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精选(九篇)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

第1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1.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硬件系统体系。

1.1统一的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实现集团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物质基础。集团管理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设施应该采用B/S网络化结构,即集团总部设置统一的财务数据服务器,各分子公司通过网络平台远程进行账务核算管理的体系。

1.2安全保证体系。集团信息技术平台的安全保证体系是对保障信息平台以及信息处理内容安全的所有要素构成体系的总称,主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和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既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安全机制的构建、信息安全机构设置。

1.3统一的支撑软件系统。支撑软件主要包括财务操作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计算机语言、中间件、其他工具软件等。支撑软件系统是集团应用系统管理和运行的基础。不同的支撑软件的功能和安全性能是不同的。支撑软件系统的安全影响应用系统和系统业务内容的安全。

1.4柔性化平台。柔性化平台是指集团信息技术平台构建、运作、维护、监管的机制。

2.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

2.1统一的组织机构体系。根据集团公司股权结构及合并级次,确定集团财务信息化组织机构,对各级分子公司财务系统进行分类编码,确定账务汇总合并的程度,并确定其所使用的集团行业科目模板。

2.2统一的集团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框架体系。根据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集团公司内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会计科目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及业务处理的规范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同时符合会计准则要求及不同行业核算要求的集团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便于集团公司信息汇总合并的口径一致。对不同行业合并类会计科目及核算项目进行统一分别定义,使标准统一编码的科目体系涵盖集团公司所有行业,通过关联方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并通过不同行业需要的核算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利用会计科目与核算项目的组合管理,在简化财务信息对外报送的流程的同时加强公司特定行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二、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1.公司基本情况介绍。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部级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设有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中国政府合建的中国玻璃发展中心等7个行业性机构,组建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部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中建材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多个检测中心、技术研究中心和多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承担并参与完成多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部级在研课题,累计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和发明,并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百项行业优秀工程设计、总包、咨询和工程管理奖项及多项优秀科技成果。从2002年起,企业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50强,跻身美国《ENR》杂志所评全球顶级工程设计咨询公司200强。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大力实施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了由传统事业单位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浮法玻璃技术向新型玻璃技术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科研设计模式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变。企业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行业涉及:建筑材料行业、轻纺(日用硅酸盐)、建筑工程、新能源工程、环境污染治理专项工程的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工程监理、装备制造、矿产开发、技术研发等多个不同行业。

2.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由于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各子公司财务信息化程度不一,因此建设实施集团财务信息化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的变革:基础设施硬件系统及信息化软件的更新升级、行业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的构建、财务信息化相关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制定、财务信息化核算基础数据及核算方式的改革调整、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汇总下的合并账务体系的建立。

2.1基础设施硬件系统及信息化软件的更新升级。通过信息化硬件、软件方面的大力投入,建立B/S网络化信息系统,对集团国内外各分(子)公司财务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数据集中管控和数据共享,使得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在此基础上,集团财务部门能够实时掌握各分(子)公司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合同资料、销售和收款情况、固定资产、供应链系统等全部的经济信息,实现对各地分支机构集中远程账务核算、实时账务处理、资金集中调配,信息化各级管理人员可利用终端查询财务数据,有效地节约了财务人员信息沟通的时间,降低了财务费用。

2.2集团多行业科目及核算项目体系的构建。根据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集团内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进行归类整理,对会计科目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及业务处理的规范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建立起一套适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集团的标准会计科目框架体系。在新的信息化核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集团各分(子)公司财务基础数据进行重新改革调整,建立一套完善的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统一的账务处理规范流程,根据规范要求,对各地分(子)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全面调整,经过大量培训,严格规范各公司财务管理,集团内部公司之间采用统一的科目体系和编码原则,提供财务、供应、生产、销售等基本信息,统一报表格式,为成功实现集团合并账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财务信息数据分类汇总下的合并账务体系的建立

第2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电力信息化;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075-02

供电行业是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的命脉。目前,信息化已深刻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也引发了供电行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国网公司和南网公司都在通过开展信息化规划来指导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建设方式,从而提高供电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不同,导致投资和规划不尽相同,伴随着集团分离、厂网分开,电力企业改革发展到现在,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因此,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研究制定信息化规划,明确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及建设思路,对企业有效配置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襄阳供电公司信息化业务发的展要求

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坐落于素有“诸葛亮”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北省省域城市,是湖北省电力公司所属全国大型一类供电企业,担负着全市4区6县(市)的供电任务,电网覆盖面积1.97万 km2,供电人口591万,直供客户154万户。自1914年襄阳同济医院安装发电机照明以来,襄阳电力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历程。目前公司共拥有在职职工3 971人,职能部室11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7个,县级供电单位7个。襄阳电网在湖北电网内处于丰水期西电东送、枯水期南电被调的220 kV枢纽地位,拥有35 kV、110 kV、220 kV不同电压等级各类变电站137座,变电总容量663万 kVA,供电线路总长度5 051 km。襄阳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引入到管理流程,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将帮助企业降低建设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国内电力行业还是襄阳公司,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规划,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全面反映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水平的评价体系,以评价企业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并用以指导规划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目标。

2 研究评述

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信息软硬件设施的测评上,在测评指标的设计方面也缺乏对供电企业的针对性设计。

而国内关于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存在供需脱节的局面,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缺乏可操作性。

②无理论基础。

③没有信息化组织及管理水平测度。

④缺乏信息化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支持程度的测度。

⑤缺乏持续发展的测度。

⑥缺乏企业横向比较的测度。

3 行业评价模型

2004年国家电力公司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导则(试行)》,评分指标由综合和业务两部分组成,综合部分涵盖组织机构、维护资金、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运行管理和系统安全,业务部分包括计划、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生产等系统评分。

湖北电力公司根据现阶段工作重点,将指标体系分为信息系统深化应用、ERP系统综合使用率、营销系统综合使用率、生产系统综合使用率、信息系统运行和信息系统安全六个方面。信息系统深化应用包括ERP、营销管理、安全生产、协同办公、集成应用率和门户更新时长等6个指标;ERP系统综合使用率包括人资、财务、物资、项目和设备5个指标;营销系统综合使用率包括完整率、准确率和应用可用率3个指标;信息系统运行包括系统运行可靠性、系统纵向贯通性、调度管理、运行管理和检修管理等5个部分;信息系统安全包括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安全督查和信息安全管理3个部分。

