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荷花淀教案范文

荷花淀教案精选(九篇)

荷花淀教案

第1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境内,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度10.5米时),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淀区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主成,地貌景观以水、芦苇、蒲草、荷花为主,水体约占80%左右。荷塘渔村星罗棋布,荷花芦苇交相辉映,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的美称。

一、白洋淀湿地基本情况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现在的白洋淀仅是古白洋淀的一部分,古白洋淀是上承九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潴龙河、孝义河、杨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因此也称“雍奴泽”。正德十二年间(公元1517年)杨村河决口,形成九河入淀之势,淀水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

白洋淀地处京津石腹地,位置独特,有“九河下梢”之称,丰水季节,白洋淀可大量容量纳上游下泄洪水,按水位8.5米计算,白洋淀可蓄水3.5亿立方米,这对于缓洪滞沥、涵养水源,保卫京沪铁路和华北油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洋淀水面辽阔,每年蒸发和下渗约2亿立方米,巨大的吞吐能力对于保持空气湿度,调节周边小气候,减轻北京地区的春季风沙意义重大。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湿地,也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淡水湿地之一,有着非常典型的湿地特征,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淀内野生鱼类54种、鸟类193种、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26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白洋淀湿地管理现状

为了加强白洋淀湿地的保护,2001年11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白洋淀成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包括四个核心区,,分别是烧车淀、大麦淀、藻榨淀和小白洋淀核心区,核心区总面积97.4平方公里。2004年安新县成立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负责白洋淀湿地的生态保护。开展了湿地科学考察工作,联合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白洋淀进行了湿地资源摸底调查40多次,取得了原始数据200多个,建立了湿地鸟类档案。加强了对生态区破坏行为的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捕猎、毁苇造田、滥采滥摘的行为。加强生态湿地的宣传教育,使淀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高。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白洋淀的生态保护与恢复也非常重视,加快了上游市县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强化白洋淀生态补水等工程。

1991至2007年,国家水利部门先后18次对白洋淀生态补水,总计9.76亿立方米,尤其是2004年实施的“引岳济淀”生态补水工程和2007年实施的“引黄补淀”工程,使白洋淀蓄水量增加,淀区水位提升到6.5——7.5米左右,水面开阔,水质变好,许多鸟类、鱼类重现白洋淀(针尾鸭、罗纹鸭、环颈雉、文须雀、黄腹??、中华?皮、鳝鱼等),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长势优良,白洋淀生态环境开始改善。

然而,要使白洋淀生态环境完全恢复,生态功能发挥到最好的水平,淀区水位应保持在7.5——8.5米,少量的补水对长期缺水的白洋淀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缺水的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根本保证解决。水位的降底使淀底逐年抬高,许多地方淀底已经,湿地变成荒地,村民们把这些干涸的荒地改造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造成了

湿地面积的减少,据粗略统计,十年来,有将近5万亩的湿地被改为农田,占白洋淀总面积的10%。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三、白洋淀湿地规划与建议

(1)依法补水,保障水源。白洋淀水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降雨,二是上游补水。1995——2005年,白洋淀流域平均自然降雨量仅为524.9mm,尤其是近几年来,降雨量更是低于平均水平,远不能满足白洋淀生态功能的需要。白洋淀上游的9条入淀河流中多数已断流,也仅有府河和孝义河有少量水流入白洋淀。应急补水可以缓解白洋淀缺水的问题,但由于白洋淀水分耗损巨大,每年仅蒸发和渗漏就达2亿立方米,(照此计算,一年不补水,白洋淀就会干淀),短期的补水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要使白洋淀水位应保持在7.5至8.5米,发挥出最佳的生态功能,应该建立长效的补水机制,实行依法补水,定期补水。每年补水量要达到3亿立方米以上。

(2)加强上游河流污染治理。白洋淀水体污染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上游污水。目前,白洋淀上游主要有府河(保定市生活废水),漕河(满城县造纸厂工业废水),孝义河(蠡县、高阳工业废水),3条河流注入白洋淀。入淀水水质不达标,导致白洋淀水体恶化。

(3)健全机构,强化管理设施。白洋淀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与2市5县接壤:保定市的安新县、容城县、雄县、高阳县,沧州市的任丘市,其中85.6%的水面在安新县境内。各市县政府在白洋淀管理方面,政策不同,措施不一,没有做到统筹规划管理。

(4)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工作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保护区周边个乡镇、村进行宣传,发放宣传材料,入户宣讲湿地保护区法律法规,宣传白洋淀湿地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力度宣传湿地生态科普知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以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为载体,向国内外广泛宣传白洋淀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实施淀底清淤工程。白洋淀处于华北平原低洼地区,多年来上游大量泥沙流入白洋淀,沉积物逐年增多,淀底、河床抬高,一些河道行船都十分困难,加之水草腐烂后沉淀水底,淀水含磷含氮化合物超标,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6)实施人口搬迁,缓解淀区自身污染。白洋淀有水区村39个,人口约10万人,其中纯水区村15个,人口约5万人,这些村庄平均每天生产生活拉圾约12吨,生活废水7吨,大部分直接排入白洋淀,超出了白洋淀的自净能力,是水体污染的一个因素。解决白洋淀自身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行人口搬迁,首批应该重点对15个纯水区村的5万人口进行搬迁。同时,改变水区群众织席扒篓、打鱼摸虾的传统生活方式,通过转移或输出老动力的方式解决搬迁人口生计问题。

