保障不到位,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个别高校武装部或并或改,名存实亡。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武装部侧重点都放在军训和国防教育上,没有将征兵工作上升到重要位置。上述情况都严重制约了高校征兵工作的有效开展。

(2)工作关系不顺畅。当前高校征兵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法律法规还有待规范,甚至出现相互“打架”现象;征兵工作所涉及部门还需要磨合, 一些工作开展不顺畅。如教育行政部门仅对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进行具体指导,对征兵工作没有直接指挥权;没有将高校武装工作纳入基层武装建设体系,有时接不到各级军事机关有关武装工作的文件指示,处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地方政府、地方人武部、高校武装部等在参军宣传、退役安置等方面有时各自为政,不能统一思想等。高校征兵工作关系不顺畅不利于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发挥高校作用,采取各项措施,促进征兵工作顺利开展

“现代战争已经逐渐演变为高科技、远距离对抗,军队需要更多可以操作甚至是研发现代武器的士兵”针对当前大学生征兵工作的不良现状,高校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措施,发挥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作用,为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兵源。

1.重视和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1)征兵宣传。为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军入伍,国家出台了很多征兵优惠政策,包括经济资助、复学升学、退役优抚安置等。高校征兵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握国家各项征兵优惠政策,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把它们传递给每一位青年大学生,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征兵宣传动员过程中,务必做到全面、客观、准确。我们不能只片面地讲大道理,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客观情况,以国家征兵工作政策为指导,准确地运用国家征兵优惠政策,按照“一季征兵、全年宣传”的工作思路,力争把征兵宣传贯穿于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同时,创新宣传手段,运用灵活的宣传形式,充分发挥手机短信、校园网络、QQ、微信等现代媒体介质在宣传中的作用。“高校可以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力、有发展潜力的国防教育社团,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拓宽视野”。

通过全面、客观、准确的宣传动员工作,让一些条件合格的大学生认识到,应征入伍政治上很光荣,经历上能丰富,成长上有助力,经济上得实惠,从而激励更多的高校大学生投笔从戎,参军入伍。

(2)跟踪服务教育。高校武装部应该在每年新兵入伍后到其所在部队走访和看望,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入伍前后、新兵集训前后的思想动态、生活、训练情况和主要困难,为他们在部队中训练学习提供指导,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母校的关怀,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军入伍。

高校可以通过走访、通信、电话等手段与部队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充分了解学生在部队期间各方面发展的状况和不足,听取部队的评价和建议,并将结果一一记录在案。通过沟通交流,高校能够为帮助参军大学生克服困难、完成服役任务提供建议,并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复学或安置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高校武b部可以利用节假日定期慰问参军大学生家庭,对参军大学生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参军家属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为参军大学生及其家属构筑起强大的心理支撑,给适龄应征大学生起到模范和示范效应。

(3)退役复学或优抚安置。经过两年时间的部队生活,大多数参军入伍的大学生会面临退役问题。退役后又存在两种情况:复学或安置。

对于退役复学的大学生,高校应当以人为本,积极落实退役复学的各项政策。同时,高校要派专人(如班主任、辅导员)协助他们办理好复学、户口迁移等各项手续,解决好复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帮助他们尽快重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完成角色转变。

对于退役安置的大学生,高校要积极联系所在地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督促和配合其相关工作。同时,高校要做好回访工作,查看和督促所在地的退伍军人安置机构是否按照退役士兵的有关政策规定做好安置工作。对于没有按政策安置的,要向上级反映,以切实维护退役大学生的权益。

2.建立适合时代需求的高校征兵工作机制

(1)建立高校征兵工作机构。高校武装部是学校进行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兵役登记、兵员动员等工作的重要机构,是高校征兵工作机构。高校要积极完善武装部机构,要将征兵工作经费按照实际需要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提高;要配备充足的高素质征兵工作专职人员,健全培训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增强其履职能力;要积极发挥武装部在征兵工作中的作用,做好应征宣传、政审、体检、送兵、跟踪服务教育、退役复学、安置等工作。