4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企业信息化是效益驱动透支项目,实施信息化能不能给企业效益的增长是管理者最在意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信息化水平是否有提高,信息化投入是否带来相应的收益,信息化水平还存在什么不足,这些都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状况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为企业领导做出信息化决策提供明确的依据,乃至通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管理带来更大的收益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企业管理信息化评价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也可以两者相互结合。怎样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议按照以下三个原则:

①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②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③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该体系需要全面反映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显示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和弱项。因此,该体系要涵盖对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还应包括信息化的各个方面,以指导企业定位。

第一项是立足于信息化的长远发展。

第二项指标是信息化应用绩效。

第三项指标是业务支持指标。

第四项指标是信息化管理能力。

第五项指标是信息技术水平。

6 襄阳供电公司信息化评价

6.1 背 景

襄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襄阳公司)是隶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承担着服务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电力供应任务,供电区域面积1.97万km2,供电人口591万,直供客户154万户,2012年完成售电量90.85亿 kW时。

襄阳公司深入践行“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不断深化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两个转变”,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发展质量和结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荣获全国“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和“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九届十八年保持“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6.2 襄阳公司公司信息化现状评价

对于襄阳公司的信息化现状分析评估,采用业务调研的方式,对襄阳公司11个部门、7个业务支撑和实施机构、7个县级供电单位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调研。对襄阳公司信息化现状作了进行全面分析与系统性评估,从襄阳公司的业务与管理构成来看,全局业务由四位一体的业务体系构成:即规划建设体系、生产运维体系、营销服务体系和管理支撑体系。

6.3 总体评估

“十一五”期间,襄阳公司在“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企业发展思路的指引下,经过十年来不懈的持续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两个信息化项目获湖北公司公司科学技术二等奖,多个项目获湖北省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

①信息系统应用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②信息网络各基层站所全覆盖,信息安全保障度高。

③管理与运营职责清晰,流程与制度规范实效,运营工具作用显著。

④业务运行对信息化依赖性强,业务扭转效率高。

⑤信息化建设资金稳定,根据逐年通信建设现状对信息化规划滚动修编,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与制度。

6.4 问题总结

分析襄阳公司信息化现状,发现未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信息系统按业务流程纵向设计,缺乏统一协调和数据共享,各专业系统水平不一致,缺乏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在:

①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各业务系统间协同性能力不足。

②重复建设、资源共享难。

③各业务信息化调研的深度不同,导致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④没有完整的业务管理支撑,缺乏管理创新。

不同业务间的标准不一致,缺乏全局性的标准规范,导致数据中心不能有效共享跨业务数据,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需加强业务数据的综合利用及决策分析。

信息安全防御工作、认识水平有待加强,安全督查体系不够完整,主要表现在:

①病毒防治与入侵管控有待加强。

②PC终端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③运维人员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认识存在误区。

信息化管理与运维工作需界限不够清晰,运维队伍的建设和运维水平的提高需有持续稳定的保障,主要表现在:

①管理要统一,分工要明确,运维界面要明确。

②构建稳定的运维队伍与提高能力。

公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缺乏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与系统应用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支撑不够全面,数据中心利用不够充分,这些都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需要管理决策层对信息化有总体的建设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加快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这需要根据国网及省公司的信息化整体规划,根据公司每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来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 戴芸.国有企业信息化及其评价[M].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

第3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一、 建设部对特级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要求

    2007年10月18日建设部颁布建市241号文件《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通知,明确了特级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要求,信息化方面的具体内容是:

1、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部署信息系统,并有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

2、建立集团与分公司、项目部之间的网络连接;

3、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含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财务管理几个方面;

4、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独立的预算;

二、本次信息化建设目标

1、满足建设部考评要求;

2、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横向集团管理与纵向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系统整体构架,横向集团管理包括了集团财务管理、集团资产管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集团物资管理、集团办公自动化等,纵向的项目管理涵盖从项目立项、招投标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为止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资金、物资、设备、人力资源全面一体化管理, 从而实现资源内部合理流动;提高内部日常办公的行政运行效率和提高企业执行力。

三、信息化建设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分为前期准备、项目调研、数据录入、系统测试、培训、试运行、正式运行和项目验收

1)         前期准备包括: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资金预算、选择供应商;

通过对***的华建、江都以及***其它特级企业的了解,信息化投入一般在200万左右,其中软件在150万左右、硬件在50左右;

供应商选型有些是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有些是通过前期考察和了解,确定一家实力最强、最符合建设要求的供应商直接洽谈。

确定好供应商后将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将根据软件供应商项目经理和我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协商确定整体计划安排开展工作,包括确定试点分公司、试点项目部、硬件的配置要求并搭建硬件和网络、确定实施小组成员和每个成员的分工、培训安排。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要明确两点,一点是这个平台是我们和软件开发商共同完成,不是软件公司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我们配合的不好就会影响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第一点,正因为是双方参与的事情,所以要高层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得到一把手全力支持项目才能顺利进行。

2)项目调研:根据软件供应商的项目实施人员的要求,我方实施小组成员将配合完成调研工作,调研的内容包括工作流程、审批流程、基础数据、报表等;

3)数据录入:由软件公司项目实施人员指导我方实施人员录入基础数据,由软件公司实施顾问把流程定义到系统中;

4)系统测试:由软件公司实施顾问进行系统测试;

5)培训:包括前期培训、中期培训和后期培训,前期培训在项目启动阶段,软件公司的实施顾问将给我方项目组所有成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培训;中期培训的内容是操作为主,分领导层培训、操作层培训、系统维护人员培训,后期培训主要对我方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后期系统维护方面的培训。

6)试运行阶段:我方将把目前手工状态下的工作放在信息平台里面操作;