(7)过度开发旅游,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开发了农家乐、鸳鸯岛、白洋淀博物馆、荷花淀大观园、渔人乐园、元妃荷园、休闲岛、民俗村观光景区、白洋淀文化苑、白洋淀码头、明珠游乐园等人工建筑是必对湿地环境保护造成破坏。对白洋淀鸟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想象的结果。解决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私搭乱建,严格控制保护区项目的审批,对不符合保护区建设的项目一律不批。

第2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念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自身素养的提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目前

,许多教师都在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使之对课改有个明确的目标。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的

背景下,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作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课堂的高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

,利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

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高效性包含三种含义: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

花费的时间要少;结果,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要显著;体验,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感

受要深刻。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

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简

单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我认为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

的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

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

头脑中的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1、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

教育,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

论思想。

2、转变教育观念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提高业务素质。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语文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文

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

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

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3、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

在的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学

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总之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

学生转,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第二,精心选择教法,激活学习兴趣

1、巧置悬念,以疑激趣。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

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

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

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

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

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

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

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

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

,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

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

》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

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

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

,表演读等等。

第三,优化节奏。激活思维。

第3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荡漾在美丽的淀区,现在我把白洋淀的概况和历史渊源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总面积有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传说很久以前,一个中秋之夜,天上的嫦娥偷吃了仙药,朦胧中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即将落入凡间的时候,突然惊醒,随身的宝镜跌落下来,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块,变成了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您若不信,就请在中秋之夜到白洋淀来,您一定能看到美丽的嫦娥对着白洋淀梳妆打扮。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白洋淀大约形成于一万年以前,是古雍奴泽遗址。白洋淀目前有大小143个淀泊,且各有其名称。或根据它的物产命名,如荷花淀、菱角淀;或根据它的形状命名,如葫芦淀、羊角淀;或根据它的历史传说而得名,如捞王淀、烧车淀等等。其中白洋淀的面积最大,因此而命名。

?白洋淀的143个淀泊被三千多条沟壕所连接,河淀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星罗棋布,水域辽阔,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水光天色,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气象万千,一派北国水乡风光。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鱼类达17科54种,鸟类有19科26种,盛产鱼虾蟹贝,莲菱藕芡,特产有青虾、绒蟹、皮蛋、鸭蛋、鸭肝、熏鱼等,所以素有"华北明珠"、"北地西湖"之称,有"鱼米之乡"、"日进斗金"之说。

?白洋淀是华北天然的蓄滞洪区,四周有堤防围绕,它上承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等九条河,下通渤海,是华北最大的湿地,有"华北之肾"的赞誉。淀中有纯水村39个,生活着10万勤劳勇敢的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白洋淀的治理,以淀造福,以淀生财成了治理的主攻方向,淀区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强。1991年9月总书记来白洋淀视察工作,欣然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为白洋淀的建设和发展掀开了崭新一页。

?白洋淀地处燕南赵北,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不乏名臣硕辅、文人墨客、艺人工匠。关于白洋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辞赋家左思的《魏都赋》,书中写道"…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掘鲤淀特指今天的白洋淀,北宋年间始称白羊淀,后因"浩渺,势连天际",遂称白洋淀。据史志记载,北宋杨延昭曾在白洋淀屯兵御辽,现在境内的营、寨、口、垒等村名即来源于此;明成祖朱棣曾带兵到留通淀、莲花淀修筑台田,并在洛王淀边修建"乐驾台"记功;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过白洋淀,在端村、郭里口、赵北口、圈头等地修过行宫,康熙皇帝以"溪光映带"赞美白洋淀大淀风光。此外,众多文人墨客来白洋淀观光游览,写出大量的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奇闻逸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是革命老区。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辗转茫茫大淀,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国的壮歌。他们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有31名雁翎队战士为了民族独立和祖国的解放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会儿我就将带大家参观雁翎队纪念馆。

?现在您来到的是雁翎队纪念馆。参观之前,请允许我先给您诵读几段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流传的民谣: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汉奸心里直打颤,鬼子跺脚喊头疼。

雁翎队,是奇兵,端岗楼,像拔葱。淀头、刘庄、十方院,眨眼端个干干净。

雁翎队,是天兵,打了伏击打保运。水路切断运输线,旱路击毙杨文凤。

雁翎队,是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

从这段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出雁翎队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它令敌人闻风丧胆,它与人民血肉相连;它有无数传奇式的故事,它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这是雁翎队纪念馆的序厅。迎面屏风上的照片是原新华社副社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石少华同志,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六进白洋淀所拍摄的照片,反映了白洋淀的旖旎风光。屏风西侧的画面是以淀区景色为背景,上面的歌曲是《雁翎队之歌》;东北侧,我们看到的是身姿矫健的雁翎队员正娴熟地驾驶小船划行在广阔的白洋淀水面上。从画面上,我们不仅看到波光粼粼的淀水,纵横交错的苇塘,而且欣赏到雁翎队员的勃勃英姿。