(2)制定和完善相关征兵规定。高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规定,规范征兵工作人员职责,做好征兵宣传、跟踪服务教育和退役复学安置等工作。

参军入伍大学生志在保家卫国,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必须保护他们的相关权益。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关规定,充分保护他们在应征报名、体检政审、审批定兵、学费补偿贷偿、退役后复学安置等权益。同时,对于已报名参军但中途无理由拒绝服役和当逃兵的大学生,除了按国家相关政策处理,高校也要给予处分,如“学校有必要与入伍大学生签订协议,协议要明确规定入伍学生在部队期间的注意事项,对严重违反部队的纪律受到严厉处分的学生,学校也将按照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高校征兵工作的严肃性。

(3)理顺各类征兵工作关系。高校要规范和统筹武装部的各项任务,把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征兵等工作统筹安排好,并突出征兵工作的重要地位。同时,要把高校征兵工作和基层武装工作、高校教育、政府财政和高校经费预算等统筹安排好,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理顺各类关系,加大保障力度,严格奖惩机制。

3.根据征兵工作需要,推行相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1)凸显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在当前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中,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不是单独课程,只是在“两课”中零星体现,更不要说具有系统性。这势必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削弱大学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热情。“突出爱国教育,强调‘没有国家,何来小家’的观点,强调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提升大学生征兵入伍积极性的要点。”

为激发更多大学生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热情,高校要对现行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凸显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并注意其系统化。可以通过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授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做到保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知行统一。

(2)构建大学生参军入伍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当前,高校征兵工作出现“征兵难、参军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缺乏大学生参军入伍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很多大学生对于参军入伍的认识主要来自身边人所说和每年的征兵宣传,对于为什么要参军,自己是否适合参军,参军对自身发展有何利弊等不一定了解时,势必会其降低参军的热情和兴趣。

为改变这现象,高校必须构建大学生参军入伍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要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参军入伍业生涯课程和指导服务机构,其内容可以包括对大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参军入伍的基本要求,了解部队训练生活了解两年服役后何去何从,算好参军入伍的政治账、经济账和成才账等。

通过构建参军入伍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让大学生对自己和军队环境都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是否参军做出正确的抉择,并且一旦选择参军,就能很快融入军队生活,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都大有益处,并能促进高校征兵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佟延春.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创新思路与管理模式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4(9).

第8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按照市国教办发〔20__〕03号文件《关于对全市国防教育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乡镇村社,开展了认真调研,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全面了解全县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国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推动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近年来我县国防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国防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和“服务中心,贴近实际,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趋势和改革发展的新变化,紧扣《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精神,突出领导干部、中小学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三个重点,不断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__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落实了国防教育工作任务。县委于每年第一季度召开县上四大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武部长参加的议军会,传达学习省市国防建设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县的基层武装和国防教育工作,为全县开展扎实深入的国防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各级中心学习组都普遍把国防教育工作列入了学习计划,落实了学习内容,聘请了理论教员。县委中心学习组带头把国防教育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之一,列入了学习计划。各级狠抓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有效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加强国防教育、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

(二)认真学习,深入实践,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现代国防观念教育。各级中心组普遍深入开展了国防教育的学习,县级领导平均每人每年书写国防教育方面的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科级领导每人每年书写国防教育方面的读书笔记3000字以上,一般干部职工每人每年书写国防教育方面的读书笔记1000字以上。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村党员冬训、科技下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等活动,三年来,全县共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30多场(次)。县委组织中心组成员每年进行了一次专题学习教育活动,邀请县武装部领导以学习贯彻《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为主要教材,重点就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抓国防教育工作的职责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辅导和学习讨论。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县国防办、人武部共同组织全体县级领导干部和国教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到县人武部过“一日军营生活”,实地体验部队工作、生活,接受军事训练。,县上还组织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了“构建小康__、和谐__、人文__”演讲比赛,把国防教育融入到了正常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过程当中。