7)正式运行、项目验收:如果试运行没有问题,项目将正式移交。

四、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安排

将整个项目分为三期,计划实施周期为六个月

第一期项目为:调研与实施规划,包括项目启动大会召开、项目分工安排、详细流程调研,最终形成《***公司信息化建设详细实施规划书》,这份规划书将指导下面直到验收的整个实施工作;(3月25日—6月25日)

第二期项目为:集团、试点分公司和项目部实施,并与其它系统,如预算软件等做集成,让所有的系统完全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来;(6月26—8月25日)

第三期项目为:全集团的应用推广。(8月26日—9月25日)

五、项目预算

   1、硬件和网络预算:50万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PC、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其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大约需要35万左右;

第4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研究与开发;微观机制

一、跨国公司从传统集中式研究与开发(即R&D)向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演变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其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在发展前期,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与营销往往已实现国际化,甚至全球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研究与开发活动多集中于母国,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国家中进行。传统的集中式研究与开发活动在跨国公司的技术发展历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与开发预算的资金控制、通讯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国间文化差别所引起的在研究与开发协调中产生的问题。但如今其表现出越来越无法适应世界经济与跨国公司新发展的趋势。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具有潜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个跨国公司必须在全球设立多个R&D机构以获得这些新知识、新信息,从国外大学或R&D机构甚至竞争者中获得相关的最新产品成果,从而进一步充实本公司的开发能力。

2.跨国公司需要以越来越快的步伐来适应全球各地对产品需求的变化与增长。每个公司必须建立一种R&D机构网络用以获得当地需求的新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从而保持本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东道国科研人员、工程师的薪水可能比较低,也促进了跨国公司从传统集中式R&D向全球战略下R&D演变。

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抓住全球性机遇,进行全球性选择和部署,确定全球性战略目标,取得最佳的长期总体效益。在全球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大型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活动也逐渐趋于全球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医药、电子等行业中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抛弃了传统的研究开发方式,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全球R&D网络。例如,佳能公司在5个国家建立起8个R&D机构,摩托罗拉公司在7个国家建立了14个机构,布里斯托·米尔(Bristol-MyersSquibb)公司在6个国家建立了12个机构。一项调查显示:32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中,最为成功的公司往往在全球设有R&D网络,从而使其获得的最新市场信息转化为创新产品。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基本程序

对目前主要跨国公司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活动一般有以下基本程序:

(一)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技术指导委员会

为了创建一种全球化R&D网络,跨国公司往往首先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公司总裁以及高层经理人员建立一个由5-8人组成的技术指导委员会,他们往往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在一些公司,一些研究与开发人员被送往制造部门训练,最终成为该部门经理人员,而一些工程师从生产制造部门转到R&D部门,担任R&D部门的副总经理。技术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调动公司内各种资源,并能够对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有效地、积极地管理与监督。

(二)选择新的R&D机构

就目前主要跨国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新的R&D机构主要有两大类型:(1)母国基地扩张型,即研究与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从公司的竞争者以及国外大学获取有关信息;(2)母国基地开拓型,即研究与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支持海外制造基地生产出能与当地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产品。与扩张型相反,研究与开发信息是由母国研究与开发机构总部传向国外有关机构的。

一项调查表明,大约45%的跨国公司R&D机构采用母国基地开拓型。两种类型的R&D机构平均人数大约都在100人左右。但是,这两种形式在其战略目的以及领导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见表一)。

(三)为R&D机构选择区位

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一般在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设立,以最快速度获得新的研究与开发信息。母公司只需把来自不同地点的R&D机构的信息作有效的整合。此时,跨国公司一般采取以下方式:通过在同一地域内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通过雇佣竞争者员工;通过寻求竞争者使用的实验设备以及研究服务信息。例如,美国的硅谷拥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式专家团体用来与周围的大学交换科技信息,如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之建立的产业联建工程。又如在通信技术领域,西门子公司、日本电气公司、松下公司和东芝公司都在普林斯顿大学、贝尔实验室附近建立自己的R&D机构,以便利用当地的一些专家。同样道理,在相近产业中的一些跨国公司,如惠而浦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在日本东京附近建立了相应的R&D机构,日本电气公司在伦敦的一所大学实验室附近建立了通信设备R&D机构,佳能公司在法国主要的通信研究地区设立了其自身的R&D机构。这样,当一些竞争者或者大学率先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取得科技成果时,这些公司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相应的成果。

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则在较大的市场以及制造工厂附近设立,以便将其产品较快投入国外市场。过去,一些跨国公司在海外开设工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低工资或者克服贸易壁垒。而现在,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复杂的制造业要求R&D机构与之相配套,从而保证技术能够较快地从开发向制造转化。例如,惠而浦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在新加坡生产制造厂附近设立了实验室,用来制造磁盘驱动器以及其他复杂的硬件设备,从而使实验与制造紧密结合,制造过程越是复杂,制造工程师与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三、建立新的R&D机构

不论采取母国基地扩张型,还是采取母国基地开拓型,跨国公司建立新的R&D机构一般都需要经过三个过程:

(一)选择最佳R&D机构经理人员

一个成功的R&D机构经理人员对于R&D机构的组织文化以及长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跨国公司全球R&D机构最佳侯选人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他们首先是在工程技术方面有一定成绩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同时又具有相当的管理经验。

2.他们对于母公司以及东道国的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将新的全球R&D机构有效地融入跨国公司已有的R&D网络当中。

3.在他们与当地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接触时能有效地克服各种矛盾与障碍。

4.他们对于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种综合研究、判断和理解能力。海外R&D机构必须将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凝结成新研究成果,进而开发产品。例如,日本佳能公司在英国设立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就通过对科技的整合,研究开发成功一种在欧洲非常适销的扬声器,进而推广到全球市场。

当然,不同类型的R&D机构对经理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的经理人员一般是杰出的当地科研人员,可以将跨国公司R&D机构与当地科研机构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东芝公司利用其记忆芯片的合资企业与西门子公司在德国建立了良好的地区合作关系。通过这个合资企业,东芝公司加入到西门子公司与当地大学的一些联合开发网络当中。这不仅能使东芝公司从当地的大学招聘到很多优秀工程技术毕业生,而且使东芝公司与德国当地国立R&D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开发关系。