现在我们来到第二展厅。这里介绍了华北明珠白洋淀的总体情况(因在白洋淀综合导游词中有介绍,此处略)。各位游客,下面这个展室是以历史图片为依据,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抗战爆发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组图片集中反映了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对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奋勇还击的场面,以及北平、天津、保定相继沦陷的情况。第二组照片突出反映了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情况,同志号召全军指战员将抗战进行到底,同志撰写了指导我国抗战的《论持久战》,八路军东渡黄河,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抗日斗争中去。第三组照片反映了我军著名将领吕正操、孟庆山受中共中央派遣建立冀中抗日根据地。吕正操将军任八路军三纵队及冀中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冀中军区副司令员。从此,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殊死斗争,而雁翎队便是这场斗争中开展水上游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五展室,我们怀着十分愤慨的心情看到侵华日军在白洋淀制造的许多惨案。请看,这是侵华日军在白洋淀决堤128处,致使千里田园变成一片,造成200万灾民无家可归;这是侵华日军在白洋淀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后被洗劫一空的水乡村庄。日军的暴行与他们书写的"王道乐土"的标语形成强烈对比,这也正是对侵略者的无情讽刺。从展出的图表中,我们看到日军侵略者先后在端村、关城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敌人的暴行,遭到白洋淀人民强烈反抗。在喇喇地村一名15岁女童被日军堵在屋里,奋起反抗,在其父与敌人搏斗时,抄起菜刀砍下敌人的脑袋。像这样奋不顾身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事例在白洋淀屡见不鲜,这为雁翎队以后的成立和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第六展室的重点是雁翎队的建立。

? 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白洋定人民奋起反抗。为镇压白洋淀人的反抗,日军于1938年秋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当地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因而猎户十分愤怒。针对这种情况,中共新安县三区区委书记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开会,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参加,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组成了由陈万任队长的抗日武装。因为火枪和大抬杆的引火处易被水打湿,所以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行围打猎时,小船行驶像雁翎群飞翔的"人"字形,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侯卓夫便为这支队伍起名为"雁翎队"。

? 大家请看,这是大抬杆、火枪、枪排子和鹰排子,大抬杆、火枪射出的铁砂,杀伤力极大,枪排子、鹰排子灵活快捷,是雁翎队战斗用的武器和船只。

? 这些照片是雁翎队初建时的几位领导和队员。当时雁翎队员驻扎在芦苇丛中,对这种生活情况,雁翎队员的形容是:

? "天当被,地作床,芦苇是屏障。喝的淀中水,吃的人民粮!咱是人民子弟兵,打败鬼子保家乡。"

? 第七展室介绍的是雁翎队水上战斗情况。

? 雁翎队成立后,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本展室的照片集中反映了雁翎队员听取上级指示,袭击敌船、俘获日军以及对俘虏实行人道主义救治等活动的场面。

?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雁翎队员利用战斗空隙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情况。他们练泅渡,搞演习,察地形,讲战斗,不断提高作战本领。请看第一组照片是雁翎队员实弹演练情况;第二组照片是雁翎队员实施渔战结合的情况;第三组照片是摸察敌情,为下一步战斗作好准备。

? 第八展室详细介绍了雁翎队对敌斗争的另一条战线--端岗楼、拔除敌人的据点。

?敌人在水区不少村庄建起了岗楼,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雁翎队以智取胜,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端掉了敌人一个个岗楼,挫败了敌人封锁雁翎队的阴谋。

? 第九展室的主要内容是惩处汉奸,为民除害。

? 在全民奋起抗战的同时,也有一些民族败类卖身投靠敌人,为虎作伥,残害百姓。在中共安新县委领导下,成立了除奸团,对那些效忠敌人、罪不容赦的汉奸和叛徒,坚决预以镇压。当时,白洋淀流传着雁翎队除奸团三英雄的民谣:"要打抢,找田章;要爬城,找杜鹏;要仗胆,找熊管"。田章,枪法极准,百步之内,说打哪,就打哪,无一失误。一次,在枪毙汉奸时,汉奸突然起身向苇地逃窜。田章把枪一顺,喊了一声:"打太阳穴!"话出口,枪声响,汉奸应声倒下。验尸时发现,子弹正中汉奸太阳穴。

? 第十展室的主要内容为雁翎健儿冰上战斗情况。

? 数九寒天,白洋淀上到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雄壮场面。日伪军企图利用芦苇已收割,雁翎队失去天然屏障的机会,疯狂围剿雁翎队。而雁翎队在白洋淀人民的支持下,创造了"土坦克"、"冰上轻骑"等水上交通,作战工具,巧妙与敌人周旋,让敌人马队无法踏冰,步兵坠入冰河。本展厅的照片都是反映雁翎队冰上战斗场面的。