(三)突出重点,正确引导,强化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系统把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年教育工作计划,认真部署,专题安排,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采取课堂讲授、图片展示、请武警中队和人武部工作人员传授军事知识等方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每年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平均上国防教育课4课时以上。每年新学期开学初,在县一中、二中、三中和城关中学、独店中学、职教中心等校组织开展了集中军训、演讲比赛、电影展播等活动,在县一中还进行学生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国防教育日”当天,县国教办、县人武部政工科联合组织开展了一次国防教育千人签名活动。结合上级安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不忘国耻,强我国防,建设小康,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共收到征文36篇,有16篇推荐参加全市评奖活动,6篇得到了市上的奖励。同时,新建了博物馆、 __一中等一批县级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引导学生参观,使他们受到了熏陶。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广泛宣传,稳步推进,提高了全民国防教育意识。近年来,县国教办通过大力宣传,开展拥军优属,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国防教育氛围。组织在县电视台开办了国防教育宣传栏目,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全民国防教育知识90多次180多个小时,扩大了教育覆盖面。县上以拥军优属为主题,组织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10次,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在县城和各乡镇驻地、主要交通路口、人口密集处刷写固定性宣传标语100多条,在县电视台制作播放公益广告4条24期,营造了全民拥军的浓厚氛围。在双拥优抚工作中,我县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面和老复员军人定补面均达到了100%,对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实行特困救助和医疗救助。以冬季征兵工作为契机,通过召开动员会、县上领导发表广播电视讲话、组建宣传车辆下乡进村宣传、刷写固定性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张旗鼓地了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县财政年初按照上年年末总人口人均0.05元的标准,列支国防教育经费1.3万元,使国防教育工作得到了经费保障。

二、几点体会

通过近年来抓国防教育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国防教育工作的前提。任何工作,只要领导重视,没有搞不好的,反之亦然。国防教育工作也一样,只要领导重视,就能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就能坚持督查,按时或者提前完成任务。我县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十分重视,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动参与,部门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形成了全县上下重视国防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2、宣传教育是搞好国防教育工作的保证。国防教育工作重在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国防教育观念,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教育意识,从而为“固我国防、爱我中华”奠定基础。因此,要通过电视、报纸、标语、横幅、板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媒介和宣传阵地,大力搞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人人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全社会参与国防建设,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3、突出重点是搞好国防教育工作的关键。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中小学生是国防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领导干部是我们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中坚(来源:文秘站 )力量,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教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民兵预备役人员是经济建设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军;中小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具体工作中抓住这三大主要对象的教育是搞好国防教育的关键所在。

4、基地建设是搞好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基地,才能定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国防教育意识。加强基地建设是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一个环节。要搞好国防教育工作,要充分完善老基地,利用现有基地,建设新基地,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载体。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地的作用,让基地成为国防教育的主战场。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国防教育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市上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防教育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定期开展工作多,不定期开展工作少。在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多,全民开展少。在基地开展工作多,在其他地方开展工作少。

二是三大对象的教育还不是很到位。领导干部仅限于书写笔记、开展讲座、参加一日军营生活,民兵有预备役人员仅限于征兵工作宣传和民兵训练、点验,中小学生仅限于军训、签名之类的活动。

三是国防教育基地数量相对较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县域内只有1个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和2个县级国防教育基地,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下国防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四是宣传教育工作还不是完全到位,全民参与国防教育的意识还没有全民形成。

四、加强国防教育工作的主要对策

今后,我县国防教育工作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常抓不懈、力求实效”的原则,坚持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不断拓展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继续加强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

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国防教育与经济建设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要把新时期开展国防教育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邀请英雄模范人物介绍先进事迹、开展军营一日生活等方式,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意识和领导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能力。

2、认真抓好中小学生的经常性国防教育。要继续把课堂教育、图片展览、影视展播作为开展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手段,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部署当中,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把节庆日作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采取统/:请记住我站域名/一部署、分头组织的形式,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规模较大、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国防教育活动。