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的经理人员则往往从跨国公司内部选拔产生。他们比较熟悉跨国公司内部的文化及制度,能将跨国公司新R&D机构的科研人员与国外制造、营销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将研究开发的新技术从母公司向其海外设立的R&D机构传递,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母公司的有关意愿影响海外的制造与营销机构。例如,一家美国石油公司在英国建立了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其经理人员原先在母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并且对美国当地的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制造质量进行监督,因而能够有效地领导新的R&D机构。

(二)确立新的R&D机构的最佳规模

一项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建立新的海外R&D机构通常需要30-40名员工,经过一个阶段,发展到200多名员工。如果跨国公司在全球已建立了几个R&D基地,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在新的更大的R&D基地上取得成功。如果海外R&D机构太小,那就会缺乏规模效益,员工之间也会缺乏应有的跨文化交流。同时,一个小的R&D机构也不能够得到当地科研机构足够的重视。这样,他们就可能在信息获得以及参与有关科研活动方面有很多障碍。如果海外R&D机构太大,其文化会出现“真空”现象,研究人员也会感到孤独。规模效益带来的益处会被文化交流的障碍所抵销。

(三)在R&D机构运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调整及信息交流

在新的R&D机构初始的运作过程中(一般1-3年),其文化融合以及基本工作正在形成。在这一阶段,母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新的R&D机构往往保持紧密联系。新R&D机构会对研究领域作出明确的规范,并与本公司现有的R&D机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新被雇佣的科研人员往往非常重视整个公司内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也非常重视为总公司提供新信息,非常重视去适应当地政治、经济等环境。

当一个新的R&D机构已真正融入整个跨国公司内,其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建立起一种新的机制将R&D机构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与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融合在一起,关注R&D机构的研究进程,掌握最优调整速度以利于新R&D机构及其研究开发项目的转换,进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于海外的研究与开发的复杂过程,跨国公司一般都进行不断地评估和弹性管理。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决定有多少研究开发项目,需要母公司支持的有多少;决定正确的组织结构以及雇佣合同;建立适当的管理政策使科研人员从公司内各个R&D机构之间进行流动,同时还有利于雇佣当地科研人员。

快速地进行信息交换对于R&D机构融入整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佳能公司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机制,研究与开发人员可以从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转移到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施乐公司建立起公司内部一个卓有成效的信息交换系统,这一系统可以让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公司全球范围内从事某一项目的研究人员数量。当然,跨国公司也非常重视研究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很多公司保持着定期研究开发人员的全球性会议。这些会议不仅有公司内部的研究开发人员参与,而且还有当地的特殊供应商以及当地大学的一些科研人员参与。R&D总部往往扮演了一种信息传递者的功能,以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快速地将有关指示传达到公司的各个R&D部门。

四、整合全球R&D网络

随着母国以及海外R&D机构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便逐步将两大类R&D机构组成的R&D网络整合起来。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管理R&D网络的趋势是全球性协调,而不是地区性管理。它不但要求原来意义上的人本管理(如对管理人员的调配)以及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全球协调管理。

跨国公司R&D机构总部的研究人员继续在研究与开发核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全球性R&D机构的经理人员则在研究开发日程、开发成果等方面建立起不同R&D机构间的直接联系、信息交流。高层公司管理人员与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对本公司现在以及将来研究与开发能力都有详尽的了解,在整个研究开发计划以及研究开发任务的分配中紧密合作(包括统一监督与考核),以便使研究开发经理较为准确地决定其研究与开发时间表以及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使科学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产品。

——————————

参考文献:

1LouisT.WellsJr.TheProductLifeCyeleandInternationalTrad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2.

2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LifeCyel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ume80NO.2May1966.

3GlobalStrategies-InsightsFromtheLeadingThinkers.HarvardBusinessReview.HarvardBusinessSchoolPublishing.1994.

4NeilHood,StephenYoung.TheEconomicsofMultinationalEnterprise.LongmanGroupLimited.1979.

第5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审计环境 审计费用

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审计环境加快向会计信息电子化、业务运行网络化、内部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成为审计业务制定的重要前提因素。在有关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以审计风险为视角来开展,对企业信息化环境层面的审计风险因素与审计定价的关系探讨却很少。本文将结合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审计费用实际上是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过程中,审计委托人支付给审计人员的费用。审计费用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价值,审计费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还反映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2001年12月24日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并详细具体地规定了支付报酬的内容和形式,引发了国内学者对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王振林(2002)首次探讨了国内审计费用的因素,之后国内学者从盈余管理(伍利娜,2003)、客户规模(吴应宇等,2008)、内部审计质量(王守海和杨亚军,2009)、审计风险(宋衍蘅,2011)、关联方交易(马建威和李伟,2013)等各个角度探讨了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企业信息系统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取得审计证据,是当今CPA十分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企业信息化后的取证策略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因素。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企业既可以通过应用IQC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加大分析性复核的应用,也可以利用并行审计技术、CAATS技术进行审计取证(许永斌、俞淑仙,2005)。另一些学者从行业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央行数据信息化存储对于审计调查取证的影响(刘立军,2008)。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了审计的时效性、实现了审计的增值作用、提高了审计办公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化审计不能与审计实务有效结合;二是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较大风险;三是审计人员收集的有效信息不足;四是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改善(刘伟,2012)。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转型过渡期,在外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企业信息化成为内部资本市场的一种决策环境。从审计人员的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化被视作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审计人员的这种认知是否体现在审计费用上?审计人员对企业审计成本的计价是否考虑了企业信息化水平?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国家审计署制定的“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推进审计事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随着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审计证据方法的转变以及审计取证手段的不断更新,信息化企业对于审计取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审计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而在审计定价时,审计风险大小会直接影响审计费用的高低。理论上审计风险越大,审计费用越高。但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也很多,无法准确直观地用变量来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对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自身的信息设备水平、信息人力资源水平和信息资源开发水平等方面。因此,本文从这三方面出发,提出企业信息化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借鉴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经济效益法。该方法适用于信息技术水平发达、员工素质普遍较高的企业。本文引入了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三个指标来描述上市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并假设企业信息化水平三个指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