? 十一展室的图片使我们看到雁翎队是人民的子弟兵,群众与雁翎队血肉相连。

? 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白洋淀人民全力支持雁翎队斗争。他们为八路军、雁翎队缝制棉衣,破冰捕鱼慰问子弟兵,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掩护雁翎队,为伤员喂饭,护送伤员到后方医院。

? 十二展室是反映抗日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欢快场面。

? "1943年,环境大改变,白洋淀的岗楼端了多半边……"这首民歌唱的是1943年以后,白洋淀对敌斗争形势有了很大改变。到1945年,英雄的雁翎队配合主力部队全线出击,解放新安城,彻底摧垮了盘踞新安的敌人。时隔不久,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 展室内展示的图片包括雁翎队侦查地形、攻打新安城,火烧敌人在新安的最后据点(原天主教室),以及雁邻队的光辉战绩和乘胜前进等多项内容。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猖狂一时的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垂头丧气的神态。历史是无情的,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必败,这是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

? 十三展室集中展示革命传统在白洋淀地区得到发扬光大。

? 雁翎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洋淀儿女顽强奋斗,自强不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他们英姿勃发,投身祖国建设,展示了崭新的时代风采。

? 请看老雁翎队员孙革、李全、刘海文、赵波、李志坤等人,正在神采奕奕地为各地群众、战士和前来白洋淀旅游的客人讲述当年雁翎队战斗故事。雁翎队英勇无畏的精神鼓舞着下一代,也推动了白洋淀地区的经济发展,安新县源兴电力安装有限公司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电力安装工程中发扬"能战斗、肯吃苦、不惧险、迎难上"的精神,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空中雁翎队"。这张照片就是弘扬雁翎精神的源兴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的情况。

? 十四展室:英雄的雁翎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用自己的青春、鲜血、生命书写了光辉一页,一代雁翎英烈的牺牲更是名垂青史。

? 请看,这是曾为雁翎队命名的原中共安新县委书记侯卓夫的事迹专版;这是雁翎队长陈万烈士的专版。下面还有雁翎队烈士邸芝科专版及部分雁翎队员名单。

? 下面一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切关怀雁翎队、关心白洋淀的照片。仅就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总司令、聂荣臻元帅、杨成武将军、吕正操将军来白洋淀视察时的珍贵照片。

第4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认识王来文是从品读他的一系列大写意荷花作品开始的。福建的花鸟画创作是很有传承的,从近现代的陈子奋、宋省予、郑乃珖,到当代的曾贤谋、王和平,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花鸟画名家。王来文凭着他学养的积淀和开阔的视野,沿着福建已有的花鸟画文化传统,用自己长期以来对花鸟画的认识,融合不同门系的表现与对笔墨的认识,特别是着力对潘天寿一脉的学习与研发,渐行渐远,以自己特有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个性化的绘画风貌,不仅仅成为当下福建花鸟画坛的一个高度,也为中国花鸟画坛的探索提供了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案例。正如何光锐先生所言:“观王来文的写意花鸟画,有清隽纯和之气,而无邪甜俗赖之习。”可谓深得其味。

如果我们要对王来文绘画艺术探索的学术背景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的话,至少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福建文化传统的角度;二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文脉与传承的角度;三是当代审美趋向对水墨画的影响与融合,即传统水墨绘画审美当代性的趋向探寻。可以说,这种多向度的分析,正是揭示王来文利用自己的文化体悟与生命体验,在学养的积淀中,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凭着一种勇于担当的胆识,不断地学习、吸收、融合并不断出新的路子。有论者认为,他的荷花系列作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气质的体现,崇尚的是一种无法之法的境界,看似狂放不羁,其实蕴藏着严谨。尤其是飘逸中见沉稳,流动中见静谧,张扬中见内涵。

王来文的水墨荷花系列作品之所以引起我们的关注,总的来说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赋予荷花精神性及精神高度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我们知道,荷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一种存在,画荷花如果不了解这一文化背景,就难以把握住绘画应该表现的风神。王来文的水墨荷花系列,正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向着挖掘文化精神的向度,在状写荷花的风貌中,体现出荷花的风骨,传递出一种饱含文化意蕴的当代精神。这些探索与创作不是偶然的,与王来文长期的文化修炼与陶养积淀分不开。王来文少时即习文弄武,苦练书法与拳术,之后又广泛游学,虽仅不惑之年,但其足迹已踏遍全国各省,深入探寻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与文化遗迹。就连参与公务也成为他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一课,见识之广是常人所不及的。所有这些都化成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也正是有了这些别人难以具有的阅历与体验,他的水墨荷花创作才会在众多的画荷名家中让人耳目一新。

二是笔墨语言有了新的探索,显现出一种新的言说气象。王来文与其他传统大写意花鸟画家所不同的是,他不仅仅在笔墨本身下大力气,也不仅仅强调笔墨本身应有的审美标准与独立价值,而是将过硬的笔墨与表现,很好地融合在一种营造的笔墨语境及言说的过程之中,让人从画面中,不仅仅是通过荷的状物体悟到笔墨文化之美,更多地是考虑通过观者与画面的交流产生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的营造者是笔墨,是笔—线、墨—块的一种交响,在这种交响之中,人们会在心灵的深处与荷的风神对视。也就是说,将写意很好地与语言的探索融合了起来,从而使写意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而不仅仅是陈陈相因,更不是东挪西凑的整合。这是王来文水墨荷花系列作品探索极具学术价值与示范意义的一点。