3、突出抓好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新时期开展国防教育要不断向基层延伸,积极组织全县广大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广泛认真地实施“富民工程”、“生态工程”、“固本工程”、“新风工程”和“维稳工程”,努力实现生产力和战斗力同步提高,经济建设和国防教育同步发展;要持之以恒地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立志建设国防的宣传教育。

第9篇:国防教育征文范文

一、注重民兵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继续坚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胡主席一系列重要论述,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学习,紧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切实抓好民兵的政治教育。并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抓好民兵政治教育,重点突出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抓好全民国防教育,抓好我军历史使命的主题教育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人生观为核心的基本教育,重点突出以少年军校为阵地开展国防教育;三是抓好兵役法规宣传教育,重点突出宣传《兵役法》、《江苏省征兵工作条例》。确保民兵政治教育全年不少于16课时,受教育面不低于90%,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民兵的政治素质,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推进民兵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二、注重民兵训练,提升整体军事素质

根据市政府和市人武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按照军分区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任务指标,努力提升作战准备的能力和水平。拟定从4月份开始,分批到扬州、高邮集中训练。镇人武部将根据上级下达的训练任务及时分解到各村,并积极筹措训练资金。各村接到训练任务后,要尽快落实好参训人员,不打折扣,保质保量完成民(来源:文秘站 )兵军事训练任务,确保一有任务拉得出、打得响、起作用,进一步提高民兵的军事素质,同时按照上级学生军训规划,积极指导、帮助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

三、注重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武装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镇人武部建设,深入研究新的体制编制下人武部的工作内容、制度、方法和干部配备、训练等问题,理清思路,规范程序,探索精干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做好民兵整顿工作,>!组工作要紧扣人员在位率这个重点,做到优化结构,合理编组,配强干部,完善制度,活动正常,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巩固民兵工作调整改革成果,真正做到民兵工作“三落实”。

三是要完善好基层规范化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镇村两级人武工作的重点来抓,不但要抓好硬件建设,还要抓好软件建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继续抓好完善提高,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通过努力,要推进全镇基层规范化建设实现新跨越,力争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四、注重职能强化,保证各项任务完成

在新的一年里,要充分发挥人武部门的职能作用,当好参谋。20__年,对兵役工作将实施早行动、早落实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兵役工作各项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提前搞好兵役登记工作

按照《兵役法》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都应当在当年8月30日以前做好兵役登记核查工作。按照市人武部的要求,我镇将在3月底前完成年度兵役登记普查工作,8月份,对兵役登记情况进行核查,摸清核准适龄青年底数。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镇人武部利用春节前后乘有关人员在家过节之机对他们进行走访了解,对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青年进行调查摸底全面登记、核对,在此基础上,确定好预征对象,为今年征兵工作做好准备。

2.按时按质完成今年征兵工作任务

按照《兵役法》的要求和高邮市征兵工作实施办法以及镇有关文件精神,超前做好征兵工作准备,落实好预征对象,严格执行征兵政策,服从征兵命令,把好新兵质量关,把文化水平高、身体素质强、现实表现好的青年送到部队去,为军队选送优质兵员,努力完成征兵工作的各项指标。党团员比例、高中生比例、体检合格率均达到50%以上,确保今冬征兵任务圆满完成。

3.搞好退伍军人服预备役登记、统计、核对工作

在今年6月20日前对全镇35岁以下的复退军人服预备役情况进行一次登记、统计、核对工作,重点掌握近10年退伍军人数量和地方专业对口人员分布情况,这项工作面广量大,坚决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准确无误,按时上报。

4 .搞好国防潜力调查工作

按照市人武部统一部署,在8月底前,全面完成全镇国防潜力调查工作,逐项搞好调查,做到深、细、实,准确无误,为战时搞好国防动员打好基础。

五、注重责任意识,锻造民兵战斗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