假设1: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是指会计期间,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包含各种软件、硬件的基础设施)的总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对于自身财务业务的处理能力。因此,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对于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将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考察企业信息化水平因素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

假设2: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能基本反映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人员越多,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财务业务数据处理能力也越强。这也使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审计详查成为可能,从而使审计成本相应减少。因此,我们假设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

假设3: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代表了公司信息化水平,而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又标志着公司业务处理能力的强弱。一般而言,公司业务处理能力越强,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成本越低。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越高,审计成本越低。因此,我们假设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

假设4: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成正比例关系。信息化环境下,资产总额的大小,代表着公司规模的大小。公司规模大小又标志着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言,公司业务越复杂,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成本越高。总资产规模越大,公司信息化复杂程度越高,审计成本越高。因此,我们假设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成正比。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选取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211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经过如下筛选:剔除2011年未披露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以及相关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ST、PT类上市公司;剔除具有极端值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156家上市公司,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附注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

(三)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1.模型选择。借鉴Smunic(1980)的经典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以下多元因素回归分析模型:

ln(fee)=δ+β1ln(Investment)+β2ITstaff+β3Yield+β4ln(assets)+ε

In(fee):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In(Investment):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Tstaff:上市公司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Yield:上市公司信息化投入产出比率;In(assets):上市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变量定义。本文选取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In(fee)作为被解释变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In(Investment)、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比率ITstaff、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Yield和上市公司总资产In(assets)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主要借鉴肖素梅等(2005)的做法,从企业信息设备水平、信息人力资源水平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三个方面变量作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衡量指标。模型中fee表示公司2011年的审计费用,用审计费用总额衡量。ITstaff表示公司2011年的信息技术人员比率,用研发与技术人员之和与总员工的比率衡量。Yield表示公司2011年的投入产出比率,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的行业性质,本文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来衡量。assets表示公司2011年的总资产,用总资产金额来衡量企业信息化资产规模。

Investment表示公司2011年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固定资产数据中,大部分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数据并不明确。但结合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行业性质,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固定资产装修改良、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其中,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设备属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范围。因此,本文采用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减房屋及建筑物减固定资产装修改良来衡量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

三、实证分析与结论

(一)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处理结果见表1-表5。

表1是信息技术行业公司的基本情况描述。用于分析研究的数据有211个,有效的数据为156个(剔除了系统缺失值)。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就审计费用自然对数In(fee)而言,总样本的最小值为11.51,最大值为15.68,平均数为13.1635,标准差为0.52487,说明公司审计费用的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总资产自然对数In(Investment)最小值为14.68,最大值为21.87,平均数为17.4487,说明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总资产差异幅度较大。而就信息技术人员比率ITstaff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和标准差为0.0397、0.9397、0.4578和0.23437,说明该行业上市公司对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程度的不同,相对其他变量变动幅度较小。Yield最小值为1.03,最大值为31.39,平均数为2.0922,这也说明企业从信息技术取得收益有着明显的差别。In(assets)最小值为18.81,最大值为25.38,平均数为21.1114,这说明该行业的企业总资产规模存在差异。

表2是变量输入输出表,本文采用全回归(ENTER)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表3反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回归模型的可决定系数R为0.415,调整后的R为0.400,即该模型对行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的解释能力为40.0%,说明此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从表4也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回归模型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显著性(F=26.821;P=0.000)。

表5说明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与审计费用显著相关,成反比例关系,即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审计费用越低。而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呈正比例关系,即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同时,笔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上市公司总资产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差扩大因子(VIF)值均小于2.7,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二)结论。本文以实例探讨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对可能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相关企业信息化水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呈正比关系。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对审计费用成反比关系,与本文假设一致。模型回归后的F值和调整后的R2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各变量的VIF均小于2.7,说明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在计算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审计成本时,需要考虑上市公司总资产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希望本文探讨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可以为审计定价的因素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S

参考文献:

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2.吴应宇,毛俊,路云.客户规模与审计费用溢价的研究:来自2001-2004年沪市的初步证据[J].会计研究,2008,(05):83-89.

3.王守海,杨亚军.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9,(5):65-73.

4.唐志荣,谌素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51-54.

5.宋衍蘅.审计风险、审计定价与相对谈判能力――以受监管部门处罚或调查的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11,(2):79-84.

6.马建威,李伟.关联方交易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基于2007-201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1):79-86.

7.许永斌,俞淑仙.企业信息化对审计取证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64-67.

作者简介:

第6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XX年,我中心紧扣公司总体布置和部门的工作目标,克服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困难,努力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编制公司的发展规划。配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完成公司战略规划纲要的初步报告和业务流程的初步诊断报告。

二、围绕热点,服务决策,深入调研。完成了《越南能源和有色金属专题调研报告》、《煤电联营专题调研报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扶贫点调研报告》、《鹿化公司调研报告》、《集团下属企业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等一批调研报告。

三、立足使用,不断完善,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发了会议信息交流系统、公司网站、工作周记、出差考勤、资料信息4个应用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启用;财务管理系统的引进工作取得阶段姓成果;网络和系统的升级工作已经完成;修订了《公司局域网管理办法》、《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管理办法》、《信息采集考核办法》等信息化管理制度。

四、推陈出新,改进提高,信息工作取得新成绩。编辑《广西投资集团论坛》5期,《信息参考》12 期。《集团论坛》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五周年专刊等系列宣传工作,一批有份量的研究文章、信息被上级机关的采用,扩大了公司的影响力。

第7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信息化平台;学习模式;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2014年上海市信息化课题重点项目“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分类号】H319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职业院校教育改革重点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体系,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依托信息化资源和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引入学生公司为载体,创建真实环境背景,突破传统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工作团队进行合作学习,建立以真实项目为驱动,以信息化网站为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新模式。