三是构图奇雄浑然。荷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使得荷花的绘画成为了一个传统的题材。在传统题材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构图上的重复,难以出新。但王来文的水墨荷花系列一改传统构图的格局,更多地是用不同尺寸的画幅及奇、雄、浑的手法,表现出荷花在不同形态下的卓然、清雅与独具文心的风骨、风貌,把更多的文化体验及审美经验融入到构图之中,使得绘画在奇雄中有开合,在浑然中有纵横,从而在构图层面将水墨对人心灵上的亲和力与视觉上的冲击力整合在一起,让人在审美过程之中形成一种定势,一种精心运营的正大气象的架构。如果说需要给予王来文的水墨荷花以更简练的总结的话,那就是重在画面架构,赢在精神提升与凝练。

与对其绘画本身的分析相比,我更看重王来文在绘画以外的努力与作为。与美术界大多数的领导者所不同的是,王来文在文化上更多地重视文心、修为及担当,这在当下审美文化不断走向轻薄化、离散化的过程中,他的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第5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读陶潜,读到的是超然与从容。面对官吏们虚伪谄媚的丑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拂袖而去,愤慨吟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诗句,从此毅然隐居,布衣草履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理想生活。即使理想与现实有着极大的落差,即使“种豆南山下”的结果是“草盛豆苗稀”,却也无案牍劳形,丝竹乱耳,别有一种快乐。只要不违背心之所向,谁能说青山绿树不是陶渊明美丽的桃花源!

读苏轼,读到的是豁达与豪迈。屡遭贬谪的他在静谧的秋夜与友人赏月散步,在淡淡的哀伤之中依然可见“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门前流水尚能西,休教白发唱黄鸡。”哀伤只是短暂的,豁达才是苏轼的本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怎样的壮志豪情,意气奋发。如果灵魂是有色彩的,东坡灵魂一定是那一抹豪烈的红。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我读出了易安的孤寂与凄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我读出了希文的思归与苍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读出了稼轩的豪壮与悲情。

阅读,不仅能穿越时空,和那一个个高尚的灵魂交汇,更能沉淀内心,厚重生命。

喜欢阅读的人,会喜欢在静谧的初春月夜聆听绿窗纱外的新生的虫儿的演奏;会喜欢伫立在荷塘之畔欣赏那接天莲叶映衬下荷花的娇美;会喜欢在落木萧萧的深秋注视那晴空中排云而上的大雁;会喜欢在寒冷的雪夜感受万树梨花的生机。

阅读,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

第6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一、编写好语文导学案,重视课前自主学习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完成的,所谓“功夫在诗外”,高效课堂更是功夫在课下,尤其要注重课前导学案的自主学习,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导学案在开头把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直接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有明确目标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针对性、不盲目,因此提高了师生的课堂效率。由于很多技校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将以前以检查督促为主的课后辅导改为课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以及留疑存惑的过程。语文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力抓手,语文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入了解,还要根据学情设计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体现导学案的实效性。不同文体的文章,其教学目标也不同。例如,小说和说明文就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小说把人物作为学习的重心,而说明文则把说明的事物作为学习的焦点。优秀的导学案有助于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和“先学后教”的高效教学构想,使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保证语文课堂学习的活跃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习效率。

二、组织好课上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探究,把课前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检验自学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优势互补,激发潜能,共同发展。为了保证语文学习的效果,在小组探究阶段,可以在独学的基础上,依照对学、群学的顺序进行:“独学”就是个体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对学”就是结对子学习,即互相帮助的学习;“群学”则是由三个或以上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组进行的群体学习、合作学习。“独学”的目的是基础问题,“对学”“群学”则解决提高性问题。例如,在《哦,香雪》一课的探究中,有的学生从来没有乘坐过火车,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这对独学造成了很多困扰,而在“对学”“群学”环节,就可以很快知道火车的运行特点,弥补了知识的欠缺。“对学”“群学”旨在解决“独学”阶段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优势互补,使学生豁然开朗。

三、搭建好展示的平台,恰当地评价学习

第7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来源 一、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区域与年龄、种类的划分

有许多民俗专家都将少数民族头饰作为认识族群的标识,特别是女性头饰,从中能表明这个人的居住区域、人生阶段和社会地位,显着的女性头饰也能使人们很快区分出年龄和婚育的界线。凉山彝族女子的头饰主要有“瓦盖”“哈帕”“荷叶帽”“罗锅帽”“新娘头饰”等几十种,其头饰与服饰大致可分三个区域:一是以美姑为代表的依诺头饰,二是以喜德、越西为代表的圣乍头饰,三是以布拖、昭觉、普格为代表的所地头饰。