二、理论依据与主要名词内涵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 )背景下 ,借助他人帮助 ,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 “情境”是构成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Driscoll(2005)认为 “将学习嵌入复杂、真实和相关的环境当中”是从建构主义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定性原则。情境式认知理论更强调真实具体的社会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将真实的社会环境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 。

该理论把学生看作是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职教理念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职教理念主张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强调依据企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做中学”,操练技能,发展综合职业能力。

3. 自主学习含义

由于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理论立场 、 考察视角不同 ,学者们对于如何定义自主学习还无法达成共识 。著名自主学习研究专家齐默曼(Zimmerman,1989)教授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其指向目标实现的过程。他认为,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自主学习的三个重要成分。(转引自范春林 2013)

4. 合作学习含义

由于同样的原因 ,人们对于何谓合作学习也看法不一 。根据合作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研究中心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 &Johnson,1993)的观点,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转引自庞维国,2003)

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强调个体独立、主动、自觉、自我负责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其自主地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w的分工协作为特征来进行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其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5. 学生公司含义

本文所指的学生公司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在校园内以创业方式模拟开立公司,进行实际业务操作,体验实际生活中从公司创建、运营到清算的各个环节。

三、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

(一) 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任务驱动为理念,通过分组成立学生公司,依托信息化资源和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通过探索学生为主体,工作流程为主线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工作团队进行合作学习,提炼总结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以下简称学习模型)如图1。

1、 学生公司为载体,创建真实商务情境

学习前,学生根据特长,自由组建学生公司。学校给予学生公司实际工作场地,并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公司员工的身份在真实的商务场景中进行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真实商务情境。

2、 以真实项目为手段,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学生公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完成除实际注册以外的公司业务活动。从创建公司,选择产品,到实际运营,学生进行的都是真实项目。学生需自主决定选择何种产品,如何销售。真实的,能自主进行选择的项目产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3、 以小组分工为方法,促进合作学习效果

学生公司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法自由组建。公司内部员工角色不同,组内员工分工合作,相互讨论、协商、争辩、妥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合作解决公司营运各种问题。合作学习能促进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同时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增强。

4、 以工作流程为主线,完成真实工作任务

以组建公司、创意产品、购买产品、销售产品工作业务流程为主线,教师精心设计工作任务;学生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学习方式,分析工作任务,制作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

5、 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进行学习展示评价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学习与信息资源。信息化平台,包括学生公司网站、学习系统网站和在商言商论坛,成为学生学习、展示与评价的重要平台。学生公司网站学生公司的各种信息和业界的真实新闻,上传优秀的学生公司产品;W习系统网站按照工作流程划分项目模块,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在商言商论坛设置开放空间,根据学生工作任务设置板块,方便生生、师生随时互动讨论,优秀作品完成者总结经验上传。

(二) 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主要特点

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型,利用信息化平台与真实项目,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学习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的工作任务,学习后及时的评价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的学习。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1、 学习情境真实化。学生在所创建的学生公司真实的商务情境中完成真实的项目。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迅速进入职业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2、 学习实践任务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某一学科中的内容,而是围绕某一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精心设计的任务,这些项目任务将各类课程链接起来。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实现深度学习。

3、 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进行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学习,师生课内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互动学习,越来越多地混合学习,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4、 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答案,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探究任务的完成,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探究资源,发展思辨,创新创意过程。

5、 学习成果展示网络化。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学习重要的渠道,学习资源、学习成果甚至学习评价均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信息化为平台,以学生公司为载体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实践策略

(一) 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的学习实践

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能够为上海经济发展服务的,具有初步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商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用英语从事简单商务活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商务人才。

1、 实践对象

在2015-2016学年,对加入我校“学生公司”专业社团的39名同学,专业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

2、 实践环境

自建三大信息化网络平台,包括学生公司网站、学习系统网站和在商言商论坛。各平台主要功能和构架如表1:

3、 实践过程

按照学生公司从成立到到清算的全过程,教师设计了四大模块,即成立学生公司,制定商业计划,经营学生公司和清算学生公司。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任务,每一任务下根据所提炼的知识点,设计若干活动。分组成立学生公司以后,教学与学生实践分三个阶段实施。

(1) 课前任务与自主学习阶段

课前教师工作任务。学生首先自主学习企业学习系统平台提供的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材料,然后公司成员进行周间分组交流与讨论,根据学习心得体会,探讨任务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同时教师利用在商言商平台对任务解决过程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示范引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解答,通过这些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掌握任务所体现的知识点与技能。学生在下一次课开始前将相关的任务成果提交教师。此阶段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 课上任务展示与评价阶段

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完成的任务进行汇报,对相关的知识点、信息量、表达方式进行评述。其他公司成员及教师则对该任务的完成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帮助该公司成员完善其任务完成方案。通过此阶段学生对所完成任务的自评与他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思辨的能力,提炼观点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3) 课后实践总结反思与提高阶段

课后公司成员根据其他公司成员及教师的反馈,优化自己的任务解决方案,提炼并通过在商言商论坛自己的学习心得。优秀的学生公司产品与任务解决方案,教师将阶段性地通过后台传送到学生公司网站。通过任务的完善,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习效果分析

教学实施前,约有1/3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学习经验,2/3的学生没有专业学习经验,所有学生均无学生公司学习经验。教学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各种能力提高的自我评价如图2:

由调研问卷分析可知,通过此模型的运用实践,学生掌握了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其在校学习有利,也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五、结束语

以学生公司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以信息化为平台,提供多种学习资源,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对信息化时代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变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学习任务的分解与设置。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既要与真实实践一致,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环环相扣。

2、 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与维持。学生在运营学生公司时会产生实际的资金投入与销售。这种利润或亏本会给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带来正面或负面的直接影响。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时应机智处理该问题。

3、 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本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学生公司从创建、运营到清算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师有全面而丰富的实践,有深厚的知识,具有实践创新等能力。大部分情况下,一位教师难以有如此全面的知识技能,则可组建教师团队,由多位教师共同实施教学。

参考文献:

[1] 赖红玲.网络教学平台支持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研究----以英语专业“高级英语” 课程为例[J] .电话教育研究.2014(03)

[2] 徐海美. 大学英语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7)