(一)活泼乖巧的童年与少年头饰幼小的彝族女孩戴活泼乖巧的小童帽,母亲用灵巧的双手,精湛的工艺使用红、黄、绿等各种彩线在帽上绣上星辰、日月或花鸟等精美图案。当小女孩满三岁后就换上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的做的帽,其帽状如公鸡冠,让戴上公鸡冠帽的彝族小女孩显得格外乖巧活泼。女孩长到八、九岁时开始蓄发,梳单辫于脑后,然后将单辫盘在头顶,辫尾缀红色棉线,两耳挂红绿小珠、小颗海贝,配戴这样的头饰的彝族小姑娘更加清纯可爱。当姑娘到十五岁左右,大约月信初潮时就要举行“沙拉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童裙”仪式。这时将少女的头饰换上成人的头饰,由以前的单辫改梳成双辫,戴上向征青春年华的最有民族风格的“瓦盖头帕”和古朴典雅的“哈帕”,换过头饰的女子此后就可以享有大姑娘的社交生活,也可以谈情说爱了。

(二)未婚、已婚未育的青春浪漫头饰青春是每个人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彝族姑娘为充分展示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她们戴上了彝族女性头饰中最耀眼的“瓦盖头帕”与“哈帕头饰”。这两种头饰无论是从款式的造型、色彩图案的搭配、还是精致细腻的做工均可称得上是最完美经典、华丽醒目、光彩照人和最吸引眼球的头饰艺术。从而说明戴上瓦盖头帕是哈帕彝族姑娘标志,象征着自己已进入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和幸福家庭组合的开始,也是未婚或已婚未育的标志。为便于识别彝族姑娘头饰的区域性,瓦盖头帕分为“千层瓦盖头帕”与“单层瓦盖头帕”;哈帕也为分“普通哈帕”与“华丽哈帕”。千层瓦盖头帕分布在凉山依诺地区,俗称美姑头饰。千层瓦盖头帕可称得上是彝族女子头饰的经典,彝族青年女子用数尺黑布折叠放在头顶,千层瓦盖前部和脸面对齐,后部翘起并且突出,顶上用鲜艳的红毛线和粗大发辫压住千层瓦盖头帕,辫中常夹着一些假发,使辫既粗又长达到一种唯美的效果。因粗大的发辫本身就是人头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点缀人头部的精髓。聪明的彝族姑娘为让头饰达到更完美的效果,于是借用假发以装饰,使高耸的千层瓦盖头帕经粗大发辫压住它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凹凸不平的层次感。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更俊俏,让千层瓦盖头帕更耀眼漂亮,更富有民族特色,她们在头部的脑后插上一把小木梳,然后在耳上配带硕大艳丽下垂带穗的黄红蜜腊珠,或是将垂吊肩际的珊瑚、银串珠反插在千层顶帕的发辫上,玲珑精美的耳饰与高耸的千层瓦盖头帕、粗大的发辫相互辉映,使头上有弯曲的千层瓦盖头帕形状的彝族姑娘脸庞呈现出极为和谐的曲线之美,淳朴之美。远望轻盈徐缓行走过来的“阿米子”(对彝族姑娘的尊称)头上摇戈、跳耀动晃动的珠帘与素色的千层瓦盖顶帕融合在一起,嫣然中更突显少女含羞藏娇,妩媚动人的画面,这一画面犹如天上下凡的“月亮女神”。在彝族女性头饰中工艺最精湛的要数单层瓦盖,而配戴单层瓦盖头帕的彝族女子居住在凉山的喜德、越西、甘洛、冕宁等县及西昌、盐源、德昌等地区,这里操的是圣乍土语,俗称圣扎头式,也称喜德头式。“圣乍单层瓦盖”与“依诺千层瓦盖”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圣乍地区的单层瓦盖头帕在做工上可称得上匠心独具,在色彩搭配上雅致和谐。单层的瓦盖头帕是用用黑、红两色布做成的红里黑面双层头帕。为使戴在头上的头帕更精制、更漂亮、更具有民族特征和明显的标志性,她们在瓦盖头帕的四个边用五彩线梭上五彩花边,为强化头帕的精美,彝族姑娘用聪明的智慧捕捉以大自然、以生活中为主题的纹样,将日、月、星、彩虹、白云、山、水、波纹、鸡冠、羊角、牛眼、树叶、花卉、古老钱等,用灵巧的双手,运用和谐的色彩、精细的绣工在红里黑外四方镶边头帕上刺绣绘制出繁简相宜的几何图案。彝族姑娘一般在一张头帕上都要绣上四、五种花形的图案。让戴上这单层瓦盖的姑娘个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与穿上刺绣工精湛紧身得体的上衣与下着呈喇叭状的五彩百褶裙融为一体,这时的彝族姑娘让人见了显得更美、更楚楚妩媚动人,宛如是“云雾山中的下凡的仙女”。还有俗称小裤脚区域的所地头饰,这里的彝族姑娘配戴头饰称为“哈帕”,她们居住在凉山的腹心地带昭觉、布拖、普格等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最典雅、最有古韵女性的“阿都头饰”,阿都的“哈帕”头饰与千层瓦盖和单层绣花瓦盖从造型上看没有半点相似,它的形状与清朝宫中格格、王妃的头饰十分相似,有的又和法国18世纪拿破仑帽类似。所地阿都姑娘的哈帕头饰分“普通哈帕”与“华丽哈帕”两种;“普通哈帕”的做法是用一块长方形的黑布,在布的边沿上用花线锁上边。“华丽哈帕”的做法是用一块长方形的艳丽布,在布沿上用花线锁上边后再在“哈帕”上绣上精美的图案缀上银片等其它装饰物,哈帕的戴法是先将辫子梳成两根缠在额上,“哈帕”折叠成的三角形戴在头上,“哈帕”高高耸立于额顶使姑娘显得特别挺拔修长,然后穿上齐盖腚的绣花长外衣与用蓝色、白色、黑色毛料材质做的厚实的百褶裙,再配上各式各样的银器,这时戴上“哈帕”的阿都彝族姑娘显得那么的古朴、那么的端庄、那么的高贵,乍眼一看简直就象清代皇宫里的格格戴的头饰。

(三)已婚生育后象征智慧与权势的头饰凡熟悉凉山彝族风俗的人只要看到戴荷叶帽和罗锅帽的女性,便可认定她已成婚,并已生育过孩子。这两种头饰是凉山彝族已婚生育妇女的专用头饰,戴上荷叶帽、罗锅帽就意味着已嫁夫家,并育有孩子,是相夫教子,遵守夫家族规的标志;是妻子与母亲的双重身份标志,是家庭主妇的象征。荷叶帽和罗锅帽虽然是凉山彝族已育妇女的专用头饰,但两种头饰却有不同的认同与理解,在族群中将这两种头饰比喻成智慧与权势的向征。在彝族民间中他们认为戴荷叶帽是已婚和生育后的女性能给人一种独特成熟、智慧、温暖、柔和的母性的亲切之感;而戴“罗锅帽”已婚生育后的女性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威风凛凛的权势之感。但无论是母性的亲切感,还是威风凛凛的权势感,而这些头饰都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繁衍生息演进历史中所形成的,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时一种物质重要的产物,这两种已婚已育有着显着标志性头饰符号,也是彝族人民艺术文化智慧的结晶。为此我们将荷叶帽与罗锅帽分布的区域与制作方法做一下简略的介绍。从许多文史资料中反映,在凉山依诺和什乍的地区已婚生育过的彝族妇女,要摘掉瓦盖头帕,戴上荷叶帽,彝语称这种帽为“俄尔”。独特的荷叶帽是由几块黑色布围着一个圆点拼接而成,帽型像伞,帽分为里外两层。依诺和什乍的地区戴荷叶帽也有年龄的区分,老年妇女戴的荷叶帽是纯黑素色的荷叶帽,而中年妇女的荷叶帽虽然帽型与色彩相同,但她们却在帽顶的后部正中镶嵌着一条精致箭状的带和做有星星的图案。精致的箭带、星星在黑色的帽上分外突出,箭头向上,然后在帽的顶端镶嵌上一颗精致华丽圆形的银牌,使箭状的带与精美的银牌相互连接,相互衬托和相互呼应,格外显眼,难怪在凉山人们都说彝家妇女的荷叶帽是生命中智慧的积淀。在所地区域的已育妇女不戴荷叶帽,而是戴大盘帽的罗锅帽,它是凉山所地已育妇女的专用头饰。大这种帽的直径一般为1.7-1.8尺由此面得名为“大盘罗锅帽”。所地的彝族称这种帽为高筒帽,这种帽为“俄硕”,它的制作方法是内衬用竹篾条编制成一尺高筒的圆帽盘,在衬架外绷上裁折成8边形黑色棉布,接着在高筒帽罗锅帽的下端收拢的小口,然后在正方形的帽顶上绣上精美的图案。为显示已婚已育妇女在家庭的地位,炫耀家族的显赫的身份,夫家会将家中的白银请银匠打制成各式各样的银泡、银链钉在和挂在妻子大盘帽罗锅帽的外罩上的前后左右,使大盘帽罗锅帽更精美华丽,更富有民族特色。经过精心制做的高大的罗锅帽戴在所地已育的妇女头上异常醒目,使她们显得那么的高贵端庄、那么的雍容华贵,那么的威风凌凌,难怪不少人见了彝族的大盘帽罗锅帽都说这种帽是一种权势的向征,只有它才是唯一适合做母仪天下的帽。由此我们看到上述古朴凝重、神秘莫测之感,使女性魅力增色不少。

二、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第8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一、打破僵化模式,推行开放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

创新是人的智慧充分自由、生动活泼的展现。实践证明,宽松开放的弹性氛围有利于学生直抒己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彻底打破那种教师紧锣密鼓地教,学生正襟危坐地听的口耳授受关系的僵化模式,还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如曾有教《黄鹂》一课的精彩片断:教师提出问题:

“课文先后四次写到黄鹂。每一次,黄鹂的境况和作者的感受各异,你认为哪一次描写最好?并说明你的见解。”

思考后学生甲说:“第一次描写黄鹂最重要,写出了作者童年迷恋捕鸟,从而引出黄鹂”;