[3] 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J]. 外语电化教学,2011(11)

[4]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范春林.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6]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高等教育版) [美]新媒体联盟(NMC) 北京开放大学项目组 编译

[7] 邵元君. 中职专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与策略研究――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5

[8] Christopher A. Wolters, Ph.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the 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 《Artikel Online》, 2010

第8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除了各研究机构对电子化企业披露的现况进行调查外,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又通过了一项新的公平性法规,即美国上市公司公开会计信息时,对外必须一视同仁、同时公布。分析师认为,公司为了避免可能的法律责任,这项新规定可能会促使更多上市公司上网公布会计信息。同期间,国内财政部门为加强金融机构会计业务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效性,并督促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也将重要会计业务信息增列为编制会计报告的其它揭露事项,并定期自行于网站上披露。这些现象显示出,各国的相关证券监理机关均已认识到,企业在网站上揭露会计信息将有助于企业信息更充分公开及便利性,同时也加强了市场机制的制约功能。因此,可以预期,企业使用互联网披露会计信息除是未来无可避免的趋势外,将越趋蓬勃快速发展,这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发现

1.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审视国内企业使用互联网披露会计信息的实况。一方面,借助实地网站审视,以了解国内企业使用互联网披露会计信息的现况,并探讨这一自愿性的揭露行为与企业特性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本研究也通过寄发问卷的方式调查企业对该行为的态度。由于网络世界变化快速,网站内容的时常变动,故本研究结果仅能提供一段期间的企业网站活动现况。同时为增进公司间的比较性,本研究调查期间为四个月,并采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步审视企业网站是否有揭露会计信息;第二阶段则依据会计信息的数量质量特性清单,分析企业于网站上揭露的会计信息。网站审视的第一步,是确认个别公司的网址。本研究以百度、雅虎、搜搜等为工具,寻找各公司的网址;若无法找到公司网址时,则以电话询问该公司的网址。其次,初步浏览该公司网站是否有揭露会计信息,并对有揭露者加以注记,这即第一阶段的调查;而后于第二阶段中,深入审视第一阶段中该企业网站有揭露会计信息者的数量与质量特性,以作进一步的分析。在问卷数据部分,本研究参考FASB的研究报告所列举企业使用网络披露信息的动机,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内容,发展本研究的量表,以衡量企业对于采网络披露会计信息的态度。量表包括21项陈述句,请受试者分别以1至5之间的数字表达是否同意该陈述句(数字越大代表越同意该陈述句)。同时为了避免特定态度的诱导,本研究设计12题正向题与9题负向题,并采交叉汇编排列。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经过具有信息专长的专家进行预测,再参酌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正后定稿。根据有效反馈分析,显示问卷的系数为0.7322,故本问卷的信度已达到可接受水平。

2.研究发现

毋庸置疑,信息科技改变了企业与信息需求者间信息的流通方式。互联网的出现,提供给企业另一种完整的沟通模式。从传递信息的成本、时效性与便利性的优势来看,科技功能的确立将有助于企业与社会大众产生更为紧密的关联,这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科学应用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利用网站审视与问卷调查方式,对我国企业使用互联网披露会计信息的现况及相关态度进行了分析,并探讨这一自愿性披露与企业特性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网站上披露会计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均未达到理想状态,显示企业并未很好利用信息科技的优势,来促进会计信息的披露。就企业对此作法的态度而言,整体来说,目前国内企业大都认同使用互联网披露会计信息的优势及效益,且深入剖析发现,不论企业使用互联网的程度为何(网站设置与否、会计信息披露与否),对于以网络披露的成本效益、潜在效应与信息可靠性的看法,均无显著的差异;但通过实证结果发现,规模较大(以股本或总资产衡量)或获利较好的的业,越有可能会自愿在网站上揭露其会计信息。另外,目前企业在网站披露会计信息的状况与其整体态度方面,企业间有明显差异。目前国内企业在网站上揭露会计信息的状况并不理想,亟待提升,且其信息揭露的档案格式也不太一致,有待相关部门发展一套标准的披露语言(如:XBRL)。然而,上述行为目前虽属企业自愿性揭露,但就未来会计信息发展来看,应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将企业信息广泛公开并大众化,使信息更加透明公开,这样才能有助于外界便利接取信息,甚至产生监督压力,以提升我国企业科学运营的效率与公平性。同时,主管机关也应着手研拟相关企业电子化信息披露的指导方针,讨论这一议题可能产生的问题,以作为规范企业电子化披露的规范。

三、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建议

1.企业应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经营的紧密关系

一是认识到环境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从环境层面来看,当环境趋向敌意性(hostility)时,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下列特性:(1)增加报告频率,以便提早获悉知潜藏的危机;

(2)提供大量非会计信息,以了解环境的威胁;

(3)使用复杂的成本会计与控制系统。当环境趋向动态性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下列特色:

(1)提供诸如竞争者行动、消费者嗜好及人口变迁等非会计性资料;

(2)增加披露频率;

(3)充分提供预测性信息,在情况恶化前通知决策者;

(4)费用的分摊应采较保守的态度,如研究费用列为当期费用而不予资本化。当环境趋向异质化(heterogeneity)时,有效的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下列特色:

(1)企业各部门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不同,应分别为其设计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

(2)会计信息应分别按成本、利润及投资中心等方式加以汇总,确保能评估相关人员的绩效。二是认识到组织结构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在分权化的组织结构中,使用者比较重视汇总性与完整性的会计信息。因为在分权化的组织结构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是值得管理者所重视的,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跨部门或跨期间的信息,将有助于改善组织内各部门的协调性。在高度环境不确定性下,执行分权化政策与提供较广与汇总性的管理会计信息系,将有助于提升管理绩效。

2.评估信息系统所带来的企业绩效

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已是无法避免的趋势,从70年代企业运用信息科技以来,相关的预算支出,每年约以15%的速度成长,但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信息系统的发展从功能简单进化到复杂应用,管理者可以更快速、更有效的处理更多信息,扩张其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能让公司内的信息流通更为顺畅,决策的过程中也更为有效率与效能,进而形成公司所拥有的持久性竞争优势。但也由于企业建构信息系统成本相当昂贵,导入期间长,且其所牵涉的作业更是十分庞杂,若系统导入失败除对企业资源的浪费与损失外,竞争力的丧失与商机的失去,将是无法估计与弥补。所以在导入初期及开始使用后就必须有一套机制来衡量信息系统是否依所设定目标或功能运作,也就是衡量信息系统是否成功。成功的信息系统能帮助组织达成其目标。评估信息系统的执行是否成功,可以从下列三个观点来衡量:

(1)接受或满意此信息系统;

(2)使用或利用此系统;

(3)改善工作效能。其中,使用与使用者满意度是两个最常用且广为接受,用来衡量信息系统成功与否的有效衡量指标。“使用度及使用者满意度”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如果使用者是出于自愿使用,则应以使用者的“使用程度”为信息系统成功的衡量指针;然而当使用者是被迫使用时,则“使用者满意度”将是衡量的依据。本文认为,只有相当高的使用满意度才会有平均水平以上的使用率,但若使用者满意程度低于某种水平,则使用者将不愿继续使用该信息系统。另外,衡量会计系统对企业在管理绩效方面的提升与贡献,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部分。本研究认为一个成功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能根据产出信息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绩效。可以采用使用者满意度与管理绩效两个方面来衡量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绩效。

3.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财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与维护能力。系统日常维护(系统操作维护)主要解决在日常操作中计算机硬件、软件一些简单故障。尽管计算机硬件、软件商家都有较好的售后服务,但对计算机出现的一些故障,都由商家售后处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如何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便是当下各大企业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在我国,各级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社会办学机构对财务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电算化培训,但这些仅是基本的电算化初级操作技术。财务人员上岗后,只能进行简单的实用性电算化操作。对于深层次的维护会计信息系统难度较大。隔行如隔山,他们通常很难适应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因此财务人员电算化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也要掌握最基础的维护工作,懂得基本的故障处理技术。二是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应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设计和执行的,如果执行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公司需要在内部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等,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与实际操作,使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和实际工作相适应,在根本上保证公司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与基本的维护掌握在公司内部人手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会保证公司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会大大降低财务信息外泄的可能性。

四、结语

第9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文

先后参与建设供水压力调度系统、企业局域网、公司财务电算化系统、8M营业系统、营业综合MIS系统、构建供水营业大厅网络、银行联网收费系统、大表监控系统、水费语音查询系统、供水信息化平台、公司VPN网络、税务发票报税联调、短信平台等。

一、刻苦钻研,自学成才

王迎辉原本并不是计算机专业,97年进公司参加工作时分配在微机调度室,主要负责对管网压力调度系统的各个测压点和水厂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抢修。由于对计算机的热爱,先后自修了计算机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然而光有理论基础是不行的,必须要实际上机操作,公司有限的几台386工控机24小时全天运行,是不能用来做实验的。当时电脑就像房子一样的昂贵,为了钻研电脑知识,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王迎辉还是咬紧牙关购置了个人电脑在家里钻研。所需的很多专业书籍,当时信阳很少有卖,他就想方设法从外地购买。

二、在助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光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在信息中心成立之前的十多年里,公司哪里有需求,哪里就能找到他的身影,各个部室只要是电脑或网络出了问题,同事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王迎辉来帮忙解决,因为多年来,他总是义务给所有同事提供技术帮助,甚至同事们自己家里电脑出了问题,也会去找他帮忙,为此他付出了大量业余时间。家人经常不理解,为什么一天忙到晚,周末有时也去给人无偿帮忙。但是多年下来,他的技术水平却是不断上升,每一次的维修,就经常碰到不同的问题和故障,问题碰见的多了,故障处理的多了,他就成为了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尤其体现在工作中,很多问题,别人看来很难解决和处理,花费大量时间还是一筹莫展,但他一出现立刻就能通过表面现象发现问题原因并迅速解决,很多时候排除故障的速度给同事们的感觉就是"秒杀".公司改制后,每次文艺汇演,为了部门演出制作视频、很多部门需要加工音频也总来求助,他都义不容辞及时给予帮助。

三、甘于奉献、勇于开拓

勇于开拓,工作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公司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并在其中担任技术骨干。见证着公司信息化每一个台阶从无到有的过程,经历过供水压力调度系统、企业局域网、公司财务电算化系统、8M营业系统、营业综合MIS系统、构建供水营业大厅网络、银行联网收费系统、公司网站前期建设、大表监控系统、水费语音查询系统、供水信息化平台、公司VPN网络、税务发票报税联调、短信平台等项目的建设。并为公司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快速掌握系统使用方法,长期对各部门进行技术支持。

四、爱岗敬业,带动队伍

自从2011年担任信息中心主任以来,他总是兢兢业业、以身作则,认真遵守各项规定,廉洁自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论是工作、创卫、还是参加各种劳动,总是冲在前面,带动整个班组成员。

当需要群发短信或是公司网络出现故障时,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夜晚、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只要是公司需要,信息中心同事都会立刻赶来加班。集团公司总部搬迁到羊山,网络施工单位出现技术难题,他带着郑磊,连续加班加点,赶在期限内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任务。

五、信息中心2014年工作总结

1. 实施了和中行联网代收水费项目,增加了公司水费代收的渠道,方便广大市民缴费。

2. 对总部搬迁羊山进行网络迁移,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使公司网络进行正常运转。

4. 全年累计发送1158501条各类型短信。

5. 新输入用户数13178户,其中DN40以上的大表137户。

6. 对服务器和数据库进行维护,对其软硬件故障进行快速抢修,保障了系统平台的7 X 24小时全天候正常运转。

7. 对核心数据库进行本地和异地双备份,维护数据安全,全年备份数据多达2700GB.

8. 维护公司网络信息安全。通过配置积极防御策略,屏蔽端口,安全隐患扫描,隧道加密、IP捆绑,ARP防护,QOS管制等方法,成功保障了数据信息安全。

9. 排除报税系统发票中的各类错误。

10.供水大厅门口LED字幕的更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