乙说:“第二次描写黄鹂写得最好。因为,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见到了声音迷人、色彩艳丽、姿态矫健的黄鹂”;

丁说:“第四次描写得最好。因为作者由江南春季黄鹂的美丽,黄鹂与大自然的和谐,联想到其它动物,从而进一步升华到我们人类,阐明人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极致’”。

戊却说:“我认为四次黄鹂的描写都很重要。因为……。”

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从而实现“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2]的要求。

二、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方式主要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两者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导成份,只有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各种水平的创新思维。如在《荷塘月色》《荷花淀》《药》这三篇课文中,开篇都是描写月亮的,其目的是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这是集中思维推导出的结论。但是在这三篇课文中,描写月亮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荷塘月色》描写月亮的目的是营造一个静谧、孤寂的环境,衬托作者“不宁静”的心境;《荷花淀》描写月亮的目的是为了渲染宁静清新的气氛,烘托水生嫂淳朴勤劳的形象;而《药》则借月亮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代特征,暗示夏瑜就义时沉寂肃杀的场面,这是发散思维推导出的结论。所以,创新思维要以集中思维为基础,把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两者结合并举。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知识教育体系来看,教师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在同一方向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而忽略对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把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训练。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3]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只有思维活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教师要牢记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通过让学生写周记、日记、作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训练中,教师不硬性规定文体、文题,让学生自由写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创作个性。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等思维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让学生写《我的老师》,首先,可以启发学生从老师的外貌、性格、脾气、品德、才能、喜好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选材。其次,鼓励学生在材料立意上大胆寻求标新立异,在体裁上敢于不拘一格。同时鼓励学生实话实说,在习作中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激发个性化的认识感悟,启发学生作相关联想,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4]有所见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因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人云亦云地对待书本,对前人的成就毫无怀疑地接受,是创新思维所忌讳的。有疑就必须质疑,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创新精神。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这篇悼词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悼念之情。教学时,可以词语揣摩为切入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为什么不用人们常说的“停止了呼吸”或“心脏停止了跳动”来表述,却用“停止思想”来表达?这个提挈全文内容的关键问题的提出会马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源流,培养学生根据语境进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五、诱导联想,展开想象,给学生插上创新思维的翅膀

《课标》强调:“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5]想象和联想能力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翅膀,可以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如教学《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时,可让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组合起来,想象作者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通过有意识的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联想能力。

六、分析评价作品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陶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从语言、神态、动作、服饰等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地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人物形象,体会、领悟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这样,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又充分调动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在《课标》精神指导下,根据创新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注释:

第9篇:荷花淀教案范文

一 导学案教学难点在“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教师要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工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工夫,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

一要导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的“气功冥想”、“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原因,使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人,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比如一位教师教学《祝福》,指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悲剧,先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将祥林嫂的故事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学生很快得出了祥林嫂遭遇可悲的结论。学生以为这是最好的理解时,教学程序为之一折,教师又从另一角度引导学生得出祥林嫂的可悲就可悲在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地位。当学生以为这次一定是标准答案时,该教师又引导学生得出了祥林嫂可悲就可悲在她一心要维护的封建礼教反而害死了她,虽然被害死了却不知凶手是谁的结论。这样一会儿“山重水复疑无路”,一会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引导,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导法,即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体系。如可运用比较启发的方法把《荷塘月色》与《荷花淀》语言运用进行比较。朱文把荷叶比作“亭亭的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美感:而孙文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何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写呢?一个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再如《药》中华大妈在劝儿子吃药时说:“吃下去罢……病便会好了。”吃下药后却说:“睡一会罢……便好了。”这两句句式相同,后一句却省了一个“病”字,原因何在?它体现了华大妈坚信吃下去药“病”便没有了。这也看出了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三要导思,即教师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如教学《雷雨》《守财奴》时,可提出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学《祝福》,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了《祝福》,有人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同学们能否通过对课文的研读证实这一观点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深入思考。

四要导行,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重视和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让学生理解胡同建筑的方正特点之后,再让学生体会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悟,再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和生活习惯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如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等,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学校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创建。

二 导学案教学关键在“学”

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指导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本义与最高境界,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导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年来,不少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向单一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及兴趣,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如在2006年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中,江苏的周黎老师教授《病梅馆记》时就十分注重在阅读教学细节设计中有机地融进阅读的方法指导。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了“知人论世法”、“触类旁通法”、“瞻前顾后法”、“明察秋毫法”等读书方法。“知人论世法”的运用,周老师没有一开始先交待,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背景来深化学生的理解。“触类旁通法”的运用,如联系以前学过的此类“说”、“记”文字,如《爱莲说》等多处借物抒情言志的文章,强化学生的理解。“瞻前顾后法”的运用则让学生理清文脉,理顺关系。“明察秋毫法”的运用,则是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作者不经意处经意,像对文中一些动词和叹词的品赏和推敲。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阅读,并在阅读实践中内化为学生阅读的素质,使学生获得了多元的阅读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 导学案教学重点在“案”

导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剖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方法把三维目标贯串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发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感情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彼此连接的问题体制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造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在呈现方式上有内容前置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情感潜移化等特点。